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省级科普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省级科普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省级科普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省级科普课题结题报告

安徽省科研课题

《基于农村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孙敦杰李荣友

我校2009年4月申报的《基于农村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安徽省教育厅教科研【2009】1号),于2009年9月经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省教育厅审查批准,确定为2009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三年来,本课题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老师的团结协作下,经过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1、国际背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视。如美、英、日经过长期的研究,已初步形成创新教育理论的框架体系。特别是日本的创新教育研究成果显著,日本学生的发明制作和专利申请具世界前列。虽然各国对创新教育认识存在一些差异,但都从不同层面上论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2、国内:我国在九十年代中期才全面开始创新教育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科技制作、小发明等浅层面上,对于如何实施创新精神的培养还没有作深入全面的研究,研究的范围大都是结合城市资源开展相应研究,但结合农村开展研究的寥寥无几,在理论与实践上尚存在多方面的空白。

3、学校背景:梅桥中心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又有蚌埠市教科所、蚌埠市科协提供帮助,有良好的条件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多年来梅桥中心学校大力开展科普活动,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优异成绩。《基于农村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的提出经专家

组评审,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开题实验,我们课题组将借鉴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基于农村资源,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等方面切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

综上所述,21世纪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各国教改都不约而同的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关键凸显出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的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再加之教育体制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适应考试,从小学到中学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格局。陈旧的教学内容局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基于农村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与此同时探讨农村科技小发明教育的途径与模式,大力推进学校以科技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为培养各级各类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要有良好学习方法,并通过一定的途径的培养而实现。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和展现。创造教育理论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潜力,每个人的创造潜力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托尔斯泰也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句话十分中肯地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学校教育的追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机会,很少有质疑交流的时间,很少有操作实践的机会。针对这种弊端,创新精神培养途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来源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发现,来源于专研,我们的实验研究将着力构建一种自主、主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农村生活、生产劳动为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实验过程中,转变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师生“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改变,正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提高我校教师的科技教育意识和科技教育辅导能力,能为我校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条件。

2、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定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上,做到两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小学阶段能接受基本的科学素养教育;二是坚持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较

为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四、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内容是在农村小学特定的环境里,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并且把这种资源当成是一种优势,运用这种优势和科学的方法对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进行启发点拨,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科技创造的入门知识,学会创造发明的基本技法,提高对科技创新小发明课题的选择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情感,激发他们对科技小发明的极大兴趣。通过科技活动课、科技课外活动为主要渠道,充分挖掘其它学科科技教育的潜在资源,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深入调查研究科普活动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状况,弄清学生、家长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真实看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利用农村资源广泛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通过进行科技小发明解决发现的问题,在解决生产、生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发明创造,摸索出在农村开展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学方法。

3、根据年龄特点开展相应的科普活动:低年级以科技游戏、故事为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建立创新概念;中年级以小制作为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会动手创新;高年级以发明创造为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胆开展创新。通过科技活动课、科技课外活动为主要渠道,充分挖掘其它学科科技教育的潜在资源,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重视质疑能力培养。建立以归纳式为主而演绎式为辅的教学模式。

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创造个性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勇敢、甘愿冒险、富于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的六个创造性。

6、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与方法,形成有实践价值的实验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实验经验论文等。

7、把研究的成果在农村学校推广,并跟踪调查取证,进一步分析,从而形成具有说服力、实用性强、有创造力的结论。

五、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落实组织

1、加强领导,营造科技教育的良好氛围。

健全管理网络,为科技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在实施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校十分重视学校科技教育管理网络的建构:①设立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学校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少先队、教务主任、总务主任、科技总辅导员、科技教育骨干教师等为组员。②建立科技工作例会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的工作会议。每学期召开1至2次扩大到行政班子、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及有关任课教师参加的工作研讨会。③建立评价激励机制,用以表彰、激励在科技教育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或有突出表现的师生。

具体分工:

孙敦杰、李荣友:负责课题的组织和实施。

曹长武:负责相关理论的收集整理,开展理论学习宣传。

魏莉娟:负责开展校内科普活动,组织开展科普周活动。

姜锐:负责校外科普活动开展。

邱明文:负责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

田锋:负责组织学生小发明的指导、加工及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田锋、邱明文:收集相关资料,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课题组成员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反思、总结及校本教材的选择、实验、编写等工作。)

2、规范管理

为规范课题管理,保证课题研究有序地进行,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贯彻执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科室主任职责》、《教科室成员职责》、《课题组组长工作职责》、《课题组成员工作职责》、《教育科研评价细则》等,使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实施科技教育活动的硬件设施。为了更好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科技活动,为科技教育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梅桥中心学校投入约20000元建设了科普活动室,建设了标准实验室、购置了小学科学课程所有的试验器材,建设了标准化图书室,科技文化长廊。有标准的计算机室,面积约80平方米,电脑60台,装备了上千部的科普知识电子书;实验室100平方米,装备一应俱全;仪器室各种实验器材、标本齐全,涵盖了小学阶段所有的试验和实践活动的材料;科普教室80平方米,有多种活动设备,收集了我校获得各种科普活动的成绩;多媒体教室200平方米,有投影机、多媒体操作台等设备。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普教育队伍。科技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是学科教学的渗透。因此,教师的科学素质的高低及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科技教育,都直接影响着学校科技教育的质量。为提高我校科技教师队伍的科学素养及教学水平,我们采取了“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蚌埠市科协、蚌埠市科技馆、蚌埠二中等部门的专家到我校作讲座,还组织多位科技辅导员参加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及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鼓励支持科学教师学习、进修、外出考察,每年花费的各种培训费用达数千元。订阅大量的科普画报、科普杂志。全力支持教师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级各类的科技竞赛,每年的参赛费用近万元。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科技教育意识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校全体教师的科学素养。

(二)、创新方法

我们的研究突出了五个原则:

1、趣味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等转化为有

趣的、充满儿童情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整体性:由学校科普教育领导小组统一制订实施计划,各年级、各学科、各老师一致行动,在全校统一开展实际研究。

3、针对性:针对本课题的目标和研究重点,探索实施加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措施;

4、整合性:拓展时间和空间,整合学科的内容资源,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5、实用性:运用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推出可以具体指导科技教育活动实用型的成果,特别是小学科标准施行、校本课程实施。

我们运用问卷、访谈等方法,采用量化与非量化手段了解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理性分析,从理论上提高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认识,进而把握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采用文献法,了解国内外有关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实施策略。以行动研究法作为探讨科学教育规律,验证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依据我们制定的课题规划,人为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主动地建立与应用的各方面的条件,使之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总结出在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成果。

(三)多方结合,创建科技教育的课程体系

1、整合学科中的科技内容,进行学科渗透。

科技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各学科具有紧密和明显的互补性,能活化学科科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各门学科中有很多值得进行科技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些延伸的材料往往是一带而过,失去了进行科技教育的有效时机和价值,为此我校开展了以《科学课》教学设计、研讨、赛课等一系列活动,要求教师从现有各门学科中挖掘具有科技教育的内容,充分整合学科教学进行科技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前人的科技成果和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探索这些成果取得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在这过程中,使学生增长知识,增长才能,培养情操。在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情趣,强化参与,引导探究,强调创新。其次,我们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进行。把学习搬到了网络教室和网络平台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学得形象、生动、主动,充分拓展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开设校本科技教育课程,进行专项教育。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我校根据当地资源和学生特点,开设了科技教育校本课程,自编的科技读本和征订部分适合学生的科技制作教材,供各年级学生科技活动课使用。开始实施的前一阶段,课程计划上没有时间安排,每天增加一节课的时间用来

开设科技活动课,这每周五节课的科技教育课的时间我们是这样安排的:一节利用科技读本教学,一节开展小实验、两节开展科技制作、一节进行科技书报阅读和科技观察,内容涉及科学观察、科技制作、小发明、科技采集、科技信息交流、科技竞赛、等多项,将其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管理体系。

(四)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研究(2009.9—2009.12)

阶段工作:健全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确定方案,制定实施步骤。在这一阶段梅桥中心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人员分工,大量阅读、收集相关资料;开展调查问卷活动,并对调查问卷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征求专家组意见,认真做好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成员开始试验等。

阶段成果:组织了课题开题报告,并制定通过了课题实施方案。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是满足教师、学生的需要,重点构建科学、农村科普教材等校本课程,同时开展丰富的活动。

第二阶段研究。(2009.12—2011.9)

阶段工作:全体参与研究的教师学习研究了综合学科教育教学理论,了解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相关知识,学习一些较成功的方法,提出了利用农村资源,研究科普活动的开展和如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模式。

具体研究方法:

1、运用实验法: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各级各类科活动,让学生动手做出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通过实验,形成小学科技活动系列设计,构成小学科技活动体系,形成小学科技活动的管理评价体系。

2、运用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科普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情感和对学习的影响,详细记录观察结果,并对此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相关素质发展的情况。

3、运用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通过“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具体活动开展

活动多样,突出农村特色,构建科普教育的活动课程

(1)科学观察活动。①以农作物为主要对象的观察活动,如观察植物,了解周围自然现象。②借助仪器进行观察、观测活动,如用显微镜观察生物及植物器官结构等。

(2)栽培、饲养活动。①让学生动手种植农作物栽培活动,如种植小麦、大蒜、萝卜、大豆等植物等。②观察或饲养小动物,如饲养蚕、小兔、小鸟、小狗等。

(3)让学生参加农业劳动,让他们学会一定的劳动技能。让他们观察生活了解农村的生产劳动,帮助学生积累创新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举行科技知识讲座,向学生讲授一些农机具的结构、使用方法等;讲授科技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打开视野;讲授前几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好的发明项目,让学生学习别人的创作思路、创作方法;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挥自己的创作才智;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激励学生的探究欲。

(4)科技小制作活动。①基础小制作,如纸工等,②学具、玩具的装配与维修,利用废旧器材,结合教学制作学具、玩具,如用废包装盒制作观星箱、机器人、做长方形、正方形教具等。③科技小组专项制作,如简易望远镜、潜望镜、万花筒、地球仪、沙盘模型。

(5)开展“金点子”、“奇思妙想”、等方法,启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对生活和学习用品进行革新和发明,例如,从简单的小锄头到多功能小农具,从几个人装农产品到可移动口的支撑架……

(6)科技读本利用。我们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编写了一套科技教育读本,内容涉及动植物、环境、科学家的故事、生活科学、科技动态、气象、科幻想象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方法等教育。

(7)举办科技节活动:每年的11月份为我校的“科技活动节”。活动节期间引导学生阅读科技书报;邀请蚌埠市科协、蚌埠市科技馆来我校开展大型科普活动,为学生带来最新的科技展品,做“有趣的纸试验”和“小车床”、“低碳生活”等科学试验;举行专家演讲会、科技故事会;进行小论文、小制作和小发明演讲、展示、培训、辅导;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展览学校科技教育成果,评选科技小能手、小小发明家等。

创新方法:家校结合,科普教育“家庭化”。为使科技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把科技教育的范围延伸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家庭。①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我校结合学习型家庭的推荐评选,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把科技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访问家庭、在校接待、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庭共同学习,更新知识。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我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的一些学习困难,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能力。③举行农业科普知识讲座。学校开展了科普进入家庭为主线的科普活动,在全校学生家庭中开展了家庭科普知识擂台赛。家长们对学校的活动非常支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说明学校的科普工作受到了家长的认可,已渗透到家庭这块阵地。如,科技制作成了我们梅桥中心学校的常规,参加的对象是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尤其家长一起,读书籍、找资料、剪报刊、精心挑选,编成一份份精美的科技小报,在共同活动中,使家长也得到熏陶,出现了家长为学生买车模,一起做模型,一起竞赛的现象。

阶段性成果:

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推移和新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使用有了课时安排,我校就充分利用了这些课时进行科技教育活动,将科技教育活动纳入了正常轨道。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我校在探索建立校社结合的科普活动的各种途径上,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探究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因地制宜地建立了校外科普教育活动基地网络,形成了较完善的校内外结合的科普活动体系,学生的科学素

养有显著提高,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学生初步了解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了必要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思想,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行为习惯,培养了学生客观求实尊重规律的科学。

低年级:组建了科普活动小组,开展了小学生科普故事比赛开展,学生对科普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梅桥村蔬菜种植园。

高年级:组建了各班科学活动兴趣小组,,在蚌埠市科技馆和蚌埠市科协的大力帮助下举办了开组了科普月、科技周等活动。以“校园之星”和“科技小能手”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农具知识讲座、动手制作小工具、科技小论文等比赛,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小能手。

第三阶段研究:(2011.9—2011.12)

阶段工作:收集研究的成果资料,撰写结题报告,上报本课题结题申请,安排结题有关事宜,迎接验收等。

阶段成果:

低年级:多名学生的科技小论文获得区、乡一等奖,为他们奠定了创新的基础,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高年级:开展了丰富的科普活动,形成了全体同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氛围,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们制作的小农具不但解决了农村生产中的难题,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在比赛中活动优异的成绩,获得蚌埠市一等奖四项,省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国家三等奖二项。

在理论研究方面:课题试验结题总结,课题鉴定申请;课题试验材料综合汇编,编辑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组织“课题试验汇报展示”,修订科普校本教材,完善了

小学生科普活动和创新实践体系等。

六、课题实施成果及运用。

两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课题成员的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活动中人文精神与科技素养的统一,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乐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养成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技能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以往的科技活动中,多数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例如:多致力于学生科学知识的普及,少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多重视学生的科学操作技能,少注意普及学生科学的行为习惯;多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少关心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不能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当地的产业结构等。通过实施本课题研究,我们发现,不是单纯的进行科技活动,而是将其整合在教学和农村实践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

效果。

(1)在学生中普及科技活动

学习与劳动结合、创新与实践结合、学习、创新能力与农村资源结合,将校外资源与校内教育整合,这样,从规模上来讲,是面向全方位,是面向全体学生,使之真正在学生中达到普及与落实。突出农村科技教育特点,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在学生中普及科技知以、推广科技活动是广泛提高学生科技素养的有效途径。

(2)在教师中普及科技教育

普及科技教育,教师首先要有较广泛的科技知识、良好科技素养,才能在科技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获得珍贵的感性体验,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科技意识和能力。二是将教师作为科技教育活动实施的组织者,每个教师都要有科技教育的意识。科技教育活动的实施以在教师中普及科技教育为手段,通过提高教师的科技素质,提高教师对科技教育的理解,转变教师对科技教育的陈旧观念,来促使教师从只对知识的讲授,转变为对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意识的培养。这无疑在教师中起到了普及科技教育的作用。

(3)课题实验推广普及的价值作用

本课题实验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而且对于学校所在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对于农村,其核心在与因地制宜地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开放性的教育资源网络。推广本课题实验,实际上推广的是扩大教育资源,整合科技教旨活动的新思路,在这个思路的指导卜,对各个学校进行适合自己的活动设汁具有极大的价值。

2、课题实施对学生科学情感、态度及心理品质的培养

(1)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生终身保持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情感态度的重要基础。校社整合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不是形式、机械地为活动而活动,而是将科技活动有机的结合、渗透在其他科目的教学和社会活动中。因此,该科技活动具有了丰富的内容和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活动中找到与自己兴趣相结合的内容。在活动中,每一个各有所好、各有所得,学生对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充满了兴趣。

(2)重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养成学生科学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科学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本课题的实施特点决定了本课题研究下的教育方式重在渗透与习得,通过学科教学与社会活动长期诱导,以形成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如倾听、观察、记录等;养成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类、对比、分析、组织材料等。如在低年级的孩子中开展养蚕、观察蚯蚓的活动等,实际上就是通过活动,米培养孩子坚持、耐心、细致等心理品质,培养孩子严谨、求实、有序的思维方式。

(3)整合资源优势,开展科普活动。

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心理还明显带有儿童特征,好奇心强、好动手、好探索,培养他们的兴趣很容易,要从小培养他们严谨求实、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却很不容易。本课题实验将科技教育活动与农村实践整合,使孩子的活动开始就不是局限于学校里、局限于教室中。科技教育与农村生产劳动整合,孩子们的眼界开阔了。

3、课题实施促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1)使学生学会观察、操作、实践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一方面各科教师都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组织了大量科技活动,如小制作、植物栽培、小实验等动手实践的科技活动,组织了大量地校外活动,有计划、有日的地组织学生实践,在实践过程小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与实际操作,加强了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尝试与实践。

(2)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方法

课题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如何采用学校与农村实践的整合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上,发挥了本校硬件设施完备的优势,充分利用了电视、广播、网络等资源;利用了图书馆、阅览室等信息资源;为学生充分收集、整理信息提供了无限量的资源。通过训练,学生能具有收集信息的意识,能在别人的帮助下,从广播、电视、书籍等媒体中获得信息,能与他人交换对信息的看法。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4、课题实施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

(1)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乐于与人合作的心态

在科技活动方中,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互相切磋、共同配合。因此在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提出建议,采纳他人的正确意见,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合作中,学生愿意自主分工,也愿意在共同工作的时候,将自己的意见与别人的意见进行整合考虑。从根本上形成了乐于与人合作的心态。

(2)在活动中养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选择科技教育活动的时候,注重与社会、时代的联系。如《大蒜的栽培》、《农机具的改良》、《身边的小农具》、《我的试验田》、《有趣的纸试验》、《我的低碳生活》等,无一不与学生的实际有关。通过活动,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了生产、生活,了解了社会,一定程度上发现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用科学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在活动中关注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改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在农村开展科普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宣传科学,要在活动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形成富有个性的对科学的看法,让他们懂得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的帮助,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改变农村的产业劳动。特别是现代的大型农机具和先进的栽培技术对农业的改变,知道科学带给人类的改变是巨人而深刻的。这些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他们的

创新欲望有极大的引导作用,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比如周家祥同学就是在帮助爸爸装卸旋耕机时受到启发才想到了发明的“手扶拖拉机旋耕机装卸装置”的,对农村的生产劳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继续探究与改进

1、进一步完善、充实校外科技教育基地:

继续探索充实结合农村实际的开展校外科技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更为完善的校内外结合的科普活动教育方法。

2、探索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机制:

在搞好科普活动的基础上,探索科学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3、加大力度,使我校“科技教育特色”更上台阶:

进一步加大学校对科普教育的投入,继续完善我校科普教育的硬、软件,为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使我校形成更为突出的科技教育特色,力争创建蚌埠市农村科普教育特色学校。

七、自我评价

(一)拓展了学校科技教育的空间。

1、拓宽了科技教育渠道。将科技教育活动延伸到了社会、家庭和农村的生产生活,形成了整体化的教育力量。课题实施中,我们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聘请了当地有特长的校外科技辅导员,大大开发利用了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加强了科技教育力度,优化了科技教育的外部环境,改变了学校“孤岛教育”的状况。

2、细化了科技教育目标。通过科技教育活动,我校总结、确立了科技教育的“以科学教育为引导,以技术教育为主干,以生活内容为取向,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方法为基点”的教育理念,对科技教育的目标进行了分类和细化,使我校的科技教育有了一定的规范。

3、充实更新了科技教育新内容。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充实更新了许多新的科技教育内容,如,开设了农作物种植、科技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科技实践、环保调查等多项科技教育内容,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赋予科技教育以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提高了我校师生的科学素养。

1、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科技教师队伍。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派教师参加省市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让教师做项目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的科技教育意识和科技教育辅导能力得到了提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科技辅导员,我校的田锋老师荣获了蚌埠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2、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普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引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校科普教育特色逐渐形成,

每个班级都成立了科普活动兴趣小组,学生参与率达百分之百。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科普实践活动,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竞赛活动屡屡获奖。

如:安双双同学发的“多功能小农机具”获得蚌埠市一等奖、安徽省二等奖;韦子豪同学发明的“水带卡口扳手”获得省市一等奖、国家三等奖,“水带卡口扳手”解决了农民喷灌机使用时水带卡口难以分离的难题;周家翔同学发明的“手扶拖拉机旋耕机装卸装置”获得省市一等奖、国家三等奖,解决旋耕机与手扶拖拉机上之间的装卸费时费力的难题;崔方正同学发明的“简易自动收粮机”解决了农民晒粮收粮难的问题。还有周文文同学发明的《拖拉机挂车挂接器》获得蚌埠市二等奖,许浩同学发明的《移动口袋支撑架》活动蚌埠市一等奖、安徽省三等奖;周建辉发明的《折叠农用耙》获得蚌埠市二等奖,这些项目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和好评。周家祥、韦子豪同学在安徽省科技馆举办的“与科学家共话未来”征文获得省二等奖。2010许浩同学发明的《可移动口袋支撑架》获得蚌埠市一等奖、安徽省三等奖。2012年梅小惠同学发明的《简易蔬菜地膜覆盖器》获得蚌埠市一等奖,并代表蚌埠市参加省级比赛。另有多项学生发明获得蚌埠市二三等奖。

(三)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梅桥中心学校先后被淮上区评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特色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被蚌埠市科协授予“蚌埠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四)研究后的思考:

(1)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基于农村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的范围十分大,课题研究中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面广量大,而我们子课题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小学这一领域,如何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也是今后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2)我们目前的研究成果认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只是初步的,是培养一种意识,当前,在权威的评价机构还没有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可操作化的体系之下,学生的创新能力究竟怎样进行界定与评价?

(3)在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其中许多课题与我们研究的课题有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乘着这股“东风”,进一步深化、细化地延伸课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在科技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认为还有以下几方面有待今后继续完善:

1、科技教育的资源要网络化。在科技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感觉科技发展非常迅速,信息更新速度也很快,为此,在科技教育活动如果能够借助网络,建立网站,将科技教育的内容分类上传到相关栏目,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这样能够更有利老师开展活动。再者,网络上可以突破传统媒体的局限,可以增加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内容,更加方便教学。

2、科技素养的评价要完善。评价是一个比较难的话题,特别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

评价,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比较科学的量表,而要制订出适当的评价量表也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在今后的工作有待继续研究。

总之,学生科学素养地提高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还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有所创新,长期、系统地开展好科技教育活动才能更上一层楼。时代在前进,科技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我们将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为学生在科技的天地里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在领略,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科技让我们的生活熠熠生辉。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精选八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精选八篇 篇一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由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19084183.html,整理]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能够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最优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齐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这样进步十分快。如,我们在xx年x月观看了杨杰的《百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发现,民间游戏配上民族乐曲,感觉很美!xx年x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推荐,一点点提高。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的格式 教育科研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 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 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简介 一、标题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二、序言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的题目训练来达到目的,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新课改以来,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老师仍然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术”。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内容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而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却非常高,约占分值的10%至15%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平常教学中,学生的计算错误屡见不鲜,也不是只在差生

中出现。导致计算错误原因究竟是什么?其中的原因我想应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经过分析找到以下存在问题:学生在计算中常常出错的原因不仅仅是马虎粗心,而且还有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因素。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清晰的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一方面从小学教学教材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设计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我校地处农村,客观反思我校的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问题。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 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校长1人)。99年7月蔡秀珍老师退休,99年10月市教育科研办公室将该课题定为市级课题,经教研室和化学科同意,由化学科负责初三教研的傅兴春老师担任课题组长,继续进行本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教学研究的总动向是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学习能力。我室化学学科对课堂教学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老师教学的优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我们着手对教师教学的各种因素的内涵、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于1999年成立了“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组。 在“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研究过程中,在99年9月以前取得的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最方向,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重点从教学设计方法的优化上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研究各种教学方式的最 1 / 21

优化,期望得出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初三学生。 课题研究时间:1998年9月—2002年7月(原定2001年7月)。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 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是市级个人课题,,2006年11月经市教科所批准,在县教科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06年12月启动,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的实验,本人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着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即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学也已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或简单的知识统一,而是以追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内涵,应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终身发展,面向终身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有学生问我们,为什么我很用功,但知识掌握得不多、不牢,能力提高得有限?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太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探

索,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一旦学生在探索学习方法方面用点心,就能有所收获。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规律。 6、培养、锻炼一支由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科研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课题结题报告基本格式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书【新版】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书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结题报告书 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课题名称:《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 科能力发展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xx 负责人所在单位:xx市xx小学 联系电话: 8725xxx 电子邮箱: 填表日期: xx年11月24日 一、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课题负责人 姓名 张锦庭 性别 性别

42 专业职称 中高 课题组主要成员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课题研究分工 冯xx 女 39 小高 xx小学 参与 张xx 女

小一 xx小学参与 谢xx 女 35 小高 xx小学参与 曾xx 女 32 小高 xx小学参与 黄xx 女 37

xx小学 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一览表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出版或发表单位 发表时间 谢xx 关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分析 分析报告 xx区xx小学 xx.12. 徐xx 点燃激情相聚五环 课例 xx市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步步高 课例 xx市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戴xx 分数大小的比较 课例 xx区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二等奖 xx 蔡xx shapes-英语课 课例 xx区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三、最终成果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字数(万字) 张锦庭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0.6 四、最终成果简介 1、“最终成果简介”是结题的必需材料,供课题成果的介绍、宣传、推广、转化使用。 2、主要内容应包括: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有何特色、有何突破、有何建树。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社区,发展小学生的学科能力。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使用网络学习社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服务,通过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社区进行跨时空的学习与交流,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学科能力。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课题研究的内容关系到一线教师的具体利用网络学习社区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实用价值。在工作方法、思路等方面,我们正在探索可操作性较强的系统化的经验。 成果(一)、提高了全体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课题结题报告写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写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800~1000字左右) 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 (500 字左右) 3、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及课题结题报告实验学校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领导小组成员 实验校 起止时间 4、课题结题报告的理论依据 (500~800字左右)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理论依据 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目的与意义 5、课题结题报告理论研究和探索 (5000~8000字左右) 6、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 (500~800字左右) 7、课题结题报告终结成果目录 8、参考文献

课题结题报告组成部分:1、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2 、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 、内容提要:主要观点、内容。超过4000 字的就要写内容摘要。 4 、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 、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 、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这块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7 、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 、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 、参考文献: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注释,即原滋原味地引用别人的成果的,要注出谁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

数学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延 川 中 学 数学课题组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延川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习惯的培养,关系着一个人数学素养的深浅,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现状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多"悟" 少,这和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尝试"的机会有关。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是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主动地"教出来"的。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快就遗忘,而悟出来的东西,经历了自己的主动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真正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则会终身难忘。有人曾给"素质"下过一个耐人寻味的定义,即"把老师教的东西忘掉之后剩下来的东西"。这其实是指自我感悟的东西、自我尝试的东西。中国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中,披金挂银,从不空手而归。但令人激动的场面隐含着人们深深的思考,这些成绩的取得,大都是经过强化训练突击而来,选手们学得的只是应试技巧,是用已有的公式、法则、定义解决问题,而缺乏创造的底蕴。可以设想,这些被免试推荐升入名牌大学的人,很难在未来的科学发现与发明中有所作为。事实是最好的证明,在标志科学最高奖赏的诺贝尔奖金中,世界已有400多人获奖,有的仅一所大学就有几十人获奖。但中国大陆至今只有一个人获得。因此,我们只能称奥林匹克竞赛奖章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炫耀。中国的初等教育甚至中等教育在世界上有着良好的声誉,最近几年,外国的中小学生纷纷到中国留学,外国的中小学校竞相招聘中国的中小学教师。但我们的高等教育却不能令人满意。为什么美国的初等教育"一塌糊涂",但美国的高等教育却赢得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奖。原因很多,但有一点非常重要,美国的小学生没有过多的拘束,有很多的尝试机会,发散思维能力极强。中国的小学生从不想尝试,只知道学习就是标准化的死记硬背,辐合思维能力很强。打开我们的小学课本,就会发现需要背诵的东西实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章正文: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报告”;“‘成功教育’实验报告”;“‘和谐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实验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完整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杨凌高新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数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它是承担着培养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表述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了方向。如何走进新课程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尤其是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才能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圈子,这个问题对于我校来说特别重要。我校位于高新区,周边是农村,学生来源多数是农家子女,家庭经济不富裕,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人们按一定传统方式生活,这些客观条件都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不利影响。加上传统的原因“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考,学生背”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课业负担重,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才能适应课题改革的需要,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把实验研究的突破定位在课堂教学上,选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实验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儿童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至关重要的前沿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为了使我校的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体系,对现行数学教材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创新能力的教学,如何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性因素,摆脱过去传统陈旧的课堂模式,在新课程下构建新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让学生学习数学,知道它来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和方法的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更好体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文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 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

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

课题结题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13577 课题结题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课题结题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使命。 春晖中学是我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创办的一所历史名校。经老校长毕生倡导“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的人格教育,强调学生“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己”,主张“凡学校皆当以陶冶人格为主”,人格教育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性和优良道德的教育。春晖先贤以天下为己任,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培养。汲取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快乐教育研究 二、题研究时间: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 三、课题的由来 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要表现是:课前无主动探求的欲望,课堂无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外无自觉钻研的兴趣,他们把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任务,甚至认为是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还未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热情。如何使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使他们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呢?那就是把孩子们吸引到有兴趣和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发展而享受到应有的乐趣,才能使他们自觉钻研,乐学“不厌”。“快乐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一种可贵探索,为课程改革试验寻找到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实验研究平台。 四、实验的原理及预期结果 “快乐教育”在教育领域由来已久,自从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在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后,“快乐教育”就为中外有识之士所实践。“快乐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通过亲身的学习体验,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快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最终达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通过实验研究,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教师自觉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定位教师角色;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课题研究跟踪年级:2011年9月新招生的一年级新生 六、实验的过程 (一)自我探索阶段(2011.5---2012.7) 1、宣传学习,明确第二轮快乐教育实验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意义。 小学新课程快乐教育实验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教改实验,也是小学阶 段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它将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快乐教育教改实验旨在深化课程改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项实验课题。它是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重负担、灌输式教学方式及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范本

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6年10月,我们向运城市教育局申报的教研课题《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经评审立项。两年来,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落实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目前,课题组已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相关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为英语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研讨过程中,我们全体英语老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与剖析。大家认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继承前人知识和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体验。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英语交际。 2、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

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二、对课题概念的提出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实现由“教会学生学习”到“教会学生会学”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创造者”。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不是掌握这一种或那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金字塔学习理论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从金字塔塔尖到塔基依次是: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由此可见,被动学习(Passive)的效率要比主动学习(Active)低得多。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小学数学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课题结题报告 人 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是县级一般课题,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13年5月启动,已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实验,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13年,在县教研室指导下,我校申报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并批准为县级一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里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二是主要思路;三是重要观点;四是是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的策略。 1、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 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小学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小学二、三、四年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有些好的作法,可以在本校其他年级推广。 2、主要思路 关于目标: 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关于内容: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的一般结构和要求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的一般结构和要求 课题研究进行到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撰写结题报告(有人称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本人曾多次参加各级别和各种类型的课题结题验收评审会,从评审验收中,深刻感悟到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的规范性和研究成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课题是否能顺利通过结题验收以及成果能否有效推广。同时也发现立项课题的结题报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是对如何撰写结题报告不够清楚,现就结题报告撰写的一般结构和要求谈一些看法,供从事课题研究的同仁们撰写结题报告时借鉴。 一、结题报告的一般结构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标题:申报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和结题报告常常使用比正文大2-3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较常见)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课题名可以与原申报的相同,也可以根据所需略有调整,但更强调的是特色的反映,字数太多时(超过20字时)也可考虑使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二)、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执笔人) 一般为“××单位课题组或×××”,注课题组的一般在首页下部或文末加注,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负责人姓名、成员名单、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一页,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而不超过300字为宜。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提醒读者须着意理解所列词语。关键词以2~5个为宜。 (四)、正文 一般的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其正文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课题提出的背景(问题的提出)。要阐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前人研究综述等。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