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运动与能量》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设计

2020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运动与能量》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设计

2020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运动与能量》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设计
2020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运动与能量》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设计

课题

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师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 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 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 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

力;

教学

(5)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 实例分析、对比、讨论;(2) 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

难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

教具示

主要教学过程批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二.进行新课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

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设

点。教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

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1)比较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同时引入

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即:速度=路程/时间

如果用符号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计算公式:v =S/t 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例题1】1992 年,第25 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以24.79s的得50m 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她

成绩,夺

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及要求.

已知:s=50m,t=24.79s。

求:v=?

解:根据题意,

答:她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 2.02m/s。

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四项

已知,求,解,答

二.进行新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复习提问:1、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

①匀速直线运动.

②变速直线运动:

a.匀加速直线运动;

b.匀减速直线运动;

c.无规律的变速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较复杂〕物理学里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情

手,匀速直线运动就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下面我们首先研究匀速直线

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

下面看两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比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速度大小相等。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生活中你见到有什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回答: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小结

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简称匀速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

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用符号“v表”

示. 公式: v = S/t 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讲,它的速度

恒定,不随时间改变。

【例题 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 米,

那么,它在前 5 秒内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前8 秒的速度和前 5 分析:因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秒的速度是相等的,因此本题只需要求前8 秒的速度即可。

解:根据题意,得答:它在前 5 秒内的速度是 2.5 米/秒。

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但在实际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

况是不多的 ,绝大多数的物体都在做变速运动,

录: 第 1 秒 3. 7 米;第2 秒 6.3 米;

请看一位同学百米赛跑时的记

第3 秒 7.7 米;第4 秒 8.0 米;第 5 秒 8.1 米;第 6 秒 8.2 米。显

不相等,他做的是变速直线

然,这位同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

运动。

又如,平时说某辆汽车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是50 千米/时,是每时

时刹

车,

每刻的速度都这么大吗?不是的,遇到行人过马路,司机

,这个速度就是指汽车在这段时间

速度要减小。无人时可能速度又大些

,去观察汽车在这

内大概的快漫程度。实际上是用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段时间内的运动的 ,我们算出了汽车 1 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50千米,就

是说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0 千米/时。

(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通常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它运动

的快慢.

(1)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2)

以通过

平均速度的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总的路程,除

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这样计算所求得的速度,就叫做变速运动的平

均速度。

(3)平均速度的公式: S/t。──表示平均速度,单位:米/秒。S ──

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秒内通过的路程。

说明: ①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②计算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一定要用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去计算。

【例题3】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

半段路程用30m/s 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多大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出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

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得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设全路程为s,前半段运动时间t1,后半段运动时间t2.则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全程平均速度为24m/s.

平均

一种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某段路程共花费了多少时间这样

快慢的概念,而花费的时间并不一定是“运动”的时间。

如:某物体在10s 内从甲地运动到乙地,经过路程50m,接着在乙地停留10s.若求前10s内平均速度则是5m/s;求20s内平均速度则是2.5m/s.

2. 测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

a. 按图示要求将斜槽固定;

b. 分别测出乒乓球通过前一半路程和通过整个路程所用的时间,并记入表中。

c.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乒乓球运动全程,前半程, 后半程的平均速

:路程段路程长〔米〕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米/

度。记录

秒〕全程S1 t1 前半程S2 t2 后半程S3 t 3=t1-t2

(三) 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

①速度公式: v =S/t

②路程公式: S =vt .它表明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的路程与其时

.

间成正比

③时间公式: t=S/v .它表明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的时间与其

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例题4】光的速度是300000km/s,光从太阳到地球需时间为

8min20s,试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为 1.5×1011m。

解:根据v=s/t 得,答: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结合例题说明解物理题的一般步骤

:

(1)写出己知条件,并统一单位

(2)要求的物理量;

(3)解: a:写出依据的基本公式;b:导出要求的物理量;c:代入;d:得出结果。

数值和单位

(4)答。

【例题

5】王宁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1.5k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

度是15km/h,他骑车上学路上成需的时间为多

为0.1h。

解:根据v=s/t 得,答:他骑车上学路上成需的时间

5】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2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例题

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

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 的

安全区?

解法一:已知:v1=0.8cm/s,v2=5m/s,s1=92cm,s 2=500m,求:t1、t2。

解:由

得,∵t1>t2 ∴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二:已知:v1=0.8cm/s,v2=5m/s,s 2=500m,

求:s1。

解:由得s1=v1t1=0.8cm/s ×100s=80cm ,

∵s1<96cm∴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三:已知:v1=0.8cm/s,v2=5m/s,s1=96cm,

求:s2。

解:由得s2=v2t2=5m/s×120s=200m

∵s2>500m 能跑到安全区。解法四:已知:s1=96cm,v2=5m/s,s 2=500m,求:v1=?解:由得∵v1>0.8cm/s ∴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五:已知:s1=96cm,s 2=500m,v1=0.8cm/s

求:v2=?

解:由得∵v2<5m/s ∴人能跑到安全区。

【布置作业】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与能量复习课优秀教案

运动与能量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 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 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 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学具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引出复习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聚焦知识点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 1μm= m、1nm= m 练习题: 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地球半径6.4×106m= km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 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聚焦知识点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合适测量工具并测出课桌的长度 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 2.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计算,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要点梳理】 要点一、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s/t,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换算:1m/s=3.6km/h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要点进阶: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 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图像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八年级物理变速运动和平均速度的计算

八年级物理变速运动和平均速度的计算 1. 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A.9m/s B.9.6m/s C.10m/s D.10.2m/s 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3. 在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在太空做匀速直线运动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长 D.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在每一时刻的速度大小 4. 我国著名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出9秒99的优异成绩并进入决赛,测得第5秒的速度为 9.5m/s,第10秒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4.75m/s B.在后5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9.85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9.1m/s 5. 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同地从起点出发,并沿同一直线赛跑,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从龟兔赛跑开始到兔子睡醒的s?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线OBD、OAC分别是它们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3这段时间,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B.兔子的平均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图中线段OAC代表乌龟的运动情况 D.乌龟和兔子相遇时,乌龟通过的路程大于兔子通过的路程 6.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自西向东行驶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6m/s C.乙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7. 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min20s,跑后500m路程用的时间为2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___m/s.8. 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孙杨在决赛中取得了1min45s的优异成绩,他此次比赛中游泳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9.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BC=________cm,t BC=________s,v AC=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填“大”或“小”)。 (5)甲、乙两组实验操作中,小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____。 10. 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______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从图中可看出小球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11. 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____填“大”或“小”;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2. 如图是甲、乙两车一起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向行驶的照片。则________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在40s内的平均速度v 甲 ________v乙,两车到达750m处所用时间相差________s。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运动测试题.doc

《物体的运动》练习题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成绩 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速度是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__,其中 _____表示路程, ______表示时间, ______表示速度,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读作 _________. 3.人步行的速度是 1.4m/s,其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换算 (1) 0.25km=________m=__________cm(2)75μ m=m=m nm (3)1.2m/s=________km/h(4)7.2km/h=_______m/s 5.给下列测量结果填上适当的单位 ( 1)我国铁路轨道的标准轨距是1435_________(2)某同学身高是 167.4_____.. (3)课本每张纸的厚度是 0.073_______(4)桌子的边长为 0.4_______ 6.下列四个物体的长度( a)7000mm(b)0.018km(c)243cm(d) 315dm 从小到大的排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测量结果分别是: 3.62cm, 3.63cm,3.58cm, 3.62cm,在测量中存在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__________. 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前半句是以 ___________为参照物,后半句是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运动与能量修订稿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运动 与能量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认识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掌握机械运动就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2.了解分子运动。 3.正确区别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 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定义延伸: (1)“位置的变化”包括两种情况:①物体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②物体的方位发生了变化。 (2)机械运动的特点:人们可以用肉眼看见或感受得到,但有时需要长时间才能看见。 (3)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如热运动、光运动等,机械运动只研究与物体位置变化有关的问题。 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拓展:(1)自然界中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物质又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是自发形成的,无外力的作用,肉眼是看不见的;而机械运动必须借助外力的作用,肉眼可见。 (3)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练习: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柳絮飞舞 B.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B.C.铁器生锈 D.在水中放入糖会使水变甜 2、物质状态与分子运动情况的关系课本P22图2-1-6所示。 注意从形状、体积、是否具有流动性区别三态。 二.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明白参照物的意义,能够任选一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新人教版

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教具准备 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机械运动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探究点二参照物 1.概念 问题探究: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10min)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播放视频3]速度的引出?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https://www.wendangku.net/doc/7f5896881.html,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1m/s=1 =3.6km/h 练习:1km/h=______m/s。

1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 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 1.通过对运动快慢和跑步快慢的类比,理解运动快慢的概念。 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运动快慢的有效记忆。 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 例1、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 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 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 因此总路程为400×2 相遇时间=(400×2)÷(5+3)=100(秒) 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2、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 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 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 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解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这段时 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1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 由此推知 追及时间=[10×(22-16)+60]÷(30-10)=120÷20=6(小 时) 答:解放军在6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1: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 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火车从 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提示: 公式变形,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2:两个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度垂直磁感线方 向进入同一匀强磁场,两粒子质量之比为1:4,电荷 量之比为1:2,则两带电粒子受洛伦兹力之比为() A. 1:1 B. 1:1 C. 1:2 D. 1:4 提示: 平均速度 例3 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分别是10m/s, 18km/h,450cm/s,1200cm/min,则它们速度由大到 小的顺序是() A.v丁>v丙>v乙>v甲 B.v甲>v乙>v丙>v丁 C.v甲>v乙>v丁>v丙 D.v乙>v甲>v丙>v丁 提示: 单位换算 例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 在图4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 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条件不足, 提示: 看图求斜率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 (2)安装斜面时应保持______(选填“较大”、“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 (3)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斜面总长s 1=90cm ,若秒表每格为1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 (4)在测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顶端位置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 【来源】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s v t = 较小 时间 0.3 0.45 偏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s v t = 。 (2)[2][3]安装斜面时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下落不会很快,方便测量时间。 (3)[4]从图中可以看到,一开始秒表的示数是最右边的读数,通过全程的时间是3s t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90cm =30cm/s 0.3m/s 3s s v t = == 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3m/s 。 [5]下半程所走的路程是 ''11 =90cm 45cm 0.45m 22 s s =?== 下半程需要的时间是'1s t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 '0.45m 0.45m/s 1s s v t ===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0.45m/s 。

(4)[6]如果小车过了顶端位置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时间是较小的,根据s v t =,路程是正确的,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是偏大的。 2.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如图甲所示,小球以初速度2.0m/s 从A 点沿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滑下,它在斜面上的速度v 随时间t 均匀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t /s 0 0.1 0.2 0.3 0.4 0.5 0.6 v /(m ?s -1) 2.0 2.5 3.0 3.5 4.0 4.5 5.0 (1)小球在斜面上做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报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画出小球的v-t 图象______; (3)小球的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式为v = ______; (4)如图丙所示,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是s ?=v ?t ?,它可以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同样,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s 。上述小球从A 点沿光滑斜面滑下,在时间t 内通过路程的表达式为s =______。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变速 25t + 22 2.5t t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时间小球的速度变大,则小球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 (2)[2]报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画出小球的v-t 图象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教案

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一、温故 请同学们阅读第十二章的章首短文,这是对一场滑雪比赛的描述。从中我们能想到的一句话是“生命在于运动”。请同学们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运动的? 答: 二、链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这是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的。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机械运动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 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探究点二参照物 1.概念 问题探究: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探究点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问题探究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3《运动的快慢》专项练习(含答案) (950)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运动的快慢》测试卷 学校: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因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贵再乘以声速 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2.(2分)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2分)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生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4.(2分)下列图像所表示的物体的运动规律中,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是.................. ()

5.(2分)一列队伍长50米,行进速度为2.5米/秒,经过一座全长100米的桥,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队伍最后一个人离开桥,总共需用......................................................... ()A.40秒B.50秒C.60秒D.80秒 6.(2分)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110m栏决赛中,以12.91s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A.7.7m/s B.8.5m/s C.10m/s D.11m/s 7.(2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6s内通过路程30m,则第2s的速度是............... ()A.15m/s.B.5m/s.C.10m/s.D.无法确定. 8.(2分)图象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哪一段:() A.AB段和EF段; B.AB段和DE段; C.BC段和EF段; D.BC段和DE段. 9.(2分)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A.10.30秒; B.10.59秒; C.10.88秒; D.10.18秒. 10.(2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0m/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50m/s ; B. 25 m/s ; C. 24 m/s ; D. 10 m/s. 11.(2分)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 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 t 1 2υ υ- .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 ()

最新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测量: 常用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等【分度值,量程】 单位:纳米nm(10-9), 微米μm(10-6), 毫米mm(10-3), 厘米cm(10-2), 分米dm (10-1), 米m, 千米km(103)【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 ★测量长度注意点:①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 ②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③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误差不可能消除或避免,只能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常见题型:读数、判断读数方式是否正确、不同单位之间换算、填写某一长度的单位 时间测量: 常用工具:秒表(机械秒表,电子秒表)【分度值】 单位:s, min, h, 常见题型:秒表读数【大盘读秒,小盘读分钟】 2、★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单位:m/s, km/h, cm/s 【单位换算1m/s=3.6km/h】 比较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常见题型:火车过隧道、列车运行平均速度(涉及到时间计算,休息时间eg:卷子)超声波测速【解题关键:找到等量关系】 3、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减速加速) 常见题型:图表(t为横轴,v为竖轴,甲乙两物体速度与时间关系,交点说明什么)求 平均速度等。 4、运动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改变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一物体。这个选取是任意的, 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常见题型:古诗句判断参照物,人坐在运动的车里,交接棒时状态

最新初二物理运动的描述练习及答案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我们平常所说的运 动和静止是相对于一个选定的而言的。 2、放暑假了,小明乘座火车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的。 3、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是以为参照物的。 4、如图1所示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的飞行员是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的。 图1 图2 5、如图2示,在“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飞船是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神舟十号”飞船是的。 6、小明同学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明同学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7、把汽车的行驶、轮船的航行、飞机的飞行、运动员的跑步等这类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 8.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说他是运动的,这是以为参照物;说他是静止的,这是以为参照物. 9.夜晚抬头望星空时看到:“月亮在云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 10.图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在他们保持时,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

11.图(a)、(b)两图表示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孩先用双手蒙住双眼,后放开手,发现编和的小朋友作了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只有机器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就是零 D.参照物必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1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 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1.2 运动的描述参考答案1 1、机械运动;参照物 2、列车;运动 3、地面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word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学好知识就需要平时的积累。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查字典物理网编辑了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欢迎参考! 1平均速度的意义 在人们的日常经验中形成的速度概念实际是平均速率,我们平常所说人的行走速度、跑的速度、汽车的速度、火车的速度等,实际是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物理学 中所说的平均速度定义是: 由此可知,平均速度是矢量,一般说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平均速率.引入平均速度的意义在于过渡到变速运动的瞬时 速度.平均速度较小,平均速度就较为精确地描述△t内运 动的快慢,△t越小、它就更精确地描述△t内运动的快慢,当△t→0时它就精确地描述了t时刻运动的快慢.△t→0时,v的极限就定义为瞬时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t时间内运 动的快慢,当△t→0时v的极 限就定义为瞬时速度,可以看出,平均速度是作为精确定 义瞬时速度的前题而引入的,没有平均速度就无从定义瞬时速度.然而平均速度只有当△t很小时才有意义,它逼近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v简称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基本物理量,

无论是在运动学中还是在动力学中以及物理学的其他部分 中都有重要作用. 2 速度不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速度定义中的r是位矢r不是位移s,因此,定义明确说明速度是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而不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速度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质点的位置用位置矢量即位矢r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化表现为位矢r随时间t变化,r是t的函数,r = r(t),某一时刻t对应某一位置r,某一段时间△t对应某一段位移△r,所以,应该说速度是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 中学物理用符号△s表示△t时间内的位移,定义平均速度,并在△t→0时过渡到瞬时速度v.中学物理课中又同时用s 表示位移,这就容易使人产生误解: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我们应该区别位矢与位移,位矢是r,位移是△r = r2-r1,如图1所示,r1是t1时刻的位矢,r2是t2时刻的位矢,我们所说的位移△s就是△r.位矢r与时刻t对应,位移△r 与一段时间△t对应.位移△r是过程量,不是与时间(时刻)t 对应,不能说速度v是位移△r(过程量)对时间t(瞬时量) 的变化率. 以上就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 点总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体的简单运动本章测试卷一、理解与应用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 B.桥 C.人 D.地面 2.如图测3-1所示是频闪照相每隔 s拍摄下 来的棒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置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棒 球自左向右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减速直线运动 B.若棒球 自右向左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 C.若棒球运 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棒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棒球运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 棒球将变为静止图测3-1 3.课堂上老师让小明上讲台演讲,他从座位到讲台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0.lm/s B.1m/s C.10 m/s D.20 m /s 4.下面关于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 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C.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 的快慢程度 D.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 度 5.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灯号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 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测3-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 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 行距离为5m C.从开始刹车后1s钟,车速为5m/s 图测3-2 D.从灯号转为红灯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15 m 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 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 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 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7.一摄影师用照相机对一辆运动的汽 车连续进行两次拍照,拍照时间间隔为2s,先后拍的照片如图测3-3A、B所示,已知汽车长是5m,那么根据以上条件()图测3-3 A.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归纳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5.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期末复习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与能量》期末复习 一、思维导图 二、基础知识 1.宏观世界的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 2.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_构成的;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3.动与静的描述:宇宙由物质组成,且处于运动和变化发展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________是相对的,而________是绝对的。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___________。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________,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________,就说它是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所选的___________有关。运动________和运动________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4.快与慢的描述: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_的大小;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________的多少。物理学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叫做速度,公式:__________。国际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___________;换算关系:1 m/s=________km/h。 5.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________运动,并且________保持不变的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________、________无关,路程与时间成________。 6.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速度________的运动。描述其运动快慢用___________来描述。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路程平分:_____________,时间平分:_____________。 7.各种形式的能量:自然界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的能。 我们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过程。若能量形式发生变化,则为能量的_________;若能量形式没有变,则是能量的_________。 三、典型例题 1.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队乘坐的中华勇士号橡皮艇在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节运动的速度()学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节运动的速度(1)学案教科版学习导航 重点: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知道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单位 3、会用v=s/t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进行判断和计算 考点:有关速度的简单计算,利用速度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分析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路程相同时,比较。越短,速度越快。 2、时间相同时,比较。越长,速度越快。 3、当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通过计算比较值的大小来比较速度的快慢。 例1: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由于运动员所跑的路程,所以用时越的运 动员的速度越慢。 例2:有甲、乙、丙三个玩具小车,它们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分别 小明不用计算就能看出乙比甲运动得快,这是用相同的 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的;小刚一口就答出了乙 比丙运动得快,他是用相同的比较的方法 判断的;而要比较甲和丙的快慢,就要计算它们的,再进行比较。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1、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运动,在的时间内通过的始 终相等,这种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①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 ②速度的意义: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③速度计算公式:。其中: . ④速度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符号。读作:。常用位 有,符号。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⑤ 30km/h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运用公式时注意:①单位要统一 ②s、t、v各量要对应。 例1、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在先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直线运动中,只要每秒内通过的路程均相等,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才是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一定路程所用的时间就越少 E、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也越大 F、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G、通过的路程较大,所用的时间也较多,其速度不一定就小 H、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评注:①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运动物体的速度都,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因为s越大,所用时间t也越大,但s/t的比值。 ②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匀速,即快慢不变。二是直线,即方向不变 ③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情况,现实生活中严格意义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常见的 三、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的运动。 2、平均速度: ①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②公式: .其中 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并不能知道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止运动。 ④求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它是某段时间内,或是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例1: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两个做变速运动的例子。 ①,② 例2:在学校春季运动会400m决赛中,前3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B、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 C、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D、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 例3:如图所示为两个 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 照片,闪光时间间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