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感官评价细则表

感官评价细则表

感官评价细则表

桑葚果酒感官评分表

Standard and scores of sensory evaluation of mulberry wine

项目评分标准评分

色泽(满分30分)澄清,透明,桑葚酒呈紫红色,悦目适宜27-30

澄清,透明,桑葚酒呈紫红色24-27

澄清,无悬浮物,无沉淀,浅红色21-24

稍微有点混浊,无光泽21分以下

香气(满分30分)果香、酒香浓郁优雅,香味纯正协调26-30

果香、酒香不突出,香味欠佳22-26

果香、酒香不足,或不悦人18-22

香气不良,或有其他异味,使人厌恶18分以下

滋味(满分40分)酒体协调,醇香浓厚,酸甜爽口,回味无穷35-40

酒质平衡,口感柔和,酸味适中30-35

味偏酸,略微苦涩,欠浓郁25-30 酸、苦涩、有异味,平淡25分以下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黄山毛峰茶

——黄山毛峰茶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茶叶品名:黄山毛峰茶茶样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茶样标准:GB/T 19460-2008“地理标志产品 黄山毛峰茶”茶叶简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自古名扬天下的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常年云雾弥漫,山峰隐于云间,恍若岛屿重叠;古松或倒悬,或惬卧,树形奇特;岩峰由奇险、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温泉水质透明无瑕,味道甘美清冽,常年温度在42℃左右。黄山毛峰茶的故乡就在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茶树终日沐浴在云蒸霞蔚之中。特级毛峰从采摘到精制,功夫极精。其特点是:外形秀美,每片长约半寸,芽叶肥壮匀齐,细扁稍卷曲,白毫多而显露,尖芽紧偎叶中,形似雀舌,色泽油润光亮,绿中泛微黄。冲泡时雾气结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持久似兰蕙,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可谓“清秀脱俗,茶中仙子”。开汤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若惠兰之香,且冲泡后芽叶直竖悬浮,继而徐徐下沉。“金黄片”和“象牙色”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审评方法及程序:参照相关标准并结合黄山毛峰茶品质特点确立审评方法。即先干评外形,主要评定干茶形状和色泽两项因子。其次,进行湿评,用沸水将评茶杯碗烫热,随即称取有代表性茶样3.0g,置于150ml 评茶杯中,迅速注满热水(水温80℃左右),并立即用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加盖。4 min后,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按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的顺序评定内质,湿评重点因子为香气和滋味。最后将杯中叶底倒入叶底盘中,审评叶底。审评用具:审评杯、审评碗、审评盘、叶底盘、天平、茶匙、汤杯。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室编者按:本栏目依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培训部创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作为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于2008年开始筹建,已配有气相色谱(GC-2010)、液相色谱(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UV-2550)、烘箱、分析天平等一系列实验设备、器材,已经能够进行感官审评实验及部分理化成份分析。 评茶实验室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 表1茶叶评分表 ?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 叶底×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 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为下。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的叶底:普洱叶底红褐均匀;普洱叶底肥厚黄绿。 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表1茶叶评分表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叶底×1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红茶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日照绿茶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龙井茶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铁观音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碧螺春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普洱茶的叶底:普洱熟茶叶底红褐均匀;普洱生茶叶底肥厚黄绿。 黄山毛峰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白毫银针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感官分析方法三点检验

GB 12311—90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4120—1983《感官分析方法学──三点检验》。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三点比较的方法来鉴别二个样品之间的差别。 本标准适用于鉴别样品间的细微差别,也可以用于选择和培训评价员或者检查评价员的能力。 2 引用标准 GB 10220 感官分析方法总论 GB 10221.1~10221.4 感官分析术语 GB 3358 统计学名词术语及符号 3 方法提要 同时向评价员提供一组三个样品,其中二个是完全相同的,评价员挑出单个的样品。 4 设备 检验负责人根据产品性质和样品数量等选择设备。使用的设备不应影响检验结果。应优先使用符合检验需要的标准化设备。 5 抽样 应按被检产品的抽样标准进行抽样。如果没有这样的标准或抽样标准不完全适用时,则由有关各方协商议定抽样方法。 6 检验的一般条件 6.1 环境 应满足GB 10220所需条件。 6.2 评价员 6.2.1 条件 应符合GB 10220规定的条件,所有评价员应该具有同等的资格和检验能力。

6.2.2 评价员数 评价员数是根据检验目的与显著水平而定。通常是6个以上专家;或15个以上优选评价员;或25个以上初级评价员。在0.1%显著水平上需7个以上专家。 6.2.3 检验负责人 检验负责人一般不应参加检验,如果参加,也不应知道样品编号。 6.3 准备 检验负责人可就有关问题和样品性质进行不影响评价的初步介绍,当涉及检验玷染物时,应准备一个非玷染物样品和一个与之对照的玷染物样品。 7 检验步骤 7.1 被检样品的制备 7.1.1 提供足够量的样品A和B,每三个检验样品为一组。 7.1.2 按下述六种组合: ABB AAB ABA BAA BBA BAB,从实验室样品中制备数目相等的样品组。 7.1.3 不能使评价员从样品提供的方式中对样品的性质作出结论。应以同一方式〔相同设备、相同容器、相同数量产品和相同排列形式(三角形,直线等)〕制备各种检验样品组。 7.1.4 任一样品组中,检验样品的温度是相同的,如可能,提供的检验系列中所有其他样品组的温度也应相同。 7.1.5 盛装检验样品的容器应编号,一般是随机选取三位数。每次检验,编号应不同。 7.2 检验技术 7.2.1 告诉评价员检验目的,其程度应不使他们的结论产生偏倚。 7.2.2 将7.1.2中制备的几组样品随机分配给评价员。 7.2.3 评价员按规定次序检查各组检验样品,次序在同一系列检验中应相同。 在评价同一组三个被检样品时,评价员对每种被检样品应有重复检验的机会。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茶的感官评价表 ? 表1茶叶评分表 ?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 叶底×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为下。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的叶底:普洱叶底红褐均匀;普洱叶底肥厚黄绿。 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

食品感官评价 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 绪论 1、感官评价的应用: 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产品开发、风味营销、消费嗜好 2、感官评价的概念: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第一章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 1、感觉、感官的定义及特点。 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刺激感官后,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特点:①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但不局限于此; ②感觉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③感觉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④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即感觉器官,由感觉细胞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获得刺激后,能将这些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 特点:①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的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互相影响。 2、感觉的类型: 物理变化引起的感觉:视、听、触 化学变化引起的感觉:味、嗅 3、感觉阈。 感觉阈值: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是通过许多次试验得出的。 绝对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差别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阈下刺激: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下限,低于下限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阈上刺激: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上限,高于上限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4、Weber 定律:(刺激强度) (差别阈值)韦伯分数)I I K ?=( 5、感觉疲劳(适应现象)。 现象: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原因: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疲劳; 结果: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感官评定教案

第一章食品感官属性及其识别 教学目得要求: 了解常用得一些食品感官属性以及识别这些属性得途径 重点: 感官属性得识别途径 难点: 嗅觉与味觉得识别 主要内容: 第一节食品感官评定得概论 一食品感官评定得定义得概念与意义 1 定义 食品感官评定就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与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与听觉对食品感官品质所引起反应得一门科学(1975年美国食品科学技术专家学会) 1)唤起:它提出了感官评定应该在一定得控制条件下,制备与处理样品,以使偏见因素最小这一原则。它指明样品应就是随机得,感官评定应在专门得检验室完成,所有评价程序尽可能不影响鉴评人员感觉器官得正常发挥 2)测量:感官评定就是一门定量得科学,通过采集数据在产品性质与人得感知之间建立起合理得、特定得联系,应考虑精度、准确度、敏感性,而避免错误得结论。 3)分析:适当得数据分析就是感官检验得重要部分。通过人得感官而产生得数据有时不完全一致,同时检验人员之间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数据统计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4)解释:这一过程就是对结果得解释。它就是基于数据、分析,所作出得合理判断。 感官评定就是一门不精确得学科,实验后得到得结果也可能有多种解释。 2 食品感官评定得意义 1.在食品得质量标准与卫生标准中,第一项内容一般都就是感官指标。通过感官指标不仅能够直接对食品得感官性状做出判断,而且还能够据此提出必要得理化与微生物检验项目,以便进一步证实感官评价得准确性。

2.通过对食品感官性状得综合性检查,可以及时、准确地评价出食品品质有无异常,便于早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可避免对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损害。 3.方法直观、手段简便,不需要借助任何仪器设备与专用、固定得检验场所以及专业人员。 4.感官评价方法能够察觉其她检验方法所无法评价得食品品质某些特殊性污染得微量变化。 二食品感官评定得起源与发展 自人类开始评价食品、水以及其她使用与消费物品时,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感官评价。贸易得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较正式感官评价得发展。希望通过抽样检验代表整个物品质量得买主,其仅检验整船货物得部分样品。卖主开始根据对物品质量得评价确定其价格。随着社会经济得发展,人们发展了酒、茶、咖啡、奶油、鱼类与肉类等项目。任何一门学科得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其她学科,食品感官评价得发展历史足以证明这一点。要获得令人信服得感官评价结果,就必须以统计学原理作为保证,而人得感官生理学与心理学得原理就是进行感官评价得基础,这三门学科构成了现代感官评价得三大支柱。另外,电子计算机技术得发展也必将影响与推动感官评价得发展。 三食品感官评定得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与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第四条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得营养要求,具有相应得色、香、味等感官性状。”第七条规定了禁止生产经营得食品,其中第一项有:“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她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得食品”。 四食品感官评定得应用与方法 1 食品感官评定得应用 (1)应用于市场调查 (2)用于新食品开发 (3)用于食品生产中得质量控制 2 食品感官评定得方法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1、风味:指食品在嘴里经由化学感官所感觉到的一种复合现象,它不包括 外观和质构;作为食品的一种属性,可定义为食物刺激味觉或嗅觉受体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 2、气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入鼻腔时,能被嗅觉系统所识别的味道。 3、交叉—适应:也称感觉疲劳,感觉疲劳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 心的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感觉疲劳的结构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灵敏性逐渐下降,随刺激时间的延长甚至达到忽略这种气味存在的程度。 4、协同:由于一种物质的存在而增强了对两种物质混合强度的感知,这样 使得对混合物的感觉要比每种组分的感觉总和更为强烈。 5、组群效应:一个好的样品在一组劣质产品中会降低它的等级,反之亦然。 6、对比效应:在评价劣质样品前,先呈送优质样品会导致劣质产品的等级 降低(与单位评定相比),相反情况也成立,优质样品呈送在劣质样品之后,它的等级将会被划分得更高。 7、极限阈值:指刺激水平远远高于感官所能感受的刺激水平,或是物理刺 激强度增加而反应没有进一步增加所涉及到的区域,通常也称为最大阈值。 在这个水平上,感官已感受不到强度的增加,且有痛苦的感觉。 8、质地剖面方法:这是一种感官分析方法,它根据食品的机械、几何、脂 肪和水分特征,每个特征表现的程度以及从咬第一口到咀嚼完成的全过程中感官属性表现的顺序情况,对食品的综合质地进行分析。 9、快感标度:在接受性检验中有一个概念叫快感标度,也就是已知的对样 品喜爱程度的标度。 10、适应性:是由于持续地接受相同或类似物的刺激而对所给刺激物感觉的 减少或改变。(在感官评定中,此因素会导致感官阈值和强度等级的变化,是必须要避免的因素) 11、属性差异试验:是指检验一种样品与另一种样品或其他几种样品间某种 属性之间的差异。(两样品间属性差异试验可根据两样品的特性强度的差异

茶叶滋味评语

茶叶滋味评语 篇一:茶滋味评语 茶叶本身具有的滋味。常用于与其他物质拼合的茶叶审评。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 鲜醇:鲜爽甘醇。 鲜浓:茶味新鲜浓爽。 嫩爽:茶味嫩鲜爽口。 浓爽:味浓而鲜爽。 浓醇:味浓而醇正。 浓厚: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 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 清淡:茶味清爽柔和。用于嫩度良好的烘青型 绿茶。 柔和:滋味温和。用于高档绿茶。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多见于杀青不透的绿茶。 生涩:味道生青涩口。夏、秋季的绿茶如杀青不匀透,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的滋味。

浓涩:味道浓而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生产的绿茶。杀青不足及半生不熟的绿茶,滋味大多呈浓涩,品质较差。 粽叶味:一种似经蒸煮的粽叶所带的熟闷味。多见于杀青时间长且加盖不透气的制品。收敛性:茶汤人口后,口腔有收紧感。 味淡:由于水浸出物含量低,茶汤味道淡薄。多见于粗老茶。如用修剪枝叶制得的茶叶一般味很淡。 平淡:味淡平和,浓强度低。 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夏、秋季制作的大叶种绿茶。 青涩:味生青,涩而不醇。常用于杀青不透的夏、秋季绿茶。 味浓:茶汤味道浓,口感刺激性强。多用于夏、秋季大叶种绿茶。但味浓 对绿茶而言不一定是好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忌滋味过浓。 乏味:茶味淡薄,缺少浓强度。 走味:茶叶失去原有的新鲜滋味。多见于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苦味:味苦似黄莲。被真菌危害的病叶。如白星病或赤星病叶片制成的茶带苦味;个别品种的茶叶滋味也具有苦味的特性,用紫色芽叶加工的茶叶,因花青素含量高,也易出现苦味。味鲜:味道鲜美,茶汤香味协调。多见于高档绿茶。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失风受潮的名优绿茶。火味:干燥工序中锅温或烘温太高,使茶叶中部分有机物转化而产生似炒熟的黄豆味。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绿茶。

感官评价表

生姜雪梨汁茶:姜汁:雪梨汁=3:7,糖4%,柠檬酸0.09% 表1 外观评价表(总计25分) 表2 气味评价表(总计20分) 评价指标 描述 评分标准 得分 1 2 3 4 5 是否喜欢饮料颜色, 5分 喜欢 5分 5 比较喜欢 3-4分 3 4 可以接受 0-2分 2 2 有无沉淀,5分 无 5分 有,不明显 3-4分 有,明显 0-2分 2 2 2 2 2 有无分层现象,5分 无 5分 有,不明显 3-4分 4 3 4 4 有,明显 0-2分 2 2 颜色均一性,5分 总体颜色均一, 无杂质 5分 5 5 局部少量颜色 有差异,不明显 3-4分 4 4 4 有明显局部颜色差异 0-2分 饮料粘稠度,5分 粘稠度适中 5分 粘稠度较高或不够 3-4分 太稀或太粘稠 0-2分 2 2 2 2 2 总计得分 15 14 15 17 16

表3 滋味评价表(总计35分) 气味 描述 评分标准 得分 1 2 3 4 5 具有雪梨、生姜的清香,10 分 纯正 8-10分 中等 5-7分 7 5 5 香味弱 0-4分 4 4 有其他异味,10分 低 8-10分 10 8 9 9 8 中等 5-7分 高 0-4分 合计得分 17 12 14 14 12 滋味 描述 评分标准 得分 1 2 3 4 5 入口(10分) 有挂口感,清新,爽口 8-10分 挂口感不足,浓度太低 5-7分 5 7 6 5 5 入口感差 0-4分 中口(15分) 混合香味纯正, 甜、酸比例合适, 芳香味浓厚 8-10分 8 8 甜、酸比例不协调, 太酸或太甜 5-7分 7 5 6 存在其他味道 0-4分 余味强度(5分) 浓厚 8-10分 一般 5-7分 5 5 淡 0-4分 4 4 4 余味滞留度(5分) 滞留时间长 8-10分 滞留时间中等 5-7分 5 6 滞留时间短 0-4分 4 3 1 总计得分 21 22 16 20 24

食品感官评价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是建立在人的感官感觉基础上的统计分析法。它是一门综合学科,在食品理化分析基础上,集人体生理学、心理学、食品科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新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感官评价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常用于食品领域中的方法有数十种之多。 按应用目的可分为情感型和分析型两类。在分析型中,一种主要是描述产品,另一种是区分两种或多种产品,区别的内容有确定差别、确定差别的大小、确定差别的影响等。 按方法的性质又可分为差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以及分析或描述性检验。 它的目的是估计差别的顺序或大小及样品应归属的类别或等级。它要求评价员要对两个以上的样品进行评价,并判断出哪种样品好,哪种样品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和差异方向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处理形式,结果取决于检验的目的及样品数量。常用x2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等。 类别检验 在感官评价中,将感官体验进行量化最常用的方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有以下四种:分类法、评分法、排序法、标度法。 一、分类检验法 就是将样品分成几组,各组之间只是在命名上有所不同。 在分类法中,要求品评人员挑出那些能够描述样品感官性质的词汇。例如,对某种饮料,要求品评人员在能够对其进行描述的词汇前面划“√”。分类法中如果使用数字那么数字代表的意义只是命名。如“1”是甜,“2”是酸等。至于所使用的词汇,并没有统一标准,实验结束后,将每个词汇被选中的次数进行统计,以此来报告结果。没经过培训的品评员使用普通的非专业的词汇。 词汇的选择:实验前,有经验的品评人员坐在一起围绕测样品,没人提出能够描述其性质的词汇,大家讨论是否适用,最终选择恰当的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词汇要不断更新。 二、评分检验法 是商业领域中被认为最有效的评判方法,由专业评分员评分。经常用评分来评价的商品有咖啡、茶叶、调味料、奶油、鱼、肉等。 应用领域:特别适用于鉴评新产品。 实验步骤:首先应确定所使用的标度类型,使鉴评员对每一个评分点所代表的意义有共同认识。

茶叶感官描述语

茶叶感官描述语 目次 一、干茶形状描述语 通用绿茶黄茶白茶黑茶、压制茶乌龙茶红茶 二、干茶色泽描述语 通用绿茶黄茶白茶黑茶、压制茶乌龙茶红茶 三、汤色描述语 通用绿茶黄茶白茶黑茶、压制茶乌龙茶红茶 四、香气描述语 通用绿茶烘青花茶黄茶白茶黑茶、压制茶乌龙茶红茶 五、滋味描述语 通用绿茶黄茶白茶黑茶、压制茶乌龙茶红茶 一、干茶形状描述语 通用 1、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同义词茸毛显露 2、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3、身骨:茶身轻重。 4、重实: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5、轻飘: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6、匀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同义词匀齐;匀衬 7、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8、匀净: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9、挺直:光滑匀齐,不曲不弯。同义词平直 10、弯曲:不直,呈钩状或弓状。同义词钩曲;(耳环) 11、平伏: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12、紧结:卷紧而结实。 13、紧直:卷紧而圆直。 14、紧实: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15、肥壮:芽叶肥嫩身骨重。同义词雄壮 16、壮实: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17、粗实: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18、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19、松条:卷紧度较差。同义词松泡 20、松扁:不紧而呈平扁状。 21、扁块:结成扁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带扁的块。 22、圆浑:条索圆而紧结。 23、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同义词浑直 24、扁条:条形扁,欠圆浑。 25、短钝:茶条折断,无锋苗。同义词,短秃 26、短碎: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27、松碎:条松而短碎。 28、下脚重: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29、爆点:干茶上的突起泡点。

感官评价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课程名称:食品感官评价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 学生: (食品科技学院xx食科x班学号:xxxxxxxxxx) 摘要: 对感观评价在食品中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举例说明了当前食品新产品开发 中感官评价的应用,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品感观评价感观评价方法葡萄酒面包电子鼻 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 中国食品工业朝着安全营养、美味、便捷的方向长足地发展, 各种包装精美、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品层出不穷。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单单只是为了生存, 而是对食品风味的需求越来越高, 对口味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食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对于食品来说, 风味是食品的灵魂,而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的方法。感官评价包括一系列精确测定人对食品反映技术, 把对品牌中存在的偏见效应和一些其他信息对消费者感觉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它试图解析食品本身的感官特性, 并向产品开发者、食品科学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关于其产品感官性质的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它因此逐渐成为企业组织找寻目标产品的一项必要工具, 是所有研发、品保及营销部门不可或缺的利器, 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一、国内外食品感官评价研究概况综述 目前国内的感官评价的起步比国外晚, 从1975 年起开始有学者研究香气和组织的评价, 到20 世纪90 年代后,感官评价被大量地应用在食品科学的研究中, 并且大学食科系已经将感官评价这门课程列为重要课程之一。研究食品感官评价方面的学术文章也在不断的增加。 欧美在感官评价的研究与应用已发展很成熟,研究范围也非常广泛。从20 世纪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表1 茶叶评分表 评茶地点 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X 20%^水色得分X 10%^香气得分X 10潜滋味得分X 50%^叶底X 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茶叶的叶底则呈黄褐色或暗褐色。幼嫩鲜叶的叶底形状完整,老旧叶的叶底则多 断碎。春茶一般比夏茶厚,表示茶质丰富。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 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为下。的 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的叶底: 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的叶底: 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的叶底: 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的叶底: 叶底嫩绿明亮 的叶底: 普洱叶底红褐均匀;普洱叶底肥厚黄绿。 的叶底: 叶底黄绿有活力 的叶底: 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面包的感官评定表

面包的感官评定表 姓名:日期: 谢谢大家参加这次的感官评定!现在请大家对下列产品进行感官评定,我们将颜色、形态、食品甜度、咸味、食品气味、食品口感各方面整合为下列表格,遵循从淡到浓,从无到有的原则对产品进行客观评价: 项目分数 形态 (完整、表面光洁、无白粉和斑点:5分) (比较完整、表面比较光洁、无明显白粉和斑点:4分) (较少缺损、较少白粉和斑点:3分) (有明显缺损、有明显白粉和斑点:2分) (有较多明显缺损、有较多明显白粉和斑点:1分) 色泽 (表面呈金黄色和淡棕色,均匀一致,无烤焦、发白现象:5分) (表面呈较浅金黄色和淡棕色,较均匀,无烤焦、发白现象:4分) (表面呈浅金黄色和淡棕色,较均匀,细微烤焦、发白现象:3分) (表面不呈金黄色和淡棕色,不均匀,部分有烤焦、发白现象:2分) (表面不呈金黄色和淡棕色,不均匀,通体有烤焦、发白现象:1分) 气味 (具有强烈面包香味、芳香,无异味:5分) (具有面包香味、芳香,无异味:4分) (具有较淡面包香味、芳香,无异味:3分) (无面包香味、芳香,有较淡异味:2分) (无面包香味、芳香,有强烈的异味:1分) 口感 (松软适口、无未融化的糖、盐粗粒:5分) (比较松软适口、无未融化的糖、盐粗粒:4分) (松软适口、无明显融化的糖、盐粗粒:3分) (较硬、有较多未融化的糖、盐粗粒:2分) (口感很硬、有明显未融化的糖、盐粗粒:1分) 组织 (有强烈弹性、切面气孔大小均匀:5分) (有明显弹性、切面气孔大小比较均匀:4分) (有细微弹性、部分切面气孔大小均匀:3分) (无明显弹性、切面气孔大小不均匀:2分) (无弹性、切面气孔大小极不均匀:1分)

消费者感官评价报告

消费者感官评价报 告 1

专业实习报告 感官评价消费者调查问卷模块 一、实习目的 经过专业实习掌握差别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案的内容及方案的制定、样品的制备方法、结果的统计及分析方法;掌握标度与类别检验中主要实验方法的原理、步骤、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方法;掌握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原理、内容、步骤、方法等。 根据消费者调查问卷的结果,判断不同品牌猪肉脯的差异,如颜色、香气、味道、质地等值,从而判断顾客的喜好程度。 二、实习内容 (一)问卷调查的制作 调查问卷大致分为四大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组建调查队伍,选择调查课题,进行探索,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方案。 我组此次的调查课题为: 两个竞争品牌产品的比较。 在考虑多种实验因素后,确定了”百味林”以及”来伊份”的猪肉脯品尝调查问卷。购买调查所用到的不同品牌猪肉脯。根据这 2

个课题在小组人员事先品尝后讨论,并提出假设,拟定整关于肉脯个问卷的调查方案。在确定并全体经过方案内容及流程后,明确调查人群,组建调查队伍,在受调查人群不知道品牌的前提下进行成对偏爱实验。 在调查阶段,我们先将所需品尝的不同品牌的猪肉脯按组按量分装于餐碟中,然后将问卷分发至调查人群,并将食物随后送上,开始整个调查问卷的过程。按照问卷的内容,调查人群按顺序细细品尝不同肉脯的过程中,对肉脯分别进行:喜好程度、喜好原因、产品质地、产品含油量、产品表面湿润度、色泽、风味、甜度、所用香料的风味水平、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评分与评价,并对不同品牌猪肉脯分别提出改进方面与建议。最终对不同猪肉脯的偏爱程度做出选择。 在整个问卷调查过程完成后,对于所有的问卷用数据统计专用软件进行统计与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并有整个实验小组人员作出实验的总结。 问卷表如下: 3

感官评定标准操作规程

浙江绿世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感官评定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编号:第03版 QC-G0007-02 1.目的;规范产品感官评定检测。 2.范围:各产品的外观评定,甜叶菊提取物的气味、口味的评定。 3.责任:QC室、检验员 4.内容: 4.1仪器与用具 比色管、铝箔纸、称量瓶、玻璃烧杯、天平、移液管、哇哈哈纯净水(气味评测用新开启),供外观检测用的白色无光纸。 4.2感官对照样及评选小组人员的确定。 4.2.1 外观 评测小组人选:挑选能通过色盲测试的QC人员6-8名,作为外观评测小组人员。 对照样的确定:客户确认的、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中外观要求的样品。 4.2.2气味 4.2.2.1气味评测小组人员筛选: 4.2.2.1.1参选人员要求。参选人员应不吸烟,较少使用化妆品,无嗅觉方面的其他问题;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对嗅觉感受进行描述;能及时参加每次评测试验。 4.2.2.1.2参选人员基本嗅觉测试: 4.2.2.1.2.1气味样品选择。以一般常接触的10-15个气味为主,见附件一(1)。 4.2.2.1.2.2气味测试方法。将附件一中气味样品配置成可嗅出的浓度置于比色管中,标记名称,测试人员分别嗅闻并记忆这些气味。休息10-15分钟后,随机抽取5种气味样品,在比色管外包覆铝箔纸并相应编号,由测试人员进行气味辨别和评分,评分结果填入“基本嗅觉测试问卷”表格。

4.2.2.1.2.3气味评测小组人数。在随机抽取的5种气味中,能辨别出至少3种气味的人员可入选气味评测小组,挑选6-10人成立气味评测小组。 4.2.2.2气味对照样的筛选 4.2.2.2.1气味对照样类别。将公司现有甜叶菊提取物按RA含量分为以下三类。 4.2.2.2.2气味对照样评定标准。各类产品的粉末及其10%溶液的气味评价标准。 4.2.2.2.3气味对照样筛选。 气味评测小组对提供的样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分。 4.2.2.2.4气味对照样判定。评定小组人员对候选的气味对照样进行评分,并填写“甜叶菊提取物气味对照样评测表”,将评定小组人员的评分结果平均,并按以下标准评出气味对照样。 RA97规格。粉末气味平均分小于1.3,溶液气味平均分小于2.0,可作为1类产品气味对照样。

感官评价总结

1.感官科学是一门汇集了生理学、心理学、统计学和其他科学的一门与兴趣产生有关的综合性学科。 2.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分析、测量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他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3.感觉受体分为三类: 机械能受体:听觉、触觉、压觉、平衡觉辐射能受体:视觉、热觉和冷觉 化学能受体:味觉、嗅觉和一般的化学感觉4.食品感官评价分类:分析型嗜好型 5.感官评价的方法 差别检验法: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描述分析法:产品某一感官特性如何 情感检验法:喜爱哪种产品或对某样产品的喜爱程度如何 6.感觉阈值: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绝对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的两个阈值。 差别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脚最差别感觉阈值。 7.韦伯定律:差别阈值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增加10倍,感觉强度增加1倍。S=KlgR(S—感觉强度;R—刺激强度;K—常数。) 8.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 适应现象: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感觉疲劳。 对比现象:当两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存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比另一个刺激强的现象叫做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叫做对比效应。 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协同效应是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他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的效应的叠加。拮抗效应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而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又称相抵效应。 掩蔽现象: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生改变的现象。 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调现象。 9.影响味觉的因素:不同的味道本身的感受时间不同;温度;呈味物质的溶解性;介质的影响;身体状况 10.味的基本分类: 四原味:酸、甜、苦、咸 酸味受氢离子刺激引起的;有机酸偏爽快,无机酸偏苦涩。 甜味影响糖的甜度的最重要因素是浓度。 苦味苦味物质在风味上不具有独立的价值。 咸味只有氯化钠能产生纯粹的咸味。 辣味机械刺激现象;火辣味:红辣椒、胡椒;辛辣味:葱、姜、蒜、芥子 涩味当口腔黏膜蛋白质被凝固,就会引起收敛,此时的味道便是涩味。 鲜味最常用的是味精(谷氨酸钠),与食盐和肌苷酸配合使用,鲜味会得到提升。 11.食品气味的形成 生物合成;直接酶作用;氧化作用;高温分解或发酵作用;添加香料;腐败变质12.嗅觉与味觉机理的不同之处 嗅觉感受细胞与神经细胞整合成一体,即嗅觉细胞实质上就是一个神经细胞,前端为风味感受器,后端为神经递质传递和神经信号释放器,而味觉细胞就是一个独立的感受细胞,必须由一个神经细胞相连接。 感觉发生的基本条件:对于嗅觉而言,风味化合物必须是脂溶性的,味觉则是水溶性的。 味觉分为稳定的四大类型,而嗅觉却难以区分,虽然也有多种分类,但在学术和工业界一直没有统一定论。 13.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心理学的内容 测量食品感官品质;测量感官评价员的品评能力;测量品评结果的校度;测量选择食物的心理行为

食品感官评价评估管理规定

感官评价评人员评估管理规定 一、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 定义:指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该定义已被各类专业组织中感官评价委员会所接受和认可,如食品技术专家协会和美国检验和材料学会等。 凭借人体的感觉器官如口、鼻、眼等对食品的色、香、味和外观进行综合性鉴别和评价。 评价主体对被测对象给予感官刺激的分析评定。 二、感官评价的作用 1、通过人的感官正确判断食品的色泽、透明度、气味(香味)、口味并加以描述,确定质量等级。 2、了解食品存在的缺点和缺陷,发现生产中的问题,从而指导生产和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4、检验生产工艺与配方的效果,达到科学调整工艺、降低成本、控制品质和提高产品质量。 5、利用品评鉴别假冒伪劣,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食品的感官特征 风味特征——食品入口之后味觉器官、嗅觉器官和触觉神经对其的综合感觉。嗅的特征——食物的气味是由多种挥发性物质组成。通常能在食物中产生嗅感的成分都具有确定的结构,也称主体香。 三叉神经的风味特征——三叉神经调节鼻腔和口腔中的化学反应,如辣椒产生的燃烧感;黑胡椒、生姜、大蒜产生的刺激痛。

视觉特征——食品中的色素源于固有色素和添加色素,食品颜色是评价和选购食品的重要依据。 触觉——人的口部和手与物体接触时产生的感觉,表现为咬断、咀嚼、品味、吞咽的反应。 四、感官的相互作用 1、各种感官感觉不仅受直接刺激该感官所引起的反应,而且感官感觉之间还有互相作用。 2、食品整体风味感觉中味觉与嗅觉相互影响较为复杂味觉是非挥发性物质在口腔中被感知所产生的感觉。嗅觉是挥发性物质在鼻腔中被感知所产生的感觉。味觉和嗅觉相互关联,一般使用“口味”来表示食品风味所有方面。 3、化学刺激与风味会相互影响 4、视觉外观的变化对风味评分的影响 五、感官评价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对食品感官品评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对品评人员心理和生理的上影响以及对样品品质的影响。 1、环境条件包括品评室硬件(采光、温湿度、卫生状况、器具等)和运作环境(样品制备、程序等)。 2、感官分析试验时,应尽量创造有利于感官检验顺利进行和评价员正常发挥的良好环境,尽量减少评价员的精力分散以及可能引起的身体不适或心理因素的变化。 六、感官评价人员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1、具有正常的视觉、嗅觉和味觉,身体健康,无不良习惯,无明显个人气味。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概述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感官分析的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食品感官分析的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按应用目的可分的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按性质可分的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差异识别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差异标度和分类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描述分析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3食品感官评价的发展史?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1940年代前的初步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1940-1970年代的起飞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198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感官评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国内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国外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感官评价在执行过程中的影响?5 6 食品感官评价的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7 感官评价的重要性 (7) 7。1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感官评价在食品研发中的重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感官评定的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