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制剂质量研究SOP(原创)

制剂质量研究SOP(原创)

制剂质量研究SOP(原创)
制剂质量研究SOP(原创)

制剂质量研究SOP---意见征求稿()

鉴别项:

1.显色鉴别:应描述样品和试剂配制过程,描述反应终点显示的颜色,不能用

符合规定这样的描述(三批)

2.薄层鉴别:描述平配制方法,展开剂的类型,对斑点拍照,照片要求美观,

斑点清晰,同时点样阴性对照(空白辅料),对应斑点有注释说明,原始记录中描述斑点位置,计算Rf值(三批)

3.紫外鉴别:应描述样品配制过程和使用的溶剂,说明扫描范围和最大吸收波

长,保存文件名合理,原始记录中应有保存路径和文件名,三批样品每批测定一次,对照一次。

4.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可同有关物质或含量方法学一起做,每批样品一个样,

每样一针,文件名合理易懂,原始记录有保存路径和文件名,并记录保留时间。

有关物质方法学(HPLC):

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而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采用HPLC法,需采用峰面积法,具体定量方法有:

1.外标法(杂质对照品法),

2.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3.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4.峰面积归一化法。

1法定量比较准确,采用时应对对照品进行评估和确认,并制定质量要求。2法应对校正因子进行严格测定,仅适用于已知杂质的控制,3法的前提是假定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基本相同。一般情况下,如杂质与主成分的分子结构相似,其响应因子差别不会太大。4法简便快捷,但是因各杂质与主成分响应因子不一定相同、杂质量与主成分量不一定在同一线性范围内,仪器对微量杂质和常量主成分的积分精度及准确度不相同等因素,所以在质量标准中采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校正因子计算:参照药典附录。

数据处理:杂质含量小于1.0%,则报告的数据应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如杂质含量大于1.0%,则报告的数据可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一、专属性试验:

1.空白干扰试验

2.破坏试验(重点)

强酸破坏:一般情况1M浓度开始破坏2h

强碱破坏:一般情况1M浓度开始破坏2h

高温破坏:100℃水浴加热或105℃烘箱高温破坏

强光破坏:4500lx强光照射2h

氧化破坏:一般情况下3%双氧水开始破坏2h

上述各破坏条件可根据具体品种设计破坏强度和破坏时间,必要时可使用联合破坏(破坏强度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主峰含量70-90%为宜)。

对于某一条件下破坏出的杂质符合要求,,应将空白辅料进行相应条件破坏,用相同溶剂溶解后进样,以此说明产生的杂质中哪些是药物产生的,哪些是辅料产生的,并说明溶剂峰产生的位置(申报资料才可描述溶剂峰不计算),未知杂质峰面积最小检出面积可参考同品种标准或自定(小于1%对照峰面积的0.05或0.01倍忽略不计)

另外,在破坏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对破坏样品进行峰纯度检查,分离度检查,并根据此来确定色谱条件。

二、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

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三、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四、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五、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六、检测限与定量限

检测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定量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

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杂质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5.0%。

七、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检测波长变化±5nm、流速相对值变化±20%以及采用三根不同批号的色谱柱进行测定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 2.0,杂质峰与其他成分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杂质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

八、系统适应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杂质溶液进行分析,该杂质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九、溶液稳定性

按照分析方法分别配置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然后将上述溶液分别贮存在室温与冰箱冷藏室(4℃)中,在

1、2、3、5和7天时分别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成分的含量变化的绝对值应不大于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并不得出现新的大于报告限度的杂质。

未知杂质(没有已知杂质的品种):

破坏试验:同上,主峰与前后杂质峰分离度大于 1.5,至少要达到基线分离即分离度大于1.0

1%对照溶液:除主药峰和溶剂峰外,不得有其余杂质峰。1%对照配制一个样,连续进样3针,取其均值。

对于未知杂质需要做的方法学验证项目:

一、专属性试验

1.空白干扰试验

2.破坏试验:同上

二、系统适用性试验

取样品,按有关物质供试品浓度配制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规定,分离度应大于 2.0或符合规定,拖尾因子应

0.8-1.2或符合规定。

三、检测限与定量限

取对照品,加溶剂稀释至很小浓度,体现稀释过程,配制成系列浓度,依次进样,记录色谱图,观察信噪比,信噪比10:1为定量限,信噪

比3:1为检测限。

四、线性

以自身对照浓度为中间浓度分别向两边梯度延伸,配得系列浓度的对照

溶液,取该系列对照液进样,记录色谱图,计算回归方程。(此项做了意

义不大建议不做)

五、精密度

1.重复性(进样精密度或仪器精密度):取样品配制成自身对照浓度,

由同一人员在相同操作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记录色谱图,计算RSD,

小于2%

2.中间精密度:不做

六、溶液稳定性

取供试品溶液,规定条件下放置8h,分别于0、2、4、6、8h进样,记录色谱图,观察主峰面积变化,并计算RSD,观察主要杂质及总杂质

峰面积变化并计算RSD,观察是否有新杂质,确定溶液是否稳定。不稳

定的应注明立刻进样。

取自身对照溶液同法测定。

七、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检测波长变化±5nm、流速相对值变化±20%以及采用三根不同批号的色谱柱进行测定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各条件下总杂含量符合规定限度。

TLC法有关物质方法学(控制未知杂质)

一.专属性

1.空白干扰试验

2.破坏试验(参考HPLC法)

二.检测限

样品逐渐稀释至供试品浓度的5%、1%、0.5%、0.1%直至能以肉眼观测到的最低浓度为最低检出浓度,即检出限

三.精密度

取供试品溶液,在同一薄层板上平行6个点,展开后计算Rf值,计算6个Rf值的RSD

四.耐用性

1.不同展开剂比例

2.不同型号或厂家的薄层板

含量方法学(HPLC)

注意:- 表示此特性不是属于常态评估

+ 表示此特性是属于常态评估

一、线性

分析方法的线性是指在标的分析物的一定浓度(或含量)范围内,由该方法分析检品所得之试验结果与标的分析物的浓度(或量)成正比的能力。

对照品配制,线性范围至少5个点以上,浓度范围可为供试浓度的50%-150%,至少包含回收率的最低和最高浓度,相关系数r应在0.999以上

二、专属性(阴性对照试验)

配制空白辅料,与样品相同的溶剂溶解,考察辅料是否干扰主药测定。

三、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具体操作:一般可取线性关系试验项下中间浓度溶液,连续进样,记录色谱图。

2、中间精密度

A、取样品,由不同人员,在不同时间,使用不同仪器,按照测定法测定同一样品的含量。计算检查结果的RSD。RSD不大于2.0%。可以5名人员分别使用5台仪器,于不同工作日测定。仪器也可3台。

B、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四、回收率

低中高三个浓度,每个浓度三个样品,每个样品测定一次,对照需单独配制,或代入线性(必须当天)。进3针,取均值计算,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应在98%-102%之间,9个回收率的数据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2.0%

五、溶液稳定性

取供试品溶液,规定条件下放置8h,分别于0、2、4、6、8h进样,记录色谱图,观察主峰面积变化,并计算RSD

取对照品溶液,规定条件下放置8h,分别于0、2、4、6、8h进样,记录色谱图,观察主峰面积变化,并计算RSD

六、耐用性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程度。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流动相pH值变化、柱温变化、流速相对值变化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计算含量,并计算RSD

七、系统适用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主峰的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八、含量均匀度

标示量小于25mg或主药含量小于单位制剂重量的25%的制剂要做。

取10个单位制剂,计算方法参照药典附录要求,判定标准参照药典。

九、三批含量(效价)测定

称取2份对照,分别进样5针和2针,即5+2;如果保留时间过长,也可分别进样3针和2针,即3+2。三批样品均双样双针。

含量方法学(UV)

一、线性

对照品配制,线性范围至少5个点以上,浓度范围可为供试品浓度的50%-150%,至少要包含回收率的最低和最高浓度,相关系数r应在0.999以上。

二、准确度(回收率)

低中高三个浓度,每个浓度三份样品,每个样品测定一次,可代入线性计算(必须是当天)或单独配制对照,对照需进3针取其均值计算,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应在98%-102%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补大于2.0% 三、稳定性

取供试品溶液,规定条件下放置8h,分别于0、2、4、6、8h测定,观察吸光度变化,并计算RSD

取对照品溶液,规定条件下放置8h,分别于0、2、4、6、8h测定,观察吸光度变化,并计算RSD

四、重复性

配制6份样品后测定含量,又称为同批含量测定之批内精密度,而非一个样品连续测定6次。计算含量,计算RSD,一般应小于2.0%

五、含量均匀度

同HPLC法

六、三批样品含量测定

每批配制2份样品,分别测定2次,计算含量

释放度(溶出度)方法学

一、线性

对照品配制,线性范围至少5个点以上,最低浓度范围应低于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的第一个时间点浓度,最高浓度略高于110%浓度即可,相关系数r应在

0.999以上。

二、阴性对照试验(空白)

可按200倍处方或更多称取辅料,混合均匀后,取出适量加溶出介质溶解、过滤后测定,判断空白辅料是否干扰药物测定,剩余空白辅料可进行回收率样品的配制。

三、准确度(回收率)

溶出度试验--参照指导原则要求,低中高三个浓度,每个浓度三份样品。

释放度试验应配制10%、20%、30%、40%、50%、60%、70%、80%、90%、100%共计10个浓度范围,每个浓度范围3份样品,配制时记录和资料中应体现出原料和空白辅料的混匀过程。

四、稳定性

考察室温条件下,时间长短根据品种而定。

考察储备液在冷藏条件下稳定性,时间长短根据对照品储备液的使用时间定。

五、考察不同方法区别

浆法和篮法,根据具体项目确定

六、考察不同转速区别

根据具体项目确定

七、考察不同pH条件区别

根据具体项目确定

八、三批检查

绘制释放(溶出)曲线,同参比制剂用F2计算相似性,同时也可作为三批释放度或溶出度检查,三批间计算批间差异和批内差异。

论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论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什么是产品质量? 质量两个字已经是老掉牙的名词了,还没有发明货币之前以物易物的交易,我们的老祖宗就知道看货色了,货色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产品质量,企业要赚钱,货好才是硬道理,货不好,卖得再起劲,那叫骗人,货好,卖不出去,那是笨蛋。产品质量是一切硬道理之上的硬道理。 二、如何理解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 几乎所有的企业在产品的质量上都会下一番功夫,书上说那叫质量管理,根据一个叫朱兰的质量管理大师的说法,质量管理有三个阶段,最初是质量检验阶段,那个时候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产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因为通过检验可以把质量不好的产品挑出来,后来发现只是在事后来检验,故事都发生了,返修、报废的损失无法避免,这些损失就是利润呀,所以就思考能不能在制造过程中控制质量呢?这就到了质量管理的第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著名的新老七大质量管理工具闪亮登场,统计学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在质量改进方面拍脑袋也变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尊重数据了。再到后来,人们发现单纯在制造过程中控制质量也控制不住,而且成本也不低,一些产品缺陷是先天性的,好多产品从娘胎中出来就躺在了担架上,这个时候,人们意识到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这就到

了质量管理的第三个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这时,6SIGMA、QBD等质量管理工具开始被一些企业应用到产品规划和产品设计中,从一开始就进行质量的设计,这些企业属于先知先觉。 三、企业研发质量管理现状 不过,先知先觉的企业实在太少了,大部份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重点还是在制造过程,不是说这些企业不想在源头(产品设计)来控制产品质量,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在设计中构建产品质量,有些企业是被客户逼到去做研发质量控制,比如有些企业要想成为某大客户的供应商,客户就要对企业进行审计,第一轮审计下来,问题列了一大串不说,还被客户画了一个像,类似于“公司不具成长性”、“过程不可控制”、“质量不可追溯”、“质量管理只是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等等。这时,企业老总以及各级管理者都犯迷糊了,你说我们GXP早就通过认证了,年年内审、三年一度的外审也没问题,公司还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研发管理办都在抓质量,质量就象阶段斗争一样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怎么就不灵呢?客户审出的这些问题难道我们自己审查不出来?还是我们对这些问题都习惯了而不当成问题了,所谓久居鲍鱼之室而不闻其臭?还是我们这些年的质量管理都象中国足球一样的假(甲)A? 四、搞好研发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前言 在之前的文章《质量管理体系之制药研发阶段》中分析了研发阶段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与难点,并给出了一些建立与实施的思路。很多企业有这方面的需求与困惑,所以本文继续对药品研发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就一些常见的问题给出指导建议。 说明 药品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经历:调研与设计——合成——筛选化合物——候选化合物——临床前安全有效性研究——药物制剂——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申报生产注册——上市与持续监测。我们知道在药品生产阶段,应该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并在体系内建立GMP程序,GMP就是上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药品研发阶段可能还会涉及到GLP、GCP、研究与上市注册等法规要求。在药品生命周期中应用ICHQ10制药质量体系(PQS)建立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体系。回归到制药质量体系的本质来瞧,就就是建立一定的管理职责与程序制度,以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制药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质量方针与目标; 二、制药质量体系的范围; 三、制药质量体系中的管理职责; 四、确定制药质量体系的程序以及它们的顺序、联系与相互依赖的关系。 简单的来说就就是首先应确定企业目前的与未来可预见的质量目标,根据目标制定PQS体系的管理范围,然后再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级别与相应的职责,最后通过具体的程序文件将所有会影响到质量目标的因素做程序规定,并尽量体现其相互关系。药品研发的具体质量目标可能包括以下因素的实现: 1)原料药研发; 2)处方研发(包括包装容器/密封系统); 3)研发中产品的生产; 4)给药系统的研发; 5)生产工艺的开发与放大; 6)分析方法的开发。 除了最初的早期研究外,小试、中试与放大以及临床药品的生产都或多或少与商业生产的技术活动内容相似,所以在上一篇文章中就建议按照FDA六大体系的原则建立研发阶段的质量体系。ICH Q10中列出商业生产的技术内容主要有: 1)物料采购与控制; 2)厂房、公用设施与设备的准备(不同阶段体现规模差异); 3)生产(包括包装与贴签); 4)质量控制与保证; 5)产品放行; 6)产品贮存与分发。

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药品质量管理制度 1、药品必须确定专人专管,建立药品帐册,对出入库药品及时记帐,以保证帐物相符。 2、药品入库要验收药品的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失效期、注册商标等,防止购进假劣药品。 3、药品的存放应按剂型分成片(丸)、注射剂、糖浆剂、冲剂等进行分区分类。 4、特殊药品的管理要实行五专:“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 5、对有有效期的药品,应按有效期的远近,按批号依次摆,本着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储存期短的先出原则。 6、药柜应保持整洁干燥,防止药品受热、受潮、霉变而变质失效。 7、领取药品时要有手续,认真检查药品品质,确保药品符合药典规定,不多领、多存,根据临床需要,及时发放,做 到准确、安全、有效。 8、药品上柜橱要摆放整齐,分类定位做到片剂与针剂、内服与外用药品分开。 9、对有失效期的药品,应建立有效期药物周期表,便于检查核对防止过期失效。 10、配方人员必须认真负责。配方前,查对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 配伍禁忌。发药时,实行“四查、一交代":查对药名、规格、剂量、含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 查对姓名年龄;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 11、对药品消耗做到日清月结,及时报帐。 12、定期清点、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等药品时,应停止使用。 13、每月盘点一次,做到药品进、销、存帐目清楚,帐物相符,根据药品消耗和存量、做好药品金额结算,并根据药品 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制订进货计划。 14、库存药品管理,做到无伪劣品,无过期、失效、霉变药品。 15、处方药帐应根据规定妥善保管,保存期不少于二年。

药品质量体系

药品质量体系 1.药品质量体系 1.1介绍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ICH三重指导,描述了一个用于制药工业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型,也就是所谓的“制药质量体系”。本文中,“制药质量体系”指的就是ICH Q10模型。 ICH Q10描述了一个基于国际标准组织(ISO)质量概念,有效的制药质量体系的理解模型,包括可应用的GMP法规和ICH Q8“制药研发”和ICH Q9“质量风险管理”的增补内容。ICH Q10是一个用于制药质量体系,可以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执行的制药质量体系。ICH Q10的很多可用于生产基地的内容都已经被区域GMP的规定所收载。ICH Q10并不意图制造任何超越现行法律规定的新条款,因此,多于现行区域GMP的ICH Q10的内容仅供参考,可以选择。 ICH Q10阐述了一个有效制药质量体系对工业和法律权威的支持,增强了全世界药品的质量和可获得性,有利于公共健康。ICH Q10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贯彻执行,有利于革新和持续改进,增强了制药研发和生产活动的联系。 1.2范围 本指导支持药物活性成分(如API)及药物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包括生物技术和生物产品,用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ICH Q10的要素应该以合适并成比例的方式应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以及每一阶段的不同目标。 本指导的目的在于说明,对于新的和已存在的产品,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以下技术活动: ●制药研发 药学物质的研发 处方研发(包括容器/密闭系统) 调查产品的生产 传送系统的研发(当相关时) 生产过程研发和放大 分析方法开发 ●技术转移 在研发到生产之间的新产品转移 生产和试验场所之内或之间上市产品的转移 ●商业生产 物料的获得和控制 设备,设施和仪器的提供 产品(包括包装和标签) 质量控制和保证 发放 贮存 经营(批发活动除外) ●产品中止 文件的保留 留样 持续的产品评估和报告 1.3 ICH Q10与区域GMP要求之间的关系,ISO标准和ICH Q7之间的关系

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附件 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临床试验用药物的生产质量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临床试验用药物包括试验药物、安慰剂生产、质量管理全过程,以及已上市对照药品更改包装、标签等。免疫细胞个体化治疗等新兴治疗产品、已获准上市批准后因新增适应症等需要重新开展临床试验的不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临床试验用药物应当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用原则,并根据临床试验期间药物的研究特点,以最大限度降低生产环节引入的风险,确保临床试验用药物质量,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第二章质量管理 第四条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单位应当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

应当涵盖影响临床试验用药物质量的所有因素,并建立完整的文件系统,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五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试验用药物的生产应当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以防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身体依赖性或精神依赖性的中间产品或副产物、衍生物等丢失或流入非法渠道。 第六条申请人应当对临床试验用药物的质量负责,当申请人与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单位不同时,申请人应当对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计,并签订质量协议,明确规定各方责任,确保临床试验用药物质量符合预定的用途。 第七条涉及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场地/车间、处方工艺、生产规模、质量标准、关键原材料等的所有变更,应充分评估变更对临床试验用药物带来的安全性风险,所有变更研究均须保留完整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第三章人员 第八条所有参与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相关人员都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并经培训合格,具备执行相应任务的能力。负责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员不得互相兼任。 第九条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应当配备放行责任人。放行责任人承担临床试验用药物放行的职责,确保每批临床试验用药物

药品企业研发管理制度-模板

新产品研发部管理制度 新产品研发部管理 分类:默认栏目 2006.11.22 14:14 作者:ran80 | 评论:0 | 阅读:3514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其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保障广大用药者的用药安全,切实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性,国家十分重视医药行业的监管工作,药品注册即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对药品注册施行前置式管理,以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特别是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国家对药品的注册管理工作从注册时限,技术审评要求、程序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和完善,以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自2002年施行以来,极大的提高了我国整体医药水平,但对企业而言,由于提高了技术门槛,加大了医药企业的科技投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也直接面对跨国制药公司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适应形势,调整企业药品研发思路,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保证药品在注册过程中的能够科学决策,提高研发水平和能力,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产品平台。我根据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对公司药品研发草拟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希望能促进公司的新产品研发的管理水平,提高效率,规避风险,为企业节约资金,同时能提高新产品研发人员的工作激情。 陕西九州(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集团公司产品开发工作的管理,充分整合集团公司人、财、物资源,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减少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根据《陕西九州(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注册工作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新产品开发注册是指新产品研发部根据集团公司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结合国家药政管理法规,通

现行法规对药品研发和生产的要求 (1)

现行法规对药品研发和生产的要求一、依据ICH Q10,建立制药质量体系 1包括研发在内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 2规范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的流程 技术转移各阶段的工作内容

二、依据ICH Q11开展原料药的开发和生产 1辨识原料药潜在关键质量属性 确立原料药的预期质量时,应考虑原料药在制剂中的用途,即明确和理解对制剂产品研发产生影响的物理、化学、生物与微生物属性或特性(例如,原料药的溶解性可能影响剂型的选择),以便于研究和控制影响制剂产品质量的属性。质量目标产品概况(QTPP)、制剂产品潜在关键质量属性(CQAs)及相关产品经验有助于辨识原料药的潜在关键质量属性。 关键的质量属性是一个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属性或性状,在某个合适的限度、范围或分布内才能确保所需的产品质量。 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通常包括那些影响鉴别、纯度、生物活性和稳定性的性质或性状。当物理性质对制剂成品的生产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时,也规定其为关键的质量属性。 风险评估可能被用于进行质量属性的分级和优先级。 2确定一个合适的制造工艺; 3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与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的关联 制造工艺的开发程序应当确认必须控制那些物料的属性(例如原料的、起始物料的、试剂的、溶剂的、工艺助剂的、中间体的)及工艺参数(CPP)。风险评估可以帮助辨识那些对原料药的关键质量属性(CQAs)有潜在影响的物料属性和工艺参数(CPP)。 ●辨识工艺变化的潜在因素; ●辨识可能对原料药质量有最大影响的物料属性及工艺参数,可基于以 前的知识及风险评估工具; ●设计并开展研究(例如,机理,和/或动力学评价、多变量试验设计、 模拟试验、建立模型)来辨识与确认物料属性以及工艺参数与原料药 关键质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设定合适的范围,包括需要建立设计空间。 确定关键性的决策树 4设计空间 设计空间是输入变量(例如物料属性)与已经证明能提供质量保证的工艺参数的多维组合及相互作用。设计空间内的操作不被认为是变更。超出设计

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ICH Q10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2009年03月

目录 1、介绍(1,1.1) 2、药品质量管理系统 A范围(1.2) B ICHQ10与当地GMP规定、ISO标准和ICHQ7的关系 C ICHQ10与监管方式的关系 D ICHQ10的宗旨 E 助推器:知识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 F 设计和内容的思考 G 质量手册 3、管理职责 A 管理概述 B 质量方针 C 质量计划 D 资源管理 E 沟通交流 F 管理回顾 G 外包活性物质和采购物料的管理 H 产品所有人变更管理 4、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性提高 A 产品生命周期的目标 B 药品质量系统的组成元素 5、药品质量系统的持续性提高 A 药品质量系统的管理回顾 B 影响质量系统的内外因素的监控 C管理回顾和监控的结果 6、术语 附录1:提升基于科学和风险分析的监管方式的潜在机会附录2:ICHQ10药品质量管理系统模板图表

1.简介:(1,1.1) 该指南全球统一,作为药品质量系统的一个参考,旨在以描述制药行业一个有效的的质量系统模板,帮助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质量系统这个术语贯穿ICHQ10模板。 ICH Q10描述了一个综合而有效的药品质量系统模板准,它基于国际质量(ISO)的质量理念,包括现行GMP规则,补充指南ICH“Q8药品开发”和ICH“Q9质量风险管理”。ICHQ10则是一个药品质量管理系统的模板,来完善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ICHQ10中适用于生产场所的许多内容现在都作为各地区的GMP要求。ICHQ10并不旨在创造新的超越现行法规要求的愿景。总之,ICHQ10是对现行各地GMP要求的一种合理的补充。 ICHQ10说明行业和当局权威出于公共健康考虑,对有效的药品质量管理系统的支持,以提高全世界药品质量和疗效。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ICHQ10的实施应利于产品的更新和持续性提高,并加强药品研发和生产的关系。 FDA各档,包括该指南,并不具有法律性的强制要求。而只是表达了FDA当局现阶段的想法,并且这些档只应该看成是建议,除非被法规引用。当局指南中应该这词的使用表明了是建议或推荐某些东西而不是要求。 1、药品质量管理系统 A范围(1.2) 该指南适用于一些系统,这些系统支持药品原料(如API)及药品,包括生物技术和生物学制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研发和生产。 认识到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点和不同目的,ICHQ10对于每个阶段都是合适的、相符的。 依据该指南的目的,新的及现有的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以下技术活动: ●药品研发: ?药品原料开发 ?处方开发(包括容器/密闭系统) ?实验性产品的生产 ?系统开发的移交(相关处) ?生产工艺开发和优化 ?分析方法研究 ●技术转移 ?从开发到生产的新产品转移

广东省药品注册研发质量管理指南讲解学习

广东省药品注册研发质量管理指南

广东省药品注册研发质量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和规范药品研发注册申报过程质量管理,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国家现有法规,结合广东省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 本指南。 第二条药品研发机构应当建立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应涵盖影响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的所有要素,包括药品注册研发质量的全部活动,确保所研发 的药品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保障药品研发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条本指南系广东省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的经验总结,各药品研发机构可以参考该指南,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或完善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体 系。 第四条本指南作为药品研发注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从研发到注册过程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条本指南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为了确定药品研发质量,确定研发过程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将物料与过程结合,以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并 通过研发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实现研发目的全部活 动。 第六条药品研发机构在研发过程中应根据药品研发的规律及其相关技术法规要求,建立可实施并行之有效的研发质量管理体系,使药品的研发过程遵循科学规 范、诚实守信原则。 第七条药品研发机构应当建立符合药品研发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将药品研发过程的真实、完整、规范的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研发和注册申报中,确 保药品研究数据真实完整和研发过程风险可控。 第八条药品研发机构建立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应当建立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部门或设置相关专职人员,对药品研发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系统的计划管理;

广东省药品注册研发质量管理规范指南.doc

广东省药品注册研发质量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和规范药品研发注册申报过程质量管理,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国家现有法规,结合广东省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 本指南。 第二条药品研发机构应当建立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应涵盖影响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的所有要素,包括药品注册研发质量的全部活动,确保所研发 的药品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保障药品研发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条本指南系广东省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的经验总结,各药品研发机构可以参考该指南,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或完善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第四条本指南作为药品研发注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从研发到注册过程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条本指南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为了确定药品研发质量,确定研发过程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将物料与过程结合,以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并通过 研发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实现研发目的全部活动。第六条药品研发机构在研发过程中应根据药品研发的规律及其相关技术法规要求,建立可实施并行之有效的研发质量管理体系,使药品的研发过程遵循科学规 范、诚实守信原则。 第七条药品研发机构应当建立符合药品研发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将药品研发过程的真实、完整、规范的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研发和注册申报中,确 保药品研究数据真实完整和研发过程风险可控。 第八条药品研发机构建立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应当建立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部门或设置相关专职人员,对药品研发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系统的计划管理; (二)配备所需的资源: 1.具有适当的资质并经过培训合格的研究人员;

药品研发质量体系数据完整性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第47卷第3期 2019年2月广 州 化 工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7No.3 Feb. 2019药品研发质量体系数据完整性的 现状及应对措施 汪六英,周自桂,李 瑞,秦 勇 (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药物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通过对药品数据可靠性指南及规范的学习,分析CFDA2016-2017年度药品检查报告中数据完整性问题缺陷项,总结平时工作中存在的数据完整性常见问题三根据CFDA‘药品数据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及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计算机化附录的要求,针对药品研发质量体系数据完整性工作,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三 关键词:数据完整性;数据可靠性;方法与措施;药品研发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9)03-0161-03 第一作者:汪六英(1979-),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药品研发质量管理工作三 通讯作者:秦勇(1975-),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新药研发三 Current Situation of Data Integrity during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ed Measures WANG Liu-ying,ZHOU Zi-gui,LI Rui,QIN Yong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Jiangsu Shenlong Pharmaceutical Co.,Ltd.,Jiangsu Nanjing210029,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data reliability guidelines and standard,the defects in drug inspection reports from 2016to2017from CFDA were analyzed,and problems of data integrity in daily work were summarized.According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raft of Drug Data Management Standard and the computerized appendix of GMP(revised in 2010),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data integrity of 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data integrity;data reliability;methods and measures;quality system of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药品研发质量体系包括数据完整性和项目管理三重视药品 研发过程中数据完整性,是中国医药市场趋同性二全球化所 需,也是医药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所需三数据完整性(ID)是指贯 穿整个产品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应该确保可靠二一致二合 理二准确三保障数据完整性需要适当的质量和风险管理系统, 包括遵守合理的科学原则和良好的文件规范三本人结合平时的 研发工作,对药品研发质量体系中数据完整性工作进行探讨三 1 研发QA与药厂QA的区别 研发质量体系目标是按照NMPA二FDA最新的药品注册法 规政策,GMP二GXP二ICH指导原则,QbD的理念运用于项目 的实施过程中,围绕人二机二料二法二环二测,质量与风险并 存,使不成熟的方法和工艺变成成熟工艺,研发出的申报资料 和产品符合NMPA要求三 药厂质量体系目标是按照GMP要求,对生产中人二机二 料二法二环各环节进行监控,通过验证管理二认证管理二现场 管理二偏差与风险评估,对成熟工艺的产品质量控制,使生产 出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三 2 数据完整性各国的法规与政策 针对药品数据完整性全球化和复杂性,在2016-2017年期 间,世界各制药大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数据完整性的法规和 指南三具体如表1所示三 表1 各国数据完整性法规 Table1 Data integrity regulations of the world 机构法规/指南名称颁布时间 MHRA‘数据可靠性定义和行业指导原则“2016.09 WHO‘数据与记录管理规范指南“(最终稿)2016.05 FDA‘数据可靠性与现行药品生产 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 2016.04 PIC/S‘数据可靠性指南“2016.08 EMA‘数据可靠性问答“2016.08 IPA‘数据可靠性指南“2017.02 我国除GMP计算机系统附录外[1],CFDA分别于2016.09 和2017.08分别两次提出了‘药品数据管理规范“的征求意见 稿[2]三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描述 1.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管理责任,包括高层管理者、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和质量保证部门的职责 1.1高层管理者主要职责 总经理是公司企业负责人,为公司药品质量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公司日常管理。负责提供足够的的、符合要求的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实现公司质量目标,确保公司按GMP要求生产药品。确保质量部门能够独立履行质量管理职责。其主要职责有:1)全面负责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直接管理公司质量部、研发部、销售部、财务部工作,督促行政部、生产各部门负责人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承担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对企业员工负责,对出资人负责,接受上级部门、出资人的检查、审计和质询。 2 )负责履行企业经营决策按程序进行,使之民主化和科学化,确保企业重大决策的正确性;负责提出企业短、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计划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计划的实施。 3 )负责贯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委的药品质量、生产、流通、价格、科研等政策、法令、法规。按照“集权、高效、科学、统一”的管理原则,提出总经理班子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分工安排,审批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职责,检查、监督、调控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确保企业经济运行正常有序进行,使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和行为依法进行。 4)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设立独立的、强有力的质量保证部门,配备相应的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及资格胜任的岗位责任人员,保证质量部依法独立地行使职权。 5 )审定和完善公司组织机构设置,配置和聘任各副总经理及各部门负责人,决定公司内授权权限及职责范围;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不断完善。负责提出或审批全公司的重要规章制度及重要企业经营文件。 6)负责公司财务预算的批准。负责并督促财务部做好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开支审批和照章纳税等工作,审批日差各类报销和费用支出,定期审查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资金情况和经营状况并上报出资人。 7 )负责提出和审批新产品开发方案、市场推广计划和技改项目并督促有关部门实施。

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材料范文

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材料范文 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产品实现,建立控制策略和保持产品的控制状态,持续改进。下面是 ___网的收集的关于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材料范文,欢迎借鉴参考。想要获取更多文章,敬请关注 ___网,谢谢大家! 一、前言 在之前的文章《质量管理体系之制药研发阶段》中分析了研发阶段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难点,并给出了一些建立和实施的思路。很多企业有这方面的需求和困惑,所以本文继续对药品研发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就一些常见的问题给出指导建议。 二、说明 药品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经历:调研和设计——合成——筛选化合物——候选化合物——临床前安全有效性研究——药物制剂——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申报生产注册——上市和持续监测。我们知道在药品生产阶段,应该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并在体系内建立GMP程序,GMP是上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药品研发阶段可能还会涉及到GLP、GCP、研究和上市注册等法规要求。在药品

生命周期中应用ICHQ10制药质量体系(S)建立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体系。回归到制药质量体系的本质来看,就是建立一定的管理职责和程序制度,以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制药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质量方针和目标; 制药质量体系的范围; 制药质量体系中的管理职责; 确定制药质量体系的程序以及它们的顺序、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简单的来说就是首先应确定企业目前的和未来可预见的质量目标,根据目标制定S体系的管理范围,然后再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级别和相应的职责,最后通过具体的程序文件将所有会影响到质量目标的因素做程序规定,并尽量体现其相互关系。药品研发的具体质量目标可能包括以下因素的实现: 原料药研发; 处方研发(包括包装容器/密封系统);

研发QA工作职责

1 目的: 建立研究院研发QA工作职责,明确其工作内容,使研究院的质量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2 范围: 适用于研究院研发QA工作职责的规范管理。 3 责任者: 研发QA。 4 定义: 无。 5 环境健康安全注意事项: 整个操作的执行始终遵守所有的环境健康安全的相关要求。 6 程序: 6.1 职务名称:研发QA。 6.2 直接上级:副总经理(戚亦宁)。 6.3 本职工作:负责研究院药品研发过程中质量保证工作。 6.4 工作职责 6.4.1 负责追踪、学习国家药品开发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获得各类药品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并作归档管理、培训管理;确保研发质量体系符合要求。 6.4.2负责研究院所有标准文件的管理工作: 6.4.2.1 负责研究院标准文件的新建/修订按既定的程序进行; 6.4.2.2 负责研究院标准文件按既定规程复印、分发; 6.4.2.3 负责研究院标准文件按既定规程替换、撤销; 6.4.2.4 负责研究院撤销、作废文件的销毁工作; 6.4.2.5 负责研究院标准文件(含电子版文件)的归档保存; 6.4.2.6 负责研究院标准文件的复审工作,制定复审计划,并按期组织完成; 6.4.2.7 负责督促研究院各部门定时审核、修订涉及各自部门的标准文件,提出修订意见,最终确定、修改。 6.4.3 负责研究院所有记录管理工作:

6.4.3.1 负责研究院实验记录本的盖章、发放、归档; 6.4.3.2 负责对研发用辅助记录的复印、签字、盖章、发放、归档; 6.4.3.3 负责研究院的空白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复印、签字、盖章、发放。 6.4.4 负责定期检查新药研发过程中各项记录是否及时、规范、准确;并记录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并跟踪检查核实整改结果等,定期每月向上级领导汇报检查情况,检查报告应记录归档;负责科研文件、记录、报告、各种外来文件等的监督审查、归档管理和借阅管理工作; 6.4.5 负责研究院工艺验证方案和报告、分析方法验证方案和报告、稳定性实验方案和报告、分析仪器的DQ/IQ/OQ/PQ验证方案和报告、申报临床时相关的验证资料、工艺规程草案和质量标准、注册上报资料等文件的审核; 6.4.6 负责定期组织实验室仪器、计量器具检定、校验及校准后的确认;监督研究院设备、仪器、仪表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及校验工作的实施情况; 6.4.7 负责向研发相关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或咨询,建立研发人员的质量意识,确保研发人员能按照组织的质量要求来完成工作; 6.4.8 参与合同实验室审计,并对审计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7 参照:无。 8 修订说明: .

研发质量管理体系

研发质量管理体系 目录 1 概述 (2) 2 法规指南 (2) 2.1 NMPA (2) 2.2 FDA (2) 2.3 EU (2) 2.4 ICH (3) 3 实施指导 (3) 3.1 广东省药品注册研发质量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2018/09 (3) 3.2 案例-PDA-阶段适当的质量体系及CGMP在蛋白原料药开发中的应用. 3 案例-研发质量体系与GMP (5) 3.3 案例-CFDI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8) 3.4 案例-FDA对制药企业的检查结果及趋势 (8) 3.5 2019财年引用频次最高的4条法规为: (9) 3.6 案例-药品研发阶段的数据可靠性 (10) 3.7 案例-我国药品研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0) 3.8 监管机构检查发现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0) 3.9 企业调研发现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问题 (11) 4 组成模块 (11) 4.1 基本要求 (11) 4.2 研发人员管理 (12) 4.3 组织架构管理 (13) 4.4 研究场所与仪器设备管理 (13) 4.5 物料管理 (13) 4.6 研究工作管理 (16) 4.7 质量管理 (17) 5 读物 (18) 6 问答 (18) 6.1 仿制药研发应在哪个阶段符合GMP?[16] (18) 6.2 研发的中试车间必须符合GMP认证吗? (18) 6.3 试剂开封效期内需要做稳定性考察么? (18) 6.4 研发的QA是不是应该兼具QC的职能?[17] (19) 6.5 研发和质量共用实验室(共用仪器包括液相、液质),质量的文件是 GMP文件 , 研发想独立于GMP,建立一套自己的文件(有些地方不遵循GMP)请问可以这样做吗? (19) 7 参考资料 (19)

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CarrieXie

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Carrie Xie 前言 在之前的文章《质量管理体系之制药研发阶段》中分析了研发阶段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难点,并给出了一些建立和实施的思路。很多企业有这方面的需求和困惑,所以本文继续对药品研发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就一些常见的问题给出指导建议。 说明 药品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经历:调研和设计——合成——筛选化合物——候选化合物——临床前安全有效性研究——药物制剂——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申报生产注册——上市和持续监测。我们知道在药品生产阶段,应该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并在体系内建立GMP 程序,GMP 是上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药品研发阶段可能还会涉及到GLP 、GCP 、研究和上市注册等法规要求。在药品生命周期中应用ICHQ10制药质量体系(PQS )建立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体系。回归到制药质量体系的本质来看,就是建立一定的管理职责和程序制度,以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制药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质量方针和目标; 二、制药质量体系的范围; 三、制药质量体系中的管理职责; 四、确定制药质量体系的程序以及它们的顺序、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简单的来说就是首先应确定企业目前的和未来可预见的质量目标,根据目标制定PQS 体系的管理范围,然后再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级别和相应的职责,最后通过具体的程序文件将所有会影响到质量目标的因素做程序规定,并尽量体现其相互关系。药品研发的具体质量目标可能包括以下因素的实现: 1) 原料药研发; 2) 处方研发(包括包装容器/密封系统); 3) 研发中产品的生产; 4) 给药系统的研发; 5) 生产工艺的开发和放大; 6) 分析方法的开发。 除了最初的早期研究外,小试、中试和放大以及临床药品的生产都或多或少与商业生产的技术活动内容相似,所以在上一篇文章中就建议按照FDA 六大体系的原则建立研发阶段的质量体系。ICH Q10中列出商业生产的技术内容主要有: A U S T A R

医药行业研发和质量相关政策分析

医药行业研发和质量相关政策分析医药行业研发和质量相关政策分析 组员:王旭、陈盼、李恒、季磊、高慧孟、李唯 指导专家:赵家俊、付百航、李必峰、平浩 医药行业作为关系到民生的重要行业,为了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对研发、制造、流通的各个环节,近几年来政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鼓励研发创新、强化质量监管,已经逐步上升为医药行业的国家战略。 就医药研发和制造而言,我国创新药的研发能力较为薄弱,占主要部分的还是仿制药。同时我国仿制药的质量参差不齐,以往,相比起加强研发和提高质量,有的药企更愿意通过营销去增加市场份额。结果,在这样的状况下,容易形成经济学上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 因此,要规范我国的医药行业,加强监管,鼓励形成良性竞争的循环,需要多个政策形成组合拳,从根上去进行治理。医药行业近期政策频出,本文将选取MAH制度和“一致性评价”政策,这2个与研发和质量相关的重要政策进行分析解读。 01MAH制度 MAH制度,全称为“MarketingAuthorizationHolder”,中文名称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文统一简称为MAH制度)。实施MAH制度,意味着上市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相互独立,上市许可证持有人(如果自己有生产资质)可以选择自行生产,也可以选择委托给有生产资质的企业进行生产。 我国的MAH制度早在2015年11月开始在全国10个省市进行试点。2017年10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文统一简称为CFDA)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作为第一点修正,即为在总则之后增加了第五条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对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承担法律责任。” 01 政策背景 我国药品管理法确立的药品上市许可由生产企业持有的制度,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药品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主要是生产仿制药,因此药品管理的重点在生产环节。而当时有能力有资质进行药品研制的主体基本是国有企业,国有药企研发和生产合一,因此注册申请人和生产企业捆绑是符合当时社会条件的。

ICH Q 药品质量体系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 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体系 Q10 当前第四阶段版本 2008年6月4日 药品质量体系 1.药品质量体系 1.1介绍 本文件旨在建立一个新的ICH三方指导原则,以阐述制药工业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型,称之为药品质量体系。本指导原则中所述的“药品质量体系”均指ICHQ10模型。 ICHQ10阐述的有效的药品质量体系综合模型,系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质量概念,包括了适用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也是对ICH Q8“药品研发”和ICHQ9“质量风险管理”的补充。ICH Q10是药品质量体系的模型,该体系可以在药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予以实施。ICH Q10中适用于生产厂的大部分内容已在地区GMP要求中有规定,本指导原则无意在现行法规之外增加新的要求。因此,ICHQ10中对现行的地区GMP要求的补充内容是非强制性的。ICHQ10的出台显示了工业界和监管机构为提高全球药品质量和供应,从公众健康利益出发对有效药品质量体系的共同支持。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实施 ICH Q10将促进创新和持续改进,加强药品研发和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 1.2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贯穿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支持原料药(即API)与制剂研发和生产的各个系统,亦适用于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品。

要认识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差异和目标的不同,相应于不同阶段以适当的方式运用ICHQ10的要素(见第3节)。 本指导原则涵盖了新产品和已有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下列阶段的技术活动: ?药品研发: o原料药研发; o处方研发(包括包装容器/密封系统); o研发中产品的生产; o释药系统的研发(如相关); o生产工艺的开发和放大; o分析方法的开发。 ?技术转移: o新产品从研发向生产转移; o已上市产品在生产和检测地点内的转移或不同地点之间的转移。 ?商业生产: o物料采购和控制; o厂房、公用设施和设备的准备; o生产(包括包装和贴签); o质量控制和保证; o放行; o贮存; o分发(不包括批发商的活动)。 ?产品终止: o文件保存; o留样; o后续的产品评估和报告。 1.3ICHQ10与地区GMP要求、ISO标准以及ICH Q7之间的关系 地区GMP要求、ICHQ7指导原则“活性药物成分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南”和ISO质量管理体系指南构成了ICH Q10的基础。为达到下述目标,ICH Q10通过阐述明确而具体的质量体系要素和管理职责扩充了GMP,ICHQ10为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药品质量体系提供了统一的模型,旨在结合地区GMP要求共同使用。地区GMP没有明确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如研发)。本指导原则中阐

医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完整版】

一、为了使全体职工明确企业经营活动的纲领及企业的管理方针、规划,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特制定以下有关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规定。 质量方针和目标是由总经理组织制定并正式发布的关于公司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与目标。 二、质量方针:“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促发展”。 1、制定GSP实施方案,分工负责,分解落实。 2、积极组织职工、鼓励职工接受再教育、再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业务素质和质量意识。 3、积极创造条件完善仓库设施,改善储存条件。 4、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加强考核力度,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正常运行。 三、目标管理 经营优质药品,全面提高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 1、严把入库验收、在库养护、出库复核等,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满足顾客需求,确保经营药品安全有效。 2、各岗位、各部门都要确保药品质量,严把质量关,把伪劣药品消灭在“萌芽”之前。 3、通过省局验收工作,并以验收检查为契机,长期按照GSP标准严格执行。 4、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手段,使经营管理跟上形势的发展。 5、加强商品、资金、信息、制度等管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有关工作。 四、培训教育,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的关键是人才,我们企业决心不惜代价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内部培养,提高、吸纳各种人才和“送出去”培训教育的“三结合”方法,培养一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整体素质,逐步建立高水平的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开展全员、全过程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活动。努力完成GSP改造,并将方针目标逐级展开,分解分层落实,形成严密的、规范的、系统管理与制度管理,使我公司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经济实体,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广东省药品注册研发质量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药品注册研发质量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注:前四十三条附有康利华GMP咨询公司的解读内容) 第一条:为了引导和规范药品研发注册申报过程质量管理,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国家现有法规,结合广东省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南。 康利华解读: 研发质量体系的建立参照GMP,又不能照搬GMP。与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不同的是,随着研发进程的深入,GMP要求是从简单到深入的一个提高过程,因此,研发质量体系的设计要点之一是如何把握不同研发阶段,GMP的实施程度问题。这一程度既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又要考虑保证研发过程的科学合理规范性。 第二条:药品研发机构应当建立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应涵盖影响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的所有要素,包括药品注册研发质量的全部活动,确保所研发的药品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保障药品研发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条:本指南系广东省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的经验总结,各药品研发机构可以参考该指南,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或完善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体系。 第四条:本指南作为药品研发注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从研发到注册过程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条:本指南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为了确定药品研发质量,确定研发过程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将物料与过程结合,以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并通过研发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实现研发目的全部活动。

第六条:药品研发机构在研发过程中应根据药品研发的规律及其相关技术法规要求,建立可实施并行之有效的研发质量管理体系,使药品的研发过程遵循科学规范、诚实守信原则。 康利华解读: 研发体系建立的目标与GMP不同,GMP更强调的合规性、真实性;研发则除了基础的合规性、真实性之外,同时强调科学性。 第七条:药品研发机构应当建立符合药品研发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将药品研发过程的真实、完整、规范的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研发和注册申报中,确保药品研究数据真实完整和研发过程风险可控。 第八条:药品研发机构建立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 应当建立药品研发注册质量管理部门或设置相关专职人员,对药品研发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系统的计划管理; 康利华解读: 提出研发质量管理部门或质量管理专职人员的要求。 (二) 配备所需的资源: 1. 具有适当的资质并经过培训合格的研究人员; 2. 足够和符合要求的场地、试验设施、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3. 经批准的实验方案和标准操作规程; 4. 专门的资料档案管理人员或部门。 康利华解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