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_顾昕 (1)

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_顾昕 (1)

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_顾昕 (1)
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_顾昕 (1)

公共财政转型与

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

顾昕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国公共财政在卫生筹资领域的责任弱化,导致民众医药费用的负担大大加剧,产生了严重的社会不公。自2003年以来,这种局面开始逆转,中国卫生总费用中公

共筹资或者广义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开始接近并将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与

此同时,公共财政的转型在医疗卫生领域有了充分的体现,即政府不再独揽卫生筹资和基本医疗

卫生服务提供的责任,而是通过公共财政筹资优势的发挥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动员社会资

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在服务提供方面引入竞争。政府还调整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向,强化对农

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投入。所有这些,均为全球性公共管理

变革以及中国政府转型大趋势的具体体现。2009年春公布的/新医改方案0明确了医疗卫生领域

公共财政转型的这些新原则,不仅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而且还将对中国

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公共财政卫生总费用广义政府卫生支出社会支出医疗保障体系

作者顾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871)。

一、引言

2009年4月6日,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6(以下简称/新医改方案0)公布,正式拉开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0)的序幕。1无须赘言,新医改的推进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新医改方案提出了一些新的战略构想,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其中之一在于明确了医疗卫生领域中公共财政的若干基本准则。

/新医改方案0第十条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0,预示着政府投入在卫生筹资责任上的回归。对此,/新医改方案0第十条明确了增加政府卫生投入的三点规范。

其一,强化政府的卫生筹资功能,即/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0。

其二,增加政府的卫生投入,即/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0。

1参见卫生部网站: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6,2009年4月6日,http:// w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7500123.htm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7846/200904/39847.htm,本文引用新医改方案中的内容均出自此处,不再一一注明。

其三,调整政府卫生投入的流向,即/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0。

值得注意的是,新医改方案中关于公共财政原则、规范和措施的论述,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因此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换言之,新医改并不是一项未来即将展开的工作,而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其中公共财政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转型,就是新医改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政府的公共筹资责任虚化和弱化,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弊端,尤其是导致了严重的卫生不公平现象。1然而,自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确立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全新战略,公共财政的运行在结构上发生了一定的转型,其突出表现就是公共财政在民生或国际上通称的社会领域(social secto rs)中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o公共财政的转型体现了政府转型的某些新趋势,即从注重经济转向注重民生、从政府大包大揽的施政模式转向政府承担有限责任、从依赖行政化等级体系转向运用市场机制。?在医疗卫生领域,公共财政转型的具体体现有三,即(1)公共财政的卫生筹资功能强化,从而体现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在社会领域(而不是经济领域)承担主要筹资责任的核心职能;(2)政府在增加卫生投入的同时,充分意识到责任的有限性,放弃大包大揽(即独揽卫生筹资和服务提供)的传统模式,更加注重动员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服务提供领域;?(3)新增政府卫生支出更多地投入到医疗保障体系之中,从而推动医疗领域形成一种新的市场机制,即公立医疗保险购买医药服务。

公共财政的转型,尤其是公共财政在诸如医疗卫生这样的社会领域中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曾经指出,市场经济制度的构建是由两大截然相反的力量所推动的:其一当然是市场力量的释放;其二则是社会保护体系的构建。?市场经济体系与社会保护体系的二元发展,正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秘诀。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市场转型。从1978年至2000年这一期间,中国市场转型的主轴是市场力量的释放。正是借助于市场力量的释放,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相当一部分民众陷入各种社会风险(social risks)之中,亦即面临因失业、疾病、伤残、退休等问题所带来的风险。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市场转型进程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市场转型和经济增长不再单兵突进,社会发展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开始成为新时期指导中国发展的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o???王绍光:5政策导向、汲取能力与卫生公平6,5中国社会科学62005年第6期。

详细分析我国政府预算财政支出的结构并不是本文的目的。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结构的基本情况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间,用于经济事务的支出大幅度下降,用于社会与公共服务的支出有所增加,用于行政管理和其他事务的支出增加较多。总体来说,中国的政府财政正在转型,但是距离一个以支持社会与公共服务为主的公共财政,还有一定的距离。参见吕炜:5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燕继荣:5服务型政府的研究路向)))近十年来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6,5学海62009年第1期。在政府文件中,/社会资本0一词的含义实际上等同于学术文献中的/民间资本0。在学术文献中,/社会资本0(social capital)是一个专有术语,特指社会关系、社会信任和社会组织网络等。本文沿用政府文件中的术语,特此说明。

Kar l P olany i,T he Gr eat T r ansf or mation:T he Po litical and Economic O rig ins of Our T ime,Bosto n, M A:Beaco n P ress,1965.

全新原则。1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无疑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但无论如何,社会保护体系的完善是这一新发展理念的中心内容之一。o在经济生活日益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时代,社会保护体系在帮助民众防范与应对负面风险从而推进财富创造上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只有在完善市场运行规则的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护体系,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真正构建起来。

社会保护体系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责任,尤其是政府在筹资上承担积极的责任。在整个20世纪,西方国家政府预算中所谓/社会支出0(social spending)的比重始终在加大。于是,在西方出现了一个看起来矛盾但却意涵深刻的现象,即全球性的福利国家收缩导致公共部门规模缩小,但是各国用于民生的社会支出水平却没有降低。?更为重要的是,同以往人们将社会支出视为纯粹消费的观念有所不同,当代社会经济史学家已经证明,一个国家社会支出的多少,尤其是其占GDP的比重,对该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社会支出的扩大,或者说社会政策的发展,不再是只花钱、无效果的社会消费,而是一种/社会投资0;社会支出所投资的领域,就是/社会基础设施0(so cial infrastructure),其重要性不亚于实体基础设施(phy sical infrastructure)的建设。?一句话,社会福利国家(the social w elfare state)已经并且应该转型为社会投资国家(the social investment state)。?

当然,政府仅在增加社会支出上有积极的表现是不够的。公共支出如何产生应有的效果,才是公共财政转型的关键。传统上,一旦政府决定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一般都会设立公立机构直接为民众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这种/直接提供0的模式不仅在实施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中占据主宰的地位,而且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西方福利国家中也一度非常盛行。西方发达

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

1o

??

??关于这一点,可参见Edw ard Gu and Dav id K elly,÷Balancing Eco no mic and Social D ev elo pment:China p s New Po licy Initiat ives for Combating Social Injustice,"in Samir Radw an and M anuel Riesco,eds.,T he Changing R ole of the S tate,Cairo:T he Economic R esear ch F orum,2007,pp.201-224.

在国际上,/社会保护0一词已经取代了/社会保障0(social security)一词,作为各种防范社会风险举措的泛称(参见I sabel Or tiz,÷Intr oductio n,"in Isabel O rt iz,ed.,S ocial P r otection in A sia and the Pacif ic,M anila:Asian Dev elopment Bank,2001,p.41)。社会保障一词被取代是因为该词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用法。在美国,该词被用来特指/社会安全税0体系,而且在使用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在另一些国家,社会保障意指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综合体,基本上属于公共性社会保护项目。在中国,任何有关社会保障的教科书都会告诉读者,社会保障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保障就是一切保障民众防范社会风险的措施,而狭义的社会保障指的是/社会保险0,亦即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主管的社会保险项目。一般来说,在中国的语境中,提及社会保障大多会与某个特定政府部门联系起来。既然如此纠缠不清,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同国际接轨,放弃所谓广义的社会保障概念,代之以国际上通行的社会保护这一便于沟通的词汇?

关于这一点,参见保罗#皮尔逊编:5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6,汪淳波、苗正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年。

Peter H.L indert,Gr ow ing P ublic:Social S p ending and Economic Gr owth Since the Eighteenth Centur y,v ol.1and vo l.2,New Yo rk:Cambridg e U niversit y P ress,2004.此书曾获美国社会科学史协会(So cial Science Hist or y A sso ciation)2005年最佳社会科学史专著艾兰#沙林(Allan Sharlin)奖金,以及美国经济史协会(Economic H isto ry Association)2003)2004年欧洲经济史研究最佳专著捷尔吉#兰基(Gy org y R anki)奖金。

这是所谓/新社会民主主义0的核心理念,参见安东尼#吉登斯:5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6,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这一理念影响了英国新工党的社会政策。

目前,向社会投资国家转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政策专家的热门话题,有关讨论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

国家在经历了战后20多年福利国家的大扩张之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弦更张,大量裁撤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公立组织。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在福利国家收缩的大潮中,政府的社会支出并没有相应削减,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流入了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甚至流入了营利性组织。由此,西方福利国家发生了深刻的转型,走上了/公私合办福利0(public-pr iv ate mix of w elfare provisions)的道路,1民营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新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o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 ship,简称PPP)。?全球性福利国家改革,是全球性公共管理变革的主战场。在这一改革浪潮中,社会福利或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日益走向多元化,民间组织(尤其是民间非营利性组织)愈来愈多地参与到公共服务领域,但是国家并没有退出,而是扮演社会服务出资者、推动者和监管者的角色。对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政策专家内尔#吉尔伯特(Neil Gilbert)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能促型国家0(the enabling state)的理念。?这一理念旨在颠覆传统的福利国家观念,具体体现为如下三大观念性变革:第一,公共服务从政府直接提供向民间提供转型;第二,从国家直接拨款支持向国家间接支出公共服务转型;第三,从国家大包大揽公共服务的所有责任向/公共支持私人责任0(public support fo r pr iv ate responsibility)的理念转型,也就是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来支持民间,即个人、家庭、社区和非营利性组织,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简言之,通过市场化或民间非营利性的组织和行动来推进社会公益,已经成为政治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领域中一个新的学术领域。?

在世界各国,医疗保障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都是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也是福利国家的组成部分。与福利国家的转型同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虽然各国的改革存在诸多差异,但两大共同趋势依然可辨:(1)医疗保障体系走向全民覆盖,亦即走向全民医保,其中政府在医疗保障筹资中扮演积极而有效的角色;(2)医疗服务递送体系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0,其中政府以购买者(通过公立医保机构)、监管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参与到医疗服务市场之中。?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国医疗保障领域以及公共财政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变化,恰恰同全球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趋势相吻合。在某种程度上,新医改方案在医疗保障和公共财政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o????

?Asco li U g o and Co st anzo Ranci,eds.,D ilemmas of the W el f ar e M ix:T he N ew S tr ucture of W elf ar e in an Er a of P r ivatiz ation,N ew Y o rk:K luw er A cademic P ublisher,2002.

Rog er L.Kemp,ed.,P r ivatiz atio n:T he Pr ov ision of Public S er v ices by the Pr iv ate Sector,2nd edit ion,Jefferso n:M cFar land&Co mpany,Inc.,2007.

Stephen P.Osbor ne,Public-P r ivate P ar tner ship:T heor y and P ractice in I nter national Per sp ective, Lo ndon:R outeledge,2000.

Neil G ilber t and Barbara G ilbert,T he Enabling State:M oder n W elf ar e Cap italism in A mer ica,New Yo rk:O x ford U niver sity Press,1989.

Neil G ilber t,T r ans f or mation of the W elf are State:T he S ilent Sur r ender of Public R esp ons ibility,New Yo rk:O x ford U niver sity Press,2002,pp.163-189.

Walter W.Po well and Elisabeth S.Clemens,eds.,Pr iv ate A ctio n and the P ublic Good,New Hav en and Lo ndon:Y ale U niver sity P ress,1998;Penelope J.Broo k and T imothy C.Irw in,eds,I nf r astr ucture f or Poor Peop le:Publ ic Pol icy f or P r ivate Pr ov ision,W ashing ton, D. C.:T he Wo rld Bank,2003;D aniel B land and Br ian Gr an,eds.,Public and P riv ate Social Policy:H ealth and Pension Policies in a N ew Er a,Basingsto ke:Palgr ave M acmillan,2008.

顾昕:5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趋势6,5中国社会科学62005年第6期。

改革上,指出了与全球性大趋势趋同的新方向。1

本文以上述公共财政与公共服务转型为大背景,通过对历年统计数据的分析,展示中国医疗卫生领域中公共财政转型的路径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三年新医改的新方向以及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

二、公共财政卫生筹资功能的强化

无论是在更加广泛的社会发展领域,还是在具体的医疗卫生领域,中国政府转型的第一大特征和方向,就是公共财政卫生筹资功能的强化。

要考察公共财政的卫生筹资功能,关键在于分析卫生总费用的构成。卫生总费用以货币量的形式反映了一个国家用于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资源总量,其中既包括公共部门动员的资源,也包括民营部门(或私人)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支出,其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府、社会和民众对卫生、健康和医疗的关注程度。世界卫生组织(WH O)、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以及各国的社会政策专家,均通过对卫生总费用的分析,揭示各国卫生资源的总量和配置,从而透视公共财政支出的变化以及社会政策的总体变化。

很显然,在任何一个国家中,卫生总费用的来源是多元的,支出流向也是多元的。为了推进国际卫生政策的比较及其改善,一些国际组织尤其是WH O和OECD发展了国家卫生账户(national health accounts)数据收集核算的办法,向会员国推荐。o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卫生部委托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承担卫生费用核算研究工作,到2003年建立了中国国家卫生账户核算体系。该体系采用了三种核算卫生总费用的方法,即来源法(筹资法)、机构法和功能法。第一种方法从筹资来源汇总卫生总费用,第二种方法根据所有卫生服务机构的支出汇总卫生总费用,第三种方法根据所有卫生功能(如医疗、公共卫生、卫生发展、卫生管理,等等)的支出汇总卫生总费用。?令人遗憾的是,卫生总费用的信息披露情况很不理想。有关卫生筹资的数据(根据来源法核定)在历年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6中有所披露,而有关卫生支出的数据(无论是按照机构法还是功能法核定)则很少有系统性的披露。信息公开是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公共管理变革的重要手段。如果有关卫生总费用筹资和支出的数据能够全部公开,这对于卫生政策的研究和改善无疑会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卫生总费用节节攀升,但是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则有起有落,在2002)2003年达到顶点的418%之后就逐步回落,到2007年下降到414%,而且还有进一步下降之势(见图1)。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其实并不高。2006年,全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平均为817%;在具有经济可比性的中低收入国家中,这一比重平均为415%,我国只是在这一平均水平线上下波动而已。看一看我们周边的邻居,不少国

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

1o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在医疗服务递送领域的改革长期以来摇摆不定,至今依然处在摸索阶段。限于篇幅和主题,本文对此不拟详述。

针对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在2003年出版了一份长达330页的国家卫生账户核算指南,这份指南可以在WH O的官方网站上免费下载,参见W HO,Guid e to Pr oducing N ational H ealth A ccounts,G eneva:Wo rld Health Or ganizatio n,2003;OECD的指南也可免费下载,参见O ECD,A Sy s tem of H ealth A ccounts,Par is:O rg anisation of Econom ic Co operatio n and Develo pment,2000.

关于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的组织历史、沿革与现状,参见张振忠主编:5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报告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1)32页。

家的这一指标大大高于我国,例如在2006年,越南卫生总费用占GDP 的比重为616%,柬埔寨

为519%,蒙古为517%,尼泊尔为519%。

1

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均落后于我国。图1 中国卫生总费用及其占GDP 的比重(1990)2007)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6,第81、367页。

注:本图所展示的占GDP 的比重,系笔者根据统计年鉴中给出的原始数据重新进行计算所得,其中某些年份(例如2007年)的占比数据与统计年鉴中展示的计算结果有微小的出入。

依照中国的统计口径,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构成分为三类:(1)政府卫生支出,即各级政府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补助、卫生与医保行政管理事务、人口与计划生育等事业的财政预算拨款;(2)社会卫生支出,即政府预算外以及各类机构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其中包括社会医疗保险的筹资、商业健康保险保费、社会办医支出、社会医疗慈善、行政事业性收费,

等等;(3)个人卫生支出,即城乡居民自付的各种医疗费用。

o最后一项反映了城乡居民医药费用的实际负担。

从图2可以看出,自1990年以来,政府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到2000年下降到谷底(1515%)。由此来看,卫生政策领域关于政府卫生筹资负担在20世纪90年代下降的批评,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然而,自2000年以来,政府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开始稳步上升,到2007年已经回升到2013%的水平,但是距离1990年的2511%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社会卫生支出的变化与政府卫生支出类似。与此相对照,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1990年3517%的水平一路攀升到2001年6010%的高位,导致人民群众医药费用的负担日益沉重,/看病贵0成为头号社会问题。自2002年起,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开始下降,而且下降幅度有加快的趋势,到2007年已降至4512%。由于政府与社会卫生支出的增长,民众个人和家庭的实际医药费用负担有了实质性下降。

依照国际惯例,卫生费用一般分为/公共支出0(public ex penditure or public spending )与/私人支出0(private expenditure o r priv ate spending)或者/公共筹资0(public financing )与中国社会科学 2010年第2期

1

o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6,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08)416页。有关统计口径的解释,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6,第79页。

/私人筹资0(private financing )两类,其中公立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列入公共支出或公共筹资,1而我国则把公立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列入/社会卫生费用0之中。自2002年起,WH O 在其一年一度的5世界卫生报告6中,把公共支出改为/广义政府卫生支出0(general g overnment

ex penditur e on health),而私人支出的提法依然如故。

o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在发布有关卫生总费用的数据时,也采用了广义政府卫生支出与私人支出这一组概念。

?图2 中国卫生总费用的来源构成(1990)2007)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

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6,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

81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是把公立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而不是支出列为卫生总费用中的公共支出部分。其实,从逻辑上看,支出和筹资是不同的概念,筹来的资金不一定都支出去。但是,大多数国家公立医疗保险的筹资与支出相差不多,在很多情况下公立医疗保险基金甚至处于赤字状态,需要政府财政予以补贴。因此,在国际上,把卫生筹资与卫生支出区分开来意义不大。但是在我国,情况相当特殊,即公立医疗保险的基金结余率相当高,因此卫生筹资与卫生支出理应分开加以讨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有关卫生总费用的测算才采纳了前文所提及的三种方法,从而把卫生筹资与卫生支出区分开来。前文已述,由于卫生支出的数据披露不系统,因此本文的研究(尤其是本节)主要基于对卫生筹资情况的分析。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国际上,/公共财政0包括公共部门的所有支出,既包括政府

财政预算支出,也包括社会保险支出。这一点举世皆然。

?在中国,很多论者主张加强政府对医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

1

o

?

?例如,Wo rld H ealth O rg anizat ion,T he W or ld H ealth Rep or t 2000-H ealth Sy stems :I mp r oving Per f or mance ,G eneva:Wo rld H ealth O rg anization,2000,pp.192-195.Wo rld H ealth O rg anization,T he W or ld H ealth Rep or t 2002:R educing Risk s ,Pr omoting H ealthy L if e ,Geneva:W or ld Health Or ganizatio n,2002,pp.202-209.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编:5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76,北京: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2007年。关于这一点,不必举出更多例证,只须参考任何一本英文公共财政教科书的中译本即可,例如哈维#

S.罗森:5财政学6(第6版),赵志耘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却把政府投入简单地等同于政府预算投入。这种观点忽略了公立医疗保险在公共财政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唯有采纳国际惯例,比较卫生的公共支出与私人支出,将政府预算支出与公立医疗保险筹资放在一起考察,方能准确地了解公共财政在中国医疗卫生筹资体系中的功能。

在我国,公立医疗保险主要有三个:(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0);(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0);(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0)。为了进行国际比较,我们把上述三个公立医疗保险的基金收入和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两项加总,得出卫生总费用中公共筹资(或称/广义政府卫生支出0)的总量,然后从卫生总费用中减去公共筹资总量,就可得出私人筹资总量。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计算出来的卫生公共筹资总量存在低估问题。低估的主要原因有四:第一,中国国家统计口径中原来列入/社会卫生支出0一栏中的/非卫生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卫生支出0理应列入公共筹资,但这一类别的具体数据从未公布,因此在本文关于公共筹资总量与占比的计算中无法列入。

第二,自2001年起,卫生总费用中不再包括/高等医学教育经费0,其中的大部分理应列入公共筹资。

第三,除了上述三项公立医疗保险之外,我国还有公立的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这两项公立社会保险基金中的一部分用于参保人的收入补偿,而另一部分用于医疗机构支付生育与伤病治疗的费用,后一部分理应属于卫生总费用中公共筹资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如此拆分后更加详细的数据不可获得,本文无法将它们纳入卫生总费用中公共筹资的计算之中。此外,这两部分筹资在卫生总费用中微不足道,其占比低于统计误差,因此暂且不计。

第四,在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的计算中,/企业职工医疗卫生费用0被视为/社会保障卫生支出0,因此列入了公共筹资或广义政府卫生支出的类别。这一点或许是可商榷的。在国际上,这笔费用一般被视为员工福利,在统计上被列入私人筹资的类别。在我国,企业职工医疗卫生费用是国有企业改革前/劳保医疗0的遗留物,而劳保医疗一般被视为传统的单位制社会福利体系的一部分。当然,在转型过程中,企业职工医疗卫生费用中很大一部分是垄断性国有企业给予自己职工的福利,其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国企管理层和职工合谋侵蚀国有资产,因此列为公共筹资似乎更为合理,而不能像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归于私人筹资范畴。1由于单位制社会福利是否属于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商榷,更何况这一制度正转型为规范化的员工福利,因此将转型后企业职工医疗卫生费用列为公共筹资意义不大。

因此,主要由于上述第一、四项因素,本文给出的公共筹资及其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与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计算出来的数据相比,都稍微偏低一些。例如,本文计算出来的2007年公共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4411%,而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给出的数字是4513%。o但总体来说,这些统计上的出入微不足道,不影响本文做出的宏观定性判断。

图3给出了中国卫生总费用中公共筹资(公共支出)与私人筹资(私人支出)之比的历年数据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公共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在1997)1999年间处于谷底,仅在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o感谢本文的一位匿名审稿者指出这一点。但笔者依然认为,这笔筹资究竟属于公共筹资还是私人筹资,具有可商榷性,因此,在统计上两种处理方式均有道理。而这笔筹资的不同归类,对于总占比的影响力,绝对小于1%,即小于统计误差带来的影响。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编:5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96,北京: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2009年,第19)20页。

18%的水平上下,与同期印度的情形类似。

1在这里,有必要再次指出,1990)1999年公共筹资的比重有可能存在严重低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的劳保医疗有很大比例尚没有转型为城镇职工医保。本文把传统国有企业劳保医疗排除在公共筹资之外,仅把少部分刚刚转型的

城镇职工医保作为公共筹资,似乎明显低估了公共筹资比重。

o然而,由于转型中的劳保医疗支出数据较难获得,因此本文亦只能暂且使用现有的计算。如果这一低估的确存在,那么2005年以来学术界基于卫生公共筹资比重偏低而对中国卫生筹资体制的批评,看起来就值得商榷并有待进一步分析。

本文更加关心近年来的变化。无论我们对20世纪末的情形如何评说,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自2000年以来,主要由于三大公立医疗保险(即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覆盖面的扩大和缴费水平的提高,公共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开始逐年攀升,到2007年,这一比重达到4411%

图3 卫生总费用中公共筹资与私人筹资之比(1990)2007)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6,第81、350页;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编:5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8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第515)516页。

那么,近年来中国公共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到底是高还是低呢?当然,与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重无疑是低的。2006年,全球平均水平为5716%,而高收入国家高达6017%。但与发展中国家和亚洲某些中高收入国家相比则未必。表1给出了一些国家2006年公共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一种类别中,不同国家这一指标的高低具有很大的差异。在中国所属的/中低收入国家0中,这一比重超过50%者可谓凤毛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

1

o在2000年,印度公共筹资(支出)占其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1814%。参见世界银行编著:5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256)257页。在此,笔者再次感谢本文的一位匿名审稿者。实际上,关于中国单位福利制究竟应该属于/员工福利0

还是/国家福利0的问题,笔者曾经在一篇论文中明确认为是/后者0,参见Edwar d G u,÷Dismantling the Chinese M in-i Welfare State:M arketizatio n and the Po litics o f Institutio nal T ransfor mat ion,"Communis t and P ost -communist Studies ,vol.34(2001),pp.91-111.将中国单位福利制解释为/员工福利0的经典论著,参见M ing -kwan L ee,Chines e Occup ational W elf ar e in M ar ket T r ansition ,

Hampshire,U.K.:M acmillan Pr ess,2000.单位福利制正在从国家福利转型为员工福利,因此劳保医疗费用在卫生总费用中的归类,理论上应该从公共筹资转变为私人筹资。从分析角度来说,这一转型的分界点如何确定以及历年的数据如何获得,是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麟角。在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东亚与东南亚地区,这一比重在2006年的平均水平仅为3316%,而中国同年的水平为3812%)4017%;日本与韩国的这一比重都大大超过了3316%,因此在与中国具有可比性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其公共筹资的比重比中国低很多。1

表1世界部分国家公共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006)

国家与类别公共筹资的占比(%)国家与类别公共筹资的占比(%)

中低收入国家4312高收入国家6017巴西4719英国8713

中国4017日本8113

印度2510德国7619

越南3213澳大利亚6717中高收入国家5511瑞士5911俄罗斯6312美国4518

墨西哥4412韩国5517资料来源:W orld H ealth Organization,W or ld H ealth S tatistics2009,pp.108,110,114,116.

从国际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卫生总费用中公共筹资的比重,从世界范围来看仍比较低,但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中低收入国家中,正在接近甚至超过平均水平。在亚洲,我国的这一指标是高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上非常热门的中国与印度的比较中,中国占据了上风。200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中公共筹资的比重为1912%,印度为1814%,水平之低可谓相差无几;但到了2006年,中国的这一指标变成了3812%)4017%,而印度仅仅提高到2510%。

无论如何,所有这些变化都意味着,在过去的若干年内,随着公共财政在卫生筹资上的功能不断强化,中国民众的医药费用负担有了实质性的减轻。

在未来三年的新医改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将新增拨款8500亿元用于支持新医改的五项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投入。可以预见,公共财政在卫生筹资上的功能必将进一步强化,卫生总费用中公共筹资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医药费用自付比重将进一步降低。公共财政在卫生筹资责任上的回归,不但会改变中国卫生总费用的格局,而且还会对中低收入国家甚至全球卫生总费用的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政府卫生投入的增加

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公共财政转型的第二个重大体现,在于政府财政预算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有所增加,并将继续增加。针对这一点,我们有必要考察在医疗卫生领域政府投入的现状。

1Wo rld H ealth O rg anization,W or ld H ealth S tatistics2009,G eneva:W or ld H ealth O rg anizatio n,2009, pp.108,114,116.东亚和南亚地区卫生总费用中公共筹资的比重较低,主要是南亚各国(尤其是印度)拖了后腿。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这一指标也不高,2006年仅为3311%。在这份世界卫生组织的文献中,中国公共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4017%,而根据本文的计算,这一指标为3812%,相差215%,在一般的统计误差范围之内。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均直接采用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的测算结果。前文已述,本文测算结果与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的测算结果相比,均略低一些。即便本文对中国卫生总费用中公共筹资的比重采取保守的估计,定性结论也不受影响。

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从1990年开始连年增长,但是其占政府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却从1990年的611%一路下降到2002年的最低点411%,之后才缓慢地回升。2007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总额达229711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416%,与1990年的611%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表2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增长(1990)2006)

年份政府预算卫生

支出(亿元)

政府财政支出

总额(亿元)

占财政总支出

的比重(%)

广义政府卫生

支出(亿元)

政府预算卫生

支出增长指数

政府财政支出

增长指数

广义政府卫生

支出增长指数

19901871330831661118713110110110 19912041133861661020411111111111 19922281637421261122816112112112 19932721146421351927315115115115 19943421357921651934515118119118 19953871368231751739710211212211 19964611679371651848016215216216 19975231692331651757519218310311 199859011107981251565017312315315 199964110131871741973019314413319 200070915158861541587915318512417 2001800161890216412118412413611613 2002908152205312411151613419712811 200311161924650104152037186108101019 200412931628486194152478126199121312 2005155215339301341630491281311101613 2006177819402131241437561691513102011 20072297114978114416497710121316112616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6,第81、367页;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编:5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86,第515)516页;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编:5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96,第26页。

表2还给出了卫生公共筹资的数据,并且计算了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政府财政支出和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即卫生公共筹资)这三项指标的增长指数。从增长指数的历年变化可以看出, 2007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是1990年的1213倍,而2007年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则是1990年的1611倍。这两项指标的增长指数在1990)1993年间是持平的,但是从1994年开始政府财政支出总额的增长速度要快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增长速度,而且两者的差距自2000年以来越拉越大。这说明,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医疗卫生领域并不是政府财政预算的投入重点。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0改革。从数据上看,在实施分税制之后,政府卫生投入没有跟上政府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在科教文卫事业费增长中,卫生所占的比重偏低,仅仅在6%)21%之间,而教育则在61%)74%之间。1

在国际上,无论是在公共财政还是社会政策领域,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都属于所谓/社会支出0的范畴。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政府的总支出水平及其占GDP的比重都提高了,

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1张振忠主编:5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报告6,第65)66页。

其主要根源在于社会支出的总量和比重都大幅度提高。1然而,中国政府预算支出的结构偏向于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在社会领域中的公共预算支出总量比较小、比重比较低。由于这种情形,在我国公共财政和统计的文献中,几乎没有/社会支出0这个概念,而不少学者为了翻译英文/so cial spending0这个常用词,不得已使用了/社会政策支出0或/社会事业支出0的概念。o在这个背景下,医疗卫生领域并非政府财政预算的投入重点,并不稀奇。

然而,如果我们把广义政府卫生支出的增长幅度与政府财政支出总额的增长幅度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另一番景象。1990)1993年间,两者持平;1994)2000年间,两者要么持平,要么前者低于后者。简言之,从1990)2000年,广义政府卫生支出的增长幅度总体上稍低于政府财政支出总额的增长幅度。但是,2000年之后,情况发生了改变,卫生公共筹资的增长开始提速,并且从2003年开始越来越快(见表2)。

毫无疑问,这种情形的出现要拜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所赐。下文将要论述,自2003年开始,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中投入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即所谓/补需方0)的数额和比重都有大幅度增长。由于政府投入增加,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动员社会资本的能力(亦即其筹资功能)大大强化了,因此使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就政府对卫生的投入,新医改方案中的措辞是/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0。在这里,/政府卫生投入0这一表述容易让人理解为/政府预算卫生支出0。除了政府预算投入之外,公立医疗保险的基金收入算不算政府卫生投入呢?这一点并不清楚。如果采取狭义的理解,即仅仅把政府卫生投入理解为/政府预算卫生支出0,那么我们可以断言,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的上述规范,在可预见的未来,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较为难以实现或者难以持续的。

因此,唯一切实可行的政策是保持广义政府卫生支出的增长幅度继续高于政府财政支出总额的增长幅度。这意味着,一方面要直接增加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提高社会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即适当提高城乡民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缴费水平。在医疗卫生领域,关注广义政府卫生支出要比关注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更具有政策意涵。前已述及,在整个社会保障领域,所谓/公共财政0不仅包括政府预算支出,而且也包括社会保险的收入和支出。

由此看来,大力强化公共财政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仅需要提升政府财政直接支出的水平,而且也要提升政府财政动员社会资源投入这一领域的水平。这一点在未来新医改的实施中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总水平的增长情况之外,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差别在过去若干年的变化,也体现了公共财政转型的某些特征。政府财政在公共服务上的支出,其目的之一是推进所谓的/横向公平0(hor izontal equity),其一是对于人民生活与发展所必需的某些物品和服务,例如食品、卫生、医疗、住房和教育等,保障最低的提供标准;其二是确保民众至少可以在最低的标准下平等地获取这些物品和服务。?众所周知,政府在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投入长期不足,而政府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逆转原来的支出重点,从而实现公共财政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积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

o?维托#坦齐、卢德格尔#舒克内希特:520世纪的公共支出6,胡家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4)58页。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编写:5公共预算读本6,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第141)152页。

N icho las Bar r,T he Economics of the Welf ar e S tate,3rd edition,Stanfor d:Stanfo rd U niversity P ress, 1998,pp.90-91.

可喜的是,这一转型正在发生。从表3可以看出,多年来,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在城乡之间是不均衡的,投向城市的金额远远多于投向农村的金额。但是,这一不均衡的局面在过去若干年内有了很大的改观。政府卫生投入的城乡比自2005年开始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从2005年的510下降到2007年的211。这说明,自2005年以来,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投向农村的比重加大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城乡卫生费用核算时,农村卫生费用的水平或许被低估了,因为很多公共性卫生费用,例如疾病控制、医学科研、卫生行政管理、药品监督管理等,很难划清哪些属于城市,哪些属于农村。

表3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城乡差别(2001)2006)

年份政府预算卫生

支出(亿元)

政府农村卫生

投入(亿元)

政府城市卫生

投入(亿元)

政府卫生投入

城乡比

人均卫生筹资

城乡比

城乡收入比

2001800161381566211418211219 2002908151511275714510213311 20031116191761094019513215312 200412931620411108915513216312 200515521526014129211510316312 200617781943419134319311314313 200722971173415156216211412313资料来源: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编:5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86,北京: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2008年,第24、37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6,第82页。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政府卫生投入城乡比的下降,农村卫生投入在政府卫生投入中的占比在过去几年内有了快速地提高。2004年,这一占比是1518%,到了2007年提高到了3210%。政府在农村地区增加卫生投入,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卫生筹资的结构。从表4可以看出,政府投入占农村卫生总费用(即总筹资水平,包括公共和私人支出两部分)的比重,在2001年仅仅是612%,到2007年就达到了2910%。

表4政府农村卫生投入的增长(2001)2007)

年份政府预算卫生

支出(亿元)

政府农村卫生

投入(亿元)

农村卫生投入占比

(%)

农村卫生筹资

(亿元)

政府投入占农村卫生

筹资的比重(%)

200180016138151713223310612 200290815151121616234118615 2003111619176101518243318712 2004129316204111518265111717 20051552152601416182354131111 20061778194341924152668161613 20072297117341532102535102910资料来源: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编:5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86,第24、35、37页。

这样的转型有望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而进一步强化。前文已述,新医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新增政府卫生投入的方向,即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在这里,公共卫生新增投入主要也是投向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新农合则是政府投入的重点。因此,新医改方案确立的新增政府卫生预算投入的流向,主要是农村地区。

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

众所周知,以往政府卫生投入的重点是城市医院,从而造成了卫生资源配置极不合理的格局。1其结果是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萎缩,缺医少药的局面长期无法改善。我国大多数居民生活在农村,在基层就医的需求很大,但就医机会很少,看病治病不得不涌向大城市。o尽管政府卫生投入在过去的若干年内已开始偏向农村地区,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医疗服务资源城乡配置不合理的局面,或许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扭转。而新医改方案至少明确,城市中的大中型公立医院并不是新增政府卫生投入的重点,而是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具体评估。一般而言,大中型公立医院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来寻求发展壮大的空间;具体来说,它们的收入将主要来自公立医疗保险的支付,而不是政府拨款。相对来说,上述四个新增政府卫生投入的重点领域,除了城市社区卫生(因而颇有争议)之外,均属于市场不足的领域。公共财政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弥补市场不足、矫正市场失灵。新医改方案对于新增政府卫生投入方向的表述,集中体现了公共财政的最基本原理。

四、政府卫生支出/补需方0的强化

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公共财政转型的第三个重大体现,就是政府支出/补需方0的新实践和新原则应运而生。

毫无疑问,就医疗卫生而言,民众最为关心的恐怕还是基本医疗服务的可负担性问题。基本医疗服务要实现公益性,亦即人人有病能医,关键不在于基本医疗服务如何便宜,而在于走向全民医疗保障,简称/全民医保0。?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用。医疗保障体系如果以商业医疗保险为主导,那就无法实现全民覆盖,这正是美国至今尚未实现全民医保的原因之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政府主导全民医保的推进,恰恰就是医疗卫生事业走向公益性的体现。政府推进全民医保的实现,关键在于公共财政/补需方0。所谓/需方0,即付费者(payers,俗称/埋单者0)。在一个健全的医疗体制中,民众医药费用的主要付费者必定是第三方购买者,即医疗保障体系。?因此,医疗领域公共财政/补需方0,意指政府为老百姓参加公共医疗保险提供补贴。

公共财政/补需方0原则的确立,正是新医改方案所明确的一大改革新方向,是新医改方案的亮点之一。新医改方案提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0。有很多人认为,/供需兼顾0体现了中国的国情,是一大创新。其实,全世界都是如此,政府卫生投入不可能只投向需方不投向供方,反之亦然。新医改方案真正的创新之处,在于同以往相比,把/补需方0作为一种新的公共财政原则加以明确了。在医疗卫生领域,/补供方0,甚至/养供方0,以及公共管理中常说的/政府直接提供0模式,是我国长期的实践成果,并非新的东西,而且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下去;但是/补需方0却是以往政府所忽略的。在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公共财政/补需方0之举的标志性、制度性事件是新农合在2003年的建立,但当时公共财政/补需方0的力度很小。

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o???顾昕:5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矫正政府与市场双失灵6,5国家行政学院学报62006年第3期。

张振忠主编:5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报告6,第69页。

顾昕:5走向全民医保:中国新医改的战略与战术6,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

Jill Q uadagno,One N ation Uninsur ed:W hy the U.S.H as N o N ational H ealth I nsur ance,N ew Y or k: Ox for d U niv ersity Pr ess,2005.

顾昕、高梦滔、姚洋:5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更为重要的是,公共财政/补需方0实质上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取代原来政府习惯的直接提供模式。采纳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以替代政府直接提供服务的传统模式,在服务提供者中引入竞争,这是全球性公共管理改革结出的硕果。1所谓/政府直接提供服务0的模式,就是由政府设立公立机构直接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在我国,公立机构更是形成了一种高度行政化的等级体系,即事业单位体系。o近年来,由于公共财政不可能独揽社会领域的筹资责任,因此政府一方面维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医疗、教育领域)在服务提供方面的准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又允许其商业化,形成了/没有市场化的商业化0格局。?这种准垄断性的商业化,实际上是/政府直接提供0模式的一个变种。西方国家虽然没有出现公立机构行政化的情形,更不会出现公立机构大肆商业化的情形,但是大量公立机构的出现的确触发了公共部门的官僚化。结果,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福利国家发生了大转型。在某些公共服务领域,公立机构依然扮演着传统型直接提供者的角色,但是这样的舞台越来越小。有研究显示,到1999年,政府直接提供只占美国联邦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额的大约5%。?

与此相反,政府扮演非直接提供者的角色,已经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大趋势。?政府购买服务就是其中的一种新思路和新实践。所谓/政府购买服务0,是指政府基于某种考虑,为某些公共服务全额或部分埋单,但具体实施是向公共服务的需求方发放补贴,然后由需求方向所有符合资质的服务提供者购买服务。?在基本医疗服务领域,所谓/补需方0是指政府通过补贴老百姓参加公立医疗保险来向各类医疗机构购买医药服务。因此,/补需方0原则的确立,绝不仅仅是政府财政支出流向的一种变化,更不是如许多人所认为的从左口袋流向右口袋的事情,而是体现了医疗卫生领域公共管理的一种新实践。简言之,政府不仅要增加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还要转变投入机制,在基本医疗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即公立医疗保险代表参保者的利益,向各类医疗机构集团购买诊疗服务和用药服务,这才是新医改方案之新的所在。

更为可贵的是,公共财政/补需方0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且已经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之中。2009年4月8日,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新医改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在2009)2011年期间,各级政府将新增预算支出8500亿元,用于推进五项新医改,其中2/3用于/补需方0。?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公共财政/新政0,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都意义非凡。

8500亿元的2/3即高达5666多亿元。这是一笔巨款,将主要投入到两个领域:其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其二是医疗保障体系。根据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 2011年)6,à这一巨款将用于以下支出:

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

1

o?

???

?à伊曼纽尔#萨瓦斯:5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6,周志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9)91页。

赵立波:5事业单位改革)))公共事业发展新机制探析6,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关于医疗领域出现的/没有市场化的商业化0,详细论证参见顾昕:5走向全民医保:中国新医改的战略与战术6,第275)284页。有关教育行政化和产业化的批评文字太多,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引述。Lester M.Sa lamon,ed.,T he T ools of Gover nment,N ew Yo rk:Ox for d U niver sity Pr ess,2002,pp.4-5.简#莱恩:5新公共管理6,赵成根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第4)5页。

公共财政/补需方0的方式很多,其中最为简洁而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发放专项代金券,例如教育代金券、培训代金券、交通代金券、计划免疫代金券,等等。

参见李雨思:5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详解8500亿医改投入如何花6,2009年4月18日,http://w ww.ce. cn/cy sc/new main/s/zy y/200904/08/t20090408_18739568.shtml.

此份政府文件,参见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6,2009年4月7日, ht tp://w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7500123.htm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 hzcfgs/s7846/200904/39876.htm.

1.公共卫生支出:将从2010年开始,依照每人15元的标准,新增公共卫生支出,并很快增加到每人20元,用于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环境卫生、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服务。

2.城镇职工医保补助:政府将在未来三年内为关闭、破产、困难的国有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支付未来十年的医保缴费,一次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城乡居民医保补贴: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府补贴水平,从每人最低80元提高到120元。在很多地方,政府补贴水平实际上早已超过了80元,甚至超过了120元,今后还会进一步提高。

4.巩固医疗救助制度:巩固和发展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为低收入者参加各种公立医疗保险埋单,同时为他们无力负担的医药费用自付部分提供进一步援助。

实际上,在过去的若干年,政府通过预算卫生支出,已经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提供了大量补贴,因此可以说,/补需方0的原则开始得到落实。

那么,在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中,究竟有多少用于/补需方0,又有多少用于/补供方0了呢?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具有一定的困难。由于各级政府对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的补贴数据比较缺乏,也由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中用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险部门的事业费难以按照/补供方0对/补需方0的方式进行分类,因此本文无法给出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中/补供方0和/补需方0的比重及其历年的变化。

但是,根据权威的农村卫生费用数据,我们可以考察政府农村卫生支出的流向。表5给出了政府农村预算卫生支出的基本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在政府农村预算卫生支出中,/补供方0 (即用于补助医疗机构的经费,无论是基本补助还是专项补助)固然有所增长,但是/补需方0 (即用于新农合的补助)增长得更快。2003年新农合刚刚启动时,政府补助金额仅为1310亿元,到2007年,政府补助猛增到32112亿元,是2003年的2417倍。五年内政府财政的某专项预算额度提高大约24倍,这在新中国财政史上恐怕是前所未有的。

表5政府预算农村卫生支出的流向(2001)2007)

年份

政府农村卫生

投入总计(亿元)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

基本补助(亿元)

农村医疗机构专项

补助(亿元)

新农合政府补助

(亿元)

其他

(亿元)

2001138151001810152712 200215112114179142710 2003176101371518171310618 2004204111531821172119618 2005260141751235154119718 200643419212194716150152319 200773415326115818321122815资料来源: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编:5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86,第24、35、37页。

政府卫生投入/补供方0与/补需方0的这种变化趋势,在表6中更加一目了然。从2001年到2007年,政府农村预算卫生支出中/补供方0的比重,从8013%下降到5214%;而同期/补需方0的比重,则从0增加到4317%。可以预期,随着新医改的推进,政府对农村居民参加新农合的补助水平将从每人每年最低80元提高到120元,政府农村预算卫生支出中/补需方0的比重在未来三年内还将进一步提高。

在城镇地区,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大部分以事业费的形式投入到各类公立医疗机构之中,因此/补供方0的模式长期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可以预期,随着城镇居民医保中政府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补贴水平的提高,/补需方0的比重在城镇地区也将会大幅度提高。

表6政府预算农村卫生支出的构成(2001)2007)

年份

补供方补需方其他

总额(亿元)比重(%)总额(亿元)比重(%)总额(亿元)比重(%)

200111113801301001027121917 200212412821101001027101719 20031561288171310714618319 200417514851921191017618313 200521017801941191611718310 20062601659191501534162319515 20073841952143211243172815319资料来源: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编:5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86,第24、35、37页。

五、结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政府责任的弱化,尤其是公共财政在医疗卫生筹资中的功能弱化,中国的医疗体制遭遇了严重问题,引发民众的不满,一度成为头号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自2006年底开始酝酿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即所谓新医改。经过多次内部征求意见以及一次公开征求意见,官方的新医改方案于2009年4月正式发布。

实际上,就在新医改方案酝酿的进程中,中国的医疗体制已经悄悄地发生了渐进的变革。这种变革,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话说,就是从/国家退出0(w ithdr aw al of the state)转变为/国家的再介入0(re-engagement of the state)。1首先,国家强化公共财政在卫生筹资中的责任和功能。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的卫生总费用中,公共筹资或广义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从2000年的1912%提高到2007年的4411%,翻了一番多,超过了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并且接近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公共部门在卫生筹资上的功能强化,最直接、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大大降低了民众看病治病时的自付(o ut-of-po cket pay ment)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药卫生费用负担的公平性。众所周知,主要由于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民众医药费用的自付比重过高,世界卫生组织在其2000年的5世界卫生报告6中将中国医疗卫生费用负担的公平性,列为191个会员国中的倒数第四。o自2003年以来,中国公共财政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变革,有力地扭转了这一局面。

中国公共财政在卫生筹资上的功能强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其一是政府财政预算直接支出,支持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能力改善,即所谓/补供方0;其二是政府通过财政预算补贴城乡民众参加公立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所谓/补需方0,从而推动了医疗保险的全民覆盖。?

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

1o?Wo rld H ealth O rg anizat ion,T he W or ld H ealth Rep or t2008:Pr imar y H ealth Car e N o w M ore than Ever,G eneva:Wo rld H ealth O rg anization,2008,p.84.

Wo rld H ealth O rg anization,T he Wor ld H ealth Rep or t2000-H ealth Sy s tems:I mp r ov ing Perf or mance, p.191.这项排名基于1997年的数据。

顾昕:5全民医疗保险走上正轨6,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5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88)102页。

政府财政/补需方0的力度近年来大大加强,尤其是在农村,政府预算卫生投入/补需方0的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零提高到2007年的4317%,其结果是有效地推进了全民医疗保障的进程,并且动员了社会资源投入医疗领域。从/补供方0独大到/补需方0的强化,充分体现出中国公共财政乃至整个政府转型的大思路,即从大包大揽社会事业的传统公共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国家发挥能促型的角色,动员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并且提高对需求方的补贴,从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体制中走出来,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的新体制形成。这一转变,正是我国整个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大思路的缩影。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差距,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观。长期以来,中国公共卫生资源的流向,偏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从而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不平衡性。近年来,在医疗卫生领域公共财政的转型已经开始扭转这一局面。公共卫生资源流向农村地区的比重已大大提高,而政府投入占农村卫生筹资的比重也在过去六年增长了大约四倍。这种转变极大地促进了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进程,体现了公共财政弥补市场不足、矫正市场失灵的基本功能,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整体横向公平水平。

在过去若干年的实践基础上,国家新医改方案进一步明确公共财政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原则,为新医改指出了新的方向。首先,国家将继续强化公共财政的卫生筹资功能,使城乡居民个人与家庭的医疗卫生费用负担进一步明显减轻;其次,国家将增加政府财政预算中的卫生支出,并且动员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1第三,国家将调整新增政府卫生投入的流向,将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市场不足或者容易发生市场失灵的领域,即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简言之,/补需方0新原则的确立和/补供方0重点的调整,是新医改方案的特色。这些新的探索,均同全球性公共管理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公共财政转型的大趋势相吻合。

尽管如此,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即政府财政预算支出总额中卫生支出的比重是否应该大幅度提高?尽管在过去的若干年内,政府财政预算用于卫生的支出水平有了提高,但是其在政府财政预算总支出以及教科文卫事业费支出的占比,始终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新医改方案计划在未来三年新增政府支出8500亿元用于支持新医改的五项工作。如果这一计划在各个地方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则意味着政府财政预算用于卫生的支出水平将翻一番。即便如此,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政府预算总支出的比重,是否能回升到1990年的高水平,也未可知。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这一支出水平的提高是否可持续,亦即在三年之后,政府预算用于卫生的支出水平和比重是否还能继续提高?

中国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之中,政府财政增加社会支出的水平和比重,是非常必要,也是大有可为的。其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是社会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市场经济以及整体现代化的发展历史表明,社会支出的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保护体系的完善,是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社会支出不是社会消费,更不是社会浪费,而是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所必需的。社会基础设施与实体基础设施的同步发展,是一个国家走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不二法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推进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的公共财政新原则、新规范,其长远的、重要的、战略性的意义将超越医药卫生领域。

1责任编辑:冯小双21/新医改方案0第十条中有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原则性规范的专门性论述。

em pirical econometric r esearch and apply the m ethodo log y of econo metr ic m odeling in a reasonable w ay.

(6)The Scale of Government Employment and Influential Variables

Cheng Wenhao L u Dap eng#84#

Go ver nm ent employm ent is the basis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 n and its scale has a direct bearing on g overnment efficiency and social harm ony.Go ver nm ent restructuring in1998 effectively curbed inflation in the number of government employ ees,w hich r em ains ov er all at a safe level and under contro l at pr esent.H o wever,optim iz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 ns of gov ernment employm ent still poses a huge challeng e to the central g overnment.T he issue of gov ernment employm ent is by no means an isolated one,but is closely related to g overnment restructur ing at a deeper level.In a real sense,the issue of g overnment employm ent is a micro cosm of the China p s gov er nment r estructuring and many of the underly ing problems in the gov ernment system find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in the question of g overnment employm ent. Co nv ersely,many of the real problems in government employm ent can only be fundam entally resolv ed by gov ernment restructuring.

(7)The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Finances and the Return to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for

Funding Public Health Gu X in#103#

In the1990s,the r esponsibility of Chinese public finance for healthcar e funding w eakened, leading to a substantial incr ease in the burden of health car e costs fo r ordinary people.T his bro ug ht about ser io us social inequality.From2003,this situation started to be reversed as public funding or go ver nm ent health ex penditure in the bro ad sense ro se as a proportion of China p s total health expenditure,and began to approach and ev entually exceed the averag e level of dev elo ping countr ies.At the same time,the transfor matio n o f public finances star ted to be fully reflected in the healthcar e field,in that gov er nm ent no longer mo no polized health funding and basic healthcare serv ice pr ovision.Instead,g overnment started to bring in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public funding and the m ethod o f go vernm ent purchase of service pr ovision,mo bilizing social capital in the healthcare field and intr oducing competition into service provisio n.Go vernm ent has also re-allocated healthcare resources,streng thening the basic healthcare serv ice system and investm ent in basic urban and rural healthcare insurance.All of these measur es are specific ex amples of general trends in global public management reform and Chinese g overnment restructur ing.The÷New Medical Refo rm Prog ram"published in spring2009further clarifies the new principle of public funding transformation in the field of healthcar e.It not only indicates a new directio n fo r China p s healthcare r eform,but w ill also have str ong im pact on the har monious development o f China p s economy and society.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 业一满分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是( )。 A. 政策咨询 B. 政策制定 C. 政策执行 D. 政策评估 满分:2 分 2.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 A. 收支大体平衡,略有少量赤字 B. 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C. 收支相抵,不多不少 D. 是绝对收支相等 满分:2 分 3. 在安排预算时,应支持的科学顺序:() A. 先发展,后维持 B. 先维持,后发展 C. 兼顾维持和发展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满分:2 分 4.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 贝塔朗菲 B. 拉斯韦尔 C. 西蒙 D. 林德布洛姆 满分:2 分 5. 大卫?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 A. 系统理论模型 B. 渐进主义模型 C. 过程模型 D. 团体理论模型 满分:2 分 6. 财权,财力基本上集中于中央,地方机动财力财权很少,是一种()体制 A. 统收统支

B. 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C. 分级包干 D. 财政收支包干 满分:2 分 7. 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方案抉择 满分:2 分 8. 下列不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是() A. 增值税 B. 营业税 C. 所得税 D. 消费税 满分:2 分 9. 我国消费税的纳税环节是() A. 零售环节 B. 批发环节 C. 消费环节 D. 生产环节 满分:2 分 10.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 A. 动用财政结余 B. 向银行透支 C. 增加税收 D. 发行国债 满分:2 分 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满分:2 分 12. 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吉大20年9月课程考试《公共财政学》离线作业考核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公共财政学》大作业 学生姓名专业 层次年级学号 学习中心成绩 年月日

作业要求:大作业要求学生手写完成,提供手写文档的清晰扫描图片,并将图片添加到word 文档内,最终wod 文档上传平台,不允许学生提交其他格式文件(如JPG,RAR 等非word 文档格式),如有雷同、抄袭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论述题( 共 2 题,总分值 20 分) 1.中国财政除了具有与西方公共财政相一致的内容外,还存在着国有资本财政的内容,主要表现?(10 分) 答:其收支是作为资本所有者的收支,只能针对营利性国有企业进行。处于市场失效领域的政府,其收支活动构成公共财政,这是我国财政与西方财政的一致之处;处于市场有效领域的政府,其收支活动构成国有资本财政,这是我国财政与西方财政的差异之处。 2.试述公债政策与财政政策区别?(10 分) 答:一是政策目标不同; 二是市场影响不同; 三是政策效应不同; 四是政策内容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和手段。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 (2)政策目标有区别。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3)政策手段有区别。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税收、政府公共支出、政府转移支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信用控制等。它们在其特性、运作方

《公共财政学》作业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课程名称公共财政学 学习中心(点): 专业:公共事务管理 层次: 姓名: 批次:

《公共财政学》作业 一、填空题: 1.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2.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取分项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的模式。 4.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5.税收支出的一般形式大致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优惠税率,延期纳税和盈亏相抵等。 6.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7.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也存在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8.区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标准是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9.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说,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存在五种时滞: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 10.财政政策的效应偏差大致可归为两类:自然偏差现象和人为偏差现象。 11.国际重复征税减除的三种方法是扣除法和低税法,免税法和抵免法。 12.我国的税种一般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课税,行为课税和财产课税五大类。 1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等方面。 14.从税收支出发挥的作用来看,它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15.改革开放后,我国针对原有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目前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三大保险为主和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选择题: 1.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BC ) A立法和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2.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ABC ) A政府授权经营 B政府参股 C政府补助 D政府直接生产3.税收支出从所发挥的作用看,可分为( AD ) A照顾性税收支出 B调节性税收支出 C补贴性税收支出 D刺激性税收支出4.一般说来,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A)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 5.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BC )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联合利华所生产的立顿红茶投放市场后的食品安全检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D国家发改委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二学期作业公共财政学

2012-2013第二学期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公共收费 公共收费是指政府部门及其授权部门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依照有关规定收取的费用,其实质是用于补偿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或部分成本。 2、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3、税收豁免 税收豁免是外交豁免的一种。各国按照国际惯例或有关协议,在税收上相互给予驻在本国的外交代表、外交代表机构以及外交人员的一种外交特殊待遇。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述公共投资的特点 (1)公益性。公共投资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这是振幅的只能所决定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只能或主要靠政府来集中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 (2)无偿性。公共投资的使用一般是无偿的,无法通过计价收费的方式来补偿伙食只能得到部分补偿。政府投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企业和居民则无偿地

向政府上缴税款,然后政府再继续用于公共投资,从而间接地形成公共投资的循环。 (3)政策性。公共投资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因其投资主体的主导、超然地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以保证社会投资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 2、预算经管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预算经管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它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经管体制的主导环节。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预算经管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经管主体;(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经管权限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3、简述我国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所要实现的目的。它构成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财政政策中的主导方面。实现财政政策目标,首先要发挥财政政策手段的作用。同时还要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我国的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决定的,可分为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促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加强。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③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④促进社会的公平分配。⑤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财力支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请论述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A、B

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A、B

————————————————————————————————作者:————————————————————————————————日期: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A最终成绩:100.0 一单项选择题 1. 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 (5.0 分) 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收入 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知识点: 用户解答: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2.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是() (5.0分) 税收收入 共有资产收入 公债收入 使用费 知识点: ?用户解答:税收收入 3. 社会保障的强制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 (5.0分)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抚恤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社会保险 4.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是() (5.0 分) 比例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比例税率 5.高税率不等于高税收,低税率不等于低税收的原理,是在下述的原理中说明的: () (5.0分) 哈罗多――多马模型 理性预期理论 永久性收入理论 拉弗税收曲线原理 知识点: ?用户解答:拉弗税收曲线原理 6.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主要实行:( ) (5.0 分) 积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消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中性”公共财政政策 紧缩性公共财政政策 知识点: 用户解答:积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7.当商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负()(5.0 分) 不转嫁 易向后转嫁 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易向前转嫁 知识点: ?用户解答:易向前转嫁 8. 文、教、科、卫支出具有( ) (5.0 分) 生产性 非生产性 购买性 转移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非生产性 9. 税负转嫁的程度取决于() (5.0分)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在线作业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在线作业1.第1题 下列不是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的是()。 A.制度效率 B.技术效率 C.组织效率 D.配置效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第2题 责任政府建构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归责原则基础上的()制。 A.首长负责 B.政府问责 C.行政监督 D.引咎辞职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第3题 下列不是政府的本质特性是是()。 A.阶级性 B.政治性 C.社会性 D.自律性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4.第4题 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 B.公共效益 C.政府绩效 D.公众满意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5.第5题 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包括纠补()失灵和弥补()失灵。 A.市场、政府 B.组织、经济 C.系统、体制 D.政府、市场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6.第6题 下列关于地方的专有权力不正确说法的是( )。 A.地方教育事业 B.维护社会治安 C.地方财产管理 D.本地区财政、税收、工商、贸易管理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7.第7题 下列不是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的是()。 A.制度效率 B.技术效率 C.组织效率 D.配置效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8.第8题 法制的核心是()。 A.依法办事 B.依法行政 C.依章办事 D.依章行政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9.第9题 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包括纠补()失灵和弥补()失灵。 A.市场、政府 B.组织、经济 C.系统、体制 D.政府、市场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0.第10题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以改革()为重点,探索干部管理新机制。 A.公务员制度 B.政绩考核 C.干部人事制度 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1.第11题 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如何。 A.职能 B.效益 C.政绩 D.效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2.第12题 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 B.公共效益 C.政府绩效 D.公众满意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2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10-12 11:57:43 一、单选题 1. (5分)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体现了税收的()原则。 ? A. 横向公平原则 ? B. 效率原则 ? C. 纵向公平原则 ? D. 中性原则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2. (5分)国家财政参与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凭借的是() ? A. 政治权力 ? B. 经济权力 ? C. 财产权力 ? D. 军事权力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3. (5分)文、教、科、卫支出具有() ? A. 转移性 ? B. 非生产性 ? C. 购买性 ? D. 生产性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 A. 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收入 ? B. 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 ? C. 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 D.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5. (5分)既可由政府提供,也可由私人提供的产品是()? A. 准公共产品 ? B. 纯公共产品 ? C. 所有产品 ? D. 纯私人产品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6. (5分)厂商排放污染物所带来的外部效应属于()? A. 生产的外部正效应 ? B. 消费的外部负效应 ? C. 生产的外部负效应 ? D. 消费的外部正效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7. (5分)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

《公共财政学》离线考核

离线考核 《公共财政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6分。) 1. “看不见的手” 答: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的《国富论》中说明竞争和利润动机将导致个人在追逐个人利益时能满足公共利益的要求,市场机制像“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以最可行的方式进行生产。 2.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 答: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这些支出通常可以获得相应的商品与劳务。 3. 税收的归宿 答:税收负担经转嫁后最终的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 4、帕累托改进 答:如果资源配置改变后和改变前相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好;第二,没有人处境变坏。那么,我们称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5.阿罗不可能定理 答:阿罗不可能定理证明满足—切民主制度的要求而又能避免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不存在。 6.公债 答::公债是政府以信用形式从社会上吸收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满足其他财政需要的—种手段。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效率指的是什么? 答:效率通常指的是帕累托效率。如果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那么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有效或帕累托最优。 2.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税收可以分为几大类? 答: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这三大类。 4.政府如何设计税制? 答:由于各税收原则目标的多重性产生于财政职能的多重性,因而税制设计往往依各国政府的职能偏好所在而不同。重要的是,在选定首要原则之后,如何使其他原则在此约束条件下更好地加以满足。5.政府现在主要从事什么活动?

《公共财政学》作业1

《公共财政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 答: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由政府财政掌握提供的社会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并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 2、市场失效 答: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条件的因素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完善的方面称之为市场失效。市场失效理论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 3、财政 答:财政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社会的公共意志强制性地集中一部门社会产品向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的分配。 4、财政支出 答:也称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分配活动。 5、购买支出 答:是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为执行其各种职能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行政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支出,以及购买用于举办公共投资事业所需的商品和劳务支出。 6、转移支付 答:或称转移支出,是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政府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 二、简答题 1、公共产品为什么需由政府公共部门来提供? 答: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公共部门来提供,是因为公共产品具有与私人产品完全不同的特征,不能由市场机制来有效提供。 (1)公共产品的整体性。公共产品在数量上不可分割成细小单位,其所提供的利益也不能分割而由个别消费者独占享用。 (2)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增加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减少他人的消费,且无法在技术上将不愿支付费用的人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 2、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天然垄断导致市场竞争失效。 2、公共产品的提供导致市场价格机制失效。 3、经济利益外溢性导致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失效。 4、信息的不完全导致市场运转不完善。 5、市场运行机制本身存在着缺陷。

《公共财政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财政学》在线练习一 一、判断题 1、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2、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4、亚当.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四项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5、从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相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 张的趋势。(×) 6、我国预算内投资在转轨时期比重下降,这与GDP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正好相 反。(×) 7、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 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高低。(×) 8、商品和劳务的最后售价不同,其所承担的增值税额也就不相同。(×) 9、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10、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 二、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它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公共财政补贴支出、国债利息支出、国际组织捐赠支出和对外援助支出等。 2、纳税期限:是国家税收制度对纳税义务人规定的缴纳税款期限。税制构成要素之一。 3、公共收费:广义的公共收费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收费,包括管理性收费和财政收费。现代意义的公共收费是指政府向公民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特定管理所收取的规费,以及政府对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直接向使用者或收益者收取的使用费。 三、简答题 1、请简述税收的含义。

答: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它的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请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答:财政补贴的性质:(1)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国家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领受者;(2)由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支付;(3)不需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 财政补贴的分类: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其它分类:(1)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2)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别;(3)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补贴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4)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以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5)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3、请简述公共投资的含义。 答:公共投资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须的资产花费的财政支出。即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四、论述题 1、请论述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应债能力、偿债能力、使用效益。 (1)应债能力:社会中应债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水平是制约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债客体,是指承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越多,应债能力越强,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二是应债主体,指承购国债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一般地,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较高,收入中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投入相对比较低,承购国债的能力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使用效益:国债的使用效益是国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适度的国债规模不仅要从有关指标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来看,还要从国债最终的使用效益来考察。

中农大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1

2016中农大公共财政学_在 线作业_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10-04 09:38:16 一、单选题 1. (5分)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A. 中央收人占GDP比重 B.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C. 地方收人占GDP比重 D.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2. (5分)按计税依据不同,税收可分为从价税和() ? A. 从量税 ? B. 价外税 ? C. 货币税 ? D. 价内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3. (5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 ? A. 财政配置 ? B. 计划配置 ? C. 市场配置 ? D. 调节经济结构机构配置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4. (5分)政府公共收入中最多的收入是() ? A. 政府收费 ? B. 国有经济收入 ? C. 公债 ? D. 税收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5. (5分)世界各国均实行:() ? A. 复式预算 ? B. 充分就业预算 ? C. 单式预算 ? D. 零基预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6. (5分)社会保障的强制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 A. 社会福利 ? B. 社会抚恤 ? C. 社会保险 ? D. 社会救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7.

(5分)一般地,()的税收负担具有累进性。 ? A. 所得税 ? B. 商品税 ? C. 财产税 ? D. 行为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8. (5分)下列几种产品中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 ? A. 公园 ? B. 国防 ? C. 高速公路 ? D. 食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9. (5分)公共财政应当更多地体现()

中国行政改革历程

一、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与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一直进行着行政改革的实践。自1949年到现在,我国行政改革的进程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保持传统体制的行政改革阶段(从1949年至1978年)。这一阶段的改革本质是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需要来建构政府体制,是对传统行政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式的改造。第二阶段是重塑政府体制的行政改革阶段(从1978年至今)。这一阶段行政改革本质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的需要,尤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进行的重塑政府体制的改革。下面就第二阶段的行政改革历程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1982年的行政改革 从1978年至1981年,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恢复了过去撤并的行政机构,并增设了一些新的机构。国务院部门迅速膨胀起来,至1981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增加到100个,达到了建国以来机构设置的最高峰。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互相扯皮、人浮于事等问题曰益突出。与此同时,过去遗留下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干部队伍老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从1982年开始,中央开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 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在中央,按干部“四化”方针选拔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减少副职,裁并政府工作部门;废除了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终身制,开始建立正常的干部离退休制度;下放经济管理权限、财政收支权限、人事管理权限。在地方,各级政府主要推行了调整领导班子、精简机构、紧缩人员编制等改革。除此之外,地、市、州政府积极试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农村基层政府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建立乡人民政府。 1982年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干部的“四化”方针,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了宪法。这一阶段的改革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为此后的行政改革积累了经验,对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但由于这次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机构林立、职能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 (二)1988年的行政改革 从1988年开始,国务院开始进行又一轮的行政改革。这次行政改革做了精心准备,制定了包括长远目标、近期目标、五年目标的改革目标体系。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改革的重点是同经济体制改革关系极为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的专业机构。 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将国务院部委一级机构由45个调整为41个;直属机构由22个调整为19个; 办事机构由4个调整为5个;人员编制在原有5万余人的基础上,裁减了7900余人。 1988年改革的主要成果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转变职能为重点的改革思路;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的原则,初步理顺了党政关系、政企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各部门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原则。由于1988年机构改革开始不久,中国经济即转入治理整顿时期,改革的深入进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地方政府未进行改革,中央政府有些部门在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上仍习惯于沿用行政命令和直接管理的手段,强调部门利益,政府职能转变进展缓慢,管理方式未发生根本转变。 (三)1993年的行政改革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从199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重要的行政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大的要求,这一阶段的行政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宗旨,改革的重点在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政企分开。其具体要求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理顺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合

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 篇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1、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1)中国行政改革的理念。在改革的初期,当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精简机构和人员成为当务之急。而随着我国几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人员的“精简”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现有部门、机构之间权力关系的理顺,“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这体现出一种理

念上的变化,从注重机构、人员数量的比较表层的改革转向注重提高现有人员工作效率,协调部门之间权力等深层次的内容。 (2)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共十七大提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反映出政府高层越来越将行政体制改革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3)中国行政改革的重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4)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二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和改革委)。三是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四是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5)中国行政改革的特点。一是着重优化组织结构,

2017秋《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作业

1.第3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机构改革宗旨是适应()。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产品经济 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第5题 下列关于地方的专有权力不正确说法的是( )。 A.地方教育事业 B.维护社会治安 C.地方财产管理 D.本地区财政、税收、工商、贸易管理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0.0 3.第6题 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坚持:()行政机构改革方向。 A.大政府、小社会 B.小政府、大社会 C.垄断政府 D.全能政府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4.第8题 中华人民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它是()。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构 C.最高司法机关 D.最高军事统辖机关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5.第9题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以改革()为重点,探索干部管理新机制。 A.公务员制度 B.政绩考核 C.干部人事制度 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6.第11题 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 B.公共效益 C.政府绩效 D.公众满意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7.第12题 政府公共危机中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有()。 A.龙卷风 B.恐怖事件 C.疾病流行 D.飞机失事 E.民族冲突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8.第13题 网络时代政府结构更加扁平,由一个中向多个中心转移,政府的权力配置呈现()趋势。 A.集群化 B.统一化 C.集中化 D.分散化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福师11春学期《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一 二答案

1. 不属于财政的基本职能的是()D. 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2.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C. 经济与社会效益 3. 土地增值税实行()B. 超率累进税率 4.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产品是兼备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混合产品 5. 社会保障经费应该是()D. 由企业、国家、个人承担 6. 公债最初的功能是()A. 弥补财政赤字 7. 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经济建设支出的是()D.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8.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D. 财政政策与经济兴衰的关系以及财政对经济运行的调节 9. 财政对企业的亏损补贴,应针对()A. 政策性亏损 10. 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C. 17% 11. 下列属于补偿性支出的项目有()C.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12.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B. 向银行透支 13. 以下哪项不是公共物品的特点( ) D. 使用的无偿性 14.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B. 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15. 社会保障体系中,()不与财政发生直接关系B. 个人储蓄保障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市场 17. 属于财政收入中的专项收入的是()A. 教育费附加收入 18. 在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分配采取的形式是()C. 价值形式 19. 当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呈剧烈波动,应采用()B. 双紧 20. 国家征税凭借的是()A. 国家的政治权力

1.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 A. 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救济 D. 优抚安置 E. 社会互助 2. 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 A. 税收收入 B. 国有资产收益 C. 债务收入E. 其他收入 3. 财政补贴主要包括() A. 无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资金 B. 实物补贴 C. 购买补贴 D. 税收支出和财政贴息 E. 规章制度补贴 4. 按财政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C. 补偿性支出 D. 消费性支出 E. 积累性支出 5. 下列支出中,哪些属于投资性支出() A. 基本建设支出 B. 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C. 增拨流动资金 D. 国家储备 6. 财政支出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 B. 社会补偿性支出D. 积累性支出E. 消费性支出 7. 衡量国债规模相对指标有() A. 国债依存度 B. 国债负担率 C. 国债偿债率 8. 下列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是() A.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B. 政府性基金收入 C. 国有资产收益收入 D. 彩票公益金收入 E. 罚没收入收入 9.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 A. 强制性 B. 无偿性 C. 固定性 10. 在市场化发行方式下,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经济性制约因素是()

2017年秋季《公共财政学》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财政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纯公共物品 答:纯公共物品有两个特征,第一,非竞争性,即多一个人受益不会增加任何成本。第二,非排他性,即要将个人排除在享受纯公共物品之外,通常很难做到或不可能做到。 2.财政收入 答:所谓财政收入,是指公共部门为供应财政支出的需要,自家庭、企业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 3.消费税 答:消费税是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的统称。 4.外部性 答:许多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企业或个人进行经济决策时往往不予考虑,成为外部化了的成本或收益,这就是外部性。 5.财政投资 答:财政投资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 6.横向公平 答: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包括什么? 答: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是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2.公债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公债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当政府职能日益扩大,仅凭税收不能满足开支以至出现赤字时,它就必须举债;二是社会上要有充足的闲置资金,可供政府借贷。 3.财产课税主要包括哪些税种? 答:财产课税是以一定的财产额为对象,向拥有或转让财产的纳税人课征的税。财产税主要包括一般财产税、特别财产税、财产转移税。 4.政府的收入再分配项目主要包括什么? 答:有两种主要的收入再分配项目:公共援助项目——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救济;社会保险——向退休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业者和病人提供保险金。 5.为什么在有些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政府还要干预市场? 答:第一,竞争性市场可能无法产生社会满意的收入分配。第二,有人认为,即使拥有完全信息的个人,也不能对他们消费的产品做出很好的判断,这样政府强迫人们消费某些物品(称为有益物品)就有了理论依据。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

试述政府职能重构的目标。 答:随着开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政府职能在很多时间里已经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现在的中国迫切需要对政府职能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这个时代。而构建政府职能最主要一点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看法:首先,要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执政的核心。法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管理各种政务的主要依据。不完善的法制,成旧的法制都会制约政府职能的实现。就拿金融市场来说,我国进入世界八百强的银行有84个,资本占9%,但利润却占25%,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银行业务是一个暴利行业。许多银行现在还在实行信用卡“全额罚息”。不仅影起了消费者的不满,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我们的银行监管部门对此无能为力,原因是他们银行有法可依。不过法律还是70年代制定的,已不再适合当今快速发展的银行业务。其次,大力引进高学识,高能力的人进入政府管理机构中任职,大胆提拔人才。一直以来我们政府存在一种按资格,按年龄决定升迁的潜规则。这就使我们的政府部份存在许多结构老化的现象,也打击了有为青年做大事,做好事,做成事的积极性,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实现。最后:要重新培养政府的公信力,让政府真正进入到人们心中!政府职能的实行很大程度取决这个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由于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问题,我们政府的公信力变的很差。比如一些假借集体利益强行征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再比如乱摊派的事情屡见不鲜,还有仗势欺人的事情,一些公务人员服务态度恶劣的现象处处可见。老百姓都不信任政府了,政府能做成什么大事是不可能的。 试述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廉洁、勤政、规范、务实、高效的政府。首先,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建设学习型政府。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做到不迷失方向、不偏离中心;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不断增强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能力,做到指导工作不违背规律、不脱离实际;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矛盾的战术本领,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政府。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都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彻底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克服小富即安、温饱即满的落后意识,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再次,转换职能、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做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实现经济管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管理方式由行政控制型向行政控制和规范服务结合型管理转变;行政职能由全能政府向主要提供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转变。再其次,依法行政、讲求诚信,建设法治型政府。继续实施依法治市方略,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后,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建设廉政型政府。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把为人之本与为官之道统一在党性原则之下,从点滴小事做起,当好表率,防微杜渐。 第3题(10) 分简述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应该具备的构成要素。 答:(一)要有明确的服务理念(二)要完善约束机制,建立完整正确的评议监督机制政府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三)建立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现代化服务手段

2017秋《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作业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1.第3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机构改革宗旨是适应()。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产品经济 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第5题 下列关于地方的专有权力不正确说法的是( )。 A.地方教育事业 B.维护社会治安 C.地方财产管理 D.本地区财政、税收、工商、贸易管理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0.0 3.第6题 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坚持:()行政机构改革方向。 A.大政府、小社会 B.小政府、大社会 C.垄断政府 D.全能政府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4.第8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它是()。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构 C.最高司法机关 D.最高军事统辖机关 您的答案:B

此题得分:3.0 5.第9题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以改革()为重点,探索干部管理新机制。 A.公务员制度 B.政绩考核 C.干部人事制度 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6.第11题 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 B.公共效益 C.政府绩效 D.公众满意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7.第12题 政府公共危机中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有()。 A.龙卷风 B.恐怖事件 C.疾病流行 D.飞机失事 E.民族冲突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8.第13题 网络时代政府结构更加扁平,由一个中向多个中心转移,政府的权力配置呈现()趋势。 A.集群化 B.统一化 C.集中化 D.分散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