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第54~55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乘、除与加、减的三步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同时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流程:

流程1:情境引进第一段:情境引进

流程2:交流算法

流程3:观察交流

流程4:发现规律第二段:探索规律

流程5:揭示乘法分配律

流程6:小结过渡

流程7:想想做做1

流程8:交流想想做做1

流程9:想想做做2 第三段:巩固规律

流程10:交流想想做做2

流程11:想想做做4

流程12:交流想想做做4

流程13:全课小结

流程14:课堂作业第四段:小结、作业

第一段:情境引进

流程1:情境引进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王阿姨准备买一些衣服作为节日礼物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请看图片。

课件出示主题图。(图略)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会列式解答吗?请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在本子上列算式,并解答。(暂停)

第二段:探索规律

流程2:交流算法

师:同学们都解答好了吗?我们来看看小青椒和小蕃茄是怎样解答的:

课件分别出示2种计算方法:

小青椒:我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了多少元。

65 × 5 + 45 × 5

= 325 + 225

= 550(元)

小番茄:我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65 + 45)× 5

= 110 × 5

= 550(元)

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和小青椒、小番茄的相同吗?你们看,由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小青椒是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了多少元,小番茄是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所以列出的算式就不同。但是,这两道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都是求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总价。所以,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同,都是550元。那么,同学们会把这两道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想一想,在本子上试试看。(暂停)

流程3:观察交流

课件出示等式:(65 + 45)×5 = 65 ×5 + 45 ×5

师:同学们是这样写的吗?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想一想,能换不同的数据,再写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吗?请大家在自备本上试一试,写一写,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暂停)

流程4: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一定又写出好多这样的等式吧?小萝卜也写了一些这样的等式,你们看:课件出示一组等式:

(35 + 65)× 12 = 35 × 12 + 65 × 12

(23 + 27)× 7 = 23 × 7 + 27 × 7

(56 + 14)× 50 = 56 × 50 + 14 × 50

(28 + 2) × 16 = 28 × 16 + 2 × 16

(15 + 45)× 36 = 15 × 36 + 45 × 36

……

师:同学们,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等式把具有这样模式的等式都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独立在本子上试一试,完成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暂停)

流程5:揭示乘法分配律

师:大家一定想出很多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等式了吧。是啊,表示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表达的意思都一样。那同学们知道这种等式所表示的意思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吧。(暂停) 师:同学们,这样的等式都表示一个相同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课件出示规律文字)我们如果用字母a、b、c来分别表示不同的三个数,那么这个规律可以怎么写呢?可以写成:课件出示字母公式:(a+b)×c= a×c+ b×c

师:等式的右边就相当于把括号外的因数c,分配进入括号中的两个加数,分别与之相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出示课题)同学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吧。(暂停)

流程6:小结过渡

师: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同学们都记住了吗?这一条规律的发现对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可有着很大的作用呢。大家理解它所表示的意思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住它。

第三段:巩固规律

流程7:想想做做1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 + 35)×2 = 42 ×□+ 35 ×□

27 ×12 + 43 ×12 = (27 + □)×□

15 ×26 + 15 ×14 = □○(□○□)

72 ×(30 + 6)= □○□○□○□

师:我们继续看,想一想,可以怎样填呢?请同学们根据乘法分配律,自己在书上填一填。(暂停)

流程8:交流想想做做1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答案:

(42 + 35)× 2 = 42 × 2 + 35 × 2

27 × 12 + 43 × 12 = (27 + 43)× 12

15 × 26 + 15 × 14 = 15 +(26 + 14)

72 ×(30 + 6)= 72 × 30 + 72 × 6

师:同学们填好了吗?大家在填写等式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与字母公式相比,有的是从左向右,如1、4两题,有的是从右向左,如2、3两题;有的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因数,有的是一个因数乘两个数的和,正是因为乘法存在分配律,所以它们的形式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实质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思维可要灵活哦。

流程9: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

(28 + 16)×7 28 ×7 + 16 ×7 □

15 ×39 + 45 ×39 (15 + 45)×39 □

74 ×(20 + 1) 74 ×20 + 74 □

40 ×50 + 50 ×90 40 ×(50 + 90) □

师:接着看,这一组题,横着看,哪一组算式的得数相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在书上画一画吧。(暂停)

流程10:交流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答案:

(28 + 16)×7 28 ×7 + 16 ×7 √

15 ×39 + 45 ×39 (15 + 45)×39 √

74 ×(20 + 1) 74 ×20 + 74 √

40 ×50 + 50 ×90 40 ×(50 + 90) □

师:我们来看正确答案,同学们是这样画的吗?最后一题为什么不可以画“√”呢?(停顿)是啊,同一个数分别跟另外两个数相乘的积相加,应该等于这个数与另外两个数的和相乘。同学们一定要看仔细哦!

流程11: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4: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1)64 × 8 + 36 × 8 (2)25 × 17 + 25 × 3

(64 + 36)× 8 25 ×(17 + 3)

师:再看这两组算式,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组先算一算,再比一比,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暂停)

流程12:交流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两组计算答案:(1)64×8 + 36×8 (2)25×17 + 25×3

= 512 + 288 = 425 + 75

= 800 = 500

(64+36)× 8 25×(17 + 3)

= 100 × 8 = 25 × 20

= 800 = 500

师:我们看正确答案,第一组,第一题,64 ×8 + 36 ×8,可以同时计算64乘8和36乘8,等于512加288,结果是800,这一题,64乘8表示64个8,加上36个8,实质就是100个8;第二题,(64 + 36)×8,先算括号里面的64加36得100,再算100乘8得800,这一题,64与36的和乘8,也表示100个8,这两题,虽然算式不一样,但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结果也相同,但很显然,第二题的计算比较简便;同理,第二组的两题也是,虽然算式不一样,但表示的意义实质上是

一致的,结果都是500,但第二题的计算比较简便。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暂停) 第四段:小结、作业

流程13: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探索了乘法运算中一条很重要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它就是乘法分配律。在有些计算中,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变得较为简便。其实,乘法分配律里面藏着的奥妙还有许多,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会进一步来研究它。(暂停)

流程14:课堂作业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5

师:请同学们独立在作业本上完成

小学生必备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

2019年小学生必备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 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x c=a x c+b x c 还有一种表示法: a x (b+c)=ab+ac 示例 25404 =25(400+4) =25400+254 =10000+100 =10100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2537+253 =25(37+3) =2540 =1000 2019年小学生必备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在小数、分数的计算上。 例题:

25404 =25(400+4) =25400+254 =10000+100 =10100 乘法分配律的反用: 3537+6537 =37(35+65) =37100 =3700 乘法分配律的反用: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537+6537 =37(35+65) =37100 =3700 相关信息: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借助乘法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从形式上进行正确的表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56+72+28=56+(72+28) 12×32=32×12 125×(8×40)=(125×8)×40 2、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X k B 1 . c o m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主题图及问题: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小组合作,列式计算。 3、生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 6×25 = 150(人)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4、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5、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6、汇报: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7、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8、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三、巩固练习 1、P26做一做。 2、根据乘法分配律写出等号右边的式子。 (13+25)×4= 7×30+17×70= (4+5)×a= 3、p27练习七第4题。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2、拓展。 25×104,不列竖式可以怎么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使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理解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升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理解;联系实际,深化理解;归纳概括,完善理解”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 ①(3 + 2)×4 3×4 + 2×4 ②2×(11 + 9) 11×2 + 9×2 ③20×5 + 4×5 (20 + 4)×5 【 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 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够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㈠影幕演示: 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②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究策略。 ③展示思维过程,探究解题规律。】 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24——25页,乘法分配律。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学科:数学 【教材解读】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运算规律延续。这节课以济青高速公路为背景素材,通过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两辆汽车的相遇信息,由解决相遇问题的两种方法,发现和引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体验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将数学问题有机结合,合理整合知识,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体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多种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3、让学生通过探索体会知识间的联系,理解一些规律都是从一般规律概括出来的。 【教学目标】 1.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数学方法学习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节课,咱们就从生活出发,探索其中的数学知识。(声调低)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校的活动小组,这里有3组数学信息!(谈话式) 师:有三个问题。(不读,让学生看)会解决吗? 生:会! 师:其实以前学习过。那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请同学们任选一题,列综合算式写在横线上,然后口算出得数填写在括号内,并想想看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请同学们在1号学具纸上完成。开始 停,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交流时,注意说清你的算式和得数各是多少。谁来?这位同学,你选择的是的第几道题?读读你的算式和得数。 生交流算式和结果 师:你是怎么想的?先求出一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总和,再乘3.问大家:可以吗? 有没有不同方法?你来?生:4x3+2x3 师:结果呢?——哦,也是18。你的想法呢? 师:分别求出3个组男生和3个组女生的人数,再相加,也可以啊。两位同学方法不同,但都求出了体育小组的总人数,思路很清晰。 继续,第二道题,谁来?(2+8)x5。这是你的算式,那得数呢?不同方法呢?2x5+8x5。说的很完整!谁选择的最后一道题!你来!另一种呢,你来!大家同意吗?和第一道题,道理相同。 【设计意图:这种教学设计,主要是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虽然结果相同,但两个算式是不同的。但它们之间好像又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引发探究欲望。】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分类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运用以前的知识,非常好的解决了3个问题,得到了6个算式。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如果让你把这些算式分成2类,你打算怎样分?(生举手后再叫上台)谁愿意到台上来分给大家看看? 师:这位同学你来!生如果不操作,师问:你打算把哪些分在一起?动手分分吧 如果生操作,师说:你想放在哪里?老师帮帮你,好吗?

(完整)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习题

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a+b)×c=a×c+b×c (a×b)×c=a×(b×c) a×b=b×a (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36+64)×13与② 36×13+64×13 () 2、① 135×15+65×15与②(135+65)×15 () 3、① 101×45与②100×45+1×45 () 4、① 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 15 + 2 ×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7+140)×4= 57+140×4 () 2、42×(28+19)=42×28 +19×42 () 3、(25×4)×8=25 × 8 + 4 × 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2、(32+25)×2= () A.32+25×2 B. 32×25×2 C. 32×2+25×2 3、a×c+b×c= ( ) A.(a+b)×c B. a+b×c C. 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3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1 教案内容: 一、课题:《乘法分配律》 二、主要讲解的内容: 课本第26页例7及相关练习题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初步认识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乘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借助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内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网络,耳机等 学生准备:数学书、笔、练习本、笔记本 五、教学环节 1、反馈家庭作业(表扬做的优秀的学生,鼓励并引导完成不太好的学生积极完成作业)

2、复习导入 算一算,比一比 (10+5)×5=(8+2)×7= 10×5+5×5= 8×7+2×7=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请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和发现。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3、新授 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①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 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促成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生成,为探索运算定律准备了资源。】②汇报交流,明确算法学生先自己做上传自己想法,连麦让个别学生说明。 谁愿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大家,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 方法一:先算每个小组人数,再算总人数。 (4+2)×25 =6×25 =150(人) 方法二: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

小学数学 乘法分配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乘法分配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缘起 2010年7月初在批阅本校四下年级(共224人)的数学期末试卷时,发现简便计算中以下两题“25×48×125”、“165×79”错误率很高,分别如下: 题目错误人数错误率25×48×125 63人28.1% 165×79 52人23.2% 其中错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乘法分配律意义理解有误;(2) 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混淆;(3) 拆分错误;(4)没有简便计算;(5)乱做或不做。 在进行试卷分析时,本人与四年级老师探讨这个问题,四年级老师说:“以前对简便计算没怎么关注过,只知道简便计算学生不容易掌握,尤其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学生老是搞错。这学期我们很重视,除了上新课特别注意外,平时还把简便计算当作过关题,一天1—2题,训练了将近两个月,结果考试出来,你看,乘法分配律还是错误那么多。”当时听了这番话,就在心里想:为什么简便计算学生这么不容易掌握?原因到底出在哪里?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该如何解决?乘法分配律该如何进行教学才是有效的呢? 带着以上的困惑,我开始了下面的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 (一)课该从哪里开始? 本人首先翻阅了《人教版》、新《浙教版》、《北师大》、《苏教版》几套教材,发现每套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都不一样,情况如下: 内容版本人教版浙教版苏教版北师大 加法交换律独立安排在 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三上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一 位数”中 独立安排在四 上第七单元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独立安排在四 上第三单元乘乘法分配律三下第二单元独立安排在四

“长方形的周 下第七单元法中 长”中 到底哪种编排更合理?是把这几种运算定律放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还是把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分开教学更利于学生理解?是这几种运算定律单独成一个单元教学有利?还是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分别教学这几种运算定律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带着这些疑问,我在四上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了对比教学,四(1)班在教学交换律后直接教学乘法分配律,四(2)班按四下人教版第二单元教材编排,先教学交换律、结合律,然后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两个班级都由本人按照相同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见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然后在新课教学后对有关乘法分配律的习题进行检测。第一次检测是在乘法分配律新课教学(一课时),又进行一节简便计算(主要是a×(b±c)和a×99+a这两种类型)的新课教学(一课时),共两课时后,我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共6道题目:①32×(200+3)②38×29+38 ③82×85+15×82 ④123×15+43×123+42×123 ⑤ 124×25-25×24 ⑥99×14+14)结果如下: 全对错1题错2题错3题错4题不会人数 班级 四(1) 32人9人8人2人2人2人(55人) 占班级百分比58.2% 16.4% 14.5% 3.6% 3.6% 3.6% 四(2) 26人19人4人1人1人(51人) 占班级百分比51% 37.3% 7.7% 2% 2% 接着我又进行了乘法分配律的第二课时的简便计算教学,主要类型有“a×接近整百数,如:102(或99)×45”与“a×25(或125),如25×44”这两类。然后对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共8题:分别如下:①102×45 ②98×32 ③48×301④25×44⑤48×125⑥45×16⑦45×99+45 ⑧48×101-48)进行了检测,情况如下: 全对错1题错2题错3题错4题错5题及以上人数 班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借助乘法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从形式上进行正确的表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56+72+28=56+(72+28) 12×32=32×12 125×(8×40)=(125×8)×40 2、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X k B 1 . c o m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主题图及问题: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小组合作,列式计算。 3、生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 6×25 =150(人)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4、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5、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6、汇报: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7、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8、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三、巩固练习 1、P26做一做。 2、根据乘法分配律写出等号右边的式子。 (13+25)×4= 7×30+17×70= (4+5)×a= 3、p27练习七第4题。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2、拓展。 25×104,不列竖式可以怎么计算?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练习题四套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36+64)×13与②36×13+64×13 () 2、①135×15+65×15与②(135+65)×15 () 3、①101×45与②100×45+1×45 () 4、①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 15 + 2 ×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7+140)×4= 57+140×4 () 2、42×(28+19)=42×28 +19×42 () 3、(25×4)×8=25 × 8 + 4 × 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 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 (36+64)×13与 ② 36×13+64×13() 2、①135×15+65×15与 ②(135+65)×15 () 3、①101×45与 ②100×45+1×45() 4、① 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 15 + 2 ×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7+140)×4= 57+140×4 () 2、42×(28+19)=42×28 +19×42 () 3、(25×4)×8=25 × 8 + 4 × 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2、(32+25)×2= () A.32+25×2 B. 32×25×2 C. 32×2+25×2 3、a×c+b×c= ( ) A.(a+b)×c B. a+b×c C. a×b×c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沟西小学张文娟 页例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 36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乘法的分配律在本册书中所学的运算定律中,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往往只注重结论教学,而忽视了过程教学,对于学生只要求掌握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而能否 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不作要求。因此,学生并未真正发现和理解这个运算定律,未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没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课设计旨在其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设计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意向,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其二;培养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本课学习中,用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部分的初步感知,例3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把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变为学生会学知识,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 其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学习乘法分 配律时,往往能掌握和运用这个运算定律,但大多数学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因此,本课在各环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运 用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在练习设计中,通过专项训练,突破这个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当学生发现和理解了乘 法分配律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用语言抽象、概括这个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分配律教案 沪教版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326+512 +174 37+(63+639) 6×25×4 125×5×8×2 6×30+4×30 44×25 965-321-279 5×26×20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运算定律 (二)新授 1.出示例题:学校去买课桌椅,每把椅子36元,每张桌子78元,学校共买了6套课桌椅,共要付多少钱? 师:从这道题目中,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呢? 生:我知道每把椅子36元,每张桌子78元,买了6套课桌椅。 师:不错,你们收集到了这么多的信息。 师:那大家能不能利用收集到的这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目。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生:(1) (36+78)×6 = 114× 6

= 684(元) 答:买6套课桌椅要684元。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生:(2) 36×6+ 78×6 = 216 + 468 = 684(元) 答:买6套课桌椅要684元。 师:两个小组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发现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怎么样的呢?生: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师:所以我们能用什么符号来连接这两个算式呢? 生:等号 师:可以怎样表示呢? 生:可以表示为: (36+78) ×6 =36 ×6+78×6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 师:刚才我们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那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点呢?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出:第一个算式是两个数的和去乘一个数,而第二个算式是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想乘,再把他们相加。)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2.反馈揭示: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所得的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 × c = a × c +b × c 师:那如果老师出示a × c +b × c,它应该等于什么呢? 生:等于(a+b) ×c 师:好的,我们发现这两个算式从左边推倒右边或者从右边推到左边都是成立的。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乘法分配律来试一试 (三)练习巩固 1.小试牛刀: (93+28)×11 = 93 ×()+28 ×()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环县红星小学集体课案设计 2012年3月17 日科目数学主备人高小龙执教人授课班级 课题乘法的分配率课时数2课时分管领导签字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方法说明:“讲”是师生共同梳理思路,表述思想;“学”是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练”是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有坡度的练习题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解乘法分配率。

教学流程设计个人修订 一、复习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乘法交换律的字母公式()。 2、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 3、师生赛一赛,102×56,99×25,学生每人挑选一道题做,教师全做, 看谁算得快。 师:想知道老师算得快的秘密吗?(不是老师提前算了,而是老师掌握了 一些乘法计算的秘密,假如你掌握了一定比老师还快呢!想不想知道呢? 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二、探究新课: (一)情景导入,认知定律。 1、你们这么积极,老师奖励给大家一些笑脸,你们知道这上面一共有 多少个笑脸吗? 例:出示笑脸图,每行有五个黄色笑脸图,三个红色笑脸图,共 四行。 (设计意图:使用笑脸图,增强趣味性) 学生汇报两种解法: ①先算出一行有多少个笑脸,再算出4行共有多少个笑脸。 列式为:(5+3)×4=32(个) ②先算出黄色笑脸、红色笑脸各有多少个,再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笑脸。 列式为:5×4+3×4=32(个) 师:因为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5+3)×4=5×4+3×4 或5×4+3×4=(5+3) ×4 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两种解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32个, 使学生明确两个算式相等。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 式,增强学生的数感。 分别观察有什么特点?(数字一样,符号一样)(5+3)×4是5和3的和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乘法分配律(整理)

.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乘法分配律(20150917整理)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被减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 c=a×c+b×c 或(a-b)× c=a×c-b×c 还有一种表示法: a(b+c)=ab+ac或a(b-c)=ab-ac 例题: 25×404 (200-4)×25 =25×(400+4) =25×200-25×4 =25×400+25×4 =5000-100 =10000+100 =4900 =10100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25×37+25×3 135×106-135×6 =25×(37+3) =135×(106-6)

. =25×40 =135×100 =1000 =13500 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在小数、分数的计算上。 乘法分配律习题练习: 1、(4+8)×25 (10+2)×32 35×(100-1)(200-4)×25 (4+9)×25 125×(8+80)(40+8)×25 2、102×76 88×125 201×25 25×34 25×96 125×88 46×102 23×98 101×38 3、99×246 36×198 398×25 4、19×16+19×84 48×23+48×26+51×48 56×199+56 201×38-38 55×99+55 32×37+32×63 35×37+65×37 38×39+38 99×9+99 5、135×106-135×6 237×138-237×23-237×15 113×258-258×12-258 325×113-325×13 230×13+23×70 48×12+16×64 75×14—70×14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案第5课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等,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题目: 1.口算。 (27+73)×8=800 40×9+40×1=400 14×(10+2)=168 10×6+10×4=100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5×80 (1250+125)×8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新授 1.出示简单算式:让学生在这些算式中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行全班交流。 (3 + 2)×4 = 3×4+2×4

2×(11 + 9)= 11×2 + 9×2 (20 + 4)×5=20×5 + 4×5 (黑板板书)结果知道:这个式子的得数相等。 2.出示课本插图 ①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②、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试着估计。③、列式解答 学生在下面练习,老师巡视,练习结束后,要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全班交流。方法一:6×9+4×9=54+36=90(块)教师试着引导学生说出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黑板板书) 方法二:(6+4)×9=10×9=90(块)引导学生说出: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黑板板书)结果计算算出来的结果相等,那么用=表示这两式子的关系。(教师板书=。)④、观察算式与上面式子相比,有什么的特点? (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规律: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从而得出乘法交换律的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⑤、字母表示。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三、练习 1.课文第57页的“试一试”第1、2题。 2.PPT练习。学生独自思考完成。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 课本57-58页第1、2、3、4题。 六、板书

四年级上乘法分配律计算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 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93×6+93×4 325×113-325×13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56×10152×102

125×81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 125×79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25×125)×(8×4)?(4+8)×25 35×37+65×37 125×88 135×6+65×6 (43+25)×40 8×(125+7) 18×82+18×47+18×712 5×(40-4) 16×256 -16×56 69×45+31×45 38×29+38 125×(80+8)?

123×99 +123 125 ×7+125 79×99+79 35×102 47×101 25×44 98×37 38×45×201-45 ? 101-38 25×199 99×201-99 25×199+25? 102×83 124×25-25×24 (80+8)×25 ?

135×6+65×6 18×82+18×47+18×71 30×2+25×2?4×24+26×24?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教师,当学校有说课的活动时应该予以积极参加。对于从事才一年的新老师来说,可能会不知道说课时什么意思,而且它和讲课是否一样呢?答案当然是不一样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吧?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一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购买球衣、球裤等应用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归纳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归纳乘法分配律并在理解乘法分配律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因为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对一些小朋友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

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简便计算的过程,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我主要采用发现教学法和发现学习法,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在探索交流中去发现一般规律、去思考问题本质、敢于质疑。 四、说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4大环节。 第一环节:以两道应用题作为复习,分别包含了乘法交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7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易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易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严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进行了前面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一些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较牢靠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便当,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自觉感悟、理解、归纳乘法分配律,知道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对一些算式进行简易运算。 2.过程方法目标:在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推理、验证等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胜利的喜悦,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探索、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简单应用。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题纸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发现问题。 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具演示〗课件出示主题图及问题:贴了多少瓷砖? 师:可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算式写在纸上。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汇报,实时板书 6×8+4×8=(6+4)×8 3×10+5×10=(3+5)×10 师:哪两道算式关系比较密切?是否可以用等号连接?为什么?〖设计意图〗从生活场景入手,利用格子理解分配律例外形式算式的转化。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1)活动一,小组讨论找特征。 师:仔细观察,这些等式都有哪些共同特征? 小组讨论,巡视指导。 交流汇报,解释发现。

(完整版)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习题

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a+b)×c=a×c+b×c (a×b)×c=a×(b×c) a×b=b×a (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 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 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36+64)×13与②36×13+64×13 () 2、①135×15+65×15与②(135+65)×15 () 3、①101×45与②100×45+1×45 () 4、①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15 + 2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8 + 70 35 ×38× 39+38 25 (80+8)×32×(200+3)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4= 57+140×4 1、 (57+140))(28 +19×42 2、42×(28+19)=42×)(、(25×4)×8=25 ×8 + 4 ×8 3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五、选择题:)c (c+b×1、(a+b)×c=a× C. 乘法分配律 B. 乘法结合律 A. 乘 法交换律)2= (2、(32+25)×2 2+25× C. 32×2 32+25× B. 32×25×2 A.) c= ( 、a×c+b×3c b×C. a× B. a+b×c A.(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3 类型一: (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