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争议的思考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争议的思考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争议的思考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争议的思考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化”争议的思考

赵进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的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危险。走过三十年,回首五千年历史,一路巡看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演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1978中国改革开放扬帆起航,2010见证中国经济巨龙腾飞。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变化神速让西方经济学家望尘莫及,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齐心协力共谋大事终得善果,从中国申奥成功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人们开始后奥运的思考,51块金牌背后的付出,每块金牌里的资金投入,以及未来中国体育发展走向。中国已实现竞技体育大国崛起之梦,然而中国体育强国之梦还很遥远,中国群众体育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体育的重要内容和承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衣钵,在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下举步维艰。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进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明鉴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之争议,思考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发展道路。

中国自明朝中叶以后陷入闭关锁国、孤芳自赏的封闭心态中,在改革开放以后,这种自我封闭的状态才被打破,在短短的三十年里,中国似乎又重复了一次近代以来学习西方的器物文化,再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最后学习西方的精神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也再一次受到了“全盘西化”和文化保守主义这两个相互对立的幽灵的撕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艰难地探寻着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1]。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争议正是这场文化“撕扯”的产儿,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真实的写照。

1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化”争议

1.1 回首过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厚重积淀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中的重要篇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来自于生产、娱乐,与宗教、祭祀、民风民俗等活动密切相关,通过生产、生活、宗教、节日等活动形成了各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和竞赛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折射出不同社会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诸元素发展之状况,并随着社会的兴衰交替而沉浮。民族传统体育的中流砥柱——武术的发展更是流派纷呈,帮派林立。几千年来,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里,武术滋生、繁衍和长盛不衰,它涉及我国古典哲学、美学、伦理学、中医学、宗教学、军事学、体育学和人体科学等多种学科,它除了有健身、防身、强身的作用外,还有养生、治病、陶情、清心、育德、美体等其它多种功能。它是渗透多方领域、功能众多的体育文化体系。民族传统体育渗透着我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积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本,是当今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不可估量。

1.2 审视现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体育人的觉醒

现实社会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状况却差强人意,源自其他民族的体育项目色彩斑斓、争奇斗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却身影稀疏,前景令人堪忧[2]。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去审视:19世纪中叶开始伴随西方国家入侵的西方文化涌进中国发展至今,西方近代文化在武力推进和国人积极吸纳的互动下,迅速在中国社会中生根、发展,从而动摇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加上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和内容的自身萎缩,其结果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冲击下,逐步失去了自己的阵地,出现了除武术等极少数内容被改造为运动项目外,几乎全部让位于西方体育的局面[3]。西方文化的入侵,奥林匹克强势体育文化的浸润,奥运会已发展成为全球体育界的顶级盛会。中华儿女的年轻一代身着牛仔裤、吃着薯片、喝着可乐、看着好莱坞大片,过着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讨论着NBA、意甲、英超,唱着欧美金曲、跳着热舞,陶醉在北京奥运会51块金牌的赫赫战功,回忆着赢得每一块金牌的辉煌时刻。更有一些体育界学者、官员疾呼“武术进奥运”。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也套用奥运会比赛方法,使民运会的召开成了各省、市、自治区现代体育专业运动员客串表演的场所,成了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金牌争夺大战,民族传统体育盛会成了争夺金牌的战场[4]。西方文化的泛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信仰缺失,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正在减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似乎已走到历史的边缘,渐被人们淡忘、淘汰……可喜的是一些具有忧患意识的体育界学者开始觉醒,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思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场有关是否要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的争议拉开了序幕。

1.3 展望未来——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之争议

对于现代化的理解有多种,按照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现代化(modernize):动词,使具有现代先进科技水平[5]。民族传统体育该不该现代化?是保持原滋原味历史传承还是向奥运会看齐?这是个态度问题,也是思想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是否要现代化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命题。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研究似乎成了体育科学界的风尚,引无数体育科学研究者竞折腰。通过收集资料发现,研究多集中在2001年以来,共有33篇大作,而近三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就有21篇,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献计献策,要使民族传统体育像奥运会那样走向世界。舒颜开、刘少英认为传统体育应利用现代体育的组织制度和竞赛规则加以完善,不断吸纳现代体育奋发与竞争的精神[6];杨林、刘少英从文化学角度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有浓厚的农业文化色彩,但是我国社会已经开始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转型,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面临现代化革新,民族传统体育要革新[7];有人还从不同角度尝试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途径与对策[8][9][10]。

与上述观点向左的学者们站在民族传统体育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白永正,王岗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种种矛盾[11]。潘建林,罗明刚等认为武术进奥运的研究策略差强人意、有些牵强,可行性、可操作性差,囿于美好的意愿[12];余道明认为既然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那就应该也有“西方体育现代化”,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西方体育在特色上各有千秋,西方体育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种种的优点,西方体育并非完美体育[13];刘强德、刘远航等从文化学角度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的体育道德约束、规范等方面的多元价值[14][15];何亮、艾克拜尔玉素甫等认为全国少数民族传

统体育运动会理论研究应走出“现代化”误区[16];张小林、白晋湘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显示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活娱乐功能更甚于健身功能和竞技功能[17],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意义与不可替代性。

2 对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争议的思考

2.1“现代化”——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民族传统体育是否要“现代化”,如何“现代化”?从文化学角度来讲,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经济的发达,更重要的是精神文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一个没有伟大文化传统和智慧的国家是不长远的。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改造是大势所趋。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动态过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从社会人口变迁的角度讲,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主体正逐步迈向现代化——未来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之一。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能违背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时代发展逆势而行。

文化基因进化论认为:整个人类文化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遗传控制,人类基因进化和文化进化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相互作用[18]。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文化需求与创造,文化一层不变地传承是难以实现的,传承必须与发展相结合,与近代化生活相融合,找到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对接点,方能实现文化基因的延续。

衡量新生事物是否合理的标准是看它能否满足社会需求。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要依托一定的社会现实需要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否则将变为文化遗产符号。社会的发展、价值观的变化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必然要拓展新的发展道路,以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的体育文化需求。

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涵盖面涉及中华民族儒释道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伦理观以及医学、文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和层次,这些精神文化内涵铸就了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是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维系、生生不息进取的精神源动力,在大力发展经济,世界到处闪烁着科技文明的光辉,而文化信仰的灯塔却显得暗淡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更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与人文价值。借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古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虽多为旧学,但其命同样维新;而维新之道,端在人的文化信仰与学术的自觉,这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命运与使命。

2.2 处理好中西体育文化的关系——“中体西用”、“和而不同”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途程中,都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它要维护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它又需要吸收外来文化以发展壮大自己。这种矛盾运动,文化学上称之为“认同”与“适

应”。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传统极其深厚,哲学慧根十分发达的泱泱大国,它的民族文化认同心理更较其他民族为甚[19]。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各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20],附属于节日、民俗事象或宗教祭祀等仪式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而当前社会文化信仰严重缺失,亟待我们审时度势,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西方体育取长补短,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厚重积淀的基础上,走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发展道路,构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并把这个体系世代发展、繁荣壮大。

民族传统体育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凡是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对我国群众体育有价值的、人们喜闻乐见的、都要“拿来”,但坚决反对“全盘西化”、囫囵吞枣、生搬硬套,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盲目模仿西方体育竞赛形式。另一方面,也不能抱残守缺,囿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

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是否要“现代化”的争议看似矛盾,其实自有它内在的统一性:民族传统体育是存在一些弊端[21],西方体育也绝非完美,所以,在对待西方竞技运动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上,也应确立一种“和而不同”的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决议中强调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有其自己的规则和标准,无需加以全球化或标准化[22]。争议的最终目的应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不论是西方体育还是东方体育,如何发挥“大体育”的价值,让体育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做的是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

现代化是要更符合人类的需要,现代化不等于时代化,更不是被所处时代的强势文化所同化。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也不应当是西方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炎黄子孙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所创造、传承发展至今的民族文化遗产,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西方化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抛弃,有功利主义之嫌。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达国家走上强盛之路的开端,学习的目的是赶超,而不是被同化。民族传统体育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廊中生动的乐章、活的标本,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同化,那些凡是打着“现代化”旗号向西方体育文化看齐的生搬硬套、机械模仿,是一种自轻自贱的行为。以奥运会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是有它的先进性,科学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它风靡全球、称霸体坛、独占鳌头。民族的独立首先是其文化的独立。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独立的霸权文化,强弱文化的交替、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历史也同样告诉我们,从文化复兴到持续繁荣然后转入衰退,是一出需要耐着性子观看的历史长剧。

3 结语

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但历史的胸怀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慷慨,它总是让那些在第一时间适合它的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的主角。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我们要做的是借鉴西方体育文化繁荣的成功之

道,吸纳其文化精髓,而不是被它同化。民族传统体育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韵味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深邃的哲理都是西方体育文化不可比拟的。从服务于大众健身来讲,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受各民族所喜爱的草根体育,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健身性、低消费性,更符合以人为本的人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国粹——武术。只是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失去了它存在的时代土壤,需要我们以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根基,兼容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精髓,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与自我更新,在保持原有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走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以满足不断前进中的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的需要。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跳绳、滚铁环进体育课堂 长期以来,由于受竞技体育、体质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主要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体育课程教学从动作的学习到场地器材的配置规格,都是竞技化,西方的,很少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和可接受性。相对外来竞技运动项目而言,我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既有很高的娱乐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许多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场地、器械设备、年龄等条件的限制,既经济又便于开展,有好多内容以其娱乐性,趣味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是平时学生喜爱并在课间玩耍的项目,把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项目进行开发改造引入于小学体育课堂中来,不仅是对学校体育内容的补充和发展,而且会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的课程内容。本课题以西城少年宫幼儿艺术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等方法,对当前本小学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在小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包括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两大部分,调查部分主要阐述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现状、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特点及教学功能和价值、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是否可行和其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的途径。实验研究就具体的两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跳绳和滚铁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编,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哪些教学原则,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提出了三个实验假设:学生对跳绳和滚铁环这两个体育项目很喜欢;跳绳和滚铁环这两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效果与现代体育项目的效果差别不大;跳绳和滚铁环这两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适宜在小学推广。通过教学实验验证这两个项目深受学生喜爱,这两个项目具备推广的条件和价值,这两个项目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锻炼效果。并通过这项教学实验为其它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何进入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因素,得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适合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民间体育项目小学体育教学 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体育教师和学生传达课程改革新思路,让他们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民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先将近年来课程改革中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面的新成果传达给学校的领导和参与实验研究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实国家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已逐步整理出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体育项目。 发掘民间传统项目进课堂,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我宫从上世纪200年代开始,对流传于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滚铁环进行了发掘、研究,并结合现代运动的特点,进行了创新,把滚铁环这项体育活动引进了我宫的体育课堂。现把我们发掘、整理、研究、创新的滚铁环运动介绍如下: 1.铁环队列练习。其一,学生成四路纵队或二路纵队,听统一口令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铁环走。转身时,滚环用手帮助控制。其二,滚铁环进行S’’走,或进行螺旋形和反螺旋形行走。可提高队列练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2.铁环操或舞。手持铁环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各种器械操或单、双人、多人舞。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形体美的教育。 3.滚铁环跑。可滚着铁环进行快速跑、耐久跑、上下坡跑等。提高学生进行快速跑、耐久跑的兴趣,发展学生跑的能力。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浅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浅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发明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这些民间活动从不同角度反映着我国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的特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方式,它的健身、娱乐、教育、经济、社交和竞技等多项功能,并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设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深当代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有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高的健身、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化把这些体育项目,经过筛选、改造、整合与提炼,使一些具有较高的教育、健身、娱乐价值,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项目变成教材,进入课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具有重要性的积极意义。学校体育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学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民间,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不断发展完善它可以通过锻炼师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另外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体育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发展,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导致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濒临消失,保护和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纲

《公共体育(Ⅲ)》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的学习,有效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认识,深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习惯与文化内涵,将各民族文化内涵融入到民族传统体育之中,使学生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社会功能和教育价值。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竞赛规则与实践。 三、基本内容与要求 理论部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知识 1.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概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1.2介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 (一)教学目的: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社会功能和教育价值,掌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项目的挖掘整理。 (二)重点与难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特点和社会功能。 (三)基本内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等。 实践部分

第1章珍珠球 1.1 珍珠球运动的概况、运动特点 1.2 珍珠球基本技术:水区队员的技术、封锁区队员的技术、得分区队员技术。 1.3 珍珠球基本战术:水区队员与抄网队员的战术配合、水区队员与持拍队员的基础配合、珍珠球的防守。 1.4 教学比赛 (一)教学目的:了解珍珠球的起源、发展、运动特点,掌握珍珠球的技术动作和战术运用。 (二)重点与难点:珍珠球的基本技术动作与技战术运用。 (三)基本内容:传投球技术;抄网技术;挡板技术;进攻与防守战术配合。 第2章蹴球 2.1 蹴球运动的概况、运动特点 2.2 蹴球的基本技术:正撞球技术、侧撞球技术、回旋球技术、发球技术 2.3 蹴球的基本战术:失分战术、走球战术、借力战术、开局发球战术、5分球战术、8分球战术、抢分战术、1米战术、回避球战术 2.4 教学比赛 (一)教学目的:了解蹴球的起源、发展、运动特点,掌握蹴球的技术动作和战术运用。 (二)重点与难点:蹴球的基本技术动作与技战术运用。 (三)基本内容:回旋球技术;定位球技术;双蹴球技术;推球技术。 第3章花炮 3.1 花炮运动的概况、运动特点 3.2 花炮的基本技术:握炮技术、传接炮技术 3.3 花炮的基本战术:快攻战术、阵地突破 3.4 教学比赛 (一)教学目的:了解花炮的起源、发展、运动特点,掌握花炮的技术动作和战术运用。 (二)重点与难点:花炮的基本技术动作与技战术运用。 (三)基本内容:跑动与掩护技术;抢空中炮、交手、传接炮技术;抢跑和冲炮台技术;防守配合技术。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项目介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项目介绍 一、项目介绍: 1.珍珠球: 模仿满族渔猎生产方式采珠人的劳动过程演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时运动员可在“水区”内任意传投。拍或滚动“珍珠(球)”,力争让手持抄网。站在得分区内的本方队员采到“珍珠”,场面激烈动作优美,极富观赏性。 2.蹴球: 蹴球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源于民间广泛流传的踢石球,多流行于汉、满、蒙古、回等民族中,经过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的努力,蹴球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则,进入了推广普及阶段。在10米见方的平整土地或塑胶地面上进行比赛。以高度准确、灵活多变的战术斗智斗勇,以击中对方保全自己为目的,以得分多少定胜负。 3.毽球 毽球运动是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体育项目,由手毽演变而来,比赛场地长11.88米,宽6.1米,中间以球网相隔,类似于羽毛球场地,比赛技法以踢、触为主,可用头、脚及身体接球,但不能用手臂触球。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得分方必须是发球方(第三局采取每球得分制),以先得15

分者为胜一局。 4.陀螺: 又叫“得螺”、“格螺”。打陀螺在各民族民间流行已久,有单人、双人、多人对打,赶动打,赛旋、打中赛旋多种形式,陀螺制作有木、陶、竹、牛角等,形状大小多样,击打者上下肢、腰、眼睛、大脑都在运动,泥地、草地、硬地均可开展,老少皆宜,设个人、团体、男女组别比赛。 5. 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时间多少决定成绩名次。目前正式的比赛项目包括:男女60米,男女100米和男女2×100米混合接力五个项目。板鞋竞速是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6. 推铁环: 半个世纪前在北京市盛行的各族儿童喜爱的游戏项目,经过加工整理1995年起列为北京市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比赛的实质是比速度,一是直线前进的竞速,二是通过各种障碍的竞速,还有4人合作的接力赛。 7. 夹包: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及发展趋势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及发展趋势 1导论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然而,在现如今这个西方竞技体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体育大家庭中,我们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岌岌可危,甚至面临着被淘汰的窘境。当我们走进争奇斗艳、热闹非凡的运动场地,观看着全世界人都为之疯狂的奥运比赛时,不禁要问自己,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身影何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在何方?……带着对这一连串问题的思考和追问,我们不由得把目光聚焦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发展历程之上,为的是寻找其发展规律和趋势,探求民族传统体育未来的发展思路。 2相关概念界定 2.1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界定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世界各族人民在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兼有民族性和传统性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本文研究的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它只包括中国56个民族中的传统体育项目。 2.2“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的定义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就是指在五四运动前后至今的近百年间,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流传变化。现代流变的核心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3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条件,本课题采用个案法以中国武术和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湖南平江县的九龙舞为代表进行研究。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分别在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文献资料室、恩施州文体局资料室等收集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资料。 3.2.2田野调查法 调研组在2008年5月赴湖北恩施进行调研,在恩施州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对利川、咸丰、宣恩、湖北民族学院、盛家坝民族中学、柏杨镇小学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2008年8月和2009年1月,调研组又分赴湖南的湘西等地,采访当

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7572170.html, 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 作者:武力 来源:《体育风尚》2019年第02期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得以源远流长,但到了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部分民族的传统文化已将要被人们所摒弃,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已面临消失的危险。近年来我国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了传统文化的保护机制,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消亡的原因,并针对主要原因提出相关的建议,阐述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机制 中国是人口大国,它是拥有着许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顾名思义是除了人口最多民族之外的民族,因人数比人口最多的民族少很多而称为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有56个民族,民族文化更是数不胜数。我国很早便提出了摒弃庸俗的文化,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理念,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优秀文化的一种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人们不重视等许多因素它濒临着灭绝的危险,建立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文化的保护机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 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思想很早就被人们所崇尚,同时也带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在全国的带动下,体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少数民族中新的体育项目不断被开发出来,但那些从古至今传承的传统体育项目却逐渐被人遗忘。传统的体育项目在顺应世界潮流的情况下,可以被人们创新或是应用与许多方面,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少数民族的赛马,象棋,搏克这些有趣体育项目已被传承多年,少数民族地区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相当重视,一直在建立保护机制,但受实际保护力有限等因素的限制,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保护机制不建全,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了优秀文化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想消亡靠近的现象。要想真正的把体育项目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学校是最有效的途径,我国少数民族也曾尝试在学校中鼓励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但受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其体育课中随参杂了传统的体育项目文化,但主要还是以现代体育教育为主。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大都来自他们古老的生产及生活过程,它们对于这个新时代,已经有些落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科技的力量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断的发展,但目前许多少数民族的科技还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许多技术目前还不成熟,如何促进少数民族的科技发展,健全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机制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中存在问题 (一)外来文化和现代体育项目的影响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等方面,来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载体的优势,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包含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这不仅是教育目的,也是民族文化本身的特性所要求。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学生的体育认知素质和体育行为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方面尚未达到应有的程度。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学校体育教育中是以西方体育为主,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没有在学校得到很好的应用与普及。因此,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十分薄弱,有待提高,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操。学校体育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在民族体育活动中感悟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 学校体育要适应新世纪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比重,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建立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将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有机衔接,使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重要的一页,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教学,成为校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如何把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与学校教育融合起来,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框架下,将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的具体条件有机的结合起来,纳入学校体育教学中来,以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广泛开展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并使之与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相适应,与大众体育发展相接轨,把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办成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传播民族体育的纽带,需要分析以下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主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作了些思考。 一、学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的领导部门自然有他们的顾虑。首先,是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为了每年能有足够的慕名而来的生源,各学校都打起了生源大战。纷纷亮出重点率、高分率、上榜名单来吸引家长、学生,而若是宣传学校开展校园文化生活如何如何丰富,着定是门庭冷落,招来非议。在大的社会观念的趋势下,“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大流。再次,传扬民族精神、发扬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搜集、整理、宣传、学习都是一个繁杂长期的过程。相比显现的经济价值一定不及前者,因此,大多数学校选择视而不见。但是我们回过头想想,每年学校辛苦培养出这么多的高分学子羡慕国外的学习、生活出国留学,之后为了那张绿卡在国外情愿打黑工也不愿回祖国出力。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浅谈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浅谈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少数民族长期流传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用于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各式活动。基于生理和社会的需要,少数民族的人民不断创造,并随着运用者的认识水平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而发生变化。本文就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发展和价值方面做一阐释。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体现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 因生产力水平和自我认识能力的不同,人民从事体育活动有着不同的目的。从远古时代开始,为了满足生理和社会的需要,少数民族人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属于自己的体育活动。这种传统体育活动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和久远的历史,当然这种传统体育的创造都与其生活、生产甚至宗教、政治军事有关。 1、满足本能的需要 人和动物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就是运动。动物会通过运动捕食、占领空间,也会用运动来保护生命、抵御敌类,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而人类通过运动生存、保护生命等已不能满足人们生存需要,因此,各种传统体育活动孕育而生。自然是有规律的,人们的生活也在这种规律中劳逸结合的度过。许多传统体育就是人们劳动间隙为了放松创造的。同时,少数民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他们和外界的接触较少,体育活动的创造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达到娱乐的目的。譬如苗族的跳脚会,壮族的打陀螺、倒立竞走,瑶族的跳铜铃等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正是这种本能和生存、社会需要的糅合超越了自然本能,让人们达到更高的文化境界。 2、生产劳动的需要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每个部落都是依靠狩猎、捕鱼等手段生存和延续。这种环境下各民族为了锻炼生产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竞争力水平创造出很多体育活动。为了战胜恶劣的生存环境,人们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对抗恶劣环境的生存意志。因此类似摔跤、射箭、赛马等的竞技类体育活动应景而生。而现在,这些活动已不再只为了生产活动,渐渐演变成人们日常的体育活动。 3、军事战争的需要 人口的增多和资源、空间不足的矛盾导致一些民族运用战争来满足自己的族群。这时各种武术、骑射、摔跤等军事体育广泛创造,成为各民族必备的军事技能。 4、民族风俗的需要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阐释_卢鹏

第37卷成都体育学院学报Vol.372011年第10期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No.10.2011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09年重点项目:大香格里拉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研究(09SA039);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度课题: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彝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以凉山彝族为例(YZWH0908)。 第一作者简介:卢鹏(1972-),男,四川罗至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收稿日期:2011-08-2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阐释 卢 鹏1,孙德朝 1,2 (1.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101;2.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0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文化智慧之树”从“根”“茎”“叶”“花”四部分进行分层透视。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其“根”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依附性特征;“茎”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农耕文化对畜牧文化的浸润和畜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疾风骤雨是传播路径的主旋律;“叶”是与现代体育兼容并蓄发展“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理符号,茂盛程度代表着受“现代体育发展”影响的程度,叶脉纹路清晰可见;“花”是依附于诸多大型民族体育盛会、节日庆典、婚葬嫁娶和生产劳动之余的动态文化符号,其艳丽程度演绎着民族传统体育动态发展的文化历程。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智慧之树;文化功能主义;文化元素中图分类号:G80-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11)10-0015-04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the Tree of Wisdom and Culture LU Peng 1,Sun De -zhao 2 (1.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1. 2.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 610041)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proceeds layered perspective about "cultural wisdom tree"from four parts :"root""stem""leaf"and "flower".The "root"of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omes from a profoun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strong national culture dependence features."Stem"is like the traditional sports spreading "path",whose main theme is composed of the invasion of"the Agricultural Culture"on "the Animal culture"and the flurry of "the Animal culture"on "the Agricultural Culture"."Leaves"are the cultural geographical symbol ,whose luxuriant degree represents their influenced degree by modern sports development ,with the leaf texture clearly visible."Flower",as a dynamic cultural symbol ,is attached to many large -scale traditional sports gatherings ,holiday celebrations ,marriages and funerals ,and other leisure time ,showing a dynamic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istory. Key word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tree of culture and wisdom ;culture functionalism ;cultural elements CLC number :G80-054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1-9154(2011)10-0015-04 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研究,我国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梳理和诠释,绕远(2009)从文化学视野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特质、文化源流、文化多元功能、体育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构想、少数民族 体育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论述[1] 。王俊奇(2008)从民俗体育学构建上就中西方民俗文化进行 了宏观探讨 [2] 。王岗、王铁新(2005)在从文化视角就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的基础上[3] ,(2007)从文化自 尊视域就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4] 。 此外,刘少英(2003)站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价值进行了论述,并就有机融入旅游进行了宏观思考 [5] ;在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过程 中,李蕾等(2004)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与

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以黔东南州苗族水鼓舞为例

民族体育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 ——以黔东南州苗族水鼓舞为例 杨梅花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部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贵州省黔东南州大稿午村水鼓舞的发展实例,简单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研究结果指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自身价值,少数民族自身思维观念、政府扶持以及学校教育等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创造与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中建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传统体育植根的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这变迁。 一、苗族水鼓舞简述 苗族水鼓舞是苗族人民于在干旱之年向天求雨的一种传统舞蹈,现主要流传于黔东南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其原始的目的是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村寨平安。水鼓舞既是一项少数民族民俗活动,又是一项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在水鼓舞活动中,历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起鼓仪式,在六月份的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舞者以男性为主,身穿破衣旧裤、倒披蓑衣,在水泥中围鼓狂欢而舞,是“水、鼓、舞”三者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二是踩水鼓舞,在第二个丑日举行,男女老少皆可参加,大家身穿盛装,在踩鼓场围鼓而舞,当地人又称“踩水鼓舞”。水鼓舞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据考据现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基于水鼓舞独特的舞蹈风格和渊源的文化,水鼓舞在2006年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至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水鼓舞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发展状况得到稍微改善。然而仍旧面临一些问题。二、为继承和保护水鼓舞的方法和 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是非物质 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 不仅是在当地青少年学生培育水鼓舞的 活动能力上,而且该区域内有关高校研 究机构等也引入进去。一方面实现培育 下一代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机构 能够为水鼓舞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方 向和思路。水鼓舞不仅以传统的形式进 入课堂,还与体育相结合以健身操的形 式进入当地学校的课堂,剑河县城关一 小就是第一所实施水鼓舞与体育结合的 教学方式的学校,另外剑河民族中学也 为水鼓舞设置了课件活动。学生们的水 鼓舞健身操表演,水鼓舞健身操的音乐 基本上保持了传统的鼓点节奏形式,动 作也是沿袭了水鼓舞的基本步伐,但动 作有了发展变换,也更多了一份健身操 的劲律,全校千余名的学生们踏着鼓点、 踩着舞步,其奔放富有张力的气势是很 让人震惊的,虽然水鼓舞健身操更多意 义上隶属于体育舞蹈范畴,但也是一种 继承保护水鼓舞基本动作和基本形态的 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们对 水鼓舞的认识。此外2012年6月,黔东 南凯里学院专门邀请了剑河县文化少年 宫中主教舞蹈的教师姜小给07级五年制 民族文化传承班(舞蹈班)的学生们教 授传统形式的水鼓舞,从此,水鼓舞也 被正式纳入凯里学院苗族舞蹈课堂的教 学范畴中。可见,引入校园是水鼓舞应 对后继无人状况的采取的一个有力措施。 三、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 承和保护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大家 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个多民族 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独特的相应文 化。古往今来,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 民的智慧结晶。作为后人,对于先人智 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获得源源不断 发展动力的关键。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的保护,应该从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 的价值所在,赋予其新时代背景下的生 命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发展 和继承的基础在于它自身对于族群群体 存在着某种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从心理 上,还是在生理上,它都应该具有它的 价值。 其次,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不能缺少的是引领发展的传承 人。对于传承人的培养,一方面体现里 少数民族自身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 程度,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民族 对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注。再 次,通过参加或者组织比赛,增加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很多 年轻人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忽视是没有 认识到少数民族没那么优秀。通过参与 比赛并且获得优异的成绩,不仅帮助民 族找到民族的自豪感,更会增加民族的 凝聚力。另外,只有当青少年对于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投入时间和注意力,那样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在时间上得以延 续传承的更久,不至于面临断代的危险。 最后,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大胆整 合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和当地资源是继承 和发展的共同选择。通过与当地资源的 结合,一方面不仅仅解决了少数民族地 区的发展问题,人民的基本生存发展得 以保证;另一方面则是对少数民族的一 种保护。水鼓舞通过结合旅游资源,将 水鼓舞打造成为区域优势品牌。 参考文献: [1]李传兵,王旭旭.城镇化进程中苗 族水鼓舞的保护与传承[J].佳木斯大学社会 科学学报,2016,34 (2):169-72. [2]张宝根,黄晓春.从文化变迁看当 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J].广州体育学 院学报,2009,29 (5):44-48. [3]唐丽香.黔东南苗族水鼓舞的现状 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5(10):40-2. [4]徐宏.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贵州 苗族体育舞蹈“水鼓舞”的渊源、价值与传 承发展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4(6):69-74. [5]钟欢,周巧艳,徐烨.剑河苗族水鼓 舞学校教育传承的实践研究——以剑河民族 中学为例[J].体育科技,2015,36 (5):91-3. 77

体育(心得)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浅议

体育论文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浅议 摘要: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不同高校体育中运用的比重和研究的力度不断提高和加强,因此,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的特点,深刻认识其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对于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特点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发明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这些民间活动从不同角度反映着我国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的特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方式,它的健身、娱乐、教育、经济、社交和竞技等多项功能,并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设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深当代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有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高的健身、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化把这些体育项目,经过筛选、改造、整合与提炼,使一些具有较高的教育、健身、娱乐价值,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项目变成教材,进入课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具有重要性的积极意义。学校体育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学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民间,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不断发展完善它可以通过锻炼师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另外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体育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发展,各种文化相互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

广西教育1702019.6 【摘 要】本文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以及传承与发展价值出发,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式受到地域限制、文化载体逐渐消失、相关政策力度不够、群众基础不足的现状,提出发展对策:创新方式方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竞艺;在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保障体育文化的群众基础;从政府到社会形成主动宣传、接受民族体育文化的浓厚氛围;利用经济手段,赋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命力。 【关键词】新常态 民族 体育文化 传承 发展【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170-02 当前,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外部发展的冲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为此,全社会都需要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本文试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出发,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现状,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对策。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项地域性和文化性高度统一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地区,其传承和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用大相径庭来概括。在这样充满了差异化和多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既有明显的个性,也有着一定的共性,这是由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民族交汇、融合和相互借鉴的结果。认识与理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先导和归宿,也是新常态下发展民族自信、弘扬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总的来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价值。体育运动的产生,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了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人类早期的体育活动基本上是与巫术和宗教紧密相连的各种仪式和活动,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发展,这种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的活动逐渐发展成为经久不衰,为大众所喜爱的民俗活动。可以说,体育运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远比体育样式的更多、更深刻。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暗含了人类文化发展的特性和趋势,有的时候,还充当着书写一个民族的生存轨迹的功能。以起源于中国的蹴鞠为例,这项运动从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到两汉开始普及,于唐宋达到巅峰,最后却于明清开始消亡。了解这项运动的兴盛与覆灭,不能单单局限于运动本身,还要了解其与民族文化、社会历史变革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及其所饱含的历史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黄维薇 (二)现实价值。当前我国有不少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为大众所熟知,如赛龙舟、舞龙舞狮、溜冰、滑雪、放风筝等。但是,这些体育项目不过是冰山一角,有很多大众所不熟悉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正濒临失传。在当前我国决战脱贫攻坚的大形势下,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扶贫、扶智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开启民智、增强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的举措。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地方文化可供开发的宝贵资源,甚至与经济措施相结合,开发体育经济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必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传承与发展价值。民族传统体育是从传统社会延伸发展出来的体育形式,其虽然与现代体育的运动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我们可以打破“新与旧”的对立,既可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规则进行修改,也可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场进行规范与包装,为民族传统体育重塑框架、注入新的表现形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也是保护文化的根,用活态的民族传承打造中华传统文化的软环境,这是留给子孙的宝贵财富。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现状 (一)传承方式受到地域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据统计,我国目前发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977项,其中汉族的体育项目为301项,少数民族为676项。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大多数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数量众多,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但是受地域环境和文化空间的限制,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与传播主体也主要是当地的群众。例如,特定语境之间的差异、不同的气候特点和地域因素(如北方特有的滑雪、冬泳等),使民族体育文化在呈现多姿多彩形态特点的同时,难以进行跨区域、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逐渐消失。民族传统体育往往是在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孕育出来的,民族宗教文化信仰、少数民族节庆日、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都是民族体育文化的载体,其中最主要的载体还是人,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接受者。然而,受民族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人口净流出的影响,以及新潮文化、外来文化的席卷和冲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甚至是农村的传统文化面临难以为继、无法存续的危险。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器械的缺乏也会使得这一文化缺少载体,虽然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械的要求很低,但是要开展这些体育运动仍然需要一些相应的基础设施。缺少了物质条件,任何发展和传承的想法都将流于形式。 (三)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力度不够。 ·文体综合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整理版]-6页文档资料

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 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颁布单位: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 民委发〔2006〕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体育局: 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 二○○六年一月十六日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少数民族体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根据《民

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关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群体。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少数民族群众强身健体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特殊需要,是在体育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实际举措,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对西部大开发和各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二)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形成了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把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纳入了各省(区、市)的民族体育工作规划;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过发掘整理,内容不断丰富,规则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人才不断涌现;群众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日益活跃,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作为全民健身项目进入城乡社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增进交流,推动民族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现状与民族地区发展要求和国家群众体育形势相比仍然滞后,还不能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对民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文化体系不仅是一种形态,而且是一套价值系统与行为模式。文化不仅具有外显的构架,而且具有无形或隐形的构架,从根本上制约、指导着人类的思维、行为,以及情感方式和表现形式。中华民族体育传统文化萌生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氛围中,潜涵着纷繁复杂的民族文化哲理和伦理价值观念。 (一)身心并重,内外兼修的体育观念 体育文化是身体与精神的高度统一,和谐发展。中华民族的祖先世代生活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习惯于相对稳定、和平宁静的生活方式,所以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带有浓厚的修身养性的特征。这也是东方体育文化区别于西方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以伦理道德为重点的体育特色 中华文明与道德风尚是举世推崇的,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伦理观念的制约下,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痕迹,即使是以技击为特点的中华武术竞技,也以身体、武功、德行全面发展为重点,其守内、崇实、尚礼的风格正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反映,这与古罗马角斗士在格斗中所追求的所谓勇敢、残忍相比,中华武术在价值取向和文化座标上的追求,显得更为深远,更加广博。 对精神道德的侧重使得体育运动的审美标准也被赋予了相应的伦理道德观,这种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形式纷繁复杂,缺少西方体育的简洁明快,因此难以迅速推广和普及。 (三)高度吻合传统文化的体育形态 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系统结构中,人体生命观、贵生观、养生观的体育价值取向尤为显著。这也是东方体育文化从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乃至各种社会文化形态区别于西方文化的另一特征。 中国古典哲学中阴阳平衡的辩证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精气神相统一的人体生命观,为民族体育的养生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这种体育文化精神,促进了那种通过人的意念、呼吸及身体运动,来调解机体内部阴阳平衡,活动气血,祛除疾病,增进健康,以获得超自然体验的特殊活动形式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竞技性运动的正常开展,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背离。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极丰富的资源,也确有不适应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方面,需要对其进行梳理、整合,但决不能因此而放弃对民族自身内在的信仰、思想、文化素养的追求,这是民族存亡的关键。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挑战,机遇和压力并存。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优秀的文化必须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并能前瞻性地应对生存和发展问题。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应具有高度的忧患意识,责无旁贷地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世界,并使之发扬广大,为人类文明史增添色彩。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西方体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它是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以竞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与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以及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相适应,从而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激烈竞争的风格。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便是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产物。它的基本概念或范畴,如尊重、和平、友谊、团结、公平、人的全面发展都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这些观念代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它是一个超越体育范畴,影响波及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 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对现代社会中精神颓废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厌倦。而东方体育中强调“养生修性”,练养结合,动静平衡的体育思想,对西方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和养生方法中寻求出路。 人类对仅追求胜负与狂热刺激的西方体育竞技日感不满,人们需要更多层面的身心体验和更深邃的高情感活动。东方体育具有注重肉体和精神统一的文化价值特征,在缓解高科技带给人类的不良影响方面,具有划时代的功能效应,成为满足人类精神需求,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高情感体育活动。 东方的传统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涵着人体生命科学的丰富内容,对指导人类保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奥林匹克运动文化风靡世界的今天,东方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悄然升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