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借鉴印度班加罗尔成功模式加快辽宁服务外包业发展

借鉴印度班加罗尔成功模式加快辽宁服务外包业发展

借鉴印度班加罗尔成功模式加快辽宁服务外包业发展

侯荣娜

近几年来,服务外包业在我国发展极为迅速,潜力巨大,辽宁是国内开展国际外包业务最早的省份之一。目前,辽宁省的服务外包产业呈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所以我们要借此契机,比较异同,汲取印度班加罗尔有益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壮大辽宁服务外包实力,培育辽宁服务外包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东北服务外包中心。

一、班加罗尔发展服务外包的成功经验

1.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印度服务外包领域的发展和所取得巨大成就,背后有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政府的支持表现在税收激励、政策监管、兴建科技园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在税收方面: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对软件产业实行10年免税;90年代,进一步推出“零赋税”政策,出口软件全部免税,对生产软件产品不征收流转税。此外,

很多地方政府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给外包企业不同的优惠,如经济特区内土地出让价格的减免,强制性用地规划条件的调整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成本要比中国低30%左右,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形成了承接服务外包的成本优势。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大力度修订本国的知识产权法律,1994年,印度通过的“版权法”被称为“世界上最严厉的版权法”之一,印度政府重视长远规划,建设了富有特色的科技园区。迄今已建成20多个软件园,园内企业近6000家。

2.完备的人力资源环境。印度技术型劳动者素质较高,相当部分外包企业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印度在英语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整个国家语言环境好。同时,印度人才教育培训富有特色,在近3000所中学、10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不同层次的IT专业课程,还依靠民办、私营机构以及软件企业实行人才的整体培训和整体转移,印度大多数的软件人才都来自于职业化培训机构,为印度培养了百万计的软件人才。印度理工学院居于顶端、各大学居中、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居于底层的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每年为印度培养软件设计人员约1.78万人。所以充足、合格、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成就了印度外包企业强大的环境优势。

3.注重服务创新与服务价值链升级。印度外包业很早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过去若干年里,印度已成为美国和欧洲客户最热衷的IT服务外包地。而从2005年以来,印度服务外包在不断向规模和领域扩展的同时,向知识外包过渡的速度逐渐加快。外包业务正在从呼叫中心、

数据录入和售后服务等位于价值链低端的业务向市场分析、工程设计、法律咨询、专利申请等位于价值链高端的业务转移。在制药、生物技术、法律服务、

知识产权、汽车和航空业的研发和设计等技术支持服务业务等领域中,以知识服务为主的外包业务在不断扩大。同时印度不仅追赶行业科技前沿,并能适应新兴市场低收入人们的需求来研发新产品,在开发低成本和创新的新产品方面占有独特的优势。

4.强大的行业协会推介力量。印度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是印度IT软件和服务产业的一个非赢利性组织,该组织拥有包括来自印度、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中国的1100多家相关企业。其主要任务包括协调产业与政府的关系,推动产业规划与发展,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协调国内外合作等问题。与政府沟通,帮助进行产业规划,协调建设软件科技园,争取有利于软件发展的政策优惠;与WTO沟通,争取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有利地位和条件;帮助企业与电讯行业谈判,争取低价格的优良服务,维护企业知识产权;与大学等机构沟通,开展人才培训,通过设立基金方式进行电脑知识的普及,特别是向贫穷落后地区推广;推动服务外包由后端办公服务等业务向金融、保险、软件开发与研究等领域发展。

二、辽宁承接服务外包发展面临的桎梏分析辽宁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来源于它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辽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外包人才结构性缺乏,专业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辽宁的软件人才,总体来看,还不能满足辽宁服务外包产业未来的发展需要。首先,缺乏既懂得英语,拥有软件专业技能,同时又懂得日语或韩语的复合型人

对策研究

44

才。其次,缺乏软件研发管理人员以及有“软件蓝领”之称的基础程序员。再次,缺乏具备全球眼光、能领导承接大型服务外包业务技术团队的人才。因此,软件产业的高端与低端人才都非常缺乏。这种人才结构上的严重失衡,不光造成软件研发过程中的低效率操作,又浪费了大量人才,提高了企业用人成本,非常不利于服务外包产业未来的发展。

2.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偏小,接包能力尚嫌不够。供应商的企业规模、技术能力、语言能力、教育与人力资源供给能力、商业品牌等方面的能力都是考核其外包能力的要点,而且辽宁现有服务外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结构分散,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影响辽宁外包企业的接包能力。2007年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平均员工人数约为83人。其中,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的企业402家,占57.4%;50人到99人的企业187家,占26.7%;100人到499人的企业60家,占12.9%;500人到999人的企业14家,人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8家,合计占总企业数3.1%。

3.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有待加强。辽宁服务外包业主要面向日、韩提供软件外包服务,其贸易方式和制造业的加工贸易较为类似,承揽的是技术含量低的工序,如程序录入、单体测试等,走的多是一条给国外大公司打工的道路,这样的产品结构和市场导向,也就决定辽宁服务外包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忽视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软件产品很少,具有定制软件的驰名公司不多,以服务驰名或见长的软件公司缺乏,难以开发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拳头产品。同时辽宁在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运营机制、服务功能和生活环境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软件园区应该是“不夜城”,绝不能出现软件园只适于白天工作的状态。

4.外包市场过于集中。辽宁的软件出口主要面对日、韩市场,其中对日外包业务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目前,辽宁大连承担了日本软件外包60%的业务,对日外包占其出口量的80%以上。但是,对于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外包市场美国和欧洲,业务份额只占10%左右。出口市场的高度集中,也给辽宁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限制。

三、借鉴印度班加罗尔模式加快辽宁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1.辽宁省政府应建立强大的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扶持体系。省政府这几年不间断地对服务外包业进行扶持,先后制定了《辽宁省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扶持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加速发展软件产业的补充意见》和《关于印发辽宁省加速发展软件产业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客观上为辽宁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辽宁应借鉴印度经验,强化地方政府的扶持,应继续完善和出台服务外包业扶持政策,提供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以吸引国内外

外包企业和跨国公司总部来辽宁投资落户;支持本地外

包企业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为外包企业提供方便的外汇

管理服务;出台金融政策,鼓励外包企业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境内外上市;将服务外包业列入外商投资鼓

励类产业;拨付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企业服务外包人才的

招聘和培养补助;倡导、组织和扶持企业通过CMMI、BS7799、SAS70、ISO等国际标准认证体系,在地方财税补贴、办公楼租赁、园区建设、企业认定、培训费用补贴等

方面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

2.提升辽宁承接和发展服务外包的能力。一是要充

分认识做好服务外包工作对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城市发展战略高度来重视、研究和推进。通过外出考

察学习、举办专题培训等方式,持续增强政府相关部门

对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意识。二要强化服务外包招商。把服务外包放在与制造业招商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考

核范围,加大对外推介、宣传和招商力度。三是要进一步

优化投资环境。加强交通及通讯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电

信网络服务效率。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灵活建立与

国际惯例相接轨的服务外包操作规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提高辽宁在国内外的信用

度和美誉度。

3.成立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开辟稳定的接单渠道。利

用协会优势,加大行业协会对服务外包企业的组织协调

作用,开展市场调查、咨询评估、技术交流、行业自律、政

策研究和投资促进等服务。辽宁服务外包企业普遍规模

较小,大部分软件企业开展外包业务没有固定的接单渠道,每年的外包业务量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所以,辽宁

省政府方面应该指导和组建服务外包产业协会,发挥它

们在开拓国际市场、维护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等方

面的积极作用。目前,沈阳市服务外包企业先后组建了“东北亚软件外包联盟”和“沈阳市服务外包企业协会”,共吸纳会员企业近百家。行业组织在组织会员企业开拓

国际市场、培养和引进人才、搭建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融资、为企业提供咨询、维权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4.构建完善的人才保障体系,多途径培养多层次外

部人才。软件外包兼有软件业、加工业和对外贸易的特点,既需要高级系统分析员、系统构架师,又需要从事代

码编程的高级蓝领,还需要善于开拓市场、把握市场和

技术发展趋势的管理人员。所以要充分调动辽宁高校、软件学院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环境营

造和校企联合等方式,扩大服务外包专业办学规模,开

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外包专业教育,培养满足不同

需求层次和专业的人才,同时政府要采取优惠政策吸引

海外中高级服务外包专业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来辽宁

创业,建立人才管理和保护体系,在培养和引进人才的

基础上留住人才。重视企业的知识管理,有效降低员工

眼高手低和频繁跳槽现象的发生,促进规范的外包市场

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对策研究

4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