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园艺疗法_的内涵及其演变_孙雨亮

_园艺疗法_的内涵及其演变_孙雨亮

_园艺疗法_的内涵及其演变_孙雨亮
_园艺疗法_的内涵及其演变_孙雨亮

中国科技术语/2015年第2期

“园艺疗法”的内涵及其演变

孙雨亮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190)

要:通过回顾园艺疗法的发展历程,追溯其词源并将其内涵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原初内涵

期和扩展内涵期,简述不同阶段的划分依据及特征。

关键词:园艺疗法,词源,内涵,演变中图分类号:N04;R49;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2-0058-04

The Connotation and Its Evolution of the Term “Horticultural Therapy ”

SUN Yulia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of the term “horticultural therapy ”is retrospected ,and the evolution of connota-tion of this term is divided By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we divide its process into orig-inal connotation period and extended connotation period.We also briefly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eriods.

Keywords :horticultural therapy ,origin ,connotation ,evolution

收稿日期:2015-01-13

作者简介:孙雨亮(1983—),男,河南郑州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史及科技战

略。通信方式:floriansun@live.cn 。

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 )是一种通过专门设计的园艺活动来帮助人们疗愈身心,恢复并增进健康的治疗手段。它的发展历程虽然不长,但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实践探索范围的扩展,其内涵也随之丰富和拓展。

一“园艺疗法”字面释义及词源

“园艺疗法”由两个基本词语“园艺”和“疗法”组成。“园艺”一词应从“园”和“艺”二字分别理解,“园”在《辞源》中称“植蔬果花木之地,而有藩者”,“艺”在《论语》中称“学问技术皆谓之艺”,因此在园地中栽植蔬果花木之技艺,谓之“园艺”

。“疗法”顾名思义,即治疗疾病的方法。

“园艺疗法”的英文为horticultural therapy 。horticultural 是形容词,它的名词形式horticulture 的前半部分hort 源于古拉丁语hortus ,

hortus 是古罗马共和时代在城郊分给公民的小块地产的名称,罗马公民可以各自将这些地围起来,种些蔬菜、果树、花木等。后半部分culture 源自拉丁语cultura ,本义是对土地进行耕作,或利用土地进行栽培、种植之意。therapy 则源自希腊语therapeia ,意为“疗法,治疗”,尤指不通过药物和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可见,园艺疗法是通过“园艺”来进行“治疗”的方法,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园艺”和“疗法”

溯源

的含义都有了新内容,不再限于本义。

二“园艺疗法”的原初内涵

长久以来,不同国家、民族都认为特定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和灵魂有益,自然被应用成为一个有治疗意义的辅助工具。从古埃及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医生已经开始将花园散步,接触阳光、新鲜空气和植物等作为给心理疾病者的处方。

自18世纪以来,欧洲的医院开始认识到园艺活动对心理及精神病患具有疗愈作用,并有意识地采用园艺治疗手段。18世纪初,苏格兰的戈雷卡迪博士(Dr.Goreqadi)首先对精神病患施以园艺栽培训练,开启园艺疗法的先河,也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1792年,精神病院约克收容所已开始采用自然力量来为患者治疗,让患者与兔子、鸡等进行玩耍并从事庭院园艺工作,将此作为治疗的一环[2]。1793年,法国Bicêtre医院对精神病患采用了园艺疗法,让病人从事园艺劳作是帮助他们恢复的有效办法。1806年前后,西班牙的一家医院强调了园艺对精神病患者康复的有效性[3]。1812年,在美国宾州大学担任医学教授及临床工作的精神病学先驱本杰明·拉什(BenjaminRush)发现园艺劳作对精神病人的治疗效果:协助砍伐树木、生火及在花园中松土的男性燥症病人,与从事洗衣、烫衣及洗地的女性燥症病人通常都能康复出院,而那些没有从事这些工作的病人则了无生趣地在医院里继续过生活[4]。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家名为Friends的精神病院从1817年成立之日起,就安排精神病患参与照顾菜园及果树的工作,他们的第一个大型温室建立在1879年,至今,Friends精神病院的病患们依旧漫步于这个壮丽的景观庭院内,并参与各式各样的园艺疗法[5]。

随着园艺疗法在心理及精神障碍者方面的应用日渐普遍,其成效被越来越多地认可,从而被更多的医疗机构及研究者所关注。有些具有心理或精神障碍的病人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残障或感知功能障碍,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中,人们发现,园艺疗法对外伤或生理疾病引起的残障也有很好的复健效果。1954年,美国慈善家伊妮德·豪普特(Enid Haupt)在纽约大学医学部的复健中心捐建了一座玻璃温室,在这座“玻璃花园”中,有专业团队设计园艺疗法以符合病人的不同需求。虽然疗法各具特色,但共同目标是通过将枯燥的复健训练变成有趣的体验,从而重新训练病人受伤的身体和心灵,帮助病人运用受伤的肢体,学习失去的功能,将剩余的潜力充分发挥[6]。许多重复性的活动如浇水、栽种、修剪等都能够使训练过程变得有趣,并有专门设计的辅助器具可供选用,园艺活动还能帮助四肢无力的病人改善手部紧握和放松以及脚部力量及平衡能力,使得肢体的触觉也逐渐恢复,这种缓和且有效的训练方式也非常适用于只能做低强度运动的患者。

三“园艺疗法”内涵的扩展

20世纪50年代后,园艺疗法的发展进入春天。尤其是70年代,美国和英国的园艺疗法专业组织———园艺疗法协会先后成立,大大推动了园艺疗法的科研与实践。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浮现,为了面对和适应新形势,园艺疗法不再仅限于医院和疗养机构中的身心病患,而是将探索的触手拓展到了许多新的领域和服务对象,治疗方式和目的也发展出更多方面。

1.社交催化

现代文明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城市人群的孤独和冷漠是最为普遍的现象之一,园艺疗法在帮助人们走出封闭,重新建立富有人情味的社交网络方面,有良好助益。

1953年,美国的路易丝·布什布朗(Louise Bush-Brown)主持了一个名为“窗台花箱先驱计划”的园艺疗法项目。该项目指定费城的一个花卉俱乐部为当地某贫民区的居民们提供花草,并帮助他们在窗台外进行盆栽观赏。一段时间后,居民们受到花草美的感染,开始自发改善周遭环境,如清除街道垃圾,整修门窗等,在此过程中原本互不相识的街坊邻居开始认识并熟悉,进而共同合作,成为朋友。街道也发生了惊人变化,窗台开满鲜花,道路干净,住家都重新油漆过[7]。园艺疗法就像社交催化剂,不仅使孤独冷漠的人们重新找回人情

中国科技术语/2015年第2期

味,而且美化了生活环境,正如居民们所说:“之前,这只是一栋房子,现在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家,能认识街道上居民的名字并且认得他们的脸是令人感觉美好的,以前这里几乎是我看过最肮脏破旧的地方,现在甚至闻起来都是香的。”

2.教化矫正

教化机构包括监狱和感化院等,这里的成员大都活在自卑、自暴自弃、愤怒乃至绝望中,而园艺疗法对改善他们的处境大有可为。

植物不同于人,不会对人做价值和道德评判。对服刑人员来说,和植物打交道的过程是摆脱他们身上“犯罪、不端、危险、无用”等标签的宝贵时机。植物需要系统化的栽培和管理,这对服刑人员的耐心和细心有潜移默化的训练。植物茁壮成长并结出硕果,则给服刑人员带来极大的成就和喜悦感。植物还具有缓和作用,当持续监禁或人际关系紧张所造成的怒火开始燃烧时,几个小时的园艺工作就能使可能爆发的冲突转化为和平[8]。服刑人员的劳动果实,不仅可供自己所在机构内部享用,还可以给外面的世界分享,当服刑人员了解到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外界的赞赏与感谢时,自尊大大提升,对出狱后的生活也燃起了希望。

3.心灵环保

环保是当前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议题,心灵环保如同自然环保,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园艺疗法在这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台湾台北护理学院校园内有一个专门设计用以帮助人们扫除悲伤、失落、焦虑、不安和疲劳等情绪垃圾的公共疗愈园林———愈花园。该园有三大分区,即自我照护区、心灵咨商区、和解花园区[9]。自我照护区是一个协助人们承认现实,安全地抒发心中各种情绪的空间。它以自然素材,如树木或花丛设计分隔出诸多隐秘的角落,以供自省或怀想。心灵咨商区提醒人们当无法自我照护时,应寻求陪伴者或专业疗法师的协助,这里同样有许多小的功能分区,提供给多人互动的空间,可以与人谈心,团体互动,以及寻求咨商服务。和解花园区是人们历经失落,并通过人际互动走出低谷之后进入的一个崭新境界。这是一个五彩缤纷,花团锦簇,生机盎然的开放空间,象征着心灵柳暗花明、雨过天晴。

4.职业训练

园艺疗法语境下的职业训练是指帮助受众学习一技之长以助他们重新或开始被社会接受。职业训练的适用人群包括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的学生、教化机构服刑人员等。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列。

园艺疗法师莫里斯·西格勒(Maurice Sigler)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监狱(UnionRecorrectional Insti-tution)开发了一个职业训练课程,他让参与课程的服刑人员负责四个温室,其中栽培各种各样的植物,包括三千多株兰花。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兰花展,吸引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因为这个机会,服刑人员能够与园艺业界人士接触并受到业者的欢迎,他们服刑期满即被雇佣。园艺疗法使这里的服刑人员出狱后的累犯率远低于其他监狱的平均值。纽约园艺协会在靠近曼哈顿的赖克斯岛监狱(Rik-ers Island Prison)开发了一个特别的园艺训练课程,包含三个月的课程与实务操作,结业后给予专科学位证书,还提供工作与生活技能的辅导,让学员为出狱做好准备,目前,毕业生均已成功地被安置在园艺业就业[10]。

表1“园艺疗法”内涵演变阶段分期

阶段应用领域特征

原初内涵期医疗卫生机构

服务于病患人群,针

对身心疾病的治疗,

注重个体身体与心

灵的整合

内涵扩展期

除原初应用领域

外,还拓展到普通

公共社区、老年社

区、贫民区、灾区、

特殊教育机构、教

化机构等

除原初内涵特征外,

还广泛服务于健康

或亚健康人群,针对

生活幸福感的提高

及社会价值的提升,

注重个体与社会的

整合

注:内涵扩展期包含原初内涵期的全部内容,表中不再重复列出。

溯源

四“园艺疗法”的

当代定义及其他称谓

当今,国际上对园艺疗法的定义较多,比较公认的是美国园艺疗法协会(The American Horticul-tural Therapy Association,简称AHTA)提出的定义:园艺疗法是一种利用植物、园艺活动和大自然的环境来促进个体身心与精神上的功能,以提升认知与健康的过程。园艺疗法是全球性的、可适应性的,并且可进行科学上研究探讨的领域[11]。

“园艺疗法”这个术语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2年公布为规范用词,通用于大陆地区,港台地区通常采用的是“园艺治疗”这个称谓,两者的区别在于“治疗”和“疗法”。“疗法”意为治疗疾病的方法,含义较为单一,而“治疗”则是指医治疗养,通常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干预或改变特定健康状态的过程。可见“治疗”的含义较广,包含了“疗法”的意蕴,也更符合当前园艺疗法的内涵,故笔者认为“园艺治疗”的称谓也有其优点。

园艺疗法的英文通用名称是horticultural ther-apy,但也可见到一些其他的表示法,如HortThera-py,therapy through horticulture,therapeutic horti-culture,horticulture as therapy。这些表示方法的主要区别是在horticulture和therapy之间的侧重点不同。随着园艺疗法的不断发展和丰富,越来越多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园艺疗法,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实践。这些不同的称谓方式,便是在不同时代、不同专业的人员为将园艺疗法纳入其所在专业语境探讨而产生的不同变体。

五结语

园艺疗法内涵的演变,取决于其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园艺疗法起初主要应用于身心障碍者,如残疾人、精神病患者、智障者以及其他患病需要医治的人群,这个阶段的园艺疗法主要服务于病患人群,目标是身心疾病的康复,注重个体身体与心灵的整合。随后,园艺疗法扩展到老年护理机构,特殊教育机构,教化机构的未成年人、犯罪者、滥用药物者等,并进一步扩展到公共社区的亚健康与健康人群,目标是生活幸福感的提高及社会价值的提升,注重个体与社会的整合。园艺疗法发展至今,其内涵历经了从面向疾病到面向亚健康和健康,从关注个体到关注社会的成长,从而更加丰富和成熟。

参考文献

[1]黄秋明.园艺疗法复健传奇[J].绿生活杂志,1993(50):43-45.

[2]修美玲.当园艺成为疗法[J].生命世界,2006(6):64-65.

[3]李树华.园艺疗法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26.

[4]BenjaminRush.Medical Inquiries and Observations upon Diseases of the Mind[M].Philahelphia:Kimber andRich-ardson,1812:226.

[5]Clare Bloomfield.Horticultural Therapy and the Older A-dult Population[J].Physiotherapy,1998,(12):626.[6]Eugene A.Rothert,JamesR.Daubert.Horticultural Therapy at PhysicalRehabilitation Facility[M].Glencoe:

Chicago Horticultural Society,1891:7.

[7]Louise Bush-Brown.Garden Block for Urban America [M].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s Sons,1969:11.[8]Robert Neese.Prisoner’s Escape[J].Flower Grower,1959,(8):40.

[9]郭毓仁,张滋佳.绿色医生———园艺治疗与个案故事[M].台北:文经社,2010:39-42.

[10]查尔斯·路易斯.园艺治疗入门[M].林木泉译.台北:洪叶文化,2008:113-116.

[11]陈彦睿,陈荣五.园艺治疗专辑[M].台中:农委会台中农改场,2010:2.

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我选读的是美国作者丹尼尔?A?雷恩著中国学者李柱流等译,1986年版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考察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今天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本讲将介绍许多当代管理概念的起源,并说明管理概念是如何响应组织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还介绍许多当前管理所面临的趋势和问题,以便将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说明管理是一个不断在发展的领域。丹尼尔?A雷恩的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管理学从萌芽开始直到现在的演变历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和现代。这本书有两个着重点,一个是管理思想,一个是演变。书中除了介绍我们日常所熟知的管理名家及其管理思想外,作者也叙述了贯穿在整个管理思想发展的历程中那些不太出名的人物,他们或多或少的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思想(相对而言),或者在其实践过程中对后来的管理名家产生了影响,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我们对管理思想有一个连贯的认识过程,而不像以往我们学习的那样一个个断断续续的明珠。在另一方面,作者在论述管理思想的同时,也介绍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管理名人他们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等,这样便于我们更好明白这些管理思想产生的条件,也方便我们理解他们的思想。 在读书过程中,我发现本书的条理很清晰,内容的叙述方式也比较简洁,虽然也是讲述管理思想的,属于理论性的东西,但是它并没有像国内众多的理论书籍一样枯燥乏味,给人一种轻松的愉悦。关于书中的一些理论似乎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也许是作者有意的让我们自己从书中描述中自己总结吧,这对我们也是另外一个意义。《管理思想的演变》不愧为一本名书,读完此书后,我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接下来我将谈谈读过此书后我对管理的一些认知和个人看法。但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可能显得肤浅,如有不妥之处,万望斧正。 管理是一个古老而又恒久的话题,只要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必然会有管理。但我觉得在我们研究管理的演变和发展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弄清楚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管理是什么;第二:管理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世界上最难定义的概念之一,不同的管理学派和不同的管理学者都给管理下过不同定义,目前有关管理的定义多达几百种,但这些并不重要,就像物理学和经济学一样我们并不需要一个有给他硬生生的定义,我们要弄清楚的是管理的本质和其基本职能以及其系统理论。而对于管理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雷恩在书中提到,在五六十年代,管理界就对管理是否达到了作为一门科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同时不少学者为使管理成为一门正宗的科学而努力。在科学管理时代和前期的社会人时代,管理应该是被当作科学的,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管理理性的原则和严谨的理论,在此后随着人的因素逐渐受关注,管理的硬性较为下降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出现,人们对管理作为科学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并提出了管理的艺术性。而从现在管理学者的理论看来,他们既看到了管理的艺术的一面又看到了管理的科学性,菲德尔的权变理论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个人认为管理既是艺术同时也是科学但其科学性要大于其艺术。作者的本来目的也是要介绍管理的,但他没有把管理的概念,职能等一些一般教科书上都会介绍的关于管理的知识再次搬出来。而是选择了关于管理思想的演变。这其实更能让读者去了解管理。因为,在了解了管理背后的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

函数概念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

《函数》整体学习指导 解读:该部分学习意在通过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函数的概念丄、 巩固(分段函数)和加深(映射的概念)(教材中先函数后映 射遵循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基本性质的学习(为什要只重点研究函数 的这几个性质?水浒传里有108将,但是只对武松、鲁智深、 林冲等十几个人着力刻画,这是文学家的方法,也是数学家的方法。 函数(Function)本部分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形成函数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套路。 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对数、幕函数) / 解读:该部分学习是在形成函数研究的一般方法之后对方法的 有力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加深对函数研究一般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内部发展(函数的零点、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函数的应用(数学发展的两条主线都涉及了) 社会现实需要(解决社会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函数概念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 我们要参观的景点:(The seenery we ' II visit ) 1.函数的概念是什么?(What?) 2.为什么要建立函数的概念?(Why ?) 3.函数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函数概念的建立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过程? (How?)

景点一:函数的概念是什么?函数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 函数概念是全部数学概念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纵观300年来函数概念的发展, 众多数学家从集合、代数、对应、集合的角度不断赋予函数概念以新的思想,从而推动了整个数学的发展。 案例1:圆的面积S与圆半径r的关系; 案例2:锐角:与锐角1互余,:与1的关系; 案例3:气体的质量一定时,它的体积V与它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思考1】上述的每一个问题在变化过程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都涉及几个变量?【思考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什么来刻画的? 【思考3】综合思考1和思考2的解答,总结上述例子变量间关系的共同特点? 【早期函数概念】 十七世纪伽俐略在《两门新科学》一书中,几乎从头到尾包含着函数或称为变量的关 系这一概念,用文字和比例的语言表达函数的关系。1673年前后笛卡尔在他的解析几 何中,已经注意到了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但由于当时尚未意识到需要提炼一般的函数概念。 1718年约翰?贝努利对函数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由任一变量和常数的任一形式所构 成的量(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发表的明确的函数定义),贝努利把变量x和常量按任何方 式构成的量叫“ x的函数”。 欧拉在《无穷分析引论》(1748)中给出的函数定义是:"一个变量的函数是由该 变量和一些数或常量以任何方式组成的解析式。” 【总结】十七和十八世纪的数学家对函数问题的认识上有着共同的思考:函数就是解 析式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涵和外延 《悲惨世界》的作者、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了某国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问道:“?”“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簿上写道:“:雨果。职业:笔杆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笔杆贩子。真是滑稽可笑。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笑话?这就涉及到概念的涵和外延问题。任何一个概念都有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这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概念的涵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性和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具体围。雨果与宪兵对“以笔杆子谋生”这个概念的涵和外延都作了不同的理解:雨果所说的“以笔杆子谋生”,涵指的是“以写文章获得稿费维持生计”,外延所指的对象是“作家”;宪兵所理解的“以笔杆子谋生”,涵指的是“以贩卖笔杆子为生”,外延指的对象是“笔杆贩子”。宪兵完全没有理解雨果所使用的概念的涵和外延,所以闹出了大笑话。因此,要掌握一个概念,必须要把握这个概念的确切涵义和所指的对象围。 一、概念的涵 涵是概念的重要特征,弄清概念的涵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弄清概念的涵,就会闹出笑话来。 《列子·天瑞》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有个姓国的人非常富有,宋国有个姓向的人非常贫穷。姓向的人便不辞劳苦来到

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我之所以富有,是善于偷盗。我开始偷盗的时候,一年便可自给,两年便很富足,三年便家财大盛。后来,我就用余财来救济乡里百姓。”姓向的听了十分高兴.他大腿一拍说:“原来就是这样简单,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姓向的辞国氏,急急忙忙赶回宋国。姓向的回到宋国,就开始偷盗。他白天睡觉,一到晚上,便翻墙撬门,凡是眼看见的、手摸着的东西,都偷回家中。渐渐地,他家的东西多了起来,向氏十分得意。可是没过多久,他却因盗窃被抓,官府把他偷来的东西连同他以前的财产全部没收,向氏变成了一贫如洗。姓向的以为姓国的欺骗自己,就一路要饭来到齐国,找到国氏,指责国氏欺骗了他。国氏问他:“你是怎样偷盗的?”向氏诉说了偷盗的经过。国氏听了,连连摇头说:“你误解了我所说的偷盗的含义呀!我说的偷盗并不表示让你去偷别人家的东西呀!”向氏一听、瞪大了眼睛,说:“不是偷别人的东西,那又是偷什么呀?”国氏叹了一口气说:“你这个人真笨!我告诉你吧,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时令,有各种各样的财源。我偷的是天时地利呀!我用雨来浇灌我的禾苗,滋润我的庄稼,用的物产来建筑土墙和房舍。在陆地上我偷禽鸟野兽,在水中我偷鱼虾龟鳖,我的一切都是偷来的。你想想,庄稼、土木、飞鸟、走兽、鱼虾等等,都是属于天地的,偷天地的东西就不会有灾祸。而金玉珍宝、谷帛财货,都是别人的东西,你偷了别人的东西而被惩罚,又该怨谁呢?”向氏听了,如梦方醒,他拍着自己的脑袋,后悔

课程内涵的变化趋势

课程内涵的变化趋势 当前课程内涵变化的趋势: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为了切实保障儿童的发展,把儿童的发展置于课程的核心,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学习者现实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人们开始走出预期目标、计划的限制,关注教学进程本身的教育价值,强调“过程课程”。这并不是不要目标、计划,而是把目标、计划整合到教学情境中,使之促进而不是抑制人的创造性的发挥。 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课程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意味着课程观念的重大变革。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在课程论中,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两个相对应的范畴。隐性课程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为了谋求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和谐统一,需要创设宽松、自由、真实、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情境,以尽可能减少隐性课程的负面影响,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学校中的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共同构成学校的“实际课程”。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空无课程”是美国著名美学教育家、课程论专家艾斯纳提出的概念,被作为思考课程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在课程变革中,不仅应思考现行的“实际课程”的合理性,还应思考学校教育中的“空无课程”及其成因,以增强课程变革的目的性、合理性。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变迁速度空前加快,学校、家庭、社区越来越趋向于融合,趋向于一体化。当把课程理解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的时候,这里所谓的环境就远不止学校环境,还包括广阔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外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蕴含着学校课程和校外课程的整合。 综上,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 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课程,即某一门学科。

“社区”概念内涵的演化

“社区”概念内涵的演化 摘要:社区这一概念从其发展历程来看,不同的学者对之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与外延。纷繁复杂的定义导致了理论上的误识与现实的实践困境。基于此,笔者试图在当前中国社区研究与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复归滕尼斯的社区命题,对社区做出较为涵盖式的廓清,进而避免了因为社区概念的误导而带来现实践行的困境。 关键词:社区概念共同体 社区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社区概念的廓清则是社会学研究之社区部分的基础任务之一。“社区”概念从形成起至今备受争议,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问题意识以及不同的立场与视角界定“社区”。以至于社区的定义多达百种。笔者认为,致使这种定义混沌现象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界定社区概念的标准多样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者为了进行领域性研究的视角局限而阻碍了社区概念的普适性界定的形成。理论上的误识又间接导致社区概念在实践演绎中的误用,然而,实践中社区的不断发展变化反过来又影响了理论研究的趋向。因此,在诸多表象为冲突的经验诠释中,寻求一种共识的经验概括直至形成统一的命题表述是理论研究的必须。本文试图从社区概念的界定历史与趋势,结合我国社区以及发展研究的实际需要,尝试对社区概念做出系统的、全面的廓清。 一、社区概念的经典表述 在欧洲社会学研究领域,无论在何种意义上谈社区,都要复归滕尼斯对于社区的首创性认识。1887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裴迪南德·腾尼斯在其所著的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社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论述。滕尼斯认为社区应是以情感为主导维系的社会共同体。具体说来,社区是指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互相帮助的人性化团体。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R.E.帕克是最早将德文的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翻译成英文的Communityand Society。1936年,帕克在《城市社会学》中指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帕克强调社区的地域性以及群体性。 基于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境遇,国内诸多学者也都对社区的概念作了常识性的概括。1933年,费孝通等一批燕京大学的学生在翻译帕克的社会学论文时将“community”一词翻译成“社区”,费孝通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我们可以理解为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同时,郑杭生指出:“社区是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学者也集中关注社区的地域性与群体性。

平面设计各种标志的含义

其标志中采用了叠加的VW字样。VW是德文V olkswagen (意为大众车)的缩写。图形商标形似三个〝V〞字,像是 用中指和食指作出的V形,表示大众公司及其产品“必胜- 必胜-必胜”。图案简捷、大方、明了. “三叉星”做为轿车的标志,象征着陆上、水上和空中 的机械化。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个圆圈,在 圆的上方镶嵌了4个小星,下面有梅赛德斯 “Mercedes”字样。“梅赛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为戴 姆勒生产的汽车将为车主们带来幸福。 采用了内外双圆全的图形,并在双 圈圆环的上方,标有BMW字样的商 标。整个商标就像蓝天、白云和运 转不停的螺旋桨,喻示宝马公司渊 源悠久的历史,既象征该公司过去 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 位,有象征公司的一贯宗旨和目标: 在广阔的时空中,以最新的科学技 术、最先进的观念,满足顾客的最 大愿望,反映了公司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日新月异的新面貌。 KFC 是英文Kentucky Fried Chicken (肯德基炸鸡)的 缩写 麦当劳(McDonal’s)取m作为其标志,颜色采用金黄 色,它像两扇打开的黄金双拱门,象征着欢乐与美味, 象征着麦当劳的“Q、S、C&V”(品质、服务、清洁和 价值)像磁石一般不断把顾客吸进这座欢乐之门。

4中国农业银行现在使用的标志是于1988 年11 月 1 日启用 的. 中国农业银行标志图为圆形,由中国古钱和麦穗构成。古钱 寓意货币、银行;麦穗寓意农业,它们构成农业银行的名称要 素。整个图案成外圆内方,象征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 行经营的规范化。麦穗中部构成一个“田”字,阴纹又明显地形 成半形,直接了当地表达出农业银行的特征。麦穗芒刺指向上方, 使外圆开口,给人以突破感,象征中国农业银行事业不断开拓前进。行徽标准色为绿色。绿色的心理特性是:自然、新鲜、平静、安逸、有保障、有安全感、信任、可靠、公平、理智、理想、纯朴,让人联想到自然、生命、生长;绿色是生命的本原色,象征生机、发展、永恒、稳健,表示农业银行诚信高效,寓意农业银行事业蓬勃发展。 5交通银行交通银行行徽将英文译名BANK OF COMMUNICATIONS 词首的小写字母“b”和“c”组合起来,构成了 一个立体面,表示企业的实力和业务的综合性。整个图案具有延伸 感,体现交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日益繁荣的趋势。标准色为深 蓝色,象征交通银行像大海一样博大精深,寓意稳重,塌实而可靠 6 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者采 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 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 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於一 九八六年经中国银行总行批准正式使用。行标从总体上看是古钱形状 代表银行;“中”字代表中国;外圆表明中国银行是面向全球的国际 性大银行。 2中国建设银行以古铜钱为基础的内方外圆图形,有着明确的银 行属性,着重体现建设银行的“方圆” 特性。方,体现着严格、规 范、认真;圆,象征着饱满、亲和、融通。图形右上角的变化,形 成重叠立体的效果,代表着“中国”与“建设”英文缩写,即:两个 C 字 母的重叠,寓意积累为建设之本。象征建设银行在资金的积累过 程中发展壮大,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图形突破了封闭的圆 形,象征古老文化与现代经营观念的融汇贯通,寓意中国建设银 行在全新的现代经济建设中,植根中国,面向世界。标准色为海 蓝色,象征理性、包容、祥和、稳定,体现国有商业银行的大家风范,寓意中国建设银行象大海一样吸收容纳各方人才和资金。 中国工商银行整体标志是以一个隐性的方孔圆币,体现金融业的行 业特征,标志的中心是经过变形的“工”字,中间断开,使工字更加 突出,表达了深层含义。两边对称,体现出银行与客户之间平等互 信的依存关系。以“断”强化“续” ,以“分”形成“合” ,是银行与客户 的共存基础。设计手法的巧应用,强化了标志的语言表达力,中国 汉字与古钱币形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现代气息。

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 函数概念是中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既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早在16、17世纪,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数学不仅研究静止不动的量,而且要研究运动过程中各个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促进数学由常量上学时期进入到变量数学时期。函数也就成为研究变量数学必不可少的概念。 函数(function )一词,始用于1692年,见著于微积分创始人之一莱布尼兹G.W.Leibnic,1646—1717)的著作。而f(x)则由欧拉(Euler )于1724年首次使用。我国于1859年引进函数的概念,它首次是在清代数学家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历山大合译的《代微积拾级》中出现。函数在初高等数学中,在物理、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中,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科学中,均有广泛的应用,起着基础的作用。 函数的概念随着数学的发展而发展,函数的定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精确、完善、抽象,函数的概念也不断得到严谨化、精确化的表达。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生成量”就是函 数概念的雏形。最初,函数是表示代数上的幂(23,,,x x x …),1673 年,莱布尼兹把任何一个随着曲线上的点变动的几何量,如切线、法线,以及点的横坐标都成为函数。 一、解析的函数概念 在18世纪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把函数理解为一个解析表达式. 1698年,瑞士著名数学家约翰·贝努利定义:由变量x 和常量用任何方式构成的量都可以称为x 的函数.这里任何方式包括代数式子和超越式子. 1748年,约翰的学生,杰出数学家欧拉在它著名的《无穷小分析引沦》中把函数定义为“由一个变量与一些常量通过任何方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发表时间:2011-08-19T17:52:17.92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第37期供稿作者:王长见[导读] 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河南省三门峡市一高王长见 内容摘要: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要么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要么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试图对如何帮助高中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关键词:历史概念内涵外延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把握不准,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历史概念,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概念,时间概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大概念指大的、宏观的历史背景,小概念指某一具体的历史时间。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无法脱离时间而单独存在,所有的历史都交汇在时间长河里,然而,提起历史时间概念,一些学生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尽显混淆颠倒之能事,从而使历史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2.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例如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就提到了中国古代早期三个重要政治制度概念: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世袭制的内涵是指权力在本家族中世世代代沿袭传承;分封制的内涵是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的内涵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外延看,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权力如何在家族中世袭,这就需要宗法制保障;分封如何有序进行,也需要宗法制来实现,但许多学生辨别不清。这就有必要对如何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一、历史概念的涵义及特征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总体而言,历史概念主要有以下特征。 1.明确的时空定位。历史概念所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是确定的。在人们现在认识能力达到的历史长河里都有一个固定的坐标。虽然逝者如斯,但“故垒仍在”,研究历史概念的确定性为的就是给历史更准确定位。如“改革开放”,虽然开始于1978年,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体会到生于1978年的快乐,30年后,人们更能理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就是改革开放。1978年因改革开放而获得了坐标意义。 2.历时性和共时性。历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经历了产生、发展(或转变)、结束(完成或消亡)的纵向发展过程。共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等的横向联系。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纵向发展,历时性经历了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20世纪初期最终形成三个时期。一直到今天,这个市场还在发展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据横向联系我们在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就要注意19世纪中期的共时性问题,如工业革命、政治变革(改革与革命)、殖民扩张、交通运输的进步等。 3.结构性。所谓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就是指概念自身随时间变化而演变的时序性结构以及概念与其它概念相关联而形成的逻辑性结构。如垄断组织,随时间演进经历了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的时序性结构。垄断组织又可以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概念形成因果的逻辑结构。考查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更能测试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或趋势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的能力水平,拉开其差距。 二、学生对历史概念理解不清的原因 学生对历史概念理解不清,把握不准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不牢固。历史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史实的准确性上的,大量的史实掌握需要靠记忆来实现,学生只有平时多记、反复记,才能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打下基础。历史概念还有一个特点──综合性强。历史知识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高中历史课程以模块形式出现,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名词,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历史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历史知识经验,更需要文宗能力的支持,需要时刻注意历史问题的前后纵横的关系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近代以来国人便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现在高考更将文宗考试的能力要求细化为四个方面,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文宗能力不仅是高考和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它也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在高一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存在材料阅读、理解以及思想观点的辨伪、表达等方面的困难甚至是障碍。究其原因,既有历史学科内的能力培养问题,也有相关学科之间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迁移和关照问题,总之,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高一学生对历史学习付出更多的热情和毅力。 2.对历史学习缺乏主动性。喜欢历史而不喜欢历史课成为许多学生的共识,原因是高中历史课堂由于受课标和考纲的限制把统一的历史瓦解得支离破碎,使学生探究下一个历史结果的兴趣渐渐失去,学习主动性不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历史知识是学生在自己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互助,利用课本、教辅资料和其它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历史学习过程是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经验,对教材和其它资料以及教师的讲解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历史学习意义,丰富、发展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但从同学们对历史学习的主观评价来看,表面上是对老师的过度信任、期望,实际上是学生历史学习自我主体的缺失,期望教师的严厉要求而非主动探求知识,偏重历史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历史学习的认知过程。 3.知识结构不清,缺乏大历史概念。任何一个历史概念都不能脱离大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历史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交汇形成历史知识网络,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网络联系起来,成为学习成败的有一关键。 4.基本史观不清。历史不仅仅是史实,它的生命力还体现在个人对历史的判断和分析,历史因个性而精彩,个人对历史的分析必须遵循一定的历史史观,许多学生对基本的历史史观不清,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等。 三、教会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设计概念和概念设计

设计概念与概念设计 一、设计概念与概念设计 现代传媒及心理学认为:概念就是人对能代表某种事物或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意义所形成的思维结论。设计概念则就是设计者针对设计所产生的诸多感性思维进行归纳与精炼所产生的思维总结,因此在设计前期阶段设计者必须对将要进行设计的方案作出周密的调查与策划,分析出客户的具体要求及方案意图,以及整个方案的目的意图,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等再加之设计师独有的思维素质产生一连串的设计想法,才能在诸多的想法与构思上提炼出最准确的设计概念。 简而言之概念设计即就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就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与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如果说概念设计就是一篇文章,那么设计概念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概念设计围绕设计概念而展开,设计概念则联系着概念设计的方方面面。 二、概念设计的思维程序 概念设计的关键在于概念的提出与运用两个方面,具体的讲它包括了设计前期的策划准备;技术及可行性的论证;文化意义的思考;地域特征的研究;客户及市场调研;空间形式的理解;设计概念的提出与讨论;设计概念的扩大化;概念的表达;概念设计的评审等诸多步骤。由此可见概念设计就是一个整体性多方面的设计,就是将客观的设计限制,市场要求与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统一到一个设计主题的方法。 设计概念的提出 首先要进行方案分析。方案分析包括具体的建筑地点分析;建筑结构分析;环境及光照分析;空间功能分析等几个部分。对于商业空间的设计来说地点分析及结论显得犹为重要,例如麦当劳,肯得基等快餐店的选址都在人流量较大的城市中心商业地带,开门,开窗的朝向以及人流路线便就是设计时所应当注重的。而诸如酒吧,茶室等则需要相对具有文化氛围的环境,尽量将具有安静,幽雅的室外环境引入室内。 其次就是客户分析。客户分析就是旨在了解客户的设计需求,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不同的设计定位从而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在家居室内设计来讲家庭成员的数目,各年龄层次,业主的职业及习惯,兴趣爱好都就是应进行调查分析的。而业主的身高体态,健康状况则指导着设计人体工学的各个方面,对客户的分析就是设计概念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后就是市场调查。对现有同类设计的分析调查往往能进一步深刻设计师的思维,从而提出别具一格的设计概念创造出独特的空间形象与装饰效果。其中应具有个案分析,市场发展走向的预测,不同设计的空间布局等等,市场调查的深入有利于设计者调整设计思维,加深对特殊空间限定性的了解。 之后进行资料收集。搜集相关的设计资料进行分析有助于设计者对当今设计走向的了解,以及的特殊空间人体工学尺度的把握,使设计的功能性趋于完美。 最后就是设计概念的定位及提出。在进行了前面的几点深入分析之后,设计者必产生若干关于整个设计的构思与想法,而且这些思维都就是来源于设计客体的感性思维,进而我们便可遵循综合,抽象,概括,归纳的思维方法将这些想法分类找出其中的内在关联,进行设计的定位,从而形成设计概念。

函数概念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

《函数》整体学习指导 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单调性、奇偶性) 解读:该部分学习意在通过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函数的概 念)、巩固(分段函数)和加深(映射的概念)(教材中先函数后映 射遵循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基本性质的学习(为什要只重点研 究函数的这几个性质?水浒传里有108将,但是只对武松、鲁智深、 林冲等十几个人着力刻画,这是文学家的方法,也是数学家的方法。函数(Function)本部分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形成函数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套路。 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 解读:该部分学习是在形成函数研究的一般方法之后对方法的 有力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加深对函数研究一般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内部发展(函数的零点、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数学发展的两条主线都涉及了) 社会现实需要(解决社会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函数概念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 我们要参观的景点:(The scenery we’ll visit) 1. 函数的概念是什么?(What?) 2. 为什么要建立函数的概念?(Why ?) 3. 函数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函数概念的建立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过程?(How?) 景点一:函数的概念是什么?函数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

函数概念是全部数学概念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纵观300年来函数概念的发展,众多数学家从集合、代数、对应、集合的角度不断赋予函数概念以新的思想,从而推动了整个数学的发展。 案例1:圆的面积S与圆半径r的关系; 案例2:锐角α与锐角β互余,α与β的关系; 案例3:气体的质量一定时,它的体积V与它的密度ρ之间的关系; 【思考1】上述的每一个问题在变化过程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都涉及几个变量?【思考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什么来刻画的? 【思考3】综合思考1和思考2的解答,总结上述例子变量间关系的共同特点?【早期函数概念】 十七世纪伽俐略在《两门新科学》一书中,几乎从头到尾包含着函数或称为变量的关 系这一概念,用文字和比例的语言表达函数的关系。1673年前后笛卡尔在他的解析几何中,已经注意到了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但由于当时尚未意识到需要提炼一般的函数概念。 1718年约翰·贝努利对函数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由任一变量和常数的任一形式所构 成的量(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发表的明确的函数定义),贝努利把变量x和常量按任何方 式构成的量叫“x的函数”。 欧拉在《无穷分析引论》(1748)中给出的函数定义是:“一个变量的函数是由该变量和一些数或常量以任何方式组成的解析式。” 【总结】十七和十八世纪的数学家对函数问题的认识上有着共同的思考:函数就是解析式

论概念涵义的变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9089408.html, 论概念涵义的变迁 作者:李安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8期 摘要概念是人们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表述和传递思想的载体,一般情况下一个词汇所对应的概念是固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词汇所对应的概念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概念的外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有的概念却被人们舍弃了原有的涵义,因而其外延也随之改变。本文通过对概念的定义涵义同人们在表述概念时涵义的对比,论述了概念涵义的变迁。 关键词概念涵义定义表述变迁 中图分类号:B813 文献标识码:A “概念”一词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人们经常通过语言运用概念表述和传递思想,当然这样的前提是所交往的双方所使用的语言是可以被对方所理解的语言,而作为被表述和传递思想的概念也需要建立在双方对这个概念的涵义在知悉范围上相吻合,也就是交往双方所知悉的概念的外延具有全同关系。只有这样,交往双方才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在言语交流和理解的过程中出现不解或误解的情况。但现实世界不是这种理想状态的情况,即便是同种语言的交流过程中也经常会有不解或误解的情况出现,下面我们就将探讨是什么情况造成了这种问题。 在普通逻辑中,对于一个普遍概念来说,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们都不会认为它的意义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即认为在被文字定义赋予以意义之后就不会经常发生改变。但对概念的外延起影响作用的是概念的内涵,增加或减少概念的内涵势必会缩小或扩大概念的外延。在社会发 展的过程中,人们经常赋予概念新的涵义,或者逐渐放弃了原有的涵义,虽然在语言的层面上某个概念的文字表述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事实上这个概念的内涵已经和之前已有所不同了。 也许可以说概念在作为人们传达思想的媒介时其内涵其实是一直在发生着变化着的,这种变化是相对于这个概念的定义中描述内容的涵义的不变。但由于至今没有一套可行的方法对这种变化过程加以掌控,因此,我们该如何判别一个概念是否发生了变化或发生了何种程度的变化呢?在解释这个问题前,还要引入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概念的内涵起决定作用的具体事务到底是概念的定义所描述内容的意味呢?还是在人们日常表述中所涉及概念的涵义呢?(为了便于论述起见,下文将二者分别称为“概念的定义内容”和“所表述概念的涵义”)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的呢?这里需要引入一个事例,“妇女”一词是一个概念,“妇女”这一概念的定义在官方辞典中被描述为:成年女子的通称。即在中国年满18周岁的女人都可称之为妇女。在步入21世纪前,“妇女”这个概念曾经在人们思想的交流中得到过广泛的应用,比如在中国每年的3月8日作为年满18周岁的女性的节日,就是以“妇女节”命名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需要描述成年女子的时候已经逐渐舍弃了“妇女”这个称谓,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习惯使用“妇女”这个名词来表述“成年女子”这个概念了。比如,在当下各种对于范冰冰的描述中,从来没有在报道的描述中使用“妇女”一词。但实际上,“范冰冰”这个专有名词所指代对象的属性

(唐正东)马克思生产关系概念的内涵演变及其哲学意义

马克思生产关系概念的内涵演变及其哲学意义 唐正东《哲学研究》2011年6期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生产关系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但如果对这一概念在马克思哲学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内涵缺乏一个准确的把握,那就不容易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进行准确的界定,甚至还会由此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而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确存在着导致这种误解的各种诱因,因为马克思尽管有时候用的是生产关系概念,但他头脑中想的却只是交换关系或分配关系的内涵。而如果因此把马克思的生产关系仅仅理解为交换关系或分配关系,那就不仅会看不到马克思在其思想的最深刻处所具有的生产关系是发展程度最高的交换关系的思想(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第347页),并由此而无法对历史唯物主义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运动为基础的历史规律论进行科学的评价,而且还会在把交换关系直接界定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础概念的前提下,把马克思的哲学仅仅理解为从应有的交往关系的层面对现实的物化的交换关系的批判理论。而实际上,只要我们注意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理解水平到达什么程度,他对生产关系概念的内涵的把握能力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那么,在我们面前就能清晰地展现出一幅马克思生产关系概念内涵的演变史的画卷。这样一来,我们就既不会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解读为交换关系的经验式展开理论,也不会把它解读为对异化的交换关系的外在式批判理论。 一 马克思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运用生产关系概念

的。他不仅在论述?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时直接运用这一概念:?封建时代的所有制的主要形式,一方面是土地所有制和束缚于土地所有制的农奴劳动,另一方面是拥有少量资本并支配着帮工劳动的自身劳动。这两种所有制的结构都是由狭隘的生产关系——小规模的粗陋的土地耕作和手工业式的工业——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第15页),而且在一段对历史观的总结性陈述即?由此可见,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最初手稿中,也曾运用过这一概念:?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的一定的个人?(同上)。但尽管如此,必须指出的是,马克思此时对这一概念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他只是从笼统的一般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概念的。我们知道,?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等内容。但应该注意的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不仅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譬如在资本主义大工业阶段,这种所有制形式就不再表现为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是表现为劳动者失去这种所有权,表现为资本对劳动的占有权;而且,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交换关系等内容也会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譬如在资本主义大工业阶段,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尽管从表面上看依然是一种交换关系,但它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交换关系,而是表现为资本对雇佣劳动剥削剩余价值的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种关系是由生产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而不是由交易方式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第2版,第133页)也就是说,在私有制条件下,随着交换关系的发展,它必然而且只能在生产关系中实现其自身。应该说,

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思想的演变 摘要 管理思想的演进,是建立【管理】这门科学存在性发展的主要依据,时代的变化影响管理思维的变动,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一直被认为是组成工作不可以少的活动,管理理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形成的过程,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成就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 关键字:管理哲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

管理思想的演变 壹、緒論 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倡导的古典管理理论,后来为许多人所研究和宣扬,其中较为系统地加以整理阐述的有厄威克和古利克。厄威克的着作有:《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管理备要》等。他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一)目标原则,即所有的组织都应当表现出一个目标;(二)相符原则,即权力和组织必须相符,(三)职责原则,即上级对所属下级工作的职责是绝对的;(四)组织阶层原则;(五)控制广度原则,即每一个上级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五人或六人;(六)专业化原则,即每个人的工作应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七)协调原则;(八)明确性原则,即对于每项职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貳、管理思想之演進 一、早期管理思想 (一)理论背景 工业化之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政府。虽然经济活动的规模无法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结果相提并论,但是家庭事务、军事战役、政府管理以及教会运作方面确实存在管理需求。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大规模集体实践活动,政治控制和社会实践管理,战争,宗教。

社会上、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中世纪,社会都是封闭的,教会控制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伴随宗教改革和十字军东征,新教伦理兴起,激励人们获取成就,不但有利于社会的开放而且推动了个人慈善事业的发展。 经济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重商主义逐渐衰落,市场伦理鼓励创新和竞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成为规模经济的推动力,工业化的大幕拉开。 政治上,代议制开始替代君主制,财产制度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制度背景。 (二)早期管理理论学派 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甚至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的重生则为工业化以及后来理性、正式、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文化的重生包括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新教伦理挑战中央教会的权威,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束缚,激发了人们对现实成就的需要;自由伦理反映了独裁政府和代表制政府的长期斗争,试图保护个人权利;市场伦理提出了对重商主义的挑战,倡导“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自由主义经济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这场思想革命中做出了举作轻重的贡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教伦理的重生。 巴比奇、尤尔和迪潘更注重组织与方法问题,而欧文更关心工业化对人的影响。 卡内基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创造更多就业,推动工业发展。 二、科学管理思想

函数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

实习报告 2011年10月5日 题目函数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 作者组长:张婕组员:王笑晗,李良芳,薛兰瑞宁,严娟娟 摘要函数概念是全部数学概念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数学的核心,纵观300年来函数概念的发展,众多数学家从集合、代数、直至对应、集合的角度不断赋予函数概念以新的思想,从而推动了整个数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发展与比较的研究,对函数概念的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分为这几个方面: 1 早期函数概念——几何观念下的函数 2 十八世纪函数概念——代数观念下的函数 3 十九世纪函数概念——对应关系下的函数 4现代函数概念——集合论下的函数 正文第一方面:早期函数概念——几何观念下的函数 在欧洲,函数这一名词,是微积分的奠基人莱布尼兹首先采用的,他在年发1692表的数学论文中,就应用了函数这一概念,不过莱布尼兹仅用函数一词表示幂。后来,在十七世纪,伽俐略在《两门新科学》一书中,几乎从头到尾包含着函数或称为变量的关系这一概念,用文字和比例的语言表达函数的关系。1673年前后笛卡尔在他的解析几何中,已经注意到了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但由于当时尚未意识到需要提炼一般的函数概念,因此直到17世纪后期牛顿、莱布尼兹建立微积分的时候,数学家还没有明确函数的一般意义,绝大部分函数是被当作曲线来研究的。 第二方面:十八世纪函数概念——代数观念下的函数 1718年瑞士数学家约翰·贝努利使用变量概念在莱布尼兹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对函数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给出了不同于几何形式的函数定义:函数就是变量和常量以任何方式组成的量,并首先采用符号作为函数的记号。也就是把变量x和常量按任何方式构成的量叫“x 的函数”,表示为,其在函数概念中所说的任一形式,包括代数式子和超越式子。 数学家欧拉在其著作《无穷小分析论》中,把凡是给出解析式表示的变量统称为函数。1734年,欧拉首先创造十分形象且沿用至今的符号作为函数的记号,欧拉给出的定义是:一个变量的函数是由这个变量和一些数即常数以任何方式组成的解析表达式。他把约翰·贝努利给出的函数定义称为解析函数,并进一步把它区分为代数函数(只有自变量间的代数运算)和超越函数(三角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变量的无理数幂所表示的函数),还考虑了“随意函数”(表示任意画出曲线的函数),不难看出,欧拉给出的函数定义比约翰·贝努利的定义更普遍,形象,但关于函数的定义,欧拉并没有真正揭示出函数概念的实质。 第三方面: 十九世纪函数概念——对应关系下的函数 1822年傅里叶发现某些函数可用曲线表示,也可用一个式子表示,或用多个式子表示,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