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朋友的姿态陪伴学生成长

以朋友的姿态陪伴学生成长

以朋友的姿态陪伴学生成长
以朋友的姿态陪伴学生成长

以朋友的姿态陪伴学生成长

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卓益声

【内容摘要】班主任在学校中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教育“德”为先,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本文从以朋友的姿态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志趣相投,包容、关爱学生等方面浅谈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和学生做朋友

班主任在学校中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教育“德”为先,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个永恒的话题。

自从我08年到南宁21中不久,学校领导便让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我性格温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于一帮不大不小的、安静不足活泼过头的“小屁孩”,他们会听从我的管理吗?我心中一点底儿都没有。但是,我还是接受了任务。开始,我在学生面前扮演了“严厉的教师”角色,在学习、纪律上面狠抓严管,可学生一点都不买账,让我筋疲力尽却成绩平平。之后,在年级组长以及其他班主任指点了很多“绝招”后,我直接用到班级管理中,偶尔会凑效,可是效果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他们一用就灵,在我这里就不行呢?就这样,我熬着过了一段“苦难的历程”。一次偶然的机会,和一位校长聊天,我说起自己的困惑,他对我说:“做老师,是要和学生做朋友的。”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和学生做敌人就阿弥陀佛了,怎么可能会和学生成为朋友呢!但是,从那次谈话开始我还是尝试着学习着去和学生成为朋友,逐渐发现“和学生做朋友”对班主任管理工作具有无穷的威力。如今,我正以朋友的姿态,与我的学生们共同成长。

一、朋友要互相尊重。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师生关系亦如此,作为老师,如果能尊重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自然能得到所有学生的尊重,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就没有什么事情落实不了了。而具体怎样做才谈得上是尊重学生呢?其实,尊重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如果出于真心去尊重学生,尊重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之中,学生是能切身感受得到的。我所带的初二(6)班有个学生小宁,基础比较落后,学习起来有较大的困难,课堂上喜欢讲话、搞小动作,更严重的是有几次面对老师的批评还顶撞,下课还喜欢捉弄女生,有时候还把个别女生弄哭了。对他的问题,起初我经过苦口婆心的说教,还请了家长到学校配合教育,他就是没有多大改变,由此我对他的态度从来没好过。有一次要调座位了,他居然破天荒来找我,说想坐在最后一排。我真是又好

气又好笑,心想:别的同学为了方便听课都争先恐后地往前面坐,就你这么特别,偏偏喜欢最后一排的位置,难道是坐在后面为了上课讲小话方便不成。正准备批评他一通,之后也好好“治治”他,不成全他的要求。但转念一想,也许这正是改变他的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我坚决地说道:“不行!你就是想坐在后面逃避老师的监督,好讲小话。”他见我这么坚决,觉得再央求我也不会同意,正打算离开。我语气一转,“不过,我可以满足你的要求。”他很惊讶。“但是你要保证改正你的问题。”最后,我和他达成协议,如果一周内上课被老师批评超过4次,他以后就永远只能坐第一排。后来一周他果然只被老师批评3次,尽管如此,我还是在班里表扬了他,对比以前,他的进步大多了。

对待纪律不太好的学生,不应该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如果能满足他们的一点小要求,并趁机进行教育,我想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他们肯定能做到投桃报李的。

二、朋友要善于倾听。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成长期,在生活中,学习上都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这时如果班主任能及时发现,并能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给他们指点迷津的话,必定能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更高的威信。我班有个学生小燕,有一段时间QQ个性签名经常更改,从内容上看,我猜测这个小姑娘可能是早恋了。巧的是,她妈有一晚打电话给我,说小燕在家总是神神秘秘的,不让家长检查作业,喜欢打扮,自己臭美等,表现异常。于是我找她到办公室,从刚出来的月考中分析她落后的原因(言谈中表露出一直很关心她的成绩变化),找准时机漫不经心地提出她的QQ签名问题,她坦诚地说其实是和同桌闹别扭了,QQ签名是随心情写着玩的;接着说到在家里学习的问题,她觉得她妈对她太严格了,有时候还乱翻她的东西,对此她很反感。我表示其实家长这样做也是出于关心她的学习,希望她能理解家长的苦心。最后小燕表示今后会好好表现,让老师家长放心。谈话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我事后求证,小燕果然是和同桌闹别扭了,这也让她妈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对待学生,如果不善于倾听,而是把一些猜想的结果强加到他们身上的话,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还可能会出现难以意料的后果。

三、朋友要志趣相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和90后的学生做朋友,那得和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语言,这样他们才愿意与你亲近、沟通。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能亲近学生,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开展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我们班的小飞同学,上课时候经常趴桌睡觉,几乎到了没有哪节课不睡的地步。我到他家家访才发现,原来每天晚上他都在玩“QQ飞车”游戏,很晚才休息(电脑在自己房间,他父母不懂网络,也没制止)。于是我很认真地请教他怎么玩(其实我自己也会玩),他讲起方法技巧来头头是道,眉飞色舞,我当然很快就“学会”了,当场表扬他是个不错的“老师”。同时约好等我回到家一起去“飞一下”,

回到家里,我迅速上网和小飞比赛“QQ飞车”,到该休息的时候给他发信息说明天还要上课,应该早点休息。第二天,我利用我的数学课内5分钟在全班很认真地说了昨晚比赛的事,并表扬小飞“厉害”,唯一不好就是玩飞车影响了白天学习,如果他能控制只在周末玩电脑游戏,则各学科学习肯定能突飞猛进。小飞见不但没受到批评还得了表扬,从那以后就很认真地听课起来,在期考中确实取得不小进步。

我班中有的学生爱打篮球、打兵乓球,有的爱玩魔方,下象棋等等,我经常利用第9节活动课的时间开展一些特长竞赛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同时自己也参与到他们的竞赛之中,学生能打败老师,个个都信心倍增,每个学生都想找出一个项目来击败老师。老师能参与学生的活动,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和他们志趣相投的人,在很多方面都能放下老师的身份认真地向他们请教;到上课时,他们也就能安静,专注地听取老师的指教了。

四、朋友要学会包容。

作为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有些学生,他们的问题不是通过做一次两次教育工作就能彻底改正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反复的过程,这个时候我们特别需要有包容的心态,耐心教育,静待花开。我班的小雷同学,从家里到学校也就不过十分钟的路程(走路上学),而他偏偏有爱睡懒觉的习惯,尽管早上有奶奶做“闹钟”,但是总是起来又睡下,所以有一段时间经常迟到,当时成了班里迟到次数最多的学生,同学还风趣地形容他“一直在被模仿,从来未被超越。”他在家里有自己的手机,我采用过一早上连续拨了他7个电话当作闹钟,最后他还是迟到了一分钟。后面我和他签订协议,第一周至少有1次不迟到,第二周提高到2次不迟到,依次类推。而实际上从第三周开始,他就再也没有迟到记录。

对一些根深蒂固的坏习惯,班主任要有耐心去包容,坚持到学生自己都认为应该彻底改掉的时候了,那就是老师胜出了。而教育学生,改变学生毛病本身就是教师的一项工作,我们有这样的时间去等待学生的进步。

五、朋友要学会关爱。

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爱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得到”。记得有一则寓言这样描述“寒风和太阳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寒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寒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太阳则温和照射,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寒风”、“太阳”就像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如果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学生肯定是口服心不服,但是用诚挚的情感去关爱他们,结果往往会如你所愿。班里的小兰,初一期末考试进入了年级前30名(平时她一般在年级地70名左右,这样的成绩让她整个暑假过得相当快乐。)但是初二第三学期段考成绩只排在74名,当时她很难接受,两三天下来听课总是目光游离。我及时和他家长

做了沟通,让家长先不去责备她,我找她来一起分析原因,并激励她,段考不理想其实是她的偶尔失误,凭她的实力完全可以巩固自己在年级前30名的名次,让她不要恢心,重整旗鼓,认真拼搏,最后她终于找回自信并确定好目标,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了,这个学期月考成绩出来了,事实证明,她又找到以前学习的劲头了。

当学生出现失误时,我们应少一点责备,多一点关爱,正所谓“每一片叶子,都希望得到阳光”。所以,我们都愿意选择做“阳光”,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诱导、教育学生。当然,对学生的关爱,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他们,“关爱”有度,“爱”“严”结合,是能使学生接纳你为朋友的,也将能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年2月份有幸在南宁三中听了一系列有关“新教育实验”的报告,让我觉得自己以朋友的姿态陪伴学生成长只是班主任工作刚刚起步,离新教育所提倡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还很远。最后还是用一句话“行动,就有收获;用心,自然出色。”和各位同行们共勉。

参考文献:

[1]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 2002

[2]方圆,李建龙.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 青岛出版社.2010

(本文在区教科所2012年中小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让孩子在赏识中健康成长--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让孩子在赏识中健康成长--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发表时间:2018-10-19T10:06:08.88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6期作者:齐连成 [导读] 读完了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做为人父的我,心田仿佛被注入一泓清泉,满怀舒畅而又豁然开朗。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赏识是欣赏、拥抱与赞美;赏识是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觉得"我能行";赏识是关注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为孩子营造一个愉快、舒展的成长环境;赏识是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泄气;多赞扬,少叱责;赏识是优点的放大,缺点的缩小;赏识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这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的六次觉醒,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6-007-02 读完了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做为人父的我,心田仿佛被注入一泓清泉,满怀舒畅而又豁然开朗。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赏识是欣赏、拥抱与赞美;赏识是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觉得"我能行";赏识是关注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为孩子营造一个愉快、舒展的成长环境;赏识是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泄气;多赞扬,少叱责;赏识是优点的放大,缺点的缩小;赏识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这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的六次觉醒,教育婷婷而带来的各种人格变化,给我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影响了我对人性的看法。 我是一位班主任,我儿子就在我的班级。他曾经就是个问题学生。以前我总以为"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多说逐渐少"。"缺点不说不得了"的原因是因为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所以要天天讲,时时讲,而"优点多说逐渐少",是担心表扬多了,孩子会翘尾巴,产生骄傲情绪,优点便变成了缺点。因此,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把孩子的正确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而孩子一出现错误行为,就立即予以训斥,总是将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于是,总是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人前人后总是数落孩子:"你看人家xxx,说得多完整,你看你,说话的时候也不想想,拿过来就说。""你看人家xxx,写字写得多好,你再看看你的字,去重写。""唉,我家孩子不会主动跟人家玩,太孤僻了。""冰旭,你能不能快点,写作业别磨蹭!"一味的指责,一味的批评,一味的打击,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孩子越来越不爱出声,越来越内向、孤僻,动作越来越慢,越来越不自信,口头禅就是"爸,我不会,我不去,我不敢,我不愿意。" 看了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后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周泓老师认为赏识教育是针对家长自身的教育,是一种心态的教育。其外在表现为对人、对事有积极的态度;内在素质则注重自我成长,以克服心中的阴影,塑造健全人格。赏识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种"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感觉是个很重要的心理体验,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质的感觉。一个人,没了感觉,也就意味着没了自信,没了追求,没了希望。我终于感到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是多少的重要。把眼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这会强化、巩固孩子的好行为,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为了帮孩子找回自信心,我想了一个办法:早自习我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指定的名人名言,在前一天晚上我就告诉儿子,你今天背诵下来,明天早上我一定会表扬你。第二天早自习,在他背诵下来后,我就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了他。他特别的高兴,其他学生也向他投出了认可的目光。他感到了被承认的幸福。之后我再次这样尝试,他更加积极,更加努力,不仅得到了大家的赞许,也慢慢找回了自信,同学们的接近使他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我想,这就是赏识的力量吧。 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十分关注。但是,他们对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学习成绩提高的背景乃至孩子的心理需求注意得不够。家长的眼睛总是看到别的孩子好,没有用赏识的眼光凝视自己的孩子,挖掘自己孩子的优点。其实,孩子越是处于劣势,就越需要父母的接纳和鼓励,责骂和呵斥就像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就会挫伤孩子的锐气。我班有个学生叫李龙。一年级刚开学不久,他就被我留下来补拼音。我一遍又一遍的教他,可他总是读不准。他的妈妈气急败坏的对我说:"这个孩子就是脑袋笨,反应慢。这不,把你的时间也耽误了半天。"我抬起头,对他的妈妈说:"你的孩子非常可爱,当一张废纸掉在地上时,许多同学都视而不见,但他能主动拾起来,你看,这么一件小事,他能看到做到,其他同学就不行,说明他非常会观察。你又怎么说他笨呢?今天他的拼音读不准,一方面是由于你们的口音不准确,让他读书声调比较吃力,另一方面是他上课的时候没有用心听讲。我相信,只要他现在肯努力,认真练习,他一定能读好。"坐在一旁的李龙听了我的话,果然读得比刚才更认真了,不一会儿,便读准了声调,牵着妈妈的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事后不久,我在一次家长会提出了"让孩子在赏识中健康成长"的口号,要求家长学会观察孩子的点滴努力和成绩,引导家长用赏识的目光发掘孩子的优点,表扬他、鼓励他。我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眼含热泪的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会后,许多家长开始对孩子实行赏识教育。家长教育方法的改变,使学生上课爱举手发言了,作业写得漂亮了。孩子们在赏识中得到了自信,产生了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从而引导他们走向了成功。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问题是你有没有唤醒这种潜能。周弘老师说过: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老师家长都一味地指责孩子,却很少想想自己做得怎样。其实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承认差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绝不会责怪牡丹为什么不香,梅花为什么不如牡丹大,葡萄藤上为什么不长西瓜,荷花为什么不长在陆地上……而是让它们各尽天性,发展他们的长处,于是才有了这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世界。而我们对孩子,期望值过于单一,总希望每朵花都开成牡丹,自然觉得很多花不合格;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总想让每棵苗都快速地成为参天大树。其实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只能扼杀正常生长的生机,从而往往断送可能达到的辉煌。 周婷婷从聋女到留美博士,一个"爱"字,一个"玩"字,一个"行"字,是其生命成长的阳光雨露。爱,是充满智慧的爱。周弘老师只初中毕业,从来没有学过化学,但为了帮助女儿学好化学,周老师和女儿一起进行学习化学课本,不断的提问题,梳理问题,不断地为女儿欢呼,最后女儿找到了化学天才的感觉。两个生命攻克同一个难题,女儿的生命在攻克中不断找到自信,父亲的生命在攻克中不断得到升华。这样的爱,两颗心如此贴近,比任何的物质和言语都更有力。"玩",就是玩数学、玩作文、玩珠算、玩考试,用玩的形式激发学习的兴趣,找感觉,尝甜头,婷婷就是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以跳级的形式轻松度过小学阶段。"行",是无条件的相信孩子行。天生我材必有用,最后一名也自豪。许多父母以为,只有努力了,才能成功,但其实孩子们是成功了,才会努力,从胜利再次走向胜利。 饱含赏识的爱是孩子心灵之花最需要的沃肥。它让孩子不再痛苦,不再恐惧,不再窒息。相反,它使孩子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在爱的海洋里自由呼吸,快乐成长,并且回报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周老师的成功提醒我们,不只是孩子需要赏识,父母也需要赏识。赏识是

让学长制陪伴学生成长

让“学长制”陪伴学生成长 ——东莞市商业学校德育创新纪实 2017年8月23日, 2017级新生迎着炎炎烈日,带着兴奋、向往的心情迈进了优美的东莞市商业学校的校园,正式开始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军训和为期三年的中职生活。 新生们惊奇地发现,迎接他们的除了有亲切的老师、严肃的教官,还有一群看起来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充满热情与朝气的小姐姐。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学长。 在接下来的军训和一个学期的

学习生活中,我将会陪伴在大家身边。有什么事情可以找我哦!”在每个班的队伍前面,都有一位满脸笑容的小姐姐用响亮的声音进行自我介绍。 “学长?那是什么人?有什么用?”大家开始窃窃私语,新生班级队伍里有了一点小骚动。 很快,新生们就知道了学长“是什么人”、“有什么用”。 “学长,我们的宿舍在哪里?” “学长,宿舍空调好冷,怎么办?” “学长,什么时候有热水?” “学长,有一个同学晕倒了。” “学长,有同学半夜哭了。” “学长,我觉得军训太苦了,我想回家。” …… 刚来到一个新的学校就遇上军训的新生们,显然还没有熟悉新的环境,也不适应艰苦的军训,他们迷糊而莽撞、悲伤而茫然。他们就像一个小朋友一样,不断地叫着“学长”,学长那张跟他们同样年轻的面孔让他们感到亲切而温暖,学长每一次的应答、每一次跑前跑后为他们解决问题、每一次以过来人的身份苦口婆心地开导劝慰他们,都让新生们有了满满的安全感和归宿感。 “军训的第三天我身体不舒服,班主任让黄华巧学长陪我到校医室。一路上,学长一直扶着我,询问我哪里不舒服。因为对学校的不适应、军训的辛苦,我的负面情绪达到了极点,一直在

哭,学长在我旁边安慰我,以她的经历鼓励我坚持下去,她说相信我一定可以的!这是我在学校听到的第一句鼓励,让我在陌生的学校里感受到了温暖。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学长那天跟我说的话。”2017级平面班杨文培同学如是说。 “记得有天晚上在宿舍不小心摔了,导致脚趾割伤了,班主任也不在学校。黄宝瑜学长一听二话不说立刻到宿舍门口接我,把我背在身上赶去校医室。那时学长脚上有伤还没好,我非常感动。这次的经历让我很难忘。”2017级学前教育3班刘伊琪同学如是说。 “在我心里,你既是老师、也是好朋友。在这个学校里,你帮助了我很多很多,多到数不胜数。比如在军训期间的细心照顾和陪伴、在体操比赛中的指导、在每一个比赛中的默默支持。你的用心,让我看见了作为一位未来幼师的模样。你就是我的好榜样!”2017级学前教育8班陈情同学深情地向陈丽娟学长告白。 “学长是什么人?学长是严格的老师、是慈祥的妈妈、是知心的姐姐、是温暖的朋友,是我们在学校的好伙伴。”新生们给出了他们心目中对“学长”最准确的的定义。

走进学生的心灵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笔记 锦园小学林宗程今天读了一本《走进学生的心灵》的书,作者把把教师的职业境界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做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做幸福体验。比较这四个层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第四条,当一个好班主任就应该把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相信许多教师都有类似的体验。 一、作者说:“班主任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班主任的劳动铺就了一条学生成才之路。为了学生早日成才,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岁月消融了他们的青春,劳累熬白了他们的鬓发,他们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他们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他们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他们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们让愚昧走向智慧,他们让弱小走向强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人类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为人类传递着科学和文明的信息。当他们的学生以出色的成就回报社会时,他们就会体验到耕耘者的幸福。喜看桃李满天下,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说得一点都不错,教师在燃烧自己的时候,会有一种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感伴随着,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传奇。 二、书中还谈到:教育机智的问题。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如果班主任缺乏教育机智,就无法做好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和"对症下药"等方面。“随机应变”是指班主任在遇到偶发事件时,能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恰当地处理问题。“因势利导”是指班主任在遇到棘手的突发事件时,能够审时度势,即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利用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巧妙地处理问题;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增强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并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按照教育要求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对症下药”是指班主任能够正确分析问题的症结,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书中详细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有: 1.管理班级。在班主任的组织领导下,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向上、井然有序、运作正常的集体。班主任通过教育、组织工作,通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班级工作的预期目标。班主任管理班级,涉及面很广,主要有五个方面:学习活动,如上课、课外作业、考试、自学等的管理;学生生活纪律,如考勤、遵纪守规、清洁卫生等;班级组织建设,如班委成员的选拔组成、班干部工作指导、各项活动负责人的选拔等;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如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班级主题讲话的拟定,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等;班级评价管理,如学生的学期总评,单项工作的评价,学习评定,对学生的奖励、惩罚、表扬与批评等;偶发事件的处理(管理)等等。 2.班级工作的指导。班主任对班级各种活动应进行及时的指导,有时还要亲自作出表率。班主任应根据班级的各种活动的不同内容、性质作认真思考。 3.教育影响学生。班主任要具有教育影响学生的优势和责任,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政治态度的教育,伦理道德及行为规范养成上的态度与方法的教育指导,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礼仪规范等方面的教育。班主任要把这些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培养学生立志、修身、成长、进取、创新和适应社会等方面。 4.协调好科任教师关系。班主任应与班级任课教师做好协调工作,共同来完成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沟通学校各处、室的关系,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积极主动配合各学科老师组织的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探究、研究和合作,从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学会倾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会倾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工作案例 “都说您是最小的主任,管着长不大的一群;都说您是最棒的园丁,画出了我们成长的年轮。都说您是最大的官,管着未来的部长将军;都说您是最好的人,就像我们的父母双亲。”这出自一个学生的心声,是对班主任工作性质的一种评价、赞扬和褒奖。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既要用心,又要有方法,讲艺术。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种方法。 倾听,是一种心与心的对话,是一个灵魂和另一个的激荡,是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说,作为班主任必须学会倾听。例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平时上课能够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近两天上课时,他总是无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老师讲的课再精彩也吸引不了他。批评他两句,他也没什么反应。这是什么原因?我便把他叫到办公室,想了解一下情况,可我还没有张口,他的泪就掉下来了。经过与他的谈话,才知道他的母亲在星期天遇到车祸不幸身亡。这怎能不让孩子难过呢?为了让这位学生尽快忘记悲痛,走出失去亲人的阴霾,我在课间或放学后经常找他

谈心,了解他的内心,倾听他的心声。有时还喊着他和同学们一起游戏。经过三天的接触,孩子变得开朗多了,课堂的表现也逐渐活跃起来。 真正的倾听比语重心长的教育更有作用。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做个“知心朋友”,让学生乐意把心里话对你诉说。少年人很多的烦恼与忧愁,其实在于他们的内心和行为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善于倾听的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们佩服、崇拜可以共同探讨协商的偶像,在生活中是学生们可以求助、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大朋友。

用爱陪伴学生成长

用爱陪伴学生成长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全国优秀教师霍懋征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不无道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赋予学生诚挚、公正、无私的爱,更好地健全学生的人格,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万次的说教。只要用爱的春风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爱的春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相信:每一只“丑小鸭”最终都会变成“天鹅”。 一、偏爱后进生,促其不断进步 “爱”是一种情感的需要,更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关键。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的爱心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我们班有一名男生,他尊敬老师、个性聪明又踏实、参加班级劳动任劳任怨。但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爱学习,成绩总在班级的后几名,太让人可惜了。为了鼓励他,我找他谈过几次话,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提出他的不足,同时也提出了我对他的期望,但是没什么效果。心急的我批评了他。可是,每一次批评,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毫无反应。有一天,他没来上课,我马上打电话了解情况。接电话的是他的姑姑,在电话中我知道了缘由,由于家庭困难,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他的关心与照顾少之又少,他一直跟着姑姑生活。但他很懂事,经常帮家里干农活,今天姑姑病了,他就缺课在家里帮忙。我感到很心酸,怪不得他平时虽然勤奋,但是用不到学习上,原来是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他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找出原因之后,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谈心到用励志的事例来引导他,并主动帮他补习功课,从基础抓起,课余还陪他一起打球。我的“偏爱”,慢慢唤起了他学习的热情,他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地被“点燃”起来,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他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魏书生老师说:“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这件事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者,爱的触动更胜于苍白无力的说教。我们应该关爱每一位学生,用爱洒向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对后进生不放弃、不歧视,帮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出无穷的力量。 二、严爱优等生,助其品学兼优 谁都喜爱优等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更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是,他们的小缺点如果不及时改正,就会导致问题不断,影响他们成为更优秀、更全面的人才。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爱或偏袒他们,时时刻刻提醒他们不但学习成绩要好,更要做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人。 班里有位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为人自私,对班集体事务淡漠,同学们都不喜欢他,和他有距离感。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一时苦无对策。有一天放学后,有同学来办公室找我投诉,说他没有完成清洁任务就走了。第二天,我严肃批评了他,并按照班规,处罚他打扫一个星期的班级卫生。后来,他主动找到我,反思了自己的错误,还主动报名参加两周后的校运会。校运会上,他获得了年级1500米长跑的冠军,我看到了同学们为他加油、和他击掌庆祝的场面。 所谓“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对于整天被人夸赞的学生,只有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主动克服,才能真正做到品学兼优。

走进学生的心里

走进学生的心里 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爱,但我觉得这种爱与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作为班主任,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只有采取不同的教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一、培养信心是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相信后进生同样具有良好的本质,并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心与坚持,“后进生”终究能够得到转变。有了“信心”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后进生”,并努力寻求恰当的方式教育学生,帮助其渐渐转变。在引导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遇到“碰壁”的情况,但我们不能失去信心,不要放弃转变“后进生”的信念,事实已经证实:信心是基础,信心不会枉费。在教育过程中我是通过寻找孩子闪光点做文章,但是这个小家伙每天竟一个闪光点也找不到,无奈,我只好说谎。一天早自习,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这个孩子说:“老师昨天听你妈妈说,你吃苹果时还能想着给妈妈,真是孝顺的孩子,老师就喜欢孝顺的孩子,更相信孝顺的孩子会是遵守纪律的孩子。”在他脸上我看到一丝笑容,我一看有门,在数学课后,我又悄悄地对表现和平时没多大变化的他说:“老师看到你这节课,比以前听课认真了许多,要是你以后课上能回答对一个问题老师就给你发颗五角星,加油啊孩子。”他毕竟是孩子,一夸就高兴了,连续两次善意的谎言,他有了一点改变,于是我就经常夸他,经常以朋友的口气和他谈心,还降低标准地为他发星,孩子渐渐地开始学本分了,后来还主动要求晚上留下来让我考他词,他说他想得个大奖状回家,我则不失时机地向他提出更高要求,让他帮助别人,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几句善意的谎言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让他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建立师生情. 在班级教育中“后进生”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多交流思想,做他们的知心好友;宽容地面对每一次“问题行为”的反复,用真心感化学生的心灵。当“后进生”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多采用换位思考、“心灵感应”,给予一份理解、一份同情。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对他敞开心扉,并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对待后进生,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与他从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让他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常与家长是沟通. 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我们要坚定信念,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对“后进生”,还是对班级学生、对家长,耐心,能换来学生对我们的信任,耐心,能把事件妥善地解决,

做孩子们的好朋友、知心人

做孩子们的好朋友、知心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学生对学科感兴趣的诸原因分析中,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占第一位。《学记》说:“亲其师,信其道。”由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迁移到所授课业产生强烈的兴趣爱好,对知识更易理解,乐于好学,这是提高学习活动效率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把握教师主角,建立融洽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十分重要。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求。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元日》时,先让学生读读这首诗。许同学几乎把手伸到我的脸上,嘴里嚷着:“我来!我来!”他站起来,大声念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酒屠苏……”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叫起来:“这首诗都不会,我在幼儿园时就会背了!”许同学手足无措,十分尴尬。我摆摆手:“大家别笑,许同学读的意思一点没错,这首诗就是写人们喝着屠苏酒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大家一下子静了下来。我转过身摸着他的头说:“当然,意思对并不等于你读对了,这首王安石的名作千古流传,不能随便改动。读书要仔细看,认真读,相信你第二次必须能读好了。”许同学拿起书,有声有色地朗读起来。 教师的态度决定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个诙谐的批评、一个鼓励的目光都会渗入学生的心头,到达以情动情的效果。如“罗森塔尔效应”说明,在老师关爱激励下,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会产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并以此作为参与学习的动力。师生之间的情感在宽容的交往中不断交融。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换位思考,正确把握教师的主角,对学生不求全责备,允许失败,鼓励“异想天开”,乐于理解孩子的意见和推荐,尊重需要,提倡合作、鼓励探究、共同参与。

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做一位快乐成功、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是我持续努力的目标,而培养学生拥有健全人格、健康的身心、勤奋好学勇于探索以发挥其最大潜力,在掌握知识、方法的同时学会做人,则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认为做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理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特别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其次,做班主任还要舍得投入,不但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更要投入情感,做一位良师益友;再次,还须掌握一定的处理事情的技巧和艺术,也即要有一定的教育机智,理性地处理一些偶发事件。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包罗万象,要做好很多常规工作,如班集体建设、班干部培养、协调与任课老师的关系,搞好家校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等。作者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有如下点滴体会和感受。 一、做好制度要求的教育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所以,在接手新班级之后,我每天都在晨间谈话的时候实行学校各方面规章制度的要求的诠释。上课的时候要求应该怎么做,下课的时候又应该怎么做,同学之间该如何相处,在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等各门课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实行细致的要求。 即使标准是提升的,但都在学生的水平以内,只要思想上重视,时时事事都注意起来,是能够做得到的。严格要求的目的不在于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要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水平,从而使班级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发挥班干部的小助手作用,有利于班级的管理。所以我对学生的各方面采取扬其长,避其短的方式。打破常规做法,别出心裁,选择了三位学生为班里的纪律委员,一方面能够使三人团结在一起,一起为班级出力,管理好班级,另一方面因为是三个纪律委员也能够防止以前只有一个纪律委员,有些水平强的同学容易滋生权力意识,避免骄纵。事实证明这三个同学的管理水平都不错,使整个班上任何课一改以前的吵闹,同时在老师在与不在时都能保持一致。接着通过民主选举,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培养一批班干部,使他们能

让亲情和关爱陪伴学生成长

让亲情和关爱陪伴学生成长 刘万林 为了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关于“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号召,家访活动紧锣密鼓的在我校展开了。作为班主任的我,通过此次“访万家”活动,受益匪浅。 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欣慰的感觉: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有很多很多。 一、通过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 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有些什么消息,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要对学生的在校的情况作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多夸奖,让学生在家长面前感到自豪,增强学习的信心。不能对过失大加评论,更不能在家长面前对学生进行告状式谈话,要善意的提示家长,教会家长用心管理学生。家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家长就能正确的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如果在家访时,当着学生的面指责其过错,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形成逆反心理,对以后的管理带来不便。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 二、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

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朋友

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朋友 发表时间:2010-10-21T14:07:11.357Z 来源:《学园》2010年第8期下供稿作者:乔婕 [导读] 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朋友,是许多老师的美好愿望,也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乔婕北京市东城区艺美小学 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朋友,是许多老师的美好愿望,也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会因为你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赞美而焕发光彩。那么如何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走进那些幼小的心灵呢?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也是我们教师的宗旨。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给学生积极的暗示;而课后一个善意的玩笑、一次友好的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乔老师,谢谢您!忘不了与您的每次谈话!它总是在我犯错的时候及时地纠正我,鼓励我不断地进步!....” 我班有个叫小梅的女孩子,经常不完成作业,上学天天迟到,在班上不合群。我通过了解,知道她爸爸、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她与奶奶一起生活。因此,造成了性格的缺失:任性、自卑、懒惰。我决定找寻教育契机去唤醒她。一次语文课,我让她读课文,由于她没有认真预习,读得不是很流利,但她的嗓音很好。于是,我对她说:“孩子,老师真羡慕你有这么好的嗓子!如果你能把课文读流畅点、读出感情来就更美了。”我发现,她眼睛里闪出了亮光,很高兴地坐下了,听得很认真。放学后,我留她下来补课,她同意了。随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作业,不再拖拉。她渐渐找到了学语文的自信,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更能和同学们开心地玩了。从那以后,她有什么高兴事也都愿意与我分享。我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他的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让学生有一种收获后的喜悦;课后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真正的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在成长中收获! 二赏识每一位学生 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渴望得到老师、父母的赏识,他们会因为赏识而进步,因为赏识而快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学生,我们要忽视他的缺点,学会用放大镜去寻找他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潜能。记得有一年,我“半路”接班。班上有一个叫小宇的学生,给我印象深刻:调皮,喜欢耍小聪明,成绩平平。一次考试,他得了最高分。我抓住机会大加赞扬,并对他说:“如果能把你的聪明用在学习上,成绩一定会名列前茅!”当时他听了,面带微笑,朝我点了点头。此后的日子,我不断鼓励他,赞扬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期末考试,他名列全班第一,各科成绩也都是优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赏识学生,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多一些赞扬,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以此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关爱每一位学生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育呼唤爱的回归,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震撼另一个心灵,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去召唤学生。 关爱学生,从点滴做起。生活中我遇到学生时,也会主动亲切地打个招呼,下课也会与他们打成一片,不考虑“师道尊严”,成了他们生活中的朋友;课堂上,我发扬民主平等的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会多一份耐心,给他分辩的机会,多一些宽容,给他改正的机会。 关爱学生,还需要我们多点责任、多点奉献,当学生需要帮助时,主动走上前去帮忙;当学生需要安慰时,多点耐心做工作;当学生面临求学压力时,我用自己的全部能力去帮助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走进学生的心灵,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变成闪闪发光的金子。” 四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 随着我和学生感情的加深,许多孩子都愿意对我敞开心扉,用孩子们的话说:“我有些话不愿跟爸爸妈妈说,但愿意跟乔老师讲。”他们最喜欢在日记和周记中与我交流:父母闹别扭了、学习不顺心了、与同学有误会了等,都愿意对我说,并希望得到帮助。我把他们当作知心朋友,耐心地为他们出谋划策,并在日记本上回复。日记、周记成了我们沟通的另一座桥梁,学生越来越信任我,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好朋友。 五善待孩子的“美丽”错误 犯错误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在所难免的,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有些学生自制力较差,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追星、穿名牌儿、选班花等。这些状况,我认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应大惊小怪。我常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宽容他们,耐心引导,采用故事或巧妙的方法教育他们,让他们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逐步地完善自己。 我们班的小凡同学,漂亮大方,成绩优异,是学生们心目中的“校花”。她爱好广泛,常常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和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荣誉和他人的赞赏中,她骄傲了,而且迷恋上了网络,常常和一些网友聊天。我发现她的成绩下降了,越来越不合群,同学们都疏远了她。我开始找她谈心,告诉她学习是最第一位的,不要因为其他的因素而影响成绩。现实中才有真正的朋友,他们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你。之后,我多次找她谈心,虽然她有所改观,但是还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于是,我想到了匿名与她在网上聊天。通过网络,我了解到了她的苦闷,耐心地开导她:“我知道你是个招人喜欢的女孩子,现在虽然成绩下降了,但是不能说明你就是个失败者!你应该树立信心,想想那些喜欢你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相信你的能力。只要你不把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一定会有所进步的!很多事情不是你现在应该关心的,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中学,那将是你最大的所得!”之后,我们成了网络上的“好朋友”,她总会与我分享心里话。此外,我还不断地引导她,网络朋友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千万不要忽视了现实中的好朋友。不久后,我又在学校看到了往日那个活泼可爱、刻苦勤奋的她,也愿意和我聊天了,并与同学们和好如初。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必定会使孩子变得更勇敢,更自爱,更有生活的自信。我将继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原则,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做学生的知心人

做学生的知心人【教学感悟】 2014年03月 我班的陈小朋友我与之相处了将近两年了,在他身上所花的精力是其他小朋友的无数倍,可是不见多大成效,也常与之父母交流想对策,父母也是什么招都用遍了,甚至有把孩子送去心理专家处看看。最近这短时间我一直在反思对陈小朋友的教育,我想说是我做得还不够好,没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我需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不能对他要求太高,每天能进步一点点则就好,反复也应该是在自己的意想中,要有容错的度量,多鼓励多表扬,多走近并真正走进他的心里……班主任工作之路我还在摸爬滚打中,从陈的教育案例和工作中点点滴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我们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人。 【我的感悟】 一、要有爱心。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教育者,爱胜过一切。我经常在心里反复念着,让这句话铭记于我心,因为我深知爱心对于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中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当然,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与迁就,而是严格要求,真正做到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二、要细心。 班主任工作有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体现在对全班同学的仔细观察和详细了解,如某一学生的突然缺课;某位同学的迟到、突然的变化;班级中流行的玩具等等。班主任只有细心地注意自己的学生的动向,正确在引导他们,才能使学生乐学,不排斥你。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 三、要有耐心。 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所需所求,才能使我们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传递对学生的关爱,更需要有耐心。 四、要善于攻心 教师要研究学生,因为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个性有所区别,你不能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在交谈中必然处于被动,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切忌,想当然,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目标不明,方向不清就开火进攻,到头来,学生都不听你的了,将一发不可收拾! 要满足学生成长中的需要,我们除了运用科学的心理理论来指导我们班集体建设的实践,提高我们操作过程中的自觉性外,更是把了解当前青少年内心的需要,对孩子充满爱心,走进学生心灵,充当学生的知心人。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结题报告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 何伟 课题负责人:何伟 课题执笔人:何伟 课题组人员:尹长山郑慧龙李金燕李红娜高俊婷 战永佳姜亚楠 【摘要】赏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是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指导思想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是校园生活的主要阵地,而赏识激励评价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能力、使学习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激活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学习兴趣,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通过学习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从而建立起自尊、自信的人格。确立学生的人本地位,为素质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开一个新局面。 【关键词】赏识激励学生成长学习兴趣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我国教育传统的学校“戒尺教育”,家长“棍棒教育”,一直在影响甚至左右着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尽管“五四”至今,“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影响现代教育已经近百年,我们步入信息全球化的也已经多年,但是,教育者(教师、家长)是否应该拥有“惩戒权”的思想仍然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家长。尽管一纸《教育法》和《青少年保护法》在教师、家长教育行为上否定了体罚,但教师、家长因体罚孩子而触犯

法律的案例仍时有发生。于是,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当代教育法规之间,教育者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状态——“抱怨教育”,抱怨教育不仅导致教育者身心疲惫,并且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赏识教育”的出现会缓解并逐渐改变这现象。 (二)因升学就业等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应试选拔与分数划等的评价方法仍然占教育评价的主要阵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多种潜能的发展,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尽管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课程改革对教育评价的改革建议的实施,人们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已经有所重视,但是完全改变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处于变革时期的教师、家长,乃至社会大环境仍然更多地关注结果性评价,使得选拔评价趋于功利化,评价目标趋于唯一化,严重者完全忽略过程性评价,尤其是过程中的赏识激励评价或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或轻描淡写隔靴止痒,结果造成教育的高投入,低效益。 (三)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的指导思想则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目前中小学的一些普遍做法看,背后起支撑作用的理念仍然是“考试”,重甄别与选拔,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及最新进展》中指出当前世界课程评价发展的主流方向,即课程评价的发展呈现出以质性评价取代和统整量化评定,评价功能注重甄别转向注重发展,注重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也注重过程的评价。新课程改革评价要求发展性评价与过程并行,并渗透于每一教学环节之中,赏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有望为学生的潜能的开发与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 (四)我们学校与学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学校招生区划因受地理位臵、楼区老化、外来务工住户增多等因素的制约,致使生源逐年减少,优生严重外流,没有本市户口的民工子女越来越多等特点。学生整体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家长也因为各自不同的种种原因很少能够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悉心的管理和正确的教育。从各自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走到一起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同时,还有存在性格与心理方面的问题,有的有“自卑情结”自我设限,有的放任自流自暴自弃。赏识激励教育可以让教育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学生的心里,会有助于学生健康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枢纽。然而现今有多少教师在绩效考核的压力下一味的追求分数,殊不知教育也是一种心理关怀,教育以其独有的方式,关怀儿童,关心成长,关爱生命,关注幸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灵动的生命都能享受一种健康、智慧、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生命的和谐与尊严,享受人性的舒展与自由,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自由、快乐、幸福的基础上学习、成长,所以关注学生成长是新时期教师的首要条件。 当前,由于受市场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想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扫地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等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危害。在我个人身上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自我登上讲台的那天,我就十分信奉“严师出高徒”的道理,对学生们各方面严厉要求,总是用命令的口气让他们完成我布置的任务,从来没有考虑过学生们的想法怎样,更别说沟通了。学生们或许对我的“威力”震慑住了,又或许对于我的做法都习以为常了。几年来,我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本人还多次荣获教学能手奖。至此,我自

慰:我的方法是正确的,尽管总有家长给我反应学生在家多么不听话、多么自私、小气、不理解别人等等,我都不在意,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很棒呀!直到今年二月份,我校分来一位新老师,正好和我同班,她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我班的安静,她喜欢和同学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很多同学把自己高兴的或不愉快的事讲给她听,周六日和学生们在网上聊天,甚至有些学生还把好吃的带到学校送给她,而我从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殊荣……渐渐地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不喜欢上我的课,这时候,我疑惑了……让学生取得高分错了吗?经过反思我明白了“我只是榨取学生分数的机器,而从没有接近过学生的心灵”,我必须改变了!我既要做学生的严师,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出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教育学生恰恰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会造成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乏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目前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绝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成为学生心中高品位的老师,就得走进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