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在生活中修行成道

如何在生活中修行成道

如何在生活中修行成道
如何在生活中修行成道

如何在生活中修行成道

▲▲梁乃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19174183.html,/bbs/read.php?tid=36751

各位大德、各位佛友、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今天有机会第三度到光明山来演讲,个人深感荣幸。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如何在生活中修行成道」。我想藉这个题目,把我的一些学佛心得和经验提供给各位参考。我在讲述之前,说明一下为什么会选这个题目:因为我们佛教徒,常遇到一个两难的状况,就是如果想在日常生活中过得圆满,就不能够修行;想要修行,又往往无法过一个圆满的日常生活。而其他宗教里似乎并不存在这种困难,在佛教的经典里,也没有发现这样的矛盾,所以後来我就思考这个两难问题,逐渐找出一条解决的途径。我并不只从理论上来解决,而是在生活中实践,最後证明这个办法是可行的,我们佛教徒是可以既有圆满的日常生活,同时又可以修行成道。我今天就是要把实践的心得和经验提供给各位做为参考。

首先,佛教有很多修行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而且还可以成道。比如说《楞严经》里记录了二十五种圆通,其中跋陀婆罗是一个很特别的例子,他是因沐浴而悟道的。「沐浴」就是洗澡,用广东话来讲,就是「冲凉」。他很用心地冲凉,「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所以他是在沐浴中修行成道了。大家想一想,冲凉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件小事吗?他专心地沐浴,在沐浴当中修行,而且还修成了。

我们再来看禅宗。唐朝的大珠慧海禅师,有一次源律师来问他:「和尚修道,还用功吗?」他回答说:「用功。」源律师继续问道:「如何用功?」禅师回答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吃饭、睡觉,这不就是日常生活吗?吃饭、睡觉就可以修行成道,也就表示了日常生活和修行成道,并没有冲突。此外,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有一位很富有的维摩诘居士,既是居士,当然也就有家庭,但他却修行成道了!在中国的唐朝,禅宗有一位很有名的庞居士,也是一位修行成道的在家行者,他的妻子儿女也和他一样成道了。所以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修行和日常生活并没有冲突,本来就是可以两全其美的!

我之所以要引证这些事例,主要是想说明今天我要讲的内容不是现在新创的,而是本来就有的。只不过现在的人,对这些事情有一些忘失了,所以才会以为生活和修行是不能两全的,事实上,这并不符佛经原旨。

如何除贪── 贡献主义

日常生活之中,赚钱是非常重要的活动。现在这个时代,赚钱的活动都是依照资本主义的方式来进行的。为了赚钱,我们就必须遵守资本主义的规则。可是资本主义的动力是「贪欲」,要经济繁荣,大家必须要有欲望;没有欲望,经济是不会繁荣的!我们知道佛教是要去除贪欲,赚钱却要有贪欲,如果不贪,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不会有富裕的生活。这就变成我们佛教徒的困难了!我们很想遵守佛陀的教诲,去除贪欲,可是为了生活,又不得不贪,否则就不会获得财富。这真是一个两难的情况。

因此我想:我们佛教徒要如何才能够既赚钱而又不贪心呢?後来,我从唐朝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到了灵感。百丈禅师是创立禅宗丛林制度的大师,受到世人的景仰。本来佛教僧侣在

印度和东南亚一带,是倚靠托钵化缘的方式来维持生活的──也就是说僧侣的经济来源是靠托钵化缘的。可是这个方法到了中国就行不通了,中国文化对於托钵化缘不太尊重。所以唐朝的禅师们就创立了新的办法──「丛林制度」。所谓的「丛林制度」,就是修行者自己耕种,养活自己,不去外面托钵化缘。他们一面耕种,一面修行,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就是「丛林制度」。

百丈禅师在这个制度里订了一个规则:「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今天没有工作,今天就不吃饭。就是他这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给了我相当大的启发!百丈禅师不是只订一个规则而已,他是身体力行的!当他年纪大了,弟子怕他工作得太辛苦,就说:「师父,您年纪这么大了,不要再下田工作了,让我们来供养您。」弟子希望他停止劳务,好好颐养天年。但是百丈禅师不听,执意要下田耕作。弟子没有办法,只好把他的锄头藏了起来,让他没有办法种田。这位老禅师可不简单,徒弟把锄头藏起来之後,他就不吃饭。这么一来,徒弟就没有办法了,只好把锄头又还给他。於是他又开始耕种,也才开始吃饭。这件事情在中国佛教史上是很有名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绝不含糊,为後代立下一个好典范。

这件事情给了我什么启发呢?使我悟得:「没有贡献,就不收钱」这个原则;除非做了贡献,才肯赚这个钱。也就是说,我如果开一家公司,就只准赚有贡献的钱,不赚没有贡献的钱。这和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意思是一样的──他的工作就是贡献;他吃饭,是因为已作了贡献。

讲到这里,我们得定义「贡献」是什么。做了任何能够改善生活品质的事物,都算做了「贡献」,所以「贡献」就是生活品质的改善。我们只赚有贡献的钱,因此赚得愈多,表示人类生活品质改善得也愈多。如果我们赚到了钱,却没有做任何「贡献」,这个社会的生活品质就没有改善,只是自己的钱变多了,这不是佛教徒所愿意做的事。

倘若我们每一个人所做的事情都是有「贡献」的,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富足,大家的生活也都会一起得到改善。当我们只赚有「贡献」的钱,这个钱是我们「贡献」出来的财富,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财富,这里面没有一点点掠夺的成份,所以没有贪欲。由此可知,我们只要遵守这个规则──只赚有贡献的钱──就可以没有贪念,又获得财富,才摆脱资本主义用贪欲获取财富的迷思。

以上所讲的原本只是我的想法,是否可行,并无把握,深怕一旦去实践,根本行不通。所以我就真的去实践看看。六年前找了几位朋友合股投资,成立了一家公司,同时订下了一个原则?只赚有贡献的钱;如果没有贡献,宁可不赚。多年来一直遵循这个规则。当然,这样一个小小的公司,它所处的环境、市场和同业,都是同一个资本主义的经济环境,我们必须遵守这个资本主义经济环境所订下的市场法则,同时也坚持自己立下的规则?只赚有贡献的钱。很多公司赚钱虽多,但并没有贡献,我们并不羡慕;当然也有公司和我们一样,赚的是有贡献的钱。就这样我们一路行来,都谨守这个规则,一做就是六年。

最近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越发显示出我们所坚守的这个原则是对的。这场金融风暴使好几个国家的经济受到了重创,要几年才能恢复元气。许多公司倒闭关门,无数人失去了工作。台湾虽然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很多企业还是被波及,营业额缩减了,原本赚钱的变成亏钱了,这种事情相当多!可是我们公司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营业额继续扩大,获利率也持续增加,依然按照它原有的速度在进步。究竟它有什么能耐可以安然度过这场风

暴而继续成长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只赚有贡献的钱,而且尽其所能地扩大贡献。结果这点变成这家公司竞争的优势,在市场上得到顾客的喜爱和欢迎,因为它的产品对他们有贡献,帮助了他们。所以这个「贡献主义」本身可以让人不贪而还能赚钱;一旦金融风暴发生的时候,仍能屹立不摇,甚至可以赚更多的财富,而又遵守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法则。

每次金融风暴发生的时候,都有经济学家出来解说:为什么会发生金融风暴?是泡沫经济所引发的;当泡沫经济出现时,就可能发生金融风暴。这种说法说久了,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但金融风暴还是持续地在世界各地发生!

这个世纪最大的一场金融风暴,是一九二九年美国所发生的经济大萧条。那场风暴重创了美国经济,情况非常严峻,大概经过了十年才恢复元气。以後,很多国家陆陆续续都有所谓金融风暴发生。离开亚洲金融风暴最近的一个,就是四年前墨西哥的那场金融风暴。当时,美国紧急提供了四百亿美金来援助墨西哥,经过两年的时间才稳定下来。所以资本主义经济里面,金融风暴是不断地在发生。这次东亚的金融风暴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只是这回相当的大,比大家所预料的要严重得多!而经济学家都说,他们之所以会有金融风暴是因为有泡沫经济,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泡沫经济,也就没有金融风暴了。

可是他们说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是爆发了金融风暴呢?原因是他们并不清楚什么状况的经济活动是泡沫经济!只是一发生金融风暴的时候,他们就说是泡沫经济引发的;在还没发生金融风暴之前,他们并没有办法告诉大家哪些是泡沫经济,他们分辨不出来!所以用泡沫经济解释金融风暴只不过是马後炮,没有一点事前防范的作用。

再来我要说明一下,若从「贡献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次亚洲金融风暴,很多事情一目了然。何为实质经济、何为泡沫经济,就变得很清楚简单。只要经济活动是有「贡献」的,赚有「贡献」的钱,这就是实质经济。如果经济的活动所赚的钱,不需要有「贡献」,没有「贡献」却赚到了钱,这就是泡沫经济。非常简单清楚就监别出来了。

如果我们遵守「贡献主义」来行事,就不会有金融风暴,财富也就不会一夕之间减了一半。实行「贡献主义」会更加富有,不但富有,而且还可以把「贪欲」消灭。既可发财,又可修行,可以过两全其美的日常生活。以上是用「贡献主义」去除「贪欲」的方法。

如何除嗔── 欣赏赞美

接下来要讲怎么把嗔恨心消除。嗔恨心是一种心态,会使你觉得周围每一个人都不怀好意,都是敌人。事实上他们真是你的敌人吗?不见得!可能有小部份是,但大部份应该不是。可是当你用镇恨心在看待周围的人、事、物,就会觉得他们都不怀好意。这种情形就像一个人戴了有色的眼镜去看世界,那么世界就都变了色。

我可以举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在中国的古书《列子》里面所记载的。有一个农夫,他砍柴的斧头找不到了,就怀疑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偷的,所以他就暗中观察那个小孩,是不是小偷。这样一观察,他就发现这个小孩很像小偷,一举一动都是贼头贼脑的,越看越像。於是他想:斧头一定是他偷的!当他这么肯定的时候,他却在自己家里找到了那把斧头,原来是在自己家中!然後这个农夫又偷偷去观察这个小孩,结果怎么看怎么都不像小偷!这是《列子》里面一则有启发的故事。

我相信大家都有这种经验,当你先入为主的时候,就会找到支持那个看法的证据。所以,那个小孩是不是小偷呢?当你怀疑他的时候,你看他就是;当你不怀疑的时候,他就不是。所以我们经常是看不到真相的,所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心态!这种情况就好像我们戴眼镜一样,只要把红色的眼镜一戴上去,原本白色的天花板也变成红色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不是的,这是戴了红色眼镜之故!当我们戴上了镇恨的眼镜,一看出去,大家都是不怀好意了!世界就被你扭曲了!

所以,我们务必要将这个嗔恨的眼镜拿掉,换成一个欣赏、赞美的心态。《华严经》「普贤十大愿」的第二愿就是「赞叹如来」,就是欣赏与赞美!普贤菩萨就是要我们戴上一副欣赏赞美的眼镜,这样大家都变得美了,都变得对你有善意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欣赏到别人的优点,再去赞美别人,别人听到你的赞美一定会非常地开心,他一欢喜,对你就有好感,会主动帮助你,那么你做任何事情都容易成功。很多人不懂得欣赏赞美,只是一味苛责别人。当你指责别人的时候,别人的心是什么状态呢?是保护的,是封闭的。你讲的任何话他都在抵抗,都在排斥。但是如果你是用赞美、欣赏的态度去面对他,他的心一定是打开的,他会欢迎你,你讲的话他就听得进去。各位不妨去试试看,绝对是这样的。

尤其我们教自己的小孩、教自己的学生的时候,若想要他听话,接受你的意见,你就要用欣赏和赞美的方式和他交谈,他会听的;若是用批评指责的方式,即使是你的儿女,他们虽然不敢反抗,但是心里面一定会想:「你自己还不是一样!」(众笑)。他心里面一定在反抗的!碰到这种事情,我们一定要注意。像我的女儿,她的英语本来学得不好,後来碰到一位老师,很会欣赏赞美。当她有一点点进步时,就立刻给她鼓励:「啊,你有一点进步了!」被这么一鼓励,她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就和老师说:「我这一点不算啦!」老师说:「这是真的啊!虽然进步很小,但却是真的啊!」所以她听得很高兴。在这位老师这么一点一点的鼓励下,她的英语越来越进步,後来英文就不错了。如果那位老师采取责备的态度:「你学了那么久,才进步那么一点点!」(众笑)完了,她就不会进步了!

人是很需要别人的称赞和鼓励的,但是我们一般都不太懂这个道理,都很吝啬给予别人赞美。当然也有人认为赞美和拍马屁不是差不多吗?不是的!要先欣赏,然後才赞美。如果你没有欣赏到别人的优点而在那里赞美,那是拍马屁,是假的,别人听了也不舒服。如果他真的有这个优点而你欣赏到了,再给予赞美,这个赞美就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我们要先学会欣赏,才可以赞美。如果你不懂得欣赏,就乱赞美一通,那是没有用的,别人会觉得你在谄媚。

以前有一个人告诉我一个故事:英国有一位海军少将,他晋升的时候,只有二十六岁。人家看他这么年轻就做到少将,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因此报社的新闻记者就去访问他,问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或是机缘,才有这种成就。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可是想想有一件事情可能有一点特殊。什么事情呢?在他二十岁生日那一天,下了一个决心:从今以後,每天要赞美周围的人一遍!从二十岁生日那天以後,他每天都这样子做,一直做了六年,就变成海军少将了。这件事我不知道是真的,或只是故事,但是我相信这是可能的。因为他不断赞美周围的人,大家会觉得他很好,就会提拔他,所以就很快升上去了。

赞美能够让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变得非常和谐,同时也会让他们的优点发挥得更好。因为你去赞美他,他得到你的欣赏,内心会很高兴,也就会加强发挥自己的优点。如果每一个人的优点都增强和扩大了,这个世界不就变得更好了吗?这是很有价值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了以後,你的镇恨心就自动消失了。因此,我们去实行欣赏和赞美,就可以让我们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变得和谐而圆满,同时镇恨心自动消失。这不是让我们的日常生活过得圆满,同时又可以消除镇恨心,和修行了吗?有一句话:「日行一善」,鼓励人每天做一件善事。我觉得应该再加上一个规则──「日行一赞」,就像那位海军少将一样,只要多多赞美,最後就会成功。注意!「日行一善」还常要掏腰包,「日行一赞」则不必花钱,是免费的,而且效果比「日行一善」还要大,为什么不做呢?这是很重要的。而且若懂得欣赏别人,就是位生活艺术家,人生会变得很美的。

如何除疑── 直觉灵感

再来我们要讲的是怎么除去「疑」。消除贪,消除嗔,我觉得都比较容易,惟独这个「疑」,要消除却非常困难,很不简单。讲这部份之前,先要定义什么叫做「疑」。而要定义「疑」,就要向大家说明:我们的心有两种状态,一个是「识心」;另外一个是「佛心」,这两个状态的心,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识心的特徵是有相的、分别的、生灭的。佛心的特徵则是无相的、无分别的、不生不灭的。

「识心」所谓的聪明,就是会想、会思维。佛心的聪明是什么呢?是直觉,是灵感。「识心」在思维(逻辑论证)的时候,是非常辛苦的。我们要把一件事情思考清楚,就要收集很多资料,同时要看很多、想很多、推论很多,这个工作很累人、很麻烦,弄多了眼会酸、头会疼。而「佛心」的直觉是很轻松的,直觉根本不用思维,答案就自己出来了,事情就明白了!有直觉经验的人,都知道直觉不是思维(逻辑论证),是没有经过思维,它就自己出来了!这就是直觉。我们以为不会思维就是笨,擅长思维就是聪明。事实上,轻松就可以得到结果,应当叫「智慧」;而要费尽辛苦才有同样结果的,应当叫做「疑」,才比较适合。所以「佛心」的直觉才是聪明;「识心」的思维应是疑。

我们只要「降低识心,恢复佛心」就可以了。在日常生活中皈依自性三宝,就可以恢复我们的佛心,悟本来面目,生起智慧。如果能够时常打坐、参禅,把心念平静下来。识心就降低了,佛心也就自然恢复,直觉和灵感就自动生出来。有些修行人到深山去闭关、修行,没有受什么教育、也没有读什么书,可是很多人向他请教问题,他都能很有智慧地帮人解答。没有受教育,也没有看书,只是打坐修行,为什么就能帮人解决问题呢?因为他有智慧啊!

可是我们一般人,因为受到目前的文化和教育的影响,自己有直觉而不敢相信,因为直觉得来太容易了,反而担心它是错的,没有下工夫、没吃过苦,因此不敢用。我曾经听说过一个例子:以前结婚要相亲,相亲之前先看对方的条件,比如学历如何?职业如何?相貌如何?家产如何?正式相亲时,男女双方第一次见面,有个女孩第一眼就直觉这个男孩子不好。可是他的条件那么好,所以她还是不相信自己的直觉,就答应了婚事。婚後十几年,才发现她当初的直觉是对的,可是後悔已来不及了!为什么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直觉呢?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第一次见面,怎么可能知道这个人不好,所以就不相信自己。大部份的人都是如此,不是没有直觉和灵感,而是不敢用!

我今天的题目是要讲「如何在生活中修行」,所以我不能够只讲要打坐,才有直觉。必

须讲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的方法,才合乎我今天的题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强直觉?我的方法是这样的:我们要「尊重和珍惜」自己的直觉,不要把它否定掉。当你尊重和珍惜的时候,你的直觉和灵感就会自动增强。增强到某一个程度以後,你就是有智慧的人。当然大家把直觉和灵感埋藏很久了,一开始可能不习惯。这时候你可以小心地用。比如说:你对某一件事情有了直觉,可是你没有把握,不知道这个直觉对不对,你可以先把它记下来。因为直觉来时快如闪电,一闪而过,你不马上把它捕捉下来,就消失了。以後再观察这件事情的发展是不是和你的直觉一样。经过几次验证,如果都是正确的,会越来越有信心和经验了。你就晓得如何去运用你的直觉,就有智慧了。这个方法可以辅助我们用静坐的方法来增强直觉,如果你还能够每天有一点的时间来静坐修行,效果会更好。

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直觉培养起来了,是不是就要把「识心」完全消灭呢?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文化、教育、社会和环境是个「识心」的世界,如果不用「识心」就进不了这个世界,要进这个世界就要用「识心」,所以不能消灭「识心」。那么又如何避免愚疑呢?是这样的:我们用「佛心」来主控「识心」,再进入这个世界,不是单独由「识心」进入世界。如果「识心」当家了,那就是愚疑;「佛心」当家,才是有智慧。「佛心」并不能把「识心」丢弃,而是用「佛心」来掌握这个「识心」,运用它来入世。譬如我们所读的书,大部份都是用「识心」写的。所以要用「识心」去读它,才能懂;若用「佛心」直接去读,就不懂了。若改用「佛心」主控「识心」去读,就很容易明白。这个时候你就有智慧,不会被作者的「识心」所愚弄。人的「识心」都有缺陷,若用「识心」去看,是看不见缺陷的;但是用「佛心」主控「识心」去看,缺陷就一目了然,所以能够改正他的缺陷,这就是智慧!

我们发现一流的大科学家都用了直觉和灵感!如果他不用直觉和灵感,就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科学家。当然在他的论文里面不会把直觉和灵感这部份写出来,但是在他们的传记中,我们可以看见他们都用了直觉和灵感的事实!不但科学家是这样,各行各业的一流高手全部都要用到直觉,没有一个例外。所以如果能够把「佛心」提升上来,运用直觉,那么各位都会在各行各业变成一流高手。这样是不是既让我们的事业成功,同时又在修行。

讲到这里,大家知道我们可以把贪、镇、疑这三毒消除,并让日常生活过得更有成就,而且还可以修行成道。总之,要如何消除贪?实践「贡献主义」就可以。要如何消除镇?实践欣赏和赞美就可以。要如何消除疑?尊重和珍惜自己的直觉和灵感,就可以。如此实践,我们的生活就会过得更富裕、更圆满,同时又可以修行成道。

(梁乃崇教授於1998年8月8日晚上於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演讲〈如何在生活中修行成道〉此一主题,文稿由刘秀玲记录,左慧玲整理完成。)

人生是一次修行 生活是一场磨练

人生是一次修行生活是一场磨练 人生其实挺难,跌跌撞撞,忙忙碌碌。路艰难,人复杂,生活真的艰难,起早贪晚,含辛茹苦。事艰难,情为难,也许,人生就是一种修行,生活就是一种磨练。上帝打发我们来到凡间,就是一种考验,检验我们的品行。我们在人间所有的言行,累积着来世的功勋,苦为了今后,难有利于来世。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带给我们回味,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记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却。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时间会告别过去,痛苦会告别回忆,学会接受,学会忍受,学会珍惜。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平和的心态胜于一切。 再好的往事都是曾经,都是过去,忆之无益,品之无味。一如茶,喝着喝着就淡了,就似酒,饮着饮着就醉了。淡了就无味,醉了就无度,无味之茶饮之无益,无度之酒喝之有害。过往之事总似如此,再好都是过去,都是曾经。沉溺就似饮无味之茶,喝无度之酒,人生最好的回忆就是走好现在。 生活路上,无论是清简还是纷繁,无论是平凡还是伟岸,学会释然,浅释烦忧。极尽人生,淡然似水,放下嘈杂,收获的是平淡和简约。有了坚持会看到希望,为每一个日子找快乐的理由,淡对过去,珍惜现在,相信未来。心灵深处总有一个角落,细品生活的美妙,清丽如水,美好如初,让生活一寸一寸地灿烂开来。 这是个渐变的时代,这是个转型的社会,很多价值扭曲了,许多是非颠倒了。人们总是偏袒,老是庇护,其实在教育这个问题上,不恰当的庇护,过分的偏袒,带来的弊大于利。我们能庇护孩子一时,总不能庇护一世,未来的路总得他自己走。培养一种自立、自主的意识,养成一种独立的精神,应该是很好。 有些经历,不论是伤心还是痛心,我们都无法回避,无法躲避。经历了才明白,感受了才理解,我们总是有了切身的体会才懂得,有了钻心的痛苦才明白。原来人生种种,需要选择,更需要放弃。我们总是于放弃的时候缺少果断,优柔寡断,失去了机会,失去了选择。人生说到底,就是选择与放弃。 一些机会,总是于犹豫间悄然而去,一些缘分,总是于踌躇中默然离去。一转身春夏秋冬,一挥手天南海角,人生就是这样无奈,又是这样无助。我们总是背着遗憾,含着不快,孤独前进。生命中,没有谁不曾缺憾,没有遗憾。人们总是从失望中走出,接受了现实的磨难,于奋发中明白,遗憾铸就人生。 人生路上,或是春风,或是寒风,总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步步艰难。坎坷不平也有,一马平川也有,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荣辱也好,贫富也罢,都不过是眼云烟。无关清净本性,以平淡的心态去面对,以淡然的心情去看待。 并不是努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是追求就能满足所有心愿。人生,总有一些问题任你怎样努力、如何追求,也无法解决,无法平息,而你却不得不面对。感慨也好,叹息也罢,总要面对。既不要为之失望、伤心,也不要气馁,搁置不顾。人生都是这样,我们碰到的别人也会遇到,看开看淡,人生才美好。

学会在生活中修行美文

学会在生活中修行美文 人生是一段旅程,我们行走在其中,带着四季的风尘,带着未知的风景,我们在人生旅途上苦苦修行。向着灿烂的朝霞,沿着旖旎的风景,我们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雨一更的穿过苍茫,走过泥泞。累了,在时光的角落是停歇,渴了,在岁月的小溪中畅饮,痛了哭了,我们在心底暗暗记下这些风景。 一程坎坷,一程自信,一程阻隔,一程坚强,即使在风口浪尖上,我们也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人生路上我们懂得放弃,我们脚步沉重,为了更美的风景,我们舍弃诱惑,我们选择了前方的彩虹,和雪后的初晴。 人生路上我们懂得舍得,我们快乐而行,为了精彩的人生,我们舍弃负累,我们把阳光和微笑纳入行囊,积累着希望,捡拾着美丽,丰富了我们的旅程。 在路上,我们生命得到了肯定,一路上,我们有失败也有成功,有泪水也有感动,有曲折也有坦途,有机遇也有梦想。一路走来,我们熟悉了陌生的世界,我们熟悉了陌生的面孔,遇人无数,匆匆又匆匆,有些成了我们忘不掉的背影,有些成了我们一生的风景。 相聚,分离,过客匆匆,偶遇,邂逅,进进出出,痛苦、

忧伤,品味人生,幸福、快乐,渐渐的一切都归于平静。孤独也好,寂寞也好,我们学会了欣赏和宽容,我们在不同的风景中,磨砺身心,在不同的旅途中,享受过程,背着行囊不断修行。 人生四季,我们从懵懂到成熟,从纯真到清澈,从繁华到安宁,从学习、领悟到从容,一个起点,一段旅程,整个过程必须亲自体验,才知道是沙漠还是绿洲。 幸福是一段铺满鲜花的旅程,痛苦是一段布满荆棘的旅程,我们不沉迷青山绿水,不惧怕风雨兼程,我们收纳各种风景,我们收获无穷的抗争和突破,我们毕生收获着不同的风景。 人生是一段旅程,走过的路,就是你编织的生活,我们无法预知以后的路途,但是,我们能把握现在的自己,珍惜身边的一切,脚踏实地的走,走好自己的路,不要在生命里给自己留下遗憾的风景。 人生是一段旅程,重要的不是终点,终点只是一抔黄土,重要的是沿路的风景,那才是人生的意义。不管人生的'路上风景如何,我们的生命一直在路上默默的修行,请把握好行走的尺度。 延伸阅读:学会坚忍 人之不如意时常八九,关键是看你如何面对。“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给我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要尽你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心尽力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要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 把你的服务对象看成为父母众生,一切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真诚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做众生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当你不求任何回报地去给予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你的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会顺利。

不要怕遇到违缘障碍,他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净土,就是你的寂静处。要把你的净土打扫的干干净净,布置的清净庄严,要任劳任怨的尽你的责任和义务,擦掉灰尘就是擦掉你的业障,扫除垃圾就是扫除你的烦恼。你的家人都是你的亲人,都是你的父母众生、儿女众生,都是你的金刚道友,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怨恨他们。 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伤心,一切都要看成如梦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要去做,还要做好。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戏已经开场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戏,哪里有真的夫妻?哪里有真的儿女?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戏当真,其实人间并不是我们的老家,众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有什么可执着的,有什么可计较的,少说一句又能怎样?退一步又能怎样?

人生三修:修心,修性,修行

人生三修:修心,修性,修行 人生三修:修心,修性,修行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宋真宗赵恒在《励学篇》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也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出生在江南水乡的我,偏爱浩瀚的文学星空里的几颗星星,曾恋过张爱玲、三毛,追过韩寒,翻过《红楼》,迷过《平凡的世界》,总幻想他朝成为温文儒雅、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也曾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因为年轻,没有经历世事沧桑,总在文学的象牙塔里编织着海市蜃楼般的奇幻梦想,也许会多愁善感,也许会激情飞扬,但梦想总是像薄薄的窗户纸,轻轻一桶就破了。而岁月是一把刻刀,总会在我们的脸上心上留下深深地刻痕,痛的同时让我们学乖了。现在的我,已经不爱读书了,也许是现代生活的浮华造就了我内心的浮躁,我已经很难坐下来捧着一杯茶或者咖啡看几个小时的书了。但是我却依然爱思考,思考自己,思考他人,思考人情冷暖,思考世态炎凉,很多时候我甚至都觉得思考比读书重要,我喜欢道家佛家对于宇宙万物的论述,喜欢看禅语,听梵音。这跟看不看破红尘无关,跟唯心唯物亦无关,只是个人内心的一种认同,只是想在喧闹的浮世中寻得内心的一片安宁。 佛道两家自古以来都讲求三修:修心,修性,修行。吉家乐的《人生三修:修心修性修行》从现实生活的实际出发,以睿智的富有哲理的观点和看法,教你看透人生真谛,教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能选择,懂放弃。教你懂得尽人事,听天命,不贪婪,不妄求,懂宽容,知进退,宠辱不惊,成功了不扬扬自得,失败了不悲观失意,在忙碌之中体会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乐趣。当然我没细读此

人生是一场修行

人生是一场修行 人生是一场修行,而修行却是点滴的功夫,要甘于淡泊,乐于寂寞,凝炼生活中的点滴。走入红尘,经历一番繁华,繁华过后,能不留一丝执念地走出红尘,摒弃繁华,这才是真正的修行。----题记 人生一世,从生到死短短数十载,人各有异,也各有活法。有人尊师重道,依照贤圣典范,循规蹈矩地活一生,所涉猎之处也不过是先人开垦过的邻家菜园,乡间阡陌。而有的人却不然,虽也是奉儒尊师,看遍四书五经,却生出钩深索隐的想法,觉得似经非经,渐竟有离经叛道之心,说出那些所谓的异端邪说,被人视为文学异类,诸如李贽,金圣叹之流。其实,这个人生无论我们怎样过?都躲不过迷离世相,如烟世海。毕竟时光真的太匆匆,流年也真的似水,而岁月也实在是走了就不再回头。一些人,一些事,还来不及说,也来不及做,就被丢在了昨天,尘封进了回忆。 人们总是说,人生就是向前看,不回头,也别停留。可是,我们所经历的人和事,所走过的路,都存在了脑中,无论美与不美,愉悦和悲愁也都写在了回忆里,怎么能做到不回头不停留的洒脱和豪迈?这个缭绕的凡尘有太多的迷人烟火,生动往事,让我们刻骨铭心,忘却不能,就在夜深人静,百无聊赖之际,亦或是千帆过尽,发如霜降之时,怎么能不回首当年?怎么能忍住不邀约回忆?

有人说,人生一世都是围着心转,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这等说法很对,乍一听觉得见解独到,阐述的也鞭辟入里,可我却有些困惑,若是管不住自己的心呢?不能大,不能虚,不能平,不能潜,更定不下来,那时要怎么办呢?是否我们欠缺了修行,便荒芜了人生。聚散无常,起落不定,这就是人生。若要修行,便于聚散之间,起落之时,寻出些端倪,总结出心得。花开便会谢,有聚便有离别。我们相聚时就已经知道离别也来了,已经不远了。当我们将缘分拿起时,便该知道终究会放下的。我们若不能看淡一切,那这一切便要与我们执着纠缠了。 常常看到很多人,很多书上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可是修行的什么呢?我们中国文人墨客将修行理解为修养德行,东方宗教说修行便是修炼,道家的炼心练气是为了静,儒家的修身养性也是为了静,佛家的六根清净更是为了静,如此看来所谓的修行即是修静了。隐约记得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僧人所居住的寺庙在梵语上名为"Aranyaka",音译为寂静处,而佛教僧人所修的禅定,梵语名叫"Dhyana"意为静虑。而静虑这个词却是从《礼记》上来,"定而后静,静而后安,安而后虑,虑而所得。"由此可见,佛家所修行的一切也是为了静。喧嚣红尘里有很多

自律,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深度好文)

1、自律,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在这纷乱繁杂的社会中,很多人觉得快乐是件奢侈品,很想拥有,却总也抓不住。既无法忍受目前的状态,又没能力改变这一切。 不要像只猪一样懒,却无法像只猪一样懒得心安理得;不要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懒惰等死。 不行要只是为现状感到焦虑,却没有毅力践行自己的决定;不要只用一些鸡汤文来麻痹自己,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人。 你之所以活的不快乐,是你没有做到自律。自律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你有多自律就有多优秀,快乐也会油然而生。 2、人生最好的的状态,是在一片绚烂中能保持冷静,是在各种喧嚣中听从内心,是在纷繁的诱惑中坚持自律。 身材好,说明你在嘴上自律;气质好,说明你在学习和修心方面自律;人缘好,说明你在脾气上自律; 事业好,说明你在时间、精力、体力、心力上自律。

自律,才能每天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要终日混迹在社交网络,脸色蜡黄地对着手机熬夜通宵。别总羡慕别人的成功,人生没有捷径。 越勤奋,越努力;越自律,越优秀。不想虚度年华,就从此刻开始坚持自律。 3、很多人都说“自律,我懂,但是做不到。”不是你做不到,是你内心并不想做到或者方法不对。 当一个人把自律养成了习惯,就没有“自律”了,有的只是生活。很多人一次次鼓足劲要自律,一次次因惰性而懈怠。久而久之,从内心深处就放弃自律了。 自律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循渐进,缓缓徐来。比如想学习的你,一开始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渐渐地攻克专业知识。 比如想减肥的你,不能一开始就节食或者剧烈运动,这样很难坚持下去。要在饮食上慢慢减少,运动量一点点增加,慢慢来。

不要高估你的意志力,面对琳琅满目的诱惑,很多人都会心生动摇。 如果一直都在自律的你,某一天坚持不下去了,要时刻提醒自己。 只要你在坚持一天,你就会多一份收获。如果对你来说自律真的很难做到,但是又不想放弃,那就请身边的朋友帮忙,让他们帮忙监督。自律,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越是自律,离梦想越近。

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

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 时间:2019-11-04 12:52:43 | 作者:甫长松 人生是一场与任何人无关的独自的修行。这是一条悲欣交集的道路。路的尽头一定有礼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许这种单打独斗的方式,会让你的成功来得很慢,加入群体之中能够省下很多的精力,但这种方式却会让你的成功来的大放异彩。你不会忘记沿路的风景,不会减少你的思考,你越是一个人行走,越是让人生有更多的沉淀,你也会是更加成熟冷静,最终越发强大! 可是想要完成这样一场独自的修行,你需要的不仅仅是你的毅力能力,你需要的是心中永远存在一种坚定的信念。有坚定的信念,方能支撑着你走下去,所以,若想走得好,请一个人走。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安迪在人间地狱中没有绝望,他的心中始终存有对自由的渴望。在长达19年的牢狱生活中,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自由人。他一直在挖洞,却没有被发现。他冒着生命危险答应帮海立逃税,只为帮朋友们换来一场啤酒宴会。那一日的清晨,他没有和其他人坐在一起,而是独自沐浴着朝阳,让阳光洒满肩头,成为心灵与身体的自由人,也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赎。在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里,他一人穿过厚厚的墙洞,爬过500码的恶臭的下水道,涉过肮脏的污河,洗净罪恶,在彼岸重生,完成这场独自的修行,并结出幸福的善果。 《一个人的朝圣》中的哈罗德弗莱,60岁,在酿酒厂干了40年的销售代表,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有开。他与妻子在英国的乡间生活,生活平静。一天早晨,他收到了一封来自20年未见的老友奎妮的信: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的他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又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他只要走,老友就会活下去。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这场独自的修行。 只有独自修行,行走在这条人生道路上,你才会领略到世界的多彩多样,才能给你的人生路上增加更多的思考,方能真正自由地行走在人世间。 所以人生路漫漫,孤独常相伴。

修行何必在深山

修行何必在深山,红尘也是大道场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宫观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道观里拜神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修行书呢?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问题打乱了我们的修行。 其实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逃避问题…… 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修行,总会让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隐士,幕天席地、静坐、行脚,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义。然而修行的定义绝非如此狭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来」独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与家庭、压力与健康、与欲望、无常与情绪苦乐……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平衡,反而更能让我们看清生活如实的本貌。 简而言之,只要你专注当下,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所以,只要如实、认真、带着觉察去生活,试着时时刻刻检查自我,丢弃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以一颗清净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你我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师。 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问题是道场。 一、奉献是修行

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要尽你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心尽力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要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把你的服务对象视为父母众生,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真诚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做众生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当你不求任何回报地去给予、去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你的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会顺利。不要怕遇到违缘障碍,他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 二、家庭是净土 你的家庭就是净土,就是你的寂静处。要把你的净土打扫的干干净净,布置的清净庄严,要任劳任怨的尽你的责任和义务,擦掉灰尘就是擦掉你的业障,扫除垃圾就是扫除你的烦恼。你的家人都是你的亲人,都是你的父母众生、儿女众生,都是你的道友,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怨恨他们。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伤心,一切都要看淡,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要去做,还要做好。 三、修行要修心 道教历来重视修心,认为「修心」乃是明道的枢纽。太上道祖在《道德经》中强调「致虚守静」才是「归根复命」的宗本,正是点出了「明道」在「修心」的玄奥。萧天石先生曾说:「虚极静笃,系心学与性学之本,为作圣功夫,亦为神化功夫。」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经典句子.doc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经典句子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经典句子 生活路上,无论是清简还是纷繁,无论是平凡还是伟岸,学会释然,浅释烦忧。极尽人生,淡然似水,放下嘈杂,收获的是平淡和简约。有了坚持会看到希望,为每一个日子找快乐的理由,淡对过去,珍惜现在,相信未来。心灵深处总有一个角落,细品生活的美妙,清丽如水,美好如初,让生活一寸一寸地灿烂开来。 这是个渐变的时代,这是个转型的社会,很多价值扭曲了,许多是非颠倒了。人们总是偏袒,老是庇护,其实在教育这个问题上,不恰当的庇护,过分的偏袒,带来的弊大于利。我们能庇护孩子一时,总不能庇护一世,未来的路总得他自己走。培养一种自立、自主的意识,养成一种独立的精神,应该是很好。 有些经历,不论是伤心还是痛心,我们都无法回避,无法躲避。经历了才明白,感受了才理解,我们总是有了切身的体会才懂得,有了钻心的痛苦才明白。原来人生种种,需要选择,更需要放弃。我们总是于放弃的时候缺少果断,优柔寡断,失去了机会,失去了选择。人生说到底,就是选择与放弃。 一些机会,总是于犹豫间悄然而去,一些缘分,总是于踌躇中默然离去。一转身春夏秋冬,一挥手天南海角,人生就是这样无奈,又是这样无助。我们总是背着遗憾,含着不快,孤独前进。生命中,没有谁不曾缺憾,没有遗憾。人们总是从失望中走出,接受了现实的磨难,于奋发中明白,遗憾铸就人生。 人生路上,或是春风,或是寒风,总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步步

艰难。坎坷不平也有,一马平川也有,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荣辱也好,贫富也罢,都不过是眼云烟。无关清净本性,以平淡的心态去面对,以淡然的心情去看待。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带给我们回味,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记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却。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时间会告别过去,痛苦会告别回忆,学会接受,学会忍受,学会珍惜。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平和的心态胜于一切。 再好的往事都是曾经,都是过去,忆之无益,品之无味。一如茶,喝着喝着就淡了,就似酒,饮着饮着就醉了。淡了就无味,醉了就无度,无味之茶饮之无益,无度之酒喝之有害。过往之事总似如此,再好都是过去,都是曾经。沉溺就似饮无味之茶,喝无度之酒,人生最好的回忆就是走好现在。 并不是努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是追求就能满足所有心愿。人生,总有一些问题任你怎样努力、如何追求,也无法解决,无法平息,而你却不得不面对。感慨也好,叹息也罢,总要面对。既不要为之失望、伤心,也不要气馁,搁置不顾。人生都是这样,我们碰到的别人也会遇到,看开看淡,人生才美好。 许一些美好给自己,留一些欢乐给自己。把心放正,把情放平,让生活点滴营养自己的心灵,让岁月的流逝轻抚自己的身心。就算艰难,就算不易,过去的岁月中,即使有过伤心,有过伤情,都是曾经,全是过去,凌冽的冬风,一吹而去,就让自己沐浴春风,愉快心情,生活还得继续,还得前进! 1、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何必用这一颗不平的心看待人和事,作践了自己,辜负了岁月。

人生三修:修心修性修行

人生三修:修心,修性,修行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宋真宗赵恒在《励学篇》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也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出生在江南水乡的我,偏爱浩瀚的文学星空里的几颗星星,曾恋过张爱玲、三毛,追过韩寒,翻过《红楼》,迷过《平凡的世界》,总幻想他朝成为温文儒雅、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也曾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因为年轻,没有经历世事沧桑,总在文学的象牙塔里编织着海市蜃楼般的奇幻梦想,也许会多愁善感,也许会激情飞扬,但梦想总是像薄薄的窗户纸,轻轻一桶就破了。而岁月是一把刻刀,总会在我们的脸上心上留下深深地刻痕,痛的同时让我们学乖了。现在的我,已经不爱读书了,也许是现代生活的浮华造就了我内心的浮躁,我已经很难坐下来捧着一杯茶或者咖啡看几个小时的书了。但是我却依然爱思考,思考自己,思考他人,思考人情冷暖,思考世态炎凉,很多时候我甚至都觉得思考比读书重要,我喜欢道家佛家对于宇宙万物的论述,喜欢看禅语,听梵音。这跟看不看破红尘无关,跟唯心唯物亦无关,只是个人内心的一种认同,只是想在喧闹的浮世中寻得内心的一片安宁。 佛道两家自古以来都讲求三修:修心,修性,修行。吉家乐的《人生三修:修心修性修行》从现实生活的实际出发,以睿智的富有哲理的观点和看法,教你看透人生真谛,教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能选择,懂放弃。教你懂得尽人事,听天命,不贪婪,不妄求,懂宽容,知进退,宠辱不惊,成功了不扬扬自得,失败了不悲观失意,在忙碌之中体会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乐趣。当然我没细读此文,这里只是结合佛道两家的三修来谈自己的拙见。修心即是使心灵纯洁宁静,有好的心态,要摆脱杂事的束缚,使得身心自由。我一直觉得“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是修心的理想境界。修性,《佛学大词典》依修行始能成就者,称为修;不待修行而本来具足者,称为性。性乃不变之本体,修为随缘变化之作用。按天台宗所说之二种修性,即:(一)事理相对之修性:万有之本质(理)谓之性,现象态(事)谓之修。(二)人法相对之修性:万有含有事理之真实相(法)谓之性,认识迷悟之见解(人)谓之修。

人生处处是修行

说起“修行”这个词,已经越来越大众化、生活化、世俗化,不再仅仅局限于僧道人士。我也经常听到,作家说,写作是一种修行;画家说,画画是一种修行;书法家说,书法是一种修行;婚姻专家说,婚姻是一种修行。对于芸芸众生中的每个人来说,生活本身未尝不是一种修行。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颗平常心。平常心,也并不容易做到,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修炼。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要冷静、客观地分析,不怨天尤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要盲目地去抗争,要审时处地,多做换位思考。拥有一颗平常心,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名利,多读经典好书,提升自己的素质,陶冶情操,润泽心灵,澡雪精神。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颗包容心。无论是在单位里和同事们相处,还是在家庭里和亲戚们相处,都需要有一颗包容心。对人对事不要太苛求,也不要太挑剔,当然,自己的内心也要有底线,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所谓静坐常思己过,都可以当做自我修炼的准则。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不同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处在同一个屋檐下,天天生活在一起,能够修行到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一颗包容心尤其重要,不仅要包容对方的缺点、弱点,甚至要包容对方家人的缺点、弱点。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颗感恩的心。当一个人经常心怀感恩,用感恩的心态去看山看水、看树看人,看世间万物,都会是美的,是充满欣悦的,也是幸福知足的。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境界,比如说对权对官位,比如说对金银财宝,比如说对人生磨难,有多少聪明人能够拿得起,却不一定放得下。郭子仪是唐朝的四朝元老,对于朝廷可是劳苦功高,若是没有他,唐朝皇上的江山早就玩儿完了。凭他个人能力以及掌握的军队武力和威望,郭子仪完全可以废掉皇帝,自己来个龙袍加身,享受九五之尊,也可以独揽朝政大权,可人家郭大人不贪恋,当皇上要收回他的军权时,他一点也不含糊,一点也不贪恋,职位军权说放下就放下了。皇上被宦官挑拨,还派人偷偷挖了郭家祖坟。古代人家族观念重,被人挖祖坟那可以说是天大的屈辱啊!即使是性格软弱的人也会拿起家伙来去拼命啊。郭子仪对于皇上偷挖祖坟也不龇牙以报,而是平淡地说:“陛下不要难过,我带兵几十年,我的部下挖了人家的祖坟不知道有多少,我想我这个是报应,不要管他是谁挖的了。”郭子仪如此大度,如此拿得起放得下,南怀瑾特别赞赏郭子仪的这种境界,说他“福禄寿考俱全,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人。” 修行,还需要修炼出一种乐观豁达、明朗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要说东坡先生的修练功夫也是了得。苏东坡这一生可谓命途多舛,宋朝的大牢也蹲过,也曾被朝廷流放过,特别是在六十岁后连续数次遭到贬谪,越贬官职越小,越谪地方越来越偏远、生活环境也越来越恶劣,最远的一次是到蛮荒之地的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并受尽一些恶官的欺凌,生活惨迫到煮苍耳为食。要知道东坡可是一家父子三人中进士,东坡更是少年得志、才名远扬,地道的青年才俊一枚啊!想想这哪件事摊上了,还不得悒郁寡欢、借酒浇愁,甚至是忧愤交加、自杀了事?可人家东坡先生不仅才华横溢,也特别能抗打击,内心强大无比。面对种种遭际,东坡先生不仅没有得抑郁症,也没有自杀,他一样交友、喝酒、品茶、看山游水、自在自足,酒进去,茶品过,美妙无比的诗词文章出来。像《定风波》一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阙词写于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像《纵笔》一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是东坡被贬至惠州时写的一首小诗,被

修行修真人的现实生活

修行修真人的现实生活 修真修道的人,是从理解大道的本性入手,修正自己的心性,使自己的心性与大道的本性一样。由于悟出了大道的本性,不再执着于人世间的是是非非,身外之物,清心寡欲,知足而乐,不惹是生非,尽职尽责,谦虚礼让,无私助人,这样一来,在人世间的劫难也就少了许多,得道多助呀,所以办事也就顺利了。 真正修真修道的人,不是为了获得一个伟大高尚的虚名,是为了在人世间身心健康,平安,快乐,幸福。在肉身死后灵魂长生,不再轮回受罪,脱离地狱般的痛苦。 修真修道之人,不管修到什么程度,都还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离不开这个社会,要生存,就要劳动。甚至比别人更知道劳动工作,自得自足,不连累别人。因为他不想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怨气。外观与其他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人生观,世界观,思想,观点,生活的目的,心性心态不同于常人。也就是因为不同于常人,也许会被别人误解成另类,可笑,精神不正常。为避免别人的误解,非议,只有躲避,少与人交往。 修真的人比别人多了一样练功,少了一份执着。除此之外,吃饭,工作,干活,睡觉,人事交往,一样也不比别人少。多清静,稳当,沉着,冷静,不张扬,尽职尽责,尽力不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怨气。 善恶,对错,好坏,名声,脸面均是虚幻,不追求,不避讳。总之,不去计较。对于财物,只是尽力而已,不炫耀,显摆。尽心尽力就行,不做冒险的事。 真正的修行者,他们追求的是在三界都能平安,不只是为了人世间的钱财虚名,为了名利连生命都不要,所以他比一般人想得开。因为人生的目的不同。有些时候做事好像有点另类,这个另类是薄情寡义,是在那些贪心欲望非常强的人眼中。如果他能明白真相,也是很好理解的。但是他们有些人就是不相信这些,认为这是迷信,也就变成了另类。有的人为了一句话要求别人道歉,为此打官司能打到好多年,就是为了争夺一个脸面,有意思吗?劳神又伤身。在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心中,这不是他所追求的,所以不了解的人,就会误解他。你怎么这么无能?别人都欺负到家了,你还无动于衷?有时候做了一件对不起别人的事,别人

人生是一场修行作文800字

人生是一场修行作文800字 人生是一场与任何人无关的独自的修行。这是一条悲欣交集的道路。路的尽头一定有礼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许这种单打独斗的方式,会让你的成功来得很慢,加入群体之中能够省下很多的精力,但这种方式却会让你的成功来的大放异彩。你不会忘记沿路的风景,不会减少你的思考,你越是一个人行走,越是让人生有更多的沉淀,你也会是更加成熟冷静,最终越发强大! 可是想要完成这样一场独自的修行,你需要的不仅仅是你的毅力能力,你需要的是心中永远存在一种坚定的信念。有坚定的信念,方能支撑着你走下去,所以,若想走得好,请一个人走。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安迪在人间地狱中没有绝望,他的心中始终存有对自由的渴望。在长达19年的牢狱生活中,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自由人。他一直在挖洞,却没有被发现。他冒着生命危险答应帮海立逃税,只为帮朋友

们换来一场啤酒宴会。那一日的清晨,他没有和其他人坐在一起,而是独自沐浴着朝阳,让阳光洒满肩头,成为心灵与身体的自由人,也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赎。在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里,他一人穿过厚厚的墙洞,爬过500码的恶臭的下水道,涉过肮脏的污河,洗净罪恶,在彼岸重生,完成这场独自的修行,并结出幸福的善果。 《一个人的朝圣》中的哈罗德弗莱,60岁,在酿酒厂干了40年的销售代表,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有开。他与妻子在英国的乡间生活,生活平静。一天早晨,他收到了一封来自20年未见的老友奎妮的信: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的他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又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他只要走,老友就会活下去。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这场独自的修行。 只有独自修行,行走在这条人生道路上,你才会领略到世界的多彩多样,才能给你的人生路上增加更多的思考,方能真正自由地行走在人世间。

修行人生的感悟句子_人生感悟

修行人生的感悟句子 生命是一趟漫长的旅行,它只求过程,而无果无因,所以我们的一生都是在带发修行。下面是橙子整理的修行人生的感悟句子,欢迎阅读。 人生是盘棋,输赢不定,人生是场游戏,哭笑不得。 人生是一种序持,没有规律就现实,道路感觉走到头,没有目标就上楼, 看看以前很后悔,想想以后何时归,是坚持还是放弃,再做选择以无意, 不是做对就是错,谁能教你怎么做,要的是自己心态,要的是糊涂定律, 难得糊涂是境界,一时聪明是悲哀,没有过不去的坎,高要求后湖乱讲, 事没做好工资涨,做的是老天在看,其实都是真扯蛋,世上本就没有路, 走的人多就是路,你做他做大家做,就是错的都无过,人要有一种意念, 自己心里一杆秤,对是错来也是对,无非过往论是非,现在对的后来错, 也许错过后对着,人生千古多少年,孔子自古为圣贤,批林批孔1 / 8

学生潮, 修行人生的感悟句子 千年圣人都错了,赚钱不过在与命,花钱赚钱讲良心,看淡红尘做决定, 人生也就几十年,何必遗臭几千年,功过自有后人评,是好是坏自己定, 平庸还是风头出,机关用尽搞突出,都想自己官做大,还想赚钱一把抓, 也许进去坦白吧,钱财纸都不如啦,在多的钱能用吗,子孙自有子孙福, 钱多害的子孙败,无钱又是真难挨,富有公德良心安,穷得有志骨气常, 别人要是看不起,自己更要多努力,人生公论自天定,道德功过自在心, 不要为钱去损人,不要为命而害己,有得有失不为过,生活一般自在中, 人不为名而为己,是非功过在心里,严格要求在于己,留给后人评自己, 人生的路,有长有短,规律无一,学会自律, 懂得自尊,拥有自信,才能放起,因为活着, 就得坦然,因为阳光,就要微笑,因为生命, 2 / 8

人生处处是修行_初二作文

人生处处是修行 说起“修行”这个词,已经越来越大众化、生活化、世俗化,不再仅仅局限于僧道人士。我也经常听到,作家说,写作是一种修行;画家说,画画是一种修行;书法家说,书法是一种修行;婚姻专家说,婚姻是一种修行。对于芸芸众生中的每个人来说,生活本身未尝不是一种修行。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颗平常心。平常心,也并不容易做到,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修炼。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要冷静、客观地分析,不怨天尤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要盲目地去抗争,要审时处地,多做换位思考。拥有一颗平常心,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名利,多读经典好书,提升自己的素质,陶冶情操,润泽心灵,澡雪精神。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颗包容心。无论是在单位里和同事们相处,还是在家庭里和亲戚们相处,都需要有一颗包容心。对人对事不要太苛求,也不要太挑剔,当然,自己的内心也要有底线,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所谓静坐常思己过,都可以当做自我修炼的准则。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不同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处在同一个屋檐下,天天生活在一起,能够修行到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一颗包容心尤其重要,不仅要包容对方的缺点、弱点,甚至要包容对方家人的缺点、弱点。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颗感恩的心。当一个人经常心怀感恩,用感恩的心态去看山看水、看树看人,看世间万物,都会是美的,是充满欣悦的,也是幸福知足的。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境界,比如说对权对官位,比如说对金银财宝,比如说对人生磨难,有多少聪明人能够拿得起,却不一定放得下。郭子仪是唐朝的四朝元老,对于朝廷可是劳苦功高,若是没有他,唐朝皇上的江山早就玩儿完了。凭他个人能力以及掌握的军队武力和威望,郭子仪完全可以废掉皇帝,自己来个龙袍加身,享受九五之尊,也可以独揽朝政大权,可人家郭大人不贪恋,当皇上要收回他的军权时,他一点也不含糊,一点也不贪恋,职位军权说放下就放下了。皇上被宦官挑拨,还派人偷偷挖了郭家祖坟。古代人家族观念重,被人挖祖坟那可以说是天大的屈辱啊!即使是性格软弱的人也会拿起家伙来去拼命啊。郭子仪对于皇上偷挖祖坟也不龇牙以报,而是平淡地说:“陛下不要难过,我带兵几十年,我的部下挖了人家的祖坟不知道有多少,我想我这个是报应,不要管他是谁挖的了。”郭子仪如此大度,如此拿得起放得下,南怀瑾特别赞赏郭子仪的这种境界,说他“福禄寿考俱全,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人。” 修行,还需要修炼出一种乐观豁达、明朗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要说东坡先生的修练功夫也是了得。苏东坡这一生可谓命途多舛,宋朝的大牢也蹲过,也曾被朝廷流放过,特别是在六十岁后连续数次遭到贬谪,越贬官职越小,越谪地方越来越偏远、生活环境也越来越恶劣,最远的一次是到蛮荒之地的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并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在生活中修行的35种方法

在生活中修行的35种方法 在生活中修行的35种方法 1.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 尽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4. 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 5. 发愿要发好愿,说话要说好话。 6. 说一句好话如口吐莲花,说一句坏话如口吐毒蛇。 7.屋宽不如心宽。 8. 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9. 多一次原谅人,就多造一次福;把心量放大,福就大。 10. 要看好人,自己就先做个好人。 11. 能消除烦恼就是[慧],能付出爱心就是[福]。 12.甘愿做,欢喜受。 13.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14.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15.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 16.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17. 对人要宽心,说话要细心。 18. [心美]看什么都顺眼。 19.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20. 犯错生出忏悔心,才能清静无烦恼。 21.子女要让父母安心才有福。 22.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23.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1.孝顺2.行善。 24.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25.知缘惜缘再造善缘。 26.为人处事要小心,但不要小心眼。 27.贫与贪只差一点而已,凡夫愚痴,愈贪是愈贫啊! 28. 发脾气是无能的表现,不生气就能消业障。 29. 凡夫迷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前,解脱于未来。 30.拥有是负担,不计较就自在。 31. 不去想它,也就没事了。(能放下烦恼,才能快乐。) 32.没有公德,就没有功德。 33. 我们要做好社会的环保,也要做好内心的环保,丢掉烦恼的垃圾,培养清静的智慧。 34. 逆境可遇不可求,要珍惜感恩,因为它才是成长的资粮。 35. 有人缘则有福,结好人缘就是最大的修行。

高分作文范文-生活是一种最好的修行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而这份冷静自持,源于生活。 有时候会想,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唯一不同的,便是生活的方式。梭罗说,一亿个人中,才能有一个人活得诗意而神圣。优雅的人生,是一颗平静的心,一个平和的心态,一种平淡的活法,才滋养出来的恬淡与从容。学会生活,去懂得把日子经营得诗意优雅,一路高歌,一路采撷。 语默动静,行住坐卧,喜怒哀乐,起落沉浮,这就是一撇一捺的人。人都如此简单,更何况是生活。早晨,太阳金光四溢,然后渐渐柔和地铺展开来。午后炽烈且淡化,然后慢悠悠地收拢自己,一点一点,傍晚好似回光返照,霎时极为绮丽,华美与壮阔,然后隐入黑暗。一天,便是如此了。有深有浅,有起有落,生活亦是遵从这般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色泽与质地,晴天雨天,也都是必经。你能体谅,才得以从容。 其实生活的淡然并不如表面那般平静无澜,经年之后,才渐渐懂得,曾经酣畅淋漓、肆意挥洒的生活,不过是些过眼烟云,最终沉淀下的,也只剩安然。说起淡然,那庭院深深的红墙绿瓦里,最淡然的莫过于那蘅芜苑内的半旧女子,半旧的素色衣服,正衬出楚楚可人的淡雅娴静之美。那是历经沉淀后的一种雅致的姿态,不张扬,不喧嚣,在岁月的沉淀中干干净净地自我修行,任凭尘世浮躁,宁静淡泊地生活,安于一隅,哪怕无波无澜。 一直羡慕于那些被命运蹂躏,还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洁的人。这个世界,与命运最大的斗争,不是打得灰头土脸,而是活得优雅从容。人活一生,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在意的呢,名利,权势,荣耀,滚滚而来的世俗红尘,谁知道滚滚而去之后,又会不会变成万丈深渊? 徒留一世,只剩下清清淡淡。可是,谁能说,这不是我们所追逐的生活的本质呢? 用一种淡然去生活,在生活中修行。生活向远而生,向暖而栖。周国平先生曾这样写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拥一份从容,遇一份优雅,为生命留白,要相信,人生的种种,无论是悲喜顺逆,都将是水过无痕。生活是一种最好的修行方式,而幸福的生活是简单持久的境界,它持续愈久魅力愈增,最终在时间里得到一种极致的幸福。 在梨花树下小坐,清茶浅酌,花好月圆,悠闲自在,大抵是一种最美的生活了。

人生修行,在于修心

人生修行,在于修心 人生就像是一场戏,自拍自导自演,多希望有多一点点时间,把里面的杂碎全部忘却,只留下那美好的每个瞬间。其实我们的生活最好的幸福就是平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们该从容的面对! 爱依然存在,深深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都在寻找爱,但我们中的一些人,在我们找到爱之后,宁愿希望没找到过。 三样东西最考验爱情:距离、时间、亲情。有多少感情,因为距离的遥远,慢慢变淡;有多少感情,因为时间的遥远,慢慢遗忘;有多少感情,因为亲情的干预,慢慢消失。是你的,就是你的。越是紧握,越容易失去。我们努力了,珍惜了,问心无愧。其他的,交给命运。 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值,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左右你的情绪,干扰你的生活。学会一笑置之,超然待之,懂得隐忍,懂得原谅,让自己在宽容中壮大。 生命,是一段旅途,生活,便是其中的过程,翻山越岭,还是涉水乘舟,一切全凭自己。走在生活的阡陌中,不必让自己背负太多,淡淡听风,才会走的更轻松。一些得

到,不一定会长久;一些失去,未必不会再拥有。重要的是:让心,在阳光下学会舞蹈;让灵魂,在痛苦中学会微笑。 属于曾经的美好回忆,隐藏在生活的花团锦簇中。当我们人生的某些重要部分正在缺失时,这种回忆就格外地醒目。再珍贵的东西,我们终要失去的,任由泪水泛滥亦无可更改。面对失去的所有,请不要流泪,不要做无谓的挽留,包括我们自己,也会在时间的冲刷中慢慢流逝的,一切都会变得风轻云淡。 人越成熟对生活的态度越淡然,从前会执着你身边的人够不够在乎你,现在面对他们的走走留留,心里竟有了坐看云起云落的豁达,当初说爱你的人可能在对别人说同样的话,说好不分离的朋友也有了离开你的目的地。不用苛责,那是他们的归属,只要你心里拥有信念,人生的最后,陪伴你的两三个人,他们在就好。 真实,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什么是真实?就是不撒谎、不做作、不违背良心,纯乎心性而行。不作假,本身的优点缺点一目了然,所以能不自负也不自卑。不作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贫于道,知足常乐。不违背良心,所以心无挂碍,日日安好。依心性而行,该作则作,不该作则止;所以,没有妄想和烦恼。 相爱的人是不需无时不刻在一起的,他们需要的是

在红尘中修行的七重境界

在红尘中修行的七重境界 有人说: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但你知道一个人有几颗心吗?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一个完整的人是有三颗心的,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个字(如果你能看懂此字,那么你的人生将从此没有磨难):

人有三颗心,左边的心为财,右边的心为情,真正的心是我们中间的内心。正因为内心是悬空的,所以很容易受到左右两颗心的吸引而摇摆不定,因而有人说:人生在世,不是为财而死就是为情所困。

其实是因为我们偏离了方向,事实上我们只要照顾好我们的内心世界就可以了,这就是人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心平气和。 其实我们只要把自己的内心照顾好了,那左右的两颗心就会被我们吸引,跑都跑不掉,那样的话,我们的人生就没有问题了!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生犹如心字中间的曲线“竖弯勾”注定了人生的无常,注定了奔波和曲折,上有高压线——法律的制约,下有底线——道德的约束。所以,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要在滚滚红尘中经历种种痛苦和磨难,这就是所谓的“在红尘中修行”。 生为一个人:生,很容易,活、很容易,但生活就不容易!要想生活的好,就要学会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这样才能处理好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家庭、两性、亲子、朋友),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处理好自己和企业的关系,处理好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处理自己与宇宙的关系。 在这滚滚的红尘中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有高压线,下有底线,所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活的很压抑,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在追求自由,这种自由就是所谓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很少人能做到这一点,更多的人都是活在一个字之中,这个字就是——受。 其实人生所有的学问都在这个“受”字上面,今天分享的在红尘中修行的七重境界就从这个字开始。 今天看到一个人的年终总结:说自己这一年来都没有什么成就感,感觉都是在被骂中度过的,工作很辛苦,生活过的很累,每天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