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关于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关于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关于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80686 职业教育论文

关于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

思考

一、引言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就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根据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克斯研究院的跟踪调查,20xx年被评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今后五年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就业困难是普遍面临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潜能。尽管在高职院校中提出创新创业的口号已经多年,然而大部分高职学生的普遍现状是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创新创业能力严重缺乏。因此深入开展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贯彻落实“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十八大精神,仍然是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经过广泛观察和了解,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1)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虽然在党和国家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中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得到广泛重视,但可以明显感觉到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三个层面上对待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冷热不均。一方面学校领导和相关教育工作者有很高的热情,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反应比较冷淡。主要原因是高职教师和学生苦于难以找到创新创业的切入点,加上部分初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使得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口号工程”,学生只是在“被”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意识和热情没有被唤醒。

(2)创新创业层次较低。笔者发现,周边的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形式比较单一,创业领域比较狭窄。很多项目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商业活动,技术含量较低,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这类创新或创业项目很容易被复制,导致恶性竞争,既浪费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也远没有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3)导师队伍建设落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成功,导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导师不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课教师,或对企业运作不甚了解,创新创业项目缺乏可操作性;一些导师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肤浅,目的只是为了盈利,创新创业项目缺乏可持续性。

(4)教材体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一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在课程选择和安排上缺乏从创业意识培育、项目申请、项目运作、项目结题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教材体系。在面向一些特定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是缺乏某一领域的针对性教材。虽然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完善的教材是开展扎实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条件。很多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体系建设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5)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制度和评价制度,只是片面追求立项数量,树立形象工程。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没有进行适当引导,对项目从立项、实施、结项都缺乏有效指导和管理,导致一些项目的开展缺乏持续性甚至立项之后即停滞

或终止,极大挫伤学生和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传统的高职教育观念认为,高职学生应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职业观,这似乎与目前提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冲突。而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不违背传统职业观,并且还是传统职业观的发展和补充。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脱离实际,而应以勤于专业知识和热爱本职工作为前提。树立创新意识,能将专业岗位的工作做得更加出色;树立创业意识,能使企业及个人获得更好发展。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要进行科学定位,客观面对问题,认真分析成因。针对以上问题,就如何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1)加大宣传、深化创新创业观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树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目前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参与不足,与学校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有很大关系。高职院校中多数学生仅知道有这项活动但不知道具体内容,或仅知道获奖者是谁但不知道获奖的具体内容,甚至校内优秀的创新创业成功案例也不是广为人知。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学生的广泛注

意。可以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创新创业观念:①对于有优秀创新创业思路的项目进行大力宣传,树立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热情,同时这也可以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受到外界关注越多,获得的成功机会越大。②树立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榜样,并对其进行奖励,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可以是校园电子显示屏、校园网站通知公告、校园广播、校内报刊等多种宣传方式,培养创新创业的氛围。③在高职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进行宣传,在班级或专业年级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传达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活动,通过设立创新创业的课程接触和了解创新创业的内容,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2)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教材选择不成体系的情况,除了尽快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外,还应当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和有关专家就创新创业教材体系、内容进行研究,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发适用教材。修订教学纲要和编写教材和教学辅导书,增加符合我国国情以及地方经济特色的内容(我国和地方的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案例),体现时代性、实用性(诸如创业计划书的写作方法、创业项目如何调研、如何开办企业、创业风险应急预案等)。总之,这有赖于学校对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从高职教育的性质和学科专业的特点来看,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生的必

修课程并增加创业类课程的学分比例是合适的。这类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极具实用价值,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政府为主导、职业院校具体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在学校和教师层面,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能最直接的发现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应该采取的解决办法。学校应该有效收集信息,把这些诉求及时反馈给政府和企业以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学校内部也应该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建立完整的管理体制,如应该有专门部门负责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校内政策的制定,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项目考核和奖励等。

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选拔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担当创新创业导师;从企业引入高素质、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担当创新创业导师;建立导师资源库,使学生能根据需求寻找到具有相应特长的导师的帮助;培训教师,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培训校内的创新创业导师,提高导师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4)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程教育和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①在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案例。“两课”的教学目标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培养学生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魄力。这样既能改善“两课”教学的枯燥乏味,又能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就业、创业实际;

②在新生入学之时,一般学校都要求学生进行大学规划和职业规划或课外研学的活动。新生一般都觉得“创业”遥不可及,但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将学生的职业设计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确创新创业的奋斗目标,制定有阶段性的培养锻炼计划,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③具有一定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用其专业知识分析某一创新设想或创业项目。这不仅丰富了专业课内容,还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具体的创新创业;④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资源,在学生实践和模拟训练中了解到实际的企业运行模式,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创业导师的知识面,提高缺乏开办企业经验的教师的指导水平。

四、总结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缓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培养了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专业人才。为了切实培养创新创业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打破目前的发展瓶颈,客观分析现状,积极寻找对策。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社会企业的支持和学校领导教师的落实才能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罗列问题、分析现状和寻找应对策略探讨了如何深入开展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我相信,随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学校对创新创业工作的不断完善,一定会硕果累累,开创高职教育的新局面。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前言: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多,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教育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我国教育行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几点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式,供从事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参考。 引言:随着劳动人口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减缓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学生比例在逐年增加,這些学校的学生相比较本科学生具备的是对专业技术的掌握,高职院校教育属于我国教育的新类型,应当肩负起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责任。 一、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的模式上有缺陷 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是自上而下发展的,由政府带动各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只是一个发展的形式。例如,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都是在就业的基础上,很少有学校对如何创业开展教育,在某种层面上把创业当成是少数人的才能进行的事业,没有引导学生树立人人都能创业的意识。在知识教育中更是没有将创业与之相融合,一般高职院校进行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都只是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活动,忽略了创业教育的灵活性。 (二)创业课程的实践体系不够科学 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发展模式,从小学教育一直渗透到研究生教育,而国内的创业教育主要在全日制本科学校实行,近几年逐渐发展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中。例如,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课程实践体系中,都是创业指导教师根据课本知识点的讲解,随后创业指导教师或是辅导员布置相关的创业任务,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最后写一份实践报告作为期末成绩。这样的创业课程实践方式并不能为创业带来多大的启发和实践性的教育,只是完成了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形式。 (三)大学生创业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风险,导致一些大学生可能有很好的创业想法和理念,但是在创业的种种困难面前放弃了,而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是减少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有效保障,但是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并不够完善。例如,缺乏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是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建立大学生创业的投资机制,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形式单一,尽管可以申请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创业创新教育可以改变已有的高等教育普通化现象,帮助毕业生尽快找 到合适的就业单位。高职院校把创业作为新的指导观点,在创业创新教育上加大 力度,利用一些和创业有关联的讲座和课程,提高学生创业的意识,补充创业知识,以低成本创业平台激发学生创业,增加其创业实践的机会。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孵化基地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开始过度到着重满足大众需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解决就业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改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看法,高职 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可以帮助改善毕业生不易找到就业单位的难题。高职院校 培养的是实用性人才,改变原有教育观念和模式,革新原有教育方法,着重培养 具备开拓和创新能力的人群,把创业变成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可以缓解就业需求。 创业创新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综合能力,包括创业的意识、思维和 技能。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要 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创业岗位,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 高职院校在当今对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教育需要从这几点上加大力度。 一、加强创业教育,完善创业体系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得到缓解,创业创新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积极有效的 进行创业方面的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在创业创新的想法上观点一致,把创 业教育作为重点来抓。高校领导对创业教育重视起来,使其成为学校常规教育的 一部分,积极地把创业思想融合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第一,学校领导阶层必 要时建立起扶植创业教育领导机构,担负起协调和管理整个院校创业教育的担子,把创业教育的组织或者团体纳入自己的监管范围。第二,创业教育及其相关扶持 制度需要完善。为了保证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有必要提供专项专用的教育经费。第三,加大力度于创业指导教师水平的完善和服务系统的加强,采取多种方式提 高师资队伍素养,在领导重视、政策支持、经费充足、管理到位、师资雄厚、学 生热心的前提下,把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搞上去。 二、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中 就业指导课可以帮忙解决实际问题。国家政策的扶持,大学生可以有一个良 好的就业氛围和机会。高职院校在课程中加入创业教育方面的指导,抑或对创业 课程采取选修的方式传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此同时,高等职业院 校可以编写适合本院校学生的创业教学教材,开展就业指导,以此达到有利于教 育教学,提升创业意识的目的。创业教育需要做到创业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 升动手动脑等实践能力。创业教育更重视实践,课堂上的教学固然重要,但是实 践课一样不容忽视。对创业教育在方式和方法上加以引导,传统授课方式已经不 适用。怎样才能把教育融合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积累更多的创 业经验,是我们在创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创业 教育要做很大的调整,既要做到全面、真实、创新、及时的展示出知识和内容, 又要避免满堂灌,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做到师生及时沟通,充分提高学生 的积极性。教学内容情境式进行,给学生体验和思考的机会,利于应变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就是在教育中把学生作为主体,注重提升学生创造方面的能力, 这样做是为了学生日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完成自己创业的梦想。

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总结

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总结 ××职业技术学院建于20××年,20××年开始举办高职教育,20××成为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20××年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验收,同年获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单位,20××年再获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一、创新创业工作政策支持 学校经过省级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两轮建设,在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上实现全面提升,形成以“工科为主干,以农学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特色。为了更好的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学校转变观念,强化质量,围绕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作为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充分发挥现有实训设备的效能和师资优势。学校多次召开创新创业动员会和专题研讨会,在政策层面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充分保障和倾斜,为双创工作不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制订《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暂行办法》,出台七项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对成绩显著的自主创业优秀学生团队给予资金上的扶持与自主。为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贷款担保、贴息补助和融资服务等。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建设大学生创

业园、创客基地,并逐步将双创工作由校内拓展至校外,与企业、与市场接轨,形成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和育人新机制。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成效 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逐步建立专业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机制。通过出台《××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制度。2012年学校成为全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定点培训机构。利用学校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基地的资源优势,学校广泛开展与专业实训相结合的SYB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学校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让竞赛成为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在技能竞赛中累计获奖83项,其中国家级22项,省级一等奖8项,省级二等奖37项。20××年在安徽省“双百双创”大赛中参赛作品《西游奇遇记》取得高职院校参赛作品最高名次,20××年在第二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省赛铜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着力点

开卷有议 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11期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人民脱贫奔康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乃至社会发展之源,是我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强有力支撑,也是影响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承担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是大批工匠的“生产车间”,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在社会上普遍被认为是“差生教育”,学历层次、薪资待遇、录取分数都比普通本科教育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为高职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实现被认同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还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社会就业矛盾的需要。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力武器。通过推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有技术、有产品、有创业梦想的人参与到创业中来,以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可以解决高职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就业矛盾。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系列的突出问题。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普遍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培养定位模糊、培养体系不健全、保障制度不完善、学生参与度不高、项目成活率低等诸多问题。而找准着力点是高职院校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首要任务。 首先,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应以树立职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效能力、造就创业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技术技能创新为突破,立足小行业、深挖行业和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引导高职学生在工艺改进、创新增效等方面做创新实践,不应过多地追求成果转化和创业企业的数量。 第二,健全体系。建立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制度,充分考虑高职院校所在区域特点、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实践体系建设等方面争取支持,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从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创新创业培育直至项目孵化实现全程指导,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建立机制保障。充分发挥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社会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践提供项目、资金、经验等方面的支持。构建由高职院校领导任负责人的领导小组,整合学校和企业各方资源,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合力。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整合政府创新创业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各行业专家、各企业负责人、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共同组成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第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重点支持优秀项目成果转化,助推项目加速成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类创新创业论坛及讲座,树立创新创业典型,多元化地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上述措施,最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树立一种理念、形成一套体系、举办一批活动、营造一种氛围、培育一批成果、培养一批学生,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简介:周勇,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着力点 周勇 1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感想(陈振岗)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感想通过学院众创空间建设的亲身经历和外出培训,最直接的感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全国范围参与度之热,参与阶层之广,前所未有,各高校均成立了双创机构,人员分工明确。 下面我将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育人工作的一些浅显想法汇报如下,汇报中如有不周之处,请领导、各位同事批评指正。 一.“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背景 国家层面,在新常态经济发展和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全社会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内涵发展,双创教育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势在必行。自 2015 年开始,河北省积极推动教育部“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举办,到 2018年成功举办4届,吸引了省内各高校和投资企业界的关注。 二.“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简单介绍 2015年,李克强总理亲自提议举办“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基础上,按照组委会配额择优遴选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目前大赛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高职专科、初高中,是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也成为高职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的一次大检阅。 大赛评审机制严格,项目对接市场。“互联网 + ”大赛从省赛到国赛,均聘请社会投资人做项目评审,打破了教育圈内同质化评判的规则;

由于评委更注重参赛项目的经济价值和市场转化,为项目团队做出更客观更接近创业实战的指导和评判。“互联网 + ”大赛是一场社会评判、由市场说了算的竞技,突显了推动学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理念。同时,严格的赛规赛制也考验着指导教师与学生团队的综合能力。从前四届获奖项目看,参与项目均是立足高校专业优势,寻找行业痛点。 三.“互联网+”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概念的引入,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载体,所具有的影响力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在“互联网+”时代和创新创业浪潮下,应如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何使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我们应重新认识“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影响,需要重新定义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打造“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实践”“互联网+大众”的人才培养途径,建立全新的“生、师、校、企、社”多维交互的共享资源新平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人才、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具备“互联网+”时代精神的专业技能能力。 四.构建创新创业竞赛与育人协同体系 在学院党委提出的“课程+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课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让创新创业竞赛成为链接我院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各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书 本课题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2011年11月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2011A151。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有仙桃职业学院的肖庆圣、郭萍、朱卫平三人。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高职院校培养大批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对加速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实现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创业教育对学生、学校、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完整的说明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进行问卷,进行调查访谈,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结合高职院校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本课题的重点是: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加快创业教育相关学科与课程建设。 本课题的难点是: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已有的资料就高职学生创业中忽略的自身的态度与主观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补充,然后再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本课题研究还通过对大量已存资料的分析来发现一些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高职学生目前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普遍现象,如“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之间的关系、“低层次”创业的普遍性等。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从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在社会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就必须出台一系列对策。大学生创业就出现在目前社会中,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定相关政策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时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进行反思的结果。针对大学生创业不仅要实施教育教学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国家、政府、社会开始重视,并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以适应并促进大学生创业开展。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大学生创业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国家政策和社会的未重视等。深化高教改革,加强创业教育势,国家制定扶持政策,更新大学生创业意识是势在必行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 1. 理论意义 本选题对于加强我国创业教育理论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创业教育的研究,但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理论尚不成熟,实践经验没有相应的理论作指导。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有更加贴近实际的实战经验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上升为正确可行操作性强的理论依据。 2. 实践意义 本选题对于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创业教育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论文属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进一步探讨,通过对部分院校关于创业教育方面的调查,以点带面的数据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2016.9.30)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参考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

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维的阻碍,指出创新的来源。作为提升创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课程设置了模块二详细介绍如何去创新。模块二:创新技法。包含四项任务,介绍观察分析、创意激发、跨界整合、组织执行。模块三:认识创业。包括三项任务,创业的概念及创业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模块四:创业素养的提升。包括三个任务,创业精

浅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浅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指出21 世纪的大学生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拥有毕业文凭)和职业教育(拥有职业技能证书)外,还应当接受创业教育,拥有“第三本护照”。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作为与高等教育拥有共同背景的高职院创业教育,有着其独特的动力和优势,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独特优势 1、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就业、创业关系密切。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的是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创业型职业人才”,其培养模式更强调包括创业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适合开展创业教育。有关资料显示,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钧起步于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基层岗位,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推行创业教育。 2、高职院校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突出應用能力的培养,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其实践教学的时间也远远超过普通高校。这种高强度的实践教学活动,使高职校的毕业生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更接近行业,更接近市场,其培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更适合毕业生创业。 3、长期校企合作所营造的良好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一大优势。长期聘期企业专家参与各专业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定;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学生每年进入企业参加实践和顶岗实习,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衔接紧密,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对行业、企业的认知度、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强。 4、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有师资的独特优势。“双师型”师资群体既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他们对企业的创业与经营有着丰富的直接经验,更适合于进行创业教育教学和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二、高职院校推进创业教育的举措 1、校园创业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表明了党中央对创业问题高度重视的态度,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也大力推进,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然而目前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观念问题,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相关制度的设计不到位,资金投入远远不够等问题。观念的偏差主要产生原因:①中国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计划经济时期思维的残留等直接影响了大众对创业的认识。②创业教育在中国发

关于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80686 职业教育论文 关于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 思考 一、引言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就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根据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克斯研究院的跟踪调查,20xx年被评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今后五年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就业困难是普遍面临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潜能。尽管在高职院校中提出创新创业的口号已经多年,然而大部分高职学生的普遍现状是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创新创业能力严重缺乏。因此深入开展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贯彻落实“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十八大精神,仍然是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经过广泛观察和了解,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1)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虽然在党和国家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中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得到广泛重视,但可以明显感觉到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三个层面上对待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冷热不均。一方面学校领导和相关教育工作者有很高的热情,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反应比较冷淡。主要原因是高职教师和学生苦于难以找到创新创业的切入点,加上部分初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使得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口号工程”,学生只是在“被”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意识和热情没有被唤醒。 (2)创新创业层次较低。笔者发现,周边的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形式比较单一,创业领域比较狭窄。很多项目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商业活动,技术含量较低,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这类创新或创业项目很容易被复制,导致恶性竞争,既浪费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也远没有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9.30)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参考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

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

浅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一大棘手问题。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创业教育,使很多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有效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树立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创业教育力度。 标签: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就业压力 所谓创业是通过开创公司、开办企业等行为来增加社会财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而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就是校方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给学生提供参见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进而提升学生创业素质,使学生有自主就业的能力,通过自身创业的实现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職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繁荣经济、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近年来,就业成为了大学生毕业离校时面临的最大难题,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所背负的就业压力受个人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方面还是源自于社会因素。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着“三碰头”的尴尬局面,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劳动力就业都是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并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状况在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教育行业开展创业教育,传授自主创业的精神极其精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局面。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自我就业的能力,而且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 2.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为了实现长远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去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这一转变。高职院校不仅要教授学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其创新思维,以及为应对不同工作岗位而转换自身角色的技能。高职院校相对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是具备优势的,这基于高职教育在理论知识传播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1.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实基础 我国创业教育在理论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方面与国外较成熟国家有一定差距,但我国积极参与了有关创业教育的国际交流活动,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这就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

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方案

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的意见》(陕教高〔2016〕4号)文件精神,培养我院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为先”的育人思想和“认知、养成、技术、技能”的育人重点,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基本要求 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十三五”期间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着力解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改革任务、细化改革措施、加强经费和制度保障,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 (三)总体目标 2016年9月起全面深化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逐步建立健全融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创业平台、经费与制度保障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完善文化引领和指导帮扶,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涌现一批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二、组织机构 成立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及各系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日常事务。 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局性工作,负责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系开展相关工作。在学院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协作,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维的阻碍,指出创新的来源。作为提升创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课程设置了模块二详细介绍如何去创新。模块二:创新技法。包含四项任务,介绍观察分析、创意激发、跨界整合、组织执行。模块三:认识创业。包括三项任务,创业的概念及创业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模块四:创业素养的提升。包括三个任务,创业精神、创业心理以及创业必备的伦理道德。模块五:创业机会的识别,包括两项任

课题申报范文:2849-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全球化浪潮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国际上已经基本形成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共识。我国也非常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我国创新创业起源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7 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帷幕;199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江泽民、李岚清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分别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要探索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的政策措施”;1999 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并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 年教育部将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启动。随后教育部又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全面铺开,日趋渐热;2005年8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引进了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KAB (Know About Business),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被选为KAB 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本课题从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改革入手,旨在探索更适合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从1990年开始,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笔者通过期刊网和各类书籍文献,将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总结为如下几类:一、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如陈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马继权《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定位于培养模式》等。二、关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如李学伟《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魏立波《基于创业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等。三是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如程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四是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比较研究,如王万山《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应永胜《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解析及借鉴》;胡桃《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等。五是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研究,如曹憬《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教育模式是人们对教育进行有效实践而采取的一种教育策略的集合体,它包括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理论、实践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园文化氛围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本课题所研究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体系,是包含了教育模式的以上所有体系,而从目前的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缺乏整体性,研究或侧重于单个系统,或局限于实践教学的某些具体环节和方式方法;关于校园文化氛围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作者: ————————————————————————————————日期:

年度 编号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替。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 课题名称: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要求逐项填写,限4000字以内)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1997 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在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是阻碍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影响着学生创业成功率。这主要表现一是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二是资金问题,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三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管理体制等不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有效实施创业教育的障碍。 (2)课题界定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由英语中的“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指的是一种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与环境和企业(行业)的生产资源与环境,基于社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导向的学校和基于市场经济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