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臭氧消毒工艺处理技术

臭氧消毒工艺处理技术

臭氧消毒工艺处理技术
臭氧消毒工艺处理技术

臭氧消毒工艺

臭氧发生技术的原理

产生臭氧的气源能够是空气或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后生成臭氧。其结构包括冷却剂、接地电极、放电空隙、绝缘体、高压电极,见图一。空气或氧气中的含水量对产生的臭氧质量产生特不大的阻碍,含水份越少越好。

从九十年代初期至中期,臭氧(O3)发生技术在不断地改进、完善。见表一,图二。

表一臭氧发生技术的进展

1990 1993 1996

~16wt% 最大臭氧浓度~8wt%

12wt%

浓度为8%重量比时,每100% 75% 60%

公斤O3的能耗

臭氧发生器的成本,每

小时300kg臭氧,浓度

为8%重量比

100% 75% 50% 浓度为8%重量比时的

单位产量100%

80kg/h

150kg/h

浓度为12%重量比时的

单位产量- 50kg/h

110kg/h

为了减少O3剩余气体排放对大气造的污染,通过加热和催化方法,分解剩余的O3,然后排放。其处理过程如图三、图四。

九十年代地表水的一般处理工艺

九十年代地表水的一般处理工艺如下:

预臭氧过程使用一种辐射式扩散器(图五),将O3注入水流中,气泡大小为2-4mm,预氧的要紧作用是能够氧化溶解性的铁和锰,脱色,去除臭和味,改进微絮凝状况,减少三卤甲烷及三卤甲烷先质,还能够氧化氰化物、亚硫酸盐、亚硝酸盐。预臭氧后,能够为水的进一步处理打下良好基础。

要紧的臭氧化过程应用圆顶多孔扩散器(图六),将O3释放到水中,气泡大小为2-4mm,扩散器深度为2-6m,要紧臭氧工艺的作用为消毒,灭活病毒和原生动物,氧化有机化合物,如酚、洗涤剂、农药等,将化学需氧量转化为生物需氧量,与生物滤池结合,减少溶解性有机碳,减少管网爱护性药剂,如氯、二氧化氯、氯胺的使用。通过这次O3化处理后,可得到良好的水质。

O3技术在国外已普遍使用,欧洲许多国家已专门少,甚至不使用氯作消毒剂。尽管O3消毒也会有副作用,但与加氯后生三卤

甲烷及其先质(致癌物)相比,其风险要小得多,能够讲是一种较可靠的处理方法。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04-05发布 -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

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金福莱阳光牧场消毒方案 137******** 《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又名三子氧,分子式为O ,分子量为。 3 一、理化特性:臭氧在常温下为带蓝色的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密度为(空气=1)。臭氧气体经冷处理后可呈液状,其液体密度为,沸点为℃,在水中溶解度比氧高,但因分压较低,故在平时使用温度与压力下,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溶液,含臭氧的溶液,温热时会爆炸。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1%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分钟,所以臭氧不能像其它工业气体一样可以用瓶贮存,一般为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二、杀菌作用: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在水中杀菌迅速较氯快。 三、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PH:用臭氧水溶液消毒时,若PH增高,则所需浓度必须增加。 ②湿度:用臭氧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低则效果差,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③温度:温度降低有利于臭氧的溶解,可增强其消毒作用,甚至在0℃亦能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如水温为4-6℃时,臭氧杀菌用量为100,水温10-21℃时为160,水温36-38℃时则为320,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四、毒性:空气中臭氧浓度达时即可嗅知:浓度达到1mg/L时,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在L时,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圈舍现场空气中容许的阀限值为m3. 五、腐蚀性: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特别是使橡胶老化,色变暗,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 六、稳定性:臭氧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停止发生后,通风3 0-60分钟后,其浓度与大气水平一样. 七、使用范围:在消毒方面,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空间作业安全知识问答题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问答题 一问:什么是有限空间? 答: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问:常见的有限空间在哪些部位? 答:(一)是密闭设备:如 贮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 道、 地窖、污水池(井)、下水道等。 (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发酵池、粮仓、料仓、冷库、垃圾站、酒糟池等 三问:存在有限空间应做什么工作? 答:企业首先应当对本单位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同时对存在有限空间部位张贴明显的警示标志。 四问: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责任如何确定? 答:工贸企业是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责任主体, 其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 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 五问:有限空间作业有什么危险特性? 答:主要有(一)作业环境情况复杂: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不利于气体扩散。照明、通 讯不畅, 给正常作业和救援带来困难。作业中使用电器,作业使用的 机械都存在潜在的危险。 (二)危险性大、事故后果严重: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往往发生在瞬间, 有的有毒气体数分钟甚至数秒钟致人死亡。 (三)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据统计有限空间作业 事故中死亡的50%是救援人员。

六问:有限空间作业常见的安全事故有哪些? 答: (一)中毒、窒息事故; (二)爆炸、火灾事故; (三)淹溺事故; (四)坍塌掩埋事故。 七问:有限空间作业为什么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答:有限空间内产生或积聚的一定浓度的有毒气体被作业人员吸入后引起人体中毒事故。 常见的有毒气体有氯气、硫化氢、氨气、氢氧化物、氟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煤 气(主要有毒成分是CO)、甲醛气体等。 人体组织处于缺氧状态会引成窒息。氧含量降至10%以下,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氧含量降至6%以下,可发生猝死。不同浓度的氧气对人体的影响见第十 八问。 八问:有限空间作业在作业前有什么安全要求? 答:(一)应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并做好检测记录(含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 (二)确认无许可和许可性识别; (三)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四)分析合格后编制施工方案,再办理《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五)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 (六)选用合格、有效的气体和测爆仪等检测设备; (七)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面 具; (八)建立健全通讯系统,保证作业人员能与监护人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 双向信息交流; (九)配备齐全的应急救援装备如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通讯报警器材、安全绳、救生 索、安全梯等。 九问:有限空间作业在作业中有什么安全要求?

《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又名三子氧,分子式为O3,分子量为48.00 一、理化特性:臭氧在常温下为带蓝色的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密度为1.658(空气=1)。臭氧气体经冷处理后可呈液状,其液体密度为1.71,沸点为-112.3℃,在水中溶解度比氧高,但因分压较低,故在平时使用温度与压力下,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溶液,含臭氧的溶液,温热时会爆炸。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1%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分钟,所以臭氧不能像其它工业气体一样可以用瓶贮存,一般为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二、杀菌作用: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在水中杀菌迅速较氯快。 三、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PH:用臭氧水溶液消毒时,若PH增高,则所需浓度必须增加。 ②湿度:用臭氧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低则效果差,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③温度:温度降低有利于臭氧的溶解,可增强其消毒作用,甚至在0℃亦能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如水温为4-6℃时,臭氧杀菌用量为100,水温10-21℃时为160,水温36-38℃时则为320,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四、毒性: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mg/L时即可嗅知:浓度达到1mg/L时,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在2.5-5mg/L时,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作业现场空气中容许的阀限值为0.2mg/m3。 五、腐蚀性: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特别是使橡胶老化,色变暗,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 六、稳定性:臭氧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停止发生后,通风30-60分钟后,其浓度与大气水平一样。 七、使用范围:在消毒方面,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液体消毒:饮用水、工业生活污水和饮料水的净化消毒。 2、物体表面消毒,饮食用具、理发工具、食品加工用具、衣物、钱币、票券等放密闭箱内消毒。 3、防腐保存:蔬菜水果蛋类鱼肉类干鲜土特产,水产品加工,贮存和冷藏等。

最新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版资料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5-04-05发布 2015-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卫生部《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用量可增至3-6 mg/L 。对污水处理,污水中使用的臭氧浓度为100-200 mg/L ,作用30分钟,在多数情况下可杀灭或破坏其中所有微生物及其毒素,并能改善水质。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2、消毒空气:对密空间的空气用5-10 mg/ m3浓度的臭氧作用30分钟。 九、注意事项:由于臭氧为强氧化剂,对物品损害较大,很少用作熏蒸消毒,规定大气中允许0.2 mg/ m3,故消毒宜在无人条件下进行。 十、含量测定:在500ml 锥形带塞玻璃瓶中,加入350ml 蒸馏水和20ml20%KI 溶液,在排气管分流取臭氧气2L 通入锥形瓶,再滴5ml 浓度为3mol/L 的H2S O 4溶液,静置5分钟后用0.1000mol/L 的Na2S 2O 3滴定,反应至浅黄色时加1ml0.5%的淀粉指示剂,滴定至无色,计算消耗的量,每毫升mol/l 的Na2S 2O 3溶液相当于48.00mg 的O 3。 O 3浓度(毫克/升)=M×V×48×1000/2×2×100=12MV 式中:M=克分子浓度,应标定小数点后四位;V=消耗毫升数。 当O 3浓度较高时,可以取1升臭氧化气,则计算公式为O 3浓度(毫克/升)=24MV 臭氧灭菌原理 "臭氧(O3)的消毒原理是: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气(O2)和单个氧原子(O );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将其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原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它不但对各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强的杀灭能力,而且对杀死霉素也很有效。"1、臭氧的灭菌机制及过程类属于生物化反应学过程。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2、可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其细胞器和核糖核酸,分解DNA 、RNA ,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物质代谢生产和繁殖过程到破坏。3、渗透胞膜组织,侵入细胞膜内作用于外膜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胞发生通透畸变,导致细胞溶解死亡。并且将死亡菌体内遗传基因、寄生菌种、寄生病毒粒子、噬菌体、枝原体及热原(细菌病毒代谢 产物、内毒素)等溶解变性灭亡。 综观无菌技术对微生物作用的原理可分为抑菌、杀菌和溶菌三种。应用臭氧作灭菌、消毒是属于溶菌。所谓溶菌,即可达到“彻底、永久地消灭空气及物体表面所有微生物”的效果。 传统灭菌与臭氧灭菌的比较 1.我国GMP 条例对药品生产(特别是无菌产品)、食品生产、医疗单位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在GMP 验证过程中大力推荐臭氧灭菌、消毒方法,与各种传统灭菌、消毒方法相比臭氧灭菌、消毒有许多特点。那么在食品生产中同样如此: 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手册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手册 前言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含氧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并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近年来,全国大声多起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为了提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水平,有限预防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省、市各级组织开展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活动把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作为重点内容,将对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全覆盖的警示教育和培训,为保证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特印制此手册,手册介绍了有限空间作业的概念及分类、作业安全管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参考目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既可作为各级、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从业人员的日常安全手册。 一、有限空间作业概念及分类 1、有限空间的定义: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2、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3、有限空间的分类:有限空间分为三类:1)封闭或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烘房、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管道阀门井等;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浆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目录 [返回]拼音 WS/T 367-2012 yī liáo jī gòu xiāo dú jì shù guī fàn [返回]英文参考 WS/T 367-2012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一)目前参照标准 ▲ 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 2003第二版《上海市医院消毒灭菌实用手册》。 ▲ 2006版《上海市护理质控手册》。 ▲ 2007年《压力蒸汽灭菌》。 ▲ 2009年上海市CDC消毒科供稿《上海市医疗机构手足口病消毒隔离要求》(试行) ▲ 2009年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012版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2014年国卫办医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二)原则 ★所有物品均应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完好。 ★若有污染应即时消毒、灭菌。 ★一次性物品按说明使用。 ★本原则适合各部门,请参照执行。 总则

一、室内空气及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附表各类环境消毒要求 (一)紫外线空气消毒方法 1、紫外线照射:安装紫外线灯管的数量为≥ / m3,距离~2.2m,时间≥30min。 2、紫外线使用寿命: (1)由新灯管的强度降低到70 μw/ cm2的时间(功率≥30w),或者降低到原来新灯管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小时,因此,紫外线灯累计使用超过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2)每半年检测一次,<70μw/ cm2应及时更换灯管。 3、注意事项: 1)应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紫外线灯管每周一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专人负责,如发现灯管有灰尘时应及时擦拭。 2)室内保持清洁干燥,电压为220v,环境适宜温度在20-40℃,相对湿度为60%。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 长照射时间。 3)紫外线光源不能直接照射到人,不在易燃、易爆的场所所用,照射时关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 一、有限空间基本知识 1、有限空间的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2、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3、有限空间分类:(一)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室、地下仓库、地窖、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二)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温室、冷库、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粮仓、料仓等。(三)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球磨机、水泥筒库、压力容器、管道、冷藏箱(车)、烟道、锅炉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危害及辨识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对有限空间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不到位。在未对作业现场进行通风,未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没有防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组织作业。(三)是企业安全教育培

训工作不扎实,作业人员缺乏有限空间作业基本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四)是防护用品配备不足,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自救器、防毒面具等防护装备和气体检测监控仪器。(五)是企业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在发生事故后,往往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扩大。(六)是部分地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等。 2、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3、有限空间作业常见的事故:缺氧窒息;中毒;燃爆;其他危害,如淹溺、触电、高处坠落事故也较多,还包括灼伤与腐蚀,高温作业引起中暑;尖锐锋利物体引起的物理伤害和其他机械伤害等。 4、导致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存在危险危害物;通风不良,致危险危害物聚集;没有采取通风、防护措施,或者防护装备失效;监护不力;引火源;作业伤害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已经2013年2月1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1)辨识标识(2)建章立制(3)专项培训(4)装备配备(5)作业审批(6)现场管理(7)发包管理(8)应急救援。 3、工贸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 4、工贸企业应当对本企业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

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

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Testing Disinfection Products 1 消毒产品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 1.1 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 1.1.1 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消毒剂鉴定和日常检测,用来评价各种用途的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按此方法进行的试验,只是对消毒剂的杀菌能力的重要方面进行验证,侧重反映消毒剂的实用剂量与杀菌能力。不能反映消毒剂的全面特性。 1.1.2 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 1.1.3 活菌培养计数技术 1.1.4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 1.1.5 中和剂鉴定试验 1.1.6 物理法去除残留消毒剂试验 1.1.7 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1.1.8 杀灭分枝杆菌试验 1.1.9 真菌杀灭试验 1.1.10 病毒灭活试验 1.1.11 能量试验 1.1.12 各种因素对消毒剂杀菌作用影响的测定

1.2 消毒剂模拟现场和现场消毒鉴定试验 1.2.1 消毒剂对食(饮)具消毒效果的模拟现场鉴定试验1.2.2 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模拟现场试验 1.2.3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模拟现场灭菌试验 1.2.4 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 1.2.5消毒剂对手消毒的模拟现场试验 1.2.6消毒剂对手消毒现场试验 1.2.7 消毒剂对皮肤消毒的模拟现场试验 1.2.8消毒剂对皮肤消毒现场试验 1.2.9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验 1.2.10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现场鉴定试验 1.3 空气消毒效果鉴定试验 1.3.1 目的 检测消毒器械或消毒剂对空气中细菌的杀灭和清除作用,以验证其对空气的消毒效果。其他方法对空气的消毒效果,亦可参照本试验的有关原则进行。 1.3.2 试验设备和器材 1.3.3 试验阶段 1.3.4 实验室试验与模拟现场试验操作程序 1.3.5 现场试验

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又名三子氧,分子式为O3,分子量为48.00。 一、理化特性:臭氧在常温下为带蓝色的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密度为1.658(空气=1。臭氧气体经冷处理后可呈液状,其液体密度为1.71,沸点为-112.3℃,在水中溶解度比氧高,但因分压较低,故在平时使用温度与压力下,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溶液,含臭氧的溶液,温热时会爆炸。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1%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分钟,所以臭氧不能像其它工业气体一样可以用瓶贮存,一般为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二、杀菌作用: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在水中杀菌迅速较氯快。 三、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PH:用臭氧水溶液消毒时,若PH增高,则所需浓度必须增加。 ②湿度:用臭氧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低则效果差,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③温度:温度降低有利于臭氧的溶解,可增强其消毒作用,甚至在0℃亦能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如水温为4-6℃时,臭氧杀菌用量为100,水温10-21℃时为160,水温36-38℃时则为320,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四、毒性: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mg/L时即可嗅知:浓度达到1mg/L 时,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在2.5-5mg/L时,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作业现场空气中容许的阀限值为0.2mg/m3.

五、腐蚀性: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特别是使橡胶老化,色变暗,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 六、稳定性:臭氧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停止发生后,通风30-60分钟后,其浓度与大气水平一样. 空气灭菌消毒技术 臭氧:利用空气或纯氧通过电晕放电法(常用法)或电解法获得。目前常用于污水处理和室内空气净化器,有效灭菌时间为30min左右。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人体健康有利,超过一定浓度对人体不利。 紫外线:波长200~300nm,易穿透洁净的水和空气,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灭菌。目前常做成紫外线灭菌灯,现被医院广泛使用于室内净化。有效灭菌时间在2小时以上,同时对人体有副作用。 光触媒:利于光将氧化钛表面激活,产生电子e和正孔。电子将还原空气中的氧,正孔则将氧化并分解表面的吸附物质,实现空气净化、防污、抗菌。目前常用于室外和物体表面抗菌防污处理。 等离子体:利用电晕放电或电场辉光放电将空气中的各成分处理成等离子体,破坏微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实现对空气的灭菌消毒。目前有与静电除尘相结合的电离除尘器,常用于室内净化机,应该说目前国内相关产品技术不全。 抗菌剂材料:目前有不少过滤器厂家推出带抑菌剂或抗菌剂的过滤器,从材料上抑制微生物体的繁殖滋生,取到一定的净化效果。有些过滤材料用抗微生物剂处理后具有一定的灭菌消毒效果。如酵素过滤器等。

密闭空间施工方案

密闭空间施工方案 1.1密闭空间施工概述 密闭、不良通气空间(下称密闭空间)是指经常被封堵、只有一个出入口、并缺乏足够对流空气的环境,如废置水井、污水管道(渠)、化粪池、储水箱、容器储罐和建筑工地人工挖孔桩的桩孔等。本工程密闭空间施工部位主要指消防水池。 1.2密闭空间作业的主要危害因素 (1)有毒气体危害。聚积于密闭空间的多见无益气体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沼气等,当人体吸入后,易导致中毒。 (2)缺氧危害。空气不流通的密闭空间,被比巨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挤占,氧气含量低,施工人员进入后,可由于缺氧而窒息。 (3)火灾爆炸危害。当密闭空间存在的甲烷或沼气等易燃气体,或在其内进行涂漆、喷漆、使用易燃易爆溶剂等,如遇焊接、切割等作业产生的火花时,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 (4)生物病原体危害。废置井、污水管道(渠)、化粪池、沼气池等,其内的各类无益细菌、病毒、钩端螺旋体等生物病原体,经皮肤进入人体致病。 (5)物理因素危害。过冷、过热、滋润的密闭空间有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湿滑的表面有导致施工人员摔伤的危险;清洗大型水池、储水箱、输水管(渠)时,有遇溺的危险;进行人工挖孔桩作业时,有坍塌的危险。 (6)交通无意。密闭空间的出入点位于街道马路上时,施工人员有被车辆撞到的可能,行人有跌入密闭空间的危险。1.3密闭空间作业危害因素的防范措施 (1)建立安全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密闭空间作业危害因素风险评估制度”。 应当严格规定,在进入密闭空间作业之前,必须由企业具有资格的安全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主任)进行危害因素的辨识和风险评估。评估

的内容包括:气体测试、安全措施、进入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和身体状况检核等,并在评估结论中提出安全建议。 (2)建立安全许可制度。实践证明,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是一项安全风险较大的作业,因此,应当像动火作业一样,企业必须建立“密闭空间作业安全许可制度”。安全许可的前提必须是在风险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确认安全建议措施(如空气测试、通风措施、应急救援、人工挖孔桩作业的安全施工方案是否审定等)已经落实;安全许可应由企业(项目部、工程队)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或安全科(处)长(专职注册安全主任、注册安全工程师)签发;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密闭空间实施作业。 (3)范作业的安全要求。必须针对前述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制定必要的安全作业规范。在建筑施工、物业管理等作业中,多见的密闭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应包括: 3.1、核准作业人员已经过专项安全知识培训,身体状况优良; 3.2、进行空气状况测试和作业现场的检查; 3.3、存在无益气体、氧气不够或温度过高的空间,必须安装有用的通风设备;(4)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的作业空间,应清除一切火源(必须动火的应按规定办理动火许可手续),所有电器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易燃易爆气体禁止带入。 (5)对有淹溺危险的大型水箱、输水管道、污水管(渠)进行清洗疏通作业,工作开始前必须确保锁上输水掣阀,切断输水管、污水管(渠),防止危险物品无意流入作业空间。(6)人工挖孔桩作业必须编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施工现场易发生巨大事故部位、环节的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并按规定报告审定。 (7)使用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下井、罐作业前,应配戴必要的安全鞋、工作服、手套,以保护作业人员的躯体、手、足部的安全;应配戴安全带、安全绳。

2017最新消毒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目录 第1章总则 第2章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的消毒 第3章宾馆、饭店、茶馆、酒吧的消毒 第4章商场、购物场所的消毒 第5章储水容器的消毒 第6章公共交通服务单位及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 第7章娱乐场所的消毒 第8章幼托机构的消毒 第9章学校的消毒 第10章银行及其他货币流通单位的消毒 第11章会馆的消毒 第12章图书馆、书店和阅览室的消毒 第13章社区活动室的消毒

第14章浴业(浴室、足浴)的消毒 第15章体育场所的消毒 第16章美容美发店的消毒 第17章空调的消毒。 第18章殡仪馆的消毒 第19章其他公共场所的消毒 第20章消毒效果的检测 附录A 公共场所消毒效果检验常用培养基和液体(规范性附录) 附录B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对微生物控制的指标(规范性附录)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附件2 消毒管理办法 附件3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附件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1章总则 1.1引言 为了预防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传播染病,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简称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环境和公共用品的消毒方法、效果检测和监督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负责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卫生的事业和企业单位。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文化娱乐场所、浴业服务单位、宾馆、饭店、酒吧、茶馆、公共交通工具和环境、商店和购物场所、社区活动场所、学校、图书馆和书店、公用二次供水水箱和贮水容器、游泳池、银行和货币、幼托机构、体育场所和公共健身器材、美发美容店、空调系统等。 1.3 名词术语 1.3.1 公共场所对公众开放的,人民大众都可进入活动或接受服务的场所。是由人工建成的,供公众使用的活动空间。 1.3.2 公共用品向公众提供,为公众服务,众人均可使用的物品。例如:健身器材、娱乐器材、茶具、餐具、二次供水水箱等。 1.3.3 消毒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过程。消毒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要求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而不是所有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程度,而不是全部杀灭。 1.3.4 消毒剂用于杀灭和去除外环境中污染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它有害毒素的化学和生物制剂。 1.3.5 消毒器以物理或化学因子作为消毒因子,配以发射装置和其他辅助装置而制成的用于消毒的机器。例如:干热消毒器、压力蒸汽消毒器、空气消毒器等。

臭氧消毒浓度和 条件

臭氧消毒浓度和条件 尽管在中国许多公司使用臭氧对洁净室进行消毒,许多业内人士对其消毒效果也将信将疑。本文汇总了国内外不同法规/指南对臭氧消毒浓度及其条件的要求,供大家参考: 消毒技术规范和GB 28232《臭氧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 空气消毒:臭氧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明显的杀灭作用,采用 20mg/m3 浓度的臭氧,作用 30min,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 以上。 表面消毒:用臭氧气体消毒,臭氧对物品表面上污染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但作用缓慢,一般要求 60mg/m3 ,相对湿度≥70%,作用 60 min~ 120min 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验证指南 消毒时关闭相应的新风进口和回风排放阀门,使整个被消毒的洁净区空气通过净化系统风管形成循环,臭氧发生器即开始工作。如每日做空气灭菌,一般可开机1~1.5h;如每周以臭氧代替化学试剂熏蒸对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及设备灭菌,一般可开机2~2.5h。 对空气中浮游菌,臭氧灭菌浓度为(2~4)×10^-6;对物体表面的沉降菌,为(10~15)×10^-6

设计、应用臭氧灭菌60min 达到相对浓度后,继续保持一段时间(1~1.5h),即可达到对机器设备和建筑物体表面沉降菌杀灭的目的。 PDA TR 70 无菌生产设施的清洁消毒程序原理 用气体处理小范围或大规模操作可选的另一种方式是使用臭氧。臭氧是通过氧气加高电压制成。该系统使用了高浓度的臭氧气体,集成一个气体发生器向待消毒区域内释放臭氧。该系统的设计规范通常为臭氧浓度200ppm或更高(注释:臭氧1ppm≈2mg/m3, 200ppm≈400mg/m3),相对湿度80%或更高,处理时间取决于区域的大小,自身的生物负载和区域内的障碍物情况。这个系统已经在多个产业环境内使用,并且现在正在被考虑作为GMP操作中可能的备选。 每当化学剂用于大规模气体处理或雾化处理洁净室时,必须考虑安全性。如果未采用正确的防范措施来保证化学消毒剂被遏制在拟处理区域范围内,那么所讨论的所有消毒剂都能够导致人员的伤害或死亡。 对于所讨论的大部分消毒剂而言,在与产品接触表面的残留物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评估。 尽管这些消毒方法是有效的,然而它们不能取代清洁和消毒洁净室区域的例行程序。如果它们作为标准实践使用,那么应当对其进行验证以证明它们能够使生物负载降低适当水平。实施这个验证时应当将洁净区内的构造材质考虑在内。

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有限空间安全培训资料 有限空间安全知识(-) 安全教育常识 一、有限空间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一)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三)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 1.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二、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一)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比较常见的有: 1.硫化氢。如清理、疏通下水道、粪便池、窑井、污水池、地窖等作业容易产生硫化氢。 2.一氧化碳。如在市政建设、道路施工时,损坏煤气管道,煤气渗透到有限空间内或附近民居内,造成一氧化碳积聚,以及在设备检修时,设备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泄漏等。 *

3.苯、甲苯、二甲苯。如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防腐涂层作业时,由于涂料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挥发,造成有毒物质的浓度逐步增高等。 (二)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1.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矿井、地窖、船舱、冷库等场所内部,二氧化碳易挤占空间,造成氧气浓度低,引发缺氧。 2.惰性气体。工业上常用惰性气体对反应釜、贮罐、钢瓶等 容器进行冲洗,容器内残留的惰性气体过多,当工人进入时,容易发生单纯性缺氧或窒息。氮气、甲烷、丙烷也可导致缺氧或窒息。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点击等。 — 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一)检测 1.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再通风、后作业”的原则; 2.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0mg/m3 ); 3.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4.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5.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5年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 2016-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