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花地上部分的显微结构研究

红花地上部分的显微结构研究

红花地上部分的显微结构研究
红花地上部分的显微结构研究

红花地上部分的显微结构研究

韩 炜1,2

,邢 燕3

,康廷国

2*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2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3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摘要 目的:对红花地上部分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方法:用常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结构和粉末特征。结果:叶上下表面均有不等式气孔。叶肉组织排列疏松,有红棕色的分泌细胞散在;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木质部周围均有纤维束伴随。茎维管束外韧型,有微木化的韧皮纤维束;木质部内侧也有微木化的纤维群;髓部较宽广。粉末中,分泌细胞长管道状,胞腔内充满黄色或红棕色分泌物,含菊糖,气孔不定式,纤维成束,多与导管相伴,导管多为螺纹导管。结论:以上特征可以作为红花地上部分的主要显微鉴定依据。 关键词 红花;地上部分;显微结构

中图分类号:R 28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4454(2010)05 0715 02

收稿日期:2009 11 10

作者简介:韩炜(1970 ),男,学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新药技术评价工作;Te:l 010 ********,E m ai:l h anw@cde crg cn 。

*

通讯作者:康廷国,Te:l 024 ********,E ma i :l kangtg @l nu tcn edu cn 。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 us tinctori u s L 的干燥花,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主要分布于新疆、河南、浙江、云南等地,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有活血化瘀、行瘀止痛的作用 1

。在红花的研究进展中,尚未见报道有关其茎叶等非传统药用部位的相关研究,笔者对红花地上部分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 1 仪器 OLYM P U S Syste m B iolog ic M icroscope BX 50生物显微镜,YL3回转式切片机,OLYM P U S DP 10Ca m era 等。

1 2 材料 红花采集于新疆塔城,经辽宁中医药大学初正云副教授鉴定为菊科红花属植物无刺红花Cart h aus tinctori u s L var g l a br us H art 。石蜡(m p 50~52!),其余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2 显微结构

2 1 叶表面观 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壁稍平直,气孔由3~4个副卫细胞构成,为不等式;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可见角质层纹,壁微弯曲,气孔由3~4个副卫细胞构成,为不等式。见图1、2。

2 2 叶横切面 叶上表皮细胞1列,细胞扁长方形,外壁角质增厚,排列较整齐。栅栏组织细胞2~3列,胞腔内含叶绿体。海绵组织细胞类圆形,具圆形或长椭圆形分泌细胞散在。中脉维管束外韧型,外侧有一纤维束环。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叶下表皮细胞1列,细胞类圆形或类长圆形。薄壁细胞中含菊糖。见图3。2

3 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类长方形,排列较整齐。皮层窄,最外3~4列细胞为厚角细胞,内1

~2列为薄壁细胞,并有分泌细胞散在。中柱鞘纤

维束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较窄,细胞排列紧密。木质部稍宽,导管散在或略呈径向排列。靠近髓部有维管束鞘纤维束,髓部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中心髓腔小,中空。薄壁细胞中含菊糖。见图4。

图1 红花叶上表皮详图(400?)

图2 红花叶下表皮详图(400?)

2 4 茎叶粉末特征 灰黄绿色。叶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长圆形,不定式。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或稍弯曲;气孔不定式。分泌细胞长管道状,胞腔内充满黄色或红棕色分泌物。菊糖团块状、扇形或不规则形,可见放射状纹理。茎表皮细胞表面观长

#

715#Journa l o f Ch i nese M ed ici na lM a teria l s 第33卷第5期2010年5月

条形或长多角形,表面有细密的角质纹理;气孔长圆形,不定式。导管多为螺纹导管,直径20~50 m 。纤维成束,多与导管相伴,长条形,壁稍厚,纹孔明显。见图5

图3 红花叶横切面简图(100?)

1 上表皮

2 栅栏组织

3 海绵组织

4 分泌细胞

5 中脉维管束 6

下表皮

图4 红花茎横切面简图(100?)

1 表皮

2 皮层

3 分泌细胞

4 中柱鞘纤维束

5 韧皮部

6 木质部 7

图5 红花茎、叶粉末特征图(400?)

1 叶下表皮细胞

2 叶上表皮细胞

3 分泌细胞

4 菊

糖 5 茎表皮细胞 6 导管 7 纤维

3 小结

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发现红花叶上下表面均有不等式气孔。叶肉组织排列疏松,有红棕色的分泌细胞散在;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木质部周围均有纤维束伴随。茎维管束外韧型,有微木化的韧皮纤维束;木质部内侧也有微木化的纤维群;髓部较宽广。茎叶粉末中,分泌细胞长管道状,胞腔内充满黄色或红棕色分泌物,含菊糖,气孔不定式,纤维成束,多与导管相伴,导管多为螺纹导管。以上特征可以作为红花地上部分的主要显微鉴定依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一部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3

2009年?中药材%杂志精装本已装订完毕,分上、中、下册,400元一套(包含邮资)。

#

716

#Journa l o f Ch i nese M ed ici na lM a teria l s 第33卷第5期2010年5月

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 论文

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论文 关键字:成分治疗研究作用抑制活性缺氧红花红花油红花黄色素 作者:杨丽华张敏马春杨戈 【关键词】红花;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表明:红花集药用、食用、染料、油料和饲料于一身。红花油是世界公认的具有食用、保健、美容功用的功能性食用油。红花油在国际上被作为“绿色食品”,其亚油酸含量是所有已知植物中最高的,达80%,号称“亚油酸之王”。并且在医药工业上,红花油常常用作血液胆固醇调整、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剂及预防剂的原料。适用于各种类型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并可用作脂肪肝、肝硬化、肝功能障碍的辅助治疗。红花油还广泛用作抗氧化剂和维生素A、维生素D的稳定剂。红花油酸值低、黏底小、脂肪酸凝点低、油色浅、清亮澄明,可作为药用注射油。红花花冠不但可作为药用,还可提供天然食用的黄色素、红色素,是理想的食品添加剂,还是高档化妆品、纺织品的染色剂,且对人体有抗癌、杀菌、解毒、降压及护肤的功效。饼粕中制得蛋白质浓缩粉和分离物,可作为食物的强化剂。 1 化学成分 目前红花中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有60多种〔2〕,其中主要有黄酮类、木脂素类、多炔类等,有药效的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包括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有些文献亦称之为红花总黄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yellow A,HSYA)等;脂肪酸:红花中含有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红花多糖:该成分是由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中乳糖以β键连接的一种多糖体。1906年日本龟高德平从我国河南产德红花干花中首先分得红色素,含03%~06%;含红花黄色素(SY)查耳酮类化合物为20%~30%〔3〕。为进一步揭示红花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开发其活性成分,尹宏斌和郭美丽等对红花进行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并对所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出了18个化合物。红花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B、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铁、锌、铜、磷、硒、钙、钾、钠、铬、钼等,而且还富含多糖和腺苷等物质〔4〕。 2 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2 1 对心功能及血管的影响 小剂量红花煎剂对蟾蜍心脏有轻微兴奋作用,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对心肌缺血有益;大剂量对蟾蜍反而有抑制作用,而扩张体冠动脉及股动脉。此外,还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并增强耐缺氧能力,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并逐步缓解血栓,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能较好地改善心肌及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起到治疗冠心病及脑血栓的效果〔5〕。 2 2 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

红花的成分研究进展

红花的成分研究进展【摘要】目的:综述近几年来红花的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红花主要含有色素、黄酮类化合物及酚酸等化学成分。其中有效部位为红花黄色素,其提取方法主要为水提法。在质量标准研究方面,多以单一成分为参照,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对红花的质量进行研究。结论:红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已较全面,但质量研究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红花;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etorius L.的干燥花,别名草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红花籽中含80%左右的亚油酸,常用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原发性脂肪酸缺乏症等[1]。本文对红花的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1. 化学成分 1.1 常见的化合物 红花中主要含色素、黄酮类化合物、酚酸、脂肪酸、挥发油、多炔及其他成分。色素主要指红花黄色素和红色素。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以山奈酚为母体和以槲皮素为母体的

糖苷组成。另外还有红花醌苷、新红花苷等黄酮类化合物。其他类已鉴定出的化合物有:2,3,4,9.丁香苷(syringin)、四羟基-1-甲基-1-H-吡啶并[3,4-b]吲哚-3-羧酸(2,3,4,9-tetrahydro-1-methyl-1-H—pyrido[3, 4-b]indole-3-carboxylic acid)、阿魏酸、对羟基桂皮酸、胸腺嘧啶-2-脱氧呋喃糖苷 (thymine-2-desoxyribo-furanoside)、ethyl-α -D-1yxofuranoside、胡萝卜苷、8.谷甾醇、棕榈酸和硬脂酸的混合物、异戊酸、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酰香豆酸酐、芹菜素、十六烷酸甘油酯、反-3-十三烯.5,7,9,l1-四炔-1,2.双醇和反-反-3,l1-十三烯-5,7,9-三炔-1,2-双醇等[3-6] 。 1.2 色素的提取 药理表明红花黄色素是红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现今报道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有机溶媒提取和纤维素酶法等提取方法。 1.2.1 水提法 红花黄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其色泽随溶液pH的变化而变化,其对光、热和大多金属离子稳定,但易受维生素C的影响。综合提取工艺研究的结果,较优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媒为水或pH= 3的酸水;料液比1:13~1:100;温度70℃以下;提取1~4次,每次10 min~4 h不等;提取方法有

催化分子氧氧化醇类的研究进展

化学试剂,2005,27(8),459~463;499 专论与综述 催化分子氧氧化醇类的研究进展 李长辉3,李容,郑国钧,赵秀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050) 摘要:综述了用氧气或空气(分子氧)作为化学计量氧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醇类的研究进展,并对某些代表性的催化氧化反应的特点和选择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醇;催化氧化;分子氧;氧气;空气;均相催化;非均相催化 中图分类号:T Q224;O643.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23283(2005)0820459205 收稿日期:2004210213作者简介:李长辉(19752),男,四川泸州人,硕士,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 醇的氧化是有机合成和工业生产中制备羰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应用化学剂量的氧化剂对醇进行氧化的方法沿用已久,所用的氧化剂包括无 机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盐类,以及一些金属配合物等[1]。使用化学计量氧化剂的方法至今仍然在有机合成领域广泛应用,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不小进步,但是从经济学以及环境学方面考虑,迫切需要使用氧气、空气等环保、清洁、符合原子经济性的氧化剂,在此过程中,除目标产物外,水为惟一副产物。 R R ′ OH 催化剂O 2(或空气) R R ′ O +H 2O 其中:R ,R ′=烷基,芳基或H 本文分均相催化氧化和非均相催化氧化两大 类,概要的介绍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某些催化氧化反应的特点和选择性进行讨论。1 均相催化氧化 由于反应物和催化剂存在于同一相中,均相 催化体现出活性高、选择性好等优点。111 金属/TE MPO 催化体系 氮氧自由基类作为比较成熟的氧化剂(或催化剂),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工业生产中,都已广泛地用于醇的氧化,2,2,6,62四甲基哌啶2N 2氧化物(TE MPO )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TE MPO (1)是一个氮氧自由基,本身的氧化作用并不强,但其分解产物中的氮氧正离子(2)却是强的氧化剂,可以氧化各种醇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而自身被还原成为氮羟基化合物(3),继而重新被氧化成自由基形态。 自1984年Semmelhack 等 [2] 首次报道CuCl/ TE MPO 体系催化氧气进行伯醇的氧化以来,这一 体系在近年来取得许多进展。最近,Sheldon 等[3] 报道[Cu (Ⅱ)2(2,2′2二吡啶)]/TE MPO 体系以碱作为共催化剂,在室温下催化氧气将伯醇选择性地氧化成醛,对仲醇没有影响。Marko 等[4]也报 道了CuCl/1,102菲咯啉/二叔丁基胺二乙酸盐在温和条件下催化伯醇的选择性氧化取得很好效果。 TE MPO 催化氧化历程 研究发现,用其他金属化合物替代CuCl ,可 以取得更好的效果,Sheldon 等[5]使用Ru (PPh 3)32Cl 2/TE MPO 体系,顺利地催化活泼和不活泼的醇 高选择性(>99%)地氧化成相应的醛酮。使用12辛醇和22辛醇进行竞争实验表明,对伯醇的选择性高于仲醇(混合反应,二者的转化率分别为80%和10%)。其缺点是较高的氧气压力(1MPa ),反应温度(100℃)及三苯基膦配体自身的热不稳定性。此外,底物中的S ,N ,O 等原子会与Ru 离子配合而导致催化剂失活。Minisci 等[6]报 道了双金属的Mn (Ⅱ )2C o (Ⅱ)/TE MPO 体系,近室温条件高收率(>95%)地催化了一系列苄醇、脂肪伯醇和仲醇的氧化。此反应以醋酸作为溶剂,需使用大量价格昂贵的TE MPO (>10m ol %)。 112 Pd (Ⅱ )类催化剂9 54第27卷第8期李长辉等:催化分子氧氧化醇类的研究进展

中药红花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红花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黄芳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4(000)025 【摘要】Objective 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y and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f lower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providing th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drug.Methods By China HowNet (CNKI)detection in the library literature,related to the moder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ports collected saf lower ef ect,the modern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new ideas and views for study.Results The ma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saf lower reflected in improving the circulation system,analgesia,inhibit the apoptosis of nerve cells,the excitement of uterine smooth muscle cells,enhancing immune ability and anti inflammation,made good o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diabetes,phlebitis,malignant tumor treatment available.Conclusio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saf lower wide,has a satisfactory ef ect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目的探讨和研究中药红花的现代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为临床应用该药物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文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收集中药红花功效的相关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报道,对其现代发展及新用提出研究思路与见解。结果红花的主要药理作用体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老化作用研究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老化作用研究 目的:老化或衰老(Senescence)是细胞和机体成熟后的一种进行性的退化过程;随年龄的增长和/或外源性不良因素(UV辐射、光解、化学物质等)刺激的加剧,机体逐渐表现出形态和功能特征的一系列变化,同时出现相应的代偿反应。中医对机体衰老机理的研究源远流长,从《黄帝内经》到近代都有阐述和发挥,历年来诸多中医学家均认为实证血瘀与衰老的关系密切,如华佗认为“血脉流通,病不得生”;颜德馨等提出“人体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认为“瘀是原因,虚是归宿;瘀是本质,虚是现象”。 此外,韩明向更是明确提出了“血瘀致衰”的理论,认为瘀血阻滞于筋脉,使脑髓、脏腑、肌表失于濡养是机体老化的关键,而机体老化常见的呆证、癫狂、面色晦暗、肌肤出现淤斑、舌下脉络粗长、巩膜混浊、脉涩结代等皆为血瘀征象。基于以上衰老理论,近年来活血化瘀药抗衰老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大量资料证实活血化瘀药及其活性成分对人体衰老过程中生理、病理、生化、免疫等多方面有调节和改善作用,因此活血化瘀药及其活性成分有望成为重要的抗衰老药。 中药红花Flos Carthami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管状花,主产于新疆,为我国经典活血化瘀药,数千年的临床验证证实了其良好的活血化瘀疗效,目前常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红花中主要含色素、酚酸类、黄酮和脂肪油等成分,其中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 SY)为红花主要水溶性活血化瘀活性部位。 SY为红花中多种水溶性查尔酮成分的混合物,其中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单体成分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 (Hydroxy safflower yellow A, HSYA),该活性单体也是我国国药准字产品—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批准文号:Z20050582)的主

醇的催化氧化

已知: 1、 如何鉴别1-丙醇与2-丙醇。 2、 分子式为C 5H 12O 的醇,其中能被氧化为醛的结构是哪几种?能被氧化为酮的是哪几种?不能被氧化的是哪几种? 3、分子式为C 4H 8的烃可以发生如图转化: 其中E 、F 均呈酸性。 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C 4H 8: C : D : E : F : C 4H 8 R —CH 2OH R —CHO ; 氧化 R’ R CH —OH 氧化 R —C —R ’ O (酮); 则很难被氧化(R 、R ’、R ’’表示烃基)。 R —C —OH R ’ R ’’

4、(2012房山期末1,16分)已知:Ⅰ. 质谱分析测得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5 ;其含碳、氢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1.89% 、9.73% ,其余为氯。 Ⅱ. A有如下转化关系: Ⅲ. 与羟基相连的碳上没有氢原子的醇(结构: )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Ⅳ. F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峰,峰高比值为1:9 , 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Ⅴ. E和G都能和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H是一种有果香味的液体。 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F:C: B:A: D:E: G:H: 5、由C= CH3 CH2 选择合适的途径制备 CH2 C= COOH(C COOH CH2 )。(写流程图) 6. (11东城期末)23.(14分)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由六万多根透明的亚克力[其

分子式是(C 5H 8O 2)n ]杆构建而成。某同学从提供的原料库中选择一种原料X ,设计合成高分子亚克力的路线如下图所示: 原料库: a 、CH 2=CHCH 3 b 、CH 2=CHCH 2CH 3 c 、CH 2=CCH 3 , d 、CH 2CHCH 3 已知:① (不易被氧化成羧酸) ② 不易被氧化成醛或酮 ③ (R 、R ’、R ’’表示烃基) 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X : A : B : C : D : E : F : 亚克力: R —C —R ’(H) O HCN R —C —R ’(H) OH H +/H 2O R —C —R ’(H) OH R ’’ R —C —R ’ OH R —C —R ’ O R —CH —R ’ OH [O] CH 3 CH 3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Zhusheyong Honghuahuangsesu 本品为红花黄色素经冷冻干燥制成的无菌粉末。 【制法】取红花黄色素适量(按含总黄酮80g计),甘露醇40~60g,以注射用水溶解,滤过,最后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于1000瓶,冷冻干燥,即得。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橙黄色的疏松块状物。 【鉴别】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羟基红花黄色素A 对照品,加水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l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醇-水-冰醋酸(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pH值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631),应为5.0~7.0。 水分精密称取本品0.5g,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32第三法)测定,水分不得过5.0%。 可见异物取本品5支,分别用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5ml溶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904第一法及可见异物检查法补充规定)。应符合规定。 蛋白质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取该溶液1m1,滴加鞣酸试液1~3滴,不得产生浑浊。 鞣质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取该溶液1m1,加新鲜配制的含1%鸡蛋清的生理盐水5ml,放置10分钟,不得出现浑浊或沉淀。 草酸盐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取该溶液2ml,加3%氯化钙试液2~3滴,放置10分钟,不得出现浑浊或沉淀。 钾离子取本品1瓶,加水制成250ml溶液。取2ml,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400)。应符合规定。 无菌取本品,用薄膜过滤法处理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1),应符合规定。 热原取本品1瓶,加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42),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1ml。应符合规定。 溶血与凝聚2%的红细胞混悬液的制备取兔血或羊血数毫升,放入盛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关键词】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管状花,为主要活血化淤的中药之一,常用于血脉闭塞、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证。目前世界上共有13种红花,我国仅有一种。红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和脂肪油两大类,其中查耳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为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就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 1.1.1 查尔酮类主要为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它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水溶性混合物。Takahashi Y等[1]于1982年分离得到红花黄色素A (SYA) ;1984年进一步分离得到红花黄色素B(SYB)[2];Danisova等[3]分离得到SYC。Meselhy 等[4]1993年首次分离得到羟基红花黄色素A (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 。Kim J B[5]等分离得到红花红色素(Carthamin),Yin H B 等[6]首次得到Cartormin。 1.1.2 其他黄酮类主要含有6羟基山奈酚3O葡萄糖苷、6羟基山奈酚7O葡萄糖苷[7],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rtin)、6羟基山奈酚、黄芩苷、槲皮素苷、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芦丁[8];槲皮树3葡萄糖苷、槲皮树6葡萄糖苷[9]、杨梅素(myricetin)[10]及芹黄素(apigenin)[11],木樨草素(luteoline),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 1.2 脂肪酸红花含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二棕榈酸(Dipalmitin)、油酸(Ole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80% [13]。 1.3 其他Edward H A等[14]分离得到反3十三烯5,7,9,11四炔1,2双醇和反反3,11十三烯5,7,9三炔1,2双醇。刘玉明等[15]提取得到胡萝卜。郭美丽[16]用GCMS分析红花中的挥发油,鉴定了61个化合物。此外,红花中还含有一些糖类,氨基酸等化合物。 2 药理作用 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 ,SY)为红花主要水溶性成分,是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

MMFSCNG食品添加剂红花黄色素

MM_FS_CNG_0441食品添加剂红花黄色素 MM_FS_CNG_0441 食品添加剂红花黄色素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红花为原料生产的红花黄色素,作为食品着色剂。 2.技术要求 项目指标 干燥失重,%≤10 灼烧残渣,%≤14 吸 光 ≥ 铅(Pb),%≤ 砷(As),%≤ 汞(Hg),%≤ 分子式:C 21H 22 O 11 结构式: 分子量: 4.物理性状 红花黄色素为黄色或棕黄色粉末,易吸潮,吸潮时呈褐色,并结成块状。易溶于水、甲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和石油醚。耐光性较好,在pH5~7范围内色调稳定。吸潮后的产品不影响使用效果。 5.试验方法 .干燥失重的测定 测定手续 称取样品3g(称准至),置于已在105±2℃烘至恒量的称量瓶内,置于105±2℃烘箱中,烘至恒量。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干燥失重(X1,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X 1(%)= (G1-G2) ×100 (1) G

式中:G1 ——称量瓶和样品质量,g; G 2 ——烘后称量瓶和样品质量,g; G ——样品质量,g。 .灼烧残渣的测定 测定手续 称取样品3g(称准至),置于已在700~800℃恒量的瓷坩埚中,先低温炭化(约300℃),再高温灰化(约500℃),移人马福炉中在700~800℃下灼烧至恒量。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灼烧残渣(X2,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2)计算。 X 2(%)= (G1-G2) ×100 (2) G 式中:G1 ——坩埚和残渣质量,g; G 2 ——坩埚质量,g; G ——样品质量,g。 .吸光度的测定 仪器设备 紫外分光光度计,附1cm比色皿。 测定手续 称取样品于小称量瓶内,置于干燥器中,在室温下干燥24h。准确称量(称准至),溶解在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用移液管吸取10ml滤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液作为被测定的溶液。取出稀释液置于1cm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400nm波长处,以蒸馏水作参比液,测定其吸光度。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样品的吸光度(A2)按式(3)计算: A 2= (3) G 1 式中:A1 ——实测样品的吸光度; G 1 ——准确称量的样品质量,g。 .铅、砷含量的测定 样品处理 .试剂 硝酸; 硫酸。 .操作方法 称取样品5g(称准至)于凯氏烧瓶中,加玻璃珠三粒,加硝酸10ml,然后小心地缓缓加入硫酸5ml,待反应缓和后,小心加热至瓶中液体开始变棕色时,逐次滴加硝酸至有机物分解完全,再升高温度,至发生三氧化硫白烟为止,此时溶液应无色或微带黄绿色。如温度升高后溶液变棕色,应再加硝酸破坏有机质。 放冷,小心加水10ml,煮沸,赶走残余的硝酸至瓶内发生三氧化硫白烟。如果需要,则可重复数次以除去残余的硝酸,直至液体变成无色透明为止。放冷,小心将溶液用少量水稀释,转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凯氏烧瓶数次,洗涤液并入容量瓶中,冷却,加水至刻度,摇匀。此液供铅、砷含量测定用。

红花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红花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红花提取的现代技术以及传统技术,针对目前红花提取工艺研究与开发研究中存在的时间长、能耗大、收率低等传统技术问题,提出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提高浸取效率,采用膜分离技术减少能耗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红花,提取方法,现代技术,传统技术 1. 引言 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管状花,主产于新疆、甘肃、河南等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红花黄色素和红花红色素,是天然色素的原料。红花是中医重要的活血化瘀药,红花黄色素为国家级新药,二者均属黄酮衍生物。目前,关于红花利用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三个方面:红花药理研究;红花的提取工艺;从红花中分离和提取核黄素等新的化合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过程是中药生产的关键环节,先进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对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增强中药疗效和稳定性非常重要;在中药提取过程中,由于提取液中成分众多且复杂,对其质量成分的含量进行快速测定往往比较困难。在提取过程中,由于实现有效成分浓度梯度的控制比较困难,导致提取过程依然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无法实时监控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而使生产工艺很难得到精确控制,导致产品批次间质量差异较大、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研究适用于中药提取过程有效成分含量的快速无损测定方法,将有助于解决中药提取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测与控制等难题,有助于推进该技术产业化应用和提高该产品质量。以水为溶剂,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可有效降低提取温度,提高传质速率,缩短浸取时间,并提高有效成分的回收。本文重点探讨红花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红花的实验、生产提供依据。 2. 红花概述 2.1红花的有效成分 红花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一直是红花有效成分研究的基础,只有对有效成分能充分的提取才能使之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得到促进和提高。红花黄色素在红花中含量占20%~30%,是含多种有效成分的水溶性成分,被认为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红花还含有红花苷、红花醌苷及新红花苷;淡黄色的花含新红花苷及微量红花苷;深黄色的花含红花苷;橘红色的花含红花苷和红花醌苷。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是由于这些成分的变化而变化。 2.2 红花功效 红花性凉味甘,《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花乃天方国人所传,主治妇女血瘀诸症”,具有祛瘀通络,解毒养血的功效,有治疗斑疹血热,吐血,妇女经痛,产后瘀血,腹痛,跌打肿痛等功效。

红花黄色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红花黄色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心血管疾病羟基红花黄色素A 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SY)是从传统活血化淤中药红花中提取而来,为多种水溶性查耳酮成分的混合物,被认为是红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红花黄色素又可进一步分离为红花黄色素A、红花黄色素B、红花黄色素C,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 (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被认为是红花黄色素中含量最高的黄酮成分,也是红花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物质。大量研究表明红花黄色素具有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之功效,对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1]、糖尿病并发症等有疗效,并具有抑制免疫、抗炎、抗肿瘤等广泛作用。近年来对该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1 降压作用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常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目前造成人类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的发生机制错综复杂,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

活,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目前为止,大量的实验表明红花黄色素具有降压作用。 1.1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刘发[2]等将1g·kg1·d1和2g·kg1·d1的SY连续四周周周后作用最强,且降压的同时对心率无明显影响。通过放射免疫法发现给药五周后两组SHR的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均有所下降,仅在SY大剂量组AngⅡ降低显著。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强烈的缩血管物质,是维持和升高血压的关键物质。高血压时,RAS过度激活.血液循环中AngⅡ增多.直接引起血管收缩.血管壁增厚使血压升高:组织中AngⅡ增多则对组织器官产生长期的损伤.导致器官发生结构的改变。SY可通过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来降低血压,而且能降低AngⅡ增多对组织器官产生长期的损伤。 1.2 保护内皮细胞血管壁由内向外可分为内膜、中层、外膜三层,内膜主要为内皮细胞,1993年Ross[3]提出内皮功能障碍概念,逐渐比较深入认识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VEC不仅仅具有屏障作用,还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具有强大的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ET与N0的失衡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N0是最主要的血管舒张因子,而ET是迄今所知的最强力的血管收缩因子。目前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都已证明高血压和内皮功能障碍呈正相关,二者相互影响。SONG Yan[4]等将不同浓度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

红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红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康 丽1,颜晓燕2△Ξ ,辛志伟2 (成都医学院,1104级临床医学本科班;21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四川成都610083) 【关键词】 红花;药理 【中图分类号】 R282171/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193(2008)0620136203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1)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河南、浙江、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历代医书及《本草纲目》中均有详细记载,是活血化瘀的传统中药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 ,SY ),羟基红花黄色素A (hy 2 droxysafflor yellow A ,HSY A )、红花苷、红花醌及新红花苷等,各国 学者对其活血化瘀等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就2000年以来对红花的药理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供广大研究者参考。 1 抗凝作用 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platelet avtivating factor )是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激活剂,在血液循环疾病中起重要介导作用,红花中的水溶性成分红花黄色素主要含查尔酮类成分,金铭,陈文梅等人的研究发现红花总黄色素抑制PAF 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内游离Ca 2+浓度的增加[1],红花黄色素(SY P ,safflower yel 2 low pigment )在体外对氘标记的PAF 与血小板受体结合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在离体条件下,红花黄色素能抑制PAF 与受体的结合,且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夏雨叶等人研究发现 [2] 羟基 红花黄色素A (HSY A )1~4mg ?kg -1静脉注射对血栓形成和AA (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轻由 于AA 的释放可能导致的脑缺血后低灌注、血小板微血栓形成及脑循环障碍。SY P 还能明显降低特发性水肿患者全血黏度 (高切、低切),血浆黏度,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加快微血流,改 善微循环。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浆中TX B2水平明显上升,循环血中血小板被激活,释放反应增强,释放TX A 2明显上升,血浆6-酮基-PG F 1a 水平在缺血-再灌后明显下降,血管内皮细胞严重受损,合成PGI 2下降,血浆中TX A 2/PGI 2的平衡失调,红花注射液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激活和释放TX A 2及PGI 2的释放,纠正循环血中TX A2/PGI2的平衡失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2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诸多文献报道都显示红花具有抗氧化活性,降低细胞氧化损伤,其抗氧化的作用也是其治疗心肌缺血、脑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之一。徐持华等人[3]研究了红花黄色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红花黄色素能是各种内源性抗氧化酶(S 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不同程度的升高,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 DA )的生成,减少缺血心肌自由基生成并阻止自由基损 伤。杨宝峰等人[4]的研究显示,红花黄色素313μg ?L -1的剂量能明显改善由H2O 2诱发的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的缩短,预先用SY P10min 后,外源性氧自由基H 2O 2引起的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的L -型钙电流的抑制作用得到改善,说明其能够清楚自由基,对氧自由基所致的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有保护作用,但SY P 不能改变氧自由基对内向整流钾电流的抑制作用。在抗衰老研究中,SY P 能不同程度地升高衰老模型小鼠线粒体内 Mn -S OD 、Ca 2+-ATPase ,复合体Ⅰ及复合体Ⅱ+Ⅲ的活性,降 低M DA 的含量,对线粒体膜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孙佳彬等人[5]研究还显示,SY 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升高衰老模型肝线粒体膜磷脂成份PC (磷脂酰胆碱),PE (磷脂酰乙醇胺)和 C L (心磷脂)的含量和Ca 2+含量,降低P LA 2(磷脂酶A 2)的含量, 其中以生药剂量12g ?kg -1组效果最显著,改善肝线粒体膜磷脂组成,维持Ca 2+稳态。 3 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近年来,关于红花提取物对基因调控的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丘志春等人[6]的研究显示SY P 能显著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 MC )的快速增殖生长,并以浓度依赖方式影响细胞周期分布,阻止细胞于G 0/G 1期,抑制细胞DNA 的合成,同时,能以浓度依赖方式降低P65的表达,下调VS MC 细胞NF -КB 的活性,是其治疗血管增殖性疾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基础。Caspase -3即半胱氨酸蛋白酶,是细胞凋亡促动剂,在细胞凋亡调控过程中居中心位置,而Bcl -2是凋亡的抑制剂,红花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抑制促凋亡剂Caspase -3的表达,增强凋亡抑制剂Bcl -2的表达有关,即通过影响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而实现抗凋亡作用1陈铎葆等人[7]研究了红花黄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能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下调Bax 基因蛋白表达,上调Bcl -2基因蛋白表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性细胞毒作用是导致缺血后神经细胞坏死及凋亡的重要因素,谷氨酸 (G lu )是脑内最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分为离子型(mG luR )和代谢型(iG luR ),mG luR 中的N -甲基-D -天冬氨酸 受体(NM DAR )是介导其细胞毒性作用最重要的受体[8],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 A )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早期(缺血再灌注 12h 之内)NM DAR1的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NM 2DAR 蛋白基因表达、转录、翻译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有关,同时HSY A 可上调后期(缺血再灌注24h 之后)NM DAR1的蛋白表 ? 631?Ξ△ 通讯作者:颜晓燕

中药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中药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王艳伟 张哲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2(007)032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联合用药;冠心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研发技术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也是中药提炼出来的针剂,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主要功效是: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对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降低血压,扩张血管作用,保护心肌细胞膜电位,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等,我院联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30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就我院收治30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中药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的治疗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心内科收治冠心病患者300例,年龄为49~81岁 ,平均年龄65岁。诊断标准。 1.1.1 病因及危险因素 本组病因如下:①吸烟。②高血压。③高血脂。④ 避免精神紧张。⑤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⑥糖尿病。 1.1.2 临床表现 冠心病有5型,分别有如下临床症状:①心绞痛型患者63例: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 min,常放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 ,也可放射到右臂,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通常称为劳力性心绞痛。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呼吸短促,晕厥,虚弱,嗳气,尤为在老年人。②心肌梗死型患者174例:特点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少部分患者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患者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热 ,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 min以上,常达数小时。③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21例:很多患者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患者在心肌梗死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患者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通常在体检时发现心肌梗死后才被发现.部分患者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④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40例: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呼吸短促,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⑤猝死型2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 h内发

藏红花卡奇鸽尔更的研究进展

第24卷 第2期 2003年 青 海 医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Q IN GHAI M EDICAL COLL EGE Vol.24 No.2 2003 康文娟(1973~)女,汉族,青海籍,助教 藏红花(卡奇鸽尔更)的研究进展   康文娟综述 徐达宇审校青海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室 摘 要 目的 总结藏红花有关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的研究概况。方法 文献学方法。结 果 藏红花是藏药中活血化瘀的良药,最新研究发现藏红花还具有广谱抗癌,治疗冠心病,抑制肝炎病毒等作用。结论 藏红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藏红花 药用价值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Q718.28 文献标识码 A 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 )是鸢尾科番红花属 球根类草本植物,分布于南欧各国及伊朗等地,我国也有少量栽培。由于产量极低(6kg.hm -2左右),采收耗时费力,在我国被列为珍稀名贵中药材。藏红花特品为夏冈玛红花产于夏冈山;上品为克什米尔红花,(藏语称之为卡奇鸽尔更),产于克什米尔、布哈热山和喜玛拉雅山等地;中品为雷干玛红花,产于印度各地;次中品为哇吾红花,产于尼泊尔;下品产于西藏,现我国药用藏红花以藏产的红化代替,为正品使用[1]。近年的研究发现,藏红花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而且几乎无毒副作用,所以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早在公元前11~10世纪犹太国王所罗门在《雅歌》中就提及到藏红花的功用,其早期主要作为香料或染料。在我国始载于《本草品汇精要》:“撒馥兰,三月时种于阴处。其根如蒜,硬而有须,抽一茎高六、七寸,上着五、六叶,亦如蒜叶,细长绿色,五月茎端开花五、六朵,如红蓝花,初黄渐红,六月结子,大如黍,花能疗疾,彼土人最珍重,合香多用之”,“味甘微酸,性平温,无毒”,“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在《本草纲目》中被列入卷十五草部隰草类,言“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元时以入食馔用。按张华《博物志》言,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则此得一种,或方域地气稍有异 耳”,“活血,又治惊悸”。《纳目拾遗》言:“藏红花,出西藏。形如菊。干之可治诸痞。实验之法,将一朵入滚水内,色如血,又入,色亦然,可冲四次者真。”选方为“治各种痞结:藏红花每服一朵,冲汤下。忌食油荤、盐,宜食淡粥”;“治吐血(不论虚实、何经所吐之血),藏红花一朵,无灰酒一盏。将花入酒内,隔汤顿出汁服之”。《增订伪药条辨》载:“西藏红花,花丝长,色黄兼微红,性潮润,气微香,入口沁人心肺,效力甚强,为红花种之极品。”《本草正义》认为“西藏红花,降逆顺气,开结消瘀,仍与川红花相近,而力量雄峻过之。今人仅以为活血行滞之用,殊未尽其功用。按濒湖《纲目》,已有番红花,称其主心气忧郁,结闷不散,能活血治惊悸则散结行血,功力亦同。又引《医林集要》治伤寒发狂,惊悸恍惚,亦仍是消痰泄滞。但加以清热通导一层,功力亦尚相近,惟称其气味 甘平,则与藏红花之腻涩浓厚者不类”。[2] 我国传统中医认为藏红花性味甘平,入心、肝经,能活血化瘀,散郁开结。临床主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热,惊悸恍惚,妇女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等。藏药传统方剂九味红花丸、七味红花殊胜丸,三十六味余甘子丸、七十味珍珠丸,七十味珊瑚丸,然纳桑培、坐珠达西丸,洁白丸,枣智达谢等都以藏红花为主要原料,取其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散瘀开结、安神开窍之功效,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病、肝病、中风、心脏病、癔症、痈肿 3 21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说明书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汉语拼音::Zhusheyong Honghuahuangsesu 【成份】红花黄色素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橙黄色的疏松块状物 【适应症】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于心血瘀阻引起的Ⅰ、Ⅱ、Ⅲ级的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症见胸痛,胸闷,心慌,气短等。 【规格】150mg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滴速不高于30滴/分),静脉缓慢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发生头晕、头昏、头胀痛、周身瘙痒、皮疹、牙龈出血。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予以处理。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1、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2、以下疾病及人群临床研究尚未涉及,故应慎用: (1)合并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快速房颤、房扑、阵发性室速等)患者。 (2)冠心病患者,经冠脉搭桥、介入治疗后血管完全重建者。 (3)过敏体质者或对两种以上食物或药物过敏者。 3、目前尚无与其他药物配伍的研究资料。 【药物相互作用】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品可使冠脉结扎犬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心肌酶释放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梗塞范围缩小。本品可使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缺血性心电图改善,使大鼠动-静脉旁路术形成的血栓重量减轻,使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延长。毒理研究:(1)试验动物:杂种犬24只;给药剂量:小剂量组10mg/kg/d,中剂量组30mg/kg/d,大剂量组90mg/kg/d;给药周期:三个月,每周给药六天,停药后恢复期观察两周;给药途径:静脉滴注;试验结论:本品小、中、大三个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体重增加、一般活动、器官系数、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及心电图上没有显著差异,基本相似;病理组织学报告亦未发现引起组织脏器病理损害。证明本品在剂量10~90mg/kg/d时,连用三个月没有明显毒性。在停药二周后,杀死余下的犬,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有病理损害,证明本品无延迟毒性。(2)试验动物:Wistar大鼠80只;给药剂量:小剂量组8mg/kg/d,中剂量组40mg/kg/d,大剂量组80mg/kg/d;给药周期:三个月,每天给药,停药后恢复期观察

甲醇的氧化机理研究进展

甲醇电催化氧化可能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甲醇在电极上氧化为 CO2需要传输 6 个电子,但是 6 个电子同时传递是不太可能的。部分电子的传输导致一系列稳定的、可溶的中间产物的形成也是不太可能的。很明显,在铂电极催化剂表面上一定有表面吸附物质,正是这些物质抑制了催化剂的活性。关于甲醇氧化反应的机理研究,在不同的电解质中可能不同。一般认为在酸性电解质中,甲醇在 Pt 电极上的氧化机理为[i],[ii]: 2Pt + CH3OH → Pt-CH2OH + Pt-H ( 1-4) 2Pt + Pt-CH2OH → Pt2-CHOH + Pt-H (1-5) 2Pt + Pt2-CHOH → Pt3-COH + Pt-H (1-6) Pt-H → Pt + H+ +e- (1-7) Pt3-COH → Pt2-C=O + H+Pt + e-→ Pt-C≡O + Pt (1-8) 可以看出甲醇首先吸附在 Pt 的表面,同时脱去氢,反应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是(1-6),(1-5),(1-4)。Pt3-COH 是主要的吸附物质,即甲醇氧化的中间体,(1-7)反应极快,但在缺少活性氧时,(1-8)占主导地位。从上述方程式中不难看出,要保证催化剂不被毒化,就必须尽量避免反应(1-8)的发生,而只有电极表面含有大量含氧物种时,氧化反应才能发生。活性含氧物种通过如下反应发生: M + H2O → M-OHads + H+ + e- (1-9) 其中 M 可以是 Pt 或其它金属,如 Ru,Sn 等,对于 Pt 来说,Pt-OH ads很难在低电位时大量产生,不能有效阻止中毒现象的发生,因此往往引入其它金属,使得在较低电位下就能够生成大量的含氧物种,促进氧化发应的发生。活性含氧物种与甲醇吸附中间体之间的反应如下: Pt-CH2OH + M-OH ads→ HCHO + Pt + M + H2O (1-10) Pt2-CHOH + M-OH ads→ HCOOH + 2Pt + M + H2O (1-11) Pt3-COH + M-OH ads→ CO2+ 3Pt + M + 2H++ 2e- (1-12) 在阳极上甲醇氧化的总反应为:CH3OH + H2O → CO2↑ + 6H++ 6e- (1-13) 分析这些反应表明,甲醇氧化是一个涉及多步脱氢的复杂过程,只有在电极表面生成大量含氧物种,甲醇才能完全氧化生成 CO2。同时,对于实用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在降低催化剂中毒的同时还要避免反应(1-8)的发生,保证甲醇完全氧化生成 CO2。 目前对甲醇电化学氧化的机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争议。其中一个主要争议是:甲醇在Pt电极上的氧化究竟是通过平行反应路径 (在平行路径中,CO是作为一个副产物形成,甲醇被直接氧化成CO2) 还是通过连续反应路径进行。Wang等人[iii]采用双薄层电解池与质谱结合定量测定了甲醇氧化中间产物,认为两种路径同时存在,即一个路径是通过吸附CO进行,另一个路径是通过溶解中间物 (甲醛和甲酸) 进行,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