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

初四数学总复习课时安排建议

二、第二阶段复习(约18课时)以知识的横向关系为线索实现知识的第二覆盖,建议专题为:

1、选择填空

2、归纳猜想

3、探索开放

4、图表信息

5、阅读理解

6、操作设计

7、实践应用

8、几何与代数综合

三、第三阶段复习:模拟测试(约12课时)实现知识的第三覆盖。

第1课 实数

元谋县姜驿中学 郭贵辉

复习教学目标:

1、理解现实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会借助数轴理解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实数

的相反数和绝对值,并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会用一个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

数的大致范围,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 4、结合具体问题渗透化归思想,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复习教学过程设计: Ⅰ [唤醒] 一、填空:

1、-1.5的相反数是 、倒数是 、绝对值是 、1- 2 的绝对值是 。

2、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 ,

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 。 3、2-1= ,-2-2= ,(-1

2

)-2= ,(3.14-∏ )0=

4、在227

,∏,-8 ,3

(-64) ,sin600,tan450中,无理数共有 个。

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700000= ,0.000312=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3.43105 中有 个有效数字,它精确到 位。 6、点A 在数轴上表示实数2,在数轴上到A 点的距离是3的点表示的数是 。 7、3

260 精确到0.1 的近似值为 ,误差小于1的近似值为 。 8、比较下列各位数的大小:-23 -3

4

,0 -1, tan300 sin600

二、判断:

1、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有理数。( )

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

3、

23

2

是分数,也是有理数。( )4、3-2没有平方根。( ) 5、若3

x =x ,则x 的值是0和1。( )6、a 2的算术平方根是a 。( ) 三、选择:

1、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 A 、整数 B 、有理数 C 、无理数 D 、实数

2、已知:xy < 0,且|x|=3 ,|y|=1,则x+y 的值等于( ) A 、2或-2 B 、4或-4 C 、4或2 D 、4或-4或2或-2

3、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相同,这个数为( ) A 、0 B 、1 C 、0或1 D 、0或+1或-1 Ⅱ[尝试]

例1,已知下列各数:∏,-2.6,227 ,0,0.4,-(-3),3(-27) ,(-12

)-2,cos300,2

3.6 ,-10,0.21221222122221……(按

此规律,从左至右,在每相邻的两个1之间,每段在原有2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2)。把以上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

无理数集合:( …) 有理数集合:( …)整数结集合:( …) 分数集合:( …) 正数集合:( …) (解略)提炼:实数的分类思想方法。 例2,计算下列各题:

1、 20-(-12 )2+2-2-3

(-64) 2、(38 -724 +1118 -59 )×(-72) 3、(12

)-2-23×0.125- 4 +|-1|

2、 解略(答案:1:5;2:-11;3:2

例3,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你会比较实数a 、b 的大小吗?

(2)你会比较|a|与|b|的大小吗?相信你能!

(3)在什么条件下b a >0? b a <0? b

a

=0?并说明此时坐标原点的大致位置。

解:(1)a <b,这是因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数轴的原点的位置,你想按怎样的顺序去变化呢?(可自左向右,也可自右向左)

(2)当原点在点a 的左边时,|a|<|b| 当原点在点a,b 的中点偏左时,|a|<|b| 当原点在点a,b 的中点时,|a|=|b| 当原点在点a,b 的中点偏右时,|a|>|b| 当原点在点b 的右边时,|a|>|b|

(3)当a,b 同号时(且a ≠0,b ≠0),b

a >0 此时坐标原点在a 的左侧或

b 的右侧

当a,b 异号时(且a ≠0,b ≠0)b

a <0 此时坐标原点在a,

b 两点之间

当a ≠0,b=0时,b

a

=0,此时坐标原点在b 点

提炼:运用绝对值的意义,解决数形结合问题中的动点问题,渗透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学生逆向思维。

Ⅲ[小结] 有理数 1、实数的分类 什么叫无理数

相反数: 2、实数a 的 绝对值: 倒数: (当 时)

3、实数的运算和科学记数法

4、运用绝对值的意义,解决数形结合问题中的动点问题,渗透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注意逆向思维的运用。 Ⅳ[实践]

1、 教师自行设计作业

复习指导用书P 3-4 1,2,3○

1-○3○6,6 P 17 1○1-○5

第2课 二次根式

元谋县姜驿中学 郭贵辉

复习教学目标:

1、 知道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含义,能说出二次根式的两条运算法则。

2、 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会对简

单的二次根式进行化简,能估算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并能比较大小。

3、 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并能用它们解决问题。 复习教学过程设计 Ⅰ【唤醒】 一、填空:

定义: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a 2 b=ab (a≥0,b≥0) 化简 知识结构(阅读): 运算法则

a b

=

a

b

(a≥0,b>0) 四则运算 1.4的平方根是 , 64 的算术平方根是 , 立方根是 2.化简:50 = ,

38

= , ( 5 )2

= ,18 3 8 = 3.比较大小:15 3.85, -27 -3 3 , 37-48 1

2

4.估算:44 = (误差小于0. 1), 3

90 = (误差小于1) 5.根式

1

2-1 分母有理化的结果是

二、判断:

1.19 的平方根是1

3 ( ) 2.任何数都有算术平方根 ( ) 3.任何数都有立方根 ( ) 4. -

4 3 -3 = 12 =2 3 ( ) 5.

49

16

= 4 3916 =2 3 34 = 3

2

( ) 6. 5 3 +2 2 =7 5 ( ) 三、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1没有算术平方根

B 、1的平方根是1

C 、0的平方根是0

D 、-1的平方根是-1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 、25 =+ 5

B 、 (-3)2

=-3 C 、36 = +6 D 、 -100 =-10

3.下列语句正确的个数为 ( )

(1)+4是64的立方根,(2)3x 3 = x,(3)64 的立方根是 = +4

A 、 1个

B 、 2 个

C 、 3 个

D 、4 个 4.化简(x-1)2

(x<1)正确的是 ( )

A 、 x-1

B 、(x-1) 2

C 、 1-x

D 、 无法确定

Ⅱ【尝试】 : 例1、 计算:(1)

1

5

-20 +54

-980

(2)

24-30

2

- 3 3 (3- 5 ) (3) (3 2 - 26) (5 6 +4 2 ) – ( 3 –1)2

解 (略) (答案:- 29

20

5 , - 3 , 1

6 3 - 40 )

提炼:(1)对于带根号的无理数的运算,可运用公式 a 2 b =ab (a≥0,b≥0),

a

b

=a

b

(a≥0,b>0)且这两个公式可以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运用。 (2)适当运用乘法公式可使运算简化。 (3)计算结果必须简化。

例2 、 是否存在这样的数,它的平方为35?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果存在,请写出来并用作图的方法在数轴上找出表示这个数的实数点。

再在数轴上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线段即可 解 (略) 提炼:(1)在数轴上作这样的点时,常常通过作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2)本题有两解,防止漏解现象,解题时,应仔细审题,全面考虑,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 例3、(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你认为成立的请在括号内打“√”,不成立的打“3” 2+2

3 =22

3

( ) 3+38 =33

8

( )

4+415

=44

15

( ) 5+524

=55

24

( ) (2)判断完以上各题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含有 n 的式子将规律表示出来,并注明n 的取值范围。

(3)请用数学知识说明你所写式子的正确性。 分析:先按运算公式计算化简后,再判断找规律。 解:(1)均正确。

(2)n+

n

n 2

-1

= n n

n 2

-1 ( n 为大于1的自然数) (3)

n+n n 2-1

=n 3

n 2

-1

= n 2

n n 2-1

= n

n n 2

-1

提炼:本题是一道探索题,由特殊进行观察,归纳,建立猜想,用符号表示并给出证明,体现了数学中常用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Ⅲ【小结】: 1、知识结构见上表

2、基本数学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特殊到一般思想,分类思想等

3、解题注意点:(1)解题时应弄清基本概念,法则

(2) 注意解题的严密性,充分考虑各种情况,防止漏解现象。

Ⅳ【实践】: 1、教师自行设计

2、复习指导用书p 3练习一3 、(4) (5) p 17 复习题 3 、4。

第3课 代数式 整式运算

元谋县姜驿中学 郭贵辉

复习教学目标:

1. 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以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项与次

数、同类项的概念,并能说出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和次数。知道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能说出去括号、添括号法则,了解两个乘法公式的几何背景。

2.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降)

幂排列,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会准确地进行去括号与添括号,会推导乘法公式,能运用整式的运算性质、公式以及混合运算顺序进行简单的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3. 通过运用幂的运算性质、整式的运算法则和公式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

会运用类比思想,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复习教学过程设计: Ⅰ.【唤醒】

知识结构(阅读):

??

整式的除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填空:

1.___ __ 和 _____ __ 统称为整式。

2. _____(_____(()_____(()_____(n

n

n m

a a m n a a m n a m n a

b m ?=÷===m

m

m 、都是正整数) 、都是正整数,且m>n )、都是正整数) 是正整数)

0____(0)a a =≠,____(0,p

a

a p -=≠是正整数) ()______m a

b

c ++=,()()__________m n a b ++=

()_________am bm cm m ++÷= ()()__________a b a b +-=

2

()_________a b += 2

()_________a b -=

3.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________、后________、再________、有括号先____________. 二、判断:

1.2

2

1

34

a b ab -和是同类项。 ( ) 2.2

44,33

3

x y -

-

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

( )

3.3523x xy -+多项式的次数是五次三项式。( ) 4.

()33a b c a b c -

+=-+ ( )

5.2

2

3

3

3

3

2

2

245524x y xy x y x x y x y xy -+--+-多项式按的降幂排列为。 ( )

三、选择:

1.某商场实行7.5折优惠销售,现售价为y 元的商品的原价为 ( ) A. 75%y 元 B. (175-%)y 元 C .

75y %

元 D.

175y -%

2.4

1

23

1

3,2

m n

a b a b m n --若与是同类项则和的值为 ( )

A. 4和3

B. 2和3 C . 4 和2 D. 无法确定

3.下列各式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 32325x x x x ++== B. 32326x x x x ??== C. 62623x x x x ÷÷== D. ()3

2235x x x x +?-=-=- 4.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 A . ()()3223a b b a +- B . ()()2

2

4343a bc a bc -+ C . ()()2323a b b a +- D . ()()3553m m +-

5. 22

16,x kxy y k ++是完全平方式则的值为 ( ) A. 4 B. 8 C. 4 或-4 D. 8或-8 Ⅱ. 【尝试】

例1.先化简,再求值:()()2

2

23,2,1x x y x y x y --+-+=-=-其中。 (答案:11)

例2.计算:()()3

2

2

7

4

2

233

a b ab

a b

-?-÷?? ??

?

分析:按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方,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进行。(答案:36b )

提炼:在熟练掌握整式的运算法则和幂的运算性质基础上必须严格按照混合运算顺序逐步运算。 例3.计算:(1)()()()()2

2

23234235x y x y x y x y ---+---; (2)()()432432a b c a b c -++-

分析:第(1)题根据混合运算法则先合理使用乘法公式,后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第(2)题先将原式转化为()[]()[]432432a b c a b c --+-的形式,后运用平方差公式将其化为()2

2

1632a b c --的形式,最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即可。

(答案见复习指导用书第11页) 提炼:根据乘法公式的特点将原题中的代数式变形为符合公式特点的形式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例4. 见《复习指导用书》第6页例2

分析:解决本题时学生往往着眼于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的变化,应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图形观察图形的形成

规律,着重在摆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与菱形和等腰梯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提炼:本例是一道探索题,首先给出了几个特殊的图形,然后根据这些特殊的图形的周长,进行探索、归

纳、猜想,得到一般图形的周长,体现了数学中常见的由一般到特殊、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形结合思想。 Ⅲ. 【小结】

1.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见填空)。

2. 本节课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思想,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和数形结合思想等。 Ⅳ. 【实践】

1. 教师自行设计作业。

2. 复习指导用书第9页第3、7、8题和第12页第3题。

第4课时 因式分解 分式

元谋县姜驿中学 郭贵辉

复习教学目标

1、 知道因式分解、分式的概念;能说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2、 会灵活应用四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会利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

乘、除运算。

3、会逆用乘法公式、乘法法则验证因式分解;会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会用作差法

比较两个代数式值的大小。 复习教学过程设计 一、【唤醒】 1、填空题 (1)

(2)因式分解中的公式有 , , (3)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是 ,

分式的加(减)法法则是 , 2、判断题

(1)等式4)2(3463222+-=+-x x x x 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分解因式 ( 3 ) (2)只要分式的分子为零,则分式的值就为零 ( 3 )

(3)分式1

122+-a a 有意义,则a ≠±1 ( 3 ) 3、选择题 (1)若7,

10,a b ab +==则22ab b a +的值应是 ( C )

A .7

B .10

C .70

D .17

(2)下列各式分解不正确的是 ( C )

A 、2()x xy xz x x y z -+-=--+

B 、()2

322

693a a b ab a a b -+=-

C 、()()2

4162424a a a -=+- D 、()

()()22222222x y yz z x y yz z x y z x y z -+-=--+=-++-

(3)分解因式:2

412x x --的结果是 ( C )

A 、()()34x x -+

B 、()()34x x +-

C 、()()26x x +-

D 、()()26x x -+

(4)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D )

A b a b a b a -=-+22

B )0(≠++=a a m a n m n

C 22y y x y x y =++

D )0(≠=a ma na m n (5)化简1

x x y x ÷

?等于 ( C )A

1 B xy C x y D y

x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概念

分组分解法 十字相乘法 因式分解的方法 (因式分解方法的选择:一提、二用、三叉、四分组) 分式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概念 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尝试】

例1有这样的一道题:“计算:22

2211

1x x x x x x x

-+-÷--+的值,其中x =2006。”甲同学把 “2006x =”错抄成“2060x =”,但他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解 原式=0 因为化简结果不含x ,所以无论他抄什么值,结果都是正确的。

提炼:如果把x 的值抄错,而不影响计算结果,这一类题的化简结果一定是一个常数,与x 的取值无关;

如果把x 的值抄成它的相反数,而不影响计算结果,这一类题的化简结果一定是一个常数或者是 关于x 偶次幂的代数式,与x 的符号无关。 例2 化简

(1)221211

221

x x x x x x ++--÷++- (2)(22+--x x x x )42x x ÷+ 解 (1)原式=2x x -

+ (2)原式=1

2

x - 提炼:(1) 解题时要注意分式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再加减,有括号优先,其次能分解的多项式要分解因式,便于约分,结果一定要是最简分式。

(2)对于()a b c ±÷分配律仍适用,但()c a b ÷±不能用分配律。 例3 已知:

()()341212

x A B

x x x x -=+

----,求整式A 、B 。 分析:由于要求A 、B ,等式的左边是已知,右边是未知,可以从未知化到已知。故把等式作恒等变形,

得到等式左右两边分母相同,所以分子也相同,转化为关于A 、B 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再求解。 解 A=1 B=2

提炼:本例是分式运算的逆向运用,两个代数式恒等,首先是化结构相同,其次是利用相同项的系数也相

同求未知量。

例4 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前半程的速度为m 米/秒,后半程的速度为n 米/秒;乙前半时的速度为

m 米/秒,后半时的速度为n 米/秒。问:谁先到达终点?

分析:本题首先要用m 、n 的代数式表示甲、乙两人到达终点的时间t 1、t 2,比较t 1、t 2的大小,可以转化

为t 1-t 2与0比较

解 见复习指导用书第16页 提炼:(1)比较两个代数式A 、B 的值的大小,通常可用作差的方法,当A-B ﹥0,则A ﹥B ;当A-B=0,

则A=B ;当A-B ﹤0,则A ﹤B 。

(2)由于本例中没有指明m 、n 的大小,所以要分m=n 与m ≠n 两种情况讨论。 三、【小结】

1、 带领学生回顾尝试中的填空题。

2、 这节课复习因式分解的应用,化简分式。在化简分式时,注意的运算顺序和符号,防止出错。其次比

较两个代数式值的大小可以用作差法。 四、【实践】

(1)教师自行设计作业 (2)复习指导:14页第3题单数、17页3、4

第5课时 一次方程 分式方程 一次方程组

元谋县姜驿中学 郭贵辉

复习教学目标

1、了解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知道方程组的解的含义。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说出解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的异同,

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运用化归思想,引导学生分析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本质是消元。运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教学过程设计

一、【唤醒】 1、 填空:

2、判断:

(1)

=+3

1

21x 1是一元一次方程 ( ) (2)∵23=x ∴23=x ( )

(3)∵???==11y x 是方程y x +2=3的解∴方程y x +2=3的解是???==1

1y x ( ) (4)方程组??

?=-=+1

23

3y x y x 的解是一次函数x y 33-=与12-=x y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 ( ) 3、选择:

(1)关于的方程012)1(=-+-m x m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为 ( ) A 、1=m B 、1-=m C 、1≠m D 、1-≠m

(2)二元一次方程组??

?=+-=+5

2

2y x y x 的解是 ( ) A 、???==61y x B 、???=-=41y x C 、???=-=23y x D 、??

?==23y x (3)已知是2-=x 方程042=-+m x 的一个根,则m 的值是 ( ) A 、 8 B 、—8 C 、0 D 、2

(4)已知方程组???=+=+54ay bx by ax 的解是???==1

2y x ,则b a +的值为 ( ) A 、3 B 、0 C 、1- D 、1

二、【尝试】: 例1:解方程:

方程(组)的应用

分式方程

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解题步骤 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法

图像法

方程

解题方法:

(1)

143231=+--x x (2) 11

4

112=---+x x x 解: 略 答案:(1)5.12-=x (2)1=x 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提炼: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方法相似,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一是去分母时漏乘整式项及分子是多项式

忘记添括号,二是忘记检验求得的整式方程的解是不是分式方程的根; 例2: 解方程组

(1)??

?=-=+13

234

2y x y x (2)312523-=+=+x y y x

解 略 答案(1)???-==2

3y x (2)???-==31y x 提炼: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应先观察方程中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为1,

一般选用代入法,若相同未知数系数绝对值相等,一般用加减法。 例3: 在一次慈善捐款活动中,某同学对甲、乙两班捐款情况进行统计,得到如下三条信息:信息一:甲

班共捐款300元,乙班共捐款232元;信息二:乙班平均每人捐款钱数是甲班平均每人捐款钱数的4

5

倍;信息三:甲班比乙班多2人.请你根据以上三条信息,求出甲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解 略 答案 5元

提炼: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一“审”二“设”三“列”四“解”五“答”。在审题过程中,要找出等

量关系,设元的方法有两种(直接设元法和间接设元法),列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组), 在解方程时,还要考虑方程的解是否要检验、是否符合实际意义,最后写上答案 例4:(1)、阅读下列表格,求出表中关于

的方程的解。

(2)、通过阅读上述表格,你能解关于x 的方程 1

212-+=-+

c c x x 吗? 分析:仔细阅读表格,比较以后不难发现方程的相似之处。方程左右两边形式完全相同,只是把其中的未知数换成了某个常数,那么这样的方程可直接得解,因此我们只要把1

2

12-+

=-+

c c x x 换成这种形式即可。 解:∵1

21121-+-=-+-c c x x

∴11-=-c x 或121-=-c x ∴11,21-+==c c x c x

经检验1

1,21-+==c c x c x 是原方程的解。

提炼:观察、比较、归纳、猜测是解数学题的重要能力,仔细观察方程结构,将要解的方程化为材料中的方程的形式,体会类比思想。 三、【小结】

1、知识结构:见填空。

2、基本数学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四、【实践】

1、教师自行设计作业。

2、复习指导用书:第21页

3、24页15、31页9、10、12题。

第6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

元谋县姜驿中学 郭贵辉

复习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能说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 会灵活应用方程解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3、 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及分类思

想。通过复习方程解法,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 复习教学过程设计 一、【唤醒】

1、填空题

2、判断题

(1)关于x 的方程()

22

150k x kx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10k ≠±≠且k ( 3 )

(2)把一元二次方程73)12(2-=-x x 化成一般形式是073)12(2=---x x ( 3 )

(3)方程2

650x x +-=的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后所得方程为()2

34x += ( 3 )

3、选择题

(1)方程2

57x x -=根的情况是 ( B )

A 、有两个相等实根

B 、有两个不等实根

C 、没有实根

D 、无法确定

(2)若一元二次方程21

02x x --=两个实数根x 1、x 2,则 12

11x x +的值是 ( A )

A 、2-

B 、21-

C 、2

1

D 、2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70x kx --=的一个根为11x =,另一根为2x ,则有 ( A )

A 、26,7k x =-=-

B 、26,7k x ==

C 、26,7k x =-=

D 、26,7k x ==-

(4)已知2232

01

x x x -+=-,则x 的值为 ( C )

A 、1

B 、1或2

C 、2

D 、5 二、【尝试】

例1 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

(1)

()2

121802

x --= (2)()()2293420x x ---= (3)21232

y y -+= (4

)2

40x +-=

分析: 结合方程特点,四道题的解法依次是直接开方法、分解因式法、公式法、配方法。 解 略 答案见复习指导用书第26页

一元二次方程

应用(注意验证解的合理性) 近似解 直接开方法 精确解

提炼: 形如02=+c ax 的方程,选择用直接开方法;形如02

=++c bx x 的方程,左边可以因式分解,

选择用因式分解法;形如02

=++c bx x 的方程,如果一次项系数是偶数,可以选择用配方法;否则用公式法。

例2 去年,我国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决定在5年内免去农业税.某乡镇去年人均上缴农业税25元,预

计明年人均上缴农业税为16元,假设这两年降低的百分率相同. (1)求降低的百分率;(2)若小红家有4人,今年小红家减少多少农业税? (3)小红所在的乡约有16000农民,问该乡农民今年减少多少农业税.

分析:例题第(1)小题跨度3年,去年、今年、明年,用列表法分析,设降低的百分率是x ,去年是25

元,用x 表示今年是()251x -,明年是()2

251x -,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出x 的值;第(2)、(3)题已知x 的值,分别求代数式254

2516000x x ??的值;

解 略 答案(1)20% (2) 20元 (3)80000元

提炼: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关键是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

问题。其次本例中的百分率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例3 有一根长为68cm 的铝丝,把它剪成32cm 和36cm 的两段,用32cm 的一段弯成一个矩形,36cm 的一

段弯成一个有一条边是10cm 等腰三角形。请问:能否使弯成的矩形与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若不能,请说明原因;若能,请求出矩形的边长。 解 略 解法参照复习指导用书第35页 提炼:(1)例题是一道几何背景面积相等的应用题,包含的知识点有矩形、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腰三

角形的三线合一、勾股定理以及方程的解法。

(2)三角形一边长是5cm ,这一边是腰还是底边不清楚,所以必须分类讨论。 例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解方程4

2

650x x -+=,这是一个一元四次方程,根据该方程特点,它的通常解法是:设2

x y =,

则原方程变为2

650y y -+= ①,解这个方程,得121,5y y ==。当11y =时,1x =±;当25y =

时,x =12341,1,x x x x ==-== (1)在由原方程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了 达到了 的目的。 (2)利用上述方法解方程:(

)

()2

2

24120x x

x x ----=

分析:阅读材料,体会换元法解高次方程的方法,设辅助未知量,把方程降次,再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 (1)换元法 降次 (2)设2

x x y -=,则原方程变为2

4120y y --=,解这个方程,得

126,2y y ==-。当16y =时,即260x x --=解得123,2x x ==-;当22y =-时,即22x x -=-,

247b ac -=- <0 ∴此方程无解。所以原方程有两个根123,2x x ==-

提炼:阅读材料,理解解高次方程的一般思路:换元降次,化高次方程为低次方程,体会化归思想。 三、【小结】

3、 带领学生回顾尝试中的填空题。

4、 本课运用的数学方法有分类思想、化归思想。 四、【实践】

(1)教师自行设计作业 (2)复习指导:28页11、14,38页20

第7课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元谋县姜驿中学 郭贵辉

复习教学目标:

1、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说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道不等式(组)的解

及解集的含义。

2、 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并能在数轴上确定其解集。

3、 能运用类比思想比较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在解法上的异同点,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

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与不等式(组)的解集相关的问题。 复习教学过程设计: Ⅰ.【唤醒】

一、填空:

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不等式

知识结构(阅读):实际背景 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基本性质: (1)2.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大于向____画,小于向____画,有等号画____,无等号画______.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______(2)______(3)_____(4)____(5)_____. 4.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有四种类型:

(1)()x a a b x b

>?>?

>?其解集为_____ ,简记为“同大取______”. (2)()x a

a b x b

?

(3)()x a a b x b

?

>?其解集为______, 简记为“大小小大取_____”. (4)()x a a b x b >?>?

1.由23a >得a >

3

2

( ) 2. 由20a -<得2a < ( ) 3. 由a b >得a m b m +>+ ( ) 4. 1

1-

>-得1a a ->- ( )

5. 2x =是不等式36x <的一个解 ( )

6. 满足不等式35x -<≤的整数解有7个. ( )

三、选择:

1.已知a b >,则下列变形中错误的是 ( ) A. 22a b +>+ B. 33a b -<- C.

a b

> D. 11a b ->- 2. 不等式33

1<-x 的解集是 ( )

A. 9x <-

B. 9x >-

C. 1x <-

D. 1x >-

3. 不等式1934x ->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 (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无数个

解集

数轴表示

解集

数轴表示

解集

数轴表示

4.不等式()23a x +>的解集为2

3+<

a x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 A. 2a >- B. 2a <- C. 2a ≥- D. 2a ≤- Ⅱ. 【尝试】 例2. 解不等式

634

3

2

x x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略。(答案:3x ≥-)

例3. 解不等式组()24

1214

x x x x --≤-<-??

???,并求出其整数解。

分析: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既不能用代入法也不能用加减法,而是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的解

集,然后利用数轴找出它们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不等式组的解集,熟练以后也可以利用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简捷地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最后结合数轴用列举法确定符合条件的特殊解。 解略。(答案:312

x ≤<

,整数解为1)

提炼: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结合数轴正确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及特殊解。

例4. 若不等式组841x x x m +<->???

的解集为3x >,求m 的取值范围。

分析:首先将不等式组化为3

x x m

>>??

?,再利用数轴或依据不等式“同大取大”的方法可知3m ≤。

提炼:利用不等式组的解集来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往往需要逆用不等式组的解集,有时需借助数轴或讨

论等手段来解决问题。

例5. 阅读第(1)题的解法,解答第(2)题。

(1) 解不等式23x ->

解:① 当20x -≥即2x ≥时,23x ->,所以5x >。

② 当20x -<即2x <时,23x -<-,所以1x <-。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集为5x >或1x <-。

(2) 根据以上解法和不等式的性质“若2

2

a b >,则a b >”解不等式2

(1)40x -->。

分析:阅读第(1)题理解其解题方法:根据绝对值的概念先化简绝对值,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略(答案:3x >或1x <-)

提炼:运用绝对值的概念化简绝对值,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体会分类思想。 Ⅲ.【小结】:

1.本单元知识结构(见填空第1题)

2.本节课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等。 Ⅳ.【实践】

1.教师自行设计作业。

2.复习指导用书第34页第1、3题。

第8课时不等式(组)的应用

元谋县姜驿中学郭贵辉

复习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价值,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的实际问题可以抽象为不等式(组)的问题,并认识到实际问题对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影响,知道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有密切的关系。

2.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过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检查结果是否合理,能通过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一次函数问题。3.类比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经历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建模过程,体会转化思想,通过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函数问题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思想。

复习教学过程:

Ⅰ.【唤醒】

一、填空: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类似于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分为(1)_________(2)根据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3)__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_.

二、判断:

1.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为6,若这两个两位数不大于42,若设此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x,则不等式可列为(6-x)+x≤42。 ( )

2.某商店将一个进价80元,标价为120元的商品打折销售,要使得利润率不低于5%,最多可打几折?

若设可打x折,则不等式可列为120x-80≥8035%. ( ) 三、选择:

1.使代数式

3

4

2

x-的值不大于35

x+的值的x的最大整数值为()

A. 7

B. 6

C. 4

D. 不存在

2.长度为3cm、7cm、x cm的三条线段要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则x的取值范围为()

A. x<10

B. x>4

C. 4<x<10

D. 无法确定

3.小新准备用20元钱买钢笔和笔记本,钢笔每支3元,笔记本每本2元,他买了3本笔记本,则他最多还可以买钢笔()

A. 6支

B. 5支

C. 4支

D. 3支

Ⅱ.【尝试】

例1.某校校长暑期将带领该校市级三好学生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全票价的6折优惠(即按全票价的60%收费)。”若全票价为240元。

(1)设学生数为x名,甲旅行社收费为1y元,乙旅行社的收费为2y元,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

(2)当学生数是多少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

(3)就学生数x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

分析:根据两家旅行社的收费情况构建出一次函数的模型,再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求解。也可以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通过观察图象比较哪家旅行社更优惠。

解答过程见复习指导用书第33页。

提炼:在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时,不能只选特殊的数据代入选择,而要分类讨论。本题主要反映了函数和不等式的关系。本题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等。

例2.幼儿园将若干件玩具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3件,那么还余59件;如果每人分5件,那么最后一人还少几件,该幼儿园有多少件玩具?有多少个小朋友?

分析:设幼儿园有x个小朋友,由每人分3件,那么还余59件可知:共有玩具数(3x+59)件。

由每人分5件,则最后一人还少几件可知:

(1)x 个小朋友每人分5件时玩具数不够,即需要的玩具数>现有的玩具数。

则不等式可列为3x +59>5(x -1)。 (2)(x -1)个小朋友每人分5件时玩具数有剩余,即需要的玩具数<现有的玩具数。

则不等式可列为3x +59<5x 。(解答过程见复习指导用书第33页。)

提炼: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类似,不同的是后者寻求的是等量关系,列

出的是等式;前者寻求的是不等关系,列出的是不等式,并且解不等式组所得的结果通常是一解集,需要从解集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3.某厂用甲、乙两种原料配制成某种饮料,已知这两种原料的维生素C 含量及购买这两种原料的价格

如下表:

? 如果要求饮料至少含有4200单位的维生素C ,试写出所需甲种原料x (千克)应满足的不等式。 ? 在?的条件下,如果还要求购买甲、乙两种原料的费用低于72元,那么应在什么范围内购买甲种原料? 分析:① 由“用甲、乙两种原料配制成某种饮料,现配制这种饮料10千克。”可知:现所需甲种原料为x 千克,

则所需乙种原料为(10-x )千克。x 千克甲种原料中维生素C 的含量为600x 千克,(10-x )千克乙种原料中维生素C 的含量为100(10-x )千克,由题意得:可得:600x +100(10-x )≥4200。 ② x 千克甲种原料的价格为8x 元,(10-x )千克乙种原料的价格为4(10-x )元,则购买甲、乙两种原料的费用为:8x +4(10-x )元,由题意得:8x +4(10-x )<72.

从而建立不等式组600x+100(10-x)4200

8x+4(10-x)<72≥???

。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6.4≤x <8.

提炼:本题为调配问题。

例4.认真阅读对话:

小明:“阿姨,我买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递上10元钱) 售货员:“小朋友,本来你用10元钱买一盒饼干是多的,但要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今天是儿童节,我给你的饼干打9折,两样东西请拿好,还有找你的8角钱。”

请你根据对话的内容,试求出饼干和牛奶的标价是多少元(注:饼干的标价是整数元)?

分析:设饼干的标价为x 元。由“本来你用10元买一盒饼干是多的”可建立不等式x <10;由“我给你的饼干

打9折,两样东西请拿好,还有找你的8角钱”可知牛奶的标价为(10-0.8-90%x )元,由“本来你用10元钱买一盒饼干是多的,但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建立不等式:x +(10-0.8-90%x )>10, 从而列出不等式组,再由“饼干的标价是整数元”在不等式组的解集中找出整数解。 解略。(答案:饼干的标价为9元,牛奶的标价为1.1元)

提炼: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不等关系,再由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因此要善于挖

掘题中隐含的不等关系。 Ⅲ. 【小结】

1. 列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见填空)

2. 本节课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转化思想、分类思想等。 Ⅳ. 【实践】

1. 教师自行设计作业。

复习指导用书第34页第18、19、20题。

第9课时 函数概念、一次函数

元谋县姜驿中学 郭贵辉

复习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函数、一次函数的意义。能说出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一次函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函数图象的画法。

2、能画简单的一次函数图象,并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能运用类比思想比较函数、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异同点,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并尝试用函数的方法描述有关实际问题,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复习教学过程设计 1、【唤醒】

一、填空

(1)写出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1

+=

x y ,=y =y (2)已知1-y 与x 成正比例,且2-=x 时,4=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直线12

1+-=x y 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4)根据下列

一次函数y=kx+b(k ≠0)的草图回答出各图中k 、b 的符号:

二、选择

(1)下列函数中,表示一次函数的是 ( )

A 、232+=x y

B 、)0(2≠-=k x k

y C 、532--=x y D 、123-=x x y

(2)已知一次函数y=kx+b,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且kb<0,则在直角坐标系内它的大致图象是( )

2、【尝试】

例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6,1(-A 、)2,1(B ,(1)求函数解析式;(2)画出函数图象;(3)函数的图象经过那些象限?(4)当x 增大时,y 的值如何?

解略(答案:42+-=x y ,图略,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y 随x 增大而减小) 例2、已知一次函数)3()2(n x m y --+= (1)当m 、n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m 、n 取何值时,直线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下半轴? (3)当m 、n 取何值时,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 分析:(1)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性质: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直线)0(≠+=k b kx y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b ;(3)当0b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解略(答案:(1)2->m ,n 为一切实数;(2)32<-≠n m 且;(3)32>-

(1)若函数图象过(﹣1,2),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2)若函数图象与直线y=2x+5平行,求其函数的解析式。 (3)求满足(2)条件的直线与此同时y=﹣3x+1的交点并求这两条直线与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分析:(1)利用函数的表达式与点的坐标的关系;(2)一次函数图象平行,表达式之间的关系;(3)利用点的坐标求线段的长,确定三角形的底和高求三角形的面积。 解:(1)由题意:2=﹣(m+1)+2m ﹣6 解得 m=9 ∴ y=10x+12

(2) 由题意,m+1=2 解得 m=1 ∴ y =2x ﹣4

(3) 由题意得解得: x=1,y=﹣2 ∴ 这两直线的交点是(1,﹣2)1

342+-=-=x y x y

y=2x ﹣4与y 轴交于(0,-4) y=﹣3x+1与y 轴交于(0,1) ∴S

△=

2

5

提炼: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根据函数的性质结合图形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及三角形的面积。

例4、如图,l 甲、l 乙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甲走路与乙骑车

(在同一条路上)行走的路程S 与时间t 的关系,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出发时,与甲相距10km ;2)行走一段时间后,乙的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来修理,修车时间为1h ; 3)乙从出发起,经过2.5h 与甲相遇;4)甲的速度为5km/h,乙的速度为15km/h ;5)甲行走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s=5t+10(t ≥0);6)在0h2.5h 甲走在乙的后面;

7)如果乙的自行车不出故障,则乙出发后经过1h 与甲相遇,相遇后离乙的出发点15km ;在0h

前面,在t>1h 范围内甲走在乙的后面;并在图中标出其相遇点。(相遇点为A)

提炼:运用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某些实际问题进行比较、预测,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3、【小结】

(1)本单元知识结构(见唤醒阅读)

(2)本节课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猜想。 4、【实践】

(1)教师自行设计作业。(2)复习指导用书第48页第11题,第53页第12、13题。

第10课时 反比例函数

元谋县姜驿中学 郭贵辉

复习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 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一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

获取信息的能力.

3. 会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逐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方法.

复习教学过程设计: Ⅰ【唤醒】 一、填空

1、在式子(1)13=xy (2)13-=x y (3)3

1+=x y (4)13-=x y (5)x y 23

= 中哪些是反比例

函数 2、反比例函数x

k

y =(k 不为0)的图象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 3、函数x

y 1

=

其图象位于第 象限,在其图象所在象限内,y 随着x 的增大而 ,当0>x 时,y 0

4、函数x

y 1007

-=

的图象位于第 象限,在其图象所在象限内,y 随着x 的增大而 当x <0时,y 0

5、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3),则点(-2,-3) 该函数图象上(填“在” 或“不在”) 二、选择

1、如果反比例函数 x

k

y =

的图象经过点 P (-3,2),那么k 的值是( ) A 、6 B 、23-

C 、3

2

- D 、-6 2、已知P (-6,3)在函数 的图象上,那么下列的点不在该函数的图象上的是 ( )

A 、(-3,6)

B 、(3

1

,-54) C 、(3,-54) D 、(-4 ,214)

3、若函数 x

k y 3

-=

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则k 的取值范围( ) A 、k >3 B 、k <3 C 、k >0 D 、k <0

4、点(-2,y 1) 、(-1,y 2)、 (1,y 3)都在反比例函数x

y 1

-= 的图象上,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

A 、y 1>y 2>y 3

B 、y 1<y 2<y 3

C 、y 3 >y 1> y 2

D 、 y 1> y 3> y 2

5、如图

x

y 2

-= 的图象上有三点 A 、B 、C ,过三点分别作坐标轴的垂

线,分别得到矩形A 1AA 2O ,矩形B 1BB 2O ,矩形C 1CC 2O ,设这三个矩形的面积分别为 S 1、 S 2、S 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 )

A 、S 1>S 2 > S 3

B 、S 1<S 2 <S 3

C 、S 1 = S 2=S 3

D 、不能确定

九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供参考)

活动日期:15.3.5 周次:1 参加人:毛慧慧孙慧娟王静袁亚利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毛慧慧: 活动日期:周次:3 参加人:毛慧慧孙慧娟王静袁亚利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已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小结,20.1二次函数和20.2二次函数的图象(1-2)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孙慧娟: 活动日期:周次:5 参加人:毛慧慧孙慧娟王静袁亚利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总复习(集体备课)《初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册各单元的基础知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复习、系统训练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号数学的信心,促进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法与学法: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减法和表内乘法,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 第二课时:表内乘法 第三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第四课时:观察物体 第五课时:认识时间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

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75-8 = 36+40= 42-9= 54+8= 48-40= 52-7= 36+4= 50-20= 57-20= 84-7= 75-6= 84-60= 2、谈话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学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

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实施计划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实施计划 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本年级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现将集体备课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校内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在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又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态度、习惯)

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3、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活动结束后,教研员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5、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 ⑴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 学进度。 ⑵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⑶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⑷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⑸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⑹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范文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doc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日期: 3月 24日 周次:第三周 参加人:全体数学教师 缺勤:无 中心发言人:谷永华 集体备课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五部分内容:轴对称、镜面对称、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延伸到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例1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境图,下面给出了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做一做”是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摞书,判断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这个活动简单易操作,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来。 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第一节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

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的、感性的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例2先让学生仿照书本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做一做”,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第六节的内容是镜面对称,也就是相对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只要让学生观察图片、照镜子,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 通过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等轴对称图形学习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3. 通过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等轴对称图形学习轴对称的性质。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3.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3.1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集体备课 主备人:刘灵军使用人:使用时间:2015年10月 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练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和绘图的技能。 4.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5.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6.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7.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8.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学难点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具准备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史料课件、光学显微镜、相关实验用具、材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细胞学说、显微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能用肉眼看见细胞吗?你们见过最大的细胞是什么? 生:回答:能,鸡蛋。 师:那么你们能用肉眼看见人体细胞吗? 生:不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用工具去观察细胞。 推进新课 板书: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P28“回眸历史”第一段资料,并观察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及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师: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为40~140倍,他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借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实际上这个小室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胡克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是在他的著作《显微图谱》一书中于1665年发表的。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和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此后,虽对细胞观察的资料不断增加,积累了较丰富的材料,但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对细胞的知识以及它与有机体的关系,人们并没有进行科学概括,没有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高度。 师 细胞是谁发现并首次命名的?他所观察到的细胞是真正的细胞吗? 生 发现并首次命名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胡克,但他所观察到的细胞不是真正的细胞,而仅仅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学生活动:阅读“回眸历史”中关于施莱登和施旺的资料。 师 (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了大量植物组织后,于1838年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他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他的研究为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2)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的系统观察,并将施莱登与自己的发现概述起来,论证了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于1839年发表了《动植物构造及生长相似性之显微研究》,著名的“细胞学说”由此诞生。 师 (1)细胞学说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2)细胞学说的建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生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它使人们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能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师 细胞学说提出后的几十年中,它被推广到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和指导作用。同时,这一学说本身也迅速得到充实、发展而且日益完善。19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的研究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 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1、三定:定主备人(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时即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 2、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3、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二、纪律集体备课期间,所有教师均需参加备课组活动。不得迟到、早退。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三、制定集体备课的四个基本环节: 个人初备(个案)集体研讨(共案)修正教案(特案)课后交流与反思(修订案)。 (一)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个案。 1、每一位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就此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是不是设计了合理的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对于教材上没有或概要的内容,教师要不要去补充;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我们

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初步形成了融注我们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 2、该环节完成时间:寒假期间,春季开学之前。 3、各年级主备人员安排:一年级:陈发贵二年级:廖小兰,三年级:张平,其他非主备教师同样要将自己所带班级的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各教师除将自己主备年级的教学设计设计得科学合理之外,还应研读同组其他年级的教材,以便与其他年级教师进行研讨。 (二)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 1、在集体备课时,按照分组,先由主备人说课:即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后由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主备人说课是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说课,组员相互比较,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的讨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主备人,可以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 2、集体备课不是教师单方面地洗耳恭听名师的意见,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要以敢说“不”的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对别人的不足提出问题,在思想上真正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梳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梳理)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first time of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sorting out the whole tex tbook) of mathematics volume 1 of grade 1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 梳理)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年级:一年级数学 时间:9月2日 备课组长: 主备人: 参加人员: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整册教材梳理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 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 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1.10.19 学科数学年级初二 中心发言人暨小满(吴良平叶志锋邱贞清李福亮) 缺席人员无 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 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 暨小满: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王华良: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暨小满: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叶志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李福亮: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暨小满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叶志锋: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总体说来,这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课堂的应有特色,体现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暨小满老师提出:以前我们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对于动手操作这一块,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归纳所得到的结论,还有一块就是学生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时,不知如何书写大于一个数而小于另一数的形式。 冷希林: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图形的思想,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展现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暨小满老师提出:在安排练习时要多让学生做些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也可以多加一问,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是奇数或者是偶数时三角形的周长。 预期目标: 突出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归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动手做题,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次集体备课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计划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我校以往的经验,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使本年级的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使教师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并在现实中灵活运用,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备课组分工→个人单元备课→集体单元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修改。备课组长按单元进行分工,确定个人的备课单元,排好各单元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教师根据分工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收集相关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备好整个单元的课。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灵活;习题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做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四、参加人员:

最新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方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学组集体备课方案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发挥教师集体智慧,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专研课标,研究教法,提高备课质量,打造精品课堂。 二、集体备课的意义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课程的综合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相同年级、相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位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学科教学,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学校整体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功能。 三、集体备课的目的 1、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集体备课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的备课形式而言的,集体备课的核心是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集体创造能力,激发教师个体创新意识和共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它是新课改下的教师钻研教材、课标,探求教法的最佳教研方式,是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 2、激活校本教研途径。集体备课要充分体现观念转化为行动的教师反思、共同成长的同伴互助、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引领的教研过程。 3、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教学和学习目标明确,教学技能和学习方法博采众长,创新发展,最终目标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施步骤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教学内容:第21章二次根式 21.1 二次根式约2课时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约2课时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约3课时 小结:约2课时 三、课标要求 作为二次根式乘、除法与加减法的过渡桥梁的“最简二次根式”这一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必须先复习与巩固已学过的乘、除法知识。另一方面本小节的内容 显然是下一小节“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基础 因为加减法就是在识别“同类的”最简二次根式的前提下进行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的内容比较单纯,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化简一个二次根式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当然,这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即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不在于能否背出定义,关键还是遇到实际式子能够加以判断,也就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应在练习中让学生熟悉这个概念。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借助实物投影以扩充教学容量。背景 在实际问题中 遇到二次根式 一般应把它先化简 这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把二次根式化简 至少有以下三种用途

1 、把一个二次根式化简后 可避免因误差积累而造成的结果不准确。 2 、把两个二次根式化简后 它们的乘除法运算可能变得简单 3 、把一组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可以对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加法、减法 运算。 学生们在前面已经看到了这些用途,实际上看到这些用途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是 从这些用途中领会把复杂化为简单,把未知化为已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想方法。 四、中招考点 1.二次根式 式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 同时满足: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分母中不含根号); ②被开方数中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5.分母有理化及有理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若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则称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6.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 动记录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周次: 1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尹士霞: 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日期:周次: 3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已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小结,二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1-2)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王海涛: 第三次集体活动备课纪录 活动日期:周次: 5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计划方案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计划方案 2013-8-28 15:53|发布人: y355356475|阅读: 45 | 一、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由本备课组集体研究、讨论教师讲课内容,帮助教师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集体备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现实感和创新性,以澄清教师的种种困惑为目的。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是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集体备课就是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 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日渐兴起的一种教研新模式,更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亮点。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最终希望每位教师都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三、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1.讲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教学方法,讲课艺术,逻辑结构。 4、寻找现行教材与现数教材的最佳结合点。 四、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

初三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三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主备课人:祁康宁 备课时间:2014.3.18. 备课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祁康宁 参加备课的教师:祁康宁,杨百驰,蒋凤平,张众会。 备课内容和活动过程: 备课内容:正多边形和圆 祁康宁对重点、难点作出了解析: 本章的重点是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的两个定理.难点是对正多边形上圆关系的理解和证明. 杨百驰老师对命题的趋势分析进行了分析。 正多边形和圆是各类考试所要考查内容,其考查题型一般是选择题,填空题. 祁康宁老师对基础知识进行了精讲: 一、基本概念 (1)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或内切圆)的圆心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 (3)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 (4)正多边形的边心距:内切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5)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

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每个中心角都等于? 二、定理 (1)把圆分成n(n≥3)等份: ①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②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1)正多边形的定义中的两个条件“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缺一不可. (2)正n边形每一个中心角和每一个外角都相等,都等于 . (3)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相似,与相似三角形性质类似. 其它老师相继进行了发言。 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使大家对正多边形和圆的知识有了共同的了解。新老教师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真正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学堂。

集体备课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集体备课)《修订稿》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本期学习,理解了乘法除法含义,能记住2—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进行乘除法得相关计算及解决一些简单得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得原因,学生对综合运用知识得能力还处于不太高的水平,还需要在老师得引导下系统得对所学得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加深对新知识得理解与掌握,才能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得能力与水平。 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来复习。要通过大量图片,实物模型,进行操作、观察,归纳知识。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复习中要实中求活,让学生主动复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性精神的培养。把握好教学要求,不偏高,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精选习题,不搞题海。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加分,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 加强对中下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学困生要降底要求,可针对理解能力较弱,从计算题入手来提高成绩,如计算的准确性及速度。 二、复习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等。 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复习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期末复习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知道乘除的意义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和用乘除法求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能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提高质量措施: 1、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册教学内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二年级组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实践新课程理论,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的掌控能力。 2、认真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高效课堂相结合。开展“一课、一议、一思、一得”的教研活动。 3、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组将以“群策群力一教案”的指导思想为指引,建立“个人粗备、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 三、工作重点: 1、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在学习中走进新课程。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新教材所蕴含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做好查备课、查教后小记、查听课评课、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真正使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得到优化。 2、在教学中,我们备课组要围绕学校课题展开有方向的研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使教学更具目的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表格式)教案

1.天地人 课题天地人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班就接触过这些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看、读、说、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合作中突出识字重点。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卡、识字大转盘。(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天、地、人”3个生字。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识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认识“天、地、人”3个生字。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卡、识字大转盘。(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用时:4分钟) 1.课件出示图片, 请学生欣赏。 2.引问:你观察到 图中有些什么? 3.揭题,指导读课 题。 1.学生看课件欣赏图 片。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看到了蓝天、黄土地、 人物等。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图画,学习生字。(用时:26 1.引导学生看图 画,学习生字“天、地、 人”。 2.教师引导学生 1.学生仔细看图画。 2.学生根据图画自学 生字。 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1.图文连线。

分钟)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3.检查反馈,组织 学生汇报。 (1)指名认读生 字,检查掌握情况。 (2)出示生字卡 片,组织学生开展识字 比赛。 (3)指名领读全 部生字,比一比,谁学 得最快。 (4)开火车读生 字,检查全体同学掌握 情况。 4.教师引领学生 在游戏中识字,巩固生 字。自学情况。 (1)2~3名同学读生 字“天、地、人”,比一比 谁读得最准确、声音最洪 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学生根据老师出 示的生字卡进行抢答,最 先回答正确者获胜。 (3)2~3名学生做小 老师,领读生字,如果读 对了,其他同学跟读。 (4)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一个接一个地认读生 字,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 又快又准,哪个小组就获 胜。 4.做摘苹果游戏,谁 先读出生字,谁读对了, 果子就归谁了,最后看谁 的果子最多。 人天 地 2.摘苹果。 亲爱的同学们,你一共能摘 下()个大苹果。(备注: 只有认识才能摘下哟!) 三、巩固识字,强化认识。(用时:10分钟) 1.识字大转盘。 (课件出示转盘:上面 标有“天、地、人”的 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 盘,转到哪个字,就用 哪个字扩词并说一句 话) 2.组织学生游戏: 听字取卡。 1.两人一组,比一比 谁说词语、句子的速度最 快。 2.学生将自己听到的 生字卡片迅速拿出来,游 戏结束后全部拿对者获 胜。 3.组词,并写一句话。 天() 地() 人()

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方案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 一、指导思想 发挥教师集体智慧,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专研课标,研究教法,提高备课质量,打造精品课堂。 二、集体备课的意义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课程的综合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相同年级、相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位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学科教学,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学校整体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功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同伴合作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的价值。而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研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不同的意识在研讨中相互同化,每个人的看法都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每个人都获得了新意义的“学习共同体”。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集体备课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集体备课有利于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个案思维品质,提高个体教育教学技能,有利于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集体合作意识,促进理论与实践共同探讨,有利于每一位教师准确把握对课标、教材的正确理解,整合优质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及期末复习方案

集体备课及期末复习研讨活动方案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师教学常规的常态化工作,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一学期教学任务十分重,时间非常紧,按上级文件要求,为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帮助老师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用好教材,提前将后续的集体备课及期末复习研讨活动相关事宜安排如下,请相关人员认真落实,为本学期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一、组织领导 组长:A 副组长:B 成员:C、D、E及各校片教导主任、各年级年级组长、学科组长 二、时间安排 2020年春期6月集体备课时间暂定于2020年06月02日(星期二)14:30-17:40,期末复习研讨时间定于2020年06月15日(星期一)14:30-17:30。 三、备课活动 1.集体备课形式 根据我镇具体情况,每月进行两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备课组(年级学科组)为单位,主备人及学科组组长组织教师开展自主学习、共同解读教材、寻找问题解决策略,形成“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共识,明晰教学方法手段的科学性、教学路径的合理化、并反思教学目标达成的实效性。在活动过程中重教师的深度参与,重问题任务驱动,重主题单元、案例化教学、阶段性总结反思,重易错点、易混点内容的研讨等。 2.集体备课流程 (一)承前启后 学科组长组织教师议论当前教学完成情况、学生收获、过关情况,收集每个教师的当前教学信息反馈手写表(详见附件4),并组织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修正,信息反馈表于活动后上交教导处A老师处。 (二)梳理框架 主备教师和学科组长组织教师讨论接下来两周及后期期末复习教学内容、教

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接下来两周的基础知识过关内容,还需要继续训练学生的基础薄弱和过关检测的以前的内容,近期教学中准备给学生拓展延伸的训练内容,难度深度的要求及根据时间递进的逐步安排。学科组长收集并手写记录研讨情况(附件3),于活动后上交教导处B老师处。 (三)集中研讨 主备人根据本年级教学及学生的情况,提前设计符合各班级学情的教学设计的典型个案。组织教师研讨辨析这一节典型课例的详细教案,进行完善调整,于活动后将附件2电子文档资料上交教导处C老师处。 3.教师个人备课 (1)备课内容:摒弃以课时电子备课教案替代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设计课时教案。备出教材上没有的东西,源于教参又高于教参,内容包含解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时间与划分课时、寻求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策略、预设教学路径、优化教学方式、优化作业设计(试卷命制)、设计板书呈现、教学反思反馈信息等。 (2)备课方法:三备两思 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备课教案(书)。 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支出,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课后反思)该步骤要在下一轮集体备课中作为案例反思,提出来与学科组教师共同研讨总结。 4.备课要求 (1)根据我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的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参加教师工作3年以内及上一年教学质量评比未过县平均线的教师,将打印使用电子文档备课(表格详见附件1),其余教师将备课内容手写在书上。 5.备课及期末复习研讨活动安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