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生活第七课(3)

政治生活第七课(3)

政治生活第七课(3)
政治生活第七课(3)

高三政治复习活动单

《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3、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4、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互

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三、识记

1、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了什么样的新型民族关系?今后应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坚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前提和基础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自治机关是什

么?

5、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和意义。

6、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基本内容有哪些?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一、运用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完成

1、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民族团结原则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2、(10福建卷28)自1996年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以来,闽宁之间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闽宁协作的主要目的在于

A.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C.解决东西部教育科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D.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3、“一只浆终止了和另一只浆的协作,这只船便只能在湖中绕圈子,而不能直达彼岸”这句谚语启示我们,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

A、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B、坚持民族平等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证少数民族自治权

D、加强各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娶力

4、西藏自治区国家机关下发的公文、文件必须要有藏、汉两种文字,如果没有藏文,基层

机关可以拒绝接收。这项法规的制定

A.保障了藏族人民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B.表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上已实现了完全平等

C.说明我国的人民民主有物质上的保障

D.体现了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5、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因为各民

族共同繁荣

A、以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前提条件

B、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

D、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要求

6、(11海南卷13)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

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

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

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民族睦则社稷固”这句话主要强调

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B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的物质保证

C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富强的基础D民族团结是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8、手机虽小,却能折射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小薇为自己的手机设置了一段彩铃:“太

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

妈叫中国。”歌词的寓意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

C.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D.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9、2010年9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二周年庆祝大会在银川举行,中央代表团向宁

夏赠送“民族团结宝鼎”。下列关于民族团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B.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消除民族差别,促进民族团结

D.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活动二、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完成

10、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众,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快又好发展。关于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乡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C.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1、20011年是宁夏自治区成立53周年。53年来,宁夏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

分体现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

A.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B.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C.保障民族自治权D.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

①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3、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

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

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14、下列对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B.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

C.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央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活动三、运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有关知识完成

15、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有

A.外国传教士在我国宗教所传教B.与信教群众进行以有神论或无神论的辩论

C.有在宗教场所或非宗教场所宣传唯物论或唯心论的自由

D.有按宗教信仰参加或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16、我国在依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及时取缔非法宗教组织,依法严厉打击利用宗教形式从事违法犯罪的行为,决不让非法宗教有藏身场所。这表明

A.我国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B.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17.2010年11月30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为江苏徐州教区王仁雷神父举行了辅理主教祝圣仪

式。天主教教皇称一做法违反了教规。国家宗教局回应说,自行祝圣是中国内部事务。这体现了我国()

A.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B.充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C.支持宗教界积极开展对外交往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18、贾庆林还强调,要进一步做好民族地区的宗教工作,努力使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

仰不同宗教群众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信教群众与不

信教群众之所以能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因为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②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

义相适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19、2011年5月l0 日《人民日报》报道,从1949年至今,中国基督教信徒人数增长了20多倍,超过自然人口的增长速度;从1980年至今,中国的基督教教会已经出版发行了4000多万册《圣经》;教堂和聚会点约5万座,其中教堂2万多座,从1980年以来平均每天恢复、

重建5至6个堂点,其中70%是新建的。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依法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②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③我国政府鼓励公民信仰宗教④我国政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20、藏传佛教在玉树州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4月28日,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结古镇禅古寺的喇嘛们进行了灾后首场法事活动,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发达感恩,给全国人民及世博会祈福。材料表明在我国:

A.正常的宗教活动可以为社会和谐做贡献

B.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少数民族有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

D.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活动四、运用政治生活所学知识

21、材料一: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近5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社会稳定形势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

使西藏驶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全区生产总值连续5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农牧

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起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享受免费医疗的农牧民人数达到237万人,50万农牧民告别无电的历史。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联系材料,说明怎样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高三政治复习活动单

《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5 、 C D D A C 6-10、 C C B D C

11-15、A D B B D 16-20、B D A C A

21、【解析】本题关键点“如何”“发展”“民族关系”,就是运用相关知识,谈应该“怎么样”发展民族关系。具体答题可以运用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谈发展民族关系的措施。

【答案】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2)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制度保证。

(3)贯彻执行宗教信仰政策,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和发展社会主义民

族关系。

(4)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履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

民族关系做贡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 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 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高中政治必修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重点知识点总结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当前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的原因(为什么):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 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 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 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怎么做)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 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 形成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 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 富发展。 (5)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 的文化使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 族精神。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知识总结

政治初三第七课知识框架 一.基本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怎样?为什么?P42 P79 P118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什么? 把坚持党的领导(其它两方面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和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有机统一起来。 二?如何实现基本目标(共4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2)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性质)。为了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 政治权利,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体现 国家性质(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性质的关系如何?人代制 决定

(4)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常识 O1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 02机构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 03职能: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04人民代表大会的类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05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机关的关系 06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07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08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09人民代表大会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 01队民代表的产生:民主选举产生11人民代表的广泛性 01次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118重要性 3?坚持xx的方略 4?坚持民族区域自治(3、4两点详见后) 5?这样做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 能。(1)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P60 P118 P118 (2)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八下政治知识点归纳

八下政治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我国现阶段人民范围: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三、什么是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四、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五、公民和人民的区别: (1)政治法律上: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的概念; (2)范围: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六、我国的权利保障体系: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系。

八、如何正确行使权力: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第二课 一、权利与义务有什么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二、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时必须要履行义务: 1.权利与义务互相依存、不可分离,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自觉履行这些义务,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三、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

《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

2017《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 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广泛。 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②坚持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4、公民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 政治义务:(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根本保证) (2)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行为准则)。 (3)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义不容辞的职责)。 (4)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公民的政治参与:

初四政治九下道法5-7课知识点汇总

九下道法5-7课知识点 第五课少年的担当 1、我们走向世界的收获有哪些?(P56) (1)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 (2)我们学会关爱,相互理解,赢得尊重,获得成长的力量。 (3)面对困难时,我们勤于沟通,真诚合作,更加理性、智慧地解决问题。 (4)我们不断自我更新,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2、我们要为世界添光彩的原因(P56-57) (1)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 (2)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 3、我们怎样为世界添光彩?(P57、59) (1)我们要从普通的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2)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A.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 B.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C.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4、我们与国家之间的关系?(P60-61) (1)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5、我们肩负的时代重任是什么?(P61)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 6、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时代重任?(P62) (1)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 (2)每一代青少年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3)我们正处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有志青少年接力奋斗。 7.我们如何承担承担时代重任?(我们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哪些准备?)(P62) 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考点通关练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第3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题组一基础小题] 1.[2017·定州中学周练]少数民族人口虽然仅占总人口的8.49%,但同样是国家的主人翁,他们依法享有各项政治权利。少数民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政治( ) ①少数民族人民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②少数民族干部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③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参加行使国家权力④少数民族政协委员参与国家决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不是人民群众行使自治权,①不选;少数民族群众可以担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是少数民族参与政治的一种途径,②正确;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可以通过行使相关国家权力的方式参与政治活动,③正确;政协委员可以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等的协商,但不参与国家决策,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2.[2017·湛江“四校”联考]从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至今,六十二载星移物换。从荒凉走向繁荣,从贫瘠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60年来,166万平方千米的新疆大地上,沧海桑田,山河巨变。这些变化( ) ①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结果②使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别渐趋消失③成为确立和贯彻民族团结原则的现实依据④得益于铲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阶级根源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别仍然是存在的,排除②;新疆取得重大成绩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及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结果,③说法错误,排除。 3.[2016·石嘴山三中四模]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在构建内通外联的运输通道网络上,加强进出疆、出入藏通道建设,构建西北、西南、东北对外交通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廊,这将极大地促进四川、西藏地区的对外开放,并促进中国——南亚陆路经贸通道的构建。这表明( ) ①实现了国家政策和民族地区特点的有机结合②少数民族平等享受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③协调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④我国真正落实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答案 D 解析国家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这表明我国实现了国家政策和民族地区特点的有机结合,真正落实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少数民族平等享受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②与题意不符。材料中未体现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③与题意不符。本题选D。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 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P4)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4.人民和公民区别?(P6)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 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 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七年级下政治知识点

1.1 .1 悄悄变化的我 ①身体变化的三个表现?(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②青春期带给我们什么?(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充满能量;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③身体发育不同的原因?(遗传、营养、锻炼) ④如何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P5 ⑤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心理特点)——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 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 ⑥如何让排解青春期心理矛盾?——参加集体活动;向他人求助,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自我调节 ⑦心里矛盾自我调节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参加体育活动;自我暗示;自我解嘲 1.1 .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①什么是独立思维? (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敢于和别人争辩;一个人做事必须有信心、有勇气、有力量;提出自己观点,倾听理解别人想法)独立思维: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追求独特,而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正确的意见。 ②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关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③思维批判性的好处——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调动自身经验,激发学习动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④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考虑他人感受,要知道怎样的批判容易被接受,有利于解决问题 ⑤批判的技巧——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和对自己的反思,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人;有一定建设性,不是一味否定 ⑥青春的我们有什么特点?——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力。 我们要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 ⑦怎样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 关注他人与社会,注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

九年级政治第八课知识点

九年级政治第八课知识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当今世界上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的中国形象一位国际社会所公认 1、我们在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欢心鼓舞的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们没有没有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在发展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省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2、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原因: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生产力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表现:所谓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仅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上 时间: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 4、面对挑战我们该怎么办: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合社会初级阶段,各项共组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7、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

政治生活第七课知识点

《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和宗教政策知识点 七课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我国的民族概况(了解即可) 我国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56个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二、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三条)及地位 1.原则: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各民族共同繁荣 2.地位:“平等”是首要原则,“团结”是重要原则,“共同繁荣”是根本原则。 四、三条原则之间的关系? 1.“平等”是“团结”的政治基础; 2.“平等和团结”是“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3.“共同繁荣”是“平等和团结”的物质保障; 4.总之,三条原则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五、“民族平等”的原因、表现及理解 1.平等的原因: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②各民族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 2.平等的表现:①政治上:都是国家的主人。 ②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3.如何理解“平等”?政治上实现了真正的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但在经济和文化 上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六、“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1.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3.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4.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七、“共同繁荣”的含义、原因? 1.什么是“共同繁荣”?指的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2.为什么要“共同繁荣”? 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②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八、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关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同学友好相处,敢 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八年级下册政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政治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人民的构成:在我国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4、公民权利: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公民与人民的区别: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6、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

否则权利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7、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8、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 9、我国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 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10 、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1、言论自由的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

高中政治生活第七课主观题

课题:我国的民主政策和宗教政策 一.主观题 1.【林业·课本案例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1959年,西藏掀起异常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 材料二近年来,中央和其他省市无偿援助西藏建设工程百余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近千亿元;在选出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当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代表;西藏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政策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西藏经济连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西藏纳入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1)分析材料二说明了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哪些具体内容?(9分) “在选出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当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代表”说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的平等关系。 “中央和其他省市无偿援助西藏建设工程百余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近千亿元”说明我国各民族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团结合作关系。 “西藏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政策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说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西藏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12分)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党和国家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③西藏地区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党和国家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④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林业·课本案例改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4年10月12日,全国少数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扎实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继续把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说明怎样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0分)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新型民族关系的巩固提供制度保障。③公民依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 3.2014年9月是西藏第24个“民族团结月”。回顾中外历史,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当前要着力增强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运用民族、宗教相关知识,谈谈国家是如何维护西藏和谐稳定的。 答案: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维护西藏和谐稳定提供制度保障。 ③要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维护西藏和谐稳定提供融洽的社会氛围。 4.2014年8月25日,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强调, 20年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有关省市、中央部门和中央企业,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全面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西藏社会稳定,加强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实践证明,对口援藏工作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我国国情、西藏区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好新形势下对口支援西藏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格局,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西藏为什么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答案:①我国建立、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西藏地区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党和国家及较发达地区采取了积极的帮扶政策。 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西藏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 5.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材料二2015年2月,国家民委公布,2014年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取得了新成就,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年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民族8省区GDP(国内生产总值)总计64533亿元,增速为10.7%。(民族8省区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省。)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1、财产所有的归属划分: 社会上的财产十分丰富,按照归属划分,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2、公民个人财产包括: 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经及其他合法财产。 3、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4、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有何重要意义? 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5、我国的国家审判机关通过哪些手段来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1)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2)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总之,我国制定、运用多种法律,采用各种不同方式,有效地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6、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该如何理智处理? (1)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的归属。(2)当我们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 (3)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分割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4)当我们的财产被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处罚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7、保护财产所有权的途径: 民法、刑法、依法行政。 8、被继承人、继承人的含义、遗产含义及其三个条件: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被继承人遗留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2)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3)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9、继承权: 所谓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0、遗产继承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顺序: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人继承。 11、继承法的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政治生活框架图

高考政治框架复习网络图 注:政治生活复习:抓住主体,就能提纲挈领的复习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公民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民主决策[方式与途径、意义] 民主选举[类型、珍惜的意义与措施]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民主管理[方式、意义] 民主监督[渠道、意义]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的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权利意识、义务意识] 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反映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反映了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反映了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工作方法 政府反映了政府切实履行政府的职能,反映了政府的作用:管理与服务反映了:政府的权力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权力受监督,实行阳光工程 人大 中国共产党 反映了政府的权威; 反映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人大的地位、性质、职权 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的地位、权利与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活动原则、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及其决定因素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执政方式 党的政策与制度政党制度 民族原则及民族制度 地位、构成要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权国家中国----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国际社会基本权利与义务 分类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国际组织联合国(宗旨、作用) 作用 含义、内容、形式 国际关系因素: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影响因素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代国际竞争及其实质表现: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分歧与对立是冲突的根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教学提纲

八年级(下)思想品德一~十课复习提纲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我国的国家性质:答: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P5页第二段) 答: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3、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答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 中国人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以,属于中国的公民但不属于中国的人民的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③分裂国家的人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4、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P7页)答: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5、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P9页第一段) 答: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6、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P10—11)答: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7、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答: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1、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 答: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生活教学设计(第七课)

高三一轮复习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教学设计 一、考纲要求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6、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7、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重难点 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的区分及相互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自治机关、自治权的理解 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涉及到我国民族和宗教问题,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贴近实际情况。但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都仅停留在浅显的理论层面,缺乏生活实践。 2.具体了解我国民族和宗教问题时,学生对民族地区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如居民收入低,贫富差距大,民族分裂分子及暴恐问题了解不多,关注不够。 3.教学设计要尊重客观实际,让学生看到成绩、正视问题,思考取得成果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主人翁的身份关注民族和宗教问题,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政链接2018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丨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同时,我们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拓创新,从实际出发,顶层设计要缜密、政策统筹要到位、工作部署要稳妥,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二)问题设计 综合探究一:201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为我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树立了典范。从茫茫草原出发,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具有开创性的制度设计,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发展与团结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请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性是什么? 综合探究二:与我国民族关系主流相悖的是,少数敌对分子打着宗教自由和民族自治的旗号,鼓吹民族独立,公然分裂国家,置国家利益与民族大义于不顾,走上了自取灭亡之路。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中少数敌对分子必将走向灭亡的原因。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知识点归纳

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知识点归纳 1.三年来我们的收获有哪些?(P82) (1)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2)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3)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4)修炼自己的道德操守,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坚持与德并进,与法同行;(5)树立全球视野,主动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6)我们学会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每天都在进步。(7)在学习和探索的道路上,我们逐渐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2.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我们如何合理选择?(P85) (1)要理性分析主客观条件,思考并决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2)我们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的美好前程。 (3)未来无论走向何方,我们都需要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畅想未来的目的:(P88) 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更是为了很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4. 我们应怎样畅想未来?(我们应以怎样的心境与行动走向未来?)(P88) (1)需要开阔的视野,把自己的爱好、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相结合。 (2)要激发兴趣,大胆尝试,积极行动,不断地反思自己,全面规划有意义的人生。 (3)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4)积极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5. 时代为我们提供怎样的条件和机遇?(P90) (1)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更加频繁,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6.走向未来,我们应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P90) (1)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2)我们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