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枯山水庭园の特徴

枯山水庭园の特徴

枯山水庭园の特徴
枯山水庭园の特徴

枯山水庭園の特徴

枯山水は水のない庭のことであり、池や遣水などの水を用いずに石や砂などにより山水の風景を表現する庭園様式である。白砂に施された「砂紋」と呼ばれる箒目は、河の流れや海のうねりなどの水景を表現している。水を感じさせるために水を抜いた枯山水は、日本人の究極の美学をあらわしていた。枯山水は、回遊式庭園や茶庭などの庭園と違い、遊楽?散策などの実用的要素をもたない。それは禅者にとっては、遊興の世界は不要なためである。禅者が屋内から静かに枯山水庭園に対峙して鑑賞するよう構成されている。

2枯山水庭園の禅の意匠

禅は深山幽谷の大自然の中で思惟思索をめぐらし、座禅を行って悟りに至る、自らを変革する自立の宗教である。枯山水庭園は禅の雰囲気に満たされる。白砂の上に大小の自然石を立てたり、据えたり、組み合わせることで、ひとつの観念的世界を創造する。それは山の峰や、滝が走る渓谷、大河やせせらぎ、ひっそりと静まりかえった海、大海に浮かぶ島々まで、さまざまな風景であったり、または仏教世界観や宇宙観であったりする。自然と向き合い、自らの存在と一体化することで、無でなければならない自身を見い出す境地に立とうとする。それは見えざるものの中にそのものを見、聴こえざるものの中から、そのものを聴くといったところに枯山水の表現が求められたのである。

一休还吟咏了另一首道歌:“若问心灵为何物,恰如墨画松涛声。”

这首歌,也可以说是洋溢着东洋画的精神。东洋画的空间、空白、省笔也许就是一休所说的墨画的心境吧。这正是“能画一枝风有声”(金冬心)。

道元禅师也曾有过“虽未见,闻竹声而悟道,赏桃花以明心”这样的话。日本花道的插花名家池坊专应也曾“口传”:“仅以点滴之水,飓尺之树,表现江山万里景象,瞬息呈现千变万化之佳兴。正所谓仙家妙术也。”旧本的庭园也是象征大自然的。西方庭园多半是造成匀整,日本庭园大体上是造成不匀整。或许正是因为不匀整要比匀整更能象征丰富。宽广的境界吧。当然,这不匀整是由日本人纤细而又微妙的感情来保持均衡的。再没有比日本庭园那种复杂、多趣、细致而又繁难的造园法了。所谓“枯山水”的造园法,就是仅仅用岩石砌垒的方法,通过“砌垒岩石”,来表现现场没有的山河的美景以及大海的激浪。这种造园法达到登峰造极时就演变成日本的盆景、盆石了。所谓山水这个词,指的是山和水,即自然的景色,山水画,也就是风景画。从庭园等的意义,又引申出“古雅幽静”或“闲寂简朴”的情趣。但是崇尚“和敬清寂”的茶道所敬重的“古雅、闲寂”,当然是指潜在内心底里的丰富情趣,极其狭窄、简朴的茶室反而寓意无边的开阔和无限的雅致。

要使人觉得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美。利作也曾说过:盛开的花不能用作插花。所以,现今的日本茶道,在茶室的壁龛里,仍然只插一朵花,而且多半是含苞待放的。到了冬季,就要插冬季的花,比如插取名“白玉”或“伦助”的山茶花,就要在许多山茶花的种类中,挑选花小色洁、只有一个蓓蕾的。没有杂色的洁白,是最清高也最富有色彩的。然后,必须让这朵蓓蕾披上露水。用几滴水珠润湿它。五月间,在青瓷花瓶里插上一株牡丹花,这是茶道中最富丽的花。这株牡丹仍只有一朵白蓓蕾,而且也是让它带上露水。很多时候,不仅在蓓蕾上点上水珠,还预先用水儒湿插花用的陶瓷花瓶。

日本景观庭院——日式庭院的分类

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日式庭院的分类 从种类而言,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式修行,"自解自悟"、"不着文字",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排斥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禅宗美学也反对人工的雕饰和装饰,强调运用纯粹自然的、单纯的材料,通过极为简洁、洗练的手法来营造空间,表现自然的无限与秀美,反应内心的空灵与冥思。这种追求自然与纯净的写意手法,构成了禅宗最为独特的魅力。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致的,还是当属枯山水。 枯山水庭

日本庭陆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枯山水"。枯山水,也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枯山水庭也称石庭。 顾名思义,"山水"必有山有水,而"枯"则表示干枯,二者合在一起,看似予盾,殊不知,那是日本最具特色的一种造园形式。所谓枯山水,其本质意义就是无水之庭,就是没有真的山和水,它是以石块象征山峦,用砂石象征湖海,再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因其植物覆盖的极少,也没有人造假山,故名为枯山水。 枯山水庭园是一种小尺度的盆景式的园林,但却在有限的面积中通过写意、象征的手法,造出千岩成壑的气势来。石块或单独或三五成组放置,以示崇山峻岭或者层峦叠嶂。用白砂平铺象征广阔的海面,砂面耙在平行的曲线,犹如万重波涛;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形,象征惊涛拍岸。在几乎无一草一树的庭园内,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思,通过石块巧妙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

日式庭院中最常见的植物配置

日式庭院常用植物配置 1、日式庭园常绿乔木 挺拔秀丽的乔木,成为庭园造景的中心。乔木的树种包括针叶树的红豆杉,榧树,日本花柏类,日本扁柏类,柏书树类;阔叶树则有宽叶山月桂、栎树类,光叶石楠、樟树、铁冬青、月桂、山茶、荚迷锥栗树、荷花玉兰、女贞、日本女贞、姬虎皮楠、桂花类、冬青、厚皮香、杨梅、虎皮楠等。 配置植物时,乔木可以种植在大门附近(松树类、柏树类、厚皮香、杨梅等)也可以作为主体树木,还可以沿着庭园的四周或边界栽种栎树类、荚迷锥栗树、山茶类、桂花类、和虎皮楠等红豆杉可构成一道绿篱,这种植物耐阴性强,颇耐修剪、作为绿篱使用,可修剪成圆柱形、球形等形式。 2、日式庭园常绿灌木 所有树种包括针叶树的刺柏、矮紫杉、铺地柏;阔叶树的日本桃叶珊瑚、马醉木、钝齿冬青、冬山茶、小叶黄杨、栀子、石楠杜鹃、厚叶香斑木、瑞香、华南十大功劳、圆柏、杜鹃类、海桐、阔叶十大功劳、光叶柃木、金丝桃、十大功劳、大叶黄杨、龟甲冬青、厚叶香斑木、朱砂根、八角金盘等。庭园配置时,可以种在乔木下面加固树根遮盖露土,或种在石净手旁作为衬托物,还可以群植,修剪成假山状。 3、落叶乔木 它在倾诉季节的推移,它是背景植物的首选。 树种包括阔叶树的梧桐、梅花、安息香、枫树类、连香树、木瓜、麻栎、光叶榉、短柄栎、日本辛夷、樱花类、紫薇、桦树类、白桦、婆罗花、朝鲜花楸、山茱萸、日本紫茎、木槿、玉兰类、四照花等,作为配置的树木,可以种在门旁的树池里、通道边。此外,还能以主庭的常绿树为背景栽种在前侧,或孤植,数棵从植在草坪上,另外,习惯上把落叶乔木作为掩饰石灯和瀑布的衬景树。 4、落叶灌木 树种包括阔叶树的八仙花、锯齿冬青、金雀儿,角八仙花、金丝梅、麻叶绣线菊、日本吊钟化、卫矛、胡枝子、垂丝海棠、紫荆、贴梗海棠、芙蓉、金缕梅、三叶杜鹃、紫株、棣棠、喷雪花、连翘等、落叶灌木可以配置在袷袢木树木下和树林的空地上,孤植或群植在石净手盆和石灯旁边。 5、庭院树木 在大多数日式庭园里,经常要修剪树木和灌木,使它们大小相宜,并留下足够的空地(在较大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摘要】园林是一种实现人们接触自然愿望的场所,体现着经过艺术处理后,大自然美的缩影;同时也承载着非常鲜明的文化与地域特征。日本园林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时代密不可分,不仅从侧面反映了造园时期整体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与审美倾向,同时也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及信仰。 【关键词】日本园林、造园史略、造园理念、造园手法 1.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的造园文化 日本文化曾一度以中国文化为蓝本,从中国古老的文明中汲取营养。日本传统的园林亦具有浓郁的哲学思想,究其理念与思想的原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道教的阴阳五行说以及对于蓬莱仙境的向往。日本园林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园文化。在理念与思想上,日本园林多以大自然为主,在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同时,试图营造出一种人间乐土的境界。 2.日本园林的造园史略 日本历史可分为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其造园史亦据此而分成四个阶段。 2.1古代园林——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2.1.1大和时代(300年—592年) 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晋南北朝,大和国不断像中国派出使者,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提到了皇家园林的情况,其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园中有游船,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和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大和时代的园林和中国最初供帝王权贵打猎游玩的“囿”有着同样的作用。 2.1.2飞鸟时代(552年—645年) 日本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在从中国传入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雕刻、绘画、工艺也在日本兴盛起来。 我最先把佛教传入日本,受中国蓬莱仙境的影 响,在院子里挖地造岛,请仙人居住。《日本书纪》 推古三十四年(626年)六月条,关于我马子宅邸园 池有如下记载“家于飞鸟河之傍,乃庭中开小池。仍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庭园之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庭园之构成意境的比较 谭岩 082102023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爱好自然、钟情园林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 喜爱山水林泉、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色,因此修建园林是一种社会性较强、极为普遍的艺术活动。中华民族的园林文化历史悠长,多国争相借鉴效仿,日本庭园就是在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但是两者毕竟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关键词:江南园林禅宗庭园书院式庭园园林意境 人类造园,其实是在造天堂。园林是人类眼中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是寄托精神的宁静家园,是自己心目中的天堂。身处园林,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亭台楼阁山草花水,还有古人的所思、所想、所为。春光明朗之时,宾客雅集于“远香堂”,隐士品画,说古论今;秋风飒爽之夜,家人欢聚在“射鸭廊”,赏月听曲,同享天伦。在园林里,我们会看到情人月下相会,也会看到知己亭中对弈,更能体会到古人们诗情画意地生活在片片“城市山林”中。 我国的造园活动大约是从3000多年前的商殷时代(公元前1600~前1100年)开始的。最初的形式是“囿”。从汉朝到清朝的2000多年里,皇家园林的营造大都要仿照“蓬瀛三岛”的山水构架形制,因为那就是传说中神仙住的、长满了长生不老之药的地方。所以,在全世界,园林就是造在地上的人间天堂,是最理想的生活、工作与游憩场所。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结构,主要通过以下八个方面的营造要素形成。(一)山水创作:山水是自然界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基本表现。在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理论里,“山水”是园林地形的简称。地形整理是创造园林景观地域特征的基本手段。山、水、平地的布局,奠定了园林景观环境的基本轮廓。被塑造的山水地形,是一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统一的艺术形象。例如苏州的环秀山庄、狮子林,扬州寄啸山庄里的假山石桥等等。 (二)建筑经营:人类创造园林,是基于想生活在一种能经常与自然要素相联系的理想生活境域的实用要求。游憩建筑是园林中解决遮阴避雨、满足游览休息以及各种游园实用功能的主要手段。为了能在园林中舒适的生活,建 筑便是不可缺少的造园因素。无论古今中外、皇家私家,莫不皆然。由于 建筑物在园林中山水花木等自然要素映衬下,显得轮廓分明,形象突出,容易成为观赏视线集中地焦点,因而常被作为园景构图中心和游赏主景。 如同颐和园“画中游”和拙政园“小飞虹”桥廊,全然由建筑和景物的配 合创造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与意境。 (三)植物配置:在大自然环境里,植物是最富于变化的景观因素,成为风景资

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

世界各地庭院建筑各有特点,其中包括中国式假山、小桥流水的庭园,日本庭院的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园、茶道庭园,东南亚自然和谐的热带庭院设计,还有欧美典雅的庭园设计,每一种都独具风格。其中日本庭园独特风格,自成一脉。 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 日本庭院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注重在精神层次的塑造,追求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的领悟。哲学上追求一种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境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枯山水重写意,欲在 方寸间引人暝思无穷。 景观元素搭配给人以 自然的原生态之感

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日本园林的基本特征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之美,并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因此,日本的庭园艺术也就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和象征性。这就表现在日本庭园设计的主观意念强,比如它用庭石组成山岳或峡谷,用立石代表瀑布,用白砂代表流水,在平安前期还用巨石荒矶来表现海洋,如常荣寺在园内草坪上堆若干石组,称之为三山五岳,恰当地体现了日本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庭院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思索和领悟。 力求自然

讲究意境 掩映有致,景深意远 规划布局力求含蓄、意境深远 在空间上追求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因此平面构图常采用不对称式设计,道路、水岸、地形等以自然蜿蜒的曲线构图。 布局从整体感觉上讲,日本庭园很整洁,灌木修剪得很整齐,水面上露出几块踏脚石,园子里点缀着几盏石灯笼,地上耙有一层沙子或砾石,偶尔还别出心裁地堆砌一些岩石和石块。

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第四章内心的庭园——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一、发展简史 第一时期:古代(飞鸟、奈良、平安) 池泉庭: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 作为住宅形式的寝殿式庭园 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土庭园” 第二时期:中世时代(镰仓、南北朝、室町) 武家式造庭的手法,后又演变成书院式,规模上小些。禅宗的引入,山水式庭园、“枯山水”园、回游式山水庭园。 用立石表现群山,石间有叠水和小溪; 用白砂、整形树拟水拟波,伏石和整形树拟岛拟船,以苔藓喻大千世界,以原地静观参悟形式达到境界。 第三时期:近世(桃山、江户) 茶道——茶庭,为了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与茶室相配的庭园,是日本庭园艺术中很有民族特色的类型。 “佗”是茶庭的灵魂,意思是寂静、简素,在不足中体味完美,从欠缺中寻求至多。 日本的茶道有“三千家”之说,它们是指京都的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 茶庭的构成有垣塀(土围墙)、露地门、腰挂(用于休息的坐凳)、待合(用于等待的建筑)、蹲踞(用于茶客洗手的低矮洗手钵)、雪隐(厕所)、步石、石灯笼、水井、尘穴(尘壶,用于盛垃圾的地方)、躏口(茶客的出入口)、门口役石(出入口用于踏步、装饰、防滑的功能石)。 园林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路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盛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这一切都是为茶道所讲究的“和、敬、清、寂”。 日本最小的庭园叫坪庭。坪在日本是一个面积的计量单位,一坪相当于3.3平方米。坪庭的意思就是很小的园林。 坪庭另有一名字叫“壶”,在日语的发音中与坪的发音一样。中国有“壶中天地”的说法,也就是说体量虽小,但要素齐全,功能完善,别有一番天地。 第四时期: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手法多样化 枯山水、池泉庭、茶庭、西洋式庭园等 东京四大名园——桂离宫、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 日本枯山水双壁——龙安寺石庭与大德寺大仙院方丈东庭 二、日本庭园的建造手法 1、筑山与野筋(山的坡度很小) 为了抬高主景石的位置;作为背景而不是主景 石组:指不加任何人工修饰、加工状态下的自然山石的组合。象征“山”;永恒不灭;精神寄托的象征。 须弥山石:单个景石。 坐禅石:两个一组的石组。主景石是上座石,巨大,表面平整,适于坐禅;配石称为副石,小巧,体态圆满,适于观望。 三尊石:立石(主人石、守护石)——释迦;伏石——左普贤、右文殊,象征佛陀与其两个弟子。阿弥山石、势至石、观音石。一高两低,一主两副,“品”字形的三石构图。 七五三石:十五个景石按三组形式配置。三组景石一般在苔地和沙地上,背后有树木背景。 龟石:一个龟头石、一个龟尾石、四个龟足石;鹤石:一个鹤头石、一个鹤尾石、两个鹤羽石。龟头石低于水中,鹤头石则高昂入空。在池泉园中,龟岛和鹤岛上还种有松柏等长寿的植物。 2、池、泷与遣水 3、中岛、出岛与岩岛 中岛、岩岛:全部浸于水中;出岛(半岛):一半入水的岛 蓬莱岛、龟岛、鹤岛 中岛、主人岛、客人岛 4、植物、亭、塔、园门、垣与塀 5、园路、步石、石灯笼、洗手钵石组和尘穴

禅学意境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

禅学意境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 1 、禅境初探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是一种中国化的精神现象哲学,禅宗保留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吸取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禅宗主张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用空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体悟宇宙万物、人生,从而达到体认心灵本真、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参禅者通过静悟与修禅的方式,达到一种解脱后的澄明与自在。超越世俗纷扰,体认心灵的本真状态,从而顿悟佛果。因此参禅场所表现出的禅学意境也关系到参禅者的内心变化。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情与景的统一。通过主观的禅学感知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本质为空的“缘起性空”的灵境。 2 、历史文化背景 日本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枯山枯水,即以砂代水,以石代山。《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枯山水以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于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海岛、瀑布等等。利用白砂与小碎石表现流水之美,象征着广大的空间。沙石选用浅灰白色或浅灰色,通过耙制沙砾形成纹路,如直纹可喻静水,“z”纹可喻海中撒网,同心圆纹可喻雨水溅落,涡旋纹可喻漩涡,叠加半圆纹可喻浪涛或波涛击岸。若要点缀花木,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夭矫多姿的矮株,不种花而种植青苔等,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传统的枯山水庭园是专门供人从寺院的阁楼或是高处观看的,除非是为了进行打扫,否则谁也不许进入庭园。在枯山水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能够对人的心境产生出无穷的力量。日本从室町时代开始,朝廷贵族、禅宗僧侣等就热爱造庭, 禅寺庭院以模仿杭州、苏州名园, 来陶冶性情,体会“物我如一”的禅境。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禅寺园林的一大代表风格,也被称为“禅心之园”。 3 、理水手法 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式修行,“自解自悟”、“不着文字”,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排除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禅宗美学也反对人工的雕饰和装饰,强调运用纯粹自然的、单纯的材料,通过极为简洁、洗练的手法来营造空间,表现自然的无垠与秀美,反应内心的空灵与冥思。这种追求觉得自然与纯净的极少主义的写意手法,构成了禅宗美学最为独特的魅力。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致的,还是当属枯山水。典型的枯山水园林是京都府的龙安寺方丈南庭(如图 2 龙安寺枯山水图),大仙院方丈北、东庭,退藏院、灵云院书院等庭园。枯山水庭园是一种小尺度的、盆景式的园林,但却在有限的面积中通过写意、象征的手法,造出千岩万壑的气势来。石块或单独或三五成组放置,以示崇山峻岭或者层峦叠障嶂;用白砂平铺象征广阔的海面,砂面耙成平行的曲线,犹如万重波涛;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形,象征惊涛拍岸。在几乎无一草一树的庭园内,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思,通过石块的巧妙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林,幻化出另一种境界。龙安寺也称“空庭”,人们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由有限进入无限,达到一种“空寂”的情趣。另外,大德寺庭院、金阁寺、银阁寺中的庭园也都是“枯山水”名园。 4 、景观展现方式 日本枯山水园林则偏向于静观性,属于参悟式、敬畏式的游览方式。园林所造之境是供人们静观、为人们冥想提供的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这与中国古典园林可游可居相比,枯山水园林更像是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三维空间中的二维效果。它不是真山真水,不是供人在其中流连、游览、赏玩的,而是供人(特别是禅僧)睹物静思、神游天外的。极其简洁的景物蕴含着极其深远的寓意,体现的是淡泊、玄远、寂灭、往生的宗教情怀,需要心灵的感悟才能体会其中“禅”之浓。 5 、审美思想与禅学意境 日本枯山水庭园不愧为“禅心之园”,可谓是一种纯净、抽象的极致。所有元素虽然简单,却都深含禅意。比如枯山水庭园中的白砂和石组(如图5- 2 为枯山水局部图),在宗教思想中,卵石、白砂被视为明净之物,认为洁净的白砂具有咒力和神力,铺在道路上用以驱邪,在神圣的场所里仿佛神在注视一样。在庭院中,白砂和石组作为一种形式媒介,被安置于庭园的空白之中,让人感到“观空如色,观色如空”。以小面积的白砂代替江河湖海以石头和石块代替山峦等。在小面积的庭院中将貌似简单而意味深远,石头、白砂作为一种符号,造出千岩万壑的气势,抽象地表达了自然的精神,产生出一种空明感,达到无限的无欲、无为的境界。即是禅宗“缩之千里,程于尺寸”的“空境”!在水景观上,日本枯山水园林也与江南园林的曲折迤逦不同。它不求丰富、华丽,但求简单、传神。园林追求粗朴纯洁,力求使用直线条,摈弃一切曲线。且与中国园林轻灵飞扬感不同,园林空间刻意营造“老树白云,一鸟不鸣”的淡泊境界,给人以孤寂、荒芜、悲悯感,以利于沉思与反省。

日本庭院浅析

日本庭院浅析 【摘要】日本式庭院形态简洁,于传统中展现出现代审美风格,又不受花园面积限制而可大可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其思路也为目前越来越多的的园林绿化所套用。由于文化的差异,对日式庭院认识的不足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似是而非的“日式山寨庭院”的出现,如同国人完全看不懂异域内的某些所谓的中式楼台和苑囿一样。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历史文化和生存环境对于一个民族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其自身文化必定会带有本民族特有的深深烙印。对日本文化多一些了解,探索日式庭院形成的点点滴滴,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汲取日式庭院的精髓。 【关键词】日本庭院;文化根源;禅宗;神道教;儒家文化 有人说空中鸟瞰日本就是一个大庭院。日本庭院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给人以充满自然主义的印象。日本庭院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庭院的样式是经朝鲜由中国传入日本,飞鸟时代的7世纪末,天武天皇之子草壁皇子的庭院里增加瀑布和海滨,初步形成了具有自然风味的日本庭院。后历经奈良时代、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由于禅宗文化和北宋画派的影响,日本的庭院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性。 1.禅宗思想对日本造园的影响 谈到日本庭院就不能不提到佛教禅宗思想对日式造园的巨大影响。在日本,武士道作为日本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七世纪时,日本大规模地从中国引入佛教,使其成为“保护国家的宗教”。佛教赋予武士道以平静地听凭命运的意识——对不可避免的事情安宁的服从,面临危险和灾难隐忍克制,轻生乐死。杰出的剑术教师柳生但马守把绝技向弟子倾囊相授后,告诫他们说:“我所教的到此为止,以后你们所学就要求助于禅了” 。“禅”是Dhyana的日文翻译,它“意思是超出语言表达范围的,借助冥想而达到的思想境界。”它的方法就是冥想。主旨在于确认一切现象下存在着一个根本原因,可能的话还要确认有一种绝对的本身存在,从而使自己同这种绝对和谐一致。这样的话就表明它的教导已经超越了一个宗派的教义,无论是谁作为达到能“绝对洞察”的人,都会超凡脱俗,从而领悟一个“新的天地”。 根据禅的精神,认为所有的山川草木皆有佛相,所建庭院的构成和表现趋于抽象化。把组合着的石块模拟成佛像,用白砂表示流动着的水,表现了超自然的深山幽谷之情趣。一个禅宗庭院,是冥想修持之所在,以砾石滩、景石、苔草、石板路和石灯笼构成一幅静态的抽象枯山水。日本寺庙的庭院里沙砾的使用是很多见的,其主要是模拟海水的波纹,带给人以海的冥想。在日本庭院中水景也是非常重要的,能为庭院增添动态的表情,如果没有流水的景致,也会模拟水流模样的“枯水流”。 2.神道教对日本造园的影响

谈日本庭园的发展历史

谈日本庭园的发展历史 日本文化是日本本民族文化与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的一种融合,也是一种以非常独特的形式发展起来的文化。据538年的《上宫圣德法王帝主》及552年的《日本书记》中记载,当时佛教从中国传入,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追求华丽、富贵的建筑法或被日本所接受,日本人开始大规模兴建佛教建筑。其后,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入,使得当初的日本庭园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 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日本的造庭法式受佛教传入的影响形成了寝殿式庭院,随后在镰仓时代(1185年-1373年),由于中国禅宗思想的广泛传播,作为寺庙庭园的一种类型出现了枯山水园,另外还出现了书院庭园和回游式的山水庭园。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山水庭园最为兴旺。到了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人们又开始追求豪华、气派的庭园,那个时候大约是在公元15-16世纪,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风尚流行了大约200年,建造了大量优秀的庭园,著名的桂离宫庭园就是这个时代的作品。京都的名园有很多是这个时代建造的。从17世纪的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开始,虽然营造了大量的庭园,但是真正被称为名园的作品并不多。更详尽一点说,日本传统庭园从奈良至江户时代可分为3个时期。 第1时期: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日本的传统庭园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庭园中挖湖、堆山,以湖表示大海的景色。在奈良时代(646年一784年),因为与中国有水上交通,船只在大海中行驶时,感受到很多陆地上无法欣赏到的景色,为了在自己花园中再现这种景色,多采用这种挖湖的方式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到了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作为一种住宅形式,发展成为寝殿式庭园。一般寝殿的南侧是大面积的花园。被称为“寝殿”的建筑一般多放在庭园的中央,坐南朝北。其左右或者是后方的附属建筑被称为"对屋"。寝殿是一家之主的寝室,对屋是供家族中其它成员使用的寝室。寝殿的南方是主要庭园,有用石子铺设的园路。再往南是人工挖的湖和用挖湖的土堆成的山。一般在湖中设置中之岛,并用小桥进行连接。另外,从对屋通过回廊可以到达南侧的湖岸,在那里有被称为“泉殿”或“钓殿”的庭园建筑,其建筑形式多为一半伸出水面,作为夏季纳凉或是钓鱼、欣赏庭园景色的场所。人们在湖中荡漾着小舟,有音乐的伴奏,吟诗作歌或举行酒宴等活动。不过这只是一种规范的描述,因地形的变化,湖的形状、建筑的配置等都随之自由地变化。 平安时代,几乎所有的建筑,不管是住宅还是寺庙等大都面向南而建造,背后有山作依靠,并被视为最理想的布局方式。正因为如此,庭园建筑都是面向正南而建造。在其北部或者东北部设有流水,水流从对屋间穿过流入南面的湖中。湖中的水一般是采用从东部流进、西部流出的手法。湖岸作成自然曲折的形状,并且点置着大小不一的庭石,其间种植着野生的花草和灌木,表现自然界的景色。在湖周围的山、岛上到处可看到自然式的石组和种植,还有叠水、小溪等,均是追求创造和再现一种自然景色的情趣。 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士庭园”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因为是直接把佛教净土曼陀罗中描写的庭园建造在佛寺的境内,所以从南门进入后,首先有一个很大的湖。湖的中央有岛并用桥与对岸相连,通过桥可以到达本堂。在湖中种植着莲花。净土曼陀罗主要是表现佛教的极乐净土,而莲花又是极乐净土的象征,所以在净土庭园中一定种植着莲花。 平安时代,作为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其偶然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这时的寝殿式庭园,建筑渐渐地与武士家的生活不相适应,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简单、素朴的武家或造庭的手法。发展到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又演变成书院式住宅样式。

日式庭院特点介绍

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一)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世界各地庭院建筑各有特点,其中包括中国式假山、小桥流水的庭园,日本庭院的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园、茶道庭园,东南亚自然和谐的热带庭院设计,还有欧美典雅的庭园设计,每一种都独具风格。其中日本庭园独特风格,自成一脉。 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 日本庭院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注重在精神层次的塑造,追求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的领悟。哲学上追求一种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境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枯山水重写意,欲在方寸间引人暝思无穷。

景观元素搭配给人以自然的原生态之感 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日本园林的基本特征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之美,并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因此,日本的庭园艺术也就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和象征性。这就表现在日本庭园设计的主观意念强,比如它用庭石组成山岳或峡谷,用立石代表瀑布,用白砂代表流水,在平安前期还用巨石荒矶来表现海洋,如常荣寺在园内草坪上堆若干石组,称之为三山五岳,恰当地体现了日本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庭院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思索和领悟。 力求自然

讲究意境 掩映有致,景深意远 规划布局力求含蓄、意境深远 在空间上追求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因此平面构图常采用不对称式设计,道路、水岸、地形等以自然蜿蜒的曲线构图。 布局从整体感觉上讲,日本庭园很整洁,灌木修剪得很整齐,水面上露出几块踏脚石,

日本枯山水的设计理论及植物配置

枯山水源于日本,多见于禅宗寺院。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些枯山水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枯山水”的由来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真正的枯山水还是起源于镰仓时代,并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虽然日本禅宗庭园的另外一大分支茶庭虽然也简洁、纯粹、意味深远,在表现禅宗枯寂的哲学意境和极少主义的美学精神上也堪称绝妙,但在写意手法上并不突出,其庭池花木的布置是为了营造一种淡泊宁静的“悟境”,而非隐喻自然山水。

日本庭园艺术中的茶庭 形成的原因 日本由于南北纵长三千多公里,其气候地形较多变,四季分明,人民生活的侧重点随季节更替,季节的微妙变化赋予日本人民对变化的极度敏感。日本植物生命的季节性变化不仅给花道带来灵感,还让人们产生时世无常之感,这种精神随即被融入茅道精神。茅道精神实际正是禅宗哲学的基础。 日本园林设计师兼禅宗法师枡野俊明就认为,园林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居地。

日本庭院特点

日本庭院特点, 1.总体形象 日本庭院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清净无为和天人合一,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日本庭院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也可以说是中式庭院的一个精巧的微缩版本,细节上的处理是日式庭院最精彩的地方。此外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这一地理特征形成了他独特的自然景观,较为单纯和凝练。 他们的基本共同特征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之美,并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 在空间上追求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因此平面构图常采用不对称式设计,道路、水岸、地形等以自然蜿蜒的无线构图。 日本庭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枯山水“,他以石块象征山峦,用砂石象征湖海,再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因为植物覆盖的极少,也没有人造假山,故名为枯山水。 2.色调 由于庭院多以白色沙石铺设地面,植物覆盖很少,总体色调区域冷色调。 3.常用景观元素 以山石主导庭园风格,日本庭院布置的基本元素无外植物、山石与建筑,常常还设置有禅宗意义的建筑小品。 4.具体设计 硬质景观: 铺地用大片灰色细暖石铺地,同时点缀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 小品及构筑物 水景 软质景观: 植物 园内地面常用细草,小竹类,蔓类,苔藓类等植物。

日本国与中国一衣带水,从古至今一直有着广泛的交流。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始于汉代,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汉使,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其中日本园林艺术就是在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逐渐形成具有日本 民族特色的日本园林。 1 日本园林的溯源 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公元六世纪,中国园林随佛教传入日本。飞鸟、奈良时代是中国式山水园林舶来期,平安时代是日本式池泉园的“和化”期,镰仓、室町时代是园林佛教化时期,桃山时代是园林的茶道化期,江户时代是佛法、茶道、儒意综合期。日本园林主景的演变过程为: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国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佛化岛石(平安)———池岛、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石庭(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日本历史上早期虽有掘池筑岛,在岛上建筑宫殿的记载,但主要是为了防火及防御外敌。随着佛教的东传,中国园林对日本的影响逐渐扩大。日本园林的山水骨架是从中国流传而入,它成为后来池泉的始祖。其中佛教被日本确定为国教的地位对于日本园林朝宗教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园林初期相当于囿的苑园,因输入了中国较为成熟的技法,除动植物外,更多的是人 工山水,即更接近于人工园。由于结合了日本国土性质,采用舟游的形式,其内容有山水部分的池、矶、须弥山等,动物部分的龟、鱼、狗、马等,建筑有苑、离宫、吴桥、画舫等,园林活动有狩猎、舟游、其水宴等。日本园林风格虽然受我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但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创新,已形成日本民族独有的自然式风格的山水园。可以认为,日本园林起初重在把中国园林的局部内容有选择、有发展地兼收并蓄入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后来则通过中国禅宗的传入,把对园林精神的追求推向极致,并产生有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 2 日本园林的特点 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 韵效果。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日本枯山水园林简述

日本枯山水园林 日本艺术讲究精致,追求内在涵义胜于外表,知道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日本独有的枯山水为何被誉为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了。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初次认识枯山水,是在京都的银阁寺。那时记者刚到日本不久,面对眼前出现的一片白砂地,还有里面堆砌起来的一个砂堆,我完全有理由将之理解成一片工地,材料就位正等待施工。之后才知道,自己这样理解是何等的无知。本来,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庭院艺术离不开水。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有了水,庭院因此润泽生辉。只是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而在600年前的日本室町时代,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遵循画中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表现手法,动手成就出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在这样的庭院中,我们见不到碧水细流,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组合,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岛屿,还有云海、孤峰,小桥、流水。京都龙安寺中的庭院布景是日本枯山水的典型代表作之一,15块大小各异的假山分布在白砂之上,被理解成大海上的岩岛,也有人将之解读为在海上翻腾的蛟龙。据说,15块石头位置巧妙,无论从庭院的哪一个角度观赏,都不能一次将它们尽收眼底。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除了以上提到的京都龙安寺庭院及银阁寺庭院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著名的代表作,如东福寺的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等,而作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最高峰,则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庭院。当时正值日本室町时代,是禅宗在日本最发达的时期,以禅意为原点的枯山水庭院开始深入民心。日本枯山水发展至今,备受百姓欢迎,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即其可以省略空间和降低成本。这一点恰与日渐拥挤的现代都市的要求相吻合。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这种艺术从寺院搬到现实社会中,在一些住家门前、公园里、展览厅内甚至越来越多的仿古餐厅中也不忘辟出一角,堆砌起独自的山水世界,既增加了艺术气氛,又拓展了空间。

日本园林(池泉庭院、枯山水、茶庭)

日本比起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虽然其历史只有差不多一千七百余年,但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文化影响。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日本园林便是其中一支,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日本园林的发展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从史前到明治维新,日式园林在不断发展中逐渐趋于成熟。其中最著名的制式应当数日本庭园黄金时代——室町时代的“枯山水”以及桃山时代的茶亭。虽然日本园林传承于中国,但发展成熟后的日本园林却有别于中国传统园林所带给人们的感受。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可以说中国园林是“移步换景”,于山石间品自然之美;而日式的园林则更多的需要静坐于侧,安定心神,于景中感悟其中深意。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日本园林常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蕴丰富。其典型表现便是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的“枯山水”园林。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便能表现大江大海、岛屿、山川;不用滴水却能表现恣意汪洋,不筑一山却能体现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体现出大自然的风貌特征和含蓄隽永的审美情趣。 这些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源于日本对“禅宗”的感悟与再现。早期日本哲学思想的发展,比较滞后。没有出现过像希腊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和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时代。因而,不得不移植别国思想。在中国众多哲学思想中,佛学对日本文化及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有很多派别,其中对日本影响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它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日本在飞鸟时代开始接受佛教,并派学生与工匠前往中国学习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佛教的一支流派“禅宗”逐渐在日本流行开来,为反应禅宗修行者的“苦行”以及“自律”精神,日本开始摒弃池泉庭院转而摸索出了一种包含了“禅宗”思想的简朴庭院————“枯山水”庭院。特别是后期的枯山水,竭尽其简洁,竭尽

日本の枯山水庭园について

日本の枯山水庭園について 日本の枯山水庭園は日本の独特な庭園です。その庭園は日本の伝統的な庭園と違って、水を用いないで、石と白砂だけで作られた日本独自の庭園です。本文は四つの部分に分けて、枯山水庭園を中心にしていろいろな面を述べました。まず、日本庭園の源流と分類について述べました。日本庭園は自然の景観美を主とするもので、幾何学的な美しさを重視する西洋の庭園とは対照的です。日本庭園は作庭の様式から見ると、回遊式庭園、枯山水庭園、茶庭三種類に分けられます。 第二の部分は枯山水庭園の歴史と特徴について紹介します。枯山水庭園はそれぞれの時代に違った表現形式を持っています。平安時代の枯山水庭園は主に自然風景の要素によって作られました。室町時代以降には、禅宗は中国から日本へ伝えられました。そして、禅宗の思想もたくさんの日本人に受け入れられました。枯山水庭園は禅宗の思想と結びついて、禅寺などで多く作られていました。造庭者は禅宗の「空寂」や「幽玄」の芸術精神で庭園を作りました。その結果、枯山水庭園は日本庭園の主要なシンポルとなりました。 枯山水庭園のもとは日本本土の縮小式の園林風景です。独特な環境の雰囲気の中で、白砂をしきつめて大海を表現して、土を盛って、岩を配して山を表現して、青石を立てて滝を象徴させる方法があるので、人の心が不思議な力がうまれました。その精緻で簡潔な美は人々を強く引き付けています。日本庭園芸術の最高峰とよばれました。もし中国の古典園林は人工の中で自然が見えることといえば、日本庭園は自然の中で人工が見えることといわれています。自然を表現する方面で日本庭園は自然に抽出して濃縮することを重視しました。そのため、自分の気持ちや心地は枯山水庭園に託しました。枯山水庭園の中で一番有名な庭園は竜安寺石庭です。竜安寺石庭の最大の特徴は、「水を感じさせるために水を抜く」ということで、水を見立てられるようなものを作ります。白砂も大海をイーメジして、岩は島というより山です。この石の配置についていろいろな説があります。近世以来、「虎の子渡しの庭」という説があります。ほかに、雪に浮んだ山を表すという説もあります。 第三の部分は枯山水庭園と禅の関係について述べます。禅宗の中心思想は「悟」です。「悟」というのは啓示と覚悟です。禅宗には二つの特徴がありました。つまり、「時間の凝固」と「自然の無心」ということです。日本の枯山水庭園は禅宗思想の影響を受けました。その中には最も典型的なのは枯山水庭園の構造景観です。石や白砂やこけなどの要素によって作られました。白砂を水のかわりに、石を山のかわりにして、自然と生命を強調していました。本当

各种风格庭院设计特点

一、欧式庭院—因水景而风情 设计理念:欧式庭院基本上可以说是规则式的古典庭院,它非常庄严雄伟,而且蕴含丰富的想象力。其起源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法国人和意大利人设计的这种庭院闻名于世,从而吹响了回归古典的号角。尽管法国和意大利不同,但是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修剪整齐的灌木和纪念喷泉,是这类庭园的主要元素;此外,庭园还是有足够空间来建造一些装饰物,如日晷、神龛、供小鸟戏水的柱盆、花草容器等。 色彩和图案 这类庭园甚少使用色彩,花坛里只种颜色单一的同种植物。园木大多为观叶类、灌木类和树木。花坛略带色彩,花草也用得十分稀少,每一个花坛四周都载黄杨,里面只种颜色单一的 同类花草。 铺地和材料 草皮路、碎石路、大理石、条形石块与方形石块相结合,同时石板间可镶嵌小鹅卵石。 座椅和构筑物 这类庭院构筑物较复杂,圆柱、雕像、凉亭、观景楼、方尖塔和装饰墙;其中活动长椅被广泛使用,通由木料制成或不上漆或者涂上一层白漆或涂上一层淡绿漆。 特色和润饰 日晷、供小鸟戏水的盆形装饰物、瓮缸和小天使;花草容器里种植可修剪植物,或放置古典装饰罐,白漆大木箱。粗糙的小壁龛是这类庭院的典型特色。 植物 欧洲七叶树、梧桐、枫树、黄杨、松类大树、铁线莲以及郁金香等 造园手法 在对景观尺度和比例非常了解的基础上,把整个庭院的小径、林荫道和水渠分隔成许多部分;长长的台阶变换着景观的高度,使庭院在整体上达到和谐与平衡。花坛的中央摆放一个陶罐或雕塑周围种植一些常绿灌木,整形修剪成各种造型。 二、中式庭院—泼墨山水 设计理念:中国传统的庭院规划深受传统哲学和绘画的影响,甚至有“绘画乃造园之母”的理论,最具参考性的使明清两代的江南私家园林。中式庭院有三个支流:北方的四合院庭院、

日本园林几个时期和分类

平安时代平安时代前期庭园要求表现自然,贵族别墅常采用以池岛为主题的“水石庭”。到平安时代后期,贵族邸宅已由过去具有中国唐朝风格的左右对称形式,发展成为符合日本习俗的“寝殿造”形式。这种住宅前面有水池,池中设岛,池周布置亭、阁和假山,是按中国蓬莱海岛(一池三山)的概念布置而成的。例如京都宫道氏旧园,在寝殿(现已不存)南面有水池,池中有三座小岛,池西设泷石组(即叠落式溪流,近似小瀑布)。这个时期的庭园用石渐多,有泷石组、遣水石组(在水流边的布石)、池中小岛式石组(所谓龟岛、鹤岛、蓬莱岛等)。一些佛寺也多在大殿前辟水池,池中设岛,或在岛上建塔。岩手县毛越寺和京都法胜寺即为遗例。记述平安时期造园经验的《作庭记》,是日本最早的造园著作。 镰仓时代武士阶层掌握政权后,京都的贵族仍按传统建造蓬莱海岛式庭园,鹿苑寺庭园即为一例。另一方面,由中国传入的禅宗佛教兴盛起来,禅僧的生活态度以及携来的茶和水墨山水画等都对日本上层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也引起日本住宅和园林建筑的变化。禅、茶、画三者结合孕育而成的思想情趣,使日本庭园产生一种洗练、素雅、清幽的风格。当时最负盛名的造园家是镰仓末期的禅僧疏石(梦窗国师),他曾设计构筑京都西芳寺、天龙寺、镰仓端泉寺、甲州惠林寺等的庭园。他也是枯山水式庭园的先驱,对日本庭园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室町时代武士宅园仍以蓬莱海岛式庭园为主。由于禅宗仍很兴盛,在禅与画的进一步影响下,枯山水式庭园发展起来。这种庭园规模一般较小,园内以石组为主要观赏对象,而用白砂象征水面和水池,或者配以简素的树木。典型实例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和龙安寺庭院(均为方丈庭园)。大仙院建于1513年,庭园位于方丈室前,宽仅5~6米,以一组有“瀑布”的石组为主体,象征峰峦起伏的山景,山下有“溪”,用白砂耙出波纹代替溪水。这种无水而似有水、有声寓于无声的造园手法,犹如写意山水画,是一种有高度想象力的艺术概括。龙安寺方丈庭园枯山水全用白砂敷设,不植树木,白砂中缀石组五处,共15块,分为五、二、三、二、三,由东到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