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题库及答案

注:本学期开设的此课程为考查科目,不再参加课程考试!考查内容包含两部分:学期课程作业、依照考查办法需完成的相应文档或作品,缺一不可!请各位考生届时参照主页上所发布的通知附件:《本学期考查办法》提交相关文档或作品!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2、幼儿学习排序的方法有()()()。

3、幼儿在自然测量过程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一是();二是()

4、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5、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又称作数的()。它是指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又可以

合成一个()。

6、集与子集的关系是()()。

7、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8、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写活动目标一般包括()()()。

9、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类型有()()()()。

10、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

11、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特点。

12、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的获得。学前儿童要掌握和获得数

学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它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准备。

13、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是()()。

14、组成儿童早期数认知能力结构的五个维度是()。

1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可以划分为()三个纬度。

1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方面。

17、列乌申娜关于学前儿童早期数学教学的方法有(

18、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第纳斯的数学学习主张是(),让儿童通过游戏或实验得到经验。

19、凯米认为关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形式有()()。

、名词解释

1、数守恒

2、情节性数学游戏

3、对应比较

4、分类

第 1 页共7 页

5 、计数

6、自然测量

7、发现法

8、求同

9、数序

10、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有哪些?

2、列乌申娜关于学前儿童早期数学教学的方法是什么?

3、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运用操作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6、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7、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有什么特点?

8、教师制定某一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目标要考虑哪些要素?

9、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10、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有什么特点?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2.怎样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的主体性?

3.谈谈怎样创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环境?

五、活动设计

1.设计一份教大班幼儿学习 7 的组成的教育活动。

2.设计一份教小班幼儿学习“ 1”和“许多”的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主观性、含糊性、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2、重叠对应排序、并置对应排序、独立排序。

3、幼儿知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逻辑相加

4、对数量的感知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5、分合;总数

6、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7、活动开始、活动进行、活动结束三个环节。

8、认知的、情感态度的、动作技能的。

9、数学教学活动,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游戏中的数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10、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系列性原则。

11、抽象性、逻辑性

12、逻辑数理知识,逻辑思维能力

13、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同化到顺应;

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14、数、计数、测量、空间、模式

15、认知的、情感的、动作技能的

16、感知集合、 10以内的数概念、 10 以内的加减运算、认识几何形体、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空间与时间概念。

17、游戏、操作、小实验

18、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19、日常生活情境,团体游戏

二、名词解释

1、数守恒——指儿童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 以内的数。其标志着

儿童概念发展的水平。

2、情节性数学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适合于年龄小的儿童,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

3、对应比较——就是把两个物体一一对应进行比较。

4、分类——就是把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其共同属性的几组。分类既是计数的必要前提还是形成数概念的基

础。

5、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一柞、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轻重等,或用目测大小、步测远近等。

6、发现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数学的初步知识和概念直接给儿童讲解,而是引导儿童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7、求同——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并挑选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物体,这种活动就叫做求同。

8、数序——数序指的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9、计数——计数的过程就是把要数的那个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10、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指数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通过数学教育活

动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大多是从幼儿获取哪些数学经验这一角度提出。

三、简答题

1、答: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提

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2、答:第一,游戏。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儿童形成良好的参与数学学习

活动的动机,第二,操作。应当充分让儿童活动,与不同的材判进行感知和操作,在儿童动手体验和发现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数的经验,为数概念的获得和提炼提供感性经验和前提;第三,小实验。小实验也是促进儿童在感知活动中体验数以及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活动形式。

3、答:( 1)3---4 岁,3 岁半以前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的含义、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很困难的。

(2)4——5 岁,4 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进行加法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在注意点数后说出总数。在减法运算时,也一定要把减掉的部分拿掉,再逐个数剩下的物体个数,得到剩余数。

(3)5——6 岁,能将顺接数和倒接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能不用点数实物,只用眼睛注视,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

4

(2)10 以内的数概念

(3)10 以内的加减运算

(4)认识几何形体

( 5)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

(6)空间与时间概念

5、答:(1)明确操作目的

(2)创造操作条件

(3)交待操作规则

(4)评价操作结果

(5)体现年龄差异

(6)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

6、答:( 1)发展性原则,是指在设计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时应着眼于促进儿童得到全面、整体的发展。

(2)主体

性原则,是指教师应当在重视儿童主体性和自我建构数概念的同时,适时、适地、适宜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即在活动设计中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好教师的角色以及对儿童学习和活动的“指导”。( 3)渗透性原则,是指在数学

教育活动设计中将数学与儿童的生活、与各种不同教育领域的内容、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与方法加以有机地融合,将其作为一个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来对待儿童的早期数学教育。科学性原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没计的内容和所采用的方法必须是科学的。(4)系列性原则,是指在设计数学教育活动中应遵循数学知识本身严密的系统性、逻辑性,体现出内容的循序渐进和系列性。

7、答:( 1)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2)幼儿学习加小数、减小数的问题容易,学习加大数、减大数的问题难;(3)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8、答:第一,本班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

第二,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及幼儿园发展目标

第三,国家颁布的指导幼儿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9、答:第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第二,遵

循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第三,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规律;第四,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

10、答: 4岁半以前的儿童完全不能理解组成和分解;从 5岁开始有可能理解,10%——30%的幼儿会完成部分数

的分解和组成, 5%—— 10%的幼儿完全掌握数的分解和组成, 5 岁半以后完全会分解和组成的人数增加至

25%—— 30%。6岁的幼儿接近基本完成,完全会分解、组成的人数达到40%; 6岁半 7 岁半的幼儿大部分已

能掌握 8 的分解和组成,完全张我的人数达到 65%—— 85%。

四、论述题

1.答:目标 1,这是有关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的目标。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应是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态度,认为这是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幼儿对事物的数量、形状等产生了兴趣,这将为他们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在积极探索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数学和对其他一切学习活动的情感,使他们爱学习、会学习。

目标 2,这是有关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目标。该目标指出了幼儿应学习哪些数学知识,这些数学知识是什么性质的?以及幼儿怎样获得数学知识。

目标 3,这是有关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特别是发展思维能力方面的目标。这一目标指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应重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应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学习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其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目标 4,这是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标。为什么要培养操作技能那哪?这是因为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而运算本身则是进一步的动作。就是说,由而是通过与各种说学材料发生相互作用而对其中蕴含的数学关系有所感悟和认识的。其次,良好的习惯,不仅对幼儿的学习有

意义,对其以后的学习也有重大影响。

2.答:第一,体现在活动中教师对自身参与活动态度的认识和把握上,教师应当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融入儿童的活动之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自由的活动氛围,在满足儿童需要和意愿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发展儿童的自主性;

第二,教师的主体性发挥还体现在数学活动中对教师介入角色的定位和把握上,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师幼双边互动

的活动,其中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方式可以是“指导性的互动” ,也可以是“引导性的互动”和“中介性的互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