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典型材料写作的33个技巧和66个范例73-108

典型材料写作的33个技巧和66个范例73-108

战、顽强拼搏的精神,这就是我们创业发展的脊梁。

黑土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粮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官兵们赤诚奉献的精神。老主任王振宗、老政委邢玉堂,在基地奋斗了20年,当了十多年的主官,带领官兵创造了大量财富,尽管自己的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但从没有占公家一分钱,拿一斤粮。前任主任郑完植,当营长时,孩子得了重病,但他为?龙口夺粮?创收麦子,竟然没顾上回去看一眼,没想到18 岁的儿子永远离开了人世,给他留下了终身的遗憾;现任主任宋青洋, 16 岁就来到北大荒, 38 年的岁月,给他留下了成功的足迹,也给他留下了一身的伤病,肺结核、胃溃殇、关节炎。我们基地的历届领导,以他们恪尽职守、吃苦耐劳、忘我工作的表率作用,凝聚了军心,带动了部队。

志愿兵程志民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进军营的,在基地他是有名的技术尖子,年年受嘉奖,2次荣立三等功,3次被评为优秀志愿兵。人人都说他是好样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是从朝鲜战场下来的残疾军人,行动不便;母亲患脑血栓,长年卧床不起;妻子患子宫瘤,5岁的儿子还有癫痫病。每年休假,他不是为妈妈熬药,就是带妻子、孩子看病。每次离开家门,都带着一身疲惫和深深的歉疚。1994年9月,程志民母亲的病情加重,特别想念在外当兵的儿子,看不清挂在墙上的照片,就让家人把照片拿到炕头,一会儿拿起来瞅一瞅,一会儿拿起来摸一摸,边看边念叨,边摸边流泪,不停地叫着他的名字?民儿,你怎么还不回来,妈真想你啊……?接到妻子发来的3 封电报,程志民心急火燎,日夜兼程往家赶,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他目夜思念的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想到母亲卧床多年,自已都没能尽到一份孝心,就是在临终时,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程志民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跪在母亲遗体前,放声痛哭,?妈妈,您怎么走得这样急啊!儿子不孝,回来晚了,您睁开眼睛,再看

儿子一眼吧!?我们的官兵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我们何尝不想尽到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把幸福献给祖国,献给人民。今年是程志民服役的第13 个年头,按照部队规定该转业了,战友们也都希望他早点回去,支撑起他那不幸的家。在这里我们祝愿一声,像程志民这样的好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位身患癌症的战友,留给他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他叫肖启发,是一位优秀的基层干部。他当了3 年队长,带出了两个先进中队,就在他带领官兵向新的目标迈进的时候,经常感到腹部疼痛,有时实在忍不住了,就用拳头使劲顶着,照样坚持工作。战友们都劝他去医院检查,但他总说这是冒病又犯了。一天晚上,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剧烈的疼痛,使他全身抽搐、痉挛,从床上滚到了地下。场领导立即把他送进了医院。可是,晚了噜一切都晚了1 连续十多个小时的抢救,能用的方法都用了,但肝癌还是夺去了他年仅28 岁的生命。千里之外的妻子赶来时,等待她的是一个已经办好的家属随军通知书,还有一封没有写完的家信。信中这样写道〃陆珍,咱们结婚5 年了,家里的事全靠着你,我在外当兵,什么忙也帮不上。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随军的事,组织上已经批准了,我们马上就要团圆了。北大荒是个干事业的地方,尽管现在还有些苦,但组织上对我很信任,战友们对我也很支持,你来了,咱们的家安定了,我也就没有太多的挂念了……肖启发走了,他怀着对黑土地的厚爱,怀若对妻儿的亲惰,匆匆地走了。活着,他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走了,他是这片土地上不朽的英灵。在我们眼里,这是一种崇高,是一种永恒,是一种万古不灭的军魂!

艰苦奋斗精神孕育了赤诚奉献的战士,也铸造了痴情于黑土地的知识分子。他们中,有50 年代的大学生腾绪万,60年代的大学生李在群、刘金寿,70年代的大学生高惠友, 80年代、90 年代,又有一批年轻的大学生走进了我们的队伍。总农艺师黄贻玉,

1962 年随垦荒大军来到嫩江基地,和这块黑土地打了33 年交道,从开出第一亩荒地到今天44 万亩良田,从镰刀锄头的手工作业到今天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从对氮磷斜的基础研究到飞机航化施肥,从小麦亩产七八十斤到今天的六七百斤,每一项成果,每一个进步,都浸透了他的心血和汗水。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农业技术研究26 项,其中有14 项获奖。1994 年噜60 岁的黄总要离休了,双鬓斑白的他,直到今天才有时间回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老家,为80 多岁的老母亲尽一份孝心。临行前,他举行了一个独特的告别仪式:坐车跑遍了基地8个场、34 个中队的上百块土地。每到一块地头,他都要下车捧一把黑土装进口袋,背对土地照一张相,留一个影;每到一个中队,都要给在黑土地上的官兵们敬一杯酒。这位平时很少喝酒的人,在领导和战友们为他钱行的饭桌上,专门点了?嫩江春?酒,这是用黑土地上的粮食酸出的甘醇。他泪流满面地和每一位战友碰杯,喝了一杯又一杯。他说,我是属于黑土地的,我真想醉倒在这块土地上。席间,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他最喜爱的歌: ?说不清这黑土地,为什么这样有魅力;引得多少好儿女,千里万里来找你,命运给过你,青春你拿去,冻不走、难不走,甘愿融化在你怀里……?这首歌,唱出了黄总的情怀,也唱出了我们官兵共同的心声。

军人自有军人的情怀,军人自有军人的价值。许多老军垦把一生最壮丽的时光,献给了军垦事业,许多大学生舍弃繁华的都市,把聪明才智挥洒在黑土地上;许多军人的妻子离开江南水乡、天府之国、中原大地,安家落户在北大荒;还有160多名官兵,把自已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艰苦奋斗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嫩江基地官兵前进的动力,高举的旗臶!

范例9. 抗震救灾典型材料

紧急大投送天路救亲人

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师长刘文力

我们师是全军一支重要的空中战略投送力量。汶川地震后20分钟,首先接到空军号令,马上启动应急预案,中止训练飞行,收拢在外飞机,立即转入战斗状态。震后1 小时58 分, 2 架伊尔-76 飞机接令紧急升空,经两次转场、4 个小时飞行,最先将242 名专业救援队员和33 吨特种装备火速运到灾区,第一时间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送到亲人的心坎上。

震后的灾区,道路阻隔、桥梁拇塌,打开空中通道,抢救灾区群众,刻不容缓。5 月13 日凌晨2 点,空军命令:紧急集结飞机,抢运救灾人员。全师官兵闻令而动。一时之间,指挥所灯火通明,研究部署行动方案;停机坪航材车、电源车、加油车来回穿梭,高效有序运转,全体飞行人员快速进入座舱,完成升空准备。7 点45 分,满载着救援官兵和物资的23 架飞机,编成两个机群从武汉、开封相继起飞,直奔灾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快点,快点,再快点,快点飞到灾区,抢救我们的亲人!

这是一场与死神比速度、与时间抢生命的紧急大空运。一路上,我们选择最近航线,加大油门飞行。可是,刚刚进入四川上空,就遇到强气流和雷阵雨的恶劣天气,一个个巨大的浓积云像石林一样挡在航路上,红色的结冰告警灯闪个不停。飞行遇到浓积云就像航海遇到冰山一样,都要绕过去。但救人要紧,我们早一秒到达,废墟下的亲人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师长郑元林果断作出决定,保持队形,直线上升,擦着云顶飞过去。9点50分,伊

尔-76 机群降落成都。随后,运八机群抵达彭山机场上空。这时,机场正下着大雨,能见度很差,若陆非常困难,塔台指挥员询问要不要备降其他机场,但同志们不想多耽搁一秒钟,按作战标准操纵飞机穿云下降。高度100 米,还没有着清跑道,这时只有十几秒钟的机会,飞机降落不了就该复飞,大家一下子把心揪丁起来。l 秒、2 秒、3 秒……就在飞机准各复飞的瞬间,终于看到了地面为引导飞机若陆打开的探照灯。飞行员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全部一次着陆成功。我们快速卸载、连续往返、昼夜兼程,震后第一天就把6900名救援人员和210 吨救灾物资运到灾区一线。

灾情超乎想象,灾区连连告急,需要迅速从全国各地空运人员和物资,但许多机场我们没有飞过,必须开辟新的航线。机组人员连夜查找资料,收集数据,制订方案,边飞行边准备。仅灾后七天七夜,我们就转战36个机场,26架飞机在83条航线上穿梭飞行。每个机组平均每天飞行超过10个小时,连续工作时间达20小时,飞行员睡眠不到4个小时,飞行强度是平时的3 倍以上。我们常常是一个任务没有完,另一个任务就已下达;有的飞机还没落地,就在空中接到新的任务。机务人员日夜奋战在机场,飞机随到随检修,出动率始终保持100%。58 岁的机长李景贺,是我们空军最老的现役飞行员。考虑到他年纪大,开始没有给他安排任务,他找到政委激动地说:?我是个飞了38 年的老党员,现在汶川遭这么大灾,我就是豁出命来也要报答人民的养育之恩。?为了快运多运,他和其他飞行员一样,不顾飞行疲劳,主动帮着装货卸货,因了就打个盹、饿了啃一口面包。仅一次任务,就转战河南、湖北、浙江、福建等地6 个机场,连续工作了26 个小时。在空运最紧张的时刻,我们11名女飞行员积极参战, 5 对飞行员夫妻同上蓝天、并肩战斗。有的两口子分别在外执行任务,已经三四个月没见面了,这次在同一个机场降落,因为忙碌,也

只能隔若机舱玻璃挥挥手。这次地震,我们师有116 名官兵家在重灾区,对家人非常牵挂,但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他们说,看到我们的飞机一次次飞向家乡,我们对亲人获救充满信心,我们对重建家园充满信心!

这次空中救援,对我们最大的一个考验是执行空投任务。由于灾区道路被毁、水路受阻,许多村镇成了?孤岛?,急需食品、药品和帐篷,必须尽快空投,打开新的生命通道。从14 日下午开始,我们一边组织空运,一边展开空投。在地形复杂、环境陌生的高原峡谷进行空投,没有气象资料、没有空投标识、没有地面引导,对我们来说每次都在挑战极限,每次都有极大的风险。但为了抢救亲人的生命,就是再难再险我们也敢飞敢闯。15 日凌晨1 点,已经奋战了三天四夜的邱德甫机组,再次接到指挥部命令:?清平磷矿有数千名群众被因,已断水断粮60 多个小时,马上实施空投救援!?听到被困群众数量这么多,邱德甫建议改进机舱的装载方法,将每次运载50 件改为60 件,从8 吨增加到10 吨。他说:?哪怕多装一瓶矿泉水、多装一包饼干,就能多救一条人命啊!?清平磷矿地处山谷,航路复杂,空投点两侧有4000 多米的高山,而指挥部唯一能提供的就是矿区的经纬度。像伊尔-76 这样的飞机,最小转弯半径也要5 公里,在高山峡谷问飞行,如果有半点闪失,就会机毁人亡。在这种情况下空投,世界上都没有先例。人命关天,机组人员抱定一个决心:没有先例也要创造先例。

凌晨2 点22 分,邱德甫机组毅然登上飞机,直飞空投区域。他们对照矿区的经纬度和飞机上测到的风向风速,边紧张计算、边修正位臵。接近矿区上空,飞机开始下降,?高度4800 、高度4700 、高度4600……?当飞机与附近高山平行时,无线电高度表突然发出刺耳的语音告警声,这是提醒已经过了最低安全高度。大家清楚,这个时候飞机每下降一米,空投的准确度就能提高一

分,但危险也会增加一分。忽然,飞机出现颠簸,结冰信号灯不停闪亮,机舱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邱德甫紧紧握住驾驶杆,镇定操纵飞机继续缓慢下降。当海拔高度指向4000 米,他立即下令——投下。2 点38 分,第一批30 件重达5 吨的救命食品、药品和矿泉水准确投向目标点。紧接着,邱德甫拉起飞机,重新建立航线,把握仅有的30 秒空投时机,再次将第二批物品准确无误地投向目标。空投成功了,被困的5000 多群众有救了。灾区群众激动地说,多亏解放军投下的?救命粮?、?生命水?,让我们挺过来了。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紧急大投送中,我们承担了全军75% 的空运量、95% 的空投量,创造了出动飞机最多、规模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历史新纪录。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我们的航迹遍布祖国四面八方,每天都臵身于源源不断飞往灾区的大批救援人员和物资中,每一次起飞都满载着党和人民对灾区亲人的热切关怀和希望。我们的心中始终升腾着一个信念,有这么伟大的党,有这么英雄的人民,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范例10. 抢险救灾英雄群体典型材料

无愧于党旗军旗下的誓言

衡阳抢险英雄群体

我们海军工程大学13名毕业学员,在前往南海舰队报到途中,突遇列车发生特大事故时,发挥了革命军人、共产党员的应有作用,共抢救轻重伤员近百人,疏散转移旅客200余人,1名战友在抢救旅客中英勇牺牲。在这场严峻考验面前,我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教育、培养,用鲜血和生命填写了一份真正的毕业

答卷,无愧于党旗军旗下的庄严誓言!

面对突发的灾难,我们挺身而出,13个喉胧高声喊出同一个声音:“我是解放军”,义无反顾冲到抢险第一线

7 月9 日晚上22 点48 分, 461 次列车在湖南衡阳茶山地路段,发生脱轨倾覆事故,车头与车厢连接的挂钩突然断裂,造成12 节车厢脱轨, 7 号车厢冲到右边一座2 米多高的土坡上,与前面的车厢冲撞后翻转挤压在一起; 6 号车厢严重变形,加1 车厢侧翻90°,横卧在路基上……数名旅客当场丧生,更多的旅客身体受伤。

车祸发生的瞬间,车厢里面一片漆黑。当时,我们13 名学员分布在4 个受损最严重的卧铺车厢里。在旅客生命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我们头脑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是党员,是军人,是军校大学生,应该挺身站出来!?于是,我们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战斗集体,迅速投入了由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铁路员工和人民群众组成的疏散、抢救受伤旅客的战斗。我们几乎都用同样的话向旅客们大喊:?我是解放军!?话音刚落,嘈杂的车厢变得安静了,拥挤的场面变得有序了。

在靠近机车的车厢里,漆黑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柴油味。一些急于逃生的旅客掏出打火机照明,我们马上意识到明火照明极可能引起失火,灾上加灾,后果不堪设想!立即异口同声地予以制止:?不要点火,小心火灾!?防止了二次事故的发生。

4 号车厢的情况很乱,有的寻找逃生出口,有的翻找行李,有的哭喊亲友,互相挤压,乘务员难以控制局面。周国平顾不上包扎自已手臂上两道十儿公分长、鲜血直流的伤口,立即摸出自己的军装迅速穿上,并和汪宏伟大声喊道:?不要拥挤,听我指

挥!按顺序一个一个出去。?旅客们一听,渐渐安静下来,除重伤员外很快都撤出了车厢。

加1 车厢的学员李一华、刘海涛一上车就被聘为列车治安员,此时他们意识到,最重要的是开辟救生通道。于是摸索着找到了一个车窗,下面正好有一个斜坡。可车窗玻璃半天也砸不开,刘海涛就急忙摸了一只皮鞋套在脚上,使劲一蹬,?哗?的一声,玻璃碎了。刘海涛先爬下去探路,发现没有危险,才把旅客们一个一个接出去,并把他们安顿到一个斜坡土。

我和孙爱清等同学主动维持现场秩序,扶老携幼,组织脱险。由于没穿军装,车厢里有的旅客向我们投来了疑惑的目光,不敢把行李递给我们。我急中生智,脱去上衣,露出?抗洪勇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赠?字样的背心,立即换来旅客信任的目光,纷纷让我们帮忙。

在黑色的夜幕下,在倾斜的车厢里,在血水交织的事故现场,我们13 名学员用语言和行动叫响了一个声音:?我是解放军!?此时此刻,这短短的五个字早已远远超出了它原有的意义,它蕴涵了我军特有的思想境界和牺牲精神,它是信心,是安全,是希望,是力量,更是子弟兵对人民的承诺和回报!

面对受伤旅客的呼救,我们不顾伤痛,奋力拼搏,努力实践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

34 年前,就在衡山脚下的铁路线上,一位名叫欧阳海的年轻战士用血肉之躯把惊马推出了铁轨,保护了列车的安全。今天,还是在这段铁路线上,新一代的军人也要用无私的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事故发生时,我们在巨大惯性的作用下,有的撞上车厢,有的被抛下卧铺,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刘晓松额头受到重创,身体6 处挫裂伤;靳文汉右眼眶被砸开一道口子,肌肉外翻;张广

军右手臂深度划伤20 厘米,左脚趾甲被压碎脱落,张孝春头部多处挫伤,右手指关节脱臼;杨光、帅雄星腰部软组织严重挫伤。但我们发扬我军?轻伤坚持战斗,重伤不下火线?的传统,迅速搜寻、救护、转送伤员。

杨光、靳文汉、李一华、刘海涛四位同学所在加l 车厢,由于车厢侧翻,他们便在隔板、茶几、床铺架之间艰难地攀行摸索,找到了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大娘。她被塌下来的铺板压住了,头部、胸部伤势很重,呕吐不止。李一华拉了几下没拉动,扬光就用随身携带的小剪刀,剪开缠在老人身上的毛毯,其他3 人用肩膀顶起塌下来的铺板,杨光托着老人一寸一寸地朝外挪,终于把老大娘从夹缝里抠了出来,搭起人梯将老人从窗口背到平地,再用担架把她送到救护车上。事后我们得知,这位老大娘是武汉市红星电器厂退休职工谷福姊,她现已康复出院。

由于5 号车厢翻向行李架这边,另一侧的窗子悬在高处,车厢里的重伤员出不来。周国平和汪宏伟就从车窗翻进车厢,遇到一名叫陈峰的中年男子,他焦急地说,他嫂子徐美蓉和妻子胡玉芳的脊椎都摔断了,再耽搁就不行了10岁的侄女也受了伤。周国平先去抱孩子。谁知小女孩跪在妈妈身边,死活不肯走,哭着说:?我妈妈快死了,我要跟妈妈在一起。?几个男子汉听了鼻子一阵发酸。周国平、汪宏伟和一个陆军战友一起用力砸下一块茶几板,塞进徐美蓉的背部,一个人抬腰,另一个人抬脚,把她从车窗里抬了出来。陈峰的妻子胡玉芳躺在地板上痛苦地呻吟着,陈峰俯在妻子的耳边说:?坚持一下,有几个解放军来了,你有救了。?周国平拆下一个茶几板塞进胡玉芳的背部,不想地上全是碎玻璃碴儿,手被扎得鲜血淋漓,但他毫不在意,在汪宏伟和其他几名旅客的帮助下,把这名重伤员又轻又稳地抬出了车厢。当旅客们开始有组织地向衡阳撤退时,我们仍在各个车厢上下寻找、转移重伤员。周国平从车厢出来后,看到几个人抬着那个名

叫胡玉芳的妇女,没容多想就跑上去接过一角,一口气抬了两公里多。突然,周国平感到有一只手紧紧地抓在他胳膊的伤口上,顿时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低头一看,原来是胡玉芳伸手抓住了他。他想,也许是求生的本能,或是伤痛的折磨,或者是寻求精神的安慰,才使伤员这样做。他任由鲜血顺着手腕流下,硬是咬牙挺着,一直把她送到车头附近的救护点。

等了半小时救护车还没来,周国平就准各把胡玉芳送到车尾的救护点,但她的丈夫找女儿去了,现场再无他人。周国平便心急火燎地跑去叫人,谁知慌不择路,在黑暗中掉进了一口2 米多深的枯井,胸脯不知撞在了什么地方,疼得直咧嘴。他抓住井壁上的草想爬出去,但试了几次都滑了下来,不禁连连叫苦?这下惨了,不仅救不成人,反倒要人救了?,便大叫起来。幸好靳文汉路过这里,才把周国平拉了上来。后来他们找到汪宏伟和杨光,便一齐把胡玉芳抬到了车尾部,送上了救护车。

我和孙爱清同学先在本车厢和加1车厢救助了4名重伤员。那天我因患重感冒发烧,血压升高,浑身发软。我暗暗对自己说:?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一定要挺住,绝不能给军人丢脸。?我赶到6号车厢时,正碰上杨光等4名学员用一个破床板抬着一名危重伤员去找救护车,急忙赶上去和他们一起抬。当时我光着脚,脚底板已经被石块和碎玻璃扎破了儿个口子,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疼,一位好心的旅客急忙递给我一块布,让我包扎起来。这时,天又下起了大雨,脚下泥水翻滚,越沟、过坎、爬梁、上坡,每走一步都非常吃力。靳文汉眉头上的伤口被雨水泡得肿胀、肌肉翻开,周国平被碎玻璃划开的手臂撕裂般的疼痛,雨水、汗水、血水交织在一起。为了保持步伐一致,减少伤员痛苦,我领头喊起了?一、二、一?的口令,在风雨交加的夜色中艰难跋涉,终于把伤员送到了距事发地点20多公里的医院。今天,被我们抬出来的重伤员康利荣同志也来到了报告会现场,我们向她表示深

深的祝福!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刘晓松舍己救人,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别人的生,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车祸发生的瞬间,加1 车厢侧翻在地,车厢的棱角在地面犁出了一道一人多深的沟。接着,拱起的铁轨将7 号、8 号卧铺之间车窗下面的车厢撞开一个大洞,洞口正对着深沟。当时睡在8号中铺的刘晓松,被巨大的离心力从洞口甩到了车外,额头磕在石头上,血流满面。几乎同时,他对面7 号中铺的官望芝老师也被掀了起来,然后重重地跌进黑乎乎的洞中。忽然,她感到一双有力的手臂一把扶住了自己。?阿姨,阿姨,你怎么样??听到这似曾熟悉的声音,官老师想起来了,这个人就是对面铺上那个海军工程大学的学员。惊魂未定的官老师紧紧抓着刘晓松的胳膊问:?怎么回事?我这是在哪儿???阿姨,列车出事了。?刘晓松一边说着,一边把官老师连拖带背地扶到一个斜坡上。稍一冷静,官老师想起女儿还在车上,就急着叫了起来:?女儿,我的女儿还在车上!?刘晓松一听,立即安慰她说:?别着急,我去找她。?说完,他吃力地又回到那个洞口艰难地爬进车厢,在侧翻的车厢中一边爬行一边寻找着,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摸到了1 1 岁的小思嘉,然后把她抱出了车厢,送到了官老师的怀里。几乎绝望的官老师见到女儿,一把抱住,失声痛哭。她借着远处的灯光一看,差点晕了过去:女儿脸土、裙子上都有血。官老师疯了一般撕开女儿的衣裙,寻找女儿的伤口,却翻来覆去没有找到。她颤着声问女儿哪儿疼,女儿说她身上的血是被那个海军叔叔沾上的。这时官望芝才缓过神来,赶忙抱起孩子,在人群中寻找刘晓松。可是她哪里知道,此时的刘晓松正挣扎着一步一步地向车厢走去。每一步都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每一步都体现了信念的力量,每一步都闪耀着追求崇高道德境界的光芒!

由于车厢翻转90°,一侧的车窗车门都被压在下面,旅客们找不到出口,在黑暗中拥挤喊叫。一个革命军人、共产党员的强烈责任感使刘晓松忘记了伤口的剧痛,忘却了自我,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继续救助旅客脱险!刘晓松来不及歇一下就连忙返回洞口,朝里面大喊:?到这里来,这里有个洞可以出来。?车厢里面的同学杨光、靳文汉听到喊声,也翻过卧铺隔板,把附近车厢的旅客接过来,送到洞口。旅客们一看下面黑乎乎的不知深浅,都不敢贸然往下跳。刘晓松站在下面,伸出双臂,不停地安慰大家:?不要怕,往下跳。?就这样,身负重伤的刘晓松以超人的般力强忍着疼痛,像铁铸的一样,坚强地支撑在洞口旁边,一连将20 多名旅客从这条通道中疏散了出来。然后,又顽强地赶到5 号车厢去救助受伤的旅客,直到他们全部安全转移。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刘晓松失血过多,体力消耗殆尽,再一次昏倒了,头又一次重重地摔在铁轨上,与第一次的前额创口形成了致命的对冲伤……这时,在场的旅客们焦急地对前来营救的衡阳市急救中心主任柳伟林说:?快救救这个小伙子,他为了救我们摔得很重。?当深度昏迷的刘晓松被送到衡阳市中心医院急救室时,他的呼吸、脉搏已经十分微弱了。医生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俨他已经不能回答。输氧,无效,注射强心针,无效。凌晨5 点45 分,刘晓松那年轻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晓松走了,走得那么早,那么急,那么无私无畏、无悔无怨,甚至来不及看一眼黎明的晨曦和那即将升起的太阳。他,没有留下姓名,也没有遗言。英雄的遗体只能被医院编为?5 号无名尸?。当学校领导几经周折在当地殡仪馆冷藏柜中找到他时,英雄遍体是伤,血迹斑斑,但那双熟悉的眼睛仍然睁得大大的,棱角分明的嘴微微张开着,仿佛还有很多告别的话要说,仿佛还有许多心愿未了。是啊,晓松还有大多的事要做,他闭不上眼睛。他铭记着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殷切期望,还要去部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他眷恋着家乡那片生他养他的红土地,那里有多病的爸爸和辛劳的妈妈,他21 岁的青春航船才刚起锚,理想的风帆正在升起,美好的生活刚刚开始……

是啊,英雄本不该走的。当时的主治医生李京湘证实:刘晓松如果在甩出车厢后及时包扎治疗,不会有生命危险,救人昏倒的第二次摔伤,是刘晓松牺牲的主要原因。最早被刘晓松救助的官望芝听到刘晓松牺牲的消息后顿时惊呆了,喃喃地说:?他怎么会死呢?这么好的人怎么会死呢??中南民族学院研究生汝百乐写了一篇《灾难中大写的人》,发表在《今日快报》上,文章说:?那个牺牲的刘晓松,是在救人中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他完全可以跑向救护车活下来,他却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别人的生!?这些天来,刘晓松的老师、同学、领导、战友,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和惋惜之中。刘晓松是个品学兼优的学员,中学时就多次被评为优秀团员和?三好学生?,曾获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三等奖;军校中曾担任班长、区队长、团支部委员、军人委员会委员,在同年级学员中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受到嘉奖。大家都不愿意相信,这么好的学生,这样早就已经离我们而去!是啊,刘晓松并没有走,他沿着校园的小路散步去了,他到图书馆学习去了,他随舰艇远航去了。刘晓松准备去报到的导弹护卫舰的花名册上,将一直保留着英雄的名字,刘晓松永远属于军舰,属于大海!

(“衡阳抢险英雄群体”的事迹在湘鄂大地引起强烈反响。中央各新闻单位对他们的事迹集中进行了宣传报道,掀起了向“衡阳抢险英雄群体”学习的热潮。共青团中央授予“衡阳抢险英雄群体”全国“新长征突击队”荣誉称号。本例文是该英雄群体成员许永辉同志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

范例11. 支援国家建设先进典型材料

风餐露宿十三载踏遍北疆找水源

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

我们给水工程团,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于1974 年组建的。当时赋予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内蒙古北部高原地下水的情况查清楚。十几年来,我们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转战万里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巴丹吉林沙漠,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以多打井、快找水的实际行动,支援了国家四化建设。共完成水文地质普查和野战供水普查面积22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六个台湾省的面积,徒步勘察累计行程10 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走两圈半,打水文地质孔730 个,进尺10 万米,在常年缺水的内蒙古北部草原,找到了八个自流水区, 14 个富水带和四条古河道,总储水量3340 亿吨,年采水量可达27 亿吨。我们先后绘制了1. 5万多幅水文地质图,编篡了27 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报告》,由国家地质矿产部验收后,批准出版。其中有13 份获优秀报告奖,有三项成果获地质成果科研奖。这些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了水文地质的重要依据。经普查证明,内蒙古北部草原的地下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这一地区的工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我们在完成水文地质普查的同时,还给边疆人民打了66 眼优质供水井,帮助当地群众对9276 眼饮水井、饮水点,进行了化验分析,并对部分供水点采取了净化措施。

党和人民对我们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了很多的荣誉。国务院地质矿产部称赞我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为四化建设作出

了贡献,并给我们颁发了?建设边疆、保卫祖国?的锦旗;北京军区党委给我们团记了集体三等功。全团先后有325 名同志立功。我们团的代表,还多次出席过全国、全军的先进表彰大会。

为祖国北部边疆的水文地质事业勇于自我牺牲

部队初到内蒙古地区时,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我们团原来一直驻守在云南、广西边境一带,当时大部分干部战士是南方人,对内蒙古的水土不服,很多同志体重明显下降。在野外作业,住的是帐篷,冬天像冰窑,夏天像蒸笼。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汽车白天行驶开车灯,两米内看不清人。有时,大风把我们住的帐篷一下就掀翻,把几十公斤重的油桶刮到好几公里外。由于点多线长,交通不便,断粮断水是常事。文化生活也很枯燥,有收音机也收不到广播节目。全团每年分布在离呼和浩特市千里以外的草原作业八个月以上,年年是踏着冰雪去踏着冰雪回。有的战士当了几年兵,连呼和浩特市的绿树叶是什么样都没有见过。面对这些困难,团党委经常用周总理的嘱托教育部队,大讲搞好内蒙古地区的水文地质普查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激励干部战士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光荣感、责任感,使部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

广大干部战士自觉扎根边疆,艰苦创业。我们团的干部战士来自汉、壮、蒙、团、布依、哈尼等14 个民族,有的家在繁华的城市,有的家在鱼米之乡。但十几年来,全团没有一个闹复员、转业的,没有一个自己提出要求调走的。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尽快填补内蒙古北部边疆的水文地质空白。

四连连长罗尚和是布依族人.1969年从贵州入伍。他来到北疆13年,在连职岗位干了11年,一直工作在最艰苦的钻井第一

线。这些年来,他的家庭生活遇到了许多困难,都挺过来了,始终没有动摇干事业的决心。一次,他家失了火,烧了个精光,家里来电报催他回去安顿一下。因为工作走不开,他把电报揣在兜里,照常带着战士们外出钻井,他的母亲在山路上摔断了手臂,来信让他回去照料,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寄了钱,又带领连队开进戈壁,他的妻子身体虚弱,临生小孩前给他拍来一封加急电报,让他火速回去照顾,由于连队刚刚受领了新的任务,这件事他谁也没告诉。后来,团里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命令他立即回去。他赶到家才知道,孩子出生时,因为身边没人,妻子只得自己接生,险些送了命。罗尚和望若躺在床上不能自理的妻子,看看干瘦的儿子,心头一酸,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后来,有的同志劝他,你家里那么困难,还是跟领导说说,早点回去吧。罗尚和却说:?谁都有亲人,谁都有困难。如果家里有点难处就想‘向后转’,这块荒漠的普查任务谁来完成!周总理在世时,我们没能向他老人家献出普查成果,现在,我们得加倍努力,早日把这个空白填补上!?蒙古族的牧民们,得知罗连长是来自南疆的布依族同胞,一见到他,就伸起大拇指,连声赞叹?赛诺,赛诺?(意思是?好样的?)。

四川籍战士陈让华,父母相继去世。当时,连队正忙着给牧区打井,他看到人手紧张,就把悲痛压在心底,始终没提回家的事,一天也没有离开过钻井台。事后,据家中人讲,两位老人在临终前一再呼唤他的名字。类似这样正确对待家庭问题的事例,在我们团的干部战士中是很多的。

这些年来,我们团的同志,不仅在家庭利益、个人幸福等方面作出了牺牲,甚至还有的同志为水文普查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工程师安炳志,是从地方调入部队的专业技术人员,从1975 年开始,一直在野外作业。由于常年风餐露宿,得了胃

病,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疲。1981 年,安炳志承担了白乃庙水文地质报告的主编工作。接受任务后,他悄悄地从卫生队要了一些药,就随队出发了。在勘测过程中,他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忍着胃痛,跑遍了分布在1670 多平方公里地域的作业点。连队每打一个孔,他都自己到现场去取各岩层的岩心和水样。一次,七连进行抽水试验时,安炳志接连三个昼夜蹲在机台旁,观察、记录水量的变化情况。这时,他的胃病越来越重,进食量日渐减少,夜里疼得睡不着,白天仍捂着肚子坚持上机台。10 月份收队后,他对勘察收集到的上万个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编写报告。办公室离家只有30 米远,也顾不上回去,连吃饭都让家人送来。由于连续紧张地工作,病情急剧恶化,身上直出虚汗,他就拉出抽屉顶着胃部继续写报告。领导和报告组的同志都劝他赶紧住院治疗,但每次他都说:?不要紧,等把报告写完了再去。?11月24 日早晨,他写完了白乃庙的水文地质报告,就一头栽倒在工作台前。同志们急忙把他送进医院,进行抢救。可是太晚了,他的胃已穿孔化脓。临去世前,他十分吃力地对领导说:?如果我去世了,不要把我的骨灰运回河北老家,就埋在我工作过的地方,我要看看战友们把这里的地下水源开采出来。?他还向妻子叮嘱说:?不要向组织提什么要求,处理完我的后事,就带若孩子们回老家吧。?在场的所有同志都被他这种高尚的精神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奋力拼搏,敢打硬仗

进行水文地质普查,工作量大,要求高。在普查的范围内,平均200 平方公里要打一个孔,一般情况下每隔1000 米要做一个地球物理点的物探工作,同时,还要派出若干个踏勘小组进行地面普查。

我们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水文地质普查任务,为北部边疆的

开发和建设提供准确、系统的科学资料,全团干部战士把快打井,多找水当做自己神圣的责任,始终保持一种英勇顽强,敢打硬仗的精神。

内蒙古集二线地区,历来被认为是贫水区。特别是边境城市二连浩特,由于长年缺水,经济发展和市政建设都受到限制。为了尽快查明这一带地下水的情况,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我们组织了10 个钻探连、两个普查连,在这一带展开了找水的大会战。干部战士争分夺秒,日夜苦战。五连的井架刚刚竖起,就刮起了八级大风, 23 米高的井架在狂风中来回摇摆。如果井架被刮倒,不仅会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而且会直接影响钻井的进度。要保住井架,就得给井架"脱衣",把包着井架的塔衣全部剥下来。可是,在八级大风中爬上架顶拆塔衣,稍微不慎,就会摔下来。在场的干部战士明知有很大危险,都争着要上去。在现场指挥的二营营长卢达,把大伙拦在一边说:?谁都别争了,上架拆塔衣,我比你们有经验。?说完,一蹿身爬上了钻塔。大伙看着卢营长的身体随着钻塔晃来晃去,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只见他沉着冷静,在大风中爬上了塔顶,把两脚别在铁架上,腾出双手,悬空作业。塔衣拆掉了,钻塔保住了。可是卢达的手上刮了很多口子,两腿被铁架磨破了好几道口子,流出的血把裤腿都浸湿了。

会战时,虽已阳春三月,但北部边疆仍然是冰天雪地。战士们挖泥浆池,使尽全身气力,一镐下去也只是一个小白点,连刨几下,手就被震破了,裂开了血口。尽管这样,大家没有一个叫苦的,硬是在冻地上挖出了一个个泥浆池,保证了按时开钻。打井只要钻机一开,就日夜不能停。可是,往往是刚刚和好泥浆,很快就冻成了小块。为了保证钻机的正常运转,不让泥浆冻结,同志们开始用牛粪生火烤,但由于火苗太弱,不一会就冻了。志愿兵李志民非常焦急,他索性甩掉皮大衣,跳进泥浆池,用手脚来回搅动。

由于天气寒冷,取岩心十分困难。钻机一开,每两个小时就得提一次钻。取岩心时,不管钻多深,都要把钻杆一节一节卸下来,把岩心取出后,再一节一节地装上。刚从井里提上来的钻杆,都带着很多泥浆。为了防止泥浆冻在钻杆上,战士们就用双手抓住钻杆,把泥浆撸下来。冰凉的钻杆,手一捂上去,有时就沾下一块皮。泥浆噼里啪啦地溅在身上,一个个都变成了泥人、冰人。看到我们这副样子,有人打趣地说,我们是?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一问是搞钻探的?。可我们的战士却十分乐观,有个战士写了一首小诗:?蓝天当帐地作床,泥浆是我花衣裳,茫茫草原摆战场,水文战士豪情壮。?经过艰苦奋战,仅用一年的时间,我们就初步查明了这里是一条古河道。为了进一步弄清这条古河道的情况,我们又派年近50 岁的工程师薛世才等同志,带着四个连队,在1500 平方公里的方圆内,先后打了32 个地质孔,获得了8000 多个水文地质数据。经过反复论证,确定这是一条2500万年前形成的古河道,长350 公里,宽2 ~20 公里,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水资源十分丰富,日开采量可达32 万吨,而且埋藏浅,易开采,水质好。

我们对这条古河道的发现,彻底摘掉了这一地区贫水的帽子,现在这条古河道已着手开发利用。二连浩特市供水紧张的情况得到了缓解,给这个地区工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份供水报告,被地质矿产部评为优秀报告,并获得了奖励。

这一水区的发现,更加鼓舞了全团干部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斗志。1979 年至1981 年,我们又在锡盟东乌旗地区再次进行会战,并在这里找到了面积为3099平方公里的七条富水带,日开采量可达61万多吨。如果开采出来,可灌溉74万多亩草场,可供几十万头牲畜饮用。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我们提供的水文资料和当地的石油资源情况,计划在这个地区建设一座大型的炼油厂。

我们在发扬顽强拼搏精神的同时,还十分尊重科学,充分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