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客家文化讲义分析

客家文化讲义分析

客家文化讲义分析
客家文化讲义分析

第一章客家民系的形成

一、民族与民系

汉族的形成

中国古代无所谓“汉族”。春秋以前,住在中国内地的民族十分复杂。周朝时有“莱夷、岛夷、嵎夷、淮夷、徐夷、猃狁、犬戎、荆、舒”等等无数外族,而当时中国人自称“诸夏”,可知其内部也复杂不纯。

春秋战国兼并战争促进民族混化融合。联姻不仅在诸侯之间,诸侯与蛮夷之间也盛行——“周襄以狄女为后,晋献以骊女为姬,戎王之女遣秦,赵襄之姊适代”。

秦国统一天下——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

刘邦建立国号“汉” ——始称“汉族”。也有称“华族”

北部民族、南部民族

北部民族——东胡、匈奴、氐dī羌

东汉以后向内地逐渐迁徙,与汉族杂居。

东胡:东北三省。春秋为“山戎”,后称东胡,西汉分乌桓、鲜卑二族。

匈奴:内外蒙古及青海一部分,周称猃狁,春秋称狄,战国称匈奴。

氐羌:新疆、青海、西藏、甘肃一部分,春秋称西戎。)

南部民族——南蛮、缅、黎、百越

南蛮:湖南、广西、贵州及广东、江西、福建一小部分。昔日苗猺与畲民。

缅族:云南,以及四川、广西、广东一小部分。

黎族:广东、海南等地。

百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一部分。原为春秋时越国民族,楚国灭越后,越裔散居东南各地,与南方固有蛮族混化。

中国汉民族八大民系

汉民族在长期发展中,繁衍出以北方话、客家话、吴语、闽语、闽南语、赣语、湘语、粤语为区分的八大民系。不同民系有不同的个性,但也有汉民族的共性,具有相同的文化传承和认同感。

客家民系——汉民族南迁

二、客家先民五次大迁徙

汉民族南迁背景

五胡乱华(五胡:匈奴、鲜卑、羯、羌、氐)

西晋【八王之乱】后,胡人乘机袭扰中原,史称【五胡乱华】。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杀王公士民三万馀,并掳晋怀帝北去,史称【永嘉之乱】。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晋室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链接:

西晋“八王之乱”——晋武帝崩,晋惠帝(司马衷,痴呆)继位(291年)后,司马氏八大集团为争夺中央政权的史上空前内讧(291-306年,历时16年)。八王:汝南王、楚王、赵王、齐王、长沙王、成都王、河间王、东海王。

客家先民第一次南迁

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9年)

经五胡乱华、永嘉之乱后,城乡凋敝,大批难民流离失所,转徙南下,聚集在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部分地区,其后少部分人又沿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辗转至赣南及赣闽边区。

客家先民第二次南迁

唐末、五代十国(公元874—961年)

肇始于唐末黄巢起义。

乾符中(874-879年)因凶荒,人饥为盗,河南王仙芝、黄巢聚盗起义,月余至十余万。屠杀达十省。尤以河南西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东北东南两部、安徽南部西南部、广西东南部、广东中部西北部、福建西北部北部受祸最惨。

唯江西西南部、福建西南部及广东东部、东北部侥幸未受战祸,为避难乐土。中原汉人及原先移居到长江、赣江中下游的移民又一次大规模南迁。他们溯赣江而上,进入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远者到达梅、惠、韶,近者到达汀州宁化、上杭、永定,最近达赣东、赣南。

客家先民第三次南迁

北宋末、南宋(公元1125—1279年)

北宋末年,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攻宋,赵佶传位太子赵桓(钦宗),靖康二年(1127)北宋灭亡,两帝被俘北上。宋室南渡。战乱迫使北方移民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入赣。之后,客家先民又翻越武夷山南麓,进入闽西汀州之宁化、长汀、武平等地。再顺汀江而下,进入粤东。 南宋末年,元兵入侵,1276年临安陷落。恭帝降元。1277年元兵破汀关,文天祥力谋抵抗,闽粤赣义民起而勤王抗敌,闽粤赣成为双方辗转攻守的战场。昔日迁徙此地客家先民,逃窜流入广东东部、北部。

《五华魏氏族谱》:

“三十九世淑玉公(原住赣州石城县)……生四子:元、贞、利、亨,时值宋末,天下混乱,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人,扶宋主,在赣州,霸截水道。元主起兵二十余万,从建昌而来,杀戮人民,在此经过,是谁敢当?我祖兄弟,惊恐流涕,商议只得移居别处逃生,……以是兄弟四人,行经宁化,不得已號泣分诀,移居三郡,元公至惠州五华,亨公移居汀州上杭,后迁惠州龙川县。”

客家第四次南迁

康熙至乾嘉(公元1700—1800年)

再迁原因:内部人口膨胀,山多田少,供用不足。

1、康熙下诏“湖广填四川”(明末清初,清兵入川,剿杀张献忠部。四川户口调零,田园荒落。)

链接:据有人统计,张献忠在南中国屠杀的平民百姓,不下千万人。

◆成都大慈寺去烧香被门槛绊倒,怒而杀寺僧两千多人。

◆成都青羊宫招贤,一才子得罪张献忠,张怒而杀应试学子一万七千多名。

◆谎称百姓通敌,剿杀全城。

2、雍正年间,广东惠、韶、梅及江西赣州的客民又向广州、肇庆等地迁移。

3、嘉应客民迁湖南汝城、郴州、浏阳、平江等。

4、汀州、嘉应(梅州)倒迁入赣。

5、嘉应各属客家入台垦殖(清廷克郑成功,郑退守金门厦门,部众多半逃亡南洋,致全台空虚)

客家第五次南迁

同治六年至民国(公元1867—1930年)

广东西路土客械斗,官府令土客联和。地方政府出资二十万两银子,分给志愿往各地垦殖谋生的客家农民(成人八两,未成年四两)大多迁往广东的高州(茂名市)、雷州,广西的钦州、廉州,远者到达海南岛。

晚清至民国下南洋谋生。

三、客家民系的形成

一、五次南迁(两晋五胡乱华——唐末黄巢之乱——两宋金元南侵——康熙至乾嘉湖广填四川——同治后民国初广东西路土客械斗)

二、特殊地域

山多:崇山峻岭,交通不便,与外界难通。

田少:八山一水一分田。

避难乐土:少遭兵灾

三、血缘及文化与当地土著相互交融

当地土著——“溪峒种类”

称法不一:苗人、瑶民、峒蛮、畲民、畲客。

隋唐之际,畲族已经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

《汀州府志》卷45《丛谈附》载:

汀猺人与虔、漳、潮、循(惠州东)接壤错处,以盘蓝雷为姓,三姓交婚。女不笄饰,裹髻以布,男结髻,不巾不帽。随山种插,去瘠就腴。多于深山中编荻架茅为居。善射猎,以毒药敷弩矢,中兽立毙。其人入城贸易,多竹器、蜂蜜及野兽、山禽之类,不输官差,自食其力,了山主税赁尔。

范晔《后汉书》:盘瓠帝喾之畜狗,负少女入南山,止石穴中,生六男六女,自相匹配,织绩木皮,染以木实,以为服饰。楚粤为盛。闽中高深山溪之处,间有之。槃、蓝、雷其种类也,汀人呼为畬客。

清代杨澜《临汀汇考》卷一《方域考》载:“长汀为光龙洞,宁化为黄连峒,峒者苗人散处之乡,唐大历(766-779年)后始郡县,其巢窟招集流亡,辟土植谷,而纳贡赋。”

唐乾元元年(894年),宁化黄连峒蛮两万多人围攻汀州;

宋绍熙(1190-1194年)中,上杭峒寇结他峒为乱。

何谓客家民系?

——是客家先民为避中原战乱或自然灾难而陆续入迁畲族腹地闽粤赣边区,与畲民长期共处,血缘发生混化,生活习俗、语言文化通过互动融合而最终形成的汉民系。

“客家”称谓的由来

“客家民系”大概什么时期形成?在哪个地理范围形成?

客家人地理分布情况如何?

(一)国内客家人分布情况

1、内地客家人分布。

内地客家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等省。

其中广东省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韶关等粤东北及惠州、深圳、潮汕等地区约2100万人,约广东省四分之一。江西省主要分布在赣南、赣西北地区约1200万人;福建省主要分布在闽西、闽西北、闽西南地区约500万人;广西主要分布在桂东南、桂南、桂东和桂中地区约500万人;四川省主要分布在成都东部及重庆部分地区约250万人;湖南省主要分布在与江西、广东交界地区约200万人;

2、台港澳地区客家人分布。

台湾省客家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台湾西北、西南部的桃新苗(桃园县、新竹县、苗粟县)、台北、彰化、台中、台南、屏东、高雄等县市约460万人,占台湾人口四分之一;

香港特区客家总人口约125万人;

澳门特区:客家总人口约10万人。

(二)海外客家人分布情况

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约460万人。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缅甸等国

第二章客家文化源流

一、根在中原

黄遵宪:“方言犹证中原韵,礼俗堪比三代同”

?方言“人事”类:少子——满子(末子)

?子之妻——心舅(薪臼)

?曾孙——塞子(息子)

?妇人——晡娘

?妇孕——有身(诗:大任有身)

?妇人与人私通——甲人(释名:甲,合也,与肩臂相会合也)

?生命礼俗——中原与客家的丧葬习俗、婚礼的异同。

?《江西通志·风俗》广信条:“ 信(今上饶县),自永嘉东迁,衣冠避地,风气渐开” ;吉安条:“ 衣冠所萃,文艺儒术为盛,闾阎力役, 吟咏不辍” 。

?二、走过江淮——中原难民大多曾侨居江淮

《晋书·地理志》:

?豫州条:“永嘉之际,豫州沦于石氏…成帝侨立豫州于江淮之间,居芜湖。”

?扬州条:“及胡寇南侵…上党百姓南渡,侨立上党郡为四县,寄居芜湖。”

?司州条:“后以弘农人流寓于浔阳者,侨立为弘农郡。”(弘农今河南西宝灵市)

三、客家摇篮——赣州

?一、中原移民的首选“宝地”。

1、地理位置优越:“南控北越,北达三江”、“据五岭之要会,扼粤闽之要冲”。

2、水路交通便利。

3、自然资源丰富。

二、南迁的“第一站”

1、客家人最早的“集散地”。

2、当今设区市中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赣州18个县(市、区)中有17个纯客家县(市),全市800多万人口有90%为客家人。

?四、客家圣地——宁化石壁村

迁徙驿站?中转站?寄居地?祖地?总祖地?圣地?

?1、人文地理环境(唐以前称“黄连峒”):

宁化在隋唐时期便初有开发,“开山伐木,泛筏于吴”,沟通了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

?2、巫罗俊开疆避地:

唐贞观三年(629)罗俊上书奏请“授田定税”,朝廷嘉奖罗俊,“授巫罗俊一职,令归剪荒以自效”。所辟疆界,为今宁化及清流、明溪两县的一部分。

?3、罗令纪继续开发黄连:

于唐乾封二年(667)建镇,开元十三年(725)升镇为县,天宝元年(742)更黄连县为宁化县。

?4、宁化石壁——闽赣连结地区(三江之源)、闽粤通衢(宁化石城驿道)

?5、客家先民的避难乐土、生息乐园。

罗香林《宁化石壁村考》:“黄巢军在赣骚扰经过,以虔(赣州)信(上饶)二州为最甚,在闽则以建州(建瓯)福州为最甚,宁化等县,处建信诸州之南,虔州之东,未及兵祸,故为当时避难乐土。”

清杨澜《临汀汇考》载:“至贞元(785年)后,风土之见于诗者有曰:‘山乡只有输蕉户,水镇应多养鸭阑’,隐然东南一乐土矣。

北宋李纲《梁溪谷集桃源行诗序》:“今闽中深山穷谷,人迹所不到,往往有居民。田园水竹,鸡犬之音相闻。礼俗淳古,虽斑白未尝识官府者,此与桃源何异?”(名臣李纲在宣和元年(1119年)被贬闽中沙县,取道宁化石壁)

?6 、客家先辈主要住地

据族谱记载,刘善群先生统计,从石壁或宁化外迁各地有明确时间的客家姓氏有147个。其中,宋元时期外迁共94姓。

?7 、当代石壁运动:

1995年建客家公祠,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已办18届。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人,达30多万人次;

提高学术影响力。

?五、客家祖地——闽西汀江流域(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及宁化、清流、明溪。?上杭瓦子街。

?李氏、丘氏、张氏、游氏等十大姓氏入闽开基始祖。

?上杭族谱馆。

?下南洋(汀江水道)。

?六、客家首府——长汀。

?七、世界客都——广东梅州市

梅州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一个落脚点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从这里出发并繁衍的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0多万人,分布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八、客家古邑——广东河源市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百越,置南海郡,在东江中上游流域设置龙川县,首任县令赵佗(后来统一岭南,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县治设在现龙川县佗城镇,县域包括现在的河源市、惠州市、汕尾市(部分)以及兴宁、五华、江西省寻邬县等地。

?九、客家西部第一镇——成都龙泉驿洛带镇

第三章客家民居

一、美轮美奂的福建土楼

土楼遐想

“世遗”—福建土楼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2008年7月入世遗

主要集中在永定、南靖、平和、诏安、漳浦、华安等地区。永定现存完好的著名圆楼有360多座,著名方楼4000多座。

土楼的建造

1、为什么建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功能?

2、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土楼?

3、用什么材料建?

4、用什么技艺?

5、怎样选址?

最古老土楼—馥馨楼

永定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是永定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总书记视察土楼(2010年春节)

“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一定要把老祖宗留下这份珍贵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土楼之王—承启楼

永定高头乡高北村,规模巨大,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才完工。“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

土楼(客家民居)文化

土楼文化内涵是什么?是什么民系开创的?

链接:漳州南靖客家

南靖客家

南靖县目前客家主要聚居地在梅林、书洋两镇,依然保留讲客家语言的书洋镇有7个村,梅林镇6个村,4550户,17326人。

1、讲客家语:

黄姓:南靖县书洋镇上版村田螺坑自然村,开基祖黄百三郎。明初由永定奥杳(湖坑)迁来。梅林镇梅林村坎头,开基祖黄均得,元代由永定县奥杳迁入。——《南靖县黄氏宗谱》

苏姓:南靖县梅林镇磜头村汕头自然村。开基祖苏兴桥。清代由永定县古竹迁来。——《南靖梅林磜头苏氏族谱》

2、讲闽南语(客家后裔):

黄姓:奎洋岭头,始祖五世由永定县奥杳迁入。

简姓:梅林镇官洋、璞山村,书洋镇书洋坪、枫树坪、奎坑、田治,船场下岭、塘山、上汤、猪仔笼等地简姓,开基祖简德润,明初由永定县洪源迁入。——《长教简氏族谱》

忤逆楼——集庆楼

二、客家五凤楼、九厅十八井

结构形式:三堂两横

长汀三洲镇、连城培田古民居、上杭中都存耕堂

三、梅州客家民居—围龙屋

上厅堂后的“化胎”

五行(五方龙神伯公)

黄遵宪故居——人境庐

丘逢甲故居

阴宅如阳宅——上杭张姓始祖化孙公墓(北宋)、梅州杨姓始祖云岫墓(北宋)

四、赣州客家民居—龙南关西围

五、河源客家四角楼(林寨)

客家民居文化内涵

1、人与自然的和谐——天圆地方、依山傍水、阴阳调和、五行相合的居住风水理念、天人合一思想;

2、人与人的和谐——聚族而居的居住模式(敦亲睦族、团结互助、热情好客);

3、人与社会的和谐——“大家庭小社会的和谐居住典范”;

4、祖祠、厅堂祖先神位——慎终追远、敬宗睦祖的儒家传统文化;

5、石旗杆、楹联及雕刻文图——农耕为本、读书为上、教育为重的儒家耕读文化;

6、土楼方圆外形、窗户外方内圆——奉行儒家中庸处世之道;

7、土楼建造材料、形式、技术——反映客家人勤劳智慧。

第四章客家艺能

一、客家山歌

(一)、产生背景

中原汉民南迁入华东南大山中。

如山歌:“敢久唔曾到这窝,这窝树子大得多。保护树子莫倒撇,留来两人唱山歌。”

客家风俗是妇女与男子同样山间劳作,在长期的山间共同工作中,男女互相倾诉衷曲。

客家家庭社会封建礼教束缚很严,到了山间精神得到了解放。

(二)、受《诗经》、汉乐府等影响

朱熹《诗经传序》:“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

汉乐府:缘事而歌

运用《诗经》赋、比、兴

(三)、内容:

劳动歌、情歌、劝世歌、行业歌、时政歌、仪式歌等

(四)、曲调丰富:九腔十八调

黄遵宪与客家山歌

黄遵宪(1848~1905年)广东梅州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诗人、外交家、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的旗手,口号——“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

《人境庐诗草》辑录了客家民歌9首,大大地提高了客家歌谣的社会地位。梁启超说:“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

《人境庐诗草》中描述客家山歌:“瑶峒月夜,男女隔岭唱和,兴往情来,余音袅娜,犹存歌仙之遗风,一字千回百折,哀厉而长,称山歌。”

(五)、歌仙——刘三妹与刘三姐

1、真实的历史人物——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等书的记载:女子有刘三妹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唐中宗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三妹尝往来两粤溪峒间…尝与白鹤乡一少年,登山而歌,粤民及猺僮诸种人围而观之,男女数十百层,咸以为仙。

2、虚构的神话传说——民俗学家钟敬文认为,当地先有唱歌风俗,后人为了解释这种风俗的形成,虚构了一个名叫刘三姐的歌仙。

3、广东肇庆、梅县等粤西地区,只要是歌俗盛行之地,到处都有丰富的“刘三妹传说”,其故事类型与广西的“刘三姐传说”几乎一模一样。

兴宁罗隐与刘三妹比歌(蕉岭陈慧根与刘三妹比歌):

刘三妹:“石上刘三妹,路上罗秀才,人人山歌肚里出,哪有山歌船撑来?”

天籁之歌

黄遵宪在伦敦写信给梅州兴宁胡晓岑的信说:“十五国风,妙绝古今,正以妇人女子,矢口而成,使学士大夫操笔为之,反不能尔;以人籁易为,天籁难学也。余离家日久,乡音渐忘,辑录此歌,往往搜索枯肠,半日不成一字,因念彼岗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

何其才之大也。”

(六)、风格多样的闽、粤、赣山歌。

《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映山红》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表现日常生产生活

耕田阿伯真凄凉,夜夜睡张硬板床。

禾杆拿来当被盖,缩头缩脚到天光。

勤劳之人不怕穷,花木逢春自然红。

捉条南蛇回家养,总有一天会成龙。

唱歌唔系贪风流,条条山歌解忧愁。

唱得忧愁随水转,唱得云开见日头。

老了难,老了难,老了唱歌嗓又颤。

唔比当初十七八,歌声应过九重山。

善用《诗经》赋、比、兴,常用对比、回环、排比、夸张、迭句,尤以“双关”见长。 (男):听讲妹病哥就惊,

拿起电筒连夜行;

双手掀开花蚊帐,

声声问妹病重轻。

(女):重唔重来轻唔轻,

难为阿哥连夜行;

阿哥一到心欢喜,

重病轻病都好哩。

(直陈其事)

妹在山上割芦箕,

哥在山下铲草皮,

芦箕烧火草皮盖,

生死共堆唔分离。

(以彼物比此物)

橄榄开花花揽花,

郎在榄上妹榄下。

撩起衫尾等郎榄,

等郎一榄就回家。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花正逢时朵朵开,

蝶要恋花快快来。

花开花落有时节,

莫待花落扑空来。

妹是好花园中栽,

哥是蜜蜂千里来,

蜜蜂见花团团转,

花见蜜蜂朵朵开。

(熔赋、比、兴于一炉)

语义双关委婉含蓄

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

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

借景言情

岭岗顶上一株梅,手攀梅树望郎来;

阿妈问涯望脉介?涯望梅花几时开。

二、上杭傀儡戏(木偶戏)

(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县志载:客家人“信鬼神,好戏剧”.

傀儡戏起源:“陈平作傀儡提演,汉高解白登之围”

传入:

明朝初年,上杭白砂人从杭州学会高腔傀儡戏,而梁氏缘春公则回杭州老家探亲祭祖时,带回戏神“田公”一尊并安奉在上杭白砂镇大金村水竹洋一土屋内——“田公堂”。

“田公堂”——闽西地区唯一供奉傀儡戏神的庙宇。

客家傀儡戏的发源地——上杭白砂镇水竹洋。

“田公堂”每年举行一次傀儡戏“田公会”(农历六月二十四)和“陈平会”(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傀儡戏在上杭兴盛,再逐渐延伸至闽西周边客家地区及赣南、粤东、台湾等地。

发展壮大——清光绪(1875—1908)年间,全县的木偶戏班已发展到120多个,木偶戏从业人员达数百人。

高腔傀儡戏:唱腔“向无曲谱,只沿土俗” 。无伴奏,只用一人主唱、锣鼓和帮腔衬托气氛。 乱弹傀儡戏:闽西汉剧(外江戏)的皮黄声腔,加民族管弦乐器伴奏。

传统剧目就达1092本,一些“传本”如连续剧,少则演三五天,多则连演五六十天(《隋唐传》) 成就:1954年8月,上杭县福胜木偶剧团参加“福建省第二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剧目《大名府》、《对玉环》均获一等奖。1955年正月,应选晋京参加“全国十三省木偶戏、皮影戏会演”,《大名府》被选进怀仁堂为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专场演出。

三、闽西汉剧——“南国牡丹”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流入: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乾隆年间,楚南戏已传入闽西,在宁化县坊田乡大罗村池氏

祠堂戏台后壁上,发现有“乾隆丙辰(1736年)寒食节,湖南新喜堂班到此演出”的记载。

演变:乱弹流入闽西后,吸收闽西木偶、西秦戏、饶平戏以及民间音乐和客家方言等艺术养分,于嘉庆年间逐步衍化成既保留楚南戏皮黄声腔的风貌,又具有闽西特色的地方剧种。20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20世纪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区别,正式改称闽西汉剧。

演出盛况与传播:

1、客家祠堂普遍有戏台。

2、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闽南、台湾等地,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

四、客家武术

客家地区城乡尚武之风盛行。

《上杭县志》:“上杭在历代科举中有21人中武进士,161人中武举。同治十年(1871年)城关人丁锦堂赴京参加殿试,获一甲状元及第。”

丁状元练武用的大刀,长1.3米、重41.5公斤,现存县博物馆内。

上杭中都女子五枚拳

《上杭县志》记载,“清末,少林正宗拳械‘五枚拳’传入,蓝溪、黄潭、太拔、稔田、中都一带,男女老少多人精于此拳。”

创始人——清代少林僧尼五枚祖师。清嘉庆道光年间上杭人丘正元和安徽凤阳花鼓娘子梅花得其真传,后结为夫妇同回上杭,发扬光大,创立梅花拳软桩八法。已传闽、粤、赣三省。有“传女不传男”的说法。

传承人丘金莲——曾获首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武术团体奖、个人拳术表演冠军、省农运会金银奖等殊荣。

价值:五枚拳在北方已失传,是中国武术稀有拳种之一。

连城拳(隔川乡隔田村黄氏家传)

武平石家棍

五、绝技

村落——武平县永平乡中湍村

绝技——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吊米斗、过锥床、竹篮打水等。

渊源——与当地信俗有关。农历十月十五是该村的醮会日。醮会日每三年一次举行“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竹篮挑水”等民俗表演。

第五章客家民间信仰

一、自然崇拜

“万物有灵”观念——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动物植物

天神(玉帝)、土地伯公(公王)、古树、山石、月光姑姐、灶君、龙崇拜、蛇崇拜。

二、祖先崇拜

始祖(丘姓):

姜太公(吕尚)——穆公(封山东营丘)

营丘开族大,

渭水溯流长。

穆发千枝四海前人皆共祖,

公传万代九州后裔总同宗。

开基祖

二次葬(捡骨葬)

祖图

■祖像赞——上杭张姓开基祖张化孙(18儿,108孙)

公之风采,气宇轩昂。

公之品行,正直端庄。

诗书博览,忠孝扬名。

作牧汀州,合郡群黎。

德泽开基杭邑,一门父子沐恩光。

纂修宗谱,报本不忘。

钟灵毓秀,桂馥兰芳。

绵绵世泽,长发其祥。

张化孙墓

祖坟赞——上杭丘姓开基祖丘三五郎

头靠御屏障,足踏紫林滩。

前有三摺水,后有七峰山。

时听响钟鼓,坐看排衙班。

福人葬后验,三石麻子官。

宗祠

上杭丘氏总祠(清嘉庆1814 年建,占地约5000平方米,连进四大栋,四周围房,配房为二层建筑计100余间。1905年,总祠由丘逢甲创办福建最早民立“师范传习所” )

上杭李氏大宗祠。清道光1836年建。占地5600平方米。三进四落式。有大厅二栋、大小客厅26间,住房104间。

上杭稔田镇化厚游氏宗祠

长汀涂氏宗祠(2013年建成,耗资500多万)

重视祭拜——祖坟、祖祠、祖堂

重视族谱

公祭宁化客家祖祠

1995年,由香港永芳集团懂事会主席姚美良先生发起,三明市宁化县石壁村建立客家公祠,并每年举行一次世界客属石壁客家宗祠祭祖大典。据统计,迄今前来参加祭祖盛典的客家人,遍布世界五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万人次。

公祭长汀客家母亲河

1995年开始,由香港永芳集团懂事会主席姚美良先生发起,每年一次举办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至2013年,已经举办19届。

三、人格神

至圣先师、张飞、关羽

宁化李纲祠

上杭王阳明祠

武平中山张巡祠

定光古佛

妈祖

四、行业神

风水——杨公先师

傀儡戏——陈平、田公

木匠——鲁班(公输盘)

商业——陶朱

五、佛道

六、相应的民俗活动

第六章客家文化特质

一、客家文化特质之一:儒家文化

(1)崇敬祖先。

儒家文化是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儒家创始人孔子谓“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其中,客家祠堂集中地体现出客家人的崇祖意识。祭祀祖先是为祠堂的最主要功能,在客家人的各项祭祖活动中,祠祭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

链接:念祖追宗的情结(四川回闽西祭祖水路70多天、李氏大宗祠祭祀、宁化客家公祠、公祭客家母亲河)

(2)敦亲睦邻的观念,如重视修谱、聚族而居、热情好客。

(3)重教育。客家童谣:“蟾蜍罗,哥哥哥,唔(不)读书,冇(没)老婆”、“生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普遍兴办族学,书院、书堂、祠堂办学随处可见。

链接:法国神父赖里查斯在《客法词典》中描写道:“(在嘉应州)我们可以看到随处都是学校。一个不到三万人的城市,便有十余间中学和数十间小学,学校人数几乎超过城内居民的一半。在乡下每一个村落,尽管那里只有三、五百人,至多也不过三、五千人,便有一个以上的学校,因为客家人每一个村落都有祠堂,而那个祠堂也就是学校。全境有六、七百个村落,都有祠堂,也就是六、七百个学校,这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事实”。

(4)保守性与变革性。

儒家一方面主张“克己复礼”、“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守旧思想,另一方面又宣扬“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变革思想。客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儒家守旧的一面,表现为客家人重视传统,习惯因循,性格偏内向;另一方面, 客家人勇于变革和革命,这方面自近代以来表现得尤为突出。

链接:日本学者山口县造在《客家与中国革命》中说:“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换言之,客家的精神,是中国的革命精神”。

二、客家文化特质之二:移民文化

客家民系是中国历史上多次移民运动的产物。客家移民文化, 突出地表现在其堂号和楹联上,他们将其宗族之渊源以及其先人南迁的概况,郑重其事地写进祠堂的楹联,以昭示后代。表现客家人重传统、重宗族、重本源的观念。

在客家的文化事象中,有不少就是这种移民文化的反映。如客家方言保留大量中原古音、二次葬习俗等。

三、客家文化特质之三:山区文化

质朴自然的客家山歌突出地表现出客家文化的山区文化特质。

客家妇女不裹脚,被称作“大脚婆”。

(罗香林在《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指出:“在人口千万以上的汉族诸民系中,唯一没有染上缠足陋习的就是客家了。”)

艰难的山区生产生活环境,培育了客家人吃苦耐劳、开拓进取以及勤俭节约的精神。

关于“客家精神”的论述

日本·山口县造认为:客家精神是中国的革命精神。

美·韩廷敦在《种族的特性》中说:“客人这族是中华民族的精华。”,认为客人:刻苦耐劳和团结。

英·布肯顿在《亚细亚人》一书中,一连串举出客家人的勤劳、耐苦、节俭、慷慨、团结、爱

国、敢作敢为等优点,赞美客家人是“牛乳上的乳酪”,最后认为“客家人的精神就是亚细亚精神”。 罗香林先生于《客家研究导论》中概括客家特性有七点:

1、客家人各业兼顾与人才的并蓄;

2、妇女的能力与地位——最艰苦耐劳,最自重自力,对国家社会最有贡献;

3、勤劳而洁净;

4、好动与野心;

5、冒险与进取;

6、勤俭与质朴;

7、刚愎与自用。

胡文虎先生在香港崇正总会30周年纪念特刊序文中指出,客家人有下列四种精神:

一、刻苦耐劳之精神;

二、刚强弘毅之精神;

三、劬[qú]勤创业之精神;

四、团结奋斗之精神。

客家人的宴请礼仪 客家人宴请礼仪常识

客家人的宴请礼仪客家人宴请礼仪常识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客家人的宴请礼仪客家人宴请礼仪常识。 客家人是衣冠之族后裔为躲避战乱灾荒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经历千百年的流徙考验,但仍慎终追远地保留和继承着好客多礼、人情交往、礼尚往来的婚嫁喜庆礼仪习俗。 把婚嫁喜庆作为一件大事来看待,一般都需请客。 首先要根据所办项目喜事内容来考虑请客的对象。一般都是围绕客家人以血缘为基础上的宗亲、婚亲及恩师友朋和乡邻之间来确定对象,列出名单写在一张红纸上称“全贴”(请柬),名列第一人坐首席。另外是每人或一家人(合家)之请帖。过去如若结婚的,帖要长折或五折以含五福之意。 必须认真写好请帖,对所请的人称呼在辈份、上下要得体,柬文尤为讲究礼节且文字要精练雅丽,内容清晰,宾主要分明。如婚贴写“庚酌”,完婚写“喜酌”,嫁女为“摈酌”,寿诞为“寿酌”、“桃酌”、“梅酌”。为父寿曰“悬孤今旦”;为母寿曰“设帨佳辰”。如三朝洗儿曰“汤饼”,周岁试婴曰“晬(音岁)盘之期”。请男长辈写“德驾”;平辈写“台驾”;晚辈写“文驾”或“台驾”。请女辈写“懿驾”或“慈驾”;平辈写“淑驾”、“鸾驾”、“彩驾”。 发请帖 发请帖由主人亲属亲自专程送到。列为第一名的坐首席者,见贴要签“敬陪末坐”,其余客人,出席的可签“敬陪”,不出席的则签“敬谢”。发贴请客,有俗云“三天为请,两天为叫,一天为提”。故邀请宾客务必要早,以表示虔诚,过些日子再提一次,到了宴请的当天要有人催,或派人及车辆去接客。 赴宴 赴宴的人一般要有贺礼(不能空手去),贺礼不论重轻,若条件不许可,三五只鸡蛋也可,以表情谊之意。贺礼以适时送去为宜,过早有失风度,送迟了难免使主人不高兴。若有写明免礼,则随主人之意。送礼的红色,旧时要封口,上加贴标签,现在多不用。对礼品的处理时,如退回,则写上“大仪璧谢”。 结婚或出嫁的女儿 结婚或出嫁女儿,亲戚先请后贺,朋友邻里是先贺后请。亲戚的贺礼,一律要收,其他友朋等酌情接纳或推辞收。 做寿 做寿,原则上先贺后请,不贺不请,但至亲密友也有先请后贺都可。 做欢喜头 做欢喜头,如做满月酒,一般只请亲戚及来探望过、帮过忙的人。送礼则随宾客之便。 其他喜庆 其他喜庆,如乔迁新居,一般先请后送,过去请客强调要催,表示热情诚意。 入席的大体规则 入席的大体规则,主人要在大门口欢迎宾客笑迎到来,并由主人指定专人依次唱号,按序入席。宴席的座次是礼仪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区分“尊卑”上下亲疏辈分。如在厅堂设宴是以朝南为尊的格式,就八仙桌(8人座位)而言,朝南的两位以右为上是第一位,左边是第二位,以下朝东朝西的座次也依次类推,最后得朝北。要让地位最高的或是辈分最长,年龄最大的人坐在首位。以下论资排辈座次,主人要待客人到齐后最后在未位坐下陪宾客。在被推到尊位的客人,在入座前要对在座的的一一拱手致意,表示感谢众人的抬举,然后才安然入座。 迟到者要用双手表示歉意,中途离席要向主人说明并向同席者表示歉意。主人谢客敬酒要起立致意。主人一一请客人就座后,为客人斟酒俗称“安席”,东道主人要在席间再斟酒,表示谢客。主人以酒敬宾客称为“献”;宾客回敬称为“酢”;主人欢饮称之“酬”。宴饮之礼又称为“酬酢

浅谈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理念

浅谈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理念 我国的城镇化在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大城市病日益突显,小城镇发展明显不足。自20XX年以来,特大城市数量和人口规 模快速增长,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数量都有明显减少趋势。与此同时,小镇发展弱化,成为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的重要原因。提升特 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水平,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紧迫课题,也 是解决我国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这在客观上要求特色文化小镇在 设计理念上体现出历史性、文化性、发展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中Y 城镇化工作会议多次提出,城镇化工作必须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 文化,从根本上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历史遗产;必须注意保留村庄 原始风貌,尽可能在保留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 居民生活水平。这是因为文化传统承载着民族记忆,是民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感受民族文化的必备要素。特色小城镇建设,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继承性,保护 文化的多元性。打造特色美丽小城镇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扩大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差别化竞争。特色鲜明的发展主题是特色小镇 的主要特征,因此要从文化视角进行设计与研究,必须理解各小镇 的历史成长因素及其内在的文化特质,尤其是对处于初期阶段的小 镇有一个更明确的、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1文化旅游小镇概述 一般认为,文化旅游小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 或人文景观为主题的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核心是围绕旅游的历史文 物古迹或地理景观,针对旅游成熟期游客对旅游地历史、文化、美食、传统和习俗建筑等全方位的深度需求,在环境良好、交通方便、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在当地居民真实生活基础上,让游客充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2010年05月05日 21: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内景 振成楼外景 土楼公主永定振福楼

永定岩太土楼群 碧波荡漾的龙湖 被中外专家称为最集中、最美丽、最完整的土楼群——初溪土楼群。

老外游土楼赖初源摄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奇葩”,不仅给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对世界建筑和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永定考察客家土楼,赞誉“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并叮嘱土楼人家“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 追溯土楼之渊源,首先得了解客家之渊源。 学术界普遍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这些汉人祖居于黄河流域,至少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五胡之乱”,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唐末黄巢起义,又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二次大迁徙;宋末元初金人的入侵引发了客家先民第三次大迁徙;第四次大迁徙即在明末清初满族人入主中原时期,史称“移湖广、填四川”;第五次大迁徙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客家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往海南、广西等地,甚至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据估计,现在全球客家人有一亿两千多万,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故而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据考证,我国殷商时代就有夯土建屋。唐长安的皇城、宫墙均为夯土墙,城内的里枋也是用土墙分隔。福建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辗转迁移到永定之后,历尽沧桑,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六七十年代(唐末宋初)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形成的时候。

客家文化调查报告

寒暑假对客家文化的调研报告 姓名:班级:2013(1)班学号:2013123668 调查时间:2014年—2015年寒假期间 调查地点: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台湾等范围内 调查方式:通过实地走访、询问、网上查找资料 调查目的:为了增强保护客家文化意识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 客家的起源,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分别是: 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从东晋至五代,汉人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的一部分,又由闽赣分迁至粤东、粤北。这是每三次大迁徒。 明末政治腐败,又值连年灾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加之文官贪敛,武官诛戳无辜,致使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各地蜂起。清军入关,进逼京师,清兵入闽,汀州、赣州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分迁至粤中及滨海地区,乃至川、桂、湘及台湾,且有一小部分迁

最新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擦(cā) 戚(qī) 腻(nì) 匙(chí) 脉(mò) 栖(qī) (2)难写的字 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 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 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两短横在“弋”的下面。 褐:左窄右宽,部首是“衤”,不是“礻”。 盈:上边是“乃”+“又”,下边是“皿”。 (3)多音字 正{z?ēn ɡ(正月)z?èn ɡ(正好) 铺{p ù(店铺)p ū(铺盖) 咽{y àn (咽唾沫)y ān (咽喉)y è(呜咽) 脏{z ān ɡ(脏水)z àn ɡ(心脏) 纤{xi ān (纤细)qi àn (纤夫) 脉{m ò(脉脉)m ài (脉搏) 撒{s ǎ(播撒)s ā(撒网) 散{s ǎn (松散)s àn (解散)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腊月 展览 风筝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光景截然不同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分外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 (2)近义词 气象~景象开张~开业间断~中断 娴熟~熟练充足~充分规矩~规则 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万象更新~焕然一新 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合拢~合并沸腾~欢腾预备~准备搅和~搅拌浓稠~黏稠 松劲~松弛反抗~抗拒奇怪~稀奇 猜想~估计惊异~惊诧结果~结局 承认~认同糊糊涂涂~稀里糊涂 有声无力~有气无力日暮~黄昏迢迢~遥远皎皎~洁白终日~成天泣涕~眼泪 盈盈~清澈咆哮~怒吼涉水~蹚水 吞噬~吞没发誓~起誓雄浑~雄壮 布施~施舍鼻祖~始祖神秘~秘密 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哄堂大笑~哈哈大笑 别无所求~一无所求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客家文化知识测试题

客家文化,你知多少?测试题 编辑:大学生客家文化协会学习部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它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精髓,还体现了作为移民所特有的文化面貌。 身为大学生客家文化协会的一员,你是否精通我们的客家文化?敢说是的请先过了学习部这关……看题! 准备好了吗?开考啦! 共20题,每题5分,共计100分。 NO.1 客家名称“客”的含义是()。 A.客家人好客 B.客家人是从北方迁徙到闽粤赣地区的移民,与原住民相比较是“客” C.客家人客居异乡 D.客家人足迹遍天下 NO.2 客家先民大批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躲避战乱 C.改善环境 D.住腻了 NO.3 客家先民在迁徙过程中不忘将祖先的骸骨带上,安居后再选墓地安葬,此习俗客家地区一般称为()。 A.二次葬 B.风水葬 C.舍利葬 D.捡金葬NO.4 客家姓氏源头主要在()。 A.福建闽南地区 B.中国江淮地区 C.中国中原地区 D.中国东北地区 NO.5 1996年,被文化部评为“山歌之乡”的是()。 A.兴国县 B.龙岩 C.宁化 D.梅县 NO.6 海外客家人最集中密集的地区是()。 A.美国唐人街 B.法国 C.东南亚 D.巴西 NO.7 客家方言是中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客家方言以()为标准音。

A.梅县 B.新丰 C.龙川 D.惠城区 NO.8 旧时客家青年妇女的外衣颜色以蓝色居多,其原因是()。 A.不喜欢花布 B.艰苦朴素的习惯 C.时尚 D.自己织布和染色的条件限制 NO.9 客家妇女不缠脚的主要原因()。 A.长途迁徙的需要 B.思想观念的变化 C.艰苦环境中生产劳动的需要 D.鄙视封建社会要求妇女缠足的陋习 NO.10 客家过年的年初七往往要吃七样菜(也称七色菜、七样羹),它们是芹菜、蒜子、葱子、芫荽、韭菜、鱼、肉,形成这一饮食文化的原因主要是()。 A.营养与花色品种的搭配 B.“七”字在客家文化中的特殊含义 C.以谐音作比喻,祈求家庭的幸福 D.饮食习惯 NO.11 传统客家菜的烹调特点是()。 A.以炸为主 B.以烤为主 C.以煮焖为主 D.以蒸为主 NO.12 客家地区常见一类被称作()的米制食品,做主食或小吃皆可。A.粄 B.粉 C.粿 D.团 NO.13 客家人端午节有“挂青”的习俗,“青”是指 ( )。 A.柳枝 B.艾草 C.葛藤 D.菖蒲 NO.14 “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在客家人中这句话的准确含义是()。 A.客家人分布在所有有阳光的地方B.世界各地都有客家人 C.客家人是移民 D.客家人数多,分布广 NO.15 客家山歌歌词的句数多是()。 A.八句一首 B.六句一首 C.十句一首 D.四句一首 NO.16 客家童谣唱道:“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放条鲤嬷八尺长。鲤嬷头上撑灯盏,鲤嬷肚里做学堂。做个学堂四四方,兜张凳子写文章……”这首童谣在客家地区普遍流行,它最重要的意是()。 A.表现了客家儿童的童趣 B.表现客家儿童爱学习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中文明、不文明、非文明现象 客家文化中文明现象 客家先民来自黄河流域,其根在中原、花繁五洲。因避战乱、逃灾荒等原因,离开陕西、河南、河北、山西故土……扶老携幼、翻山越岭,辗转南迁。因离乡别井、客居他乡,故大部分客家先民扎根在南方的穷乡僻壤、边远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铸造了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主要包括:吃苦耐劳、勇于开拓、民族意识、溯本思源、克勤克俭、精诚团结。 客家人作为汉民族一支民系,其形成和发展,经历数次大迁徙,颠沛流离,世事多艰使客家人养成坚忍卓绝,刻苦耐劳,冒险犯难,团结奋进的特性。客家人经过历代长期艰苦奋斗使民族性格得到考验和磨炼,使客家人自始至终带有一种浩然正气的民族节操,他们崇尚忠义,反抗压迫,义不帝秦,同仇敌忾,爱国爱乡,注重武术的凛然自傲之气,使他们成为“民族心理发展中的一群勇者”。客家先民是中原华胄,他们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虽经辗转流徙,其文化气质不变,他们讲礼节,重伦理,好学问,尚教育,敦亲族,敬祖先,隆师道,客家人深重的文化气息使他们成为“优者的遗业与涵儒”。客家民系最值得称道的可贵之处在于客家妇女的地位不同一般。客家女无缠足怯弱之习,她们能躬操耕作,主持农计,她们朴素节俭,勤劳洁净,崇敬丈夫,热爱儿女,任劳任怨,牺牲自我,维护家庭,她们以坚强和聪颖,在世界妇女中占有重要地位。客家妇女的特性充分体现出客家精神的精髓所在。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是客家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现已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客家山歌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表达质朴、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优美,从古至今牵魂动魄,歌声不绝,其唱腔艺术和表现风格具有鲜明的客家地域特色,可以说客家山歌是广大客家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是客家文化的一大瑰宝,它作为客家人的口头文学,代代传承,所展示的文学价值、魅力和作用,是其它艺术种类所不能代替的。 客家文化中的不文明现象 旧时客家地区的人们,迷信鬼神信风水。城乡村各地普通建神庙,甚至有些地方的神庙比学堂还多,乡村里到处都有什么公王、沙官、井头伯公、树头伯公等。信奉风水术的人越来越多,每逢婚丧喜事,大小建筑,都要请风水先生勘察地利,择良辰吉日,自古至今长盛不衰。客家地区的人们,常为了求一个好屋址或墓穴,不惜长期供养风水师,以丰美酒食招待。这为风水先生招摇撞骗创造了适宜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一些不懂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风水先生,靠背诵几句“地理口诀”欺骗那些真诚的希望得到适宜修养生息之地的人们,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客家文化非文明现象 客家菜口味偏重:肥、咸、香,不喜辣,分量足。点心类则喜欢以“粄”命名,大多用糯米、粳米制成,较少用面。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客家语等,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

客家饮食

客家饮食 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广东三大菜。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在探究客家饮食文化的成因时,人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客家人遍布海内外,都讲客家话,即便是侨居海外,家庭日常用语仍以客家话为主,但是,在众多的客家人居住区域中,只有广东的东江流域客家人在保留客家方言的同时也保留了中州饮食特色,并且自成一派,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饮食习俗都被当地饮食文化同化了。这一现象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 在广东菜的三人流派中,广州菜、潮州菜都曾经历过秦代以后的“汉越融合”阶段,而东江菜则否。这是因为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历尽艰难险阻,多群体有组织而迁,整村整族而徙,迁至广东东江流域后,成片聚居,地域宽广,其范围包括今河源、惠州、梅州等市大部分地区以及东莞、清远、英德、曲江等小部地区。在这样一个相对而言的广阔地区内,客家人比例大,反其客为主,自然其生活习俗就不易被当地土著同化,反而同化了当地生活习俗,包括不少不同地区迁至此地的人的不同生活习俗。因此,作为古中原特色的菜肴风味自然也保留下来。第二个原因是,就地理条件和物产而言,东江地区与客家人祖籍中原较为接近,两者都属内陆腹地,远离海边,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客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肴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续,此外,还与东江封闭的交通环境有关,粤东属山区,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响,从而使客家菜在较长的时间里自我成型,自我演变而自成一家。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现今保留于农家或饭店酒家的客家烹饪技艺,仍有许多奇妙的手工作法。如酒法:典型菜例是玫瑰酒双鸽。其法是,将双鸽宰净,抹干,覆摊于瓦钵内,鸽下横放竹筷两根,使鸽身与钵底有一点距离,以畅热力,取玫瑰酒一杯置于两杯之间,然后整钵放入铁锅,加瓦盆作盖,取中火烧锅,鸽熟时杯中还存清酒半杯,但其酒味已荡然无存,只是鸽肉酒香扑鼻而已。此法仅见于客家菜谱,现时农家为更省时简便,在此基础上创出“三杯鸡”作法,更是简单奇妙:取一杯酒、一杯酱油、一杯水,混置锅内,锅半腰用几支竹筷支起宰好的整鸡一只,加盖旺火烧半小时开锅,即可食其甜香滑软的美味鸡肉。另外,现今客家烹饪技艺中,有许多做法,溯本追源,极其古老,在现代菜谱中独具特色,如东江肉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礼记注流》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捣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读枚,脊侧肉)。每物与牛若,捶反侧之,去其饵(筋腱),熟出之,去其颤,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称为“跳丸炙”,是因其弹性能跳而名。可见,客家菜系的“捣珍”技法,出自古人,来自中原。如此种种,都说明客家烹饪术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勘称古意浓厚,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现在,饮食界返朴归真之风日浓,发扬光大客家饮食文化的精华,继承其精美神奇的烹饪技艺,无疑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客家饮食的文化内蕴

客家文化

作业题目 1、根据你姓氏祠堂的堂号和堂联,在三种客家源流说中, 你认为那种更准确,试分析之。 廖氏堂号:武威 廖氏堂联:万石家声远,三洲世泽长 客家源流说的 第一种观点是:客家先民是中原汉人的血统和文化最纯正的承载者;第二种观点是:客家先民是以南方土著为主,融合中原南迁的汉人而形成; 第三种观点为:客家先民是以中原汉族为主,兼融当地土著而形成。 我认为客家源流说中第三种比较准确,原因有下: 据有关古籍记载,廖氏起源于夏朝。相传中国最早的皇帝黄帝有25个子孙,其中一个叫昌意,昌意之子叫颛顼。这个颛顼便是“三皇五帝”中第一个称帝的帝王。 颛顼的子孙中有一个叫叔安,他被封侯为夏朝一个诸侯国的君王,这个小国的地名叫蓼国,叔安作为国的君王,后来,史书便以廖叔安相称,叔安的后代也从此以国为姓,这就是古代廖氏家族的最早起源。 廖氏族起源后,始聚居于古廖国,经历了夏、商、周三朝千多年的繁衍生存,饱受战火及风雨沧桑,已成为一支规模较大的家族。至春秋战国时间,诸侯混战,许多诸侯国相继被兼并,古廖国终于被相邻的大国楚国于公元前662年兼并入楚国。 从此,有一些廖氏族人开始迁移故土,向东、南方向发展,如古籍记载廖叔安第47世孙廖惠就是在这时从中原迁往山东甄城的。汉朝至三国时期,廖氏族人已开始分布在山东、甘肃、陕西、安徽、江苏、河北、湖南等地。自公元304年起,即晋王朝至南北朝时期。由于晋王朝内部争权夺利,皇族司马家族八王争霸,互相残杀,引起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逞机起兵叛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长达285年之久的分裂混乱时期,史称为“五胡乱华”。(即匈奴、羯、姜、鲜、卑五个少数民族起兵反叛中央朝廷的叛乱),从此引起了中原广大百姓悲欢离合的大规模迁移过程,生活在中原故土的廖氏家族也不例外。其中有著名的在洛阳任晋王朝京城镇国大将军廖子璋(子璋系叔安公之68世孙)之子廖从宪携众从洛阳迁居浙江永嘉郡松阳县顺又乡。 子璋的后裔很有作为,官任江南扬洲太守,兴旺发达,后来其子孙遍及南方各省,子璋成为南方各省廖氏的主要始祖。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子璋的玄孙廖诚希继任扬洲太守,因五胡乱兵逼近长江北岸,于384年迁往江西宁都。江西宁都廖氏支系发达,后成为廖氏向湖南、福建及两广发展的主要发源地。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平定了北方游牧民族叛乱,终于结束了“五胡乱华”,建立了隋王朝。期间,廖诚希的第6代子孙延邦、延龄、延春三兄弟曾为隋朝立下汗马功劳,显赫一代,威震四方,官任清河郡、太原郡、威武郡大守,创造了著名的廖氏三郡太守之美称。后来,廖诚希的子孙为了纪念前辈的这一显赫业绩,便以“威武堂”这一称号作为廖氏祠堂的称号。 2、什么是客家精神?她是怎样形成的?作为客家后裔该 怎样继承和弘扬她?

客家的饮食文化

客家的饮食文化 客家菜肴风味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 生活习俗特色。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客家饮食文化的相关资料! 客家的饮食文化知识 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广东三大菜。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 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 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在探究客家饮食文化的成因时,人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客家人遍布海内外,都讲客家话,即便是侨居海外,家庭日常用语仍以客家话为主,但是,在众多的 客家人居住区域中,只有广东的东江流域客家人在保留客家方言的同时也保留了中州 饮食特色,并且自成一派,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饮食习俗都被当地饮食文化同化了。 这一现象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 在广东菜的三人流派中,广州菜、潮州菜都曾经历过秦代以后的“汉越融合”阶段,而东江菜则否。这是因为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历尽艰难险阻,多群体有组织而迁, 整村整族而徙,迁至广东东江流域后,成片聚居,地域宽广,其范围包括今河源、惠州、梅州等市大部分地区以及东莞、清远、英德、曲江等小部地区。在这样一个相对 而言的广阔地区内,客家人比例大,反其客为主,自然其生活习俗就不易被当地土著 同化,反而同化了当地生活习俗,包括不少不同地区迁至此地的人的不同生活习俗。 因此,作为古中原特色的菜肴风味自然也保留下来。第二个原因是,就地理条件和物 产而言,东江地区与客家人祖籍中原较为接近,两者都属内陆腹地,远离海边,用以 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客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 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肴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续,此外, 还与东江封闭的交通环境有关,粤东属山区,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响,从而使客家 菜在较长的时间里自我成型,自我演变而自成一家。 客家的饮食文化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 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现今保留于农家或饭店酒家的客家烹饪技艺,仍有许多奇妙的手工作法。如酒法:

客家文化元素在现代“赣派”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57?- CHINA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林 产 工 业 PRODUCTION & APPLICATION 生产与应用 客家文化元素在现代“赣派”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陈 年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赣州 341000) 摘要:?概述了客家民居建筑和服装文化元素,总结出?“赣派”家具设计风格,应用实例阐述了客家文化元素在现代“赣派”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客家文化元素;?“赣派”家具;?家具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05;TS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99(2019)07-0057-04DOI:10.19531/j.issn1001-5299.2019070013 Application of Hakka Culture Elements in Modern "Gan Faction" Furniture Design CHEN?Nian (Jiangxi?Environmental?Engineering?Vocational?College,?Ganzhou?341000,?China) Abstract: This?paper?summarizes?the?elements?of?Hakka?residential?buildings?and?clothing?culture,?summarizes?the?furniture?design?style?of?"Gan?Faction",?and?expounds?the?application?of?Hakka?cultural?elements?in?modern?furniture?design?of "Gan?Faction"?with?practical?examples. Key words: Hakka?culture?elements;?"Gan?Faction"?Furniture;?Furniture?Design;?Application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1]。客家文化以中原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本,融入了迁徙地的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2]。客家人有自己特殊的语言、习俗、民居建筑、服饰艺术等。 客家民居建筑和服饰艺术最能体现客家文化。民居建筑中的中心对称构造形式、构件雕刻题材和服饰艺术中的色彩及图案纹样可以运用于现代“赣派”家具设计。1 客家文化元素 文化是需要通过形式表达出来的,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民居建筑和服装,通过建筑的外形构造、内部空间组合、内部器物造型、色彩、用材等元素,通过人 们的服装纹饰、服装的色彩等元素来体现文化内涵[3]。客家人的建筑构造和服装艺术,特点鲜明、淳朴自然。1.1 民居建筑元素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构造形式以“厅屋组合式”和“围屋”两种为主[4]。其建筑依山而建,背山面水,建筑整体以中心主轴左右对称布局。? “厅屋组合式”即客厅在房屋的中间,进入客厅之前有一矩形开口天井用于采光,厅的两侧对称有厨房和卧室,房间的数量视主人的家族大小而定,富裕者还建成前后两栋(俗称上下座),左右再加建,则构成一幢“两堂两横”式房屋,还有“三堂两横”,直至加建至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赣南客家传 统文化对赣南家具设计理念形成的研究”(课题编号:JC1525);2017年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珍贵木材低质高效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71274);2017年赣州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赣州家具产业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研究”(课题编号:17053)陈?年,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家具设计、家具生产技术,E-mail:chennian2006520@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9735487.html, 收稿日期: 2019-04-11 图1 厅屋组合式客家民居建筑 Fig. 1 Hakka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all 客家文化元素在现代“赣派”家具设计中的应用——陈?年

客家文化的特点

客家文化的特点 客家并非是一个民族的概念,而是我国中原汉族的一个分支。公元四世纪前后,中原地区战乱不息,灾荒频仍,成千上万失去家园的灾民大批往较平静富庶的南方逃亡,上下近千年间,他们流移转徙,足迸遍及大半个中国:到了宋末至清代中期才逐渐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二贝州、四川及台湾等地定居下来。「先到为主,后到为客」。先期在当地居住的便称这群后来仁户的人为客人上昌地官府注籍中亦称为客户,以后通称为客家、客家人。 千百年来,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当地生活和交往中没有完全混化于当地一也有少部分已经混化一,而一直保忙右客家先辈传导下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观念,甚至他们所讲的方言也是保留首中原古汉语音的的客家话。这些都可归结为客家文化意识的承传因素在起作用。 文化意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观念形态,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经验与智慧的积淀,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它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语言,道德观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看主导、调节和规范的作用。因此,开展对文化意识间题的研究,对于发展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借鉴前人的历史经验,促进今天我们所从事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其深远意义和积极的作用。拙文拟就有关客家文化意试的形成和发展、客家文化意识特质、客家文化意识的价值与作用等间题提出一些粗浅认识,借以求教于各界专家和读者。 一、客家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在客家先民世代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曾经是汉、唐文化的中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辈出的地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汉、唐文化,作为东方文明的象征,在历史上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对世界文化的交往,也曾经产生深远的影响。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都是主要受看儒家思想文化的教育熏陶,儒家思想始终是作为我国历代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渗透于国家的生活、一切社会活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言行之中。由此形成的我国民族的文化意识,其核心主要是儒家的人文精神,这是历史的必然。毫无疑义,客家人作为汉民族的一分子,他们所承传的文化意识,也只能是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然而,任何一个民族或同一民族内部,其文化意识的内涵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或一成不变的。由于人们所经历的社会发展进程不同,或所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意识也必然有所差别,有所变异。客家人由于他们的历史经历跟汉民族其它民系的经历有很大不同,这就使客家人的文化意识发生了某些方面的变异,而具有跟其它民系许多不同的特点。有人涊为是客家人的迁徙造成了客家人的历史,这是颇有见地的。同样可以认为:客家文化意识也是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精神产物。

导游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全)

2017导游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全) 导游资格证是国家对从事导游服务人员从业资格的证明,有效期三年,2017年的导游证考试时间暂未公布,下文yjbys小编先为大家搜集最新的导游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题号的横线上,每空0.5分,共30分) 1.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吸引物、_____和_____。(游客,旅游服务及其设施) 2.世界旅游组织的英文简称是_____,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的英文简称是 _____。(WTO,PATA) 3.福建省全省陆地面积_____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_____万平方千米。(12.14,13.6) 4.福建现有_____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_____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137) 5.旅游活动按组织形式可分为_____旅游和_____旅游。(团体,散客) 6.每年_____为世界旅游日,每年_____为中国旅游日。(9月27日,5月19日) 7.福建省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_____位,海岸线曲折率居全国第_____位。(2,1) 8.东周包括_____、_____两个时期。(春秋,战国) 9.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_____,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是_____。(《诗经》,《黄帝内经》) 10.中国古代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_____,纵深间数称为_____。(开间,进深) 11.皇帝的女婿魏晋以后称为_____,清代称为_____。(驸马,额驸) 12.乡试第一名称为_____,会试第一名称为_____。(解元,会元)

13.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壮族,珞巴族) 14.客家食文化的突出特点是_____,客家特殊饮品是_____。(丰盛浓郁,擂茶) 15.清代天主教在福建形成_____和_____两个传播中心。(福安,漳州) 16. 母系氏族公社阶段著名的文化代表为_____和_____。(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 17.佛教诞生在_____,发展在_____。(印度,中国) 18.金元以来,全国道教形成_____和_____两大教派。(全真道,正一道) 19.中国古代建筑反映了敬天祀祖的_____思想和以皇权为核心的_____思想。(礼制,等级) 20.《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_____个亚类、_____个基本类型。(31,155) 21.云岗石窟位于_____市,龙门石窟位于_____市。(大同,洛阳) 22.世界第一高峰是西藏境内的_____,世界第二高峰是新疆境内的_____。(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 23.我国海岸类型以钱塘江口为界,其北以_____海岸为主,其南以_____海岸为主。(泥沙质,基岩) 24.香港区花为_____,澳门区花为_____。(紫荆,莲花) 25.中国四大名绣除苏绣、湘绣外还有_____和_____。(粤绣,蜀绣) 26.属于再加工茶类的有_____和_____。(紧压茶,花茶) 27.除中国烹饪外,名列世界三大烹饪流派的还有_____和_____。(法国烹饪,土耳其烹饪) 28.中国十大菜系除八大菜系外,还有另外两个菜系是_____和_____。(京菜,沪菜)

特色文旅小镇可研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X文旅小镇项目 二、建设单位 三、项目建设地点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文化体验、零售商业、餐饮、休闲娱乐、住宿、生活配套等,以及商业小镇道路及绿化等公建部分。项目总占地面积XXX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XXX平方米,综合容积率XX。 五、项目建设期 六、项目估算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XXXXX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XXXXX万元,

设备购置费XXXXX万元,安装工程费XXXX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XXXXX万元,预备费用XXXX万元,流动资金为XXXX万元。 第二节项目效益情况 一、经济效益 经测算,项目满负荷运营后,总产值达到XXXXXX万元,增加值达到XXXXXX万元。项目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为XXXXXX万元,内部收益率为XX%,静态投资回收期为XXX年(不含建设期),动态投资回收期为XXX年(不含建设期)。从财务指标可以看出,项目各项财务指标处于较理想状态,项目盈利能力良好。 计算期内各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全部净现金流量看,营运期各年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累计盈余资金逐年增加,项目具备财务生存能力。 二、社会效益 第三节项目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一、编制依据 1、《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 2、《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3、《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 4、《“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7〕245号); 5、《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其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包括了粤东、粤北、粤中的绝大部分地区。全国纯客县、非纯客县合计287个,国内外总人数约合6376.8万人次。 客家人:客家人原属古中原汉人,中间经历了六次的大迁徙和一系列的历史演变,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客家人。相对于客家人的起源,我们更应该关注并且称颂的是生生不息的客家 精神。客家人以其“团结、勤劳、好客”的精神文 明于世。由于客家人身上的这股精神,有人赞美客 家人是“牛乳上的乳酪”;甚至于有的学者认为 “客家人的精神就是亚细亚精神”。客家先民自身 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正是这种向心力 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 化。广东梅州的多层围垅屋,永定的土楼客家建筑, 就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勤劳节俭是客家世代 相传的优良品德。在客家妇女身上,则更鲜明地体 现出超乎寻常的刻苦耐劳、勤俭朴素的精神。头戴 凉帽,身穿大襟衫,背着小孩,手扶犁耙,赤足走进田野,是传统的客家妇女形象,因此客家妇女堪称为中国劳动妇女的典范;而说到好客,这就是客家人典型的特点了。客家人热情好客,他们非常注重礼节,不论是正式宴请还是吃个便饭,都有一定的礼节,如按辈分入席。平时,如逢客人到来,主人会很有礼貌地打招呼,并请客人进屋坐,同时必以茶相待,这就是客家人。这就是客家人的文化精神。 围龙屋:围龙屋作为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 家民居建筑,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 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 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 太极图.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 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围龙屋反映了客家人 “族聚而居”的民族文化象征,反映了客家 人在特殊环境下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是客 家民情风俗的一 个缩影,可谓是客 家特有的客家建筑艺术奇观。围龙屋体现了深厚的客家文化 内涵,通过这围龙屋,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客家文化。第一、 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文明礼貌、知书达理的 传统美德。第二、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传承。 第三、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第四、 体现了客家传统的宗族观念。 客家山歌: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梅州、河源、惠州、赣州、汀州、韶关、清远、广州、深圳、中山、海南、广西以及国内外客家人集居地,客家山歌的内容朴实无华,结构清晰明了,语言丰富,文学艺术性强,善于表达

【特色小镇】日本十个经典文旅小镇案例

日本有许多天然形成的小镇,以人文资源为基础而自生特色,藏着日本特有的“田舍文化”,以日出日落计算时间,用热茶和暖食陪伴看遍青山流水。从城市的钢铁森林中逃离,若想清净心神。 1.上胜町 上胜町被称为“日本超级环保小镇”“日本零垃圾小镇”,隐藏在日本德岛县森林茂密的群山之中,人口只有2000多人,因为经济危机,一半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但却是世界有名的“垃圾分类模范小镇”。

2000年,为了小镇的生态环境,当地人决定将镇上两个焚化炉关闭。全镇只设有一个垃圾站,站内却有44个垃圾桶。从豆腐盒、蛋盒、塑料瓶盖、免洗筷、日光灯管、地板垫子、书报杂志、一次性杯子以及不同的金属都要分类放置。真正做到了垃圾零焚烧。 分类好的垃圾,干电池、荧光灯泡运到北海道加工处理;塑料瓶子送往冈山县;钢铝金属送到广岛;塑料用品运往九州岛。分类越细,可再生的资源就越多,这就是上胜町的秘诀。 这里山泉清澈,鲜花盛开,空气清新,一年四季都是美景。上胜当地有温泉,很多游客都喜欢到这里来泡温泉,你可以在这里吃到最天然最朴素的料理,即使你不懂日语,也可以和这里的人们一起开怀大笑。 2.白川乡

白川乡位于岐阜县西北部白山山麓,是四面环山、水田纵横的山村。那里“合掌造”(茅草的人字形木屋顶)式的民宅,110 多栋连成一片,1995 年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不管哪个季节,白川乡都呈现着不同的意境,像是画中的风景。 3.小樽

相比说它一个城市,我倒更愿意说它是一个小镇。《情书》里的唯美空灵,静静流淌的运河,具有文艺气息的咖啡店,温暖有浪漫的灯光… 北海道的小樽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后来成为指定的国际贸易港,但繁华过后却成了一个落寞的小港口,人口外流、国际货轮不再,小樽却能善用旧有、废弃的仓库等公共设施,由一个过气的小商港,发展成观光重镇、浪漫之都。 而小樽最出名的玻璃工业,也让这个城市有“灯的故乡”等美誉,看精致的玻璃工艺,是小樽另一种浪漫。小樽到处都是博物馆,也到处都是美食餐馆。 4.汤布院 位于九州大分县的“日本最美温泉小镇”,汤布院温泉包括由布院温泉、汤平温泉、冢原温泉3个温泉。汤布院温泉一带田园风光曾令日本文人墨客为之感怀,由布院车站附近有很多温泉旅馆和各种礼品店充实,街道独具特色,旅游价值极高。 据说这里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画龙猫时的灵感发源地,因此汤布院有一家架设着龙猫公车站牌的龙猫专卖店,邀请你入店找回童年梦想和感动。 5.郡上八幡

客家文化调查

河源客家古建筑文化调查报告 为保存河源已有的客家文化,弄清河源客家文化的底子。再有可以提升我对自己家乡文化的了解文化,增强客家文化的保护意识,我发起了对河源客家文化调查行动,由于我是河源人,使我对河源客家文化调查更加的方便、也让我更积极的去调查。 说起河源市和平县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地名吧!其实河源市和平县也之不过是在广东省极为落后的一个小县罢了,可是为什么会怎么的出名呢、我相信大家都是仰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的古村落的大名而来的吧。是的林寨古镇的确有悠久的历史了。 基本路线:、 1、河源到林寨古村自驾车路线: 上河源大道/205国道—G25长深高速—走G4511龙河高速—下G205/灯塔/骆湖出口—205国道—229省道—230乡道—229乡道—河源和平县林寨古村(约1-2小时) 2、广州到林寨古村自驾车路线: S15沈海高速广州支线—沿S15沈海高速广州支线—京珠高速—上G4京港澳高速—下增城龙舟场/增城体育馆/G35/增城/惠州/汕头出口走G35济广高速—沿G35济广高速前行—G4511龙河高速—下G205/灯塔/骆湖出口—205国道—229省道—230乡道—229乡道—河源和平县林寨古村(约4-5小时) 3、惠州到林寨古村自驾车路线:

G25长深高速—走G4511龙河高速—下G205/灯塔/骆湖出口—205国道—229省道—230乡道—229乡道—河源和平县林寨古村(约2-3小时) 4、梅州出发到林寨古村自驾车路线: G25长深高速—下G205/龙川出口—老隆大道/205国道—173县道—229省道—230乡道—朝229乡道—河源和平县林寨古村(约3-4小时) 和平林寨古村简介: 林寨古村悠悠二千多年历史,遗存着古巷、古井、古墙、古道、古寺、古亭、古桥、古树等独特的“老八古”。这里蕴含神韵,人杰地灵,俊材辈出,曾孕育清嘉庆庚辰科状元陈继昌、清光绪两广巡抚陈琼润等多人,林寨乡间有盛演粤剧、赛龙舟、舞龙舞狮、席床生日等习俗,这里是典型的客家文化之乡。林寨古村,村廓城墙环成船形,立有东、西、南、北四门,门前有五口池塘,两边有护城河,四周碧水绕环,这里自古以来水上运输较为发达,船艇可通东江,是东江上游小有名气的客家水乡。林寨古村地势低洼,常遭水浸,为避水患和匪盗之扰,乡间房屋多为木石建筑。自明朝后期起,建有280多幢古民居,其中核心区就建有24幢较为出名四角楼,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艺术之精湛,文化底蕴之厚重,这在全国实属罕见。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古建筑群、是保护最完整的客家古村、是蕴含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学讲堂、最具魅力的生态休闲胜地、是让游人震撼的摄影乐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