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超微粉碎在食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超微粉碎在食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超微粉碎在食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超微粉碎在食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师简历(请填写)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师简历(请填写) 个人简介 姓名乔德亮 性别男 出生日期 1967.01 职称教授 电话 传真 详细介绍 【学术简介】 学习经历: 1984.09 ~ 1988.06:浙江水产学院(现宁波大学),淡水渔业专业,本科毕业,学士学位 2000.09 ~ 2003.06: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2006.09 ~ 2009.06: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 教学及研究经历: 1988.07 ~ 2000.08:安徽省繁昌县水产工作站工作,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2003.07 ~ 至今: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物工程学院工作,讲师,副教授,教授 学术社会兼职及荣誉: 安徽省遗传学会会员 【主讲课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学,食品安全基础,食品掺伪检验,制药分离工程,文献检索 【研究领域】 食品生物功能因子提取与利用,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水产生物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 【科研教研项目】 一、研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免疫受体κB信号转导途径的三角帆蚌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分子机制研究》(编号:) 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细鳞斜颌鲴不同群体间遗传关系研究》(编号:2008-1)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4κB信号通路的三角帆蚌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编号:3)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1)《亲鱼培育池套养白斑狗鱼养殖模式研究》(编号:2006048C)

(2)《双孢蘑菇深加工——多糖提取及利用研究》(编号:2010B256) 六安市定向委托皖西学院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决明子多糖提取及利用研究》(编号:2012014)。 六安市定向委托皖西学院重点研究项目:《双孢蘑菇深加工研究》(编号:2009A003)。 皖西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黄鳝规模化人工繁殖研究——催产激素筛选》(编号:0413)。 二、教研项目 【科研教研成果及奖励】 一、科研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额尔齐斯河特种鱼类资源开发与利用》(编号:0521010)(参加) 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三角帆蚌多糖提取、纯化、生物活性及其结构》(编号:10B074) 二、教学奖 2006年首届皖西学院教师优秀课件评比三等奖:《文献检索》 2012年年度考核优秀 三、发表论文 [ 1] 乔德亮,何晓梅,韦传宝,孙传伯,朱旺生. 三角帆蚌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及体外抗菌活性.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5):72-76. [ 2] 乔德亮,孙传伯,何晓梅,韦传宝,朱旺生. 三角帆蚌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及脱蛋白工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26(6):902-908,925. [3 ] , , , , , .. , 2013, 58, 401-407. [4 ] , , , , , , . . . , 2013, 57, 218-225. [5 ] , , , , , . . 中药材,2013,36(1):15-22. [6 ] , , , , . , . 中药材,2012,35(8):1340-1347. [ 7] 乔德亮,何晓梅,韦传宝,杨露,胡利. 细鳞斜颌鲴三个群体线粒体Ⅱ基因的遗传变异. 淡水渔业,2011,41(5):17-21. [ 8] , , , , . . , 2011, 49(10), 2670-2675. [9 ] 乔德亮,何晓梅,韦传宝,杨露,胡利,李思发. 细鳞斜颌鲴三个群体线粒体b基因的遗传变异. 湖 泊科学,2011,23(5):813-820. [ 10] 柯春林,乔德亮,曾晓雄. 兽疫链球菌荚膜多糖对免疫抑制鼠的抗氧化和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8):684-688. [11 ] 乔德亮. 网络时代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研究进展.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2):42-46. [12 ] 乔德亮,陈乃富,张莉,陈科. 双孢蘑菇子实体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及部分特性.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37(2):195-199. [ 13] 乔德亮,曾晓雄. 三角帆蚌多糖制备及基本理化性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30(1):70-77. [14 ] 乔德亮,李思发. 细鳞斜颌鲴三个群体形态差异. 生态学杂志,2010,29(12):2425-2430. [15 ] , , , , , . . , 2010, 47(5), 676-680. [ 16] , , , , , . . , 2010, 82(4), 1184-1190. [17 ] 柯春林,乔德亮,曾晓雄.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2010, 31(1):107-111.

2021生物高考 高考生物 培优 专题26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试题部分)

专题26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 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考点考向 1传统发酵技术果酒、果醋的制作本专题内容包括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 成分、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测定食 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蛋白质的提取 和分离 复习时,注意在掌握各种生物技术的方法和 原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归纳比较,例如植 物特定成分的提取方法的比较,以增强对生 物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腐乳制作与泡菜的腌制 2特定成分的 提取与分离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植物特定成分的提取【真题探秘】

基础篇 【基础集训】 考点一传统发酵技术 1.立秋后,北方果农常利用葡萄来制作果酒和果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果酒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制作果醋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2)制作果酒前,果农对新采摘的葡萄不用进行严格的消毒,原因是;在酿制过程中,每隔12小时左右要将发酵瓶的瓶盖拧松一次,目的是。 (3)在酒精发酵的旺盛时期,醋酸发酵(填“能”或“不能”)进行,主要理由是 。 (4)制作葡萄醋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答案(1)酵母菌醋酸菌(2)在缺氧和酸性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会受到抑制放出CO2 (3)不能在缺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而醋酸发酵需要有氧环境(4)30~ 35 2.多个生物兴趣小组围绕微生物发酵展开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兴趣小组一进行自制葡萄酒实验。在进行“产品”品尝时,兴趣小组一的同学都感到2号装置中的“产品”明显发酸,其原因最可能是2号装置,导致最终的产品中含有。 (2)兴趣小组二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能产生胡萝卜素的酵母菌品种。用纸层析法对培养液中获得的“产品”进行鉴定,点样时除了点提取样品,还要点样品,当观察到时,说明产品含有胡萝卜素。 (3)兴趣小组三进行自制苹果醋实验。自制过程需要接种的发酵菌是。某同学用新鲜苹果醋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其中的发酵菌,为了保证能获得单菌落,要先对苹果醋。(4)兴趣小组三的某同学计划统计苹果醋中某发酵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涂布,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对照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组是,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 答案(1)密封不严醋酸(2)标准与标准样品对应的层析带(3)醋酸菌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4)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检验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 3.近年来,《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不乏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的美食,如素有“东方奶酪”之称的“石宝寨牌”忠州豆腐乳、中国泡菜领导品牌“吉香居”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石宝寨牌”忠州豆腐乳前期发酵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温度应控制在,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其作用是,同时,盐还能,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之后要加入配制好的卤汤,其中卤汤中加酒的作用:一是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二是。 (2)制作吉香居泡菜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泡菜制作中盐和水的比例是。泡菜中的亚硝酸盐过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通常用法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3)我国酿醋的历史悠久,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超微粉碎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高新技术作业

超微粉碎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前言 超微粉碎技术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工、电子、生物、材料及矿产开发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兴起的,是国内外食品加工的高科技尖端技术。在国外,美国、日本市售的果味凉茶、冻干水果粉、超低温速冻龟鳖粉、海带粉、花粉和胎盘粉等,多是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而成;而我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将此技术应用于花粉破壁,随后一些口感好、营养配比合理、易消化吸收的功能性食品(如山楂粉、魔芋粉、香菇粉等)应运而生。 超微粉碎的前景应用广阔,并且对于科学、实际生产都具有指导意义,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的就会越来越广阔。 1 超微粉碎的原理 超微粉碎的原理与普通粉碎相同,只是细度要求更高,它利用外加机械力, 使机械力转变成自由能,部分地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来达到粉碎的目的。超微粉碎技术是利用特殊的粉碎设备,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流程,对物料进行碾磨、冲击、剪切等,将粒径3mm以上的物料粉碎至粒径10~ 25μm以下的微细颗粒,从而使产品具有界面活性,呈现出特殊的功能。与传统的粉碎、破碎、碾碎等加工技术相比,超微粉碎产品的粒度更加微小。超微粉碎技术是基于微米技术原理的.随着物质的超微化,其表面分子排列、电子分布结构及晶体结构均发生变化,产生块(粒)材料所不具备的表面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从而使得超微粉碎产品与宏观颗粒相比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及表界面性质。 2 超微粉碎技术的优点 2.1 速度快,可低温粉碎 超微粉碎技术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冷浆粉碎等方法,在粉碎过程不会产生局部过热现象, 甚至可在低温状态下进行,粉碎瞬时即可完成,因而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粉体的生物活性成分,有利于制成所需的高质量产品。 2.2 粒径细,分布均匀 由于采用了气流超音速粉碎,使得原料外力的分布非常均匀。分级系统的设置既严格限制了大颗粒,又避免了过碎, 能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超细粉,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微粉的比表面积,使吸附性、溶解性等亦相应增大。

(完整版)食品加工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食品功能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食品特性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 2.引起食品(原料)变质的原因。 (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2)酶的作用: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酶促褐变 (3)化学物理作用: 3.食品保藏途径。 (1)化学保藏:使用化学品(防腐剂)来防止和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2)低温保藏:低温可减弱食品内一般化学反应,降低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而在冰点以下,一般微生物都停止生长。 (3)高温保藏:食品经过高温处理,杀死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破坏了酶之后,还须并 用其他保藏手段如密闭、真空、冷却等手段,才能保藏较长时间。通常引用的温度类别有两种: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 (4)干燥保藏:降低食品水分至某一含量以下,抑制可引起食品腐败和食物中毒的微生 物生长。 (5)提高渗透压保藏:实际应用主要是盐腌和糖渍。 (6)辐照保藏:是指利用人工控制的辐射能源处理食品或食品原料,达到灭菌、杀虫、 抑制发芽等目的。 4.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MSI). I单水分子层区和II多水分子层区是食品被干燥后达到的最终平衡水分(一般在5%以内);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吸湿区;III自由水层区,物料处于潮湿状态,高水分含量,是脱水干制区。 5.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食品在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分解吸的过程,为解吸的吸附等温线;若将脱水后的食品再将这部分水加到食品中去即复水的过程,这就是吸附;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这种现象是由于多孔食品中毛细管力所引起的,即表面张力在干燥过程中起到在孔中持水的作用,产生稍高的水分含量。另一种假设是在获得水或失去水时,体积膨胀或收缩引起吸收曲线中这种可见的滞后现象。吸附和解吸有滞后圈,说明干制食品与水的结合力下降或减弱了。解吸和吸附的过程在食品加工中就是干燥和复水的过程,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复水性为什么下降的原因。 6.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多数新鲜食品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易腐食品。不同群类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AW的范围是:大多数细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大多数耐盐细菌为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为0.60~0.65。在适宜水分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姓名: ** 班级: *** 学号: *** 指导老师: *** 完成日期:2012****

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 [摘要] 目前,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和微生物的改良,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及加工性能;二是生产各种功能食品有效成分、新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三是可直接应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四是工业化生产预定的食品或食品的功能成分。此外,在食品生产相关领域,如食品包装、食品检测等方面,生物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它的发展对于解决现存的食物资源短缺问题、丰富食品种类、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等均有突出贡献。现以基因工程和酶工程为主要内容,分析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酶工程食品工业应用 [正文]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中及食品加工制造上的应用,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以及现代分子检测技术。其中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技术,它能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 基因工程技术是指将外源的核酸分子(目的基因)导入到原来没有这类基因的宿主生物体内,并能持续稳定的繁殖,从而使宿主生物产生新的性状。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①获取所需的目的基因;②把目的基因与选好的载体(如小型环状DNA分子)连接在一起,即重组;③把重组载体转入宿主细胞;④对重组分子进行选择;⑤表达成蛋白,采用合适条件,获得高表达的产品。 自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旧金山大学Coken和Boyer两位科学家成功地实现了DNA分子重组实验,揭开了基因工程发展的序幕,人类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不同的基因,再接着1982年抗卡那霉素向日葵、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基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使得转基因生物技术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直接加快了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和食品营养的改善,解决了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温饱问题。 目前,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改良食品微生物菌种性能、应用于食品酶制剂的生产、改良食品加工工艺以及保健食品等。其中,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可分为改良动物性食品源和改良植物性食品源。例如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但又不影响奶的质量,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牛生长激素BST注射到母牛上,便可达到提高母牛产奶的目的。为了提高猪的瘦肉含量或降低猪脂肪含量,则采用基因重组的猪生长激素,注射至猪上,便可使猪

第一章-食品超微粉碎技术

第一章食品超微粉碎技术 粉碎操作的主要作用: 1、迎合某些消费和生产的需要。如面粉以粉末形式使用;巧克力生产时需将各种配料粉碎到足够小的细度,才能使物料混合均匀,以保证产品品质。 2、增加物料的表面积,以利加工。如喷雾干燥前,需将物料充分粉碎。 3、功能性食品生产的需要。各种功能性配料的用量非常小,只有充分粉碎,才能混合均匀。如硒是微量活性物质,用量很小,如果混合不均,还会导致严重副作用的产生。 第一节粉碎理论 一、有关粉碎的基本概念 1、粉碎:粉碎是用机械力的方法来克服固体物料内部凝聚力,使之破碎的单元操作。 ┌> 破碎:将大块物料分裂成小块物料的操作 粉碎──┤ └> 磨碎或研磨:将小块物料分裂成细粉的操作 2、粒度:物料颗粒的大小 3、粉碎操作的种类(按细度分) ①粗粉碎:原料粒度在40~1500mm范围内,成品粒度若5~50mm ②中粉碎:10~100,5~10mm ③微粉碎:5~10,100μm以下 ④超微粉碎:原料粒度0.5~5mm,成品粒度10~25μm以下。 4、粉碎的方法(按物料所处介质分) (1)干法粉碎:原料直接粉碎,而不是悬浮于载体液流中进行粉碎。 ①开路粉碎:物料经粉碎后而被直接卸出,不经筛分。 ②自由粉碎:物料经筛分后,将较粗的物料进行粉碎。 ③滞塞进料粉碎:在粉碎机出口插入筛网,以限制物料的卸出,以使物料粉碎得更细。 ④闭路粉碎:将粉碎出来的物料经过筛分,分出过粗的物料重新回入粉碎机进行粉碎。(2)湿法粉碎:将原料悬浮于载体液流中进行粉碎。此法可避免粉尘飞扬,减少浪费。 5、粉碎的基本方法(根据物料受力的种类分):

(1)压碎:物料置于两个粉碎面之间,施加压力后,物料因压应力达到其抗压强度极限而被粉碎。 (2)劈碎:用一个平面和一个带尖棱的工作表面挤压物料时,物料沿压力作用线的方向劈裂。这是由于劈裂平面上的拉应力达到或超过物料拉伸强度极限。 (3)折裂:被粉碎的物料相当于承受集中载荷的两支点或多支点梁,当物料内的弯曲应力达到物料的弯曲强度极限时而被折断。 (4)磨碎:物料与运动的表面之间受一定的压力和剪切力的作用,当剪切力达到物料的剪切强度时,物料就被粉碎。 (5)冲击破碎:物料在瞬间受到外来的冲击力而粉碎,该法最适于脆性物料的粉碎。 6、粉碎度(粉碎比):粉碎前后的粒度比 二、粉碎理论 (一)粉碎力的种类 挤压力、冲击力、剪切力(磨擦力) (二)物料的力学性质(根据物料应变与应力、极限应力的关系) 1、硬度──它是根据物料弹性模量的大小来划分的性质。有硬和软之分。硬度越高,表明物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越大。 2、强度──它是根据物料弹性极限应力的大小来划分的性质。有强与弱之分。强的材料抵抗塑变的能力大。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食品加工技术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食品加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食品加工技术特色专业 2008年建设方案 根据食品加工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和建设进度的要求,特制定2008年食品加工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案。 一、2008年食品加工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案 1、师资队伍建设 对全体专业教师进行一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培训,与企业及兄弟院校进行实践、学习、交流等措施,使专业教师具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为提高广大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参与产品的生产和科研能力,依托订单企业,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顶岗实习,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2、教学条件的改进 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购入电化教育资料与设备,建立和完善图书资料室和电子阅览室网络,建立食品加工工艺模拟仿真教学室,食品加工工艺模拟仿真教学室主要配置仿真教学软件、实物模型,通过共享工艺素材库资源,开展模拟仿真教学。同时利用这些平台实施培养高素质综合性毕业生的培养工作。 3、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完善课程体系,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争取再建设院级精品课程2门。 从企业的需要出发,开发以主要食品种类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

为导向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为导向,进行课程模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制订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通过解剖工艺流程而归纳相应的教学知识点与实训项目;以完成“任务”的逻辑关系来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方案。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食品加工技术知识和技能,感性地体验“任务”完成过程,从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该课程模式于2008年上半年开始实施,其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完善各种教学体系,尤其是实验、实习教学环节,使其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就业率和社会满意度大大增强,在参与和服务于地方建设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4、教风、学风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风、学风建设,树立服务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100%。 5、教材建设 着手编写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开展教学内容专题与创新研究,使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与实践的最新发展。 6、科研项目及成果 年内在国内外高层次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争取厅、局级科技科研项目2项。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本年至少举行1-2次学术报告会,参加3次全国性或省级学术研讨会。 二、2008年食品加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预算方案

免收审稿费的国内医药学期刊

注:请区别审稿费和版面费。杂志社可能会根据需要再次启动收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核心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不收审稿费,作者还有一定稿费可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审稿周期不超过两个月,也有稿费可拿 《检验医学》双核心期刊。 《中国肺癌杂志》中文的核心免审稿费的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免收审稿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工作作风严谨,审稿快。网站直接投稿。 《儿科临床杂志》审稿严谨,审稿较慢。 《中国实验诊断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国际病毒学杂志》 《中国药房》科技核心,周刊,稿件量大,中稿相对比较容易。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双核心,半月刊,稿件要求不太高,比较好中。 《环球中医药》科技核心,稿件要求质量不高,审稿周期短,可以一试。 《科学技术与工程》双核心,旬刊,稿件要求低,审稿周期短,审稿费可以在录用以后和版面费一起寄,权当免审稿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CD核心库期刊,审稿周期短,版面费400/版。 《中国医学伦理学》科技核心期刊,无需单位推荐信。 《肿瘤防治研究》本刊免收审稿费。由于《肿瘤防治研究》为OA期刊,按照国际惯例,对确认刊载的稿件收取一定费用。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两册。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SCI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SCI 《中国中药杂志》双核心,本刊免收稿件处理费。 《中草药》双核心,本刊不收论文审稿费。 《江苏中医药》科技核心,本刊不收审稿费。 《辽宁中医杂志》科技核心,凡投本刊的稿件一律不收审稿费。 《中医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郝希山院士任主编 《河北医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期刊。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老牌期刊。 《华西医学》核心期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科技核心,不但不要审稿费而且不要版面费。 《环境科学》环境类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类核心期刊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中国运动医学》核心期刊 《中医药学报》核心期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出版

2018届高考生物专题训练24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专题训练24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一、选择题 1.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其产物颜色是( ) A.红黄色 B.橙黄色 C.紫红色 D.蓝色 2.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 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 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 3.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下列与此过 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 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C.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 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4.为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泡菜厂家需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下面不是开发新产品所考虑的内容是( ) A.对泡菜材料进行创新拓展 B.对水与盐的比例进行调整 C.对香辛料的种类和比例进行调整 D.对通气发酵和密封发酵的时间比例进行调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A醋酸发酵果醋 B.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盐酸消毒 C.制作葡萄酒的装置采用长而弯曲的导管排气可以防止杂菌污染 D.在葡萄酒深层发酵时接种醋化醋杆菌可以发酵得到葡萄醋 6.下列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变酸的果酒液面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醋化醋杆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B.酵母菌和醋化醋杆菌的发酵过程均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C.在果酒制作过程中无须接种酵母菌,只需控制适宜的温度即可 D.果酒的酒精度越高,接种醋化醋杆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 7.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要先切块后清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B.②过程加入果胶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 C.③过程发酵所用酵母菌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D.④过程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关闭 二、非选择题 8.(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蓝莓富含花青素,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世界粮农组 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蓝莓的深加工产品也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图是某实验室利用蓝莓酒制 作蓝莓醋的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卜凡琼 (班级:食研5班学号:2016309120048) 摘要:大豆脂肪氧合酶是存在于大豆中的脂肪氧合酶,其活性很高,在食品行业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底物产生的一些物质能很好的改善食品质量。能增加食品香气,形成二硫键,增强面筋蛋白强度。其分离纯化方法有水浸提法,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G200分离沉淀法,缓冲液提取等方法。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合酶,分离纯化,食品品质 1. 大豆脂肪氧合酶简介 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 EC1.13.11.12, LOX),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豆类中具有较高的活力,其中尤以大豆中的活力为最高⑴ 属氧化还原酶,通称脂氧酶(LOX) o LOX中含有非血红素铁,专一催化具有顺,顺-1, 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对其分子加氧,形成过氧化氢衍生物,是非常重要的风味前体物[2]。近年来研究表明,LOX产生的风味和香味是很多食品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经LOX作用形成氢过氧化物并进一步裂解成不饱和的醛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而形成类似苹果、香瓜、芒果等水果风味以及鲜鱼味、牡砺味、文蛤味和海藻香、青草香[3]等挥发性风味物质。据脂肪氧合酶氧化花生四烯酸位置特异性,将脂肪氧合酶(LOX)分为5-L OX ,8-LOX ,12-LOX 和15-LOX。大豆LOX -I 属于15-LOX ,它已被广泛用于研究同类脂肪氧合酶功能和结构性质模型⑷大豆植物组

织中含有多种脂肪氧合酶同工酶,其中LOX-I和L0X-2是主要的同工酶。 2. 大豆脂肪氧合酶结构及其生化特性 研究表明,大豆脂肪氧合酶(LOX )含839个氨基酸,是一个单 链肤蛋白,整体结构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N末端的B与1条a螺旋组成的部分;另一个是包含22条a螺旋和8条B折叠股的主要区域。在空间结构上,LOX的主要区域以一条长的a螺旋为中心,其他结构环绕在其周围。非血红素铁原子靠近酶中心位置,其附近有一个特殊的三圈n螺旋,并以配位键与3个组氨酸侧链和梭基末端的C00- 结合,从而形成酶活力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⑸。 通过对分离得到的大豆子叶LOX的研究,发现每个LOX是一条M:为96000左右的多肤,每个多肤中含一个铁原子。有实验证明,大豆子叶的LOX处于静止、无活性状态时,铁以Fe态存在;当加入底物后,LOX中的Fe处于Fe (A)态,使LOX具有催化活性。大豆种子中的LOX都是球形、水溶性蛋白。LOX i, LOX2, LOX3的等电点分别为5.65, 5.85,6.150 3种同工酶的生化特性是丄0X1的反应最适pH值在9.0处,LOX:在pH6. 5处,LOX:在pH7. 0处。除催化原初反应外,LOX还催化次级反应而形成脂肪酸的二聚苯和淡基二烯酸,类胡萝卜素的漂白即是由LOX次级反应实现的⑹。 3. 大豆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王辉,周培根⑺以大豆为原料,经硫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 G200分离沉淀,得到2种脂肪氧合酶(LOX): LOX-1 , LOX-2。对

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摘要:分析了物料的粉碎特性和粉碎机理原理介绍了粉碎设备级工作过程。根据粉碎机理介绍粉碎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包括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新型功能食品的开发、传统工艺的改进、改善食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作用。关键词:超微粉碎、粉碎技术、食品加工 1 粉碎原理及技术设备 1.1 粉碎原理 粉碎是用机械力的方法来克服固体物料内部凝聚力达到使之破碎的单元操作。超微粉碎技术是利用各种特殊的粉碎设备,对物料进行碾磨、冲击、剪切等,将粒径在3 mm以上的物料粉碎至粒径为10—25μm以下的微细颗粒[2],从而使产品具有界面活性,呈现出特殊功能的过程。与传统的粉碎、破碎、碾碎等加工技术相比,超微粉碎产品的粒度更加微小。 1.2 加工设备 超微粒粉碎设备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气流式和机械式两大类。气流式粉碎设备是利用转子线速度所产生的超高速气流,将产品加速到超高速气流中,转子上设置若干交错排列的、能产生变速涡流的小室,形成高频振动,使产品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瞬间产生剧烈变化,促使产品颗粒间急促撞击、摩擦,从而达到粉碎的目的。与普通机械式超微粉碎相比,气流粉碎可将产品粉碎得很细,粒度分布范围很窄,即粒度更均匀。又因为气体在喷嘴处膨胀可降温,粉碎过程不产生热量,所以粉碎温升很低。这一特性对于低熔点和热敏性物料的超微粉碎特别重要。其缺点是能耗大,一般认为要高出其他粉碎方法数倍[3]。机械式又分为球磨机、冲击式微粉碎机、胶体磨和超声波粉碎机4类。高频超声波是由超声波发生器和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波在待处理的物料中引起超声空化效应,由于超声波传播时产生疏密区,而负压可在介质中产生许多空腔,这些空腔随振动的高频压力变化而膨胀、爆炸,真空腔爆炸时能将物料震碎。同时由于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产生剧烈的扰动作用,使颗粒产生很大的速度,从而相互碰撞或与容器碰撞而击碎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或生物组织。超声粉碎后颗粒在4μm以下,而且粒度分布均匀[4] 1.3 物料的粉碎过程 目前,人们对粉碎机理的认识尚不彻底,通常认为物料受到不同粉碎力作用后,

功能性食品生产主要技术方法

功能性食品生产的主要技术方法 功能食品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一条选择健康食品的最佳途径。功能食品当中发挥功能作用的物质称为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延缓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辐射等功能, 大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热敏性, 在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中保留其生物活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功能食品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工程技术(包括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分离纯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胶囊技术,冷杀菌技术。目前对于功能食品的研究集中于:1.活性多糖及其加工技术,活性多糖包括膳食纤维,真菌活性多糖,植物活性多糖。2.活性多肽及其加工技术,酪蛋白磷酸肽(酶解-沉淀法,酶解-离子交换法),谷胱甘肽(萃取法,发酵法),降血压肽功能性油脂及其加工技术3.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活性微量元素及其加工技术。4.自由基清除剂及其加工技术(超氧化物歧化酶,沉淀法制备,离子交换层析法)5.活性菌类及其加工技术6.功能性甜味料及其加工技术。1.一般分离技术 1.1初步分离纯化 从固液分离出来后的提取液需初步分离纯化, 进一步除去杂质。常用的初步分离纯化技术主要有萃取分离、沉淀分离、吸附澄清、分子蒸馏技术、膜过滤法、树脂分离方法等。1.1.1 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萃取分离法既是一个重要的提取方法, 又是一个从混合物中初步分离纯化的一个重要的常用分离方法。这是因为溶剂萃取具有传质速度快、操作时间短、便于连续操作、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分离纯化效率高等优点。萃取分离法: 一是水一有机溶剂萃取, 即用一种有机溶剂将目标产物自水溶液中提取出来, 达到浓缩和纯化的目的; 二是两水相萃取, 这是近期出现的、引人注目的、极有前途的新型分离纯化技术。当两种性质不同、互不相溶的水溶性高聚物混合, 并达到一定的浓度时, 就会产生两相, 两种高聚物分别溶于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常用的两水相萃取体系为聚乙二醇( P E G ) 一葡聚糖( eD x t ar n ) 系统 1.1.2 沉淀分离纯化

食品功能的研究与开发

浅谈山药功能及开发前景 学生:汤宇环 (生科院10级生工二班,学号:201042145204) 摘要: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山药具有诱导产生干扰素、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所含胆碱和卵磷脂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常食之可健身强体,延缓衰老。因此, 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保健佳品 关键词:山药活性成分药理活性发展现状及前景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属多年生缠绕草木植物。山药,原名薯蓣,又称怀山药、淮山药、淮山、薯药、玉芋等, 据不完全统计,山药的各种名称有350 种左右[ 1]。山药是我国最大众化的传统保健食品之一,除了少数热带地区外,几乎各地都有栽培,可分山地生、平地生, 也有野生的。在诸多品种中,以河南的“怀山药”最负盛名,其品质优良,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入药的地道药材,为历史上著称的四大怀药之一( 山药、地黄、菊花、牛膝),且有“怀参”的美称,不仅行销全国, 还远销国外, 被视为珍品[2]。山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中、东南和西南等丘陵和浅山地区,在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并形成许多地方品种[ 3] 山药分药用和食用两大类,南方诸省以食用山药为主。药用山药以种植于河南省北部、山西省中南部的怀山药为代表,药用和滋补价值最高,因而成为许多中药的主要原料和重要的滋补食品。当前生产上种植的山药缺乏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如太谷山药易感炭疽病和白涩病,减产幅度一般在10%以上,在病害重发年份,减产50%以上,铁棍山药被称为怀山药中的珍品,但产量较低[ 4]。其他的山药品种,如方山药为参薯及其变种脚板苕,分布于四川、湖北; 土山药包括野山药、褐苞薯、山薯和汀山药。其中野山药主产日本, 我国台湾及华南诸省亦分布较广,褐苞薯分布于云南、广东和广西等地;山薯分布于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广东某些地区以其块茎作为“淮山”或“土淮山”入药;汀山药分布于江西,当地作药用[ 5] 。山药性甘平无毒,《神农本草经》谓之:主健中补湿,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之力, 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本草纲目》认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

现代食品生物技术重点

◆ 生物技术的确切定义: 人们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工程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技术领域。 ◆ 生物技术的构成 ◆ 生物技术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和归宿则是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否则就不能获得产品和经济效益,也就体现不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优越性。 基因工程的定义: ▼ 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和设计方案, ▼ 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 ▼ 通过将一种生物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或人工合成新的基因, 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并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 ▼ 导入到自身细胞或另一种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等实验手段, ▼ 有目的的实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物种之间的DNA 重组和转移, 使现有物种在短时间内趋于完善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特性。 发酵工程的定义 :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酶工程 蛋白质工程

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性,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技术. 包括: ①传统发酵(有时称酿造), ②近代的发酵工业如酒精,如乳酸,丙酮-丁醇等 ③目前新兴的如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 核苷酸,生理活性物质,单细胞蛋白等的发酵生产 酶工程的定义 : 酶工程是利用酶所特有的生物催化性能,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结合而成的一门生物技术。也就是利用离体酶或者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的特定功能,借助于工程学手段来生产酶制剂并应用于相关行业的一门科学。 细胞工程的定义 : 是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已获得新型生物或特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蛋白质工程的定义 :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基础,运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从改变或合成基因入手,定向地改造天然蛋白质或设计全新的人工蛋白质使之具有特定的结构、性质和功能,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一种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海洋生物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表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食品加工技术是营养与配餐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以“教授专业知识和培养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学生在完成了营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后进行本课程的学习,并通过后续课程面点制作、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强化,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与实训,学生了解食品加工过程及质量控制,逐步掌握食品加工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食品加工技术》是营养与配餐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相应专业技能型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迈向专业的敲门砖,同时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要知识储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1了解食品的分类方法,掌握新食品的类型; 1.2掌握典型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1.3了解食品加工新技术。 2.能力目标 2.1能够完成罐头食品制作; 2.2能够完成西瓜汁饮料制作; 2.3能够完成凝固型酸乳制作; 2.4能够完成牛肉干的制作; 2.5能够完成典型食品的加工。 3.素质目标 3.1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工作,具备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 3.2培养学生具备拓展、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3.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团队协作等综合职业素质。 (三)前导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前导课程是营养学基础专业课程。 (四)后续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后续课程是面点制作、膳食制作、食品卫生与安全等相关课程。 二、课程内容标准 (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二)学习情境描述

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论文 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工业中 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所在学院: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2013年11月

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摘要:超微粉碎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能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于粉碎是中药生产及应用中的基本加工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超微粉碎的定义、分类、理论、以及超微粉体的特性,阐述了超微粉碎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列举了国内外常用或新型的超微粉碎设备,最后提出了超微粉碎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方法,已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对超微粉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概述,同时重点介绍了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其发展前景广阔[1]。 关键词:超微粉碎;食品加工;应用:发展趋势 超微粉碎技术是粉体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对粉体原料的超微粉碎,高精度的分级和表面活性改变等内容。据原料和成品颗粒的大小或粒度,粉碎可分为粗粉碎,细粉碎,微粉碎和超微粉碎,这是一个大概的分类。值得注意的是,各国各行业由于超微粉体的用途,制备方法和技术水平的差别,对超微粉体的粒度有不同的划分[2]。 超微粉碎机一般为无筛式粉碎机,粉碎物料粒度由气流速度控制,粉碎粒度要求95%通过0.15mm(100目),一般用于特种水产饵料或水产开口饵料,超微粉碎通常由超微粉碎机、气力输送、分级机配套来完成。原料的粉碎粒度非常细,可能显示出意想不到的特性,但也带来了比较多的问题,如静电吸附,物料的流动性差,粉碎消耗的能量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对加工操作的影响比较大,这些不利影响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克服(如改变饲料加工工艺)。 超微粉碎通过对物料的冲击,碰撞,剪切,研磨,分散等手段而实现。传统粉碎中的挤压粉碎方法不能用于超微粉碎,否则会产生造粒效果。选择粉碎方法时,须视粉碎物料的性质和所要求的粉碎比而定,尤其是被粉碎物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而其中物料的硬度和破裂性更居首要地位,对于坚硬和脆性的物料,冲击很有效;而对中药材用研磨和剪切方法则较好[3]。实际上,任何一种粉碎机器都不是单纯的某一种粉碎机理,一般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粉碎机理联合起来进行粉碎,如气流粉碎机是以物料的相互冲击和碰撞进行粉碎;高速冲击式粉碎机是冲击和剪切起粉碎作用;振动磨,搅拌磨和球磨机的粉碎机理则主要是研磨,冲击和剪切;而胶体磨的工作过程主要通过高速旋转的磨体与固定磨体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强烈剪切,摩擦,冲击等等。 1技术简介及原理 超微粉碎技术是利用特殊的粉碎设备, 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流程, 对物料进行碾磨、冲击、剪切等,将粒径3 mm 以上的物料粉碎至粒径为10~ 25 Lm以下的微细颗粒, 从而使产品具有界面活性, 呈现出特殊的功能. 与传统的粉碎、破碎、碾碎等加工技术相比, 超微粉碎产品的粒度更加微小[4]。 超微粉碎技术是基于微米技术原理的. 随着物质的超微化, 其表面分子排列、电子分布结构及晶体结构均发生变化, 产生块(粒)材料所不具备的表面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从而使得超微粉碎产品与宏观颗粒相比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及表界面性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