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陈明涛-针刀加手法治疗颈源性脑供血不足378例

陈明涛-针刀加手法治疗颈源性脑供血不足378例

陈明涛-针刀加手法治疗颈源性脑供血不足378例
陈明涛-针刀加手法治疗颈源性脑供血不足378例

针刀加手法治疗颈源性脑供血不足378例

陈明涛陈晓东崔秋风吕合群

(河南省新密市松昌创伤外科医院河南新密 452370)

【摘要】目的:介绍针刀加手法治疗颈源性脑供血不足的方法,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新密市针刀医学研究所)于2005年4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颈源性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等症状的病人378例,采用针刀在枕后诸肌起止点的松解治疗之后,配合朱氏手法进行调衡治疗。术后半年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无不良反应,大多症状在一次治疗之后即可减轻,本组病例均在治疗1-2个月内康复。经10-52个月的随访,无加重复发病例。疗效优192例,良99例,可69例,差18例,治疗优良率:寰枕间隙变窄或消失类占89.3%,多间隙椎间盘膨、突出及反弓者占52.4%。结论:针刀加手法治疗方法合理,痊愈率高。适应人群广泛且依从性高,较好的保护了更多的患者免受开刀之苦,避免了长期服药无效和医保、农合大量治疗资金的浪费。

【关键词】颈源性脑供血不足顽固头晕针刀加手法治疗效果可靠

一大部分中老年人的头晕、脑涨,自觉旋转,头重脚轻,记忆减退,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状,大多是颈源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缺血)引起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的影响。多数可根据病史、体征和颈椎CT、MRI、颈颅多普勒及脑血流图、椎动脉造影等可作出明确诊断,其治疗方法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可采用药物、牵引、推拿、理疗、局部封闭等,疗效不稳定则易复发;手术治疗费用高,风险大,患者依从性低。我院自2005年4月—2010年10月共收治颈源性脑供血不足患者378例,采用针刀加手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78例,男276例,女102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42.5岁。低头久坐史者246例,受凉史者33例,慢性劳损病史者39例,无明显发病原因者63例。依据症状、体征及X线、颈椎CT或MRI结果统计:①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者252例,其中C3/412例,C4/5168例,C5/672例;②多間隙突出者162例,其中C3/4、C4/585例,C4/5、C5/625例,C3/4\、C4/5、C5/6、C5/7者24例。按影像形式和性质:其中寰枕间隙变窄或消失者174例,寰齿关节错位者180例,颈椎生理屈度变直或反弓者18例。387例均符合诊断标准⑴。

2 治疗方法

2.1针刀松解术方法患者采用俯卧低头屈颈位于带孔治疗床上,胸部垫薄枕,以便屈颈,口鼻置孔中,以利呼吸。颈部备皮,定点于枕骨大孔上沿、C2棘突、寰椎后结节、头后小直肌起止点、C1双横突、双侧项下线等压痛点,枕大小神经出口处,肩胛骨内上角、冈上下肌中明显压痛处等部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每个术点注入0.5%利多卡因1mi,局麻生效后,用0.8mm4号针刀,针刃以人体纵轴方向一致,刺切入皮肤内,缓慢分别刺入到肌层、骨面。进入肌层即轻轻刺切,根据感觉肌层张力、硬度大小,分层次刺切,以硬韧紧缩感轻重不同,采用分层切刺多少下为度,张力面积大,刺切点在能达到之范围内,尽量刺切至能及处,至松软为度。针刀刺切完毕,拔出针刀后,若有小量出血,尽量让其自止时再加压1、2分钟后,云南白药创可贴贴敷于治疗部位,术后配合手法。

2.2 手法治疗按朱汉章氏两点一面法操作规范⑵。手法完成后,患者在护士护理下返回病房或门诊休息1个小时后,确定生命体征无异常时,才能离开医院。每周治疗1次,3次为

1个疗程。术后采用抗炎、活血、消肿药物静滴3天。以防局部感染和水肿。

3 治疗结果

本组378例,经上述方法治疗后6个月,判定疗效,根据周吉祥疗效评分标准【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0,6(5):8】,结果:优192例,良99例,可69例,差18例;优和良例数291例;寰枕间隙变窄或消失者占89.3%,多间隙间盘突出伴颈椎反弓者占52.4%。

4 典型病例介绍

王XX男56岁,新密市某单位干部,因颈部不适伴左肩背间断酸困痛8年,头晕、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5年,于2009年10月28日来诊。

患者8年前,因办公久坐诱发间断性颈肩臂疼痛至今,5年前并发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5年来常采用药物内服、理疗、按摩均时而有效,时而无效。近5天前,因劳累诱发以上症状加重,影响休息和工作,急诊某医院,经MRI扫描显示为C5/6椎间盘突出,TCD显示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采用服药和输液治疗无好转,颈肩臂痛加重而转我院治疗。

查体:BP:120\80mmHg,颈脊柱六功能位运动检查(+),寰枕筋膜、C2棘突、头后小直肌起止点压痛(+),C5-6左侧小关节压痛(+),左冈上、下肌和大圆肌压痛(+)。

颈MRI扫描示:C5/6椎间盘突出,C5/6椎体骨质增生。

CR颈椎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枕寰关节间隙消失,C5/6椎体前缘椎体骨质增生,双侧C4/5椎间孔变窄变小,C5/6椎体后纵韧带钙化并间隙狭窄。

血化验:血常规、血沉、血糖、血脂、抗“O”、RF均正常。乳酸、丁酸脱氢酶均超出正常范围升高。

TCD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1、颈椎病(神经根合并椎动脉型)

2、颈源性脑供血不足。

治疗方案:针刀松解疗法,手法矫正疗法,对症处理

具体治疗方法:

2009年10月28日下午,首次治疗:环枕筋膜起止点,双头后小直肌起止点,C2棘突点,双C1横突点,双侧项下线压痛点,施以纵行刺切松解法,术后辅以拔伸法和朱氏两点一面法。治疗结束后头晕明显减轻。

09年11月2日第二次治疗:针刀松解C5/6,C6/7棘间及双椎板间点,左冈上、下肌和大、小园肌起止点松解剥离术,术后颈部手法调衡,术后患者自感颈肩部困痛明显减轻。

09年11月8日第三次治疗:针刀松解治疗颈、肩、肘、肱二头肌各敏感压痛点。

09年11月17日第四次治疗:针刀松解左C4、5、6横突后结节,双肩胛提肌起止点。

以后每隔1—2周在颈肩部敏感痛点处松解治疗。历时近2个月余,系统康复治疗后,自我感觉初诊时的各种症状消失,颈部旋转自由,经颅多普勒(TCD)复查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CR复查侧位片显示:环枕间隙清晰增宽,颈椎生理曲度出现,原来变窄的椎间孔增大,各棘间间隙清晰可见。

治疗前MRI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且反张,C5/6,C6/7硬膜囊受压。

治疗前X线颈椎双斜位显示:C5/6椎间孔变扁、变小;正位片显示:椎间隙变窄,钩椎变尖。侧位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且反张,寰枕间隙消失,C5/6椎间隙变窄并出现双边征。

治疗后X线侧位片显示:生理曲度出现,寰枕间隙和椎间隙明显增宽清晰;双斜位片显示:C5/6椎间孔变大。

治疗前(08年)TCD显示:椎—基底动脉(23)及小脑后下动脉(L21R20)血流速度减慢。

治疗后2个月:椎—基底动脉25.5,较治疗前血流速度有所增加。治疗后1年:椎基底动脉29,小脑后下动脉L23R25,较治疗前血流速度明显增加。

该例患者,经针刀松解枕后三角肌群、寰枕筋膜起止点周围的挛缩肌肉,特别对寰枕筋膜上下沿和头后小直肌的起止点的松解是关键。特别对环枕间隙消失者,需反复多次松解,才能取得疗效。术后,辅以手法拔伸放松和两点一面法调衡,可使寰枕筋膜张力降低、松弛、变软,颈椎失稳节段复原。TCD显示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脉动指数、循环阻力指数均明显下降,颈部软组织僵硬度下降,颈椎旋转自由度增加,CR侧位片显示:环枕间隙明显增宽,颈椎曲度趋于正常。从而证实针刀松解加手法治疗该病,具有理筋松膜、疏通血循,促使脑血供增加、恢复颈椎生理形态的功效,且疗效持久稳定。

5 讨论

A 适应症和禁忌症: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情况适合应用本法进行治疗:①初次发病,病程短者,未长时间经过正规治疗者;②病期较长,但症状体征较轻,能坚持工作者;③诊断明确者;④50岁以上,不参加体力劳动者;⑤久坐发作,休息活动后好转,能排除骨性椎管狭窄者;⑥合并其他脏器病变已稳定,不宜开发手术者;⑦寰枕间隙变窄或消失、病情顽固长久者。而以下几种情况应该禁用或慎用本法:①孕妇、严重心脏病、活动期肝炎;②神经损害严重,尤其是大小便功能障碍者○3凝血机能不全者和治疗部位有感染病灶者;○4叫板型患者;○5精神失常不予配合者。

B 机理探讨与展望:颈源性脑供血不足,即长时间低头工作、缺乏运动、注意力集中,静态张力增强,引发颈后项韧带劳损,局部血循堵塞,使项部肌肉缺血变性、挛缩导致寰枕筋膜缩短、变厚、变硬至枕寰间隙消失或变窄,挤压椎动脉变形变扁、供脑血流减少,造成颈源性脑供血不足之症,出现一系列脑供血不足的诸多症状,长期内服药物和按摩、理疗无效。当诊断明确后,采用针刀松解项枕部诸肌群和寰枕筋膜起止点之后,辅以手法调衡治疗,使项韧带、寰枕筋膜血循增加,从而使筋膜变软、延长继而恢复弹性,解除对通过其间的椎动脉的挤压,即可恢复对脑的血供,从而治愈颈源性脑供血不足之顽症。该类疾病即非药物能解决,项部传统手法无法深达枕骨大孔之边沿松解;开放手术危险性大、效果不佳。故采用微创针刀治疗该病,能解除根本,效果可靠。该方法是非药物绿色疗法,对人体无害,社会病源广泛,值得推广应用,让更多的患者了解该方法,早日接受治疗,解除痛苦。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9.

2 朱汉章. 针刀医学原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18.

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7-10-06T15:10:11.0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4期作者:刘少锋 [导读] 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云南开远 661699 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给予单纯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感染情况,其中观察组中持续爱你1例创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出现1例关节红肿胀痛,停止功能锻炼后好转,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疾病康复时间,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针刀;推拿;功能锻炼;肩周炎;临床疗效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该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其中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于轻体力劳动者,肩周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1-2]。我院通过采用小针刀手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肩周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对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30~75岁,平均年龄为(5 2.2±6.3)岁;病程0.3-1.5年,平均病程(0.5±0.3)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在30~72岁,平均年龄为(52.3±5.7)岁;病程0.3-1.2年,平均病程(0.4±0.4)年。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近两周内未使用任何肩周炎治疗药物;能积极配合资料收集工作。(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合并不明原因的肩关节疼痛和局部性病理性骨折者;试验期间不能积极配合资料收集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给予单纯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1)小针刀治疗方法:先寻找压痛点,每次取1-5点做好标记,患者取坐位,患肩屈肘至90度,前臂自然放在治疗台上,常规消毒后采用小针刀直刺皮肤达骨面,做疏通剥离,有硬结或条状物应剥开,肩胛岗外缘点不宜进针太深,应紧贴骨面,遇有硬结或条状物应剥离,每隔5天治疗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后再次创口消毒,采用无菌纱布覆盖,48小时内伤口不能接触水。(2)推拿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患肢伸展,由医者先用滚、拿、揉法帮助患者放松肌肉,随后双手握住腕部抬高患臂,最大程度向上牵拉患肢,使患者感觉疼痛。(3)功能锻炼方法:术后康复治疗师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被动牵拉患肢,如双手爬墙,挽背患手拉健手,前驱患手拉对侧耳朵等。爬墙活动:面对墙壁用双手或患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将上肢尽量高举,最少维持15秒,再慢慢放下,反复进行。旋转法:一手叉腰,一手自然放松,做前后环转摇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运动速度由慢到快。后伸法:双手向后反被用健手拉住患手,慢慢上举,上举程度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而定,进行反复操作。搭肩法:患测手搭在对侧肩部,肘关节紧靠胸壁。每天进行1-3次,15天为一个疗程。关节活动幅度以患者自觉疼痛可耐受为限。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VAS、ADL评分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中持续爱你1例创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出现1例关节红肿胀痛,停止功能锻炼后好转,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肩周炎手风寒所致,故又称“漏肩风”,患病后患者常表现为关节僵硬,不能活动,肩部受到牵拉时可能引起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目前药物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不佳,部分学者认为服药治疗肩周炎只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不能起到根治的目的,而中医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配合术后功能锻炼,可大大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针刀疗法属于针灸的特殊疗法,它巧妙地将针灸针与手术刀两种机器的优点整合到一起,小针刀的操作方法简单,治疗时间短,具有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改善肌肉营养,加强肌肉代谢,预防肌肉萎缩的功效。术后配合功能锻炼,更有效增强患者肌肉的弹性,消除关节肿胀和痉挛,促进疾病康复。 研究发现,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中持续爱你1例创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出现1例关节红肿胀痛,停止功能锻炼后好

脑供血不足

才23岁,由于颈部血管有轻微的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经常头晕晕,工作长了就想睡觉,一吃饭就想睡觉,而且以前头发浓密,现在头顶的头发掉了很多,都快秃了,请问该怎么做啊?谢谢了啊! 提问者:jelxchin - 童生一级最佳答案 脑供血不足类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面引起脑功能的障碍。 病因:脑供血不足的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主要病因有:(1)某些动脉血管腔狭窄或血管痉挛,通过的血流量减少,致使所供应的脑区发生供血不足;(2)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血压降低,心脏搏出量减少时脑组织供血不足;(3)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缓慢及血液成分的改变,也可发生及供血不足;(4)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即动脉搏粥样硬化的板块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小动脉而堵塞血管,则会出现脑局部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语言障碍;神经性障碍;面瘫、偏瘫。 治疗原理:降低血液粘稠度,维护修复血管的正常功能。 ==========================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慢性脑供血不足呢?大家都知道,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耗氧量相对较大,大脑的重量大约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却占全身好氧量的20%。大脑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给,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大脑才能正常活动。衡量大脑血液供应的标准是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一旦减少,脑细胞的供氧供能也随即减少;脑组织只要缺血10余秒钟,就会引起大脑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果大脑某一部分血流在较短时间内完全阻断,会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这就是脑梗塞;如果大脑供血不是完全阻断而是慢慢地减少,这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血液供应会逐渐减少。儿童时期脑血流量大约为100毫升(100毫升/100克脑组织·分),成人为50毫升(50毫升/100克脑组织·分),而健康老人只有35毫升(35毫升/100克脑组织·分);再加上中老年人的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逐渐下降,因此只要供血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从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慢性脑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的,正确治疗往往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忍耐拖延,不及时治疗,常常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据我了解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在用这种药物辅助治疗: 天津天仕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的天然植物药“养血清脑颗粒”,被临床医学誉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首选药物”。养血清脑颗粒是根据中医传统理论,以中医传统名方“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为基础,并采用最新工艺研制而成的标本兼治的无糖型棕色颗粒状制剂。经多家国家权威机构临床验证,服用养血清脑颗粒不仅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非常适宜长期服用。( 蜂蜜益母草汁[配方] 蜂蜜20克,益母草汁10亳升,生地黄汁40亳升[制作与用法] 将以上诸味混合调匀,当日分2次服下,20日为一疗程[功能] 舒经活血,适用于脑中风或供血不足者 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如快走一定要吃早餐

针刀治疗颈椎病一次见效

针刀治疗颈椎病一次见效 【简介】周** 女49岁 【主诉】 左上肢及背部疼痛伴手部窜麻二年余,一年以来麻痛加重。 患者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会计工作,不仅长期俯案计算,而且常要加班加点,更是十分疲劳。 二年前,无任何诱因逐渐感到颈部酸胀不适,僵硬,活动不灵,并伴有背部和肩部疼痛,时有手部窜麻感。自己认为是劳累所致,未予重视。一段时间紧张工作后,感到原有症状明显加重。除颈部和背部疼痛增加以外,向上肢和手部的窜麻感十分明显,中指尤著。转头时更加突出。同时,伴耳鸣和视力下降。由于失眠而不能坚持工作,遂去就诊。 经几个月的理疗,推拿,牵引和服药等治疗均无效果,听说针刀微创手术治疗有效,故来就诊。来诊时患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面容憔悴,行动迟缓。 【检查所见】 颈部活动轻度受限,项部下半有轻微压痛,左背部压痛明显。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右(+);椎间管挤压试验左(++)右(+);Hoffmonn Sign左(-)右(-);左手背和上肢均有痛觉过敏。 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 X线摄影所见:正位片见C4-5棘突向左偏歪,侧位片见C5-6椎间隙狭窄,并有双凸影及C3-7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临床诊断】 颈椎病(C4-5、C5-6旋转移位伴有C5-6椎间隙狭窄) 【治疗经过】 定点于C4-5、C5-6、C6-7三排(即棘间1点、左右关节突关节各1点)、肩胛 提肌左1点,冈上肌左1点,冈下肌左2点,菱形肌左1点。 局麻后行针刀松解术,术中经过良好。 因病情重,给予20%甘露醇250ml,每日一次,30分钟内静脉滴入,共3日。

同时,每日颈椎悬吊平衡牵引一次,每次20分钟。当行垂直位牵引时,上肢疼痛难忍,调整倾斜角度为前屈20°疼痛立刻缓解。 两天后,病人来时诉说,疼痛确有缓解。但左背疼痛,左肱骨外上髁疼痛,夜间较重,当即给予治疗。定点于左菱形肌3点,左外上髁1点。其他治疗继续进行。 六天后复诊诉说,左臂疼痛大减,疼痛时间变短,只是有时疼痛感,程度也减轻。 【检查】 左冈上肌、菱形肌及双肱骨外上髁压痛、左腕指有轻度肿胀和疼痛(原有类风湿因子阳性)。 X线摄片见,双斜位左C5-6-7椎间孔小,右C5-6椎间孔比左侧更小。 【继续治疗】 定点于左冈上肌2点,左冈下肌2点,左菱形肌3点(下段),双肱骨外上髁各4点。术后未予其他治疗。 【一周复诊】 诉左手示指和中指发麻,前臂外侧还有疼痛,左外上髁和背部有轻度压痛。 【继续治疗】 再予针刀微创手术治疗,定点于C3-4、C4-5、C5-63排,左冈上肌2点,右冈上肌1点。 在做C4-5、C5-6棘间点时左臂桡侧至拇指有窜麻感,故术后给予20%甘露醇250ml 每日一次,共3天。 【次日诊诉】 疼痛基本消失,只有左母指有轻度疼痛。病人精神十分良好,已经没有病态的感觉。病人基本痊愈。 【后复查】 自诉颈、肩背及手疼痛麻木均早已消失。 大约在术后二个月时,先是中指麻木消失,后示指亦无麻木感。 近日发现左桡骨茎突处有时有刺痛感,极轻微,右尺骨鹰嘴处肿起,稍疼。遂在桡骨茎突和鹰嘴处给予治疗。

如果脑部供血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

如果脑部供血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 经常感到头晕目眩、头昏沉,心烦意乱、急躁,特别是早上起床之后,而我还是一个年轻人,这些症状是不是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呢?如果是真的,应该吃些什么呢?而我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多吃点海带 ..... 首先,应加强体育锻炼,运动是增强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其次,可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辩证为肾虚、血瘀、痰湿等证型,而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可收到满意疗效。另外,服用脉通、银杏叶片、养血清脑颗粒等药,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如果仍不能使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得到改善,一定要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调治。 其次,很多高血脂症是“吃”出来的,因此有针对性地“吃”,高血脂也有希望降下来。当血脂增高处于初级阶段时,也就是说还没有发现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时,特别是年轻人和绝经期的妇女,完全可以用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调理调节血脂,如控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坚持运动。 (1 )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少吃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多,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胆固醇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如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加速血液凝固,促进血栓形成。 (2 )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鱿鱼等。 (3)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要吃过多的糖和甜食,因为糖可转变为甘油三酯。应多吃粗粮如小米、燕麦、豆类等,这些食品中纤维素含量高,有降血脂作用。 (4)多吃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的食物。鲜果和蔬菜能降低甘油三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可选用降脂食物有酸牛奶、大蒜、绿茶、山楂、绿豆、洋葱、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猴头等;要避免饮酒,因为酒精能促进内源性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导致血脂升高 慢性脑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国内、外医学家经大量研究还发现,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慢性脑供血不足呢?大家都知道,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

针刀治疗的概论

一、针刀疗法的作用和机制 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把中医的针刺疗法和西医的外科手术疗法有机结合的一种“简、便、廉、验”的新疗法。 针刀的治病机制是通过针刀直刺病灶将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组织切开、松解、破坏。根据生物电原理和压电学原理分析,通过针刺使机械能转变为热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加强局部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同时促使局部组织蛋白分解,末梢神经介质增强,产生血管、神经的活性物质,降低致痛物质在血清中的含量,使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大量阳离子被阴离子置换,以减轻镇痛的目的。 二、针刀疗法的四大核心理论 1、闭合性手术理论 闭合性手术即(针刀疗法)是不打开皮肤,直接在体内行切割、松解等操作而达到手术治疗目的的方法。在“盲视”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就要求掌握手术操作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微观解剖学、立体解剖学、体表定位学、动态解剖学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效地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操作时要有空间概念,手下功夫,既要有西医的精确性,又要有中医的模糊性,两者有机的结合,才可以使闭合性手术顺利开展。 2、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学理论 针刀医学认为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一的硬组织之外所有的组织,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力学特征,其损伤病理变化也有相同的规律,为顽

固慢性内脏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软组织损伤的各种类型:包括暴力型、积累性、情绪性、隐蔽性、疲劳性、侵害性、自重性、手术性、病损性、环境性、功能性损伤十一大类。 软组织受到损伤后逐渐出现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变化,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症状,如疼痛、酸胀、麻木等。 软组织损伤疾病可致人体动态平衡失调。人体运动器官在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叫人体的“动态平衡”。反之则叫动态平衡失调。 3、骨质增生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进行研究,证实骨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是“力平衡失调”。如关节扭伤,不仅软组织损伤,而且关节也必错位,即中医骨错缝。这种骨错缝未得到恰当的治疗,受拉力损伤的一侧软组织松弛变长,受压力压缩的一侧,必然挛缩变短。久而久之受压力部位就会形成骨性突起,即骨刺。 4、经络实质的学说理论 经络是中医的整体观念抽象思维的产物,是神经调节系统、体液调节系统、电生理调节系统组成的人体庞大的信息反馈系统。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着巨大的作用。 三、针刀疗法的六大学说 1、中医经络学说 中医经络学说是研究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松解术;手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临床常见病。我门诊部自2008年7月~2009年6月,采用朱氏小针刀在病变腰椎间隙的棘间、侧隐窝、横突间韧带处松解,并配合手法治疗,解除神经压迫、改善微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对神经的刺激。经对68例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32 例,年龄23~76岁;其中L4~L530例,L5~S124例,L3~L42例,L4~L5并L5~S18例,L3~L4并L4~L52例。侧方型50例,中央型18例;病程30天~21年。 2.诊断及排除标准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①常有外伤或腰痛史;②腰痛向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至小腿或足背外侧,活动加重,卧床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拇指背伸力弱;③影像学检查: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节段)和程度,全部病例影像学资料符合腰突症诊断标准。并排除以下病例:①椎体滑脱、骨折、结核、肿瘤者;②非巨大突出者;③突出髓核无严重钙化和骨化者;④无马尾神经损害者;⑤不伴有严重椎管狭窄者。 3.治疗方法 (1) 针刀松解术:患者取俯卧位,腹部脐下垫一高约20 cm 小枕。皮肤常规消毒,进针点皮肤以1%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后,按针

刀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侧方型在患侧施术,中央型两侧施术。①松解棘间韧带:针刀在病变节段棘突间正中穿过皮肤、脊上韧带直达脊间韧带,探及上一位棘突下缘骨面,紧贴骨面将脊间韧带松解3~4刀。②松解侧隐窝:针刀在病变节段棘突间正中线旁开0.5~1 cm处,穿过皮肤、皮下、竖脊肌直达椎板,紧贴椎板内侧骨面向深处铲切3~4刀。③松解横突间韧带:在病变节段上一位棘突尖正中线旁开2.5~3.5 cm处,将针刀刺达横突骨面,在横突骨面下缘切开剥离横突间韧带。④针刀术后,针孔指压1~3分钟,针口无出血时以创可贴覆盖针口。 (2)手法治疗:针刀松解术毕,按以下方法给病人做手法治疗。 ①牵抖手法:病人取俯卧位,两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抓住病人两小腿,用力将病人往后牵抖,反复牵抖3~5次。②抬按手法:病人俯卧,患侧膝关节弯曲90°角(中央型两侧弯曲)。术者双手重叠,右手小鱼际放在病人腰椎病变间隙下位棘突上,一助手站在病床上,双手抓住病人患侧小腿(中央型抓两小腿),将病人患侧(中央型将两侧)髂前上棘提离床面1~3 cm时,术者双手突然用力往下按压,当病人髂前上棘到达床面时,助手将病人大腿放在床面。之后,再重复以上动作15~20次。③斜扳手法:病人侧卧,患侧在上,面向术者,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髋屈膝。术者面向病人,一手肘部推肩向后,另一手肘部拉髋向前,两手同时突然用力,只做一次。 4.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80°以上,腰部活动恢复正常,能参加工作。显效:腰腿痛显著减轻,直腿抬高

转脑供血不足的中药偏方完整版

转脑供血不足的中药偏 方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脑供血不足的中药偏方药物:半夏10克、白术30克、天麻10克、云苓30克、葛根12克、川芎6克、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甘草6克、蝉衣6克、鸡血藤30克、生龙牡各15克、熟地15克、天冬12克、大云18克。此方意在健脾化痰,补肾填精,养脑通络,故而达到眩晕自定之目的。药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可矣。 脑供血不足食疗 1、食用大蒜:大蒜有降血脂、降血压、健脑功能,因大蒜中所含有的大蒜素与维生素B1合成"蒜胺",而"蒜胺"的作用比维生素B1的作用强2-4倍,所以在有足够的葡萄糖和维生素B1的情况下,食用大蒜,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更多的能量供应大脑所需,缓解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南方人若畏生大蒜辣,可将生蒜沾醋吃。 2、葛根粉或葛根粉粥:将葛根磨粉晒干,每晨起取干粉50克,煮成羹,代早餐食用。或用葛根150克与粳米50克煮成粥食用,脾胃虚寒者忌食。均可以降低血压,缓解动脉血管硬化。 3、吃松叶:采集嫩松叶生吃,每日吃10--20克,或将松叶阴干,每次用10克开水泡代茶饮,坚持半年以上。新近研究发现,松叶含类黄酮,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1)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少吃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多,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胆固醇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如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加速血液凝固,促进血栓形成。 (2)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 黄、鱼子、鱿鱼等。 如何预防脑供血不足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35亿,占全球10%。而其中,有13.6%的老人都患有脑血管疾病,而且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都是非常高的,所以,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老人的第一杀手。而且,随着年轻人抽烟、酗酒、高盐、高糖、高脂的不良生活习惯加多,致使35岁以下的人群有80%的脑血管疾病的隐 患。 在脑血管疾病中,脑动脉硬化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且它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加重的,如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多种脑血管疾病,甚至会引起其他器官的疾病,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他们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以头晕头痛为主,有时还伴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逆行性遗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疾病需要治疗,更需要预防,良药常备在手,病痛自然溜走。

2021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危害和治疗

2021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危害 和治疗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25

2021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危害和治疗 脑血管病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是仅次于恶性肿瘤的第二大杀手。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新发脑血管病,约有10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幸存者中有3/4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3大死因。 数年来我国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世界首位,有明显症状的1.8亿人,平均每天死亡7000人,全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发病数更以每年600万人的速度递增。 临床上将脑血管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慢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慢性供血不足,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症状隐袭,逐渐发展,如慢性脑供血不足、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等。 急性脑供血不足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已较重视,而慢性脑

供血不足(CCCI)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CCCI(慢性脑供血不足)于1990年由日本学者提出,患者往往以头痛、头晕、头重为主诉,可伴有视力模糊、四肢无力、麻木等,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但客观体征较少,头颅CT或MRI检查也很少发现异常。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近代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ICVD的发病率、致残率远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HCVD)。 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于中医学的“呆病”、“健忘”、“虚劳”、“善忘”等范畴,且多以中医的“虚证”表现出来。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脑髓空虚,气血不足致心神失养。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以心肝脾肾虚为本,痰淤内生,气血逆乱为标。 中药对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和防治老年痴呆有较强的优势,且副作用少,可使用补肾、调理心脾、活血化淤、安神健脑开窍的中药。 由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公司生产的“养血清脑颗粒”是在古方“四物汤”基础上加减而成的。早在宋朝我国第一部成药典《太平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针刀疗法是根据生物力学理论,集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手术疗法的优点,利用小针刀兼有针灸针及手术刀作用的独特的综合作用,既加强了针灸针的针刺感应效果,又避免了手术刀较大的创伤性,对于某些慢性损伤性疼痛疾病,尤其是软组织粘连、瘢痕引起的疼痛性病症的治疗有着独到之处。这是一种新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该疗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一、小针刀治疗机理 颈椎间盘的退变是引起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是内在因素,既有动力学异常,也有器质性改变,是一个与年龄老化相关的自然退变过程,而生物力学的失衡加速这一变化,使退变更加严重。颈椎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畸形及咽部炎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筋膜功能减弱,动力失衡,导致动力平衡的破坏,进一步破坏静力平衡,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整个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 在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颈椎的肌肉、韧带组织的积累性损伤导致肌肉纤维及韧带轻微、少量撕裂、断裂和出血,在不断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肌肉和韧带、肌肉、肌肉之间或肌肉、韧带之间发生粘连结疤,造成微循环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小针刀疗法主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的失衡进行 调整和治疗。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

肉、韧带、筋膜间的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的动力平衡,阻止、减缓颈椎间盘的退变。总之,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主要是针对脊柱的软组织损伤,针对由于颈椎病的发生,导致的外源性动力的失衡。 研究证实通过小针刀的剥离和疏通作用,一方面使局部血循环得以改善,或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的含量,另一方面由于小针刀刺激穴位产生的刺激量比针灸针大,体内生成的抗痛物质增加明显,疏通经络作出强,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分压,可以使机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静态和动态平衡。 具体地讲,其治疗机理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的效应: (一)剥离粘连组织 软组织损伤后,所产生的粘连、疤痕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改变。运动功能受损,破坏了颈椎的力学平衡,引起疼痛。小针刀疗法利用小针刀的“刀”的作用,剥离粘连组织,松解颈椎周围肌肉的痉挛,减压疏通滑囊的闭锁,切碎瘢痕硬结,改善、恢复局部的血供,降低局部致痛物质,提高局部氧分压,消除炎症。通过上述作用,使颈椎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得以逐渐恢复或改善,逐渐改善或恢复颈椎的外源性动力平衡,起到保护颈椎功能活动的作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而言。 [病因和发病机理]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破裂或形成溃疡,血小板、血液中其它有形成分及纤维粘附于受损的粗糙的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在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流量减少,血液粘度增加和血管痉挛等情况影响下,血栓逐渐增大,最后导致动脉完全闭塞。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等。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动脉瘤、胶原性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病理] 梗塞后的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发生软化和坏死。病初6小时以内,肉眼尚见不到明显病变:8小时至48小时,病变部位即出现明显的脑肿胀,脑沟变窄,脑回扁平,脑灰白质界线不清;7~14天脑组织的软化、坏死达到高峰,并开始液化。其后软化和坏死组织被吞噬和清除,胶质增生形成疤痕,大的软化灶形成囊腔。完成此修复有时需要几个月甚至1~2年。 [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状: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有的有糖尿病史。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有些患者病前已有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发作。除重症外,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二)脑的局限性神经症状:变异较大,与血管闭塞的程度、闭塞血管大小、部位和侧支循环的好坏有关。

T形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护理

2012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350003)2012年2月24日收稿 摘要:目的:总结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 )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3例行TEM 术患者的手术配合要点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TEM 术程顺利,手术时间30~180分钟。术中出血量5~150ml 。无一例术中发生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访视评估,完善的物品准备,医护人员的熟练默契配合是TEM 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关键词:手术配合;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153-01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EM )的配合 施晓玲*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是一种兼备内镜、腹腔镜和微创手术 优点的新技术,能治疗距肛缘5~25cm 之间的直肠肿瘤[1]。TEM 优点是经过自然腔道无外在的手术切口,创伤小,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手术后恢复快[2] ,是直肠良性病变的首选手术方式,对部分早期直肠癌的病人可达到根治效果,并避免了永久性造瘘的致残手术。由于手术器械复杂,所以,护士的熟练配合尤为重要。我院2009年12月起开展此技术,至2010年12月期间手术室共成功配合23例TEM 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9.5±14.4岁。1.2方法:全麻后,按肿瘤部位的不同摆相应体位,摆体位的原则是让肿瘤位于下方,靠近手术床平面,如肿瘤位于直肠后壁则摆 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 铺巾,经轻柔扩肛后,选择适当长度的直肠镜经肛门插入,接好后端操作板,装上双目镜,连接光源线,在直视下调节好镜头位置,用Martin 臂把直肠镜固定于手术床上。正确连接注气、注水装置和显像装置。保持CO 2低压充气状态,先用针形电刀电灼出拟切除直肠肿瘤的边界线,再用电凝针或超声刀切除,最后对切除的创面冲洗、止血,如有全层切除需用4-0的可吸收带针缝线进行连续缝合,线两端用银夹固定。1.3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30~180min 。术中出血量5~150ml 。手术标本病理回报结果显示:绒毛腺管状腺瘤12例,直肠类癌1例,直肠癌T1期5例,直肠癌T2期2例,其他病变3例。其中,作肠壁全层切除15例,无一例术中并发症发生。 1.4TEM 手术系统:我院的TEM 手术系统是德国WOLF 公司生产。术者在双目镜下操作,并将立体双目镜上的接口连接到图像监视器上,助手及器械护士通过监视器了解手术进程,便于手术配合。操作是在长管状硬管镜下进行,操作空间有限,操作难度 大。因此, 很多器械有左右手区别,需要特别注意。2护理2.1术前准备 2.1.1术前访视:全面了解病史,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2.1.2手术物品准备:术前准备电刀、超声刀、肛门镜主机及视频系统,TEM 主机要提前自检;低温灭菌的立体双目镜、带3个特制橡胶袖套密封的四孔面板、超声刀、银夹施夹钳、银夹数个;高压灭菌的直肠镜、Martin 臂、专用手术器械、连接管道;4-0带针的可吸收手术缝线,一次性镜头塑料套。 2.1.3手术体位准备:巡回护士和医生可根据患者确定的肿瘤位置来摆置手术体位。2.2术中护理 2.2.1手术体位:摆放体位的目的是让肿瘤尽量位于硬管直肠镜 视野下方。因此, 巡回护士应根据肿瘤位置正确摆放体位。2.2.2手术用物器械:①手术器械的清点。器械多,护士必须清点手术器械及用物,尤其注意手术器械细小可拆卸部分的完整性,以免遗漏至患者体内。②保证仪器管道的通畅性。肛门内镜主机中注水针头用来连接注水管和生理盐水瓶。③器械的中前部杆要涂润滑剂,利于器械经过密封冒,延长密封冒的使用寿命。通过实践,用浸润了液体石蜡的纱布擦拭器械不但快捷而且润滑效果 好。④TEM 手术器械有左右手之分, 所以,将左右手器械分开放置,在选取时能更快捷。⑤手术缝线的准备。一般用4-0可吸收手术缝线,长度不宜超过7cm ,如果创面大,可能需要两到三根。用1枚银夹做结点,连续缝合后,在缝合中段亦可用银夹固定,在缝合结束处使用一枚银夹夹闭线头,剪断后取出缝针即可。2.2.3术中并发症的护理:TEM 手术操作精确,创伤小,对患者的全身影响较小,因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中损伤肠壁周围组织,如阴道壁损伤,损伤输尿管等,应协助医生即刻在内镜下行严密修补。3小结 TEM 是集内镜、腹腔镜和微创手术优点于一体的治疗直肠肿瘤的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将逐渐普及,所以,手术护理也要 不断地发展适应。 首先,在术前需先行了解可能的手术体位,并作好相应准备,防止压疮和神经血管的损伤;其次,要求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熟练掌握器械和仪器构造及使用,掌握手术步骤,娴熟地进行手术配合。术后随访患者,关注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状况。我们在工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确保高质量的手术配合。 摘要:应用“T ”形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一定要熟练掌握寰枕部精细解剖和动态解剖,有丰富的针刀临床经验 及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才能安全有效。本文选取80例患者,有效率达97.5%,治愈率达70%,一般治疗1~2次,术后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末见复发及付损伤病例。关键词:“T ”形针刀松解术;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153-02 “T ”形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的护理 肖荣*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442700) 2012年2月24日收稿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由于颈椎退行性变,稳定 性减弱,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直接刺激、 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应用传统的针灸、推拿、牵引等方法治疗,症状多可缓解,但比较顽固的颈椎病却欠佳。2009年至今, 我们通过“T ”形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取得 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均为我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40岁,平均病程4.3年。1.2治疗方法:针刀治疗第1次采用大“T ”形针刀松解术。取横线为5个点,中点为枕外粗隆,在上项线上向两侧旁开2.5cm 为2 153

16种病小针刀治疗有奇效

16种病小针刀治疗有奇效 一、各种因慢性软组织损伤而引起四肢躯干各处的一些顽固性疼痛点 根据针刀医学的研究,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粘连、挛缩、结疤、堵塞,我们称之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四大病理因素。 外伤性和病理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引起的各种方式的粘连,使人体的正常活动功能受到限制。并且在粘连点均有顽固性疼痛,此种疼痛由于它特定的病理因素,一般的处理治疗很难见效,也无法将粘连松解,故功能障碍不能恢复,疼痛也就不能解除。 另外,凡粘连面积大,疗效差,粘连面积较小或是一个点的,疗效最佳。 二、部分骨刺(或骨质增生) 三、四肢躯干因损伤而引起的后遗症 损伤后遗症,包括四肢、躯干损伤,经治疗急性症状已解除,超过一百天以上者,尚残留的功能障碍或肌肉萎缩,无其他引起骨断筋伤并发症时,均可用针刀疗法来治疗,但有时需要配合其他疗法,若肌肉已经萎缩到没有再生能力的情况下,针刀疗法也并不理想。 四、骨化性肌炎初期(包括肌肉韧带钙化) 对于骨化性肌炎,针刀治疗适应在骨化还没有完全僵硬之前,就是说肌肉还有弹性的情况下,才适应针刀治疗,不过疗程比较长,一般要60天左右。骨化性肌炎的病因和骨质增生一样,是肌肉和韧带拉应力过高引起,限制了人体的正常功能。 五、各种腱鞘炎 针刀治疗各种腱鞘炎,有时疗效极快,尤其对狭窄性腱鞘炎、跖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之类,有特殊的疗效,但有时也必须配合一些药物。 六、肌肉和韧带积累性损伤 针刀治疗肌肉和韧带积累性损伤,对病损较久的疗效显著,对病损时间较短的疗效较差。 七、外伤性肌痉挛和肌紧张(非脑源性的) 外伤性肌痉挛和肌紧张在临床上表现极为复杂。有的单独构成一种疾病,有的夹杂在其他疾病当中表现为一种症状,有的表现比较隐蔽。而由于肌痉挛和肌紧张继发出一种突出的临床症状。但只要搞清原因,是肌肉痉挛和肌紧张者,应用针刀治疗,都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八、手术损伤后遗症 做切开手术如在四肢施行,特别是在关节附近容易造成腱鞘狭窄,筋膜、肌肉韧带、关节囊挛缩,结疤粘连,导致功能障碍。这是很令人烦恼的后遗症,针刀对此施行闭合性松解术,有很理想的疗效。 九、病理性损伤后遗症 病理性损伤,指由于某种疾病导致软组织变性挛缩、结疤、粘连这一类疾病,如骨髓炎愈合后,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关节伸屈受限,软组织变性挛缩、结疤、粘连,针刀也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期、晚期这种变化导致肢体畸形,一直是无法解决的难

小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解锁治疗骨性关节炎

小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解锁治疗骨性关节炎
邓延西,万鹏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解锁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 190 例膝 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100 例采用小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解锁治疗, 对 照组 90 例采用传统针灸加按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 99%,对照组 76.7%。从膝关 节疼痛程度及日常动作能力评分、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关节源性肌肉抑制测定,以及治 疗后半年、 一年随访观察, 治疗组在改善症状、 疗效确切而长久方面, 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 尤其是 X 线片复查,病人原已变窄的关节间隙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原有骨刺也大都停止生 长并有部分萎缩。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解锁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针灸按摩。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针刀松解术、手法解锁、对照治疗观察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病人往往有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目前多采用针灸、推拿、理疗、薰洗等方法治疗。自 2002 年 1 月~2005 年 12 月,我科门诊 采用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解锁治疗 100 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共 190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00 例,男 38 例,女 62 例,年龄最小 49 岁,最大 75 岁,平均 62 岁。病程:6 月~30 年。对照组:男 35 例,女 55 例,年龄最小 45 岁,最大 78 岁,平均 61.5 岁。病程:5 月~28 年。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患者仰卧位,患膝垫枕,根据病情,选择膝关节及髌骨内、外上 1/3 边缘、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附着点、髌下脂肪垫、髌上、下滑囊、髌韧带止点、以及各压痛显著点 等部位,用紫药水做好定位标记,常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用小针刀在所定部位分别作铲 拔、松解,待行以上闭合性松解术后,再用膝关节解锁手法对髌骨沿下肢纵行进行推、按、 提、拿,直到髌骨活动自如,并被动屈、伸膝关节到最大活动范围,每周一次,三次为一个 疗程。术后嘱患者制动休息。 2.2 对照组:针刺法,患者坐位,针刺取穴:膝眼、鹤顶、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等穴 毫针刺,平补平泻法,留针 30 分钟,每日一次。推拿手法:点、揉、拿、捏、弹、拔等手 法,每次 15 分钟,每日一次。可加灸法和拔罐,10 次为一疗程。 3.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骨伤科学》 3.1 多发年龄在 50 岁左右,好发于体力劳动者; 3.2 发病缓慢,没有全身症状,只有局部症状和体征; 3.3 膝关节疼痛,主要特点是关节主动活动时有摩擦音和疼痛,上下楼梯、上下斜坡、 早晨起床或从坐位站立时疼痛特别明显, 稍微活动以后症状可减轻, 然后活动过多疼痛又会 加重。 3.4 X 线表现:X 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后期骨端变形,关节面凸凹不平,边缘有唇 样骨质增生。 4.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 4.1 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活动不受限,行走不疼痛,随访三个月未复发。 4.2 好转:症状明显减轻,行走时偶有疼痛。 4.3 未愈:治疗前后无变化。

脑动脉供血不足病历模板

主诉:头晕、头痛、肢体无力三月余加重一周 现病史:三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症状,持续时间短,可自行缓解,与体位变化呈明显相关,无恶心、呕吐,无黑矇、意识障碍,无视物模糊、视物旋转等症状,未引起重视,未予特殊处理,症状时有发作。一周前无明显诱因上诉症状加重,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耳鸣,无黑矇、晕厥等症状,在当地诊所给予输液治疗(具体用药剂量不详),效果 欠佳。今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拟“脑动脉供血不足”收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食欲减退,眠差,易惊醒,大小便尚可,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献血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社会正规进行。 个人史:生于本地,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不良嗜好。 月经史:初潮年龄:15岁,行经天数:4-5天,间隔天数:28-30天,经量中等,色暗红,无痛经史,46岁闭经。

婚育史:适龄结婚,爱人及子女身体健康,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父母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36.8 °C P 70 次/ 分R 20 次/ 分BP 130/85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醒,精神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头颅五官正常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血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外观无畸形,鼻通畅,鼻中隔无偏曲, 鼻腔无异常分泌物,无鼻翼扇动,副鼻窦区无压痛。唇无苍白、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触诊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两肺叩诊清音,无浊音及实变。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7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隆起,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明显包块, 肝脾肋缘未及,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 神志清醒,精神差,两眼各方向运动充分,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可引出水平方向慢相眼震。余颅神经、感觉系统、运动系统检查无异常。颈软,克尼格氏征(-)布鲁金斯基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