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电子教案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电子教案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电子教案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电子教案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

参考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指导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主要内容,对学生的研学活动给与指导。

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演示法教学过程:

二、选题指导

1、课题来源: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非常重要,确定了课题也就确定了研究方向。选题来源主要有:

A、自已学的书本知识:对原有书本知识积累加工而产生的深层次的思考和置疑而形成的课题。

B、来自平时的思索:围绕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生命等主题,对表现在生活实践中的种种细节的置疑与探究而形成的课题。

C、来自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体验产生假设和困惑而形成的课题。

D、来自信息资料:印刷品、影视媒体、出版物、网络信息的启发。

2、确定课题的重要依据:

A、科学的现实性: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

B、课题的新颖性、独创性:有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C、现实的可行性:

从主观条件看要注意:研究的兴趣、基础知识、合作伙伴、指导老师等。选题一定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兴趣,兴趣是促使你不断深入研究的原动力。同时选题要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研究自己力所能及的课题。

从客观条件看要注意:实验设备、研究地点、现有资料、实验材料等。从时间与空间看要注意:预定研究的时间、撰写报告的时间等。总之确立的课题在主观、客观条件上要有研究的可行性。

3、确立课题要避免出现的问题:学生在选题时一般会出现的问题有:

A、范围太大,无从下手:比如有学生研究“中学生心理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B、主攻目标不十分清楚:不知道自己要研究得出什么结论。

C、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

D、在现有的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

E、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题目。

选题要避免出现以上问题,选择的课题要让自己既容易下手又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4、课题简介: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课题以供参考。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文言文虚词研究

2、现代汉语字词音、形、义研究

3、标点符号研究

4、如何解读赏析外国小说 5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

6、我眼中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

7、交际中的语言艺术

8、追寻在(某地)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9、寓言对生活的启迪

10、《三国》人物性格探析 11、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 12、高考满分作文研究13、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14、民俗文化研究 15、传记文学中的精神力量

16、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探究 17、冰心作品中的爱的哲学研究 18、张洁作品中的人性美

19、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讨等 20、《诗经》专题赏析 21、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文化研究

22、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及分析 23、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及分析24、对联文化研究 25、生活中的广告设计研究 26、谚语的收集与归类分析27、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 28、港台新文化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

29、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0、利用工具书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词语的尝试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函数主线在各章节是如何体现的(2)我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

(3)超市中的数字问题(4)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

(5)向量在中学中的应用问题(6)商品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

(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8)存款方式与收益研究

(9)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10)登高望远——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3、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4、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5、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6、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7、如何存款最合算 8、如何合理抽税 9、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10、哪家超市最便宜 11、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1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13、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 14、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5、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16、水库的存水量如何计算

17、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8、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如何左右消费者的观念?

19、食堂打饭窗口的设置问题 20、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21、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22、环境规划与数学 23、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24、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25、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26、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27、计算器对运算能力的影响 28、数学灵感的培养 29、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30、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 31、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32、数学图形手工制作

(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

(1)商品名称中的英文与汉译方法探究

(2)中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幅度与英文歌曲听唱之间的关系调查(3)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4)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5)性格与英语学习(6)饮食行业的英语规范

(7)趣味英语收集(8)旅游景区的标识英语(9)西方国家节日谈趣(10)兴趣爱好与学习英语之间的联系(11)英语口语训练

(12)英语中的颜色与心情(13)英语中的动物习语

(14)(某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英语使用情况与下一代英语启蒙教育的关系(15)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困难与解放方法的研究

(四)、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2、物理与能源开发

3、防盗门的防盗原理

4、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5、鸡蛋身上的物理学

6、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

7、现代交通与噪声污染及防治 8、魔术中的物理原理 9、建筑中的物理原理 10、音乐中的物理知识 11、桥梁中的物理学 12、楼顶艺术中的物理原理

13、物理黑箱的设计与制作 14、物理教具的改进及创新.

15、古诗词、成语、谜语、常用语中的物理哲理16、中国风水理论中的物理哲理

17、泳衣材料对阻力的影响 18、鞋子的摩擦因数探究19、拔河比赛取胜的因素

(五)、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

1、家庭装修材料的取材研究

2、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改进

4、汞是如何进入食物链的?

5、对市场补钙药品的研究

6、食用油脂与健康

7、常用食品添加剂的成分

8、各种水果的维C含量之比较

9、“逆反心理”与“平衡移动原理”的共同点

10、汽车防腐涂层的调查和研究 11、调查医院化验室中化学知识的应用

12、日用洗涤剂对人体和环境有害吗? 13、如何鉴别有毒和无毒塑料?

14、形形色色的新型面料 15、鞋底材料的调查 16、家庭装修材料的取材研究 17、警惕无形杀手——居室污染 18、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的市场调查

19、头发及与润发露的搭配 20、酸雨的防治 21、关于绿色食品的研究

22、化学农药 23、燃料电池的前景 24、未来我们穿什么

25、自制家用净水器 26、自制营养豆浆 27、自制香水

28、居室污染的检测 29、不同茶叶的成分与营养价值研究

(六)、历史学科研究课题分类

1、中国古代史

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国古建筑研究台湾和大陆交往的历史中国古地名研究

2、中国近代现代史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研究

“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

本地区战争年代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调查近代中国著名人物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3、世界近代现代史

世界史上著名人物研究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不同时期国际关系研究法西斯势力崛起的原因第三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日本对二战的反省

4、地方史研究

当地历史古迹的调查当地民俗研究地方方言研究学校校史研究

当地杰出人物传略地方服饰研究地方饮食文化研究

地理科研究性学习主题展示

5、制作模型类

土地规划、国土整治(生态城市模型)模型制作海水淡化装置冰川搬运设备制作从生态观点进行节能、处污装置的设计我国地理位置对我国经济、文化、政治和外交影响

从地缘关系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我国风水学中的科学地理成分

地理素养对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影响

(七)、生物科研究性学习主题展示

1、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

3、制作反射弧模型

4、调查班级同学的性状差异

5、探究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

6、不同浓度的香烟浸出液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7、不同生活环境中的病菌知多少 8、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

9、我校学生的饮食研究 10、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 11、粮食种子的贮藏和水果的保鲜

12、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 13、测定种子发芽的呼吸商

1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5、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及其防治

16、新校园的绿化调查及其改进措施 17、农药对蛙的影响

18、苔藓植物对空气污染的指示作用 19、卧室内放绿色盆景多多益善吗?

20、黄平长寿之乡的调查研究

(八)、政治科研究性学习主题展示

1、如何使信用卡促进广州的消费

2、对某某商品的销售情况的跟踪调查(第一单元)

3、反思价格战如家电领域、零售业、民航业、国产汽车、IT行业等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价格现象(第一单元)

4、老百姓投资面面观(第二单元)

5、中国保险业将何去何从(第二单元)

6、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第三单元)

7、公平与效率谁重要(第三单元)

8、个人所得税缴纳现状(第三单元) 9、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第四单元)

(7)网络类:网上获取信息指导;中学生接触互联网的弊与利;网络安全问题探究三、开题报告指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题报告对论文的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开题报告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内容、方法等,为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指明了方向。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题名称:首先,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课题名称一般用陈述句表达。其次,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例如一个课题组确定的课题是:关于秦淮河污染的治理和保洁船的设计。从课题上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研究的对象。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中学生研究的课题一般可以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研究意义,指出现实当中存在某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如果课题涉及到某一方面的理论和学术价值,可以进一步说明。

3、目前本课题的研究状况:主要说明目前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可以对已掌握的有关资料简单综述。

4、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5、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文章提纲,并说明文章的创新点。

6、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课题小组一般由2-4人组成,要安排好各人的任务,要注意分工合理,要避免出现个别组员只挂名不研究。

7、课题研究的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

8、课题研究的步骤:说明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9、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多种,如,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10、参考文献:要在文章最后说明所引用材料的出处。要写清:作者,杂志或书籍名称,出版社,时间,引用部分页码。大家写的开题报告要包括以上十项内容,要上交开题报告打印稿,在班级交流开题报告时必须制作幻灯片展示。

第二部分中期报告指导(1课时)中期报告即为论文初稿,必须说明几方面问题:研究该课题的目的、怎样研究该课题的,课题的初步结论是什么,今后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中期报告要注意论文的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

1、格式要求:我们对全体学生的论文作统一的格式要求,主要要求有:

(1)论文题目用宋体三号字,作者姓名用小四号字,组长姓名置于首位,并在右上角用“*”标注。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

(2)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黑体小四号字写,用100-200字写论文内容摘要(宋体小四号)。“关键词”用黑体小四号字写,后面是3-6个关键词(宋体小四号)。

(3)正文部分都用宋体小四号字,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加粗。引用文献按文中出现顺序在引用部分用[1],[2]等等标注。

2、内容要求:总体可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写明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第二部分说明研究过程,如是“ 实验部分”,实验中所用仪器、药品要标明规格,生产厂家、测试条件、参数。如是社会调查须说明调查表的设计构想、调查对象要求、调查时间、地点、样本的广度、信度等等必要信息与说明。第三部分为结果与讨论,说明通过研究得出的初步结果与对结果的分析,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什么,还要进一步解决什么问题。第四部分为结论,用100-200字阐明本文的结论。第五部分为参考文献,标明作者、杂志名称、书名、出版社、发表时间、页码。正文部分可根据自己文章内容安排各部分内容,不一定完全按照五部分来写,但必须条理清晰,要阐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初步结论、研究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要上交中期报告打印稿,在班级交流中期报告时必须制作幻灯片展示。

第三部分结题报告指导(1课时)结题报告为论文终稿,其格式和内容要求既和中期报告有相同之处又更加具体、完善。

1、格式要求:

(1)封面:左上角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小一号字),下面依次写论文题目(一号字)、课题小组成员姓名、班级(组长姓名置于首位,并在右上

角用“*”标注),指导教师,结题时间(年、月)(都用二号字),封面字都用宋体。

(2)第一页:第一行为论文题目,用宋体三号字;第二行为作者姓名,用小四号字,组长姓名置于首位,并在右上角用“*”标注。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第三行在圆括号中标注学校、城市(五号字);第四行写指导教师姓名(五号字);第五行写明指导者工作单位(五号字)。

(3)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黑体小四号字写,用100-200字写摘要。“关键词:”用黑体小四号字写,后面是3-6个关键词。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都要翻译成英文。

(4)正文部分都用宋体小四号字,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加粗。

2、内容要求:内容总体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写明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要突出本文的新颖之处。第二部分:说明研究过程,如是“ 实验部分”,实验中所用仪器、药品要标明规格,生产厂家、测试条件、参数。如是社会调查须说明调查表的设计构想、调查对象要求、调查时间、地点、样本的广度、信度等等必要信息与说明。第三部分:结果与讨论,说明通过研究得出的最终结果与对结果的分析。在结果与讨论中,图名、表名用黑体小四号字,坐标轴要标清楚表示的量以及单位,单位要用国际单位制。第四部分:结论,用100-200字阐明本文的结论。第五部分:参考文献,标明作者、杂志名称、书名、出版社、发表时间、页码。正文部分可根据自己文章内容安排各部分内容,段落可用1.1 、 1.2等等标记,也可用一(一)1 、一(一)2等等标记。文章必须条理清晰,必须表述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怎么研究该课题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论文答辩要求结题报告要通过论文答辩的方式来展示,各课题组必须制作幻灯片展示研究成果。大家要了解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以便按要求准备答辩内容。论文答辩的主要内容有:

(1)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及评分比例包括:论述的条理性(30%)、课题的创新性(20%)、材料的充分性(20%)、阐述表达水平(10%)、课件制作水平(10%)、答辩水平(10%)等。(附研究性学习论文答辩评价表)

(2)答辩方式:因为高二分班后各课题组成员分散在各班,答辩时以组长为基本单位,组长代表课题组在班级答辩,全体同学作评委,参与评价,每位同学都发一份《研究性学习论文答辩评价表》,每课上完就收上来。全体同学参与提问。答辩时每组总时间约20分钟,15分钟结合电脑课件,阐述自己的论文,5分钟回答提问。请研学课代表记录时间,记录同学提问情况。全体同学参与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同学要认真履行评委职责,评分要力求公平、公正。在班级答辩结束后要挑选优秀课题组进行全校公开答辩。

(3)评分细则A、论述的条理性:优秀28~30分,良好24~27分,及格22~23分,22分以下为不合格。B、课题的创新性、材料的充分性:优秀18~20分,良好14~17分,及格12~13分,12分以下为不合格。C、阐述表达水平、课件制作水平、答辩水平:优秀9~10分,良好6~8分,及格5分,5分以下为不合格。D、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合格。

4、各课题组研学成绩和各人研学最终成绩的评定:各课题组研学成绩应包括论文答辩评分和上交档案袋内容评分两部分。

论文答辩评分取全班同学打分的平均分,研学档案袋内应包括的内容有: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研学过程记录本;研究资料和一篇600字左右的研学感受。

研学档案袋要体现出课题组的研究过程。在课题组总成绩中研学档案袋内容评分比重要高于论文答辩评分,因为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大家在研究过程中做出的努力。

各人研学最终成绩的评定要在课题组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各人平时课堂表现打分。对平时认真履行评委职责、积极提问的同学应在其课题组评分上适当加分;对明显随意打分,上课多次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要在其小组得分上适当减分。

研学成绩体现了同学们在研究中的努力程度,我们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认真做一些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附:研究性学习论文答辩评价表评价人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答辩日期

课题组长

论文题目

论述的条理性30

课题的创新性20

材料的充分性20

阐述表达水平10

课件制作水平10

答辩水平10

总分100

海南省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编()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编 知识框架 力和运动 功和能 电磁学 1、机械运动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 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3.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s v 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 )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x=vt 6.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t v v t v a t 0-=??=,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4-6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0v v at =+ 位移公式: 20s v t at =+ 位移速度公式:22212as v v =- 平均速度公式:_02 2t t v v x v v t +?===?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加速度指速度的变化率,也就是说加速度是V —t 图像的斜率。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高中化学论文: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育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两条是教学和研究。 一、上好课是成长的基础 怎样才能上好课呢?我的体会是四点: 1.练好说功。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教育理论运用的基本功、解读处理教材的基本功、写字说话的基本功、媒体制作运用的基本功等等。我个人觉得这里的说话的基本功——说功非常重要,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好多信息,是通过教师说的途径传递给学生的。怎样才能练好说功呢?我觉得有三种做法可以借鉴:(1)以听促说。看电视时,听听播音员是怎么说的、演员是怎么对白的;听优秀教师的课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通过听学习别人的咬字发音,借鉴别人的讲话思路。(2)以说促说。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登台发言,无论是在校上班还是外出学习,只要是有说话的机会,总不要轻易放过。我觉得和陌生人交流、跟外地人交流,收获是挺大的,一来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二来可以培养普通话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3)以写促说。用电脑写文章,如果你用的是智能输入,正好可以纠正普通话的发音;文章写多了,你讲话的条理性、流畅性自然也就具备了。不知道在座的同志能否同意我的观点,我个人觉得上述三点做法还是挺有效果的,有同感的老师不妨一试。 2.吃透文本。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人认为以本为本的说法,似乎有些过时了。其实不然,不管是文科教学还是理科教学,吃透文本依然是备课、上课的首要环节。对于文科教学,我没有多少发言权,只是觉得理清“文脉”是吃透文本的关键,有些语文教师之所以课讲得零碎,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握好整篇文章的脉络。对于理科教学,我觉得吃透文本可以采用三步走的策略:一是反复阅读文本,初步感知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二是分析文本,理清主要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瞻前顾后,找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之间的承接关系。以“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文本处理为例:通过阅读文本,得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即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通过分析文本,理清了三个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流程,即通过图片感知、计算感知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确很小;然后借助氨分子的扩散实验让学生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最后用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给学生以原型启发,引领学生围绕分子间究竟有没有间隔的问题展开探究。通过瞻前顾后,发现,构成物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和原子以外,还有教材后面还要介绍的离子,因此,在汇总学生对物质构成情况的猜想时,要强调: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2006年暑假,在南京听了江苏省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讲座,他讲自己执教李白的诗《赠汪伦》的有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围绕诗的前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汪伦在李白即将离开桃花潭的时候才赶来送行呢?有学生说,李白在桃花潭好吃好喝好一段时间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键

授课教案 常见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①温故而知新;②新课知识要点;③例题经典分析;④课堂作业(5—10分钟);⑤家庭作业;○6下次课预授内容(和学生讨论下次课要上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已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如: Na、Cl、Mg、S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B型(如NaCl): AB2型(如MgCl2): A2B型(如Na2O): 注意: 1. 2. 3.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相互作用。如: 用电子式表示Cl2的形成过程: 2、成键粒子:原子 3、形成条件: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课形成共价键,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化学反应的本质:

7. 晶体共有五种: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过度晶体 金属晶体熔化破坏金属键,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原子晶体破坏共价键,分子晶体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和氢键),过度晶体(主要是石墨)破坏共价键和范德华力。所以,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原子晶体和过度晶体,原子晶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教育改革的中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则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知识水平和知识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利用最少的时间、精力等来完成一堂高效率的课,以此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化学;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一、老师要认真备课 任何老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备课这一环节。然而,现在很多老师过于依赖优秀教师以及教学经验,在备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差异。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获得符合自身认知水平的化学教育。因此,老师要认真备课,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化学课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研究化学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另外,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还可以提前模拟教学情况,猜测学生在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尽最大可能消除阻碍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不利因素,使其有序、高效进行。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备课中,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了三个层次:学生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以及还原剂等相关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并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要学会团结互助,树立集体意识。我将教学重点、难点放在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氧化还原的本质。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获取相关知识。 二、注重细节教学,联系实际应用 纵观历年的高考题,发现题目越来越偏向于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构建生动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统计等方式获取和教学相关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明白化学与人类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现在的高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打开思路,结合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在讲“雨水pH的测定”时,我引导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空纯净水塑料瓶沿瓶身的3/4处剪开,然后利用磨砂和纱布制成简单的雨水收集器,一共做了4个。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到星期天有降雨后,在学校选取了两个采样点采样并对“收集器”进行编号。为了能够进行对比,我引导学生分两个时间段进行采集,下雨开始时各取回一个采有一定水样的采样器(上午9:40),下雨结束后再取回另一个采样器(上午11:05).样品取回后,学生迅速把样品带入化学实验室,通过pH试纸测定pH.在这个实验中,工具简单,取样点都是学生日常活动的地方,贴合生活实际,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和生产中处处有化学,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活跃了课堂气氛,了解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从学生熟知的饮料可乐入手,将可乐滴在用脱脂棉包住的过氧化钠上,进入“可乐点火”的魔术实验。一该实验贴近生活,学生对可乐熟知,也知道可乐是一种碳酸饮料。二是该实验利用了可乐中主要物质水与二氧化碳。对过氧化钠性质的学习打下伏笔。三是学生学完本节课后还可以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是否只有碳酸饮料可以进行该实验,其他饮料可以吗?为什么?四是该实验融“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为一体,只需要1-2滴可乐,反应速度就很快,现象明显,而且成功率百分之百。通过魔术实验的引入,活跃了课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

最新高中化学实验专题电子教案

无机实验专题 1.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纯度(设含杂质SiO 2),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几个方案: 方案Ⅰ 按下图连接好装置开始实验,通过测定装置E 反应前后的质量,计算纯度。 (1)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装置C 中所装的试剂是 ,F 的作用是 ; (3)当样品充分反应完后,缓慢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A 中所装的试剂是 ; 方案Ⅱ 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 g ②将样品充分高温煅烧,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m 1 g (4)该方案中高温煅烧应选用的仪器名称是 ;判断碳酸钙样品完 全分解的方法是 ; “冷却”应如何操作 ,理由是 ; (5)有同学认为方案Ⅱ高温煅烧的过程中会发生CaCO 3+SiO 2=====高温CaSiO 3+CO 2↑, 会导致测定结果有误,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观点正确吗? (填“正确” 或“错误”);请说明自己的理由 。 2.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 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 粗硅与干燥HCl 气体反应制得SiHCl 3:Si +3HCl=====300℃SiHCl 3+H 2 ③ SiHCl 3与过量H 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 已知:SiHCl 3能与H 2O 剧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粗硅与HCl 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HCl 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 SiCl 4(沸点57.6℃)和HCl (沸点-84.7℃),提纯SiHCl 3采用的方法为 ; (3)用SiHCl 3与过量H 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图所示(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总

会考知识点复习 第一、二章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 1at t v x + = (2)重要推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电子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 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1月出版。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 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 化学课题组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情景化,过多教育手段的“媒体化” , 教学评价的片面化;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少老师将“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甚至取消学生实验等等,这些做法导致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无效,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应当重新反思当前的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2007.11 —2008.4 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2008.5 —2009.3 ,无效反思阶段的研究,初步确定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有关理论支持; 2009.3 —2009.12 ,有效备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新授课、习题讲评课两种教学模式,初步在本校内推广; 2009.12-2010.5 ,有效上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复习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2010.5- 至今,有效评价、课后反思阶段的研究,课题总结。将肯定的各个课型推广施行,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在本校推广,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三、研究内容 1、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老师和学生对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探讨,同时积极向专家请教或走访兄弟学校,更大范围了解情况,逐步形成符合我们学

八年级上册生物电子教案全册

表一 本册书新课程标准 红墩镇寄宿制学校 电子备课教案

新课标将生物全册书划分为十个部分,本册书讲授其中两部分。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的运动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动物的行为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八、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植物(如藻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表二 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八年级共(1)(3)两个汉语班,学生人数共57名,从七年级步入八年级,对生物实验的探究方法,操作水平,总结结论及学习生物的方法等能力已经有一定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进一步促成学生对科学观念的形成。部分学生的探究问题和实验操作能力还较差,本学期要加强辅导,培优补差。 教材分析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共二单元八章内容,主要讲解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宝货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具体内容是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五章:病毒。)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重难点分析 本书中重点在于对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学习了解,掌握其生活习性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在于认识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观念。 教学措施一、认真研读新课标对本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实施授课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三、构建教学概念,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好理解,易吃透 四、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本科不感枯燥 表三 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单元课时 安排 备 注 一9.1-9.5 集中学习备课 二9.8-9.12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三9.15-9.19 线行动物和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t x v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t V V t V a t ?-=??= 0,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 度 t S V V = =21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新课标下建立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以便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作如下探讨:一、首先应注重学生动手做化学实验 “实验是最高法庭。”可见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 实验中各种变化以及伴随的各种现象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甚至产生无尽遐想。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 二、其次应注重整合知识体系,做好模块衔接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新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有效地整合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化学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有机衔接,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 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不同模块的层次要求是不同的,是按照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针对上述特点,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 掘得过于细致,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引导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结构。而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把一些平时看似零碎繁琐的知识点连线结网,使学生在抽象、推理、归纳等应用过程中将化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最新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

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下载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幻灯片。 教学程序:地球从诞生至今大约有46亿年了。在这46亿年中,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也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使地球上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各种各样的生物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习生物科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一、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体都具有以下特征: 物质:蛋白质、核酸; 1 、共同的物质基础 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实质: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2、新陈代谢自我 更新过程 分解自身物质→排除废物;放能; 定义: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3、应激性实例: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注:应激性:生物对刺激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可见,反射是应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对各种 刺激发生的反应的应激性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植物的 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生理功能也是一种适应。生物体所表现出的适应 特征,通过遗传传给后代,并非生物接受刺激后才产生的。这是与应激性不 同的。应激性、反射属于生物的适应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适应具应激性。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理科)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理科) 运动学知识点 第一节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 (1)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宇宙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是绝对的,一些看起来不动的物体如房屋、树木,都随地球一起在转动. (2)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同一个运动,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就有不同的观察结果及描述,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质点的概念 (1)如果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不考虑它的大小和形状,就可以把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对实际物体进行科学抽象而得到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对具体物体是否能视作质点,要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是否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 三、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一)时间和时刻 (1)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对应数轴上的各个点,时间则对应于某一线段;时刻指过程的各瞬时,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2)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是秒、分、时,实验室里测量时间的仪器秒表、打点计时器。(二)位移和路程 1、位移 (1)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来反映位置变化的多少,用初位置对末位置的指向表示位置变化的方向. (2)位移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箭头表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 2.位移和路程的比较 位移和路程是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矢量,用从物体运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路程是标量,用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来表示. (三)速度

1.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变化率J 是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2.平均速度的定义 (1)运动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定义式是V =s/t .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米/秒,符号m /s ,也可用千米/时(km /h ),厘米/秒(cm/s )等. (3) 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3.平均速度的计算 平均速度的数值跟在哪一段时间内计算平均速度有关系.用平均速度定义式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使物体的位移S 与发生这个位移的时间t 相对应。. 4.瞬时速度 (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如果各时间段取情越小,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就越细致,当把时间段取极小值时,这极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能精确描述出运动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2)若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对(m /s ),则就意味着该物体假如从这一时刻开始做匀速运动,每1s 内的位移就是v (m ). 4.速度和速率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叫速率 (四)加速度 1.加速度 (l )在变速运动中,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 (2)加速度的定义式是a=t v v t 0 . (3)加速度是描述变速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越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变化越大. (4)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表示速度增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表示速度减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崔跃东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摘要:随着教学的改革、新课标的推行和大力实施,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尤其是新课标的推行,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更加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主要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研究,并对最近几年化学试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探究实践,所以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教学;教学研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实验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对化学物质转化的过程以及实验现象、实验的结论进行探究,这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思维的关键。”如何在高中化学中进行探究教学是最主要的问题,虽然许多高中教师已经在教学中进行探究,教学的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高中化学的特点以及当前化学教学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解决方式,促进我国化学的进一步改革,改善教学现状。 一、高中化学实行探究教学的意义 所谓探究性教学主要指教师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引领学生

通过对相关的资料、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思想理念,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来完成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探究性学习的宗旨是让学生善于观察我们身边的生活,从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问题,并能提出科学性的假设,进而会去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前化学新课标的推行,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让学生简单地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也是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只有进行探究性教学才能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学生的化学灵感都是观察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所产生的,在学生产生化学灵感之后就会同学生交流,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探究出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对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这种能力正是现在高中生所缺少的,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高中化学的学习主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化学试验教学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最近几年,化学试题特别灵活,越来越趋向于探究性,可见探究性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地以题海战术为主,要多进行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不仅能满足新时期课改的要求,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新时期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方式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需要探究的课题,并且还要对学生和教材要有深入的了解。确定探究性课题需要注意的几点: (1)要以化学教学的大纲为标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电子教案全册

表一 本册书新课程标准 电子备课教案 备课人:

新课标将生物全册书划分为十个部分,本册书讲授其中两部分。 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植物的生殖: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解释人的性别决定。认同优生优育。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收集和交流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报道、资料等信息。 十、健康地生活 1.传染病和免疫: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描述人体的兔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2.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关注癌症的危害。 3.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毒品 4.医药常识 表二 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八年级共(1)(3)两个汉语班,学生人数共57名,从七年级步入八年级,对生物实验的探究方法,操作水平,总结结论及学习生物的方法等能力已经有一定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进一步促成学生对科学观念的形成。部分学生的探究问题和实验操作能力还较差,本学期要加强辅导,培优补差。 教材分析 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共二单元六章内容,主要讲解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及如何健康地生活。具体章节安排是: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三章: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生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知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如何防治传染病,懂得简单的用药常识和急救方法。 难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生物的起源和进化过程,理解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病,还包括心理健康等。 教学措施一、认真研读新课标对本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实施授课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三、构建教学概念,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好理解,易吃透 四、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本科不感枯燥 表三 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单元课时 安排 备 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