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环境对俄罗斯人性格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俄罗斯人性格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俄罗斯人性格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俄罗斯人性格的影响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摘要] 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其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因素。它铸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及精神的二律背反:美德与缺点;奴性与集体主义精神;极端与包容;肃穆与感伤。

世界各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由其地理环境与其长期社会历史的原因铸就的。俄罗斯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特殊性格。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既不同于东方民族,也不同于西方民族,可以说它包容着东、西方民族性格的某些特征,即有着民族性格上的二重性:既是世界上最无国家组织的民族,也是最崇尚专制国家的民族;既是最富有自由、漫游本性的民族,也是最富集体主义的民族;既是勤奋坚强的民族,也是最有依赖性和惰性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上的矛盾性、二律背反,除了社会历史的诸种原因外,地理环境也对它的这种性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空间的广延性:利弊双刃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来自喀尔巴阡山以北、维斯杜拉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沼泽地。公元6 世纪以后,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上游及德维纳河和伊尔缅湖的广阔土地上,直到16 世纪中叶,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仍以伏尔加河以西为其主要的活动舞台。沙皇伊凡四世时期,开始向东征服西伯利亚,到17 世纪中叶,不到一个世纪,俄罗斯的疆域迅速扩大到了亚洲的东部。19 世纪时,俄罗斯的疆域已北达北冰洋沿岸,西至波罗的海,南到高加索、黑海、里海、中亚,东临太平洋西岸,形成一个东西跨度达15000 公里,南北跨度达5000 公里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一大国。辽阔的国土,给了俄罗斯民族一无际涯的空间。这种土地的无界性,给了俄罗斯民族一切美德,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许多缺点。俄罗斯民族胸怀的宽广性,就来自于这巨大的空间。凡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看到俄罗斯人无论男女,均给人以高大粗壮的感觉,他们的建筑和日用品也像人一样,给人以厚重、宏大的印象。俄罗斯人的温顺与牺牲精神,也是无边的空间造就的。辽阔的大地给俄罗斯人一种安全感。他们身处俄罗斯的中心,周围都是自己的国土,相信俄罗斯大地母亲会帮助他、保护他,不会感到任何的恐惧。他们在俄罗斯妈妈面前,是那么地依赖、那么地温顺,他们像对待圣母那样地对待大地母亲,为她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然而,也正是这个巨大的空间,却又造就了俄罗斯人的惰性,如满不在乎、责任心不强。俄罗斯人生活在这块广袤无垠的沃野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们无需积极进取、努力创造财富,也无需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然而,辽阔的田地,却需要有序机构的管理,需要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集权国家,这无疑对具有天然自由习性的俄罗斯人来说,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压抑,从而又造成了俄罗斯人性格上的极其浮躁,个人的、集团的、阶级的首创精神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俄罗斯大地母亲有无限宽广的胸怀,有流淌不尽的乳汁,可以养育和拯救所有的俄罗斯人,因此,俄罗斯人并不把自己看成是大地的主人、大地的统治者。相反,他们认为,俄罗斯大地是赐予他们一切的圣母,是施舍给他们一切的主人,俄罗斯人葡伏和依偎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由于这种被颠倒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俄罗斯人总把自己置于一种被动的位置上,难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难以激发对社会、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命运的责任感,一味听凭大地主宰。同时,俄罗斯人还得面对着现实,承受着一切压在肩上的重负(尽管是被动地承受) ,如国家的租赋,农奴主的奢侈生活,以及一切政治文化的、精神的束缚,经常处于极端穷困的、过度紧张的

状态之中。这一切耗尽了他们的所有能量,没有丝毫的余力去享受自由,去从事创造。俄罗斯人的自由天性被完全泯灭于其中。无限的空间,宽广的沃野,似乎又成了俄罗斯人的一个深重的负担。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总是留下了沉重和忧伤,而喜悦似乎与俄罗斯人无缘。

二、大平原、黑土地:奴性与群体意识

在辽阔空间覆盖下的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平原沃野。东斯拉夫人很早以前就生息在东欧平原上。平原的北部地区生长着茂密的大森林。平原的中部地区为森林草原间杂地带,南部地区又是一无际涯的大平原。肥沃的黑土地特别适宜农耕,东起黑海海滨,西接喀尔巴阡山,纵横数千公里。大平原、黑土地,使农业成为俄罗斯人的经济命脉,也决定着俄罗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民自然是社会构成中的绝大多数,农村公社(BepBb)和封建庄园一直是俄罗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农奴制是俄罗斯社会长期的经济制度,也是束缚俄罗斯人的精神枷锁,一直阻滞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当西欧各国在公元14 、15 世纪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时,俄罗斯还沉睡在极其落后的状态中。为适应西欧国家市场的需要和对农产品的需求,封建农奴主为了增加收入,大肆侵占农民的已耕地,并开垦新土地,不断拓展庄园,诺夫哥罗德北部沿海地区及伏尔加河流域都成为新的谷物耕种区。为了增加劳动人手,封建主加强了劳役地租,把农民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封建的国家机器也用法典的形式帮助封建主限制农民离开主人,离开土地,严禁农奴的逃亡。因此,正当西欧各国的农奴制在迅速瓦解之日,恰恰是俄罗斯的农奴制加强之时,这种残酷的奴役性制度比西欧又多延续了四五百年。大平原、黑土地,以及由此而生成的村社组织和长期的农奴制,一方面,使俄罗斯的“道德、理想、教育, 直到自由———都带有奴隶制的标记”, 另一方面,也培育了俄罗斯民族中存在着的“许多朴素、直率、真诚,它不习惯于一切做作、一切矫情、一切贵族的傲慢、一切姿态”。尤其是它培养了俄罗斯人那种将自己奉献与俄罗斯土地相关联的宗教集体主义,而对个人价值的认识不足。俄罗斯精神中那种无限的忍耐、柔顺,是所有过去古代奴隶制中人们所少有的。屠格涅夫笔下的农民,淳朴,热情,有才干,有美好的灵魂,有“黄金似的”心,但却对一切都满足“, 对一切都感谢”,不抱怨,不诉苦,甚至对于死亡也抱着冷漠的态度。他们尽是“温和的、忍辱的、柔顺的———他们可以使得一个善感的人流泪,但是在一个希望在他们身上发现一点积极的创造性的原则的人看来,他们就会撩起厌恶之情”。俄罗斯农民“驯服地、悲哀地掮着生活底沉重的十字架,艰苦地度活,只有拷问、饥饿、劳役在望”。俄罗斯长期的农奴制不仅使农奴,而且使自由人,甚至君主本人都深受其影响。俄罗斯的自由人与农奴没有显见的区别,因为农奴或与自由村社的农民共同居住在农村公社中,或与自由民共同生活在主人家中,区别只是他们分担着自由人的劳动而已。就连君主,“从摇篮时起,他周围就围着那些拥有奴隶或其父辈亦为奴隶的人,于是,奴隶制度的氛围便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他越是认为自己与奴隶制度无关,他就越是受到了奴隶制度的影响”。总之, 生活在东欧平原上的俄罗斯人,在农业经济和长期的农奴制的影响下,任何人都摆脱不了奴隶制的状态“, 任何人都摆脱不了它(农奴制) 不祥的作用”。至于俄罗斯人那种很强的宗教集体主义精神及对个人价值的缺乏认同,就在于俄罗斯人长期生活于主要以黑土地的地缘为基础的村社之中。村社生活需要集体主义精神,因为村社是共耕地的劳动组合,是赋役承担者的联合体,是一种向国家和封建主负责的集体,离开村社,离开土地,个人就难以生存,而且国家法律也不允许个人自由流动。俄罗斯人只有作为集体的一员才能存在。长期的村社制度在一代又一代的农民身上培养着集体主义

精神,而对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却认识不足,所有这一切又都是与大平原、黑土地联系在一起的。

三、夹在东、西方之间:极端与包容

地跨欧亚的俄罗斯置身于这世界的东方和西方的两个部分之间,“一侧倚着中国,另一侧倚着德国”。这种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俄罗斯成为“既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亚洲”。亚洲人认为俄罗斯应是西方国家,因为它的发源地,它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领土重心都在欧洲;在西欧人眼中,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西方”国家,因为它的领土在西欧的东部,尤其是它的版图占亚洲1/ 3 的陆地。不管亚洲人还是西欧人如何看待俄罗斯,客观地理位置已决定俄罗斯是连接东西方的一个桥梁。这种地理位置的特点,决定了在俄罗斯精神中,势必将东方的理性与西方的想象这两个精神世界中的最主要的原则在自己的身上结合起来,甚至把“整个地球的历史融进我们的文明”。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却又动摇于这两种文化之间,甚至于使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这种状态养成了俄罗斯人缺乏理性、易于偏激的情绪。在西南方,俄罗斯人与西方文明的继承者拜占庭最为接近,它早在公元10 世纪就接受了东正教,与欧洲文明建立了直接联系;在俄罗斯的南部是一片无际的大草原,通过中亚与东亚相连。13- 15 世纪,蒙古人由东向西,长驱直入俄罗斯大草原,给俄罗斯精神注入了东方人的血液。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民族还在襁褓之中时,便已具有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兼容性。正当西欧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发展迅速时,15、16 世纪后的俄罗斯由于其政治文化中心在地理上靠近“先进”的西方,由于俄罗斯贵族对西方生活方式、消费品和奢侈品的渴求,促使俄罗斯向西欧靠拢,俄罗斯开始了西方化。这种趋势,势必与包含在俄罗斯文明中的某些东方文明的基因相碰撞、相矛盾,这种碰撞、矛盾反映在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中是民主与专制的对立,反映在经济生活中的是农奴制与自由雇佣制的矛盾,反映在思想和世界观上的则是“西欧派”和“斯拉夫派”的论争,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较为僵化的下人民的世界观与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具有较为开阔视野的宫廷上层的世界观的对立。时至今日,植根于欧洲文化,并有着对西方文明强烈的认同感的俄罗斯,在经历了一段西方化感到收效甚微之后,又对东方,特别是其近邻的亚洲国家的合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它这种动摇于东西方之间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正如早年托洛茨基所说的那样:“俄国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社会上和历史上都介乎欧洲和亚洲之间??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方面,有时接近这一边,有时接近另一边”。俄罗斯在不断向外扩张,缔造了横跨欧亚大陆、两端相距15000 公里的大帝国的同时,也不得不经常奔波在两面作战的疲惫状态之中。战场的搏击,失败的蹂躏,胜利的荣耀??也给俄罗斯人带来了极其复杂的情绪:他们或者狂热、英勇、豪迈,或者悲观、忧伤;要么将自己看得极其伟大,要么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俄罗斯人的这种精神气质正如马克思在评论屠格涅夫的作品时所说的那样:“屠格涅夫特别忠实地刻画了俄罗斯民族灵魂的特点和斯拉夫性格中隐藏的容易激动的一面”。屠格涅夫笔下的主人公,如奥涅金、塔吉雅娜、别巧林、万尼亚舅舅等等,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难看到他们的斗争精神及对祖国、对人民的浓郁的爱情的,但他们一旦激动起来则会怒不可遏,表现出惊人的顽强和坚毅。同样,屠格涅夫笔下的另一些主人公,如那位具有伟大精神的女革命家“俄罗斯女郎”,当她正以一种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的决心、满腔的革命激情去跨过“门槛”时,看到的却是“门槛”后面大厦里的一片黑沉沉的阴暗,几乎没有一点光明、温暖和希望,她似乎立即陷入了“为革命而献身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悲观、哀叹的痛苦之中了。在俄罗斯政论界有过巨大

影响的斯拉夫派作家奥加廖夫曾认为“斯拉夫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斯拉夫人身上,你永远不会看到德国人的市侩气、法国人的浅薄、英国人的自私、意大利人的浮躁,但是斯拉夫人拥有一切德国人的思辩理性、法国人的人道主义、英国人的务实精神和意大利人的机智”。这不啻在说俄罗斯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是天才。但在俄罗斯同样具有极大影响的“西欧派”的一些政论家,如恰达耶夫,却认为俄罗斯人“没有给世界以任何东西,没有教给它任何东西”,“没有诞生过一个有益的思想”,“没有出现过一个伟大的真理”。以上两派对俄罗斯认识具有多么大的反差! 这些情况不恰恰是在东西两端疲于奔命的_俄罗斯人精神深处隐藏着的那种偏激情绪的写照吗? 19 世纪以来有相当一批俄罗斯作家都由于一时的情绪激动,上了极端的道路———决斗。普希金从1819 年开始就热衷于决斗,20 年代后,曾以极其轻狂的态度卷入了十来次未遂决斗,他最终于1837 年死于决斗。莱蒙托夫、赫尔岑、丘赫尔别凯、叶尔莫洛夫、巴枯宁、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等都曾参与决斗或走到了决斗的边缘。这又是一种偏激性的明证. 四、寒冷的气候:肃穆和感伤

俄罗斯气候的不佳及自然资源的丰富对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亦有很大的影响。俄罗斯几乎16 %的领土伸入北极圈内,属寒带气候;80 %的领土属温带气候;4 %的领土属亚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整个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下的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90 %以上,有些地区则属于北半球的寒极地区,冬季气温可低达- 50 ℃~ - 70 ℃。俄罗斯的矿物资源丰富,其中煤、天然气、铁、锰、石油、铬及某些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非金属矿物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此外,水力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面积也很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 %。冰雪和严冬带给俄罗斯人漫漫黑夜、皑皑冰雪、阴沉沉的天空,它使人感到肃穆、庄严,并感到一种不可言状的压抑。冬季的莫斯科人都是面无表情,凝重有余而笑容不足,总是若有所思,来去匆匆,每个人似乎都是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当然,这些只是俄罗斯人的表面现象,漫长而又严酷的冬天带给俄罗斯人的还有其更为深刻的内涵。俄罗斯精神中的感伤主义、受难的精神、忧郁的灵魂,曾是19 世纪文学的基本主题,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早期作品,曾把上流社会中的贵族小姐感动得眼泪汪汪,有人把他们的小说称作是“手推独轮车的苦役犯的小说”。19世纪末20 世纪初“白银时代”的俄罗斯精神曾是更深层次的感伤主义,是“狄奥尼索斯精神”。恶劣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也滋长了俄罗斯人的惰性和依赖性。他们在大地母亲那里只要稍稍费点力气就可获得可观的果实,满足起码的生活需要。更何况寒冷的冬季,到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黑夜漫漫,白天短促,极不适宜,也无法进行户外劳作,人们宁可聚在屋内酗酒、跳舞,发泄内心的喜怒哀乐,也不会去为生存与寒冷拼搏。即使那些充满着感伤主义精神的知识分子,面对满目疮痍的俄罗斯大地和人民受伤的灵魂,也只是激烈地批判现实,甚至为此而去坐牢、流放、服苦役,也不急于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他们宁可成为“语言的巨人”,也不愿去采取积极的革命行动。

自然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文化创造的影响是真实而多侧面的,持续而深刻的,它是影响俄罗斯精

神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一个事实,它凌驾在我们的历史运动之上,它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我们全部的历史??它同时是我们政治伟大之重要的因素和我们精神软弱之真正的原因,这一事实,就是地理的事实”。这一影响的存在还将继续下去。

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影响

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步,其中文化作为我国人们的精神食粮也取得较大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也是非常多的,其中地理环境作为影响文化文章的重要因素,其在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对于文化发展的研究,简要探析了地理环境对于文化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地理环境;文化发展;影响 引言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这么久远的时间变迁,再加上人类大脑不断的开发和在地球上频繁的活动,形成了一定层级上的文化,也称之为文明。地理环境就是我们在文明发展道理上不可或缺的产物。其中文化发展与地理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文化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地理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根本,是整个人类文明得以进步的文职源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们文明的进步起到很大的限制作用。特别是在人类整体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古代社会,地理环境给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现阶段,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环境和

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话题,这同时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非常重要的。 1.地理环境为整个人类文明的产生提供了全面的基础 众所周知,一个文明要想形成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内部的物质条件为根本,同时这个一定的地域内部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给该地域内部的人类文明的产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分别为: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河盆地以及两河流域全部处在非常优越的亚热带、热带以及暖温带等适宜的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哺育形成了四个文明古国的优秀灿烂的文明。这些良好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这些文明的传 播和发展。 那么为什么优先在这些地区产生了优秀的文明呢?这 也是由于文明的产生以发展需要充足的剩余时间所造成的。人类只有拥有除了繁重的劳动以外的充裕的时间,才能进行其他形式的活动。在这些整体生产能力比较低下的古代世界,正是由于这些优越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力,为古代人民生产力的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资源,这才有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成果的产生。当然,在我们强调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基础作用时,绝不意味着要忽视人的能动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自然条件的有利,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

第十二讲第一课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枣庄一中东校高三 赵娟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探究总结、讲练结合 【教具】多媒体课件 复习过程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诱导点拨】:人地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 采猎文明——崇拜自然;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高考案例】

1、(1)图中A表示________,它是决定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 (1)土地农业文明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考点二: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①人类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_。 ②人类活动的_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

【典型题目】 2、图 12-7 为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 题 (1).人地关系中“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在图中 的( ) A .①箭头中 B .②箭头中 C .③箭头中 D .④箭头中 (2).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符合()A .公 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D 公开性原则 考点三:环境问题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模板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1.胎内环境从受精卵到胎儿的出生,大约需要270天,这是人的生命的开端。胎儿生活的胎内环境是一个自然环境,孕妇的营养、情绪和健康状况都影响着胎儿的发育。美国纽约大学托马斯·伯尼认为,胎儿不仅有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活动,而且还能够与母亲交流情绪信息。他指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对胎儿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母爱”对胎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托马斯·伯尼指出:”……子宫是胎儿最初接触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的体验将直接影响到胎儿性格的形成。”斯托特指出;”婚后生活不和睦的夫妻所生的孩子,因恐惧心理而出现神经质者,比婚后美满的夫妻所生的孩子高4倍。”2.地理环境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个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我国北方的姑娘和南方的姑娘的性格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北方气候干燥,多平原、山川。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姑娘一般具有大方、开朗、坚强和吃苦耐劳等性格特征。南方气候温和湿润,多河流。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姑娘一般具有温柔、活泼和灵巧等性格特征。有些影响性格发展的自然环境也不是”纯?quot;自然的,其中也”渗透”着社会文化的影响,不能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绝对分开,影响性格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紧密和相互渗透的。(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已经为许多研究所证实。这里我们主要论述社会环境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与性格发展的关系。1.家庭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家庭又是儿童的最初环境。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家庭被称?quot;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人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爱抚下长大。从教育顺序上看,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l)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儿童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 1979年帕克(G.Parker)等人编制了亲子关系量表以了解被试童年期父子和母子的关系。量表包括”关心”和”约束”两个维度划分出4个象限,代表4种亲子关系类型:①关心多-管束多;②关心少-管束多;③关心少-

俄罗斯人的交际礼仪'

俄罗斯人的交际礼仪 我曾多次访问俄罗斯,深切地感受到礼仪之邦、文明国度里的俄罗斯人的彬彬有礼、热情好客。礼仪是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应付各种情况的行动指南,有助于人际之间的交往,使人们和睦相处。下面从几个侧面介绍一下俄罗斯人的交际礼仪。 一.日常礼节 在公共场合,无论是在火车、公交车、地铁上,还是在影剧院、商店里,俄罗斯人说话总是悄声细语,没有大声喧哗的。俄罗斯人喜欢吸烟,但每次吸烟时都要征得身边的人,尤其是女士的同意。在公共场合吸烟,他们都能自觉地到规定的吸烟处吸烟。在侯车、买东西时,人们都按先后顺序自觉排队,很少有争抢、拥挤现象。在俄罗斯,经常听到的词是您好、致敬、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尤其是女士道谢的时候更多,如男人接过女士脱下的外衣,替女士拎提包,为女士开车门,女士都要表示谢意。 见面或谈话时,俄罗斯人很注意称呼,对年长或职位高的人,一般称其名字和父称,表示尊敬。如对男士可称伊万.彼得罗维奇,对女士可称瓦莲金娜.伊万诺夫娜。也可称职务和姓,如罗曼诺夫教授、菲利波夫校长。对平辈或比自己年龄小的人,可直呼其小名或爱称。对不认识的男人,可称其先生、男士,对年轻或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可称小伙子。对不认识的女人,可称其女士、夫人,一般对40岁以下的妇女,无论其结婚与否,都可直呼姑娘。 在俄罗斯,握手是最普通的礼节。在会见尊贵的女士时,有时也行吻手礼,吻已婚女士的右手背。夫妻、恋人、情人行吻唇礼。亲朋好友重逢或长辈与晚辈相见可以拥抱、吻额头、吻面颊。在日常生活中,俄罗斯人往往以赠花的方式示礼。赠送恋人、情人、伴侣的,多为红色的鲜花,表示热情、真挚。在婚礼上的赠花是成束的白花,象征爱情的纯洁。赠送亲戚朋友的,多为色彩鲜艳的花束。送与中年人的,宜为大朵花;送与年轻人或孩子的,宜为多色彩的小花。俄罗斯人送大朵花,如红玫瑰、月季等,只送单数,如1枝、3枝、5枝、7枝等。 二.做客礼节 和俄罗斯人初次见面,要先打电话约定好会面的时间、地点,一般要准时,既不要提前,也不要迟到。若已迟到,应向主人致歉。如果不能赴约,必须尽早通知对方。到俄罗斯人家中去做客,要视情况带一点礼品。如果是一般拜访,带一束鲜花比较合适。如果是被邀请吃饭,可以带一瓶酒、一盒巧克力或带一份女主人喜欢的礼品。俄罗斯人用餐,一般分餐制,每人一份,各吃各的,吃完一道菜再上另一道菜。叉子放在食盘的左侧,刀放在食盘的右侧,勺放在汤盘里。喝汤时不要发出声响,一定要用勺从盘里一勺一勺舀着喝,禁忌端起盘子对着嘴喝,这样会被认为不礼貌。吃肉排、鱼等大块食物时,应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下一小块儿,吃一小块儿,禁忌先全部切开再逐块吃。吃面条时,用叉子将面条卷成一个小卷,再整个放进嘴里,禁忌挑起面条就吃,发出声响。不用刀叉时,可将刀叉分放在食盘的两旁,或放在食盘的一侧。吃完时,将刀叉放在食盘上面,表示吃好了,这时主人就会收走。在俄罗斯人家中做客,不要忘记说一些赞美之词,如对家具摆放表示赞美,对于女主人的烹饪手艺表示赞扬,这既是对主人的尊重,也是表示对主人款待的一种感谢。 三.饮茶礼节 俄罗斯人喜欢喝茶,每天都离不开茶,尤其是柠檬红茶。俄罗斯人喝茶既是为了解渴,也是为了充饥。喝茶时,也要摆上糖果、点心、面包、蜂蜜和各种果酱。他们喜欢在茶里加牛奶、鲜奶油和糖,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饮茶习惯加以选择,然后用茶匙搅拌,喝茶时要把茶匙从茶杯里拿出放在茶盘上,不能把茶匙留在茶杯里喝。俄罗斯人习惯用茶饮煮茶待客,俄罗斯茶饮形式多样,制作精美。有的茶饮上镌刻着火旺茶饮开,茶香客人尝等字样,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四.交际禁忌 同俄罗斯人初次见面,禁忌询问个人隐私,如女人年龄、爱人工作、家庭收入等。他们认为,探听别人隐私是不礼貌的。俄罗斯人忌13,认为13是不祥的数字,尤其是13日正赶上星期五,被称为黑色星期五,认为是最不吉利的一天。据俄罗斯古文献记载,夏娃给亚当吃禁果即是在13日星期五。耶酥被犹大出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也是在13日星期五。因此,这一天被认为是凶险、不吉利的一天,禁忌社交和探亲访友。俄罗斯人认为吉利的数字和日子是1、3、5、7、9,带7的数字和日子被认为是最吉利的。俄罗斯人送礼禁忌送蜡烛、野花及黄色或三色以上的混杂花。俄罗斯人到教堂点蜡烛如同中国人到寺庙上香一样,因此,蜡烛不能作为礼物。由于13是不吉利数字,人们也不能送13枝花。请客时也不能一共是13个人。门牌号不用13号。出差尽可能错过13日。俄罗斯送宠物禁忌送猫,他们认为猫是不吉利的,尤其

地理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举例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的地理类型,有着丰富的地形地貌,因此,伴随着地理环境发展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域的地区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有各具特色与地域特点的民族歌曲,有特具风情的民族服装。有各式各样别具风格的建筑等。地理环境影响到语言、哲学、宗教、音乐、地方戏曲、文学、书法、绘画、科技、民居、园林、服饰、饮食等众多文化产品的地域风格以及人才的地域分布。这都与我国多样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无法分割。文化产品或文化现象在地域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南北差异明显。 比如: (1)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 下面林语堂的这段话,是比较能抓住南北人文差异特点的:“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喜欢吃大葱,爱开玩笑。他们是自然之子。从各方面来讲更像蒙古人,与上海浙江一带人相比则更为保守,他们没有失掉自己种族的活力。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据王国。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在东南边疆,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他们是晋代末年带着自己的书籍和画卷渡江南下的有教养的中国大家族的后代。

那时,中国北方被野蛮部落所侵犯。”感觉中,北方文化像高山一样崇高、庄严、敦厚、朴实、壮阔,南方文化像流水一样灵秀、柔情、细腻、飘逸、梦幻。这实际上是同一文化的两种异质,就像一个英伟豪爽的大丈夫和一个温婉美丽的柔女子,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家庭。若以区域文化详细划分中国文化的话,可以划分出很多,主要类型有燕赵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关东文化、荆楚文化、草原文化、岭南文化、青藏文化、巴蜀文化、滇云文化、西域文化、台湾文化等。

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问题: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类生产活动的空间差异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而人类经济发展的地域格局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经济空间组织,是人地相互作用在空间上的反映。 一、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格局 人类文明包括物质的文明和精神的文明。经济或者说财富属于物质的文明,但是对于经济发展目的和方式的认识,对于财富的管理和分配的认识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人口政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际标准方面存在着差异,有许多方面来自于文化的差异。 二、人口发展的地域格局与城市化 人口规模是世界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人口的增长与人类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供养能力相联系,也是人地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 人口分布遵循的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中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规律。自然条件方面主要是热量,水分和地形。当人口分布在克服恶劣自然条件下必须付出很高的成本(用于克服严寒的气候和干旱,用于平整土地等)的地方,人口分布稀少,反之密集。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或者地区具有很强的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能力,也会形成密集的人口。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旧大陆”的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又以亚洲的人口密度最大。 人口增长有阶段性的“过渡”规律,总体来说,供养能力的提高会带来人口增长的加快,而当供养能力进一步提高,人类对人口数

量的增长会产生控制,即控制能力的提高,此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将放慢。可以从“费用、效用”角度来加以理解。当人口的生产成本(即用于生育、居住、食物、教育、卫生、娱乐乃至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费用)低下,而他们所能产生的效益(效用,即劳动收入)高于上述费用时,人口有加快增长的要求;反之就有放慢速度的要求。从“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出发,人口需求的层次应该是不断上升的,也就是人口的“费用”是不断增加的。愈是经济发达,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与总支出的比值)就愈低。因此一方面看到我国城市人口和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但是另一方面一些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却遇到很多困难的现象。这也就是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世界人口的区域增长可以分为三个类型:①高出生与高死亡并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②高出生但是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③低出生、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第一种情况是历史上全世界人口增长的共同现象,原因是人类的供养能力和克服灾害与疾病的能力低下;第二种情况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即人类的供养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对劳动力产生巨大需求;第三种情况出现在发达国家,表明人们在控制自己的增长。 城市是人类最适宜的居住地。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可以为各国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城市在住宅、公共设施(道路、电力、供水、通讯等)、信息传播、卫生、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先发展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城市居民在人际交往和避免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条件也要大大优于农村。无论是传统的工业经济

白俄罗斯人社交习俗

白俄罗斯人社交习俗 1、 白俄罗斯简介 “白俄罗斯”意为“纯的罗斯人”。因其喜穿白色服装和用白布绑腿,族名故称“白俄罗斯”。主要居民为白俄罗斯人,有部分俄罗斯人和波兰人等。白俄罗斯位于东欧平原西部,属内陆国家。它东邻俄罗斯,西北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交界,西与波兰毗邻,南与乌克兰接壤。境内大部分地区地势低洼,沼泽地占其国土面积的13%。白俄罗斯全国面积20.76万平方公里,南北相距560公里,东西相距650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60米,最高峰为Dzerzhinskaya山,海拔345米。大小河流2万多条,总长9.06万公里。主要河流有第聂伯河、普里皮亚季河、西德维纳河、涅曼河和索日河,其中6条河超过500公里。拥有总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的1万个湖泊,最大的纳拉奇湖面积为79.6平方公里,享有“万湖之国”美誉。另有130多个水库,水利资源丰富。白俄罗斯气候属温带大陆性,较湿润,年降水量为550毫米~700毫米,1月平均气温-6C,7月平均气温+18C。白共有6个州,州下设若干区。总统: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卢卡申科,政府总理: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西多尔斯基。白俄罗斯下设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和民族区。首都明斯克。10万人以上的城市共有14座。当地居民主要信仰东正教。货币为“卢布”。官方语言为俄语,通用白俄罗斯语。明斯克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2小时,比北京晚5小时。 白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族的一支。白俄罗斯(“白色罗斯”)一词始见于1135年编年史。公元862年,白俄罗斯土地上建成波洛茨克城堡。9-12世纪,以该城堡为中心形成了波洛茨克公国。13世纪上半叶形成了白俄罗斯语言文字。13世纪中期-18世纪末,白先后归属立陶宛大公国和立陶宛-波兰王国等。18世纪起,白并入俄罗斯帝国。1918年3月,亲德的白俄罗斯全体会议执行委员会在德占区宣布成立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1919年1月,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于1922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2001年1月第28卷 第1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Jan.,2001 V ol.28.N o.1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宋瑞芝,宋佳红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 要]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其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一个极 为重要的特殊因素。它铸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及精神的二律背反:美德与缺点;奴性与集体主义精神;极端与包容;肃穆与感伤。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族性格;二律背反 [中图分类号]K 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01)01-0082-04 [收稿日期]1999-12-17 [作者简介]宋瑞芝(1942—  ),女,北京人,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世界历史研究。 世界各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由其地理环境与 其长期社会历史的原因铸就的。俄罗斯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特殊性格。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既不同于东方民族,也不同于西方民族,可以说它包容着东、西方民族性格的某些特征,即有着民族性格上的二重性:既是世界上最无国家组织的民族,也是最崇尚专制国家的民族;既是最富有自由、漫游本性的民族,也是最富集体主义的民族;既是勤奋坚强的民族,也是最有依赖性和惰性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上的矛盾性、二律背反,除了社会历史的诸种原因外,地理环境也对它的这种性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空间的广延性:利弊双刃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来自喀尔巴阡山以北、维斯杜拉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沼泽地。公元6世纪以后,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上游及德维纳河和伊尔缅湖的广阔土地上,直到16世纪中叶,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仍以伏尔加河以西为其主要的活动舞台。沙皇伊凡四世时期,开始向东征服西伯利亚,到17世纪中叶,不到一个世纪,俄罗斯的疆域迅速扩大到了亚洲的东部。19世纪时,俄罗斯的疆域已北达北冰洋沿岸,西至波罗的海,南到高加索、黑海、里海、中亚,东临太平洋西岸,形成一个东西跨度达15000公里,南北跨度达5000公里的 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一大国。 辽阔的国土,给了俄罗斯民族一无际涯的空间。这种土地的无界性,给了俄罗斯民族一切美德,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许多缺点。俄罗斯民族胸怀的宽广性,就来自于这巨大的空间。凡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看到俄罗斯人无论男女,均给人以高大粗壮的感觉,他们的建筑和日用品也像人一样,给人以厚重、宏大的印象。俄罗斯人的温顺与牺牲精神,也是无边的空间造就的。辽阔的大地给俄罗斯人一种安全感。他们身处俄罗斯的中心,周围都是自己的国土,相信俄罗斯大地母亲会帮助他、保护他,不会感到任何的恐惧。他们在俄罗斯妈妈面前,是那么地依赖、那么地温顺,他们像对待圣母那样地对待大地母亲,为她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然而,也正是这个巨大的空间,却又造就了俄罗斯人的惰性,如满不在乎、责任心不强。俄罗斯人生活在这块广袤无垠的沃野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们无需积极进取、努力创造财富,也无需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然而,辽阔的田地,却需要有序机构的管理,需要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集权国家,这无疑对具有天然自由习性的俄罗斯人来说,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压抑,从而又造成了俄罗斯人性格上的极其浮躁,个人的、集团的、阶级的首创精神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俄罗斯大地母亲有无限宽广的胸怀,有流淌不尽的乳汁,可以养育和拯救所有的俄罗斯人,因 ? 28?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的: 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 培养在地图上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回答问题: 墙体厚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建筑保温材料没有普遍使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居民的墙体厚度逐渐增大,主要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欧洲处于中高纬度,冬季寒冷,冬季气温自西向东递减,在没有普遍使用保温材料的时代,只能依靠增加墙厚度来防寒。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居民建筑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具体有什么影响呢? 在认识这种影响前首先认识什么是概念, 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 区域地理环境: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问:区域地理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吗? 区域地理环境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所以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会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人类的这种影响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分成两个方面:陆地地理环境与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由于人地关系不同,所以,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1、采集和狩猎阶段:图1.2.2 问题: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 问题:当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少数动植物资源丰盛地区 问题: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程度如何?人类崇拜自然,人类与自然是依赖与恐惧的关系。 2、农业社会阶段:此时的主要人类活动为农业生产。 图1-2-3: 问题:人类早期农业起源地区包括哪些地区? 问题:这些地区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征? 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 以上几方面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 问题:当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农业文明发祥地,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 例:古埃及。阅读“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小麦:11种5月收,雨季(汛期:6至10月) 3、工业社会阶段:此时期的主要人类活动表现为工业生产。 问题:影响此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等。 问题:当时有哪些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工业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 问题:世界上这样的工业区有哪些?传统工业区。 例:东营:不断“生长”的资源型城市 问题:是否只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形成此时的工业区? 例:日本: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性。

高二地理知识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

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 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①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开发”——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促进更新 ②非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利用”——节约和综合利用,寻找新的代替品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消耗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原因是:①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经济技术水平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三)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 ①全球气候变暖—— ★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O3等。火山灰、植树造林能减弱气候变暖的趋势。 ★危害:沿海——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 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 ②酸雨(雾、雪)——“空中死神”: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危害:对水体,对土壤,对生物,对建筑物的影响。 ③臭氧层破坏 (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 (3)土壤污染:

环境描写对人物性格的作用

看《沉沦》主人公如何“沉沦” 作品摘要:主人公就是“他”,是一个典型的留日学生。离开了家乡,在兄长的介绍下到日本的N高中留学。但是,他在学校十分孤独,与同学合不来,逐渐患上了忧郁症。后来住到一户日本的家庭旅馆中,受到房东女儿的诱惑,产生了难以排遣的性苦闷。在自责心和恐惧心的双重压力下,他搬到了山上的一处叫“香雪海”的园中,彻底地与人世隔绝,与远在国内的兄长也断绝了关系。再次受到性刺激后,他坐车来到城里,进了一家日本妓院,但他在心中总是感到日本侍女在嘲笑他,身无分文离开妓院,走到海边,绝望地发出了心中的呐喊“祖国啊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后,自杀。 关键词: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沉沦 《沉沦》是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同时它也是这种类型小说的潮流之始。这类小说所描写的重点是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的心境进行大胆暴露,所以小说情节是次要的,而人物性格塑造是小说的重点,在浓烈的抒情气氛中,人们还是能够触摸到人物的脉搏和灵魂。而《沉沦》小说中的主人公“他”,就是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的典型形象。“零余者”是指五四时期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都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 下面我将结合《沉沦》中的具体内容谈谈环境对主人公性格的刻画作用。(一)社会环境决定人物性格方向 郁达夫的小说中有一种特有的感伤美、病态美,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一种贯穿始终的苦闷情绪,由此而生出许多颓废和变态的心理言行,简而言之,就是小说中人物的性格都有普遍的“时代病”。这就是社会环境决定人物性格方向。 “五四”思潮的影响波及全国,对于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同样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但是,黑暗的病态社会,使得要求个性解放的年轻一代受到难以排遣的社会压抑情绪。“他虽然非常爱那学校近旁的山水景物,然而他的心思,总有些反抗的意思,因为他是一个爱自由的的人,对于那些迷信的管束,怎么也不甘心屈服。” 在留学日本后,另一种大环境对主人公的影响不断上升,人物的命运开始和祖国民族的命运相关联,祖国的贫病落后,使得他在心理上就感觉低人一等,性格中的忧郁更加一重。“祖国啊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是小说最后,主人公在自杀前的一段直抒胸臆的呐喊。在主人公结束自己的生命前一刹那,这一段呐喊嘶声力竭、石破天惊,足见主人公心中强烈的压抑情绪和深埋心中的对祖国的爱恋。 “背景又可以是庞大的决定力量,环境被视为某种物质的或社会的原因”。小说的社会环境对主人公性格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当然这句话是从作者创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说的。因为从哲学上来看,在主人公的视角里应该是主观和内因更加重要。但是从作者创作的角度来看,必然是大的社会环境,也就是客观和外因更加重要。所以说社会环境决定人物的性格方向。 (二)自然环境引起人物性格波澜 在“自然环境引起人物性格波澜”这一命题下面,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在《沉沦》这部小说中,自然环境可以作为人物性格波澜的推动者、见证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自然环境还是小说中的一条暗线,串连小说的内容,暗示

俄罗斯风俗民情

俄罗斯风俗民情 一、称呼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 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俄罗斯人交际时通常在三种情况下使用“你”:1、对16岁以下的儿童;2、近亲之间与同事之间(年轻人之间);3、年轻人对年轻人。对老年人、陌生人(儿童除外)和领导人则称“您”。对儿童可直呼其名,而对老年人、陌生人和领导人则应呼其名字加父称。目前在俄罗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种称呼并存。一般在商业机构、新闻媒体和官方机构中人们习惯相互称“先生”;以前在苏联时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现在仍然在国营企业、军队、公安部门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比如:火车站、商店等。在公开发言时,一般在发言人的姓后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应职称“教授”、“工程师”等,比如:“现在请扎罗夫教授讲话”。在写公函时,一般写收件人名字加父称;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应加上“先生”或其相应职称。 二、“面包和盐” 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俄罗斯人捧出“面包和盐”,托盘上放上大圆面包,面包上放一小纸包盐,是向客人表示最高敬意和最热烈欢迎的方式。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 三、亲吻 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 四、餐饮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现代俄罗斯菜肴通常多由小吃冷盘和三道大菜组成。第一道菜为汤类,第二道菜多为鱼类、肉类和面包、面条、通心粉等面食,最后一道菜是甜食。 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一般而论,俄罗斯以面食为主,他们很爱吃用黑麦烤制的黑面包。除黑面包之外,俄罗斯人大名远扬的特色食品还有鱼子酱、酸

性格独特的俄罗斯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这句中国谚语,去了解和认识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民族,也是恰如其分的。这是我在俄罗斯工作生活期间的切身感受。 俄罗斯人的性格,孕育于俄罗斯这方水土。形容俄国的自然,可以概括为一个“大”字。俄罗斯是全球领土最大的国家,它拥有郁郁葱葱的大森林,辽阔无垠的大平原和呼啸弥漫的大风雪……与此相互映衬的是俄罗斯人高大魁伟的身躯、粗犷顽强的气魄和豪爽豁达的脾气。 如果仅以上面的简单概括来勾勒俄罗斯人的性格,那只是一个“轮廓”。还应该深入地对“轮廓”进行刻画,才能表现俄罗斯人性格的“细部”。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它汇集着东西方许多民族相似、相近甚至大相径庭的文化习俗。所以,俄罗新人喜欢引用19世纪俄国诗人尤特列夫的话自我剖析,“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用一般标准无法去衡量它,因为在它那里存在的是特殊的东西。”诗人泛指的“特殊的东西”,大概有着历史、民族和宗教的内涵。这些因素经过千百年的碰撞、融合、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人的性格。 俄罗斯人的勇敢 冬季,在俄国小居民小区周围的林间小路上,经常看到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年轻妇女。尽管是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母亲们也让婴儿裸露出娇嫩的小脸,呼吸清新凛冽的空气,让孩子从小适应寒冷的气候。对大一点的孩子,则鼓励他们去做户外活动,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勇敢性格。 去年12月份的一场大雪之后,在海参崴市体育用品商店门外,为孩子购买雪橇的人们排起了长龙。海参崴是建在山岭坡地上的海滨城市。雪后,自然形成许多坡度很陡的滑雪甬道。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们趴在雪橇上,沿着陡坡飞速滑行,尽情地在雪海里搏击打斗。而四周却没有大人陪伴呵护。 在大街上,常能看见刚会走路的孩子,连跑带颠地跟在大步流星的母亲身后。即使孩子摔倒了,大人也不去扶助,而是看着孩子自己在哪儿摔倒从哪儿爬起来。这种世代相传的习俗,使孩子从小就能适应快捷的人生步伐,所以,俄罗斯人普遍走路如风,又快又稳。 俄罗斯人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敢性格,这种民族习惯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和朱可夫等是俄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在二战中,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保卫战和成为二战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生动地体现了俄罗斯人不屈不挠、勇敢顽强的民族性格。他们非常注重用英雄的形象和业绩,去培养后代的勇敢性格。俄罗斯人崇尚英雄,城市广场、花园、街道、影剧院、博物馆、体育场等,均以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在英雄的家乡和战斗过的地方,可以看到他们那栩栩如生的雕像。 在俄国,讴歌英雄人物的文学艺术作品浩如烟海。许多反映二战的影片,超越信仰和思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末复习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的压力过大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大搞农田水利建设④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3.下列做法,不符合公平性原则的是( ) A.荷兰围海造田B.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限产 C.非洲国家进口粮食弥补口粮不足D.日本为保护本国森林大量进口木材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500亿元。据此回答4~6题:4.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5.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B.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 7.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的是 ( ) A.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 B.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 C.1983年联合国成立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D.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 8.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生态服务的是( ) ①空气和水的净化②旱涝的缓解③土地荒漠化的加剧④臭氧的减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

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文法学院课程论 文(作业)封面 ( 2011 至2012 学年度 二 学期) 课 程 名 称: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提 交 日 期: 2012 年 06 月 18日 评 阅 日 期: 2012 年 06月 22日 标题:浅析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摘要:家庭是最初级的社会群体,是人生开始的第一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父 母则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中的各种关系、父母素质及其受教育水平对 子女人格的形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本文参考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关内容,以自己的家庭环境为例,结合现实生活, 主要探讨分析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意义,同时针对如何营造更有益于子女健康成 长的家庭环境提出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环境 、人格、优化家庭环境、家庭教育 正文: 环境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塑造和培养良好的人格对个体的成长与 发展的密切相关。在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历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人格的发展,

人格的塑造是先天、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二者交互作用,决定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的同时,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会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创造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环境,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完善着自身的人格。我在此主要从环境因素来分析人格的形成,缩小在家庭这个框架里,来阐述家庭环境在人格形成中不容忽视的意义。家庭环境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家庭是以夫妻为主体的,包括父母、子女等亲属在内的社会关系的组织形式。家庭是人一生不可脱离的环境。从婴、幼儿到青少年、中年期甚至到老年人都离不开家庭。就算是,你离开原始家庭组建新的家庭,你也会有意无意的显现原有家庭的烙印。同时继续受新组建的家庭的影响。所以说家庭对人的影响贯穿始终。由于遗传因素和家庭的长期共同生活,父母的人格,如兴趣、爱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都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书香门第、艺术世家、中药世家是很好的说明。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家族曹氏三父子,苏轼兄妹,构成了诗人家族型人才。 一、家庭环境为人格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家庭环境包含着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 1.家庭的物质环境包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家庭的物质条件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首先, 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了所需的物质条件。好的经济基础不但可以为其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人们常说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意义重大。同时还可以为其提供好的学校,使其接受较好的学校教育,有益于其更好的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家庭物质环境较优越接受较系统学习、展现自己天赋的机会较多。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其次,家庭的地理位置对人的维力、创造力以及综合素质都有着影响。一般而言,家庭地理位置在较发达城市,接触的新事物的机会就比较多,较早了解科技前沿知识、参加各种科技实验活动、眼界开阔、思维敏捷,这有利于提高人的创造力、思维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内容所构成的。家庭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关系、文化气氛、家庭成员的期望水平等。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人们的心理品质、人格、情绪产生较好的影响。相比之下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心理环境对人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素质、教养、人格、生活方式、工作态度等对孩子道德观念、行为准则、态度认知、情绪情感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形成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如父母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并且父母之间在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随和谅解、互相爱护、关心,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份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对自己及他人的认识,改正其缺点。这样就能够逐渐培养子女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的人格特点,具备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待人坦诚、有独立处事的能力。不同类型的家庭的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个性品格,心理素质的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掌握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才

俄罗斯人的性格

简要说明俄罗斯人的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这句中国谚语,去了解和认识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民族,也是恰如其分的。 大自然对俄罗斯人既慷慨又苛刻。慷慨的是无边无际的平原,肥沃的土地,极为富饶的资源。这有助于在俄罗斯人中培养出一种豪放开朗的性格。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民族的历史,并非只在战场和谈判桌上写就,在政治、饮食和卧具上更能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喝酒的习惯与他的性格有关,性格温和的人喝酒时不紧不慢,喜欢精酌细饮;直率、开朗的人喜欢痛饮,一醉方休。俄罗斯人喝伏特加酒总是大口杯或者直接拿着酒瓶喝,一口饮尽,颇有梁山好汉的那份豪爽。俄罗斯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复活节那天,能歌善舞的青年人拉起手风琴,弹起七弦吉他,妇女们唱起古老的俄罗斯民歌,小伙子姑娘们跳起节奏强烈的踢踏舞,大家相互邀请,男女老幼同时登场,展现俄罗斯人豪放的性格。 苛刻的是严寒的气候。一年中有半年多是冰天雪地,90%以上地区整个冬季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80%地区无霜期不到180天。俄罗斯人在这样严酷的气候条件下,生活劳动是艰难辛苦的,但却培养了俄罗斯人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勇敢的性格。 这一个特点是世界出名的,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出海口,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战争,打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并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以后跨台。拿破仑说:他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无论是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还是在列宁格勒被围的900个日日夜夜里,俄罗斯人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都让世界为之惊叹。俄罗斯人小事马虎,大事不糊涂。平时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国家存亡和发展的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这个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不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历史上,俄罗斯是一个军事色彩非常强的国家,他们出过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统帅。俄罗斯人有很强的男子汉气概,他们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常可以看到很小的孩子跟大人一起步行,而不像我国背着或抱着。 此外,俄罗斯人还有极强的文明礼貌。 俄罗斯人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民族,尤其是圣彼得堡人,在各种场合均可以看到,如上剧院看节目,不论男女都穿的整整齐齐。与俄罗斯姑娘结婚的中国人都会在出门时被嘱咐:注意自己的绅士风度。如在九八年金融危机时,俄罗斯卢布面临每天贬值近一半的时候,在银行门口排队的人群,仍然是安静整齐,没有任何人插队。当我们的留学生回到国内时,能很自然的在上电梯、地铁时让女士优先,能注意自己的风度举止。不少家长曾很高兴的说他们孩子在这方面的巨大变化。在圣彼得堡人的家中,那怕是一般家庭,都布置的极有文化修养。 俄罗斯的这方水土,铸造了俄罗斯人豪放、顽强、勇敢、文明礼貌的性格。 参考文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d18587865.html,/share/248344300/301298284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d18587865.html,/s/blog_4b93de2f010006nw.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d18587865.html,/07/0319/17/39VC1PUD00011T1M.ht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