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关系论文网络带来的社会影响

公共关系论文网络带来的社会影响

公共关系论文网络带来的社会影响
公共关系论文网络带来的社会影响

网络带来的社会影响

摘要

Internet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识宝库,网络互联和高速计算机网络正成为最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网络不仅推动传统信息活动的根本转变,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简述了网络发展史、讲述了网络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的各种利弊影响,以及预期网络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互联推动作用社会影响便利改变

目录

前言 (3)

1 网络发展史和发展方向 (4)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4)

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4)

2 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

2.1 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 (5)

2.1.1网络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5)

2.1.2网络对人类的工作和劳动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6)

2.1.3计算机网络对老百姓生活的改变也将产生极大的效益 (7)

2.1.4 网络给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7)

2.2 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8)

2.2.1 网络会导致世界各国的发展更不平衡 (8)

2.2.2 网络的普及可能会使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渐衰落 (9)

3 网络在今后社会的发展 (10)

3.1网络应该朝着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0)

3.2网络应该朝着推动互联网繁荣发展 (10)

3.3网络应朝着对人类起有利的方面发展 (10)

3.4网络应朝着对青少年有利发展 (11)

总结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前言

网络不仅推动传统信息活动的根本转变,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信息网络的意义在于它通过便捷的信息传输实现一国范围内信息化社会和社会化信息,世界范围内信息全球化和全球化信息,从而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学习、工作、生活、思维方式和习惯。

一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计算机网络也是一样,虽然计算机网络可以为我们社会发展带来这么多有利的方面,但如果我们对网络不加以正确的利用,同样会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带来许多危害。他导致世界各国的发展更不平衡,可能会使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渐衰落,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网络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它要求我们要以更高的层次去面对新的生活和环境,同时不断地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要抓住网络时代带给我们机遇,不断努力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网络并合理的使用网络,积极发展网络对人类社会起推动作用的一面,避开网络化社会的不利影响,减少他所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展网络积极有利的一面,避开和减少不利的一面。

1 网络发展史和发展方向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1969年12月, Internet的前身--美国的ARPA网投入运行,它标志着我们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这个计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技术使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为后来的计算机网络打下了基础。

八十年代初,随着PC个人微机应用的推广,PC联网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各种基于PC 互联的微机局域网纷纷出台。这个时期微机局域网系统的典型结构是在共享介质通信网平台上的共享文件服务器结构,即为所有联网PC设置一台专用的可共享的网络文件服务器。PC是一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计算机,每个PC机用户的主要任务仍在自己的PC 机上运行,仅在需要访问共享磁盘文件时才通过网络访问文件服务器,体现了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之间的协同工作。由于使用了较PSTN速率高得多的同轴电缆、光纤等高速传输介质,使PC网上访问共享资源的速率和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基于文件服务器的微机网络对网内计算机进行了分工,PC机面向用户,微机服务器专用于提供共享文件资源。所以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进入九十年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1993年美国宣布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后,全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和建立本国的NII,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全球以美国为核心的高速计算机互联网络即Internet已经形成,Internet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识宝库。而美国政府又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开始研究发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联网2(Internet 2)和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说,网络互联和高速计算机网络正成为最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2 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网络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有有利的影响也有很多不利的影响。

2.1 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

2.1.1网络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人类社会经历好几次技术革命,而计算机网络时代到来,宣告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空前加快,人们了解信息、传递信息的渠道将增多、速度将变快,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将会变的更强。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推动与信息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如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等。而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也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从而促使科技作为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显得更为突出,甚至可能会让科学技术逐渐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力量进入物质生产过程,并成为决定生产力大小的决定性要素。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信息将会变成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源,将会成为社会发展所要依赖的综合性要素,而借助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会变的更为简单。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社会、行业、企业和个人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数据库,使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能够把企业生产和经营决策建立在及时、准确和科学的信息基础上,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近些年来,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都陷入了一个经济增长率低、甚至经济衰退的怪圈,出现长时期内在经济低增长、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上徘徊。导致了这些国家出现了许多经济动荡和社会秩序混乱情况的出现,社会公众对经济复苏的要求也变得十分强烈,在计算机和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这些国家把推动经济再增长的希望压到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上,他们把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发展信息技术和开发计算机软件的行业,希望通过信息产业建设来挽救经济发展不力的局面,事实是他们的努力获取了巨大的回报,带来国家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目前,无论在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通过网络延伸的产品已经在各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为了一些国家调整社会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在今后的经济竞争中,对信息的了解和利用的能力高低将会对竞争的结果产

生直接的影响。只有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社会信息网络,才能为经济振兴的获取新起点和一个有效保证。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今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与企业对行业信息的了解能力,企业只有在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来组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在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财务会计工作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和个部门的。

2.1.2网络对人类的工作和劳动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通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人类的工作和劳动方式也将会发生许多改变。生产活动有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劳动者也就是人是生产活动开展的主体,他们将决定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劳动方式的选择。同时,几个生产要素也是相互作用,他们的合作程度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效率和结果。在生产工具和生产水平比较落后的时代,人们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之后,受到的回报却十分有限,这正是受到了落后的生产环境的制约。

不过,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这一改变将会变的更为明显。我们可以预计到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可以让大家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一些其他的事,使人们在行动甚至是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另外,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把我们的工作思维和方法输入到机器里面,完成本来我们必须亲手完成的任务。在企业的生产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对产品的外形、包装和性能做一个全新的设计,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产品的生产、包装和发配过程做一个全程的控制,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我们还可以把企业和公司里的计算机组合成为一个网络体系,由一台主机对分机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连接网络,保证整生产流程协调进行。通过网络进入生产过程,我们可以把原先大量的人力支配的生产环节节约出来,让他们去从事更为灵活的生产活动,这也可以说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

计算机网络将会开辟电子化管理的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会给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方式和方法。未来电子化的政府管理模式可能会得以实现。今后,上到高级政府职能部门,下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方式来履行管理的职能,可以建立专门的政府管理的电子系统,发布管理通告,颁布新的政策法律和相关政府新闻,各级政府和部门可以从自身的管理方向出发,建立起电子数据库,为政策的出台和查询提

供有效的帮助。另外,通过这些网络,有关部门可以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和基层群众反映的情况,从而比较及时做出政策的调整。通过这个专门繁荣电脑网络,可以是政府和职能不满的管理工作更加清晰,对社会普通群众的透明度也会增加,使政府的行为更能受群众监督,保证社会的稳定。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投票方式决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重大决议的推出,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保证政府与群众的有效联系。

2.1.3计算机网络对老百姓生活的改变也将产生极大的效益

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我们在今后可以拥有一个新的公共和私人的生领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崭新的形式。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使世界的距离变的越来越小。另外,网络还将会为我们提供任何我们需要的服务,比如收发信息、亲友联系、网上购物、了解及时新闻、收看电视节目以及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等等。总之,高效的网络系统将会为我们解决我们所需要解决的一切问题。

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会引起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革命性变化,将会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2.1.4 网络给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但在这越来越便利的背后将会是可怕的人类社会的危机。网络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上距离,可以让每一个人不出门就与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会导致人们的集体意识变的越来越淡薄,人的社会意识也会随之慢慢降低。我们都知道,在人类社会进入群居时期以后,人的本质属性就是其社会性,只有人与人之间不断地正面交流,不断的沟通信息和情感才能使人类的社会属性得以保持。但是随着网络的连接,信息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开始到来,各种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的十分方便,在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之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就会变的越来越少,没有了情感的交流,各个群体的联系将会变的不稳固,最后就是群体的瓦解,各自为战。

可以预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大家就会觉得人与人之间直接沟通没有什么必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办好任何事情。甚至大家的家族亲情的观念也会变的越来越淡薄,邻里之间的关系形同路人,各自开门各自吃饭,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会变的更加简单,而且有可能大家是同事还不知道,因为只要通过网络联系就可以了。社会关系变的越来越简单还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人类的进化将会变的十分缓慢,甚至出现倒退。只有经过不但社会考验和

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而且由于有计算机代替了我们很大部分的劳动,人类的身体也可能出现退化。同样,由于地区之间直接交流的减少,不同的人种、文化和风俗的互补也将变的不可能实现,许多不同的种族优势得不到学习,人类社会的质量将会大幅度下降。虽然这些事情可能会在很久以后出现,或许这只是我们现在的一种猜测,但是我们现在必须为防止这一天的到来而不断努力。

2.2 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计算机网络也是一样,虽然计算机网络可以为我们社会发展带来上述这么多有利的方面,但如果我们对网络不加以正确的利用,同样会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带来许多危害。

2.2.1 网络会导致世界各国的发展更不平衡

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计算机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不断加快,各国各地区的信息的掌握的能力将会对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深度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建立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原先的经济低迷状况马上得以好转,社会经济开始了的新一轮发展,可见网络信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现在信息已经成为各国和各企业实体参与竞争的主要手段,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只要掌握及时有效的信息才能使自己在兼职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我们知道要建立高效、完整的信息网络,需要有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够轻易完成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将会因为经济实力的大小决定他们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在网络时代,那些信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后期建设比较迅猛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上就会先走一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实力变的越发强大。相反,那些经济实力比较弱的地区,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开发信息网络,通信设施的建设跟不上网络发展的步伐,对信息的收集和掌握就没有发达国家来得及时有效,那么将会使他们在经济竞争显得更加被动,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缓慢,甚至倒退。所以网络时代带来的又一个不利影响就是可能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强的国家借助信息网络变的更加强大,弱小的国家受自身经济实力的制约变的更加弱小。

2.2.2 网络的普及可能会使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渐衰落

网络可以是我们足不出户就对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有了了解,但是正是由于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普及,将会导致许多地区的语言、文化受到冲击。因为,在网络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之后,世界上必定会出现一个统一的通讯和操作系统,必然要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统一的网络语言,按现在语言的普及程度来看,英语将会成为以后世界范围内的网络语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为了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习和掌握网络语言将会十分重要。而发展到最后,这种语言将会成为所有国家的共同语言,各民族原先的文化和习俗将被冲击的七零八落,全球化的网络文化和语言会随着信息网络的延伸而扩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也将逐渐被网络文化和思想所代替。因而,目前我们必须努力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加以保护发扬。

3 网络在今后社会的发展

3.1网络应该朝着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利用必将会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将会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开展以及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互联网的联系和沟通下,各种信息传播的速度必将加快,企业和个人对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信息需求程度相对较大的部门将成为未来社会中创造高附加值的行业。并通过他们带动相关知识产业的进步和发展,甚至带动全社会的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全面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并且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经济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国家乃至世界的生产结构、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将逐渐一体化[2]。

3.2网络应该朝着推动互联网繁荣发展

互联网产业的未来社会任重道远,让我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诚信建设为保障,以繁荣产业为核心,充分保护互联网用户的合法利益,营造稳定、安全可信赖的网络环境,鼓励互联网产业的创新精神,促进互联网繁荣迅速发展,推动我国互联网产业跃向新的一个台阶,推进互联网发展和应用。积极参与与国际互联网行业有关组织活动,提高我国在互联网国际事物中的地位和作用。

3.3网络应朝着对人类起有利的方面发展

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时代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每个事物它都有它的两面性,网络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利益的同时它也带来了很多的弊端。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网络要朝着对人类社会起有利作用的方面去发展,这样才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21世纪是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发展网络的积极有利一面将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起着极大推动的作用。

3.4网络应朝着对青少年有利发展

网络开辟了青年社会化的崭新时代,为青年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但在其消解传统的社会化模式,带来众多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网络社会化自身的局限与副作用[5]。青少年是21世界社会的栋梁,青少年的发展将是对社会起着致关的重要,所以网络应该朝着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利的一面去发展,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青年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总结

通过这次论文使我了解到网络的发展史和今后网络的发展方向,也使我认识到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认识到网络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他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劳动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存在着不利的影响,他导致世界各国的发展更不平衡,可能会使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渐衰落,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网络对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且对经济和文化带来的影响。

网络应该朝着对人类发展需要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面发展,这样才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积极发展网络的有利一面,减少网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将对推动21世纪社会起着很大的作用。

致谢

这次毕业论文设计结束了,使我对网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到网络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不利的一面,迅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很多有利的影响和不利影响。

最后我要由衷的感谢在我做毕业设计时给我启示和帮助过的老师、同学。感谢指导老师在这次论文中被我的认真教导,感谢指导老师给予的这次机会,谢谢!

参考文献

[1] 比尔.盖茨《未来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1

[2] W.J.马丁著《信息社会》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2

[3]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 2001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5] D.P约翰《社会学理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

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

7、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 一、国外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形成于60年代,从1980年以后,关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论文显著增长。国外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家庭关系、交通运输、健康和医疗以及传染病传播机制等方面。 在情报学领域,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合著网络的研究和引文网络的研究。 (一)合著网络研究 1.Liuxiaoming,BollenJohan等人利用ACM和IEEE的数字图书馆会议文献建立了作者合著网络,利用中心性分指标析该合著网络,研究表明了PageRank和AuthorRank在合著网络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2.M.E.J.Newman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物理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三种学科的作者建立起了论文合著网络,分析了不同学科作者合著网络类型的区别和特点。 3.Logan和Pao则致力于研究如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寻找出某一个领域的最核心作者。 (二)引文网络研究 主要应用于信息资源研究中,对文献之间的引用、共引的研究。 1.HENRY KREUZMAN进行了哲学学科62位代表作者的引文网络研究,揭示了哲学科学和认知论之间的联系。 2.HowardD.white专门探讨了社会网络结构和引文网络之间的内在联

系。 3.学者们提出了二值矩阵和赋值矩阵,还构建同被引网络的研究方法,用来分析同被引情况。 二、.国内的应用 国内的社会网络分析己被运用到合著和引文网络研究、竞争情报、知识管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以及图书馆资源配置等众多领域。 (一)合著网络研究 1.李亮,朱庆华等选取《情报学报》1998一2005年之间的合著者为研究对象,对合著网络进行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和核心--边缘分析的实证研究。 2.刘蓓,袁毅等选取中国期刊网里情报学、情报工作栏目下的所有作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并做了团队合作的时序变化研究。 3.鲍杨,朱庆华等选取了CSSCI数据库里近十年以来的全部情报学领域的论文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在合著网络分析中,对“小团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 (二)引文网络研究 社会网络引文分析方法与引文分析家所使用的方法是一致的并扩展了它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作者引文研究和期刊引文研究。 1.徐媛媛,朱庆华以参考咨询领域内的32名高被引作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密度、中心度和凝聚子群方面进行研究。 2.邱均平教授对编辑出版类期刊进行引文网络分析,结果说明期刊同被引方法应用于确定核心期刊是有效的。他在后来对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网络分析论文:社会网络分析动态性社区发现改进k-均值核心节点相似度增量分析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动态性社区发现改进k-均值核心节点相似度增量分析 【英文关键词】Dynamic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Dynamic Nature Community Detection ModifiedK-means Core Nodes Similarity IncrementalAnalysis 社会网络分析论文:动态社会网络社区发现算法研究 【中文摘要】现实世界中,社会网络以朋友关系网络、科研人员合著关系网络、电力网络等形式广泛存在于多个领域。目前,社会网络分析已经成为数据挖掘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作为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发现吸引了大量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并且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作为社会网络的一个重要属性,动态性在大多数研究中没有被提及。因而,针对动态网络中的社区发现算法研究较少。动态社会网络中的社区发现通常是建立在某种静态算法基础上的。而现有的社区发现算法通常存在着需要额外的先验知识作为输入和社区划分质量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k均值算法思想的高质量社区发现算法——MKBCD。该算法包含了一种新的初始核心节点选择方法,并给出了相关阈值的通用选择方案和一个确定非核心节点社区归属的两阶段

策略。在Zachary karate club等真实和虚拟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了新算法的效率以及在挖掘高质量社区上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动态网络中骨干节点挖掘算法,能够从动态变化的社会网络中挖掘每个社区的骨干节点集合。增量式算法是一种在动态变化的网络中挖掘社区结构的算法,适用于网络结构变化频繁,但是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异而且变化不影响整体社区结构的场合。现有增量式算法存在着运行时间较长和算法精度较低等问题,无法实现效率和精度同时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本文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增量分析的动态社区发现算法CDBIA,分析了增量对网络中相关节点的影响及其传递过程。在动态Zachary网络和虚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CDBIA算法在保持较低的时间复杂度的同时,在社区结构的稳定性和社区划分质量上的都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英文摘要】Social networks are widespread in many areas of the real world such as friendshipnetworks, scientists’co-author relationship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 and so on.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Facebook, Twitter, blog community andother new forms of social networks have appeared in recent years. Nowadays, social networkanalysi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ission and hot issue in data mining.As an important property of social networks,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relative researchhave attracted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背景: 社会网络理论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7O年代,是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从3O年代到60年代,“社会结构”的概念从心理学、社会计量学、社会学、人类学、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等不同的领域不断深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社会网络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研究领域。 社会网络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定有界群体(如部落、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他的研究比较简单,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要复杂得多。较成熟的社会网络的定义是Wellman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actor)的一系列社会联系(social ties)或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它们相对稳定的模式构成社

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o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社会网络的概念已超越了人际关系的范畴,网络的行动者(actor)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合单位,如家庭、部门、组织。社会网络与企业知识、信息等资源的获取紧密相关。网络成员有差别占有各种稀缺性资源,关系的数量、方向、密度、力量和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等因素,影响资源流动的方式和效率。 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 (一)怀特的市场即网络思想 美国哈里森#怀特(HarrisonWhite)在其1981年的著名论文5市场从何而来6中指出,市场是从社会网络发展而来的。提出/社会网是经济交易发生的基础0。怀特认为,市场是社会网,首先是社会关系。怀特对作为角色结构的市场的分析,这是对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一种开拓性的研究。(二)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和/嵌入性0概念 格兰诺维特是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最主要创立者,他的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73年在5美国社会学杂志6上发表的/弱关系的力量0

基于Pajeck工具的学习分析领域的社会网络分析

2019年第6期 184研究与探讨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基于Pajeck 工具的学习分析领域的社会网络分析 吴馨楠* WU Xin-nan 摘 要 以学习分析为核心的“大数据驱动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下智慧教育时代的重要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对 中国知网平台数据进行检索,对所选文献进行时间限定,分析学习分析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相关文献的出版年份,然后使用Pajeck 软件,对学习分析领域的研究者、中心度、关键词进行分析,通过此方式获得对学习分析研究领域快速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 学习分析;社会网络分析;Pajeck Abstract Nowadays, the ‘big data-driven teaching’ model with learning analysis as the co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urrent era of wisdom education. This paper retrieves the data of CNKI platform, then use the Pajeck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ers, centers, and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learning analysis, In this way, we get a quick and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y field of learning analysis. Key words study analysis;social network analysis;Pajeck doi:10.3969/j.issn.1672-9528.2019.06.060 *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宁夏银川 750000 1 引言 在2011年举办的首届“学习分析和知识”国际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学习分析技术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的相关数据,并可以被用来理解和优化学习及其环境的一种技术。学习分析是指教育工作者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相关数据收集后进行分析,以评估学习结果,识别潜在的问题, 预测未来的表现。本文以Pajeck 软件为工具,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所收录的文献数据,筛选出学习分析领域的文献,形成社会网络关系图, 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图我们可以看出与学习分析领域相关的研究热点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基于Pajeck 工具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知网,检索策略为“TI=“学习分析”,时间跨度选择“所有年份”进行检索,这些文献的出版时间为2014—2019(搜索时间为2019-5-11),在分类里面选择SCI 来源、CSSCI 来源、核心期刊进行搜索,共搜到461篇,选择文献,然后输出为Endnotes 格式。将文件导入SATI 生成矩阵,并用Ucinet 转 换格式,最后导入Pajeck 绘制可视化图谱。2.2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有研究者分析法、核心度分析法和关键词分析法这三种方法。通过对文献的作者、文献主题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学习分析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2.3研究工具 Pajek 是运行在Windows 环境下的大型复杂的网络分析工具,是用于研究某一领域中目前所存在的各种复杂非线性网络的工具。Pajek 的主要优点是能对具有上千乃至数百万个结点大型网络进行分析并提供可视化的操作。3 数据分析 3.1作者分析 对作者进行共现知识图谱,可以了解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如果图谱中有两位作者节点被连接起来,则代表他们之间有过合作。学者之间紧密的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这种联通的网络结构较对学科间的交流和研究有很大的益处,对学习分析领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图1 为本文所绘作者合作这张网络图。 从图1可以看出,蓝色方块面积越大,说明该作者中心度越高,箭头越多,说明学者之间的联系越精密。例如,学

几个基础的社交网络理论

几个基础的社交网络理论 荐 120 何玺原创 | 2011/5/13 8:50 | 投票 关键字:社交网络何玺格拉姆内布拉斯加州贝肯 一、“六度分隔”理论。 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 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连锁信件实验:他将一封信件随机寄给了位于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的160个人,信中印有千里之外波士顿的一名普通股票经纪人的名字,米尔格拉姆在信中要求收信人将这封信通过自己的朋友寄给收信人,结果大多数人只经过了五到六个步骤,这封信就最终到达了这个股票经纪人的手中。 “六度分隔”理论奠定了社交网络的理论基础,米尔格拉姆的这个连锁实验体现了一个似乎很普遍的客观规律:社会化的现代人类社会成员之间,都可能通过“六度空间”而联系起来,绝对没有联系的A与B是不存在的。 二、弱关系、强关系。 马克·格拉诺维特在1973年发表的论文指出:在传统社会,每个人接触最频繁的是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然而范围有限的社会关系,这是一种“强关系”;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类相对于前一种社会关系较浅,然而却是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格兰诺维特把后者称为"弱关系" 研究发现:其实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关系”,而常常是“弱关系”。“弱关系”虽然不如“强关系”那样坚固(金字塔),却有着极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 事实上,在信息的扩散传播方面,弱关系起着同样的作用。一个人的亲朋好友圈子里的人可能相互认识,因此,在这样圈子中,他人提供的交流信息重复度高。比如,我从这个朋友或亲戚听到的,可能早已经在另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了,而他们之间也都相互交谈过此话题。日常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 弱关系在我们与外界交流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为了得到新的信息,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弱关系的作用。这些弱关系,或是熟人,都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不同地方的人通过弱关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最亲近的朋友可能生活圈子和你差不多,你们的生活几乎完全重合。而那些久不见面的人,他们可能掌握了很多你并不了解的情况。只有这些“微弱关系”的存在,信息才能在不同的圈子中流传。弱关系的威力正在于此。 强连接关系通常表明行动者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互动,在某些存在的互动关系型态上较亲密,因此,透过强关系所产生的讯息通常是重复的,容易自成一个封闭的系统。网络内的成员由于具有相似的态度,高度的互动频率通常会强化原本认知的观点而降低了与其它观点的融合,故认为在组织中强关系网络并不是一个可以提供创新机会的渠道。。 事实上,强弱关系并不仅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类型决定,还会由六度理论的度数决定。可以理解的是:1度关系肯定要比2度关系强。此外,如果在SNS中,强弱关系还可能会根据建立关系的依据来决定,同好/同兴趣、同群组/同圈子、同应用,这类关系相对较弱,但同一类关系的交集越多关系则可能会越强。 三、贝肯数。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背景: 社会网络理论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7O年代,是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从3O年代到60年代,“社会结构”的概念从心理学、社会计量学、社会学、人类学、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等不同的领域不断深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社会网络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研究领域。 社会网络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定有界群体(如部落、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他的研究比较简单,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要复杂得多。较成熟的社会网络的定义是Wellman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actor)的一系列社会联系(social ties)或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它们相对稳定的模式构成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o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社会网络的概念已超越了人际关系的范畴,网络的行动者(actor)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合单位,如家庭、部门、组织。社会网络与企业知识、信息等资源的获取紧密相关。网络成员有差别占有各种稀缺性资源,关系的数量、方向、密度、力量和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等因素,影响资源流动的方式和效率。 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 (一)怀特的市场即网络思想 美国哈里森#怀特(HarrisonWhite)在其1981年的著名论文5市场从何而来6中指出,市场是从社会网络发展而来的。提出/社会网是经济交易发生的基础0。怀特认为,市场是社会网,首先是社会关系。怀特对作为角色结构的市场的分析,这是对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一种开拓性的研究。 (二)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和/嵌入性0概念 格兰诺维特是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最主要创立者,他的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73年在5美国社会学杂志6上发表的/弱关系的力量0一文,被认为是社会网研究的一篇重要文献。他首次提出了关系力量的概念,并将关系分为强和弱,认为强弱关系在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个体和社会系统之间发挥着根本不同的作用。强关系是群体、组织内部的纽带,而弱关系是群体、组织之间的纽带。在他看来,强关系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而弱关系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因为群体内部相似性较高的个体所了解的事物、事件经常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强关系获得的信息往往重复性很高。而弱关系是在群体之间发生的,由于弱关系的分布范围较广,它比强关系更能充当跨越其社会界限去获得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桥梁,可以将其他群体的重要信息带给不属于群体的某个个体。在与其他人的联系中,弱关系可以创造例外的社会流动机会如工作变动。 格兰诺维特于1985年在5美国社会学杂志6上又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经济行动和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0。他在该文中进一步发挥了卡尔#波兰尼在5伟大的转折6一书中提出的/嵌入性0概念。他认为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结构,而核心的社会结构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网络,嵌入的网络机制是信任。格拉诺维特认为,信任来源于社会网络,信任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

社会网络相关的几个理论

社会网络的几个理论

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小世界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问题: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识的人,需要多少中间人就能建立起联系? 米尔格兰姆随机找了美国城市——内布拉斯加的几百人,把信随机发送给他们,信上写着一个波士顿商人的名字,要求每名收信人把这封信寄给自己认为和这名波士顿商人更有可能有私人关系的人。然后米尔格兰姆教授跟踪信件,统计达到目标人手中的所引发的人和人之间的传递次数。最终大部分信件都成功寄到了这名波士顿商人手中,每封信平均需要传递5 次,最多是6次。 —>“六度分隔”假说: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最远距离是6个人

质疑:由于米尔格兰姆教授进行实验的地址是内布拉斯加和目的地波士顿都在美国境内

2002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登肯·瓦兹主持了一项最新的“六度分隔”理论的验证研究问题:世界上任何两个人真的只需要经过6个中间人就可以联系起来吗? 2002 年邓肯·瓦茨将米尔格兰姆实验扩展到全球范围,招募了9.8 万被试让他们将信息发给世界范围内的目标人,方法是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可能认识目标人的人,随后依次传递下去。最后该实验总共涉及 了13 个国家的18 个目标人。结果和米尔格兰姆教授的研究结果出奇的相同,平均也只要经历5~7个人左右,就可以让世界上两个人联系起来。 —>为什么是6个人呢?

150定律(Rule Of 150),即著名的“邓巴数字”。 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罗宾·邓巴曾表示,大脑认知能力限制了特别物种个体社交网络的规模。 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个人的稳定人际关系,这一数字是人们拥有的、与自己有私人关系的朋友数量。人们可能拥有150名好友,甚至更多社交网站的“好友”,但只维持与现实生活中大约150个人的“内部圈子”。而“内部圈子”好友在此理论中指一年至少联系一次的人。邓巴数理论被认为是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SNS的基础,即:人类的社交人数上限为150人,精确交往深入跟踪交往的人数为20人左右。 如果每个人的日常密切联系的人际网络是150人左右的话,通过6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就可能有的人数是150*150*150*150*150*150=113906.25亿。这个数字远超过人类历史上所有各代的人数之和。

基于社会网络的道路网络分析

第44卷第5期 山 西建筑V〇1.44N〇.5 2 0 1 8 年 2 月SHANXI ARCHITECTURE Feb.2018 ?121 ? ?道路?铁路?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 05-0121 -03 基于社会网络的道路网络分析+ 陈少鹏高贺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将道路网络抽象为无向无权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在道路网络的具体 含义,同时分析了社会网络凝聚子群聚类的具体步骤。以拉萨市主干路网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对网络中心性以 及节点派系进行分析。凝聚子群得到的两个重要节点派系是路网的枢纽,承担着对内对外交通功能,符合实际各区域之间的功能 连接。 关键词:社会网络,道路网络,中心性,凝聚子群 中图分类号:U491 〇引言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行动者及其间的关系的集合。也可描述 为是由多个点(行动者)和各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1]。社会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之间构成的网络关系与 道路网络的结构形式有共通之处,将社会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联 系和影响抽象为道路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和影响,以社 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道路网络进行分析,识别出路网的重要节点,可为道路网现状以及服务水平评价提供依据。 目前路网研究主要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基于该方法可以 分析网络基础参数和拓扑结构特征[2],而社会网络方法主要分析 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子群。通过对中心性的分析可以了解节点在 网络中起到作用,例如节点的连通性、重要性及过渡性;而子群分 析可以划分若干个派系,通过派系内部及派系之间的稀疏关系了 解网络的组织形式。 1道路网络构建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性地提出用新奇的社会网络分析 方法来分析道路网络的可行性,所以将道路网络抽象为无向图C (F,E)(忽略了道路一些属性,如流量、拥挤程度、事故等),其中F 为节点的集合,E为边的集合。用4表示道路网络G的邻接 矩阵: {Cb~~ Cb l]】l(1) 〇 2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关系是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基础,中心性与凝聚子群是社会 网络分析常用指标,利用这些指标可以剖析道路节点之间的关系 特征[1]〇 2.1 中心性 中心性是社会网络分析核心,其能够反映出个人或者组织(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以及信息在整个网络中如何传播。社会 网络中心性有三种分析方法: 1)度中心性。是指一个节点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程度,即有多少个节点与该节点直接相连。在道路网络应用中,度越大 意味着更多的路径连接到交叉口,也可能意味着度高的节点要比 度低的节点更拥堵[M]: CD(ni)=⑵ j=i 文献标识码:A 2)紧密中心性。在社会网络中,紧密度表示一个节点与其他 节点的接近程度: C c(ni)= 7= 1 (3) 无向图标准化紧密性公式: J L n C c(ni)=j=i r,_ 1(4) 3)中间中心性。表示一个节点对其他没有直接联系节点的 控制性。衡量网络中节点作为“桥梁”的能力: Csin,) = ^----------(5) Sjk 无向图标准化中间性公式: C?g“-2)⑷其中,办为节点?之间的直接路径数;取(^)为节点%到节点&的途径上有节点&的路径数。 2.2凝聚子群 社会网络分析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研究网络中存在的凝聚 子群,形象地说就是寻找网络中的小团体,或称之为派系。分析 路网的派系可以找到相互联系紧密的节点群,为区域交通问题的 改善提供依据。凝聚子群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于多值的矩阵,分析凝聚子群时要把多值转化为 〇,1 二值。 第二步:进行派系分析,找出所有派系,通过调整派系规模,得到理性派系结构。 第三步:分析派系重叠模式,有大量派系它们之间存在重叠,此种情况下利用“共享成员”矩阵来降低派系的数量。 3实例分析 3.1 路网选择 以西藏拉萨市主干路网为例进行分析。拉萨市城区主干路 网有51个节点,102个路段。 3.2中心性结果分析 使用UCINET软件对社会网络进行分析[5]。度中心性、接近 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结果如表1所示。 收稿日期=2017-12-05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QC21070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ZH152) 作者简介:陈少鹏(1993-),男,在读硕士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7O年代,是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从3O年代到60年代,“社会结构”的概念从心理学、社会计量学、社会学、人类学、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等不同的领域不断深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社会网络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研究领域。 社会网络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定有界群体(如部落、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他的研究比较简单,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要复杂得多。较成熟的社会网络的定义是Wellman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actor)的一系列社会联系(social ties)或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它们相对稳定的模式构成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o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社会网络的概念已超越了人际关系的范畴,网络的行动者(actor)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合单位,如家庭、部门、组织。社会网络与企业知识、信息等资源的获取紧密相关。网络成员有差别占有各种稀缺性资源,关系的数量、方向、密度、力量和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等因素,影响资源流动的方式和效率。 [编辑] 社会网络理论的主要内容 根据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社会网络理论有两大分析要素:关系要素和结构要素。关系要素关注行动者之间的社会性粘着关系,通过社会联结的密度、强度、对称性、规模等来说明特定的行为和过程。结构要素则关注网络参与者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讨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者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形成和演进模式。这两类要素都对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强弱联结、社会资本、结构空洞是社会网络理论三大核心理论。 1.联结的强度:强联结与弱联结 社会网络的节点依赖联结产生联系,联结是网络分析的最基本分析单位。1973年Granovetter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的《弱关系的力量》一文最先提出联结强度的概念。他将联结分为强弱联结两种(StrongTie,WeakTie),从互动的频率、感情力量、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来进行区分。强联结和弱联结在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强关系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而弱关系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群体内部相似性较高的个体所了解的事物、事件经常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强关系获得的资源常是冗余的。而弱关系是在群体之间发生的,跨越了不同的信息源,能够充当信息桥的作用,将其他群体的信息、资源带给本不属于该群体的某个个体。 弱联结是获取无冗余的新知识的重要通道,但是,资源不一定总能在弱联结中获取,强联结往往是个人与外界发生联系的基础与出发点。网络中经常发生的知识的流通往往发生于强联结之间。强联结包含着某种信任、合作与稳定,而且较易获得,能传递高质量的、复杂的或隐性的知识(hansen)。过于封闭的强联结将限制新知识的输入,禁止对已有网络外部新信息的搜索,使拥有相似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者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当中。 2.社会资本理论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关系理论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关系理论 20世纪80年代左右,以格兰诺维格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社会学家建立起了一种新经济社会学,强调从一个新的社会学角度即社会结构或社会网络的视角研究经济生活。一、弱连带的优势格兰诺维特在1973年发表了《弱连带的优势》这篇文章,其中提出的强连接(也叫强关系)与弱连接(也叫弱关系),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影响。开篇作者即说明,“社会网分析被认为是一种连接微观和宏观层次之社会学理论的工具”,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选择一个小范围的人际互动,运用网络分析对其人际连带强度进行分析,然后再将这种微观联系投射到各种宏观现象上去。人与人之间连带的强度,用四个因素来衡量:认识时间的长短、互动的频率、亲密性(相互倾诉的内容)以及互惠性服务的内容。在直观基础上,将连带分为强连带、弱连带和无连带。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弱连带比强连带的效果更好。举例来说,A-B,A-C是两个强连带,即A分别与B和C关系密切,那么B和C就有很大的可能认识并熟悉。当A将信息传递给B和C时,B也有可能将该信息传递给C,而C早就知道,这样,B-C间的信息传播就是重复和低效率的。如果A-B与A-C都是弱连接,则对B与C认识的可能很小,信息要想从B到达C,只有通过A才能完成,重复就会减少。弱连带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个人的意义;其次是社区层次的。对个人而言,人际关系中较多的强连带,就需要较多的时间加以维系,对社交时间产生了排挤效果,使一个人的关系网络变小,并且产生信息通路上的浪费。通过调查发现,找工作主要是通过人际关系的介绍,而非由市场力量来运作,这个时候弱连带比起强连带的人际关系网更大,对职业流动就更有好处。对一个社区而言,弱连带比强连带多的情况下,有较小的可能形成小的团体,因而社区内部上下左右之间的人际沟通就会比较通畅,就不会出现破碎的社区结构模式,其凝聚力就会越大,行动一致的能力也越高。二、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镶嵌问题首先,格兰诺

私营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研究

私营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研究 本文运用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关系网络理论(Social Network Theory, SNT)研究我国私营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经济社会学可以简略地定义为用社会学的传统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经济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目标一致,而且与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大体相似,但在有一点上,经济社会学与普通经济学是截然不同,那就是, 经济社会学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在经济中的作用。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人必然参与到社会制度之中。 这种联系与参与在个体层面和整体层面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活动者的经济行 为(查德·斯威德伯格,2005:1)。按照著名经济社会学家理查德·斯威德伯格(1991)的考证,经济社会学有着悠久的传统。经济学与社会学在20世纪以前可以说是“合二为一”的。诸如熊彼特、帕森斯等,都可划入经济社会学家的范畴。 经济社会学在20世纪20年代陷入停滞,直到20世纪70-80年代才又重新崛起(斯威德伯格,1991:2005)。在20世纪70年代,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就在美国哈佛大学大行其道。哈里森·怀特教授,这位在经济学与社会学领域建树颇深的学者,为这一理论的全面推广与深入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1985年,格兰诺维特发 表了《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问题》,用精致的网络方法分析经济问题与企业问题,产生了巨大学术影响,随后怀特的其他学生们也纷纷在顶级经济学与社 会学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系列论文与著作,为新经济社会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1985年,格兰诺维特在美国社会学会上倡导创建新的经济社会学,他认为 “旧式经济社会学”与工业社会学并无两样,而且已经衰亡。而新的经济社会学则需要向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发起挑战,直逼市场结构、生产、价格体系、分配消费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至此,经济社会学的新运动也就采用了“新经济社会学”这一学科名称(斯威德伯格,2005:32-33)。而新经济社会学与“旧式经济社会学”的一个最为显著的区别,就在于运用了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社会关系网络理论被广泛用于企业组织的结构研究。 罗伯特·埃克尔斯(Robert Eccles)甚至将高度稳定状态的关系网络称为“准—企业(quasi-firm)",沃尔特·鲍威尔(Walter Powell)也对此予以了充分的关注。许多新经济社会学家还与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的交易成本理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