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基础学科

B as i c D i sc i pl i nes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孙盛法

(公安县章田寺中心学校湖北荆州434324)

摘要本文以一节等腰三角形研究课为例,通过剖析本节课得失,提出了提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实效性的若干

建议。

关键词等腰三角形小组合作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T hi nki ng on J uni or H i gh School M at hem at i cs G r oup

C ooper at i ve L ea r ni ng E f f ec t i ve nes s

SU N S hengf a

(G ong’an Zha ngt i ansi C e nt r al S c hool,J i ngzhou,H ubei434324)

A bs t r act I n t hi s pap er,t ake t he se ct i on”i sosc el es”st udy cl as s f or exam pl e,by anal yzi ng t he pros and c on s of t hi s l es s o n,

pr opos ed s om e a dvi ce t o i m pr ove t he e ff ec t i ve ne ss of junior hi gh s chool m at h gr oup coope r at i on.

K ey w or ds i sosc el es;gr oup c oope ra t i on;ef fe ct i ve

在当今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掀起了一股合作学习的浪潮,笔者也不例外,合作学习现在几乎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荆州市效益课堂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松滋市沈市中学丁小艳执教的等腰三角形一课,现在结合丁老师的课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1结合课例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1等腰三角形设计意图

执教者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整个过程包括“情景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理解性质”、“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小结”五步,学生要完成一份导学案,保证了每个学生有任务、有目标、有方向。整节课预先时学生先看书,很容易在学案上写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但是性质2的证明和理解运用是这节课的难点,导学案中先让学生根据折叠填表,感受“三线合一”,再根据操作填空,让学生明白证明性质1的方法有三种,同时让学生知道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底边中线平分顶角且垂直底边,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且平分底边。学生从这个过程中理解“三线合一”,小组再讨论交流性质2的题设和结论(它包含三个命题)。再完成性质应用推理格式的填空,完成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为后面的推理应用打下基础。

1.2课堂上表现出的问题

本节课属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展示课,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笔者感觉,丁教师把小组合作看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就分组开始讨论交流起来,课堂是“热闹非凡”,一个活动接着另一个,让人眼花缭乱;学生也动了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总的来说是一节好课。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平时的课堂,就合作学习而言,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随便拿个话题,不多加思索,有时学生连任务都还不明确就开始讨论了,满教室都是“嗡嗡嗡”的声音(很多人在讨论自己的话题),几分钟后,老师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但是发言的学生说的并不是小组讨论的结果,而是自己个人的观点看法。有的组只有几个人在讨论,很多组员都是滥竽充数,有的组甚至还没有进入正题就被宣告结束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形式主义,为了“合作”而合作。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是东拉西扯,甚至嬉闹说笑,缺乏实效。

2提高数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建议

(1)要保障小组合作活动中有效构建知识。本节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导学案设计流程:课前准备、合作探究、基础达标、应用提升、课堂小结、当堂检测),通过个人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每位学生脑子中都有了一定的知识体系,为本节课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要保障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均衡发展。要做到均衡发展,首先,建立协同共事的团体。实际上,在竞争环境下,往往是优生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展示;中等生可有可无,偶尔被安排做些不太费神的展示角色;而差生则是常常被忽视,甚至因为担心影响小组成绩被拒绝参与小组展示。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本节课,实际操作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每组提出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指导。当然,优中差生的这种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和培训,可逐步调整小组,可把有潜力的中等生放入优胜组刺激其挖掘潜力,可将有感染力,乐于帮助其他同学的优生放到中等组来带动组内成员。其次,是问题的设计和分配。问题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科知识点的设置和学情反馈,一类是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的问题,一类是学生根据预习提出的问题,两类问题经过汇总筛选后成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问题。丁老师对学情不了解,不敢采用“组内同质”的构组方式,把程度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组。

(3)要保障小组合作中学生有效讨论。实际上,让所有学生参与所有问题的讨论是低效和无意义的。就学生学习情况

基础学科

B as i c D i sc i pl i nes

而言,让优等生讨论低难度的问题,实际是毫无必要的;而让中差生讨论高难度的题目则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和打击他们的自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发现,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得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然后,是问题的分配,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小组交互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可按学生程度,略微拔高发放。事实上,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并不可能让学生讨论所有的问题,而班级大展示本身就类似于教师的讲解,群学讨论使问题明晰化,再经由小组展示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共同受益。也就能兼顾各小组讨论未涉及的重难点。这样的同层次学生讨论并没有太多的弊端,不会让学生无从思考,不会让学生做无用功,能在类比中刺激积极性,能有效调动学生投入讨论展示。每组学生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都能在课堂上有收获,真正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组内同层次讨论能碰撞思维,班内不同层次展示能在追求创新的基础上兼顾基础。

(4)要保障小组合作中学生有效评价。学生在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常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评价,特别是中等生,既少有优生那样因为精彩发言而得到的喝彩,也没有差生那样因为明显的违纪行为招来的关注,常常在课堂中处于一种被漠视的情形下。一个笼统的“很好!”或者“不错!”对学生的意义是不大的。小组评价方式很多,许多学校都为班级配备了小黑板,每节课都会为各个小组评分,但这还不够,应具体到个人,重视个体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的个体学习和合作积极性,才能有效保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5)教师不可放弃主导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间的互助合作,但学生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做好分工和指导。特别需要给予后进生足够的关注和帮助,他们往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处于更困难更被动的局面。有时候,不知道该做什么;有时候,面对问题,绞尽脑汁无从下手;还有时候,有独到的发现,却缺少展示的勇气。所以他们更需要来自老师的引导、点拨和鼓励。

参考文献

…1宋迎春.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思考.教育学文摘,2013.12(总第106期).

[2】2许楠.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策略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上接第102页)明书。制作答辩P PT。汇总设计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完成时间节点为第二十四天;阅读参考资料准备答辩,时间节点为第二十五天。采用P PT形式进行最终设计答辩,最后一天,结束课程设计。

2.3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设计成绩、报告成绩及答辩成绩。其中,设计成绩包含三维模型结构建立的准确性、二维工程图纸中各视图表达是否清楚、标注是否符合规范等内容,具体由指导教师及同组同学共同给出。指导教师主要考核学生调研及查阅资料的能力,整体设计方案可行性、结构的合理性,学生绘图工具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占设计成绩的70%;同组同学主要考核小组中每位同学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与贡献,占设计成绩的30%。报告成绩,涉及了设计计算的准确性、有限元应力分析的可靠性、装配动画的合理性。答辩成绩由PPT制作、问题汇总、问题回答等部分组成,由教师给出相应成绩。

2.4C D I O模式课程设计的特点

采用基于C D IO的三维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让学生以课程设计为依托,在进行机械设计工程训练的同时,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及手段实施课程设计,不仅有效保证了学生通过综合设计来实现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综合设计答辩来查漏补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扎实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切实提升实践设计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运用工具软件的能力。

(1)学生初次全面整合知识进行机械设计,缺乏工程概念。三维设计过程中,各零件间的尺寸配合,不再二维图纸那样直观容易确定。故要求教师增加工作量,从设计的细节上全面指导学生,确定各相关零部件的结构、尺寸、标准件的选取;同时,同一方案学生应多次组织讨论,找出设计中易出现的共性问题,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2)所实施的从三维设计着手,二维图纸转换完成最终设计的设计过程、方法及理念,符合现代工程设计实际。虽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软件不熟练等原因,导致部分同学感到一定的困难,但最终大家都克服了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设计。(3)在三维设计工具培训到位,学生运用熟练的基础上,实施三维课程设计,摒弃图版绘图是可行、并值得推广的。

3结束语

通过将分组讨论、三维软件直接介入设计、归总设计中的难点等教学手段引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CD I O 教学模式要求达到工程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效果。而教师考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设计图、报告、答辩等多角度的考核机制对学生学习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即多元(知识+能力)考核项17达到多元的培养目标。实现了学生在专业知识的获取、把握,个人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锻炼。

参考文献

[1]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 I 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

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

【2】2薛铜龙,Y-d,林,巩琦.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1中国大学教学,2013.

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指小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多边互动,采用恰当的 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共同去掌握知识和技能。合作学习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 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也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在不同的学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既体现了对小学生学习规律的尊重,也进一步体现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我认为:要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就要 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和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采用恰当的合作学习形式,下面就有关小学生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肤浅的做法: 一、编排最优合作学习的小组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 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 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 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 的水平上。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 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 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还常常会发现,学生对所讨论的内容,或要 解决的问题兴趣不同,再加上学生的稳定性较差,对固定的合作伙伴或合作形式也会产生厌 怠之感,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有时应灵活改变合作小组的形式。 二、培养小组长,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小组讨论前,先选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 小组的组长,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 作意识;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 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 协调。 三、鼓励小组合作,树立榜样 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合作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可使学生相 互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能培养学生作为主人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使学生形成很 强的凝聚力和互帮互学的合作风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这一学期在教学语文天地 里面的古诗时,先让学生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己再根据以前积累的学故事的方法,不看资料,不查字典,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猜诗意,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解决自学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再在班上解决小组合作仍然解决不了的 问题。这样每个同学都能够动起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 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 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并有选择地重点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中。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 生的学习进程,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并可以在过程中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教给学生一些 合作技巧。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五、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之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灌南华侨双语学校纪朋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氻动的朸会,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在进行数孆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

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刉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谈几点我校数学组的实践体会。 改进课堂活动方式明确数学学习目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向的传输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多维交流的过程。 例如,在《从三个方向看》一课中,我们组织学生举生活中从不同方向看的的实例,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发表看法: 生1:我们拍照时是从正面看。 生2:盖房的图纸很多也是从正面看的。 生3:我经常看电视中直播的NBA篮球赛,那些教练用黑笔在白板上,向队员布置战术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从上向下看;还有在足球比赛中,进球后的镜头回放,球是否过端线也经常用的是从侧面看;边裁看进攻队员是否越位是从侧面看。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邢学慧 一直在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潍坊一行中通过实观昌乐二中颇具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深切感受到高效学习研究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快乐成长的状态。学习方式的转变确实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管理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昌乐二中在学习和管理上高效的学习小组制,提倡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荣辱与共,不断的锻炼合作、交往等经验。在学习上他们互相借鉴,讨论探究,真正体会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生活上,他们互帮互助,真情相待,真正感悟学科高效学习研究小组使学生在合作中快乐成长。昌乐二中在学习和管理上从2007年尝试高效的学习小组制,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取得了理想成绩。他们提倡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荣辱与共,要不断的锻炼合作、交往等经验。在学习上他们互相借鉴,讨论探究,真正体会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生活上,他们互帮互助,真情相待,真正感悟到了朋友的含义;在常规上,他们学会了承担责任,真正体会到了“小组荣辱,我的责任!”,通过每周、每月、每学期的小组综合评比,他们真正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到了朋友的含义;在常规上,他们学会了承担责任,真正体会到了“小组荣辱,我的责任!”,通过每周、每月、每学期的小组综合评比,他们真正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 我们教育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合作学习作为学生追求共同学习任务和个人责任的最佳组合,对这一目标的形成起一种促进作用。在应试教育背景中,我们过多强调学生个体的努力奋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发展.而研究表明,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学习状态中,久而久之,学生交流变得很少,他们就有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这极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及价值观的形成,也有悖于教改的初衷。而在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龙江镇中心学校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王德成 课题成员:赵刚纪海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

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1-8年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针对我校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本课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的研究,力求改革农村中小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努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本课题将“面向全体、发展个体和鼓励合作”相结合,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思想和互助互惠意识,改善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本课题与之区别。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体会和总结 翟家镇实验小学刘垒明教育家魏书生认为,班主任的准确定位应该是公仆,是船工,是为学生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思考,班主任才不至于做凌驾与学生至上的蠢事,才不至于脱离学生实际,充当学生“警察”、“保姆”。班主任应该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一切为学生服务,当好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学习上的合作伙伴,生活上的关怀者,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班级自治,指导学生自我管理。 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视学生为班级主人,与学生共谋班级发展大计,有成绩大家分享,有问题大家分忧,共同克服。树立“班兴我荣,班差我耻”,“我为班级添光彩”的强烈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主任的合作者,好帮手,愿意为班级利益付出代价,做出自我牺牲。下面我就把前一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得失总结一下:主要经验: (一)、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是合作的前提。我们认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是最有效的,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小组在构成上体现班级的缩影,由4~6人根据性别、个性特点、学业成绩、家庭背景、守纪状况、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保证组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相当,保证各小组间的公平性 (二)、小组评价。 首先是过程评价。根据各组记录,每周评出最佳小组和优秀个人,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 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在评价学习结果时,根据班级的目标,分化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身上。达标则组内每个成员都加分,否则都减分。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 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三)、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泸州石油中学黄天驿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探究它的应用条件、方式等对提高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和思维培养,特别重视知识过手。在语文等课上看到的合作学习,通常的情景就是老师提出一个(组)问题,小组成员个人阅读教材等文本,讨论,然后通过师生对话方式解决问题。其中的思维活动一般是直接用文本中语句回答,或对文本稍加提炼、概括即可回答。数学课也有类似形式的合作学习,但走过场的较多。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做到目标具体、任务明确,充分发挥各个组员的作用是发挥合作学习作用的关键问题。“有事例子很说明问题(牛顿)”,老师们往往是通过案例来学习教学的。我收集、整理和撰写了一些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案例,写上简单的评述,期望带给我自己一些启发,也希望引起同行共同探讨。 一、针对开放性较大的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1:利用函数图象分析下列问题: (1)对于一次函数y=2x+3,当自变量x 的值增大时函 数y 的值有什么变化?对于一次函数y=-2x+3呢? (2)观察图中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规 律? 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如下的处理方法: 师:我们已经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 画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时,只要画出图象上的两个 点,就可以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了。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画出函数34 3,21,32,32+-==+-=+=x y x y x y x y 的图象; (2)观察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能得到哪些规律? 学生分工:每人分别画其中的一条直线,思考其中的规律。 学生合作:每人把发现的规律与同伴交流,并利用同伴的图象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讨论、归纳所发现的规律,形成小组的观点,并用文字表达。最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结论。 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中,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合作意识的行为表现:从分工到合作,其中包含了对同伴的信任——每人承担其中的一部分任务;同伴的相互帮助、鼓励——速度慢的、不会画图象的(包括图象画错的),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伴交流发现的规律、利用同伴的图象验证规律;集体的力量——讨论、归纳所发现的规律,形成小组的观点,还有由此产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等。 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大的合作学习内容,即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其中第(1)问题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层次相对较浅,对于大多数同学都不难发现其变化规律,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同学,体现了合作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二是为解决第(2)问题提供了思考方向;而第(2)问却是个发散性极大的问题,根据图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结果,可以从图象的增减性考虑,可以从图象经过的坐标象限考虑,可以从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考虑,也可以从图象的轴对称性考虑。通过这个问题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思维互补的作用。 二、针对有多种解法问题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 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5篇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5篇 范文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 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 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公平学校朱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一小组为单位,通过互助交流与倾听,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培养了团队意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充分发挥优生对差生的帮扶作用,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但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合作意识不够强,有的是学习意识不够强,别人在学他在玩。经过近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有以下的心得感悟: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要提出目的明确的合作问题,并且,问题要具有合作学习的必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鉴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主要采用了四人一组合作的办法。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确定一名小组长,从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的合作方法。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在实际学习中,小组成员全部完成任务的,每个成员都奖励一面小红旗,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体会团体荣誉感。没有全部完成任务的,则不奖励。慢慢的学生越来越体会到小组每个成员都学会的重要性,小组互助学习渐渐有成效。 但这样的合作还刚刚开始不久,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还刚入学不久,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

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所以造成了这种现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需老师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探究,阐述了对“分层教学”的一些认识。 :初中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一、前言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冒出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手段,确定评估方法,从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最佳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把学生按成绩分为实验班及普通班,但在同类班级中,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仍存在差异,而且一个班里人数较多(一般有45人到60人),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

下来必然有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就如笔者所带的八年级172班(实验班)来说,全班58个学生,第一学期段考及期考都有三四个学生拿数学满分,四十个左右学生拿80分以上,还有一小部分在60~80分之间,总有两三个学生不及格,在普通班里数学成绩差距就更明显了,这样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再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可将学生依好、中、差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前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

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新课堂模式的导航者”,保证课堂使用学习的顺利进行。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这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人人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倡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略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

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以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副组长,负责组内的纪律协助组长组织好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基础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是社会千万个人中的一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合作者。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讲课稿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千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国晓菊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把握恰当时机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让学生学会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一、建立有序的规则 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闹的场面。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忙而无序”。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那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推辞,谁也不愿先发言;有的小组干脆借机闲聊、说笑。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活动的规则。 针对上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出以下较为有效的做法: (1)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做到积极动脑思考,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听清别人说话的意思,学会尊重别人;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除了组长,还要有记录员和汇报员。各班的小组长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主要职责是对本组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认真有序地开展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

来;汇报员则进行归纳总结后代表本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二、选择恰当的时机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或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都是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所以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课题导入时开展合作学习 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有差异,因此对物质的特性认识就有不同,所采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但大家在一起讨论后就可以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2)在出现疑难问题时进行合作 在教学过程遇到一些是而非是的问题,这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虽然这样可能是多花了点时间,但会突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经过辩论得出的答案学生记忆会更深刻。 (3)答案不唯一或开放时要组织合作学习。 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小组成员各抒已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三、要有足够的小组活动时间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如果出示问题后未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就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我们广泛采用。从讲台上走了下来的我们,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1.让独立思考落到实处,合作才能成真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能被削弱,更不能被替代。每位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让个体智慧充盈合作小组。那么就需要学案的设计由易到难,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沿着斜坡上,学生借助导学案,通过学习课本或动

手操作,尝试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独学环节重在思考。需要每名学生都能静下心来,真正地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知。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疑点做好标注,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便于留在后边的学习环节。在此时做为老师要关注每名学生,所以独学环节中我根据要求边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并据此确定独学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让学困生也尝到了甜头,积极性很高。给孩子充足的独学时间。 2.榜样示范明确职责,合作才能有章可循 教师先来做组长为1号,负责组织工作。另外挑选五名同学做组员。这五名组员有讲究,2号副为组长的,负责协调、记录工作。有一名学困生为6号,另外三名学生为3号、4号、5号。确定组名“刨根问底组”、口号、组训。其余同学事先要按导学案提示在组内合作学习,课上观察教师和五位同学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组内转换为组长角色,按学案每个问题都先由小组里的3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6号质疑,5号解疑,3号、4号补充,1号总结,2号要及时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并交给1号组长,准备在全班学习时进行交流。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合作学习。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发表时间:2010-11-10T17:13:25.857Z 来源:《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姚瑞霞[导读] 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共同学习的机会,但出现了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汇报的次数多结合自己的教学,我发现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一、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共同学习的机会,但出现了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汇报的次数多,而部分学生却成了听众的现象。笔者仔细观察了发言的学生,每组也就2~3个学生,整堂课成了少数人的表演舞台,讨论的气氛也不热烈。 二、学生的合作浮于表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充分准备。教师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进行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这样才能使小组学习真正地发挥作用。 三、没有选择恰当的时机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一些教师忽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例如,有时候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时候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时候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时侯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一般来说,下面几种情 况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会更好: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时;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当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 四、合作的形式过于单一一般来说,学生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虽然这样分组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呈现出一派热闹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不发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合作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样的小组合作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缺乏创新,没有生命力。 五、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没有几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一、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把握不够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作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也没有激活学生的兴趣,使很多学生在讨论时无话可说。 二、学生分组不科学 三、教师准备不够 分组活动是教师有准备、有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的课型,作好充分的准备。一些教师在准备教案时,没有对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谋划,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对学生的激励不够课上对学困生的激励不够,纠错时机不对,经常打断学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问题的深入,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场面也越来越冷清。 最近,我观摩了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对有效的小组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动需求和自觉行为。经过多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作好小组合作学习前的分组准备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法分组。各小组由性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等各不相同的学生组成,这些可由教师调配与学生自愿相结合解决。各小组之间要有可比性,利于组与组之间公平竞争。小组内分工明确。每个小组内要有小组长、发言人、记录员、时间控制员或噪音控制员,做到责任到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组内分工可以轮流交换,这样就不会出现优生垄断的现象。 二、准确表述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前,教师对学习的任务目标表述是必不可少的。目标的陈述要选好刻画行为的动词,这些动词要表现层次的目标要求,以加强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和教学效果的可测性。目标的表述中最好有时间和量的要求,除了体现个体差异之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现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 三、创设民主、生动、竞争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许多学生怕问题回答不准确,往往不敢发言,这种“怕”成了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道心理障碍,所以,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激励的目光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机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创设竞赛氛围,这样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学习竞赛、游戏等轻松愉快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形式,使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社会,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来。 四、小组合作要正规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