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为治疗理论

行为治疗理论

行为治疗理论
行为治疗理论

个案工作模式之行为治疗模式

2010-08-17 19:51:03| 分类:社工实务|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尽管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对它的质疑一直没有平息,过于繁琐的治疗程序、过于精细的技术方法、过于漫长的治疗过程等都受到了许多人的批评,这也的确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硬伤。于是,力图寻找一种更加简便、更加实用的治疗模式就成了社会工作新的发展任务,行为治疗模式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

一行为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表面看起来,行为治疗模式是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针锋相对的产物,二者之间应该有本质的区别,其实不然,行为治疗模式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至少有一点本质的相同:二者都是心理学刺激之下的产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息息相关的,而行为治疗模式则与另一个心理学流派一行为主义密不可分,因此,对行为治疗模式的探讨首先应该回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中去。

行为主义也被称为行为学习,从名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同于常规心理学流派的学说。事实上,行为主义的产生既可以说是心理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也可以说是心理学史上的一次叛逆。因为行为主义无论是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心理学。

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行为主义认为,传统心理学主要以心理为研究对象,但是,心理是内在的、不可观察的、难以捉摸的、无法度量的,因此,也是难以进行研究的。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真正研究对象应该界定为行为,因为行为是外在的、可观察的、能够测量的,而且,行为本质上就是外显的心理,心理实质上就是内隐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是本质统一的;也正因为如此,行为主义对弗洛伊德所津津乐道的无意识毫无兴趣,他们将人类的外显行为界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因为研究对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相应地,研究方法也产生了必然的改变,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主导方法――内省法被彻底摒除,取而代之的是观察法――对外在行为的观察。这种变化进一步导致了关于人这个主体本身的看法。这个变化深深挑战了传统社会工作对于人的看法。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行为主义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重要代表人物。

1 华生

与巴甫洛夫一样,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187-1958)被认为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归纳起来,华生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华生非常明确地宣布,传统的心理学是错误的。无意义的,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不可观察、不可分析、不可研究的无意识动机和认知过程等抽象的对象,它的研究方法因此也是无法比较、难以把握的内省。行为主义则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对公开的、外在的、具体的、人类行为的观察研究之上,这才是心理学走向科学化的必然选择。

第二,环境塑造行为。因为行为主义否定了心理,所以,人只是一连串行为的复合体,相应地,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就无法从内在心理寻找原因,只能从外在环境得到解释了。华生认为外在环境的影响是行为发生的惟一因素,因此,只要改变环境就可以相应地改变人的行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第三,刺激一反应模式。华生否定了弗洛伊德对本能的强调,否定了遗传对行为的影响,否定了心理对行为的改变,他主张外在环境的刺激导致了行为结果的改变,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外在环境刺激的结果。相应地,我们可以从外在环境的刺激来预测行为的发生,反过来,也可以从行为的改变来推测外在环境的改变。

2.斯金纳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伯尔赫斯?F.斯金纳门904-1990)被认为是行为主义的第二代代表人物,斯金纳接受了华生的思想,同时,又将华生的思想继续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斯金纳的努力,行为主义才真正得以进人社会工作领域,并演化为行为治疗的社会工作模式。

在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古典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之上,斯金纳进一步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斯金纳看起来,我们的行为可以操作外在的环境,从而产生一定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本质将会决定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简单来说,如果最后的结果是积极的奖赏,那么,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反过来说,如果最后的结果是消极的惩罚,那么,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是对华生的理论的具体化,相对来说,斯金纳的理论更加具有操作性,也更加具有解释力。斯金纳的理论对于人的行为改变机制具有非常简洁而又清晰的解释,他的理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众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在偏差行为矫治方面斯金纳的理论应用尤其广泛。此外,斯金纳强调积极的奖赏对于行为的改变作用要远远大于消极的惩罚,这个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也被广为接纳。斯金纳简洁明快地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发生机理,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洁明快的行为改变方法,就此而言,斯金纳的贡献是非常伟大的。

3.班杜拉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1925-- )被认为是行为主义的第三代代表,如果说华生和斯金纳解释了人类行为的客观机制的话,班杜拉的杰出贡献则在于进一步强化了人的行为不同于动物行为的本质,并且,进一步将行为的直接刺激拓展为间接刺激,正是因为班杜拉,行为主义才最终走出了生物学的阴影,真正被人类文明社会广泛接受。班杜拉的思想王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观察学习。传统行为主义对行为的理解是建立在直接的环境刺激基础之上的,班杜拉则发现了人类行为改变的另一种机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习从而改变行为选择。换句话说,我们不必要接受直接的环境刺激,我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同样也能达到对自我行为的修正。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它进一步揭示出了改变人类行为的另外一种重要机制。

第二,替代强化。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时,尽管我们自身没有受到具体的刺激----奖励或惩罚,但是,我们同样可以观察到别人同样行为的结果-----奖励或惩罚。我们会同样将这种可能性推论到我们自身的行为,并因此改变我们的行为。这种强化作用并没有直接作用在我们自身,只是一种替代强化,但所起到的作用却与实际强化相同。

第三,认知的重要性。班杜拉认为,传统行为主义过于强调外在环境刺激对于人类行为的直接作用,忽视了人本身的认知和选择的能动性。事实上,在外在环境刺激和人类行为改变之问还有行为主体对这种刺激本身的认知和选择作用。人并非像动物或机器人一样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对外在环境刺激做出反应,而是主动地、选择性地做出相应改变,这个发现将人的尊严保存了下来,从而使人与动物真正区分了开来。

第四,交互决定论。斯金纳的主要思想最终体现为他所发明的交互决定论,传统行为主义过于强调认识环境的作用,从而蜕变为简单、机械、庸俗的环境决定论。班杜拉则相反,他反对这种环境决定论,强调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人是积极的。能动的,人并不是外在环境的奴隶,不是外在环境的单纯反映者,人同样对外在环境的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转化,人与环境相互成为彼此的决定者,人的行为是认知、行为。环境等多重因素连续、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二行为治疗模式的工作流程

行为治疗模式因为自身理论的特殊性,所以,在一般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基本流程上又进一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为治疗工作主要阶段,托马斯认为,行为治疗模式的实际开展过程主要可

以划分为十二个具体步骤:

第一步,列出问题范围。社工将案主所可能涉及到的问题不论大小全部开列出来,目的在于使社工和案主对于即将遇到的问题有一个全面认识。

第二步,选择并确定问题。在诸多问题中经过讨论选择并且确定社会工作服务将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目的在于使社工和案主明确具体的服务目标和努力方向。

第三步,要求合作。当问题明确之后,要求案主给予充分的合作,对于已经诊断和矫正过的行为能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第四步,探究问题。社工帮助案主对问题本身进行深人的分析诊断,使案主和重要他人对案主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案主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

第五步,收集基本资料。进一步收集与案主问题相关的详细资料,对于问题本身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该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问。次数、严重性等,为进一步的介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六步,识别可控制的环境。了解案主问题产生的具体环境,明确案主问题行为产生的环境刺激因素,以便更好地消除不良的环境刺激,更好地控制行为的发生。

第七步,评估积极的环境资源。详细了解案主的环境,区分有利于案主行为改变的良性环境资源,通过这种积极环境资源的利用,推动案主行为的矫正。

第八步,确定行为目标。社工和案主共同确定行为矫正的目标,为行为矫正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九步,制定矫正计划。为案主行为的改变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使案主对自己的行为改变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步骤。

第十步,介入。社工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对案主进行专业介入,展开实际服务过程,使案主的偏差行为得到真正的矫正和切实的改变。

第十一步,评估。对案主行为矫正的结果和专业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反省专业介入的实际效果。

第十二步,跟进。对案主进行持续的跟进服务,必要时候需再对案主进行专业介人,帮助案主维持行为矫正的良好结果。三行为治疗模式的主要技巧

到目前为止,相对来说,已经证明比较有成效的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有反映性技巧。操作性技巧和综合性技巧三种。

1. 反映性技巧

反映性技巧主要针对的是反映性行为,是建立在古典性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具体技巧主要包括反条件反射、循序减敏法、嫌恶疗法、休克疗法等四种。

反条件反射主要是建立在行为与环境的刺激一反应基础之上的,为案主重新创造一个积极的条件反射,从而取代原来的消极条件反射,也就是用积极的行为反应取代消极的行为反应。比如一个小孩每天都睡得很晚,我们就鼓励小孩早睡,只要睡得早就奖励,慢慢地,小孩就养成了早睡的习惯,晚睡的毛病自然就被早睡的习惯替代了。

循序减敏法主要是将行为矫正的大目标细分为一系列具体目标,通过相互抑制作用,按照一定的顺序,帮助案主逐渐脱离原来的消极行为。比如一个人每天都要抽一包烟,为了帮助他戒烟,我们先让他每天只抽半包烟,然后,每天只抽五支烟,逐渐递减,直到他最终彻底戒断为止。

嫌恶疗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一种令案主感到嫌恶的不愉快条件反射去替代原来感到快乐的不良条件反射。也就是用一种令案主感到不快乐的行为去抑制案主原来感到快乐但却属不良的行为反应。这种方法在戒烟、戒酒、减肥等多个领域应用很广。国外有的地方为了让违章司机遵守交通规则,抓到违章后就让司机天大看违章行车造成的惨剧,这种悲惨的景象深深地印在司机脑海中,让司机感到痛苦不堪,于是,就不再违章了。

休克疗法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想像的和真实的两种治疗方法,基本治疗方法是短时间之内让案主大量面对他曾经非常焦虑或恐惧的环境刺激,通过极端的刺激使案主最终对原来的不良环境刺激产生抵抗作用。这种休克疗法目前不仅在个人行为矫正上广为应用,即使在社会变革等宏大主题上同样应用很广。当然,休克疗法具有一定的风险,这要求社工对案主本人有清醒的了解,同时,对于单位时间内的不良刺激能够有高超的掌控能力,以免对案主造成伤害。比如小孩子学游泳,一开始往往对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不敢下水,有经验的教练不会长时间劝小孩下水,他会乘小孩不备,突然把他扔到水里,小孩受到惊吓,喝两口水,哭两声,反倒发现其实下水也没什‘.么可怕的,于是,就开始到水里游泳了,这就是休克疗法的一个应用。

2.操作性技巧

操作性技巧主要针对的是操作性行为,它的主要技巧包括正增强、负增强、消减。差别增强、相继渐进法、系列分解法、惩罚等多种。

正增强主要是对于案主特定行为给予积极强化,从而维持或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日常生活中的奖励是最普遍的正增强方法。

负增强与正增强正好相反,主要是通过给予案主负面的消极刺激和强化,从而帮助案主减少或抑制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剥夺与惩罚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负增强形式。

消减也是刺激一反应的一种直接表现,主要是通过减少特定行为相关联的刺激或强化,从而削弱或禁绝该行为的发生概率。

差别增强是面临多重行为发生时,分别不同情况,对于不同行为采取不同的刺激或强化,从而抑制某些行为,强化另一些行为,这是正增强和负增强的联合应用。

相继渐进法主要是对某个特定行为一下子很难达到时采取的一种渐进方法,如同切香肠一样,通过不同的刺激一反应,逐渐接近真正的目标。

系列分解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目标相对比较大,难以一下子完成时所采取的化整为零的变通方法,儿童学习大动作时经常采用这种分解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同于相继渐进法的地方在于系列分解主要是对于目标本身的分解,而相继渐进法则是着眼于与目标相关的非目标,通过非目标达到真正的目标。

惩罚很显然就是直接对行为本身进行惩罚,从而迅速消除不良行为。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行为矫正中,斯金纳非常明确地指出,奖励的效果要明显地好于惩罚的效果。现代教育理念中崇尚表扬,反对批评,就是具体证明。

3. 综合性技巧

综合性技巧是由拉扎卢斯所提出的,他认为,对于行为的分析不应该是简单的刺激一反应模式,而应该是多元的整体的系统分析,因为人的行为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决定,而是七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这七种因素分别是行为、情感反应、感官知觉、心像、认知、人际关系、药物、饮食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对行为的治疗必须充分考虑这七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综合性技巧很显然主张行为治疗应该采用综合的方法,在具体工作程序上,综合性技巧首先要求对案主七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估。其次,要对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评估。最后,根据案主的行为特征灵活采用多元化的介入方法。

三行为治疗模式评估

行为治疗模式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它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它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一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关注里面既有赞扬,也有批评,归纳起来,行为治疗模式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人的假设

传统行为主义将人简化为消极被动的机械存在,行为主义因此沦为环境决定论,尽管班杜拉重新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引人进来,但总体来说,行为主义依然将人简化为行为的复合体,这一方面导致了行为治疗模式简洁使用的优点,但另一方面也的确出现了将人矮化、简单化的趋势,这也是行为治疗模式广受质疑和批评的主要原因。

2.对杜会工作价值观的挑战

行为治疗模式因为信奉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式,所以,传统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汕对案主的尊重以及强调案主自决的原则在行为治疗模式里有些遭弃,这种颠覆性的影咋究竟是革命抑或是破坏,也是争论的焦点所在。

3.行为治疗的非历史性

行为治疗模式认为,案主的行为应该是当下的、可观察的,而且,通过改变环境束激就可以改变行为本身。所以,行为治疗模式既反对心理对行为的作用,又反对早年生活经验对行为的影响,而是坚持环境决定一元论。这种过于极端的判断引发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以及其他许多社会工作流派的激烈批评。

4.治标不治本的行为矫正方法

行为治疗模式追求的短平快的治疗效果,因此,行为治疗模式不对行为的深层原因进行追索,这有点类似于外科手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的行为发生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单纯刺激,还包括了主体本身的认知选择作用,而这则是行为治疗模式所忽略的,也正因为如此,当代社会工作的发展新趋势是行为治疗模式逐渐被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所取代,个中原因很清楚,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不仅继承了传统行为治疗模式的优点,而且,进一步将行为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引人其中,很显然,这才是比较科学的行为治疗模式。

什么是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它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由于学派理论甚多,它的种类名称也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治疗的基本原则:

1、以普通心理学中的学习原理为基础,无需引入特别的理论假说;

2、否认行为的遗传和本能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决定一切,也决定症状的形成和消退;

3、在研究题材上和治疗上只重视可观察当事人的外显行为,即使是内隐的语言习惯也被认为是由外显的语言习惯逐渐演变而来的;

4、认为变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之间并无质的区别,而只是数量上的差异,即过剩和不足,行为治疗的实质就是消退过剩的反应,建立缺乏和不足的反应,即“去其有余,或补其不足”;

5、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重建人格就是建立新的行为习惯。

行为治疗与生活:

人们常常遇到这些问题——

如果孩子的行为不符合你的期望怎么办?

如果员工的行为达不到你的要求怎么办?

如果我们自己的行为影响了生活怎么办?

……

人们一直在寻找和探索——

是什么强化了父母斥责孩子的行为?

怎样才能真正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

培养一种好习惯有哪些好方式方法?

怎样恰当、准确的地设置行为目标?

……

行为治疗是运用行为主义来处理复杂的人类活动的一种方法。行为主义致力于解释人为什么形成稳定行为方式的模型,例如,态度是如何改变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如何形成的,语言是如何学习的,个体的职业满意度是否可以提高,等等。

行为治疗与心理咨询:

行为治疗倾向以“生活问题(problems of living)”来看待偏差行为,可用来处理不同群体的各种心理困扰,包括焦虑、忧郁、人际及婚姻问题、儿童行为偏差、性偏差,以及其他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如紧张性头痛、疼痛、厌食症、睡眠障碍、癌症病人的恶心反应、手术害怕等。同时,行为治疗对于提高各年龄段孩子的学习能力也非常有效,所以,行为治疗是一种备受学校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工作者欢迎的心理辅导方法。

目前,行为治疗以其清晰、系统化的程式,便于评估、易于掌握的特点成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的四大宗派之一。

一、培训方式---讲解、互动、演练

◇导师主讲方式:行为治疗理论精髓讲解—主持典型案例的讨论—互动分享—点评指导◇辅助培训方式:分解技术,“小组”的现场训练,影片赏析,案例讨论

二、培训内容概要(参考)

单元一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1、人类行为的特征

2、行为治疗的历史发展

3、行为治疗的应用领域

4、行为的观测与记录

5、行为治疗的研究方法

6、行为治疗的基础概念A、行为强化B、惩罚C、行为消失D、区辩学习E、泛化(generalization)

单元二心理治疗的历程

1、辨识与评估问题(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ement)

2、评估方法(Assessment Methods)

3、引导式想象(Guided Imagery)

4、角色扮演(Role-playing)

5、自我监测(Self-monitoring)

6、行为观察(Behavioral Obesrvation)

单元三行为治疗的实践

1、如何正确定义目标行为

2、如何正确的运用行为观测与记录

3、如何用行为强化来塑造恰当的行为反应

4、如何区分逃避行为与回避行为,如何运用以提升我们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

5、建立期望行为的程序

6、促进期望行为达成的方法

7、减少问题行为的方法

8、如何运用行为治疗来促进个人成长

单元四训练专题一:行为矫正法

1、习惯扭转疗法

2、代币法

3、行为契约

单元五训练专题二:减轻恐惧和焦虑的方法

1、放松训练

2、系统脱敏法

3、冲击疗法

单元六训练专题三:认知行为矫正法

1、歪曲认知的探求

2、认知重建法(Cognitive Restructuring)

3、认知对抗技术训练

4、自我指导训练

单元七训练专题四:自我管理

1、自我管理的类型

2、自我管理的步骤

单元八、行为治疗的操作

1、大量案例分析

2、结合个人行为问题进行矫正方案设计

3、必要录像资料观看

◆、培训时间:初阶:5月19,20号两天课程中阶:5月26,27日两天课程(4天课程均安排在周六日)

◆、培训费用:1、培训费用:2000元/人(学员确认名额需预交定金500元)

2、优惠方案:(1)前十个报名学员优惠为1700元/人

(2)学员凭课程卡优惠为1700元

(3)3人以上1600元/人5人以上1300元/人10人以上1000元/人

◆、培训地址:北京海淀区志强园小区志强北园

报名方式:

在线报名:点击这里在线报名》》

联系电话:400-080-1200

报名QQ:712419523(注明课程)

◆、行为治疗班学员感悟:

这个课程是心理咨询师成长和咨询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胡教授课前先让大家在纸上写出自己的身份信息和行为治疗课程的基础状况,针对大家的学习基础,先做了基础铺垫。先讲了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三个原则,即自愿性(主动性)原则、学习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还明确了心理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如让人们接受现实、安于现实、心灵成长、心身和谐等。

上午胡教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通俗易用的方式讲了行为治疗的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派、应用领域、行为的观测与记录、行为强化、惩罚、刺激的控制、反应性条件反射等内容。

课程还强化了很多的咨询原理:1、不能站在来访者的领导、权威、导师的角度给来访者建议;2、帮助来访者自己改变自己;3、行为是受思维支配而表现的外显的活动;4、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是学习来的;5、干预一个本不该强化的过程就是治疗……。

下午学习行为治疗的操作,包括:差别强化、塑造、刺激控制的促进和转移、链接、行为技能训练、前提控制法、泛化的促进、通过功能评估理解问题行为、厌恶疗法等。大家收获到很多治疗的操作方法:如行为技能训练的四大步骤---示范、指导、演习、反馈;放松方法,腹式呼吸练习、渐进性肌肉放松等。

特别强化心理治疗对治疗师的要求:1、要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心;2、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根本问题;3、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知识;4、要具备乐观的生活态度;5、要遵守职业道德。

通过两个咨询个案的展示,让大家身临其境,大家指出治疗师的缺点和问题,对每个参加的学员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参加课程的每一个心理工作者都有很大的收获,把学到的理论和操作方法用到以后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感谢组织方的学习机会和精心筹划、组织。我们会抱着无限的期待、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为人类的和谐、幸福付出每个人的努力

今早,下着大雨,我却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华师大心理咨询室,每次帮来访者解决问题,我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来访者李某哭着自述:和妻子结婚7年,有一个即将上小学的儿子,自己好赌,平时对妻子关心很少,但一直以来妻子都默默的承受,对他和他家人都很好。由于其妻子长期以来缺乏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一年前,开始上网,交网友,并与网友有过几次见面的经历。他发现后,也与妻子进行过沟通,并表示理解和愿意原谅妻子的这种行为,自己以后也会戒赌,大家开始好好生活。可好景不长,不久,李某就发现自己始终无法放下其妻子和网友见面的事情,碰到小事情一争吵,最后都会引发到其妻子和网友见面这件事情上,自己也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妻子实在没有办法忍受,就离家出走了,并提出了离婚。现在,李某得知其妻子和一位男性朋友走的很近,内心深处,他是非常希望妻子能够原谅自己,重新回

到自己的身边,但同时也很担心,妻子回来之后,他是不是依然会对之前的事情耿耿于怀,还是放不下,最后导致还是要离婚的结局。我第一次接到来访者哭着打电话给我,我能感受到他还是深深爱着他的妻子,有很多的不舍,但又没有办法完全的敞开心扉,重新接纳其妻子。那种矛盾和纠结深深的折磨着他,使他久久无法释怀,很痛苦。

尝试着用下午学习到的行为治疗方法为李某的案例进行剖析:行为治疗的核心理念是:S(刺激)——R(反应)——C(结果),刺激源在于李某得知其妻子与网友在网上倾诉和交流,并发展到见面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当下内心的想法是觉得其妻子背叛了对自己感情,于是产生的反应是无法容忍妻子的这种行为,没事找事的找茬,找妻子吵架,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造成的结果是妻子忍受不了他时常这种无理取闹的行为,离开了他。那么为什么李某遇到刺激源后,会产生这样的反应呢?为什么李某始终在这件事情上对妻子耿耿于怀,无法谅解呢?其实李某一直以来并没有与其妻子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关系,内心深处原本就有不安全感,他之所以对妻子见网友这件事情上耿耿于怀,是因为他担心其妻子再次的情感游离,他无法完全的信任其妻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说明了李某内心是非常的渴望与其妻子在情感上亲近,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样来表达,他通过一次次的与妻子吵架,来表达出一种对妻子强烈的占有欲。那么为什么李某没有办法很好的表达自己,而要采取吵架这种极端的做法呢?这是因为受到李某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在他的潜意识中就认为妻子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只要和其他男人发生感情交流,就是背叛自己的一种行为,自己没有办法完全信任其妻子。试想如果把“自己没有办法完全信任妻子”这句话演变成“女人都是不可信的”,或者说是:“爱情都是不怎么可靠的”,可不可以呢?那李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就要追溯到他的成长史,要分析他的家庭成长史是如何的?他的社会化的过程是如何的?他成长中的经历和遇到的重大事情又是怎么样的?这些事件和经历都会影响李某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只有让李某意识到这些问题,才有办法改变李某长期建立起来的思维模式,改变认知,从而改变自己当下的行为,做到真正的放下。

在分析李某产生原因的同时,也要为李某做一个结果分析,如果李某无法放下心中对妻子的不信任感,那么悲剧就会重演,即使他们和好了,争吵也会重复上演,最终他还是要接受妻子与他离婚。如果他能意识到自己长期以来建立起的思维逻辑中的部分认知偏差,并有所改变,那么相信结局会是好的。

咨询的重点:要发现李某遇到刺激源后,产生反应背后的真实原因,要让李某意识到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固有化思维模式才是导致其问题产生的根本,从而改变。

【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尽管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对它的质疑一直没有平息,过于繁琐的治疗程序、过于精细的技术方法、过于漫长的治疗过程等都受到了许多人的批评,这也的确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硬伤。于是,力图寻找一种更加简便、更加实用的治疗模式就成了社会工作新的发展任务,行为治疗模式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

一行为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表面看起来,行为治疗模式是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针锋相对的产物,二者之间应该有本质的区别,其实不然,行为治疗模式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至少有一点本质的相同:二者都是心理

学刺激之下的产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息息相关的,而行为治疗模式则与另一个心理学流派一行为主义密不可分,因此,对行为治疗模式的探讨首先应该回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中去。

行为主义也被称为行为学习,从名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同于常规心理学流派的学说。事实上,行为主义的产生既可以说是心理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也可以说是心理学史上的一次叛逆。因为行为主义无论是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心理学。

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行为主义认为,传统心理学主要以心理为研究对象,但是,心理是内在的、不可观察的、难以捉摸的、无法度量的,因此,也是难以进行研究的。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真正研究对象应该界定为行为,因为行为是外在的、可观察的、能够测量的,而且,行为本质上就是外显的心理,心理实质上就是内隐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是本质统一的;也正因为如此,行为主义对弗洛伊德所津津乐道的无意识毫无兴趣,他们将人类的外显行为界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因为研究对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相应地,研究方法也产生了必然的改变,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主导方法――内省法被彻底摒除,取而代之的是观察法――对外在行为的观察。这种变化进一步导致了关于人这个主体本身的看法。这个变化深深挑战了传统社会工作对于人的看法。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行为主义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重要代表人物。

1 华生

与巴甫洛夫一样,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187-1958)被认为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归纳起来,华生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华生非常明确地宣布,传统的心理学是错误的。无意义的,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不可观察、不可分析、不可研究的无意识动机和认知过程等抽象的对象,它的研究方法因此也是无法比较、难以把握的内省。行为主义则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对公开的、外在的、具体的、人类行为的观察研究之上,这才是心理学走向科学化的必然选择。

第二,环境塑造行为。因为行为主义否定了心理,所以,人只是一连串行为的复合体,相应地,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就无法从内在心理寻找原因,只能从外在环境得到解释了。华生认为外在环境的影响是行为发生的惟一因素,因此,只要改变环境就可以相应地改变人的行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第三,刺激一反应模式。华生否定了弗洛伊德对本能的强调,否定了遗传对行为的影响,否定了心理对行为的改变,他主张外在环境的刺激导致了行为结果的改变,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外在环境刺激的结果。相应地,我们可以从外在环境的刺激来预测行为的发生,反过来,也可以从行为的改变来推测外在环境的改变。

2.斯金纳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伯尔赫斯?F.斯金纳门904-1990)被认为是行为主义的第二代代表人物,斯金纳接受了华生的思想,同时,又将华生的思想继续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斯金纳的努力,行为主义才真正得以进人社会工作领域,并演化为行为治疗的社会工作模式。

在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古典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之上,斯金纳进一步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

论。在斯金纳看起来,我们的行为可以操作外在的环境,从而产生一定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本质将会决定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简单来说,如果最后的结果是积极的奖赏,那么,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反过来说,如果最后的结果是消极的惩罚,那么,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是对华生的理论的具体化,相对来说,斯金纳的理论更加具有操作性,也更加具有解释力。斯金纳的理论对于人的行为改变机制具有非常简洁而又清晰的解释,他的理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众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在偏差行为矫治方面斯金纳的理论应用尤其广泛。此外,斯金纳强调积极的奖赏对于行为的改变作用要远远大于消极的惩罚,这个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也被广为接纳。斯金纳简洁明快地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发生机理,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洁明快的行为改变方法,就此而言,斯金纳的贡献是非常伟大的。

3.班杜拉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1925-- )被认为是行为主义的第三代代表,如果说华生和斯金纳解释了人类行为的客观机制的话,班杜拉的杰出贡献则在于进一步强化了人的行为不同于动物行为的本质,并且,进一步将行为的直接刺激拓展为间接刺激,正是因为班杜拉,行为主义才最终走出了生物学的阴影,真正被人类文明社会广泛接受。班杜拉的思想王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观察学习。传统行为主义对行为的理解是建立在直接的环境刺激基础之上的,班杜拉则发现了人类行为改变的另一种机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习从而改变行为选择。换句话说,我们不必要接受直接的环境刺激,我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同样也能达到对自我行为的修正。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它进一步揭示出了改变人类行为的另外一种重要机制。

第二,替代强化。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时,尽管我们自身没有受到具体的刺激----奖励或惩罚,但是,我们同样可以观察到别人同样行为的结果-----奖励或惩罚。我们会同样将这种可能性推论到我们自身的行为,并因此改变我们的行为。这种强化作用并没有直接作用在我们自身,只是一种替代强化,但所起到的作用却与实际强化相同。

第三,认知的重要性。班杜拉认为,传统行为主义过于强调外在环境刺激对于人类行为的直接作用,忽视了人本身的认知和选择的能动性。事实上,在外在环境刺激和人类行为改变之问还有行为主体对这种刺激本身的认知和选择作用。人并非像动物或机器人一样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对外在环境刺激做出反应,而是主动地、选择性地做出相应改变,这个发现将人的尊严保存了下来,从而使人与动物真正区分了开来。

第四,交互决定论。斯金纳的主要思想最终体现为他所发明的交互决定论,传统行为主义过于强调认识环境的作用,从而蜕变为简单、机械、庸俗的环境决定论。班杜拉则相反,他反对这种环境决定论,强调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人是积极的。能动的,人并不是外在环境的奴隶,不是外在环境的单纯反映者,人同样对外在环境的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转化,人与环境相互成为彼此的决定者,人的行为是认知、行为。环境等多重因素连续、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二行为治疗模式的工作流程

行为治疗模式因为自身理论的特殊性,所以,在一般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基本流程上又进一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为治疗工作主要阶段,托马斯认为,行为治疗模式的实际开展过程主要可以划分为十二个具体步骤:

第一步,列出问题范围。社工将案主所可能涉及到的问题不论大小全部开列出来,目的在于使社工和案主对于即将遇到的问题有一个全面认识。

第二步,选择并确定问题。在诸多问题中经过讨论选择并且确定社会工作服务将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目的在于使社工和案主明确具体的服务目标和努力方向。

第三步,要求合作。当问题明确之后,要求案主给予充分的合作,对于已经诊断和矫正过的行为能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第四步,探究问题。社工帮助案主对问题本身进行深人的分析诊断,使案主和重要他人对案主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案主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

第五步,收集基本资料。进一步收集与案主问题相关的详细资料,对于问题本身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该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问。次数、严重性等,为进一步的介人做好充分的准备。第六步,识别可控制的环境。了解案主问题产生的具体环境,明确案主问题行为产生的环境刺激因素,以便更好地消除不良的环境刺激,更好地控制行为的发生。

第七步,评估积极的环境资源。详细了解案主的环境,区分有利于案主行为改变的良性环境资源,通过这种积极环境资源的利用,推动案主行为的矫正。

第八步,确定行为目标。社工和案主共同确定行为矫正的目标,为行为矫正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九步,制定矫正计划。为案主行为的改变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使案主对自己的行为改变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步骤。

第十步,介入。社工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对案主进行专业介入,展开实际服务过程,使案主的偏差行为得到真正的矫正和切实的改变。

第十

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述

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述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l Science )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 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现将组织行为学中一些理论进行简单的概述。 一、群体理论 ( 1)定义 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 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目标。 群体三要素: 1、拥有一定规范,行为互相制约; 2、互相影响,互相依赖,联 系成整体; 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 ( 2)群体类型 1、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大型群体: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 (通过目标、机构等 )联系在一起。社会因素 有更大作用。例如,阶级、阶层群体、大型企业、大学校等。 小型群体:人们之间有直接接触,心理因素的作用大。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正式群体有固定编制,个人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的职责分工,个人行为是由组织目标规定的,指向组织目标的。 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 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3、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开放群体:开放 --经常更换成员,来去自由,输入“新鲜血液” ,适应性强; 地位和权力不稳定,不适合于长期的任务。 封闭群体:成员稳定,等级关系严明,历史的眼光。 ( 3)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60 年代中期,人们大都认为,群体发展经历 5 阶段的标准程序: 形成,目的、结构、领导、规范不确定。 震荡,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规范,形成亲密关系、结构。 执行任务,群体结构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 中止 (4)群体特征 1、角色 2、.群体互动分析 3、群体规范 4、地位 5、凝聚力 6、群体规模 (5)群体互动分析 1、群体互动的分析工具 “心理地图学”,对组织或群体的社会关系进行直观分析的学科。 社会测量法 (Sociometry),通过面谈或问卷,发现组织成员喜欢谁或不喜欢谁, 愿意和谁在一起工作,不愿意和谁在一起工作。 社会关系图 (Sociogram),利用面谈或问卷得来的信息,用图示的形式表示组织成 员的社交偏好的图形。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1.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 贝克(A.T.)生于l921年,l946年在耶鲁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53年获美国神经和精神病学会颁发的精神病学证书。此后,贝克从事精神分析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并于l958年在美国精神分析学院毕业。目前任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和认知治疗中心主任,《认知治疗与研究》主编。其主要著作有《抑郁症:原因与治疗》、《认知治疗与情绪困扰》等。 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之一,在他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共同感受( ),自动化思维( )及规则()。 所谓共同感受就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如果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一工具,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使上述过程产生局限,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 但是,人们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

的,很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就是贝克理论中“自动化思维”的含义。这样,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这就需要咨询师运用细致的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分辨并改正这种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 贝克还认为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它们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它们来指导现在的行为。但是贝克进一步指出,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也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 综上所述,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贝克指出求助者的“自动想法”是一些个人化的观念,它们由一个特定刺激引发并可导致情绪反应。贝克坚信有情绪困难的人倾向于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即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的方

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第四讲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流派重要人物 Karl Whitaker (卡尔●惠特克) 出生在奶牛牧场 害羞、有人情味,不受社会传统的约束 着重情感和自我 Virginia Satir Virginia Satir (维吉尼亚●萨提亚) Conjoint Family Therapy (联合家庭治疗) The Satir Model 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 (萨提亚的家族治疗模式) The Satir Appproach to Communication (跟萨提亚学沟通) Peoplemaking (家庭如何塑造人) Self-Esteem (尊重自己) Making Contact (与人接触) Changing with Families (与家庭一起改变) Maria Gomori Maria Gomori (玛莉亚●葛莫利) Passion for Freedom (爱与自由) 做了很多的工作坊(workshop) John Banmen John Banmen 加拿大 还有蔡敏莉、赖启丰 2.总体介绍 家庭治疗的一个流派 又名沟通流派

又名经验派家庭治疗,强调情感经验 “爱”——深层情感 强调即时的、此时此地经验的作用 是反理论的,要尽可能快地成为自己 存在主义-人文主义传统的一个产物 对家庭全方位的一个治疗 3.理论概念 建立在人性基本上是善良的 把个人看成一个完整的人,相信人们的目的是自我完善 跟结构派家庭相对应得是不把家庭看成一个结构,而是强调灵活性和自由。 功能良好的家庭有足够的力量支持和鼓励各种经验,而功能不良的家庭害怕面临那种场面 低自我价值高自我价值 我想要被爱我被自己与他人所爱 应对姿态:不一致: 我会做每一件事情(讨好)我要让你感到愧疚(指责)我与现实疏离(超理智)我否则现实(打岔)应对姿态:一致:我做适合的事 我尊重我们的差异我将你和我函括进来我接纳情境 顽固的,批判的确认的,有能力的,有自信的即时反应的回应的 被家庭规条与“应该”引发动 机 对选择与负责的觉察 外在地界定防御压抑感受 留在熟悉里接纳自己与他人:信任与他人接纳感受、统整与人性 愿意为不熟悉作出冒险 以过去为焦点想维持现状以现在为焦点愿意改变 4.行为障碍的发展 否认冲动和压制感受是家庭问题的根源 一般来说,人们的抱怨太多(是寻求安全感,并不是不满足),从而掩盖了情感和愿望。 低自尊,掩饰自己的感受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依恋受伤:不安全的依恋,体会不到被爱感和价值感,以愤怒来反应。 治疗 强调人性中感性的一面—创造性、自发性和娱乐能力 给予来访者各种鼓励和温暖的支持,帮助来访者敢于承担这些风险

组织行为学二历年真题

阿《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 第1 章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一、单选题 1、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 C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2、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所进行的研究是( B )。 A.工作研究 B.理论性研究 C.应用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3、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设有控制组并对研究条件方面进行最大程度控制的研究方法是( C )。 A.案例研究 B.现场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文献研究 4、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 C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5、以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过程为目的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称为 ( A )。 A.描述性研究 B.预测性研究 C.归纳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6、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人是( A )。 A.泰罗 B.赫兹伯格 C.莉莲·吉尔布雷斯 D.马科思·韦伯 7、在生产管理中,创制了运用线条图来对产品活动进行计划调度和控制的人是( B )。 A.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B.亨利·甘特 C.泰罗 D.亨利·福特 8、组织理论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近代组织理论的理论依据是 ( C )。 A.马科斯·韦伯的理论 B.亨利·法约尔的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9、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主张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还著有《新教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著作,因此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 C )。 A.法约尔 B.泰罗 C.马科思·韦伯 D.亨利·甘特 10、法约尔没有提出的理论或观点是(B)。A.经营六职能B.行政管理理论C.14 条管理原则 D.管理五要素理论 11、为了克服由于命令的统一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专门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这项设计的提出者是( B )。A.厄威克 B.法约尔 C.明茨伯格 D.韦伯 12、斯隆对现代管理的最大贡献是( C )。 A.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 B.首先采用了现代化的大规模装配作业线 C.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 D.进行了工时和 动作研究 13、只讲具体的人、物和案例,缺乏理论概括的理论派别是( A )。 A.经验主义管理学派 B.经理角色理论 C.古典管理理论 D.社会系统理论 14、按照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B )。 A.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B.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C.决策方面的角色 D.其他角色 15、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提出者是(B)。A.亨利·甘特B.马克思·韦伯C.玛丽·福

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作者:窦斌, 陈青萍, DOU Bin, Chen Qing-ping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710062 刊名: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 年,卷(期):2010,10(1) 参考文献(19条) 1.王娜娜;汪建新Bowen家庭治疗模式评析[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5(08) 2.Irene Goldenberg;Herbert Goldenberg家庭治疗概论 2005 3.汪建新关系的探究与调整:西方家庭治疗的新视角[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4.杨明娟萨提亚治疗模式简介 2008(01) 5.Michael P Nichols;Richard C Schwartz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2005 6.祝菡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及其应用评析 2007(3/4) 7.Ingrid D;Bloos;Thomas St;James O'Connor Ancient and Medieval Labyrinth and Contemporary Narrative Therapy:How Do They Fit 2002(04) 8.胡赤怡;李维榕;王爱玲试论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5(08) 9.Lisa C;Tuttle Experiential Family Therapy: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the Resolution of Family Conflict in Genetic Counseling 1998(02) 10.Helen(Yuen)Ko Minuchin's Structural Therapy for Vietnamese Chinese Families:A Systems Perspective 1986(01) 11.易春丽;钱铭怡;章晓云Bowen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简介[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01) 12.William C;Nichols Integrative Family Therapy 2001(03) 13.李道林;刘谷珩;陈振华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综合式家庭治疗疗效观察 1996(03) 14.胡雄;王玉玲;付慧鹏抑郁症综合式家庭治疗:76例单盲随机对照[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39) 15.汪新建;吕小康整合:西方家庭治疗领域的新趋势[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16.赵芳家庭治疗:一种分析人类行为的新框架[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17.Susan Saltzburg Narrative Therapy Pathways for Re-authoring with Parents of Adolescents Coming-out as Lesbian,Gay,and Bisexual 2007(1/2) 18.汪新建;吕小康叙事家庭疗法:以治疗解构文化[期刊论文]-社会科学战线 2005(05) 19.王琪;扬帆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评析 200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8888832.html,/Periodical_sjjbyjsws201001035.aspx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新进展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新进展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76 更新时间:2011-5-31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这个术语,表示治疗者综合运用了行为治疗(通过调节行为本身来直接减少失调情绪和行为)和认知治疗(通过改变个人的评价和思考模式来减少失调情绪和行为)两种方法。这两类治疗干预方法都基于同样的一种假设,即先前学习导致了当前的适应不良。治疗的目的是要通过消除这种学习来减少不适当行为或提供新的、更具有适应性的学习经验。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认知—行为治疗的实践者们大多相信,症状的改变是伴随著认知的改变而发生的,这种认知变化是由于各种治疗干预的后果。这些干预包括了对新行为的尝试、对不适当思维模式的分析以及帮助个人学会一些更为适当的自我谈话。虽然各种治疗干预(包括药物治疗)都可以附带地引起认知改变,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在行为治疗以及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每一步疗效改进都与认知的改变密切相关。所取得的效果在后来的维持也经常与认知评价水平有关。[1][2]尽管认知改变与认知—行为治疗具有如此高的一致性,但是对于认知—行为治疗的实际作用机制的认识依然很有限,并且对于当事人经过治疗到底学到了什么以及其改变的发生机理仍然存在很大分歧。 一、传统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局限 对一些心理症状的认识上,持续了比较长时间的争论,如在学习使用言语媒介时出现的相关焦虑障碍问题。传统上,行为主义者认为,这种障碍是由于学习造成了对一种恐惧刺激和一种回避反应之间建立了暂时联系的后果,并且这种条件性恐惧是不受个体意识中的信念影响的。[3]尽管看起来,焦虑障碍患者意识中的信念和愿望经常会在表面上表现出与其总的恐惧和强迫性回避经验无关。但大量的观察,尤其是对恐惧症及强迫症患者的观察,证明许多恐惧障碍的不合理性和治疗上的无效都与简单说服过程有关。[4] 在70年代的时候,西方绝大多数行为治疗者由于仅仅看到了这种强迫症状方面,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推荐患者接受进一步通过对意识中思想的改变来影响其对行为体验的认知治疗。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认知治疗者们也只是刚刚开始感受到这一问题,比较泛泛地强调对患者一般的不满意状况进行关注,而在对这些恐惧情境作出觉察、解释以及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来进行治疗方面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尽管当时的许多经验性研究已经证明了意识中的信念确实时常会影响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一)行为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1.行为的概念 人的行为是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出的能动反应。可用公式B=f(P?.E)表示,B为行为,P为人,E为环境,即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所以,人的行为由如下5个基本要素组成:行为主体一人、行为客体一行为的直向目标、行为环境一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行为手段一主体作用于客体所应用的工具或使用的方法、行为结果一主体预期的行为与实际完成行为至今的符合程度。 长期的行为称作"生活方式"行为。如果~个人的这些长期行为都是有益健康的行为,则被称为"健康生活方式"(healthy lifestyle)。 2.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人的行为既是健康状态的反映。同时又对人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许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以及卫生保健服务常常都需要通过人自身的行为作为中介来作用于人体。行为可以加强、减弱或避免对环境有害因素的接触,人的行为也影响着对卫生保健服务的接受、利用或排斥。不良的行为方式不仅与慢性病有关,也是传染病和伤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据了突出地位。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估计,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死亡可归因于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等十种行为危险因素。 3.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 指任何与疾病预防、增进健康、维护健康及恢复健康相关的行动。基于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它的可改变性,采取措施改善服务对象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无疑是当前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共同的任务。 (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及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 1.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人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及在多个层次上影响。 包括个体内部因素、物质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公共政策因素。这些因素和水平间既存在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即健康行为的生态模式。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概括地讲可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倾向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指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 (2)促成因素(enabling factors):指允许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干预项目、服务、行为和环境改变的必需资源、行为改变所需的新技能等。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

第三讲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案例一:洗手的康康 十六岁,男,每天洗手三四十次,双手发白,皮肤浮肿。被诊断为强迫症。 急坏了父母。尤其是母亲,整个心都在儿子身上。 每次洗手必向母亲报告。母子之间的对话全围绕洗手或不洗手的话题。 太空人家庭 一家三口来到咨询室 4.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结构\亚系统\界限 行为障碍的发展 僵硬界限-脱离\模糊界限-缠结 5.核心概念-结构 结构(structure):人际交往的循环模式,用来界定和稳定人际关系的形态。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 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 在家庭成员之间反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 常见的家庭互动方式 妻子罗嗦丈夫逃避妻子更罗嗦丈夫更逃避…… 母亲严格,子女松散;母亲干净,子女邋遢;母亲紧张,孩子放松 一旦形成,反过来影响互动 互动模式规则强化结构 如何发现家庭的结构? 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结构才会凸现出来 不断变化:随家庭的发展,也需要形成新的结构 如,第一个孩子出生后 6.核心概念-亚系统 亚系统(subsystem) 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 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夫妻亚系统: 亲子亚系统:父子亚系统、母子亚系统 兄弟姐妹亚系统 个体本身也是一个亚系统 家庭系统借由亚系统来分化与执行功能 保证亚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孩子的需求常常让父母忘记了夫妻亚系统 亚系统的功能 保证个体自我分化,练习不同层次的人际技巧 每一个人隶属于不同的亚系统 有不同的角色\学习不同的技能\拥有不同的权力

2016组织行为学作业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调查法)。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个体;群体;组织;环境) 3.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 4.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5.下面哪些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激励;人际关系和沟通;团队建设;组织变革与冲突;组织学 习与发展) 6.下面哪个是组织行为学古典理论时代的代表人物?(马科斯·韦伯) 7.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社会人假设)。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体的 凝聚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绩效) 9.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面谈法) 10.下面哪种组织行为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经常用于推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 11.以应用广度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工作性研究) 1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 14.在决策的众多模型中,完全的理性模型有(经济理性模型),完全的非理性模型有(社会模型)。 15.下列哪项不是明茨伯格所提出的决策过程阶段?(计划阶段) 16.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 (晕轮效应)。 17.知觉的特性有哪些?(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18.正强化(增加行为频率),负强化(降低行为频率)。 19.社会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投射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20.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1.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如果一名员工今天上班迟到,但她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说明其行为(一贯 性低),而且今天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说明其行为(一致性高)。 22.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下列哪项不是知觉组织的原则?(因果律) 23.在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类的因素。 24.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下列不属于其中规律的是(对比律) 25.决策的特点有哪些?(关键性;选择性;创新性;层次性;目标性) 26.社会知觉包括(自我知觉;人际知觉) 27.卡尼曼判断经验与偏差模型提出的启发法有哪些?(代表性启发;可用性启发;锚定和调整启发) 28.通过社会知觉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其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 觉效应属于(晕轮效应) 29.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30.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31.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缓慢稳定)。 32.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33.在造成性格差异的因素中,(遗传)以间接的方式影响性格的形成,(环境)对性格起塑造作用。 34.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不包括(智力因素亚理)。 35.荣格将内--外向两种心理倾向结合心理活动的四种功能,即(直觉;感情;思维;感觉),把人格分 成了8种类型 36.巴甫洛夫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气质的分类中,安静型(与体液说的粘液质相对)。 37.根据卡特尔的特质理论,能力特质包括(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38.下面哪些测验(量表)是智力测验?(瑞文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39.下面哪些不属于大五因素模型中的特征(精神质)。 40.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41.智力的基本因素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 42.PASS理论将智力视作过程,包括(注意;计划;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 43.心理学家们认为,(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44.气质的体液说将气质划分为(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 45.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46.测量出4种气质类型的测量气质的量表是(气质类型调查表)。

第四讲_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第四讲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1.Satir流派重要人物 Karl Whitaker (卡尔●惠特克) 出生在奶牛牧场 害羞、有人情味,不受社会传统的约束 着重情感和自我 Virginia Satir Virginia Satir (维吉尼亚●萨提亚) Conjoint Family Therapy (联合家庭治疗) The Satir Model 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 (萨提亚的家族治疗模式) The Satir Appproach to Communication (跟萨提亚学沟通) Peoplemaking (家庭如何塑造人) Self-Esteem (尊重自己) Making Contact (与人接触) Changing with Families (与家庭一起改变) Maria Gomori Maria Gomori (玛莉亚●葛莫利) Passion for Freedom (爱与自由) 做了很多的工作坊(workshop) John Banmen John Banmen 加拿大 还有蔡敏莉、赖启丰 2.总体介绍 家庭治疗的一个流派 又名沟通流派 又名经验派家庭治疗,强调情感经验 “爱”——深层情感

强调即时的、此时此地经验的作用 是反理论的,要尽可能快地成为自己 存在主义-人文主义传统的一个产物 对家庭全方位的一个治疗 3.理论概念 建立在人性基本上是善良的 把个人看成一个完整的人,相信人们的目的是自我完善 跟结构派家庭相对应得是不把家庭看成一个结构,而是强调灵活性和自由。 功能良好的家庭有足够的力量支持和鼓励各种经验,而功能不良的家庭害怕面临那种场面 4.行为障碍的发展 否认冲动和压制感受是家庭问题的根源 一般来说,人们的抱怨太多(是寻求安全感,并不是不满足),从而掩盖了情感和愿望。 低自尊,掩饰自己的感受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依恋受伤:不安全的依恋,体会不到被爱感和价值感,以愤怒来反应。 治疗 强调人性中感性的一面—创造性、自发性和娱乐能力 给予来访者各种鼓励和温暖的支持,帮助来访者敢于承担这些风险 挖掘来访者内心的力量 咨询师要开放和真诚 善于运用触觉

组织行为学理论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与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的涵义:组织就是一群人数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与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通过专业分工与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与环境:任何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与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事物与现象就构成通常所说的组织环境。 组织与管理:所谓管理,就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与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工作就是独立进行的、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就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发展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预测。无论就是在组织内部还就是在组织外部,预测她人行为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要求。 ?解释。组织行为学就是解释组织中所发生的事情。 ?控制。对组织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控制。 ?分析与行动(引导)。依靠适当的分析,管理者才能有效地采取行动,控制有关行为,处理所出现的问题。 组织就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 人的各种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企业活动、生产活动、营销活动等等,都会以组织的形式出现。人离开了组织,就如鱼离开了水;没有人的组织也不成其为组织。 ?组织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组织目标的实现靠组织成员的努力。 ?组织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舞台。 ?组织与个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双方互惠互利。 个性:称为人格,就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环境事务的适应中所显示出的异于她人的稳定与持久的心理特征。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可以掌握其目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其未来的行为。 知觉:就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就是非、善恶与重要性的评价,就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个性的特征 差异性。由于个体的遗传因素、学习历史、所受教育、成长经历与所处环境不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活动规律与个性倾向,具有独特的精神面貌。 倾向性。人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表现出对事物不同的态度、体验与特定的行为模式,体现为个人的需要、信念与理想、世界观倾向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它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影响。 稳定性。个性就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 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成为判定 一个人心理特点与行为倾向的依据。 整体性。个性就是所有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 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互不 联系的个性特征。 社会性。人的个性就是社会化的产物,就是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经过社会实践与教育训练 逐步形成的,就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当然,这并不 排斥个性的先天遗传因素。但个性主要就是后天 形成的,它就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气质:就是个体心理特征之一,就是人典型的、 稳定的心理特点,就是天生的。主要表现为人在 心理活动与行为方面的动力特征。 气质对行为的影响:在组织管理活动中,了解 与识别员工之间的气质差异,利用与扩大各个人 气质特征积极的一面,抑制与减少其消极的一面, 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 用人。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 强团体战斗力。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作。 性格:就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习惯性的行为 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简单 地说,性格就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的 行为方式。 (1)性格就是个体对社会环境较稳定的态度与 行为方式 (2)性格就是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 (3)性格就是个体的本质属性 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任务的可 能性,就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 的个性心理特征。 态度:就是关于喜欢或不喜欢的客观事物、人 与事的评价性陈述。它反映了一个人就是如何感 受某些事物的,就是行为的决定因素。 工作投入:指心理上对工作的认同,并将工作 绩效视为一个人价值观的反映。 感觉:感觉就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知觉就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 社会的角度来说,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 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状态更可取。它反映 了人们在观念上对于正确与错误、重要与不重 要、好与坏的评价与判断。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从组织行为学的观点来考虑价值观影响当前 及将来员工的行为价值观及其变化有助于塑造 组织的未来。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 ?对其她个人及群体的瞧法,从而影响到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 ?个人对决策与问题解决方法的选择; ?对个人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的瞧法; ?关于道德行为的标准的确定; ?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与组织压力的程 度; ?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与成就的瞧法; ?对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选择; ?用于管理与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的 选择。 激励:包括奖励与惩罚。奖励就是社会对人们 的良好行为或取得的突出成绩,作出的卓越贡献 给予积极肯定,以促使人们将这种行为保持与增 强,加快人的自我发展、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更 好的效益;惩罚则就是社会对人们的不良或不正 确行为给予否定,以促使人们的行为变异,增强反 应强度与内驱力,警诫她人,以规范人们的行为, 激励实际上体现在奖励与惩罚两个方面。 行为。行为就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需要。需要(Need)就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 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动机(motivation)的原意就是引起动 作。动机就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但需要并不 必然产生动机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就是组织行为研 究中员工态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员工对工 作中各种因素所持有的积极或消极情感的程度。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其实就是对工作各个不同维 度的满意程度。其研究意义在于: ?工作满意度就是衡量企业激励机制就是否 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工作满意度就是员工的一种态度,对员工的 行为有直接影响。 ?工作满意度就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按其重要 性与产生次序分为五个层次,既生理需要、安全 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群体(group)就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 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组织、群体与个体就 是不可侵害的整体。群体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 群体就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群人: ?有共同的行为能力。 ?由持续的主动关系。 ?有一致的群体意义。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团队就是由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 知识的人所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团队成 员在技能、经验与知识上具有互补性。 团队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有为全体团队成员所认可的共同目标,每一 个人都愿意为实现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具有互 补性,在工作中能积极协调,充分沟通 ?团队成员在动机、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上具 有高度的一致性 ?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大于个体成员绩 效的总与 沟通: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与交流情报、信 息的过程。 冲突:就是不同主体或主体的不同取向因对特 定客体处置方式的分歧而产生的行为、心理的

组织行为学(作业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 一、选择题 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调查法)。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个体;群体;组织;环境) 3.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 4.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5.下面哪些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容(激励;人际关系和沟通;团队建设;组织变革与冲突;组织学习与发展) 6.下面哪个是组织行为学古典理论时代的代表人物?(马科斯·韦伯) 7.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社会人假设)。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绩效) 9.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面谈法) 10.下面哪种组织行为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经常用于推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 11.以应用广度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工作性研究) 1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 14.在决策的众多模型中,完全的理性模型有(经济理性模型),完全的非理性模型有(社会模型)。 15.下列哪项不是明茨伯格所提出的决策过程阶段?(计划阶段) 16.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晕轮效 应)。 17.知觉的特性有哪些?(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18.正强化(增加行为频率),负强化(降低行为频率)。 19.社会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投射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20.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1.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如果一名员工今天上班迟到,但她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说明其行为(一贯性低), 而且今天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说明其行为(一致性高)。 22.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下列哪项不是知觉组织的原则?(因果律) 23.在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部、不稳定、可控)类的因素。 24.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下列不属于其中规律的是(对比律) 25.决策的特点有哪些?(关键性;选择性;创新性;层次性;目标性) 26.社会知觉包括(自我知觉;人际知觉) 27.卡尼曼判断经验与偏差模型提出的启发法有哪些?(代表性启发;可用性启发;锚定和调整启发) 28.通过社会知觉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其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效应属 于(晕轮效应) 29.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30.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31.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缓慢稳定)。 32.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33.在造成性格差异的因素中,(遗传)以间接的方式影响性格的形成,(环境)对性格起塑造作用。 34.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不包括(智力因素亚理)。 35.荣格将--外向两种心理倾向结合心理活动的四种功能,即(直觉;感情;思维;感觉),把人格分成了8种 类型 36.巴甫洛夫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气质的分类中,安静型(与体液说的粘液质相对)。 37.根据卡特尔的特质理论,能力特质包括(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38.下面哪些测验(量表)是智力测验?(瑞文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39.下面哪些不属于大五因素模型中的特征(精神质)。 40.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41.智力的基本因素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

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从理论基础来看,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源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主要以经典条件作用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为基点。 一、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学说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I. M. Sechenov)。他在1863年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认为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就其发生机制来说都是反射。巴甫洛夫(I. P. Pavlov)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在实验室中研究狗的消化过程时,无意中发现狗不仅仅是在食物出现时才分泌唾液,当与食物出现相关的其他刺激物单独出现时狗也会有相同的反应。巴甫洛夫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他在给狗喂食的同时,对狗进行一个节拍器的声音刺激(中性刺激,也称无关刺激)。这样结合多次以后,狗只要听到节拍器的声音(但没有食物),就会有唾液流出(反射行为)。巴甫洛夫将这种后天习得的对一个中性刺激的反射行为就称为条件反射,这个中性刺激就是条件刺激。巴甫洛夫进一步又发现,几乎任何的先天性反应(如眨眼等)都可以与任何刺激(如颜色、声音等)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conditioning reflex,简称CR);反过来讲,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依赖于一种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ing reflex,简称UR),否则无法形成。如没有食物结合的单纯的节拍器声音是绝对不会使狗产生唾液分泌反应的。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但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就会削弱或消退。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J. B. Watson),则明确的将条件反射的研究纳入了心理学范畴。华生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即S—R 心理学。华生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应付环境的全部活动,刺激是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而反应则是指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从S—R这个立场出发,华生(1924)认为人的行为除少数简单的反射外,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塑造的。他甚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

行为治疗的常用方法

行为治疗的常用方法 行为治疗家在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之上,经实验与临床实践,创立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治疗方法,甚至许多非行为治疗学派的咨询者亦采用了个别的行为治疗技术。本节将选择其中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介绍,从中可领会到行为治疗的治疗要领与方法。 一、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relaxation response),又称松弛疗法,是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骨骼肌)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其核心的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生理改变对应激所引起的生理改变是一种对抗方量。放松可阻断焦虑,副交感支配可以阻断交感支配。因此,各种放松技术的共同目标都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减低骨骼肌的紧张及减轻焦虑与紧张的主观状态。 (一)放松训练的主要类型 (1)渐进性肌肉放松; (2)自生训练; (3)自我催眠; (4)静默; (5)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 (二)实施放松训练的基本条件 (1)精神专一:要求自己集中注意于身体感觉、思想或想象。默默地或出声地重复一个音、词、句子或想象,以促进逻辑的继发性过程性思维转变为较少现实依据的原发性过程性思维; (2)被动态度:当思维或想象发生分心时,教导自己不理睬无关刺激而重新集中注意力于精神专一; (3)减低肌肉能力:处于一种舒适的姿势,减低肌肉紧张; (4)安静的环境:闭目以减少外来的分心,宁静的环境可以减少外来刺激的传入; (5)有规律地进行训练。 (三)渐进性肌肉放松的技术 1.环境要求 治疗室要求安静整洁,陈设简单,光线柔和,周围没有噪音和干扰。 2.声音要求 治疗者在训练时,说话声音要低沉、轻柔、安详、愉快、坚定,吐字要清楚,发音要准确。可以低声播放轻松、缓慢、柔和的音乐,音乐节拍以每分钟约60拍为宜。 3.准备工作 患者在治疗前可少量进食,排空大、小便,宽松衣袋、鞋带和颈部衣扣,坐在舒适的沙发或椅子上,头向后靠,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腿上,整个身体保持舒适、自然的姿势。

组织行为学随堂练习答案

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 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E 问题解析: 4.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E 问题解析: 5. 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 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D多学科性E 多层次性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D

问题解析: 6.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 )。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E 问题解析: 7.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 )。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D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E 问题解析: 8. 行为测量量表有( )。 A名称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E等值量表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 问题解析: 9. 在行为研究中,对变量处理的方式有( )。 A置之不顾B随机化和不加控制C保持衡定D匹配E规定特定的标准和范畴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E 问题解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