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5空
1、经幢一般由哪三部分组成。(基座;幢身;幢顶)
2、故宫中的前三殿和后三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
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3、村的形成和发展,两大重要因素。(地缘,血缘)
4、窑洞主要有三种形式。(开敞式靠崖窑、下沉式窑院(地坑窑)、砖
砌锢窑。)
5、中国建筑之两部“文法课本”(清代工部所颁布的建筑术书《工部工
程做法则例》和宋代遗留至今日一部《营造法式》。)
6、我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加杭州,安
阳为七大古都)
7、“阿以旺”是维吾尔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什么。(带天窗的
大厅。)
8,我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大体上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砖木混合结构、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8、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
的模数制,宋代用“材分制”,清代用“斗口制”作标准。
9、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河北赵县安济桥)
10、上海沙逊大厦(和平饭店)是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的,属
于(折中主义)风格。
11、宋代雕刻按其起伏高低可分为哪四类。(剔地起突(高浮雕);压
地隐起华(浅浮雕);减地平钑(线刻);素平。)
12、台基按照使用功能和外形可分为哪两类。(普通台基;须弥座)。
13、我国古代佛塔一般可分为哪三种基本类型。(楼阁式塔;密檐塔;
单层塔)。
14、古代屋顶色彩等级最高的是()色,最低的是(
色,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
15、中国古代城市有哪三个基本要素。(1.统治机构(宫廷、官署);
2.手工业区和商业区;
3.居民区)
16、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类祭祀自然神;第二类
祭祀祖先;第三类是先贤祠庙。)
17、古代建筑屋顶翼角起翘有哪两种做法(水戗发戗和嫩戗发戗)
(qiang,起翘的意思。)
18、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蒯祥)kuai
19、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哪种形式?(“分心槽”式样)
20、我国现存最早的密檐式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21、天坛祈年殿的屋顶形式(三重檐的攒尖顶)
22、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几开间?(七开间)
23、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分),清代的斗口分为(11 )
个等级。
24、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园治》一书作者(计成)
25、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采用哪种形式?(金厢斗底槽)
26、我国现存最早的塔(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
27、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平江府图)
28、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营造法式》)
29、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汉文帝灞陵
30、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31、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浙江
余姚河姆渡遗址)
32、我国自办最早的建筑教育始于 1923 年,最早的建筑系
成立于 1927 年
33、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山、水、植物、建筑四种。
34、南京中山陵的设计人是吕彦直。
35、试举出我国民居的四种具体实际类型(上海石库门、北京四合
院、重庆吊脚楼、福建土楼。)
36、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_瓦__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
宫室用的_高台建筑__的出现。
37、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_秦汉__的开始兴起,到_魏
晋南北朝时期__有了较大的发展。
38、中国近代建筑师事务所基泰工程司的建筑设计主要负责人是___
_杨廷宝______。
39、在一批设计近代“中国式”建筑的外国建筑师中,以美国建筑师
墨菲的影响最大,他主持设计了金陵女子大学,长沙湘雅医学院、等校园规划与建筑。
二、名词解释5题
1、平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
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一般居民用竹,高梁杆等轻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纸。
2、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
密且小的方格。
3、雀替: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4、生起: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
5、歇山顶: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
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
6、推山: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
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歩架距离都不一致。
7、经幢: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一
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8、《营造法式》:这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
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
整的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采自历来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这本书不仅对北宋末年京城的宫廷建筑有直接影响,南宋时,还因在苏州重刊而影响江南一带。
9、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
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
10、黄肠题凑:黄肠——柏木蕊;题——头;凑——聚。椁的一种做法,
用于西汉帝王级别墓室的建筑方法。用剥去树皮的黄蕊柏木枋,平铺叠垒构成大型墓室,枋端头都指向室内,与同侧椁壁垂直。
11、阙: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一种高建筑物,由防卫性建筑演变而来,
是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多为土木结构,楼基和墩台均为夯筑,外用砖包砌,墩台上面建楼,有单阙、双阙、三出阙各种等级。
12、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拱、枋子、铺扳等挑出,用于登高眺望。
13、覆斗式封土:封土堆像,古代的斗倒扣着的形状,形成底大顶小的
椎体,顶部和底部同为正方形。
14、昭穆之制:“昭穆”是古代的宗法制度,规定了宗庙和墓地的一辈
人和一辈人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在始祖左边为昭;
三世、五世、七世在右边为穆,一般采取七庙或九庙的布置方式。
三、简答题3题
1、简要回答明十三陵的布局特点(p147)
利用自然,共用神道
A、陵区东西北三面山峦环抱,十三陵各据冈峦,面向中心——长陵;
B、陵区入口起点石牌坊遥对天寿主峰,南面山口处有龙山、虎山如同双
阙;
C、自南往北,神道经大红门、碑亭、石像生到龙凤门(棂星门),作为
共同神道使用,各陵不再单独设置石像生、碑亭之类;
D、为使左右远山的体量在视觉上感到大致均衡,神道略倾向体量小的
山峦,而距大者稍远;
E、轴线长而富有变化,各单独陵墓的空间变化也很丰富;
F、总体气势磅礴、恢宏壮丽。
2、简要回答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与成就。
A、布局:轴线串联,轴线上反复用圆,显示天圆地方
B、充分运用对比手法:方圆、高矮、体量、地位、狭长与开阔
C、环境处理:
建筑只占1/20的面积,融于绿色之中;
轴线上的建筑位于高地,树比路略低2.5米,超然于林海之上与天相接。
D、单体:强调圆形的重复,表达完美和谐的天的概念。
E、运用数字与色彩的象征。
3、简要回答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2、保持构架制原则;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4、简要回答明清皇家苑囿的特点
1、规模大、占地广、选址好,一般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
2、多元功能类型——“前宫后苑”。很大一部分用于拜佛、居住、办公;
宫殿部分自成一区,主体布局较严整,中心建筑尺度很大、色彩壮丽;
苑囿建筑布置较随意;
3、平面构图上建筑群中轴对称,建筑与建筑之间轴线平行错位;
4、立体构成:主体空间—主体建筑通常位于岛上,起统帅作用;
5、重视视觉收放,山面水开阔,背水幽深,具有丰富的轮廓线;
6、集仿各地名园,园中之园;
7、山石:叠石只用在园中园等小范围中;大范围内,主要依靠堆土成山,
真山和假山相结合的手法;
8、花木: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同于私家园林以单株欣赏为主。
5、简要回答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基本特征及其在结构上的主要成就。
A、*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台基低矮;
B、结构:殿堂式
柱网布置:“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内外柱同高
C、殿内用平闇:小方格天花,一般不做彩画,唐代多见。
平棊:大方格天花,中绘各种图案(宋以后多用)
藻井:天花一种,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
D、脊槫下不施侏儒柱而仅施叉手,上平椽下用托脚,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
叉手:支托于脊檩下两侧之斜撑。
托脚:支托于各金檩斜下方之斜撑。
E、斗拱雄大(斗拱层占二分之一柱高)
F、屋面坡度缓和(举高约为1/4.77),出檐深远
G、采用侧脚、生起、卷杀,外观曲线与微斜的线相结合;
H、色彩简洁:灰瓦、红柱、白墙,门窗简洁:直棂窗;
I、体现了宏伟雄大与端庄华丽结合的唐风。
2)结构技术上的成就:
A、解决了较大跨度和出檐的悬挑问题
B、梁架采用叠梁和三角屋架相结合的形式
C、初步建立了模数化规格化技巧
D、斗拱的结构功能明确,柱与柱之间的补间斗拱解决面阔方向悬挑问题,柱头上斗拱解决悬挑问题。
6、唐乾陵布局特点
(1)唐乾陵位于乾县的梁山上,以山为陵,凿山为穴;
(2)以梁山东西双峰为阙,整个陵区显得崇高、雄伟,选址非常成功;
(3)以双阙间依势而上的坡道为神道,神道两侧列门阙、石柱、石像、石人等,山上遍植柏树,烘托出肃穆的陵园氛围,所费少,收效大;
(4)在形制上,唐乾陵继承了秦汉时陵区四面有墙,墙中辟门之制,并加长强化前导序列,同时开创了合葬制、因山为陵等形制。
7、为什么说中国城市建设取得较高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书本(p56)
8、简要回答西藏布达拉宫的组成和艺术成就。
1、组成
1)山脚下—“雪”,坐落着政府机构,监狱,监狱,作坊,马厩等;
2)白宫—佛侣学校、诵经堂、扎康(喇嘛居住)
3)红宫—佛堂,历代喇嘛灵塔殿
2、艺术成就
1)不对称的平立面—群山靠错动的体量和山岩起伏,“之”字形踏步,扶手是锯齿形;
2)硕大的体量拔地而起,取用民居碉楼形式,墙有很大收分;
3)红宫点名其宗教内涵,红色、金色表示圣洁;
4)“虚根”和白宫错动的白台,以烘托红宫。
四、绘图题2题
1、绘制江苏南京梁萧景墓墓表平、立面图。P37
2、绘制陕西应县佛宫寺平面图。P176
3、绘制北京标准三进院四合院平面图,并标注出主要房间名称。P99
4、绘制明十三陵中长陵平面图,并标注出主要建筑位置。P149
5、绘制陕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图。
6、绘制北京天坛平面,并标注主要建筑位置。P131
五、论述题1题
1、试论述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差异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课件
1、风格差异
1)从平面布局看:
——江南园林多处于市井,常取内向形式;
——北方皇家苑囿所选环境接优美、开阔,多数景点选取外向布局或内、外结合布局。
2)从建筑物外观、立面造型和细部处理来看:
由于气候条件、习惯、传统等因素
——江南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
——北方皇家园林比较严谨、粗壮、朴拙、厚重;
建筑尺度方面差异明显。
3)从空间处理看:
——江南园林比较开敞、通透,内外空间有较多的连通、渗透,层次变化也比较丰富;
——北方园林比较封闭,内外空间的界限比较分明。
4)从色彩处理方面看:
——北方园林较为富丽;
——江南园林比较淡雅。
5)堆山叠石方面:北方园林山石较凝重浑厚,江南园林较虚幻空灵。
6)花木配置方面:江南园林在品种多样性方面远胜于北方园林;同时,江南园林花木配置以单株为主,北方园林以成群成组为主。
2、造成以上差异的客观原因
1)服务对象不同
——北方皇家苑囿为封建帝王服务;
——江南园林属于私家园林,园林主人各不相同,各自要求必当不同。
2)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
——北方苑囿规模大,占地多,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
3)气候条件不同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
——江南比较温暖、湿润。
2、试对南京中山陵进行评述书本(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