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基础地质调查的重要性 石建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基础地质调查的重要性 石建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基础地质调查的重要性 石建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基础地质调查的重要性 石建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基础地质调查的重要性石建成

发表时间:2019-03-29T14:34:02.5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石建成[导读]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南北差异巨大,是我国整体特色。

青海省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 810008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南北差异巨大,是我国整体特色。水文地质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对水文地质工程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到施工技术的选择和施工方案的抉择,水文地质基础调查工作和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就目前我国的水文地质工程情况而言,若基础地质调查工作质量不合格,调查人员没有意识到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对工程地质勘查的作用,则会对最终的

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基础地质调查的重要性

引言

我国快速进入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时期,各行业运用新的先进技术使其行业发展更为迅速。我国建设项目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许多施工单位过分重视眼前利益,对项目不负责任的态度,导致工程勘察达不到指定的位置,甚至有的施工单位直接忽视了工程建设地质调查过程。地质工程施工质量不能保证。一般来说,在矿山建设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检查水文地质。在施工期间,必须对水文地质进行评价,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防止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的发生。

1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文地质工程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水文地质工程的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所处地位也逐渐提高。水文地质工程逐渐发展,相关施工经验逐渐丰富,施工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为促进水文地质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工程过于理论化,以致于与实际施工没有良好的结合。除此之外,还存在工作管理方面的问题,对于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没有严格执行工作要求,在调查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不准确,对后续的施工安排存在很大的影响。但这些问题归于一点来讲,施工企业没有重视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以致于造成一连串的影响。水文地质工程部门对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没有良好的正确认识,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作为水文地质工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要按施工要求严格执行。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尽管当前我国水文地质工程相关技术有所提高,但受其工作质量影响仍然较大。如果利用科学技术拟定的有关地质工作实验,则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只是根据施工场地的土质情况,则会存在较大的片面性,不能详细的反应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该问题成为水文地质工作的一大难题。 2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

在岩土工程前期所进行的勘察工作中,首先应对该岩土工程周围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在实际的施工中往往容易忽视这个重要步骤,一旦存在水文地质问题,后果也相对比较严重。水文地质决定了工程地质的实际状况,在岩土中存在地下水,可能对岩土的稳定性、强度等重要指标产生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岩土的稳固程度。当前的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表面进行勘察,没有深入到地下水水文地质的勘察,这样就无法保障工程勘察的质量,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地下水的危害,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在进行工程勘察前进行系统全面的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3影响水文地质水位危害的主要因素

(一)地下水的升降,水文地质的危害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影响最为严重的重要因素,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对其不能给予正确的认识,最终结果将不堪设想。站在建筑工程的角度出发,不论水位的上升还是下降都会对建筑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造成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如果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建筑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变化幅度一旦超过临界范围就会严重影响建筑的稳定。在水位上升的过程中,会导致地基中的额土壤变软,还会造成一定的盐渍化以及沼泽化,严重的将会导致建筑的严重变形甚至坍塌,更为严重的甚至就会影响建筑地基的稳定性,造成地基上浮等等严重后果;而地下水的下降同样会引发一系列后果,比如地面沉降以及地裂等,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土体结构,从而降低建筑的稳定性,大大减少使用年限。(二)地下水的压力,地下水对建筑的整体作用力相对较小,只要保证地下水能够保持在正常状态,几乎对建筑不会造成危害。由于实际工作中相关施工人员并没有对地下水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其严重失衡,从而引发地下水压力危害。在不正常的水压下会造成流沙或者基坑突涌,从而导致建筑基础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影响建筑整体的质量和稳定,缩短使用寿命。总体来讲,在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时,一定要对正视地下水压所造成的影响,应该尽量避免。(三)潜水位的上升,在影响建筑质量和稳定的众多因素中,潜水位上升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在建筑区域附近的水库以及河流等水位上升时将会影响潜水位的上升,另外,排水管道、工业废水以及其他灌溉等都会具有一定的渗透作用,这样将对建筑的质量影响较大。其一,如果潜水位上升,将会对建筑的地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土壤中水分增加,土壤强度降低,导致地基变软。由于地基的压缩性变大,导致地基的沉降和变形,从而影响建筑稳定;其二,潜水位上升将会导致地基发生侧移甚至是地基隆起,从而导致地基上浮,从而降低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4基础地质调查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重要性的分析

在了解到我国水文地质工程的基础地质调查的基本现状之后,加强地质基础调查工作刻不容缓。水文地质工程与其他工程一样,都需要保证基础工作的质量,最终所完成的项目质量才会有较大提高,并且水文地质工程的建设非常依赖前期的基础地质调查,这部分工作决定着后续施工安排,在保证该部分的质量之后,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工作。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字啊了解到水文地质工程的基本情况之后,需要根据工作要求再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只有将这些方面内容良好的结合才能有效发挥基础地质调查的作用,才能更好的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建设。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有工作任务指导,同时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不能仅仅只注重室外的调查工作,还需要注重室内的信息整理工作等等,只有将这两方面工作有效结合才能保证所收集到的地质信息的真实性,为水文地质工程施工提供更加有效的水文地质信息。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需要将工程建设和水文地质有效结合,在水文地质工程开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有详细的了解,基础地质调查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地下水的调查。施工企业只有对水文地质特征有清楚的了解之后,才能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施工风险以及工程的安全隐患降到最小,大大提高水文地质工程的安全性。在基础地质调查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利用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保证相关信息收集的精准性,同时针对一些危险的地形地貌,利用科学技术可以避免出现相关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工工作难度,提高工作质量。

班组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班组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标 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班组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标准版) 企业的许多工作任务都需要班组这个基础平台来完成,班组的安全基础管理做得好与否,是关系到企业和社会家庭的幸福大事。班组是事故的多发地带,有的事故看起来好像是发生在班组,但实际上这也和我们的安全基础管理不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班组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为了加强班组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实现企业“安全年”的各项生产目标任务,现笔者结合实际,谈几点企业基层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体会仅供参考。 一、班组安全管理要有用人选人的基础 把合适的人选用到班长的岗位上,以便发挥班组的“兵头将尾”的作用。对班组长的要求应该是“有较高的安全责任心、技术上全面、人缘上良好、工作上不怕吃苦、行为上大方、不斤斤计较、思想上私心少”的人来担任。班组长除了能完成上级交下的工作的任务外,还要善于“超前性、预见性、预防性”的做好职工的思想政

治工作,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因情绪激动、精力分散造成操作失误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在班组基础安全管理中,要有班组的安全目标任务,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有民主的安全管理意识,做到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身边岗位“查隐患、促整改、堵漏洞、保安全”的活动,使整个班组达到“生产无隐患、个人无违章、班员无事故”的要求,把深入开展创建“安全合格班组、安全达标班组”等群众性的活动,贯穿于整个班组的安全管理中去。 二、班组安全管理要有强化安全教育的基础 通过安全培训教育,能使班组安全工作由处理事故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事前预防的主动防范,各级领导要重视提高生产第一线职工的安全素质教育,使职工在思想上和技术上都能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不具备基本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人员不能上岗。班组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应急全员培训,使班组安全基本知识人人掌握,人人会用,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操作熟练正确、无失误,无差错,能熟练判别

第八章 构造地质学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第三节褶皱的野外观察与研究 在野外地质调查或填图过程中,对褶皱这一最基本的构造形迹进行观察与研究,是揭示某一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故通常被野外地质工作者所注重。 一、常用分类方案 可从不同角度对褶皱构造进行分类,现择其常见者概述如下。 1.褶皱位态分类 褶皱空间位态主要取决于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根据轴面倾角和枢纽倾伏角将褶皱分成七种类型。 褶皱位态分类简表 主要根据各褶皱形态的相互关系和厚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分类:①平行褶皱主要特征是:褶皱面作平行弯曲;同一褶皱层的真厚度在褶皱各部位一致;弯曲各层具同一曲率中心;向下消失于滑脱面上。②相似褶皱主要特征为:褶皱面作相似弯曲;各面曲率相同,但无共同的曲率中心;两翼变薄而转折端加厚;平行轴面量出的视厚度在褶皱各部位相同;褶皱形态随深度的变化保持一致。(2)兰姆赛的褶皱形态分类。兰姆赛(Ramsay,1967)根据褶皱横截面上褶皱层厚度变化和等斜线的形式将褶皱分为 3 类 5 型,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Ⅰ型褶皱——等斜线均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曲率。再根据厚度变化细分为三 个亚型。 ⅠA型褶皱——褶皱层的厚度在转折端部分比翼部小,可称顶薄褶皱。 ⅠB型褶皱——褶皱层的厚度在各部分相等,是理想的平行褶皱。 ⅠC型褶皱——转折端的厚度比翼部的略大,是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的过渡类型。 Ⅱ型褶皱——等斜线相互平行,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同,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Ⅲ型褶皱——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3.其他分类方案 为便于对褶皱描述,可根据褶皱两翼之间的夹角(翼间角)大小,将褶皱描述为平缓(180 °~120°)、开阔(120°~70°)、中常(70°~30°)、紧闭(30°~5°)、等斜(5°~0°) 几种类型;还可以根据褶皱转折端的形态将褶皱描述为圆弧(滑)、尖棱、箱状褶皱和扰曲等。 70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 >>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 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 水入侵等; 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 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 放──地下水恶化、污染; 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 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着,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的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研究水的地质循环,对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循环特点──速度快、途径短、转化迅速。 内因──固、液、气三相可相互转化。 动力条件──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形式──蒸发、径流、降水。)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水文地质工作需求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降水偏少,年总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22%; (2)人均水资源量偏低; (3)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丰富,西部贫乏; (4)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5)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合理有效地利用及保护水资源,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 (3)地球上水的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

平原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及经验总结

平原盆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 工作方法及经验总结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加之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 气候变化等影响,许多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地下水相关的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往国家开展的区域水文地质工作(1:20万及1:10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家已规划布局开展新一轮的资源、环境、生态并重的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 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主要分三个阶段:首先是前期准备阶段:包 括资料收集及实施方案的编写、第二是野外调查阶段:包括开展水文地质测绘、钻探及物探等;第三是综合分析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主要包括:社会经济资料、气象水文资料、区域地质资料、水文 地质资料、遥感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地下水环境问题资料、地下水开发 利用资料。其中水文地质钻孔、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化学测试、物探、地下 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及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是重点。 2016年以来,地调局针对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进行室内预填 图的工作方法,预填图是在收集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工作区所在 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的边界、含水岩组结构及尚不清楚的问题,在野外 工作之前先形成一张初步的水文地质草图,后续野外工作是对该图进行验证补充,对梳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做重点调查。预填图不是 1:20万水文地质图的 简单放大。 2、实施方案编制 (1)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①编制实施方案应在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进行;

②应明确调查区的地质地貌类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③实施方案应明确水文地质填图单位和测绘地质、水文地质剖面的位置; ④实施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文字精炼、重点突出、附图附表清晰齐全; ⑤实施方案编写提纲按照规范附录执行。 (2)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①应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 ②明确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法; ③明确工作重点及具体的工作量; ④根据项目总体安排,多专业融合,进行综合科学的工作部署; ⑤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明确预期成果; ⑥做好经费预算; 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实施方案审查和批准,并严格遵照执行。经审查批准的实施方案,不得随意变更;因重要原因确需调整或变更的,应报请设计审查批准单位同意,并按要求办理变更手续。 二、野外工作阶段 (一)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形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概念认识、调查与水资源和地下水相关的人为活动、获取水文地质参数、采集水样等的关键工作,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应在资料分析、遥感解译等工作的基础上分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调查。 1、技术要求 以1:5万图幅最新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按相对独立的小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观测路线布置,以控制水文地质条件、重要地质、地貌界线和水点为重点的路线穿越法与界线追索法相结合,各类地质、地貌界线及水点实行统一的分类编号,沿途做连续观察,详细记录,典型地段做地质剖面,采集必要样品。在野外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调查表格每天收队后进行整理,对于存在填写遗漏的表格进行补齐,对于每条路线要及时做路线小结,对野外资料定期进行自检、互检和抽检,确保野外调查的质量。野外调查时,认真开展水位测量和水质现场分析等工作。

解析岩土工程中基础地质勘探工作

解析岩土工程中基础地质勘探工作 发表时间:2017-03-29T11:12:47.093Z 来源:《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5期作者:龙运超[导读] 岩土工程勘探工作主要是研究地下工程与地基基础之间的关系,岩土工程中基础地质勘探工作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成都兴蜀勘察基础工程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前,岩土地质勘探技术备受关注,尤其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应用其中,对提高岩土工程质量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础地质勘探是保障岩土工程施工顺利的主要基础性工作,需对其勘探方法及其利弊加以分析、探究以提高勘探质量。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做好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的重要意义,并对较为常用的基础地质勘探方法加以概述与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工作 岩土工程勘探工作主要是研究地下工程与地基基础之间的关系,岩土工程中基础地质勘探工作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因为不同地域地质情况不同,在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工作中需要对主要的技术矛盾以及技术问题加以分析,对工程设计的意图与设计的要求加以了解,针对岩土工程中基础地质勘探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探究,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如此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工作的有序发展[1]。 一、新时期做好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工作的意义目前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岩土工程勘探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且在科学技术的应用下,各类勘探仪器、测试设备等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岩土工程勘探的不断深化下,与现实生活中呈现出非常多的矛盾,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应用科学的勘探技术,做好各项研究。此外,岩土工程勘探的目的是对地质状况有所了解,为工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然而因为地质会受到诸多情况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往往需要对岩土的基本参数、工程设计加以评估,并做好基础地质勘探报告[2]。在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过程中还涉及到了非常多的环节,包括室内试验、现场钻探等,无论哪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都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对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工作加以分析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工作采取的方法(一)工程地质测绘技术 在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工作中工程地质测绘技术是极其重要的内容,且测绘工作是在地质勘探初期完成的,主要是通过利用地质理论对地面地质进行观察与描述,获得相关的数据,为勘探工程提供依据。此外,在岩土工程勘探工作中面对比较复杂的地质环境同样离不开地质测绘,地质测绘的应用能够对地质条件加以分析,还可以在一定程度节省不少时间。(二)勘探与取样工作 毫无疑问,在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中钻探、物探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在选择合适方法的时候需要根据岩土的特性以及勘探的主要目的,其中物探的速度比较快、经济效益比较高,很多地质测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需要利用物探进行解决[3]。但是换而言之,物探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地形。与此同时,整个勘探工程也被称为钻探与坑探,这两种方法是应用频繁的两种手段,所获得数据准确性比较高。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事,如果地下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无法利用钻探获得数据,可以采取坑探,但是从严格意义上分析,坑探的要求比较高,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且在操作的时候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需要谨慎选择与使用。(三)室内试验与原位测试 从性质分析,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能够为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依据与载体,其中原位测试的优点比较多,能够与环境保持一致。因岩土性质也会受到宏观结构所带来的影响,可以采取原位测试的方式对岩土进行分析与测定,并直观地体现,进而真正测出岩土层的基本性质。室内试验与原位测试相比较,比较简单,是在室内进行的一种模式,还可以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但是缺点是反映出的岩土性质普遍偏低的。 (四)监测与现场检验 为进一步保证整个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需要针对实际的情况对岩土工程勘察现场进行检测与检验,其中该项内容主要是对岩土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检验,所涉及到的因素包括施工作用、施工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等[4]。除此之外,相关的工程技术的参数同样也可以利用检验与检测所获得数据加以反映,这样才能真正对工程设计加以完善,能够提高整个岩土工程的效益与质量。 三、地下水所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及处理措施在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中,地下水对工程影响较大,很多情况下地下水会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其中包括两点:第一是地下水升降带来影响。在整个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位的升降情况加以分析,要清楚了解到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其中水位上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水位上升的原因非常多,且水位上升会导致土壤沼泽化、盐渍化等。另外地下水位也是引发岩土工程危害的主要原因,很多情况下地下水位降低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如果地下水下降严重,会导致地面塌陷现象的发生,还会引发水质恶化,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会产生影响[5]。地下水位如果出现频繁升降同样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影响。地下水位升降变化会导致膨胀性岩石出现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并且会形成恶性循环,很多情况下岩土膨胀收缩的幅度会加大,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会造成影响。第二是地下水压力作用会导致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探受到影响。从理论上分析,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是比较薄弱的,不会产生较大的危害,但是从现实角度分析,在人为工程中如果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进行改变,那么在移动动水压力的时候会形成非常大的岩土工程危害,像流砂等。 基于地下水浮动对工程的巨大影响,一般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是利用井点降水法,该方法是选择合适数量的滤水管沿着基坑周边进行铺设,然后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抽出,从根本上保证地下水能够处于坑底,还可以避免流砂现象的发生。这种方式的原理是地下水位下降会促使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在下方,从而减少地下水所带来的危害。第二可以利用帷幕法进行解决,主要是利用防水的设备搭建地下连续墙,避免水渗透到基坑之中,并且还可以构建排水明沟,将地下水排入到集水井之中,然后利用抽水设备将水抽出。 四、新时期岩土工程中基础地质勘探工作的对策

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技术管理规定

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技术管理规定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化基础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力度,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相关文件,结合我矿水害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成立地测通防部矿井防治水领导小组和矿井防治水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通防部。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负责防治水工作,要定期专门研究解决防治水工作中的问题,检查各项防治水工程的进展情况,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给与保证。 第二条制订水害防治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人员培训、计划执行、审批、检查和奖罚制度等,要职责明确,奖罚分明;建立健全防治水工作制度,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管理,加强矿井防治水工程的监督检查。每季度由总工程师召开一次防治水工作专题会议,每年组织1~2次专业技术骨干培训。 第三条设立防治水专门机构,至少配备2套完好的探放水设备。煤矿必须配备专职探放水人员和探放水队伍,探放水人员应纳入特殊工种管理,进行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探放水工程要按有关规程规定,编制正规探放水设计,报经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四条矿井必须有独立的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口及工业广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区,还应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时,必须有防、疏、排水措施。井口附近或塌陷区内外的地表水体可能溃入井下时,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修筑堤坝、沟渠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技术措施报经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五条防治水机构必须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具备与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相匹配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建立各种台帐,至少每季填绘、补充一次。配备专业地质测量队伍,定期对煤矿井巷工程、采掘工作面进行测量并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和矿井充水性图等重要图件。 第六条防治水机构必须依据《制度》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勘探和观测工作。查明矿井的各种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要结合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组织编制防治水规划、总体设计和单项工程设计。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提供水情资料和各种水害预报。 第七条建立井上下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健全观测制度,定期观测水位、水压、水温、水质和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资料每月月初报西部公司备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能力拓展练习 班级: 学号: :

一、阅读以下材料,分别说明A、B两区的气候类型并比较两种气候类型对地下水的影响。 (1)A区处于黄土高原地带,气候变化显著,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年平均气温9.9℃,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19.8℃。年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7.2mm,最大年降水量767.4mm(2003年),最小年降水量385.4mm(2004年)。最大年蒸发量2346.4mm,最大冻土深度61cm。全年风向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2)B区为温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据气象站1959年1月到1998年11月的观测资料: 年平均气温13.5℃,月平均最高气温34.3℃(1957年7月),日最高气温41.6℃(1960年6月21日),月平均最低气温-9.8℃(1963年1月),日最低气温-19.4℃(1964年2月18日),多年来最低平均气温月为1月,平均气温-2℃,平均最高气温月为7月,平均29℃。 年平均降雨量677.17mm,年最大降雨量为1186.0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为347.90mm(1988年),日最大降雨量177.1mm(1965年7月9日),降雨多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一般春季雨量少,时有春早。年平均蒸发量1728.27mm,年最大蒸发量2228.2mm(1960年),年最低蒸发量1493.0mm(1984年)。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力8级,平均风速为2.3m/s。历年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深度0.3lm。 说明:本题通过实际材料向学生说明气候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 本题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等要素说B区比A区降水量丰富,蒸发量小,更有利于地下水形成。 本题中A区实际是山西省潞安矿区,B区实际是山东省济宁矿区。

城市地质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城市地质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发表时间:2019-05-23T15:48:04.9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郑浩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出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出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城市地质工作主要是为城市发展所服务的,是制定各种科学合理城市化发展路线的基础。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城市地质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地质工作;基本思路;技术路线 1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城市的规模和密度越来越大,人口数量也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各种新型产业在城市中的出现也越来越多。为了将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就需要进一步做好城市地质工作,有效分析和解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1】。 2城市地质的各种内涵 城市地质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城市经济发展的脚步非常迅速,各种制约性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这对城市地质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城市地质科学这门学科,还没有科学和统一的定性,有人认为其适用范围在城市地质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中。有的专家认为,其是依附于环境地质学的。更为科学的定性是,城市地质更像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是为了有效解决在城市迅速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地质中涌现的各种问题,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地质结构,所使用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是地质科学。城市地质可以对城市地质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解决,有效对城市地质环境进行保护【2】。 3城市地质的基本思想和技术路线 城市地质工作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具体问题,通过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对城市地质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将这些地质问题有效进行化解,并承担着向社会大众普及城市地质知识的责任,并有效接受城市居民的监督。 在城市地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收集,可以通过向社会征集的方法,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的形式。在收集到这些问题后,有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找出一些典型的问题,通过仔细的研究、分析和讨论,来寻找出一条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法【3】。 对城市区域的合理划分,是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需要对城市发展的期望来进行划分。在实际划分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的问题非常多,这些问题往往没有非常好的解决方法,只能采取折中优选的方法。一个城市经济区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和其它经济区域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群众利益和个人利益也往往众多。因此,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考虑政府对地区的发展意见,有效对各种人民的利益进行平衡,保证在城市区域规划过程中,能够得到大多数人员的支持,保证各种城市规划建设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地质单元的完整性进行考虑,不断对规划建设计划进行完善,有效符合城市发展的定位。在完成城市规划设计的初步工作后,就应该认真对工作的具体成果进行调研,有效发现规划中存在不足的地方,及时进行改进。 为了有效提高城市地质工作的质量,一定要在工作中融入创新性的思维。当今时代飞速发展,城市经济区的变化也在不断进行着,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地质问题上,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上要敢于创新。为了对城市地质的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应该加大对地质探测技术的应用,对城市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评估,掌握城市发展可能存在的各种缺陷,对城市要素进行及时的检测,并建立相关的平台【4】。 4城市地质发展的未来趋势 城市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有效掌握城市的基础地质情况,并将调研结果绘制成图,通过对各种地质资料的收集、评估和讨论,来对城市地质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为了有效做好城市地质工作,首先应该做好对城市地质的调研工作,将制约城市发展的地质问题,充分发掘出来,并对这些方法进行积极的探讨,有效找出解决的途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地质工作涉及的范围不断拓展,各种地质信息越来越丰富,必须充分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和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城市地质开发策略,让城市地下空间,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有效环境城市空间紧张的现状。 在地质工作中,应用到的技术将会越来越先进。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发展,这对城市管理的要求也会不断提升,传统的地质检验和调查方法已经显得不太适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动了各学科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地质工作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新技术和新设备。我们在实际的地质调查、检验工作中,应该积极对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应用。例如现在卫星遥感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民用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通过将该技术应用到地质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地质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及时掌握地面沉降和水污染问题,也可以更加及时发现各种地质灾害,让对灾害的应急处置变得更加及时,进一步保证人身的财产安全。此外,当前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信息网络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疆域的覆盖,为了进一步提高地质工作中信息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可以打造地质信息网络平台,该平台负责对地质信息的统一管理,让各种地质信息可以更加及时进行共享,让这些信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对地质信息的管理效率。此外,通过对地质信息的进一步利用,还可以打造专业的城市地质地图,为城市各行工作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会和城市建设规划有效结合起来,有效完成对地质信息的共享。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其就专门建设了地质信息管理平台,并使用GIS技术将所含的地质信息集中进行管理,这时城市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结语 城市地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工作,其是在保留地质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有效采用高科技地质设备,对城市地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有效发现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城市地质问题,通过采用现代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更加合理的解决,是保证城市化正常发展的强有力武器。为了有效提高城市地质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应该积极将各种先进技术和装备应用其中。 参考文献 [1]贾佳佳,贾超,韩建江,黄丙湖.菏泽市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7(05):15-17.

矿井水文地质概述及检查要点

第一部分矿井水文地质 一、地下水与矿井水的的基本知识 1、自然界中的水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形态存在于大气圈、地球表面及地壳中。地球上的总水量约占地球体积的1﹪,约14亿立方公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里的水,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转换关系,要通过水的循环来实现。------大循环、小循环。 1)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包气带水(土壤、沼泽等)、潜水(冲积层)、承压水(奥灰岩溶水)。 2)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质有好多分类方法,如按水的温度分类、按矿化度分类、按酸碱度分类、按硬度分类、按放射性、耗氧量、卫生条件分类等等。 2、矿井水的主要来源 1)煤层及煤系围岩中的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2)地表水源:河、湖、海、水库、水塘等。 3)大气降水的直接渗入。 4)老窑及淹没井巷积水。 3、矿井水的涌水通道 1)自然通道:孔隙、裂隙、岩溶、透水断裂带。 2)人为通道:未封闭或封闭质量差的钻孔、回采后顶板冒落和底板鼓胀裂隙、矿井排水后因潜蚀掏空产生的疏通裂隙和地表塌陷。

3)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煤层上下岩层的组合形式、地表水。 人为因素----开拓方式、采煤方法、疏干方法。 二、矿井水文地质 1、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 1) 开展矿区(井田)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补充勘探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2) 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或专门报告。 3) 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和防探水。 4) 开展矿区(井田)专门防治水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工作。 5) 为补充和改善矿区(井)生产、生活供水进行调查、勘探,提供水源资料。 6) 根据需要开展老矿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 2、地质类型的划分 1) 划分依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井巷充水及其相互关系、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 2) 煤矿矿井矿井地质类型:水文地质简单、水文地质中等、水文地质复杂、水文地质极复杂。(崔矿为水文地质比较复杂----专家意见) 3、补充调查与观测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 √ )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 ×)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 √ )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 √ )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 ×)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 √) 四、简答题 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2.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6-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实验工作基本要求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实验工作基本要求 室内实验工作是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水质分析、土分析及岩样分析等。 一、水质分析 水质分析是在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进行水质调查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阐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区域分带规律,以便为工农业供水、国防供水及饮用水的水质作出评价。 1、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对钻孔(抽水钻孔必须分层取样)、机井、 民井、泉及地表水体,均要采集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并选择10%的水样进行全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全分析。 简分析的主要项目为:pH 、游离CO 2、CO 32-、HCO 3-、C1-、SO 42-、Ca 2+、Mg 2+、 K +、Na +及总硬度等。 水质全分析项目应增测:Fe 2+、Fe 3+、NH 4+、F +、NO 2-、NO 3-、H 2PO 4-、可溶 性SiO 2、耗氧量及侵蚀性CO 2。 2、凡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的工矿、城镇、农灌等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专门水样,有选择地增测:酚、氰、汞、铬、砷、铜、锌、锰、铝、铅及镉等有害元素,以及有机农药、有机汞等分析项目。 3、凡水质变化比较复杂的滨海地区或内陆湖盆,以及红层地区,所有钻孔均应分层或分段(厚含水层)采取水样,查明咸、淡水的分界面和水化学的垂直分带。在进行抽水试验时,应在现场定时测定氯离子的变化,绘制氯离子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4、在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甲状腺肿大及食道癌等)分布地区,应根据具体需要采取专门水样,有选择地增测:钨、钒、钛、镍、钼、钴、硒、锶、钡、铀、镭、钍及氡等元素,以及有机质、腐植酸等分析项目。 5、对于热矿水,除进行全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全分析外,应增测氟、溴、碘、硼、锂、锶、钡、铀、镭、钍、氡及气体成分(包括逸出气体和溶解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氮、甲烷、氦、氩等分析项目。 6、油田地区,应增测与油田水有关的环烷酸、溴、碘、硼等分析项目。盐卤水分布地区,应分析溴、碘、硼、锂、铷、铯、锶、钡等微量元素。多金属矿床分布地区,应分析铜,铅、锌、钼、钴、钛等金属元家。在放射性矿床分布地区,应增测铀、镭、钍、氡等分析项目。 二、土分析 1、土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土层名称和确定渗透系数、给水度等参数。盐碱土分布区,应测定土的可溶盐含量及其化学成分。 2、对钻孔中第四系含水层的岩性,一般应作颗粒分析定名。在可能有孢子花粉和微体古生物存在的新生代地层,为确定地层时代,可选择有代表性的钻孔和地层剖面,有目的地和系统地采取分析鉴定样品。 3、在黄土地区,除了鉴定含水层的水理性质,测定有关参数,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以外,还要鉴定黄土及黄土状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主要试验项目有:压缩试验、湿陷试验、剪力试验(自然的或饱和的,固结的或非固结的)及崩解等。为阐明黄土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及间接评价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应做下列试验项目:颗粒组分、可溶盐、塑限、液限、塑性指数、容量、孔隙比、天然湿度及最大分子吸收度等。必要时,可增加下列分析项目:有机质、PH 、矿物成分(包括粘土矿物)、毛细上升高度及击实试验等。

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全面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是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必然要求,全面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然途径。因此,我们不断完善制度,严格考核标准,细化工作程序,规范各类基础资料,丰富安全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公司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 按照上级要求,公司制定了新的安全基础管理考核细则,下发到各分公司和项目部,同时,召开了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专题会,再次强调了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重申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是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况、管理中存在漏洞和缺陷入手,注重从过程的管理,强调制度的落实和考核,保证达到和实现安全的目的,最终实现安全的长治久安。 二、健全体制,完善制度 公司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对关于安全基础管理方面的制度性文件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并以正式文件下发。同时,细化安全基础管理考核细则,将每个项目分解到各有关科室、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标准,由各个科室、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抽调一名专干具体落实,并及时召开安全基础管理专题会,分析、通报落实存在的问题,各业务

科室每月深入基层对所属业务范围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实现了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作。 三、严格标准,细化考核 各单位重新调整了考核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明确各自考核职责,对照考核细则逐条逐项进行了完善达标,并由考核小组成员每月对区队、对科室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原始检查表齐全,检查人员签字齐全,整改落实台帐齐全,并严格考核、及时通报存在问题,有专人跟踪督促改进,促进了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1.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 2. 地球圈层结构: 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 气体、尘埃等占1%>、 (2)水圈 (3)生物圈 二、内三圈:(1)地壳 (2)地幔 (3)地核 3. 莫霍面或莫氏面: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 级不连续面。 4. 地壳(A 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地壳(A' 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下层地壳(A'' ),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 地质作用: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 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 物质 8. 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 成 2 种或 2 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 9. 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 10. 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 摩氏硬度计: 5 正长 [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滑石?1石膏?2方解石?3萤石?4 磷灰石石?6 石英? 7 黄玉?8 刚玉?9金刚石?10

12. 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 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 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 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 岩浆作用: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16. 火成岩: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的物质,如岩浆冷却固结形成的 17. 侵入作用: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 壳 之中冷凝而结晶,这种岩浆活动称侵入作用. 18. 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这种活动称喷出作用 19. 火山喷发类型: 一、裂隙式喷发(又称冰岛式喷发类型) 二、中心式喷发:(1) 宁静式喷发型; (2) 斯特龙博利式喷发型; (3) 爆烈式喷发型。 20. 近代火山分布规律 (1) 环太平洋火山带; (2)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 (3) 大西洋海岭火山带。 21. 产状:是指岩体的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接触关系,以及形成时期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 22. 根据火成岩中SiO2 的多少,如同对岩浆分类一样: 分为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45%^ 52%、中性岩(52%-65% 和酸性岩(>65% 四大类。 23. 沉积岩: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23.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一)先成岩石的破坏 1.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 、生物- ) 2. 剥蚀作用(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两种方式) (二)搬运作用 1. 机械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重力等都可进行机械搬运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内容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容有: 1.含水层年代地层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 2.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