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最新继续教育《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答案

2017年最新继续教育《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答案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试题

1、(D)是指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

A、网络低俗

B、暴力

C、暴戾

D、网络暴力

2、(A )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3、(C )是指德育工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人们对网上呈现的种种信息分清是非,明白事理,以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思想政治道德觉悟的活动。

A、情理交融

B、示范比较

C、说理引导

D、自我教育

4、当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衍生的各种道德问题都是与信息的产生、使用、传播、占有权利的行使有关,这些权利被称为(A )。

A、信息权利

B、信息关系

C、信息义务

D、信息责任

5、网络知识权力结构的(B )是指,当网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框架时,网络效应会引起需求方出现规模经济。

A、技术循环

B、市场循环

C、利益群体

D、市场结构

6、(B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

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道德观

7、(A )是网络环境下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方式和手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

A、网络德育方法

B、网络道德

C、网络道德规范

D、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8、“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由(A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劳因提出,他当时研究的是家庭主妇对家庭食品的把关作用。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9、我国新媒体管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D )。

A、政府新媒体管制权过于分散

B、新媒体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落后

C、发展推进重内容规范管理,轻产业发展推进

D、以上都是

10、(B)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1、(A )意指通过破坏和操纵计算机网络中信息流的办法,对国家国防和基础设施实施破坏,以达到战略目的的一种作战手段。

A、战略信息战

B、信息疆域

C、虚拟战争

D、信息边界

12、(D )强调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A、坚持主体性原则

B、坚持调查研究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C、坚持科学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

13、(A )是网络用户的身份证明,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个人身份证。

A、数字证书

B、PKI技术

C、分级技术

D、阻止进入技术

14、加强与改进网络法制教育的措施包括(D )。

A、普及网络法律知识

B、树立法制意识

C、培育法律技能

D、以上都是

15、(A )就是社会风尚和社会习气,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习惯势力等形式制约着人们的言论和行动,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社会文化

B、社会风气

C、社会关系

D、道德教育

16、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经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中电子数据交换商务始于80年代中期,IntErnEt商务始于(A )。

A、90年代初期

B、90年代中期

C、90年代末期

D、80年代末期

17、(B )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18、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D )。

A、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网络文化

B、加强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

C、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D、以上都是

19、(A )是指网络德育工作者通过在网上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其道德认识和道德觉悟的活动。

A、示范

B、比较

C、引导

D、说理

20、就网络能让更多的个体参与进书写和创造文化的角度看,网络毫无疑问是有助于(D )的实现的。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21、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涉及(ABCD )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A、计算机科学

B、网络技术

C、通信技术

D、密码技术

22、各国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与规制主要包括(ABCD )领域。

A、对计算机病毒传播者的处罚

B、非法利用他人私人信息和数据的法律责任

C、对网络盗版与网络信息合理使用的界定

D、打击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的措施

23、我国针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条款不够系统、集中,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其主要表现为(ABCD )。

A、分类立法,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

B、缺少必要的基本法

C、已有的立法中有诸多缺陷

D、网络立法较偏重于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偏轻

24、创新网络德育方法的原则包括(ABCD )。

A、坚持主体性原则

B、坚持调查研究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C、坚持科学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网上德育与网下德育相结合的原则

25、网络空间是一个极其自由的世界,网络主体在享受自由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导致诸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包括(ABCD )。

A、孤独

B、冲动

C、暴戾

D、谎言

26、网络低俗文化具有(ABC )等特点,这些都给网络低俗文化的存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生存空间。

A、娱乐性

B、低俗性

C、隐蔽性

D、知识性

27、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和通过网络所提供的各种平台充分行使和实践自己的文化权利。这些权利包括(ABCD )。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28、维护国际安全的建设性合作的必要性在于(ABCD)。

A、威胁国家主权和政权安全

B、威胁意识形态安全

C、影响国家政治稳定

D、破坏国家信息安全

29、目前社会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存在(ABCD )的问题。

A、社会大力发展网络而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

B、互联网的超前发展与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的相对滞后

C、网络政策与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D、技术监控的漏洞与局限

30、计算机防御技术主要包括(ABCD )方面。

A、网络安全协议

B、入侵检测

C、防火墙技术

D、加密技术

31、PKI的基础技术包括(ABCD )等。

A、数字签名

B、数据完整性机制

C、数字信封

D、双重数字签名

32、网络法既然是法律,就有法律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包括(ABD )。

A、网络法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反映了国家意志,具有国家强制性

B、网络法规定了在网络环境下各种社会关系的参加者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时的制裁措施

D、|网络法表现为行为规则与技术规则的相互渗透

33、网络法所调整的对象包括在该虚拟空间中网络环境平台上的活动和行为所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具体表现在(ABC D )方面。

A、关于网络法律关系的确认

B、关于网络及其系统本身的建设、维护、运行、管理等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C、关于发生在网络环境中各个平台上的各种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D、关于与网络及其系统有关的其他各种法律关系的调整

34、网络德育的特殊方法包括(ABCD )。

A、关注跟踪法

B、取舍应对法

C、数字娱乐法

D、虚拟伦理训练法

35、“网络低俗内容”主要是指网络上一些(ACD )的内容。

A、趣味低级

B、令人奋进

C、庸俗不堪

D、使人萎靡

36、《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以(ABCD )为基本方针。

A、积极发展

B、加强管理

C、趋利避害

D、为我所用

37、网络具有(ABD )。

A、无中心性

B、开放性

C、中心性

D、交互性

38、网络,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其本身便孕育和催生出了很多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精神,诸如:(ABCD )。

A、自由与共享

B、互助与奉献

C、自主与平等

D、开放与兼容

39、德育环境系统具有(ABCD )等特征,并被环境同化、形成人格。

A、广泛性

B、直观性

C、动态性

D、渗透性

40、网民可以从(ABCD )方面影响网络低俗化。

A、低俗话题的制造者

B、低俗现象的观望者

C、低俗现象的推动者

D、网络低俗化的受害者

4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文化问题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正确

42、网络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或个人。

正确

43、社会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具有整合功能、传讯功能、继往开来的功能和导向的功能。

正确

44、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正确

45、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根本保证。正确

46、模拟传播将任何信息都表示为0和1的不同组合,只传输0和1这两种数字信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传输效率,引发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场革命。

不正确

47、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等。

正确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正确

49、在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点中,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关系就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有机体”,组成社会机体的“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正确

50、世界观作为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它决定着我们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把握自己。

正确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学习读本考试考试结束

考试开始时间: 2016年04月09日10时35分

考试结束时间: 2016年04月09日11时47分

本次考试得分: 98 分

2、(D )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5、(B )主要用于网络论坛、网络社区以及博客的管理。

A、阻止进入技术

B、过滤技术

C、分级技术

D、开设热线

6、(D )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导下,通过自身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自觉接受网络信息的积极影响,克服网络信息的消极影响,主动进行道德认识转化和行为控制,以培养自己优良的道德品质的方法。

A、情理交融法

B、示范比较法

C、价值澄清法

D、自我教育法

7、党的(C )以来中央政治局提出应加紧研究制定有关网络法律法规,保证我国的信息产业规范化发展。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7.(A)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包括人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答案选项 A世界观B价值观C人生观D道德观

5、(A)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将信息高密度地存储在计算机内,通过磁盘、光盘和半导体芯片等物理载体对信息进行记录、存储与处理。

A网络传播B文化传播C信息媒体D模拟传播

(B)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答案选项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56. (C )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12、(A)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是指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

A网络B物联网C通讯D数据库

17. 多选题中国企业发展网络经营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ABCD )。

A.虚假广告宣传

B.无照网络经营

C.利用互联网贩私

D.合同诈骗

11. 多选题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文化,可以分为(ABD )三个要素。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教师“学习”之后,能够用新的观念来看待和发现学校的问题,并想方设法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就进入了(B )。

A.深入“学习”状态

B.“研究”状态

C.“酝酿”状态

D.“爆发”状态

2. 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C )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

A.学习

B.交往

C.实践

D.思考

3. 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B )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4.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A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5. 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B )。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6.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C )的信条。

A.鲁迅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杨贤江

7.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B )。

A.灵魂

B.动力

C.内在要求

D.天职

8. (D )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

A.换位思考

B.善用表扬

C.采用书面形式

D.积极倾听

9. 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C )。

A.能力

B.学识

C.态度

D.方法

10. 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应该是(B )。

A.表美

B.道美

C.风格美

D.体形美

11. 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 C )。

A.出于私情之爱

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

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

12. 中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关心学生的健康",其中的“健康”是指(D )。

A.身体

B.心理

C.人格

D.身心

13. (C)往往是一个人成功的核心因素。

A.知识

B.能力

C.良好的心态

D.意志

14. 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强调(B )的原则。

A.发展

B.教育

C.适应

D.治疗

15.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A )。

A.教师

B.政府

C.家长

D.生源

16. 教师的职业对象是(B )。

A.教材

B.人

C.知识

D.教育科研

17. (C )就是教师善于及时做出决断的能力。

A.自制力

B.目标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18. 教师是履行(A )职责的专业人员。

A.教育教学

B.教学相长

C.教学管理

D.传授知识

19. 拥有正确的(D )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依据和出发点。

A.教师观

B.课程观

C.知识观

D.学生观

20. (C )是指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计划、控制、调节、检查、评价和反馈的

能力。

A.组织教学能力

B.言语表达能力

C.教学监控能力

D.教学反思能力

21. ( A )是教师顺利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A.良好的人际关系

B.努力学习

C.学会休闲

D.正确认识自己

22. 学校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D )。

A.交给家长教育

B.停课教育

C.根据情况考虑开除

D.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2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C )。

A.提高教学质量

B.提高办学水平

C.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D.开发校本课程

24. 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的是(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5. 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D )。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26. 优秀教师的前提是(A )。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27. 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中期,应遵循(D )的原则。

A.价值引导

B.价值中立

C.价值尊重

D.价值澄清

28. (C )是教育者直接告诉教师做某件事或以某种方式行动,这是一种最具影响力的技巧。

A.解释

B.观察

C.指导

D.干预

29. (A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A.教学反思

B.教学实践

C.课堂教学

D.校本培训

30. 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B )。

A.教学能力

B.反思能力

C.自学能力

D.智商

31. 我国通过立法来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和专业性是在什么时间。( C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

32. 下列各项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体系”中属于专业知识的是( B )。

A.创新意识

B.班级管理知识

C.人际关系能力

D.个案分析能力

33. 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是( D )。

A.国家政策

B.学校要求

C.同行竞争

D.自我管理

34. 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形成性自我评价属于哪个时期。(B )

A.学年开始前

B.学年开始后

C.学年结束时

D.学年总结会

35. 对“职业目标的作用”理解错误的是( D )。

A.具有导向作用

B.具有调节作用

C.具有激励作用

D.具有决定作用

36. 师德的灵魂是(A )。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37. 在教师职业生涯目标中,学期、学年目标应该属于( A )。

A.短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长期目标

D.终身目标

38.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价值”,错误的观点是(D )。

A.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B.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C.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获得科研结果

39. 对“教师教学投入”理解错误的是( D )。

A.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

B.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爱护他们

C.以从事教学为荣为乐

D.按时上课,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教学投入

40. 下面哪种做法不利于“教师职业承诺”的提高(C )。

A.树立良好的学生观

B.进行合适的教师生涯设计

C.制定高标准的职业目标

D.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41. 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A )

A.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

C.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D.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42. (A )是成长期教师继续发展的有效保证,也是成为一个学者型、创造型教师的前提。

A.终身学习

B.创造性品质上

C.学科知识

D.人格特质

43. 适应教师职业角色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是(B )。

A.职业适应期

B.职业成长期

C.职业成熟期

D.职业高原期

44. 现时代,显著体现学校变革的特点是(B )。

A.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B.教师专业化发展纳入改革计划,不断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C.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D.学生的思想转变

45. 教师专业成长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反思和(A )的过程。

A.不断超越

B.善待学生

C.善待自我

D.自我调节

46. 关于“现阶段中小学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阐述不正确的是(D )。

A.民办教师问题

B.专业素养问题

C.师德问题

D.年龄结构老龄化

47. 教师荣誉是(D )。

A.虚荣心的满足

B.社会客观评价

C.教师主观体验

D.社会客观评价和教师主观体验的统一

48. 教师走出高原期的必备条件是(A )。

A.专业自觉

B.灵活的策略

C.不断反思

D.思维定势限制

49. 当学生知识学习出现了大量无法克服障碍,他就会畏惧和退缩,这实际上就是一种(A )。

A.文化自卑

B.心理自恋

C.自我发泄

D.自我调剂

50. 教师实现自我提高和成长的必经途径是(D )。

A.人际关系

B.善待同事

C.善待学生

D.教育科研

51. 如果说“技术”是民主管理的辅助策略,那么民主管理的前提条件应该是(C )。

A.教师放手

B.教师自信

C.教师威信

D.学校信任

52. 教师必须过一种乐观主义的生活方式,乐观的第一个指标是(B )。

A.赏识

B.宽容

C.宁静

D.激情

53. “学走路”可以作为一条经典的教育隐喻,这意味着( C )。

A.教育和走路是一回事

B.学习和走路一样,什么时候都得让人牵着

C.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只能提供帮助,无法代替

D.学习和走路一样,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直到到达目的地

54. 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讲解知识,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 C ).。

A.认真阅读

B.大量背诵

C.有效学习

D.勤奋写作

55. 保持教材的总量不变,只是变换教材中各个单元的顺序,这是(A )。

A."调整"教材

B.“整合”教材

C.“解读”教材

D.“解构”教材

56. 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是(C )。

A.传授知识B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C.引起学生主动学习 D.解答学生疑惑

57. 人类的学习往往始于(D )。

A.阅读

B.拜师

C.听课

D.模仿

58. 学生敬畏老师的真正原因是(C )。

A.老师高大威猛

B.老师知识丰富

C.老师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D.老师名气大

59. 美国学者伯克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概念的基本假设是( C )。

A.教师需要稳定的发展

B.教师需要职业化的发展

C.教师需要持续化的发展

D.教师需要不断创新的发展

60. 教师反思的方法很多,其中不包括(D )。

A.行动研究法

B.个案研究法

C.反思日记法

D.自我批评法

61. 美国学者玛斯拉池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以下不属于核心成分的选项是(C )。

A.情绪衰竭

B.非人性化

C.身体疲劳

D.个人成就感降低

62.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写成的报告是(A )。

A.经验总结报告

B.调查报告

C.实验报告

D.专论

63. 课程的改变带来的是学习(C)的改变。

A.环境

B.资料

C.方式

D.目的

64. 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B ),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

A.学习方法

B.教育理念

C.教学模式

D.教学手段

65. (B )常包含计划的制定者、实施者、时限、目标和工作安排等任务。

A.教育实施

B.教育计划

C.教育实验

D.教育方法

66. (A )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文明的举止动态,通过简单重复、模仿、有意联系等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方法。

A.行为训练法

B.活动教育法

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考核法

67. 创新精神的培养应来源于(D )。

A.家长

B.社会

C.偶像

D.教师

68. 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形成了哪几个层次(B )。

A.幼儿、小学、中学

B.中师、师专和本科

C.中师和本科

D.以上都不对

69. 教师是(A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任务。

A.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B.学生个性的塑造者

C.学生集体的领导者

D.心理卫生工作者

70. 教师职业生涯的超越不仅表现在知识、能力、人格特质上,更表现在不断追求专业发展水平新突破的(B )上。

A.高学历

B.创造性品质上

C.情感态度

D.人格特质

71.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大致包括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A )。

A.教育理论知识

B.人格特征

C.人际关系

D.不断反思

72. 教师能不断超越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B )。

A.教育观

B.反思

C.不断超越

D.灵活的策略

73. 教育科研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有满腔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和(B )。

A.人文积淀

B.灵活的策略

C.不断反思

D.自我调节

74. 教师职业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本身应是一个(D )。

A.行动者

B.研究者

C.指导者

D.以上都对

75. 校本教师培训关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体现在师资培训的( C )上。

A.实习活动

B.师资安排

C.课程结构

D.教学计划

76. 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 B )来体现的。

A.教育制度

B.课程设置

C.教育质量

D.师资水平

77. 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中,强调“能不能”的是(B )。

A.专业知识B.专业技能C.专业态度D.都不是

78. 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中,强调“愿不愿”的是(C )。

A.专业知识B.专业技能C.专业态度D.都不是

79. 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是(A )。

A.斯腾豪斯B.埃利奥特C.凯米斯D.赫尔巴特

80. 意味着教师专业化开始的标志是( A )。

A. 师范学校的出现

B.师范学院的出现

C. 综合性大学本科教育的出现

D.以电子化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出现

二、多项选择题

1. 传统教师教育的缺失表现为(ABCD )。

A.重社会价值轻个体价值

B.重专业发展轻心理发展

C.重知识掌握轻技能训练

D.重群体灌输轻自我养成

2. 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策略有(ABC )。

A.明确发展方向,确立发展愿景

B.加大开放力度,增强内外互动

C.创新学习方式,转变学习重心

D.注重理论文本的学习

3.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BCDE )

A.适应

B.成长期

C.成熟期

D.高原期

E.超越期

4. 把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加以大力宣传,其作用是(ABCD)。

A.用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引领广大教师

B.把抽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形象化、具体化

C.弘扬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旋律

D.对教师起到感染和激励的作用

5.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ABCD)。

A.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

B.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措施

C.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D.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6 教师职业高原期的专业发展特征为(BCD )。

A.体能有所下降

B.对教师职业个性化的理解

C.专业知识技能发展成熟

D.专业发展存在结构缺陷

7. 教师职业高原期的专业发展存在结构缺陷包括(ABC )。

A.知识结构陈旧

B.专业能力结构面临新的挑战

C.专业自觉尚未完成

D.人际关系复杂

8. 教师职业成长期的基本特征包括(ABC )。

A.个性发展特征

B.专业发展特征

C.组织文化及环境特征

D.情感态度特征

9. 倦怠是指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表现为(BCD )。

A.期望值高

B.情绪衰竭

C.人格解体

D.低成就感

10. 教师的职业手段是教师自身的(BD )。

A.重社会价值轻个体价值

B.知识魅力

C.重专业发展轻心理发展

D.人格魅力

11. 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需要经过( ACD )阶段。

A.职前教育阶段

B.情感态度的升华

C.初职阶段

D.成熟阶段

12. 教育的发展在于(ABC )。

A.改革

B.创新

C.学习

D.对教师的激励

13. 职业成长期的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ABCD )。

A.同事

B.学生

C.家庭与亲属

D.朋友

14. 教师成熟期的设计要领包括(ABCDE )和不断实施自我反思和目标监控等几个方面。

A.培养成就意识

B.加入专业组织

C.加强对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D.尽快从教学走向研究

E.不断利用外部条件和资源,进行优势积累。

15. 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包括(ABCD )。

A.条件性知识

B.本体性知识

C.操作性知识

D.个体实践性知识

16. 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括哪两个专业(AB )

A学科专业B教育专业C知识专业D教育能力的专业

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A B C )方面。

A.专业发展的阶段B.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

C.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D.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

18. 在专业发展阶段,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出现了(A B C )等取向。

A.理智取向B.实践-反思取向C.生态取向D.高标准的专业主义取向19. 当前对教师的“专业特性”的界定应包括(A B C D )

A.学科内容的掌握B.教育教学技能技巧

C.系统的自我研究D.持续地自我发展

20. 具有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非常强调(A B C D )。

A.实践B.反思C.理解D.意义

21. 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流派中,具有鼓励教师主动发展倾向的有( B C )。

A.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B.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C.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D.以上都不是

22. 下列关于教师职业的认识正确的是(A B C )。

A.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

B.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C.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一个持久的探索过程

D.不是一个专业

23.下列关于教师专业自我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

A.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

B.教师对专业活动所抱有的知识、观念和价值是教师专业自我的重要部分

C.教师的专业自我显著的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

D.“高”专业自我的教师将显著地提高工作效果。

24.教师的培训包括两个方面:(AC )。

A.专业理论的增长

B. 修养的提高

C. 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

D.视野的开阔

25. 改革学校教育的关键策略是(BCD )优秀的教师。

A.教育

B. 培养

C. 选拔

D.留住

26. 政府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责任包括(ABCD)。

A.建立法律保障体系

B.提供经济保障

C.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D.建立激励机制

教师的专业态度包括(A B C D )。

A.专业理想B.专业情操C.专业性向D.专业自我

28. 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A B C D )。

A.光荣感B.自豪感C.责任感D.义务感

29. 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措施的保障,包括(ABCD )。

A、教师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制度

B、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

C、教师机构认可制度的建立

D、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完备

30. 目前,世界范围的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有(BCD )这三种师资培养模式。

A.反思型 B.定向型 C.开放型 D.混合型

31.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国教师教育体制逐步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出现了(ABC )一体化的趋势。

A.职前

B. 入职

C. 在职

D.升职

32. 强调发展教师教学技能和能力的教师教育是(A B C )。

A.能力本位师范教育B.模拟教学C.微格教学D.都不是33. 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内容包括:(BCD )。

A.责任感 B.教学设计能力 C.教学实施能力 D.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

34. 教师专业自我的基本构成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和(ABCD)等几个方面。

A.工作动机

B.工作满意感

C.任务知觉

D.未来前景

35.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阶段论包括(ABCD)。

A.任教前关注阶段

B.早起求生存阶段

C.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36. 我国存在的五种主要教师进修模式有(ABCDE)。

A.课程本位模式

B.教师本位模式

C.学校本位模式

D.协作培训模式

E.网络培训模式

37. 政府推进教师专业化的策略有(ABC)。

A.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B.加强教师教育的质量保证

C.加强教师在职继续教育D.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

38. 教师养成方式的三个阶段为(ACD)。

A.模仿阶段

B.定向阶段

C.专门培训阶段

D.教师职业证书阶段

39.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的评价原则有(ABC)

A.要全面客观B.要以鼓励为主C.要有发展性D.要统一标准

40. 支持教师应成为研究者的学者有(BCD )。

A.波林纳B.斯腾豪斯C.埃利奥特D.凯米斯

41. 对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要求有(ABCD )。

A.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B.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C.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2.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应遵循的原则是(ABC )。

A.启发性原则

B.适时性原则

C.适度性原则

D.全面性原则

43.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的评价原则有(ABC)。

A.要全面客观B.要以鼓励为主C.要有发展性D.要统一标准

44. 影响学习效果和效率的因素有(ABCD)。

A.智力因素B.性格特征C.情绪状态D.教学环境

45. 教师职业良心具体要求有(ACD )。

A.加强学习,勇于创新

B.尊重领导,服从家长

C. 参与实践,总结经验

D.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46. 教师职业良心具体要求有(ABC )。

A.有着强烈的教育信念

B.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C.不断反思,经常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D.注重理论文本的学习

47. 下列属于“内职业生涯目标”的有( AC )。

A.工作能力目标

B.工作环境目标

C.掌握新知识目标

D.经济目标

48. 文化是教师成长的母乳,组织的(BCD )等文化因素对教师的发展与超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A.个人性格

B.人文积淀

C.管理机制

D.评价方法

49. 教师情感发展训练的主要方法有(ABCD )。

A.自我赞美法

B.自主训练法

C.呼吸调节法

D.表情调节法

50. 当前对教师的“专业特性”的界定应包括(ABCD )。

A.学科内容的掌握B.教育教学技能技巧

C.系统的自我研究D.持续地自我发展

三、判断题:(共50题)

1.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过程。

2.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

3. (×)教师的专业技能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技巧。

4. (√)教学基本功属于教学技能的范畴。

5. (√)教师培养模式多样化是当前教师教育的趋势。

6. (√)为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必须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化、制度化。

7. (×)教师的专业态度就是指一般心理学意义上的态度。

8. (×)教师教育质量的好坏在于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质量高低。

9. (√)校本教师培训的初衷就在于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

10. (×)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11. (×)当学生展示不到位或表达不清时,教师应该立即终止学生的展示,自己讲述正确内容。

12. (√)学生独立自学的任务、时间和要求,教师应有所规定。

13. (√)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4. (×)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评价能力。

15. (√)教师压力来源是多元化的,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既有学校文化及组织管理方面的原因,也与整个社会氛围有关。

16. (√)在职教育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17. (√)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做到的。

18. (×)真诚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19.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设计的核心命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20. (×)教师专业化提升的过程是从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向群体的专业化发展的。

21.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推动方式一定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地推动,才能保证成效。

22. (√)教师不仅是一个组织协调者和指导者,还是一个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的服务者。

23.(√)教研组是教师活动的近身环境,是教师经常性活动的专业小区。

24. (×)处理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教师不能擅自对教材进行取舍。

25. (√)终身学习是成长期教师继续发展的有效保证,也是成为一个学者型、创造型教师的前提。

26. (√)教育理论知识是一个教师取得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

2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

28. (×)教师评价是用来奖励或惩罚广大教师的机制。

29. (×)超越教材,超越课程比超越自我更重要。

30. (√)专家认为学校的组织文化包含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面内容。

31. (√)教师个体、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者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

32. (×)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政策。

33. (√)优秀的教师是指能够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并能达到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制定的目标的教师。

34. (√)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教育工作必须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5. (√)教师专业自主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主决策的权利,是指教师作为主体,在遵循社会、教育规范及精神规律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教育行为,并不断地追求自我超越境界的教育自主的权利。

36. (×)教师专业中的“专业”是把所教的“学科专业”,而不是把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

37. (√)教师的专业性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38. (√)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

39. (√)为了改进教育服务,应该大力发展和加强教师教育,因为训练有素的教师可能在其教学中更具有创造性。

40. (×)课程开发主要由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学校及教师负责课程实施。

4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均不平衡,所以要不断加强国家对课程的集中管理。

42.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不能否定教育的引导功能,要把教育的引导功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43. (×)尊重孩子的天性就要弱化教育的功能。

44. (√)教育不是要让学生揣摩和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要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思想。

45. (√)脱离生活的教育,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46.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主要在研究的结果。

47. (×)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家的科研活动。

48. (√)创新教育必须是重视思维过程,淡化思维结果的教育。

49. (×)研制课程是专家特权,执行课程是教师工作。

50.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序号题型题目备注答案选项一选项二选项三选项四选项五选项六

1 单选题()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是指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 A A.网络 B.物联网 C.通讯 D.数据库

2 单选题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

A.美国

B.前苏联

C.德国

D.英国

3 单选题1876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从此电话便成为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最重要的工具。 D A.法兰克福 B.爱因斯 C.爱迪生 D.贝尔

4 单选题电话采用的是(),其信息传输量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制约。 A A.模拟传输 B.数字传输 C.电信号传输 D.波段传输

5 单选题现实空间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的,而网络空间只是由()构成的。

D A.精神 B.物质 C.能量 D.信息

6 单选题人们在虚拟现实中的一切体验归结到最后都是一种()体验。D

A.精神

B.物质

C.能量

D.信息

7 单选题网络道德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网络空间作为一个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道德联系的纽带,而这一连接虚实两界的道德纽带便是()。 A A.信息权利

B.信息关系

C.信息义务

D.信息责任

8 单选题当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衍生的各种道德问题都是与信息的产生、使用、传播、占有权利的行使有关,这些权利被称为()。 A A.信息权利 B.信息关系 C.信息义务 D.信息责任

9 单选题网络知识权力结构的()是指,当网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框架时,网络效应会引起需求方出现规模经济。 B A.技术循环 B.市场循环 C.利益群体

D.市场结构

10 单选题()是指任何人只要借助互联网,就可以随时上自己喜欢的网站,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查阅并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 A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11 单选题()比网络信息访问权进了一个层次,个人可以注册账号,通过QQ、MSN 等通讯工具与各种人沟通和交流,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或开商店,或开博客,或空间展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可以在各个公共论坛参与各种话题的讨论。 B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12 单选题()是指对特定智力创造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C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13 单选题就网络能让更多的个体参与进书写和创造文化的角度看,网络毫无疑问是有助于()的实现的。 D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14 单选题()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将信息高密度地存储在计算机内,通过磁盘、光盘和半导体芯片等物理载体对信息进行记录、存储与处理。 A A.网络传播 B.文化

传播 C.信息媒体 D.模拟传播

15 单选题人们普遍认为信息伦理是()。 D A.特殊型理论 B.普遍型伦理 C.

自律型伦理 D.自律型伦理和普遍型伦理

16 单选题()信息主要是指在整体上宣扬淫秽行为、挑动人们性欲,导致普通人腐化、堕落,又没有艺术或者科学价值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 A A.

淫秽 B.色情 C.低俗 D.平庸

17 单选题()信息是指整体上不是淫秽的,但是其中一部分有淫秽内容,不利于网民的身心健康,缺乏艺术价值或者科学价值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

B A.淫秽 B.色情 C.低俗 D.平庸

18 单选题"()信息是指对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的信息。" C A.淫秽 B.色情 C.低俗 D.平庸

19 单选题()是指网络低俗文化一般会对传统文化的某些严肃庄严的内容进行恶搞,达到一种低俗搞笑的效果,以迎合一些人恶俗媚俗的不良心理。 A A.娱乐性 B.

低俗性 C.隐蔽性 D.知识性

20 单选题()是指低俗文化将肉麻当有趣,将粗俗不堪、色情暴力当生活享受,很容易使人陷入低级趣味的泥沼。 B A.娱乐性 B.低俗性 C.隐蔽性 D.知识性

21 单选题()是指网络低俗文化的隐蔽性与混淆性,许多正规的网络内容都可以被用来炒作、娱乐化甚至低俗化。 C A.娱乐性 B.低俗性 C.隐蔽性 D.知识性

22 单选题()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 A A.

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23 单选题()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 B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24 单选题()包括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 D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25 单选题()是指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 D A.网络低俗 B.暴力 C.暴戾

D.网络暴力

26 单选题()意指通过破坏和操纵计算机网络中信息流的办法,对国家国防和基础设施实施破坏,以达到战略目的的一种作战手段。 A A.战略信息战 B.信息疆域 C.

虚拟战争 D.信息边界

27 单选题"()就是指某人被网络信息左右、控制,身不由己地丧失主体性,甚至成为网络的附庸与奴隶,就像毒品成为吸

毒人的需要一样。" D A.道德失范 B.网络犯罪 C.网络暴力 D.网络成瘾

28 单选题()是指在虚拟的互联网基础上为目标顾客制造、提供产品或服务,与目标顾客进行网上沟通的一系列战略管理过程。 D A.网络广告 B.网络暴力 C.传销

D.网络经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