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冯琳琳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多没办法上好。”等等。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音乐的导入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少教学实践证明,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学的导入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倒入语言的艺术性。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对我校音乐课堂导入情况调查总结,找出导致音乐课堂导入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原因,做好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的计划和方法。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提纲。

第二阶段:

阅读有关教学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研读相关的特殊教育、理论专着;

继续搜集研究资料并加以梳理和分析,完成案例分析,论文写作。

第三阶段:

1、确定音乐课堂导入的研究目标。

依据音乐课现有的导入现状,结合音乐课教学目标规定,制定研究目标。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寻求有效地导入方法。

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3、不断进行教学实践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课堂导入形式,并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

4、不断总结、撰写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都能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撰写研究和实践成果。

课题研究的方法:

从我校学生的情况,在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主要有:

1、找出在教学中常存在的的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课题方案开展行动。

3、探索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导入形式。

4、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有效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音乐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包括学生),去认真研究,尝试同课多构,并具有技巧性的精心构思、设计。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及时的通过教学案例、研讨课、参加区级送教下乡展示课、参加区级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方面来收集资料,提高课堂研究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教学的导入是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而设计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导入还需把握得更准确。比如在许许多多的教学导入方法中,对于一些对音乐课缺乏兴趣的同学,或者是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同学,还有一些不乐于参与音乐表现的同学等等,对于这些教学对象,就要找准契点,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他们所具有兴趣的教学导入,特别给予关注和鼓励,让其树立信心,使之走进多姿多彩的音乐殿堂。

艺术课题结题报告题报告修改稿

《小学艺术课兴趣激发与欣赏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艺术类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艺术课程的开设,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艺术课程不仅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更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大熔炉。 我校是省级艺术教育示范校,在艺术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如何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走科研兴校之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规模+特色”学校,显得尤为迫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教育部明确了艺术课在小学课程设置中要规范化、常规化。各校都能在课表中按规定开足课程与课时,但部分老师、学生对美术课只是满足画一幅画,音乐课学会唱一首歌曲等,艺术课大多数成了学生放松课、休闲课,老师也是简单苍白无力的说教。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艺术课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资金、设备、师资原因艺术课程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学校只重视升学率,时间被其他学科挤占。其次是学生对学习艺术课的兴趣不浓。有的学校把完成“双基”作为艺术教学的重点,更有学校把艺术教育当成学校争脸面的工具,忽略对学生艺术个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个体的爱好和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学生产生了学习艺术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现象。再者学生对音乐、美术的鉴赏与欣赏能力还没有更好的挖掘出来,他们不能充分感知“艺术之美”存在的形式和价值。学生艺术欣赏实践活动,审美观、

音乐组小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低年级音乐课堂中识谱教学 音乐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识谱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 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目标。显而易见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导致学生识谱难得原因,由于一年级孩子的注意还不稳定,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具体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但任何新异的刺激,也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他们的注意还经常随情绪的变化而转移。他们注意的范围较狭小,注意的分配能力也较差,在注意一件事时,要他们同时注意另一件事是比较困难的。一年级孩子的记忆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记忆目标,许多事物是通过无意识记而记住的。他们以机械记忆为主,背诵的本领很高,而意义记识还不大会运用。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记得牢,对抽象的事物就记得差。 二、课题研究对象 低年级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迎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音乐游戏是儿童游戏世界中的一个充满欢笑、荡漾歌声、舒展舞姿、表演自我的快乐王国。趣味性教学可以成为音乐游戏的课堂,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奇、模仿力强、理解力弱、爱玩的特点,可以让学生

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时游戏。让他们在情趣盎然的音乐游戏中轻松掌握知识技能。 (二)改善“沉闷型”知识技能课的需要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要让学生能在浓厚的兴趣、愉悦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心驱使下主动地学习、掌握识谱技能。并能真正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我们必须从趣味、新颖的教学形式入手,通过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愉快地与乐理知识交上朋友。 四、课题研究内容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充分营造一个趣味性强 在音乐学习中能充分体验到快乐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开发学生的自信心等内在气质方面的潜能及主动性,促进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1、在节奏教学中,运用情景表演联系、角色游戏感知 节奏是音乐美感最重要的来源,是音乐的生命,是识谱市场联系的基础,也是音乐教学最先进入、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由于节奏不仅要用耳朵听、用头脑理解,更要在运动神经中去感觉,促使学生体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一、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一)“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善于模仿,创造性思维还不成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以开口唱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间接挫伤了小学生喜欢音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律动”教学模式,充分将学习的动与静相结合。在教学基础上添加符合学生兴趣的元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提升节奏感和音乐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在“律动”教学中,小学生不用顾忌音乐思维模式,只需听到音乐即兴表演。按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鼓励学生多表演,当小学生看到他人的表演就会主动对比分析,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表演天赋的开发。 (二)“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对音乐的感受源于心灵,尤其是还在凭感觉认知世界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敏锐。当身体处于律动状态下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最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下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事半功倍。 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一)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音乐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为大家分享了小学音乐小课题的开题报告,欢迎借鉴! 一、课题名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帮助引导学生从理论法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叫深层的感悟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此项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素养的需要也是新型社会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加强音乐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

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音乐资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 1.明确实验目的,搜集相关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3.通过认真学习,观看《音乐课程标准》等书籍。 提供研究参考、借鉴。 具体时间为、201x年9月——201x年10月。 第二阶段、 1.抽查,了解围绕课题在所教班级实践操作。 2.分工明确及时展开研究工作。 3.同课头研讨、展示,兑现分析。 4.结合第二课题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展演。 具体时间为、201x年10月——201x年12月。

小学音乐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冯琳琳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

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多没办法上好。”等等。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音乐的导入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 杨映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 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 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瑞士 着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 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 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 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对于小学低段儿 童,关键是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一.根据律动的性质,将律动划分为固定律动和即兴律动,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1.固定律动是在课堂中某一特定时间里,进行的常规律动。它可以缓解疲 劳状态,创造课堂气氛。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小学生产生心理疲倦。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学生上新课之前安排了一些音乐律动,这个律动可以和节奏有关的游戏,也可以根据拍子做动作。如可以让学生听着变换的旋律打固定的节奏型,这对节奏的掌握很有帮助。或者根据本堂课要教唱的新歌的节拍让学生跳跳基本舞步(低段音乐教学中一般为二拍子和三拍子)等。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还调节了课堂气氛,保持了学生愉快的学 习心情,有利于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 2.即兴律动是根据音乐含义、节奏作即兴创作的律动,它可以是教师创作,也可使学生自己创作,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 象。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则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低年级学生学习歌曲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他

饮马池幼儿园利用乡土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饮马池幼儿园利用乡土音乐课题结题报告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研究 园 本 课 题 研 究 饮马池幼儿园 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一)准备阶段(2014.1,2014.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4.4—2014.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小学合唱结题报告doc

小学合唱结题报告 篇一:“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 1 课题研究综述 1.1课题研究的缘起及相关背景 唱歌是一门艺术,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它最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器乐毕竟只是少数人能够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美妙的歌声既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因此,唱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并热烈追寻、悉心研究的一门学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唱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歌词美、旋律美、音质美和意境美,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并在歌唱中受到歌曲的感染与启迪。 《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演唱的标准要求是:“能够用标准的音凋、节奏和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合唱,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这里提到的自然声,本人认为其实是我们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学生的首要要求。然而,在生活中、学校的歌唱活动中以及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在唱歌时,唱着唱着就越唱越兴奋,越唱越大声,特别是唱高音时,简直是用全身力气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轻不了低不下,高音喊唱,一片噪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喊唱”。这种“喊唱”现象在小学低年级比较突出,中高年级也会有。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哈蒂警告说:“这种儿童自然的、带劲的、有生气的歌唱,特别是把全部声音都放出来甚至喊叫的歌唱,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导,就会将许多孩子的良好嗓音一辈子给毁掉了。”由此可见,“喊唱”会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容易损伤学生稚嫩的声带使童声失去了原有的音色,还会影响乐感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音高概念的形成;既破坏了声音的美感,还破坏了歌曲的艺术形象,更谈不上美的熏陶、美的享受,音乐教学就无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表现力的目标。 提高歌唱表现力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基于以上谈到的教学现状,本人认为:“喊唱”方式是阻碍学生提高音乐美感、提高歌唱表现力的绊脚石,所以经过课题组协商,并研究通过,决定在《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 杨映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对于小学低段儿童,关键是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一.根据律动的性质,将律动划分为固定律动和即兴律动,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1.固定律动是在课堂中某一特定时间里,进行的常规律动。它可以缓解疲劳状态,创 造课堂气氛。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小学生产生心理疲倦。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学生上新课之前安排了一些音乐律动,这个律动可以和节奏有关的游戏,也可以根据拍子做动作。如可以让学生听着变换的旋律打固定的节奏型,这对节奏的掌握很有帮助。或者根据本堂课要教唱的新歌的节拍让学生跳跳基本舞步(低段音乐教学中一般为二拍子和三拍子)等。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还调节了课堂气氛,保持了学生愉快的学习心情,有利于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 2.即兴律动是根据音乐含义、节奏作即兴创作的律动,它可以是教师创作,也可使学生自己创作,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则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低年级学生学习歌曲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他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这表明边唱边动作或边听音乐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创编与歌曲或乐曲相应的律动加以表演,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二.根据歌曲(乐曲)的特点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来创编律动。 1.根据拍子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在低段音乐教学中,主要是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主。如二年级下册的歌曲中《小树快长高》、《小企鹅》等都是二拍子的歌曲。三拍子的歌曲有《布娃娃弹琴》、《布谷》等。 可以根据歌曲的节拍,请小朋友做各种各样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律动。 2.根据歌词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如歌曲《大树妈妈》、《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就可以根据里面的歌词来创编动作。“大树妈妈,个儿高,托着那摇篮唱歌谣,摇呀摇,摇呀摇,摇篮里的小鸟睡着了……”“画小 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

【优质】音乐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模板 (5页)

【优质】音乐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分析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来的”。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可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神奇的构造,它由一万亿脑细胞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近期研究则注重强调两个半球功能上的互补。《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脑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常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正式版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分析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来的”。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可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神奇的构造,它由一万亿脑细胞组成。长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背景分析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

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来的”。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可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神奇的构造,它由一万亿脑细胞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近期研究则注重强调两个半球功能上的互补。《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脑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常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活动时手脑并用,既可使幼儿的观察、记忆、想

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主宰课堂,一般采取语言、动作等形式将音乐知识展现给学生,学生难以建立深刻认知,也无法产生音乐学习兴趣,甚至无法在倾听、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发展。面对此情况,我尝试将律动教学法应用其中。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律动教学法;应用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施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立足课堂教学的特点,给予学生体验机会,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所学,理解所学,应用所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基本学科,教学活动的实施同样要实现如此的课改要求。为了完成教学要求,我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灵活地应用了律动教学法。律动教学法是一种集交流、互动等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且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给予学生发挥自主性的机会,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还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中,学习音乐、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实现音乐能力的发展。音乐教学包括感知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音乐实践等内容。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一般立足音乐内容,采取不同的策略应用律动教学法,帮助学生在切身的感知和体验中,积累音乐经验,享受音乐学习乐趣。 一、利用律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纵观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尽管教师会对音乐要素给予重视,但是其在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往往采取语言讲述的方式,将什么是音高、什么是音乐速度等讲解给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刚刚系统地接触音乐,其音乐储备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抽象的音乐知识是难以建立深刻的理解的。而且,在教师的大量知识讲述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地失去音乐学习兴趣,造成音乐教学质量低下。尤其不少学生在被动接受音乐要素的时候,错误地认为音乐学习就是背诵音乐要素,建立了错误的音乐学习认知,严重地影响后续学习的发展。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对小学生进行观察,尝试立足其活泼好动的特点,将律动教学法应用到音乐要素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活动身体的过程中,自主地感知音乐要素,加深理解。以《小青蛙找家》为例,本节课的知识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精心地为学生设计了“水中游戏”活动。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之初,为学生呈现了一则谜语:黑黑的身子,大大的脑袋,细细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青蛙叫它小弟弟。在说谜语的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第一部分的音乐,并模仿小蝌蚪在水中游泳的动作。在这样的律动教学中,学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编号:FS-DY-20631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分析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来的”。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可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神奇的构造,它由一万亿脑细胞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近期研究则注重强调两个半球功能上的互补。《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脑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常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活动时手脑并用,既可使幼儿的观察、记忆、想像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又有利于幼儿大脑的整体协调,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在经历了照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律动编创的重要性

摘要:新课标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创新的教学、灵性的教学,它鼓励音乐创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创作、创编便成了音乐课上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音乐老师们都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即兴舞蹈、编排情景短剧等等环节,音乐课堂气氛很热闹。 关键词:律动编创音乐课 一、律动的含义及分类 1.律动的含义。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律动的分类。根据律动的性质,将律动划分为固定律动和即兴律动,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另外,还可以根据歌曲(乐曲)的特点来创编律动。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静动结合,相辅相成,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更快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固定律动是在课堂中某一特定时间里进行的常规律动。它可以缓解疲劳状态,营造音乐课堂的学习气氛。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任务是比较辛苦的,长时间的学习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疲倦。针对这一现象,在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学习之前,可以让学生做一些音乐律动,可以缓解上一节课带来的疲劳,同时也可以是学生尽快进入到音乐学习的氛围中。 二、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歌曲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们不停地

反复的唱歌,不仅让学生的嗓子受不了很疲劳,而且学生们觉得也比较枯燥,如果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和逼真的律动,让学生感受歌曲,表现歌词内容,这样学生们会很开心地来主动学习老师的动作并且不由自主地进行模唱,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不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中了学习注意力,而且会达到“寓教于乐”的优化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学生学习歌曲时,学生们在聆听欣赏音乐作品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这表明边唱边动作或边听音乐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要及时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创编一些符合歌曲特点的律动。 3.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在音乐律动中,教师和孩子们手拉手一起转圈,一起走,一起跳,一起拍手,一起坐下,一起蹲下等等,一起笑着歌唱律动,在课堂上,音乐老师的教法使师生关系更靠近一些,这样我们和孩子们是一起表演的伙伴,是好朋友,孩子们的感受和想法在音乐老师面前可以大胆表现自我和自主创编。 4.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比欣赏的乐曲要多,在课堂教学中歌唱时的简单律动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节奏感,也可以提醒歌词从而使学生们快速背过歌词,在很多民族音乐作品学习中加入学习民族舞动作还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分段和特点,并且记忆深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一、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的节奏 我们知道,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在音乐中,欢快、热烈往往用快速的节奏展现;忧伤、庄重往往用节奏较慢的音乐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体态律动,自主感受音乐节奏。举例来说,在《瑶族舞曲》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步行,表现音乐所包含的从容和安稳的感觉;在《伏尔加纤夫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慢步的行走,体会纤夫那种沉重的感觉。此外,指挥动作同样也是一种体态律动。在表现音乐中包含的慷慨、激昂和愤怒的情感时,指挥动作较大;而在表现平静、温柔的情感时,指挥动作幅度较小。举例来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欣赏学习中,教师的指挥动作可以坚定、快速,用以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在《向新世纪诉说》的学习中,教师的指挥则可用柔弱、缓慢的动作,充分表现音乐的悲壮。 (二)运用体态律动体现音乐的音调 实践证明,音调和节奏的有效结合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音调和节奏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在利用体态律动展示音乐的音调时,教师可以通过人体的肌肉活动来体现。例如,在4/4节拍中,弱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一只手,第四弱拍和弱拍相同,强拍向下拍两只手,次强拍向下拍一只手;在3/4 拍的动作中,表现强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手,表现弱拍的时候再用一只手分别拍两条腿以下;而2/4的动作表现和其他相似,强拍的时候,教师单手上拍,弱拍的时候只需拍一下腿即可。这些动作能够直观形象地体现出音乐的音调,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三)通过体态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对音乐的感受。例如,在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高音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稍稍向上伸展,听到中音的时候,再将手平放在胸前;在听到低音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微微向下倾斜,让手臂自然放松,并从中体会节奏的快慢和音调的变化等。例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欣赏学习中,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后提问:通过欣赏音乐,你们听出了哪些内容呢?然后再指导学生扮演音乐中的音调,并随着音调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身体动作。通过这样的律动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音乐,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诚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体态律动的运用中,同样存在一些必须注意问题。首先,体态律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运用中应该注意适度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开题研究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开题报告 新华镇中心校:张晓利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门类。艺术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的今天,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国人提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国外更强调学生欣赏音乐,德国人说:“听音乐,听音乐;让每个孩子不能离开音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虽用词不同,却阐明了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无论是西方的柏拉图还是中国的孔夫子,都懂得音乐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音乐教育有着众多的功能,如: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它能使人精神高尚、心灵净化、智力发展、身心健康。 音乐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形式享受。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音符的组合竟能时时拨动着人的心弦或徐缓优美,或激动神往,把你带进崇高的审美境界。在那优美的音乐之中少了几分烦躁不安,多了几分祥和安宁,这份优美的情感犹如阿拉伯神话中的飞毯载着你不断上升、上升,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所以这一切对音乐的感受都来自音乐欣赏。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深刻地感受到如果不教孩子欣赏音乐,这个世界会多么悲惨啊,音乐可以改变人生。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要从欣赏入手,从心灵的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重要的是净化心灵让每个人享受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头戏。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素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 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当前小学阶段,小学生处于探究心切,好奇心强,心里处于不稳定的阶段。他们对于音乐十分喜爱,但是又缺乏鉴赏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使得他们急需对音乐审美,情感,理解,鉴赏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家长往往认为学习就是语数英的学习,而能够带孩子听听音乐的家长更是屈指可数,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缺少音乐细胞”,“音乐欣赏是音乐家的事情”。而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也往往坐立不安,漫不经心。我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以我们学校五年级学生为例,在调查中显示:喜欢欣赏音乐的占50%(但基本全部是流行歌曲);欣赏音乐的原因有60%是老师课外作业布置得多;而能对于所欣赏的音乐做出一点评价的几乎为零。我们学校学生的基础很差,家长的文化层次普遍不是很高,因此对于音乐欣赏的要求不高,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要求。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来激发学生感悟音乐的能力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而现状不能很好地满足欣赏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在课改背景下,更需要加强和改进欣赏教学,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主题服务,最后达到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训练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训练 摘要:中国小学音乐教学整体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音乐课堂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音乐潜力,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上也收效甚微。律动与音乐本就一体,大部分音乐课堂都忽略学生的律动教学,在课堂上实现音乐律动教学有益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音乐课堂 在中国,小学音乐科目一直得不到重视,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堂都流于形式,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便是单纯唱歌,不管是在培养学生乐感还是发掘学生音乐天赋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小学生群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小学生自身都很喜欢音乐,但奇怪的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对音乐课不太热衷,甚至觉得上音乐课很无聊,这样的现象使我们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小学生的大脑发育所决定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要能够抓住时机进行大脑音乐开发,那么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要是等到学生大脑发育基本成型的时候再进行音乐教育,那么不仅费时费事,而且效果不会很理想。

纵观大多数在音乐领域上取得一定建树的人,他们绝大部分在小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天赋在小时候就得到良好开发,一般而言小时候没有展现音乐天赋但是长大后大放异彩的人实在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领域,右脑要比左脑发达很多,而且右脑又是音乐与艺术的领域,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也有利于右脑的智力开发。音乐教学如此重要,但是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教学手段来使音乐课堂焕发活力,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二、律动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般的小学音乐课程内容都是学生端坐于座位上,进行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但是律动教学却不同,律动教学主张释放学生的天性,并用旋律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与音乐共舞。小学阶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大多都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但是传统的教学一直束缚着学生,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在音乐课这样强调感受与艺术的课堂上,学生更加应该获得自由权。 在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协作能力,也学会更加开放地去表达展示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小学音乐美育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冯琳琳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多没办法上好。”等等。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音乐的导入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少教学实践证明,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学的导入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倒入语言的艺术性。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对我校音乐课堂导入情况调查总结,找出导致音乐课堂导入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原因,做好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的计划和方法。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提纲。 第二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