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内外关于射箭项目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射箭项目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射箭项目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射箭项目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射箭项目的研究现状

射箭在中国是一项古老的现在仍在使用的技艺。射箭运动历史悠久,现代射箭技术发展速度比较快。我国1972年恢复射箭项目后,射箭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有过一次较大的变革,1974--1975年间,我国运动员开始使用信号片,使得我国射箭技术在结构、动作程序等方面产生了较深刻的变化,经过十年左右的不断完善,形成了我国射箭以规范动作为基础、流畅用力为核心的技术风格。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技术不断细腻的同时,加强了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研究,从而促进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发挥,相继取得了一些好成绩。但是中国现代竞技射箭项目整体表现不好,虽然张娟娟2008年奥运会打破了韩国的独揽局面,但中国射箭项目的问题仍然不可回避,广州亚运会中国射箭队的再次失利,使得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夺金欲望更加强烈。

韩国射箭运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一直称雄于世界箭坛。究其原因,除其国内具有较完善的、科学的射箭训练体制和先进的射箭科研体系,并始终坚持严格而艰苦的大负荷训练以外,合理、规范、严谨、稳健的射箭技术也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更由于其国内教学体制的完善,使基本的技术规格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相对的统一,被西方射箭界人士称为教科书似的射箭技术。中国射箭的整体情况不如韩国主要根源不在于种族,不在于经济,也不在于体制,而主要在于中国射箭界对射箭项目的本质特点及规律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形成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体系,致使训练难以提高效率。另外也反映出了国内射箭项目的科研发展相对滞后于射箭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因此,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和理想的改进方法,针对射箭技术提高的目的,结合实际情况,对射箭技术动作和力量训练的研究就势在必行。

欧美国家由于国家训练体制的差异,射箭运动员技术结构形式及风格也是最丰富、最多样化的,如表现在站立方式、身体位置、举弓及钩弦方式、撒放技术、收势技术等颇具有个性化的技术动作。但是,虽然技术动作多样化、个性化,其基础的技术原理是不会改变的,也同样具有相对统一的技术风格。虽然不拘泥于技术风格的表现形式,但则仍保留在传统的技术风格上。

国外射箭项目的研究多集中在运动生物力学方面,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综合性方法,运用不同仪器和技术手段从不同角度揭示射箭运动的内在规律

和外部特征。从查阅文献的结果看来,国外对射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0, 90年代,而后十多年没有太大进展,直到2003年才又有射箭方面的科研成果和论文刊登发表。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射箭运动中身体平衡稳定性的研究。Koles, Castelein, Dillman等运用摄像机对弓上瞄准器运动幅度的记录和运用测力台对足底压力中心晃动情况的分析认为,射箭的成绩与弓的运动幅度密切相关,而与足底压力中心的晃动情况无关。由于使用的测量仪器、对身体稳定性概念的界定及理解的差异以及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不具统一性,因此,身体稳定性对射箭成绩的影响目前尚未有统一说法。90年代初,人们在肌电研究方面,尤其是撒放动作的肌肉用力特点,运用表面肌电技术研究日益增多。Soylu等提出了更有效地用肌电信号的变异系数VR(variance ratio)对射箭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肌肉用力进行评价。另外,国外还运用多普勒雷达的方法测量、探索箭的飞行轨迹和速度,运用模型对开弓到撒放过程中弓的动态形变特点与箭的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拟演示分析,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总之,近几年国外对射箭的研究己脱离表面的描述性研究,上升到从射箭动作技术的本质特征出发深入到神经肌肉的调节机制。

国内学者对射箭的研究内容涉及面较广,主要包括体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的研究、技战术、器械设备、测试方法手段、体能训练、损伤、心理、饮食、射箭文化、场馆及监控分析等,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体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的研究方面,多数学者仿照射击的研究内容、形式以及有关心理对射箭进行研究,因此,射击射箭共性的研究较多,专门针对射箭的较少,这些研究对射箭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射箭技术动作方面,1992年,李良标等应用红外光点运动分析系统、表面肌电等多种手段对射箭技术进行了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揭示了射箭过程中弓、箭的运动规律,运动员撒放动作肌肉的用力特点等,对我国射箭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射箭训练的科学化作出了有益的贡献。2002年,李齐茹提出射箭动作必须是规范的,对称直线用力是射箭运动的基本用力形式,射一支箭的全过程应一气呵成,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有效的射箭动作,不轻易改动已形成的技术动作;在射箭设备方面的研究,2005年,周继和等对箭的流体力学特性进行实验得出:在小攻角范围内,箭头能保持附着流状态,安装螺旋塑胶羽片比平直塑胶羽片的流态要好。周继和,石玉琴等对弓箭的减震

系统、反曲弓的动态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运动员选弓和调弓提出了有效的建议〔3];在射箭体能方面的研究,2001年,傣晓东等把射箭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分为五个部分: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协调能力、平衡用力、健康素质并同时指出体能训练以力量训练为主,射箭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包含力量储备、肌肉耐力和平衡用力的能力三个要素;在射箭心理学研究方面,2004年,赖永钦通过对射箭运动员训练及比赛的心理特点的阐述和分析,提出提高射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强调心理训练在射箭运动中的重要性。2011年吕慧,李建英等采用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和脑电技术理论研究在射箭运动员表象状态心理过程研究领域建立了一种直观且有效的方法;在反映大脑高级功能变化,提高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认知能力,检测心理训练效果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关在射箭运动损伤病研究方面,1996年,史和福等对包括国家队在内的射箭运动员创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射箭运动员创伤发病率前三位的部位为:肩袖损伤为巧15. 2%,颈椎病8. 0%,腰肌筋膜炎7.1%。损伤病因主要是技术动作不良和训练量、强度过大,射箭训练过程中的“射箭肩”、“射箭腰”、“射箭颈”应引起教练及队员的重视。综上所述,射箭运动的科学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比较单一,主要是采用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且多数为定性研究,鲜见定量的精确研究。采用先进的研究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主要标志,研究方法的创新化和多样化会把学科研究推向更高的水平。近几年,多种研究方法如数理统计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对比分析法等开始逐步在射箭科研论文出现,为了提升射箭运动科学研究的深度和科学性,更多的研究方法和内容需要尝试和运用。总体看来,射箭科研论文总量偏少,而运用表面肌电的研究就更少了,国内射箭科研发展的速度相对滞后于射箭竞技水平的提高速度。所以,无论是从研究的内容、数量和方法上射箭的科研都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和探索,是科研水平跟上竞技形势的发展,更科学的指导射箭的训练。

射箭运动是借助弓的弹力,有控制性地瞄准靶面的一定方向和目标,在一定距离之内将箭发射出去,通过比赛看谁射得准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因此对运动员的动作技术有很高的要求。

在射箭技术中,撒放技术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个射箭技术的精髓,一个射手的撒放好坏直接影响到他的命中率。因此,探讨最佳撒放技术和取得良好的撒放条件,对提高射箭运动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1.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工程项目建设是利用投资完成具有一定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的过程,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具体化,是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一种具体形式。它通过项目的建成投产使垫付出去的资金回收并获得增值。 2.工程管理现状 2.1理论与实践新进展作为传统的实行项目管理的工程建设领域,近几年来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上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建立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实行项目管理资格认证制度; 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创新:Partnering模式、动态联盟模式、伙伴关系模式。 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项目风险管理技术、项目集成化和结构化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可视化技术、项目过程测评技术、项目回顾和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思想与方法、大型项目管理和多项目管理方法。 2.2现阶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两年来出现的多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

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法制不健全 2)在项目的获取上还缺乏营销的概念 3)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范围有待扩展 4)竞争中过分重视价格的作用 5)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6)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还不够 7)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8)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①组织关系复杂,协调工作大、②投入资金的管理问题、③各自资任不明,分工不确切、④重进度,轻质量、⑤计划工作不落实、⑥材料供应、设备落实问、⑦合同问题。 3.发展趋势 3.1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 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 形成趋势和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做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空前。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日益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这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但是由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然。本文即主要研究了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引言 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特别 是国家通过扩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建筑企业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内的许多建筑企业在此利好政策下做大做强,无论在市场占有还是领域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拓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由于仍然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已经适应不了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建筑市场的管理机制出现了不相协调的矛盾,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建筑企业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其项目管理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层面上,存在较多问题,突出体现在管理不合理、组织不科学、经济效益低、管理方法落后、人员素质低等。 (一)管理模式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突出现状之一是管理模式不合理。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仍然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以行政和硬性指令来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一点在国内大型企业体现的尤为明显。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论坛?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袁经勇 (东华工程公司,合肥 230024) 摘 要 通过对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之综述,为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教育与培训作者为东华工程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时代。而项目管理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最新分支,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正在迅速发展。为使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了解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特综合编写此文,以供大家参考。1 何为项目与项目管理 所谓项目是指为创造唯一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临时性活动。这里的“临时”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始点和终点,而“唯一”是指其产品或服务在一些识别方法上与其他项目的产品或服务都有不同。 而项目和管理则是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要求。项目是由过程构成的,项目管理属于典型的过程管理,可以通过过程,如启始过程、策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结束过程来完成项目管理。 2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与阶段划分 项目管理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最早采用了项目管理方法并取得了成功,由此而风靡全球。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美国白宫的行政办公室、世界银行、I BM 、ABB 、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核心部门都采用项目管理。 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通过13套大化肥的引进,我们对西方公司的项目管理,特别是设计管理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80年代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如1984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开始实行项目管理,到90年代初开始倡导创建国 际型工程公司,直到后来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制等对项目管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比如: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等等。 随着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对项目管理本身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根据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成果,项目管理专家们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以后称之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3 项目管理主要研究机构 目前,国际上研究项目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欧洲为首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他们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现代化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 ociation ,缩写为IPMA )于1965年在瑞士注册,属非 盈利性组织。1967年由其主持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国际会议,项目管理从那时起即作为一门学科而不断发展。其主要成员是各国的项目管理协会,目前,有28个国家组织为其正式成员,代表着世界2万多名会 员,正式成员组织中的个人成员可自动地成为该协会的个人会员。IPMA 负责协调国际间具有共性的项目管理的需求,并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研究与发展、培训和教育、标准和认证以及举办各种研讨会。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缩 写为PMI ),成立于1969年,是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非盈利性专业协会。负责建立项目管理标准、提供学术交流、教育程序和专业认证等服务。它的成员主要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为主,现有会员已超过7万。 ?8?化工建设工程 2001年第23卷第3期

中国项目策划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

中国项目治理的进展现状及趋向 摘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展要求企业必须以项目为中心,提高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项目治理的组织形式差不多为企业组织的进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纳以项目为主的进展模式。本文对中国项目治理的进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回忆,并对当前项目治理的进展现状和进展趋向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1.中国悠久的项目史与项目治理的产生 (1)中国悠久的项目史 项目作为国民经济及企业进展的差不多元素,一直在人类的经济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际上,自从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出现到当今,人类就一直执行着各种规模的“项目”。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上有许多举世曙目的项目,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长城进行的修建、战国时期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北宋真宗年间皇城修复的“丁渭工程”、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故宫等等差不多上中华民族历史上运作大型复杂项目的范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都堪称是极其复杂的大型项目。关于这些项目的治理,假如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要取得成功也是特不困难的。 (2)项目治理的产生 有项目,就有项目治理问题。因此西方人提出,人类最早的项目治理是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当时人们完成项目的要紧方法是完成任务,这确实是潜意识的项目治理。然而,直到本世纪初,项目治理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打算和方法,没有科学的治理手段,没有明确的操作技术标准。因而,对项目的治理还只是凭个不人的经验、智慧和直觉,依靠个不人的才能和天赋,全然谈不上科学性。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需要新式武器、探测需要雷达设备等,这些从未做过的项目接踵而至,不但技术复杂,参与的人员众多,时刻又特不紧迫,经费上也有专门大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实行项目治理来实现既定的目标。“项目治理”那个词确实是从这时才开始被认识的。随着现代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涉及专业越来越广泛,项目内部关系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公司项目管理现状与改进建议

公司项目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 一、公司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公司项目管理是以项目责任部门为主体进行管理,在项目启动、计划等方面具有明确的工作流程,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 目的控制和最后的收尾工作、质量保证等方面无相应的制度流程支撑,经归纳,主要有以 下几类问题: (一)项目管理形式方面 公司虽由 *** 牵头做了部分项目基础性管理工作,如督促各部门在项目伊始完成立项审批,但整个项目管理方面不清楚责任的边界在哪里,往往是项目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都经手了,不清楚谁是总体负责,事情大家都在做,有责任大家都想躲,项目最终 大家才意识到项目管理组织上欠缺,双方没有共同的认识基础,难以协同工作。 (二)项目计划性方面 公司各项目启动时虽按流程提交了立项审批资料,但项目启动工作不扎实,仅为了立项而立项,立项审批前甚至并未主动和用户沟通,明确具体要做哪些事情(项目组、用户、客户、供应 商??),可能会漏了某些任务或白做了无用功;或因受用户牵制不详细知道项目都有哪 些具体任务而无法准确估算项目工期, 无法安排进度并进行预算估算,即使能估算出来了也不可能准确。(三)项目控制方面

1.风险控制方面。项目执行过程中有时没搞清楚目标和要求 就动手,或做到一半才发现有偏差,理解不一致;项目经理没有 具体的考核指标;项目没有明确的质量和考核标准;进行控制时 也没有参照标准。 2.实施把控方面 (1)部分项目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糊涂帐方式在推进,由于没有事前的安排所以配合和协作不良,“意外”特别多,没有控制的依据,对于项目状况无从判断; (2)重业务、重技术,轻管理;只片面地关注某些火烧眉毛的方面(如进度) 而忽略了项目的整体性。 (三)数据分析方面 公司暂未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制度,数据分析仅停留在各类报表的汇总上,采购及销 售并未完全形成一条线管理。 二、改进建议 (一)建立公司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可由 **部组织各业务部门对该部门的业 务范围进行梳理,建立符合公司业务 范围的项目管理体系及流程(见附件:公司项目管理框架图),制定与本项目相符的质量控制计划和措施,明确责任,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对各自的质量行为和作业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加强项目目标管理。要求业务部门在项目立项时明 确定义项目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工作范围,项目的管理要求(目标),如时间、成本、质量等。

项目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项目管理产生迄今,经历了传统的项目管理和现代的项目管理两大阶段。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已渗透到各个领域,PMP资格考试进入中国,已建立了国 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这标志着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成熟。本文对项目管理发展历史及我国项目管理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项目管理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项目管理;发展;现状 有项目,就有项目如何管理的问题,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时产生,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成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指把各种系统、资源和人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项目管理是一种弹性的管理方式,运作时将专家召集到团队, 任务完成后再回到各自的职能部门。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项目不是通过等级命令体系来运作,而是通过所谓“平面化”的结构来实施[1]。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根据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将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即80年代前为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主要采用职能管理方法;80年代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主要采 用过程管理方法。所谓过程,是指能够带来结果的系列活动,更明确地说,就是利用资源和方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系列活动。一个大过程中可以包含若干个小过程,即过程网络。一个过程的输出可以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即过程之间有相互影响和作用。系统地识别和管理这些过程,特别是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所谓的过程管理方法[2]。 项目管理不断升温,现已成为全球管理的新热点,目前项目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电子、通讯、计算机、金融、投资、制造、咨询、服务以及国防等诸多行业,90 年代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和医院管理领域,用财富杂志的话说,21世纪是项目管理的世纪[1]。 二、我国项目管理现状 在中国,近年来项目管理也逐渐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大专院校纷纷设立项目管理院、系,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研究生,举办项目管理研修班等。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PMP)资格考试,授予PMP资格,已进人中国,PMP与MBA、MPA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三大热门专业。 我国的项目管理已从工程建设领域扩展到IT、金融等行业,并正在向各个领域渗透。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项目管理的应用面还不够广,发展速度也相对缓慢。尽管许多项目名义上实施了项目管理,但存在着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甚至有一些认识误区的现象,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对项目管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一)重形式轻实质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 2 页,不能加页) (一)理论价值 ( 1)自译活动是一个特殊而显著的翻译现象。由于学术体制与政策的原因,中外翻译史的研 究通常只关注单语作家和译他译者,而且自译本身的相关概念很难做出科学界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自译没有引起翻译理论界应有的重视。通过对自译理论基础、本质特性、运作机制、标准 策略等分析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关注自译活动,确立自译研究的学术地位,从而推进自译理论 与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 (2)研究文学自译现状,探究文学自译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廓清自译的概念和内涵。借助 对自译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并通过梳理自译理论,旨在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以及发现其对翻译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启示,并希望能指导翻译实践,揭示文学自译在翻译研究 中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 (3)译者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决定着翻译的过程。自译作家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在其自译作品中 有着明显体现。自译作家的创作在语汇、句式、节奏等语言形式上对翻译有促进。其创作为翻译提 供了丰富的语汇,特别是在翻译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前的创作可以为其带来灵感。 (4)自译者的翻译与创作相互影响,相互调和。主要表现为译中有作、亦译亦作和作中有译 等三种情况。由于翻译与创作存有互动,所以译作与创作之间存在巨大相似性。 (二)实际应用价值 (1)研究自译者的自译行为及其自译作品,目的在于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并揭示其本质属性,不仅能丰富翻译研究内涵,还能揭示自译在翻译理论中的价值和意义。 (2)本项目以文学自译研究为主题,并选取我国著名自译作家林语堂、白先勇、张爱玲、萧 乾等四位自译作家为例,通过考察其个人创作观与翻译观,对比分析其自译作品是如何在各自创作观 与翻译观的引导下得以实现的,试图解释翻译过程即译者是如何进行自译的?自译和译他究竟有何不同? 进而试图揭示同为“环境性转换语者”的自译家们的自译活动有何“共性”与“个性”。 这对推动文学自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翻译理论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3)在国内翻译领域中,对自译研究较少。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启发更多学者从理论上对 自译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述评 在国外,自译活动历史悠久,国外学者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关于自译定义。对自译下过定义的主要有 Grutman( 2004)、Popovic( 1976)、Whyte( 2002)等学者。其中 Grutman 的定义不仅“准确” ,还超出关于自译是否是真正翻译的讨论,深入到自译 更为广泛的层面。他不仅认为自译是“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 ,指出了自译可指翻译过程也可是翻译结果,并暗示自译常常用于文学翻译,还将自译分为即时自译和延时自译两种状态,并强调自译文本的内部互文关系。更具参考价值。 ( 2)双语写作视域的自译理论。西方自译研究一个显著特点是立足双语写作视角,如Fitch (1988)、 Beaujour ( 1995)、 Beatson ( 1999)、 Scheiner ( 2000 )、 Liberman ( 2005)、 Trzeciak ( 2005)、 Hokenson & Munson ( 2007)等。最值一提,Hokenson & Munson ( 2007)将自译文本和 自译者同时并置于西方中世纪以来的社会和学术发展史中,从自译实践活动描述和自译理论分析两 个角度,详述了西方翻译史上自译现象:①首次清晰梳理了西方自译史并科学划分为中世纪与文艺 复兴时期( 1100-1600 )、近代时期(1600-1800 )和现当代时期(1800-2000 )等三个发展阶段。 ②对自译与双语写作进行平行研究,认为自译文本的关系可以视作在一个转化性语者的共同带中,以 文化间代表的方式展现了两个文本间的策略性关系。如果把自然双语者称为自然性双语习得者,那么 自译者则可称作策略性双语习得者。这一视角为双语和自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③从“作者中

企业在项目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企业在项目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项目管理作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得到企业普遍关注和应用,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执行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项目的运营及可持续发展,企业如何通过建立高效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如何建立一支项目管理人才阶梯队伍,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既是企业领导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项目管理业内人士的共同选择和使命。然而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普遍面临着以下制约项目管理快速发展的三个主要问题: 一、无面向业务特色的项目管理方法论? 二、现有的项目管理方法论和企业现状不匹配、和其他体系不兼容? 三、项目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 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造成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浪费。 第一个问题,反映出企业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对关键核心流程的缺失: 1、企业为了增强自身能力和达到竞标门槛,认证了多项资质,比如: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体系、计算机集成资质等,但往往忽视了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项目管理方法论的建设,多数人对项目管理工作不了解,导致项目无流程可循、每个项目方法不一致,松散式管理,完全靠项目经理个人能力,企业缺失项目真实数据,丧失对项目的控制,领导不能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不能够对项目进行指导和有效决策,项目出现到处救火的现象,领导成了解决问题的消防队员,越陷越深,痛苦无比。 2、招投标中也因为只重视技术规格说明,缺乏对项目管理保障的阐述错失机会;或者拿别人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阐述,即使中标了,实际工作不一致,降低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甚至怀疑企业项目交付能力,导致客户关系紧张,项目岌岌可危。 3、重视技术,提拔技术专长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依赖其个人技术能力,项目命悬个人,企业实际不可控,长期导致企业缺乏项目的核心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 -------------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二、风险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 1.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其后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但在这段时间内,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诞生了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RIMS开始建立欧洲及亚洲风险管理团体之间的联系,这导致全球性的风险管理专业联合体的形成,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RIMS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1983年在RIMS 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了“危险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 ---------------------------------------------------------精品文档---------------------------------------------------------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交通应急信息化现状 2006年8月,交通运输部颁发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到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为““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主要任务可归纳为:建设两级数据中心、三大综合信息平台、三大应用系统,完善两大门户网站、三个保障体系和一个通信信息基础网络。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建设部、省厅(局、委)两级数据中心;以业务数据为核心,整合业务系统,构建部省两级公路、水路和综合类管理三大综合信息平台,从而形成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核心内容;以三大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开发和推广交通运行综合分析、公路水路交通应急处理和公路水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三大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内外网两大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前端展示;构建和连通覆盖区域的交通通信信息基础网络,为交通信息的传输、交换与共享提供支撑;构筑交通信息化建设运营、安全保证及标准规范三个保障体系,确保交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1.1.1公路应急 目前我国公路应急信息化发展较迅速,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都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举例如下: (1)北京市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为实现对意外事件的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北京市完善了交通民警警务装备,建设了交通应急指挥硬、

软件系统。在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下,以宽带、高速数字通信网络为基础,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集成了交通指挥调度信息系统、“122”接处警系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警车定位系统等。发现交通意外或接到“122”报警后,指挥中心利用警车卫星定位系统、无线指挥通信系统等技术手段,将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警车直接调度到达现场,处警时间缩短至平均3分钟每起,使得交通管理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目前,系统平均每天接到群众交通报警、交通咨询7000余起,发布各种指挥调度指令700多次。通过快速处置,因交通意外造成的交通堵塞减少了25%。同时,在指挥调度中心设立了交通广播直播室,建设了户外信息显示屏、停车诱导系统,并利用电台、电视台、寻呼台等多种媒体,有效诱导交通流,均衡交通流量,为交通参与者出行提供方便。目前,已有340余处路口、人行横道信号灯实现了计算机集中控制,二环路内交通信号已全部实现计算机自动优化区域协调控制,路网运行能力提高15%以上,基本保障了全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山东省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山东省依托易华录公司按照”金盾工程”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要求,应用最新的现代通信、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理论与新技术,以现有网络和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山东省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以有线通信系统为纽带建立了山东省交警总队应急指挥中心。中心将山东省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警务工作站系统、各地市视频监控系统、GPS警车定位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的整体效能,建立具有数据采集、整合、处理调度、反馈等功能的交通指挥运行机制,实现科学、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管理。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通 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 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 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 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 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对 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 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 略介绍发展趋势。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 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 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 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 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 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范文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是一个重 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 技术己经应用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可视化软件产品,如3DMAX、MAYA、EVS、 AVS 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游戏、电影动画、工业设计以及其它专业领 域的研究,而与GIS 联系较少。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用于地图学与GIS 始于90 年 代初。1993 年,国际地图学协会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 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 立可视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定期交流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领域中的发展状况 和研究热点,并加强与计算机领域的协作。 1996 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进行了跨学科的协作,制订了一项称为“CartoProiect"的行动计划,旨在探索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中, 同时也探讨怎样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1998 年 2 月由B.H.Mccormick 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科学计算可视化研讨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精)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时代。而项目管理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最新分支,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正在迅速发展。为使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了解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特综合编写此文,以供大家参考。 1何为项目与项目管理 所谓项目是指为创造唯一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临时性活动。这里的“临时”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始点和终点,而“唯一”是指其产品或服务在一些识别方法上与其他项目的产品或服务都有不同。 而项目和管理则是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要求。项目是由过程构成的,项目管理属于典型的过程管理,可以通过过程,如启始过程、策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结束过程来完成项目管理。 2项目管理发展历史与阶段划分 项目管理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最早采用了项目管理方法并取得了成功,由此而风靡全球。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美国白宫的行政办公室、世界银行、IBM、ABB、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核心部门都采用项目管理。 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通过13套大化肥的引进,我们对西方公司的项目管理,特别是设计管理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80年代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如1984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开始实行项目管理,到90年代初开始倡导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直到后来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制等对项目管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范文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代飞学号:专业:工程管理 一、《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作者:武海清 文章在分析当前业主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及监理服务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适应当前建设环境下的大型工程全过程监理模式。 1、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和目标确定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和目标控制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5)质量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信息 (8)采购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2)项目管理承包

(3)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IPMT) 3、当前项目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 4、当前工程监理的主要服务范畴及内容 可以看出,监理服务的内涵已经从施工阶段的“三控两管一协调”逐步延伸到项目前期阶段监理、设计监理以及后期的保修阶段监理。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彭韶辉 文章结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质概述,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项目管理模式的适应环境和条件,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根据企业特点建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的观点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优点是,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缺点是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等。 (2)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3)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该模式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4)代理型模式,采用CM制进行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选择项目经理(5)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是指项目确定招标→项目发起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 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 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 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 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