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AFTA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的SWOT分析

CAFTA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的SWOT分析

CAFTA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的SWOT分析
CAFTA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的SWOT分析

CAFTA 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的SWOT 分析

廖东声※

中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仍然是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共同面临的问题。2009年8月1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双方成功完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主要谈判,签署了《投资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这份协议将为双方搭建一个新的投资合作平台。在这个新的历史背景下,为了尽快摆脱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负面影响、加强区域合作,研究中国企业对东盟农业的投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SWOT 分析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安索夫在1956年提出来的,这是一种企业基于现实情况进行战略分析和决策的较为严谨、客观、全面的方法。在这个方法中,S (Strengths )代表企业内部所拥有的优势或长处;W (Weaknesses )代表企业内部存在的劣势或弱点;

O (Opportunities )代表企业外部环境中面临的机会;T (Threats )代表企业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SWOT 分析法就是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外部优势、

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列举出来,然后把这些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从而制定企业的行动策略。企业在制定策略的基本思路是扬长避短,也就是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利用机会、化解威胁,同时要借鉴过去、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一、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的优势分析

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农业资源禀赋、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这种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利于整合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和联动发展,从而推动中

东南亚纵横AROUND SOUTHEAST ASIA 2009.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

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教授摘要:本文运用SWOT 分析法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农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层面提出要搞好服务平台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构建企业对外投资风险保障体系,以及从企业层面提出要慎选投资国家及农业投资领域、做好可行性研究、利用华商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对外投资东盟SWOT 分析

SWOT Analysi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vestment in ASEAN

Agri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CAFTA

Liao Dongsheng

Abst ract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investment in ASEAN agri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CAFTA ,

basing on the result of the SWOT analysis ,some suggestions and advices a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further enlarge Chinese enterprises FDI to ASEAN agriculture from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perspective.

Keywords :Agriculture FDI ASEAN SWOT analysis

46

国—东盟农业投资的发展。

(一)地理上的邻近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初期的区位选择通常都要遵循“就近原则”和“地区渐进原则”。中国与越南、老挝和缅甸3国直接接壤,与其他东盟国家也是近邻,拥有相互进行农业投资的地缘优势。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接近,中南半岛上的越南、老挝、缅甸与我国云南、广西的陆地边境线长有5000多公里,拥有众多的边境通道和口岸,与我国广西、云南的公路、铁路交通相连,往来十分便利。至于东南亚海岛诸国则通过南中国海与我国东南、西南地区相连,可利用为数众多的港口近距离互航,海路交通非常便利。因此,从地缘关系上来看,双方的农业投资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农业资源优势

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拥有丰富的资源。在东盟成员国中,除了新加坡外,基本上都是传统的亚热带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和农业增长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如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①。在菲律宾,全国约有71%的人口在农村,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东南亚是世界大米主产区,也是世界上天然橡胶的著名产地,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天然橡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5%左右。世界著名的柚木产地也在东南亚。东南亚地区盛产的甘蔗、椰子、麻、木薯、烟草、咖啡、热带水果、热带花卉等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除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三大谷仓、被称为世界三大米市、有粮食出口外,其他国家的粮食还难以自给。在东盟的主要农业国中,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菲律宾、印尼等有大量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如柬埔寨农业资源虽然较丰富,全国共有670万公顷可耕地,但目前耕种面积仅为260万公顷,约2/3的可耕地未得到利用,粮食还无法自给②。因此,这些东盟国家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巨大的生产潜力,农业投资发展前景广阔。

(三)农业生产技术优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已形成一批成熟的农业产业技术。中国在水稻技术上拥有相当大的优势,东盟国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中国企业到东盟国家开展水稻种植,

在帮助东盟国家消除贫困的同时,也将获得极大的利润空间。中国在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印尼、菲律宾两国都希望中方给予资金和技术帮助,以解决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新面临的粮食进口问题,尤其是中国杂交水稻在印尼、菲律宾的试种成功并开始大面积推广为中国企业到这两国投资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马来西亚地处热带,农产、水产资源丰富,但种植及养殖技术相对落后,中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本身先进的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技术到马来西亚承包种植或养殖。此外,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出口国,为弥补中国食用油的不足,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还可与马方合作从事棕榈油的种植、生产、加工、进口。越南经过革新开放,已经从一个粮食进口国一跃成为粮食出口国,但越南的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条件落后,农业基础极不稳定,品种和技术需要更新。由于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的落后、科教经费不足等因素,其国内杂交水稻稻种年生产能力只有4000吨,每年需从国外进口杂交水稻种子高达16万~20万吨③。我国相关企业在做好出口的同时,可以考虑在越南投资办厂,利用越南对农林产业的优惠政策和低税收降低生产成本,在越南投资生产这类产品,也可出口至越南邻近的东南亚国家。

(四)劳动力资源优势

大多数东盟国家如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越南拥有充足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8400万的总人口中,27岁以下的人口占六成。2006年,越南劳动力总量为4520万,其中城市劳动力为1050万,农村劳动力为3290万④。越南劳动力人口绝大多数完成了高中教育。2007年越南河内和胡志明市的工人平均月薪55美元;在河内和胡志明市内的各个县、市,工人的平均月薪为50美元;在河内和胡志明以外的各直辖市,工人的平均月

①张臻:《中国对越南投资前景分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7~10页。

②卢肖平:《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35~47页。

③《越南扩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进口稻种10多万吨》,中国食品产业网,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77419.html,/news/gjspzs01/ 200532383738.htm.

④《越南订“八年计划”力拓对华出口》,中国海关律师网,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77419.html,/cn/zs_01.asp?CId=18335.

47

薪为45美元①。柬埔寨、老挝劳动力平均月薪一般为35美元。缅甸工人的平均月工资约2000缅元,按目前黑市汇率折算仅为10多美元,比越南工人的平均工资还低②。中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多凭借成本优势取胜,而廉价的劳动力是实现成本优势的重要因素。

(五)华人网络优势

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有来往,东南亚各国分布着规模庞大的华人网络,这一网络在东盟各国和中国相互投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据估计,目前全球有华侨3000多万,其中有2000多万人分布在东南亚,东南亚华侨约占全球华侨的80%③,他们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对中国具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在这些东盟国家中,中国与新、马、泰之间的交往尤为密切,这主要是由于华人华侨在这3个国家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中,新加坡华人26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7.3%;泰国华人约8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马来西亚华人56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4.6%④。华人网络的存在使我国到东盟投资的农业企业可以更好更快地融入当地市场并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在融资方面,华人网络还能为我国农业企业到东盟投资争取到当地金融机构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筹措到所需要的资金;在人才方面,海外华人群体不但了解东道国的风俗文化与具体的市场操作规范,又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是我国企业到东盟进行跨国农业直接投资所需要的人才⑤。

二、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的劣势分析

(一)东盟国家的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

以越南为例,虽然越南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但根据越南劳动总工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越南工人的文化水平偏低,具有大学文化水平以上的仅占13.24%,大专和专业文化水平的占13.8%,高中文化水平的占76.6%,初中文化水平的占3.7%,小学文化水平的占3.7%⑥。很多中国企业觉得在越南当地很难找到水平比较高的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师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技术人员也都缺乏。较低的劳动力素质会使中国企业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比较粗放型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农业生产领域,从而对越南的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技术水平的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我国有实力的能从事农业跨国投资经营的公司不多

目前,我国涉农的大企业寥寥无几,而且大多实力不强,难以形成向东盟国家的规模化农业投资;对外投资缺少政策资金支持,从中国到东盟各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海外投资的贷款、担保、保险等方面的法规政策体系,对外投资审批手续繁琐、外汇管理过严、出口退税缓慢⑦。农业企业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承受综合风险的能力还很有限。由于对外投资就意味着要冒一定程度的法律、经营、政治风险,如政府的支持力度、优惠政策的落实程度、利益受侵害时政府的保护程度等均不明确,这样直接造成企业难以对外进行投资。另外,企业对与东盟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潜力和经济效益的认识还不够,甚至一些企业认为开展合作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事,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与东盟国家进行农业合作的多为国有企业,民间社会资本参与较少。

(三)复合型人才匮乏

中国虽然已有大学在培养东南亚小语种外语人才,但既精通外语、掌握国际贸易与农业国际投资的知识、熟悉东盟国家法律,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有些农业企业已成功走进东盟国家,但部分派往受资国的企业管理人员由于知识老化,不了解当地的法律及投资经营的法规,工作难以开展,效率不高。有的农业企业管理人员由于不习惯东盟国家的艰苦生活而轮流派驻,甚至轮番辞职。农业企业人才队

①丘文敏:《越南投资官员答中国企业问》,《大经贸》2007年第2期,第87页。

②李慧英:《中国直接投资东盟新四国的区位分析与对策研究》,《河北法学》2009年第1期,第179~181页。

③潘春见:《文化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繁荣——

—兼论壮侗语民族的重要地位》,中国东盟研究网,http://www.gxu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77419.html,/datashow.asp?id=260.

④《发挥东盟华商优势,促进广东与东盟合作》,中国学术评论出版社网,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77419.html,/crn-webapp/ cbspub/secDetail.jsp?bookid=32601&secid=32612.

⑤刘曙光、竺彩华:《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特点、问题与前景》,《国际经济合作》2004年第12期,第9~14页。

⑥《越南工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经济参赞处,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77419.html,/column/print.shtml?/jmxw/ 200610/20061003405762.

⑦林素娟:《广西企业开拓东盟市场分析》,《东南亚纵横》2005年第9期,第25~29页。

48

伍不稳定、管理人才流失严重成为制约与影响中国农业企业走向东盟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信息资源不足

多数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农业发展前景、市场容量、与国际农业投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程序缺乏深入了解,难以及时科学地进行农业投资决策。我国农业企业中,除部分较有实力的大企业与东盟国家开展业务早、机构健全、有自己的信息渠道外,多数企业目前还没有自己的驻外机构,能与东盟国家业主、客户或经纪人直接建立合作关系的也不多,缺少有效的信息来源,介入市场和拓展业务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一些东盟国家缺乏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政策变化快、税收体系不够完善、政府对市场调控能力较差,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将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

(五)境外投资项目贷款困难

很多涉农企业感到资金是制约其实施境外投资的瓶颈。农业企业对外投资一个新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企业的自有资金难以进行,因此,在项目前期投资上急需境内外的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扶持。在新项目的开发建设初期,跨国农业企业需要较多的营销网络的建立、广告支出、涉及知识产权相关费用、地方关系协调等前期市场开发费用,这都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需要我们国家的政策性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然而,由于目前这些金融机构考虑到项目的风险性,跨国农业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支持。

三、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的机遇分析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立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为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根据中国与东盟国家于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把农业和相互投资确定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十大重点合作领域中的两大领域。后来在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第六次会议上,双方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具体提出了农业合作的主要领域,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农业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最近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投资协议》的签署将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下营造更加稳定、开放的农业投资环境,减少农业相互投资中的不合理限制和管制,有利于深化和加强双方的农业投资合作,实现资源及技术的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推动双方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拥有19亿消费者的经济区,如此庞大的消费群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巨大的,将为中国农业企业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东盟多数国家政府为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制定了一系列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的政策法规,同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架设了桥梁。近年来,发达国家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投资能力明显降低,东盟国家难以从他们那里获得足够的外资。为振兴经济、解决失业问题、恢复和增强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东盟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减免税收、放宽外汇管理、允许外国公司对当地企业进行兼并等放宽外国投资限制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引资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外资投向农业及相关产业①。如到越南的投资商如果在鼓励投资的领域和地区投资,可申请减免土地租金、土地使用费、土地使用税等。这些政策与措施有利于吸引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农业。

(三)“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提供政策激励

中国在1999年提出“走出去”战略之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要“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必将会对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产生较大的促进效应,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的威胁分析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严重影响了全球

①刘增科、朱舜:《中国企业投资东盟SWOT分析》,《亚太经济》2007年第5期,第32~35页。

49

①聂名华、颜晓晖:《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及

其法律防范》

,《当代亚太》2007年第1期,第36~43页。范围实体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大量公司减产甚至停产,整个经济呈现出下行趋势,对我国农业企业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尤其是一些出口创汇型农业企业。由于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需求萎缩,国内一些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出现了积压滞销现象,销售价格迅速走低,部分农产品出口受阻,加上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内经济增速放缓、

内需减弱,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农业生产效益下滑,保持农业企业稳定发展和对外投资的困难加大。

(二)周边国家对东盟市场份额的争夺日本与东盟国家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密切关系。对日本来说,

东盟是其重要的原料供应地、商品出口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在东盟成立之前,日本企业就开始了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活动,但投资进展缓慢。20世纪70年代期间,日本对东盟的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从1985年开始,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日元对美元的大幅贬值,日本迅速超过美国,成为东盟最大的投资国。2002年11月,日本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伙伴联合宣言》。2003年,日本与东盟达成在2012年建成自由贸易区的协定(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盟新成员国可以推迟5年建立

)。日本已经与新加坡在建立自由贸易区方面达成协定,并打算以此为样本,与泰国、菲律宾、

马来西亚等国进行具体谈判。可以预见,东盟各国仍将是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投资地,在农业领域也不例外。韩国与东盟自1989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发展迅速,东盟已成为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海外投资对象。2009年6月3日,随着东盟与韩国正式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的投资协定,韩国成为“东盟+3”对话伙伴中首个完成双边自贸协定框架下的货物贸易协定、服务业协定、投资协定及争端解决机制协定这四大协定的国家。由于日、韩这两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都比较高,在东盟农业投资都占有一定的份额,因此会对我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造成一定的威胁。

(三)跨国投资风险依然存在

跨国投资风险包括汇率风险、政治风险等。汇率风险是指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跨国投资涉及到11个不同国家的货币,这些不同国家的货币在使用及兑换时不可避免

地存在着外汇风险,外汇汇率的波动将给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带来很大的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在国际投资环境中,由于东道国的政治、社会、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给外国投资者所造成的投资财产及其权益的损害或损失,包括战争与内乱风险、国有化与征用风险、

汇兑限制风险、东道国违约风险等①。东盟相当部分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国家政局的动荡和不稳定性依然存在,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外商投资政策的连续性和政策限制范围确定的稳定性相对来说并不是十分完备,这就给到东盟投资农业的中国企业带来政治风险。

五、促进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农业的对

策措施

要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国企业加大对东盟农业的投资力度,现存的问题一方面是如何使企业练好内功,提高中国涉农企业的素质,发展成为我国的农业跨国公司;另一方面是政府如何运用各种鼓励性政策和手段来帮助、支持农业跨国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促使我国的企业走出去。因此,

为了有效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这一战略对加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在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上都应采取一些切实、具体的措施。

(一)从政府方面看,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创造企业对外投资的良好环境,促使企业实施农业“走出去”

战略1.搞好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投资培训服务。

基于目前中国大多企业对东盟市场、法律法规尚不了解的现状,建议由政府出资设立专门的信息服务中心,介绍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和合作项目,举办促进农业经贸合作的研讨会、展销会、洽谈会、招商会、论坛,通过为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商务信息和中介服务等方式,鼓励农业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利用中国农产品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优势与东盟国家的自然资源优势相结合,到东盟的某些国家去承包果园、

菜园、湖泊,开垦新的土地,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同时,政府要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企业提供创业

50

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和员工培训服务,组织不同类型的农业企业交流东盟市场投资经验,帮助农业企业开拓东盟市场。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扶持企业投资东盟农业。一是通过制定关税、所得税和增值税等各方面符合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的优惠财税政策进行支持;二是要借鉴西方许多国家设立专项基金向对外投资者提供资助的办法,在目前设立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基础上,再设立中国—东盟农业投资专项基金进行财政支持;三是要通过农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向投资东盟农业的跨国公司给予金融方面的大力支持,提供优惠贷款;四是在鼓励、支持涉农的大公司、企业集团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本市场,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债券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中小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具体需求,给予特别扶持。

3.逐步构建完善的企业对外投资风险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建议成立全国性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可考虑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内部设立一个新的独立机构,专门负责中国海外投资保险的经营。投资者投保后,若发生承保责任范围内的风险,致投资者遭受损害,则由保险机构补偿损失。针对东盟个别国家可能存在较大的政治风险,保险机构可考虑开办外汇险、征用险、战争与内乱险等,形成完整的对外投资保险险种体系,满足投资东盟国家的不同投资主体的保险需求。

(二)从企业方面看,跨国公司应根据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国情,加强对不同国家的市场调研,制定正确的对外投资策略,充分把握好CAFTA建立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1.因国制宜,慎选投资国家及农业投资领域。东盟各国经济实力差别很大,农业生产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东盟各国对中国投资农业的态度也有较大区别。因此,中国企业要利用自身在资金、农业技术、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因国制宜,慎选投资国家,制定多层次的对外投资策略,适应投资东盟各国的需要。例如可考虑利用中国农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技术及管理优势,对越南投资食品加工相关产业,包括高质量的大米种植与加工,玉米、木薯种植与加工等行业;对文莱可考虑对农药、化肥行业的投资合作;对缅甸可考虑进行农业机械生产与技术的投资与合作;对菲律宾可考虑投资椰子壳加工产业等。

2.做好可行性研究,避免盲目投资。中国企业在对东盟进行农业投资之前要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了解东盟各国家的市场需求状况、生产能力、基础设施、农业资源特性等情况,了解东盟各国有关农业方面的投资环境、法律法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情况。针对不同目标市场,根据企业拥有的优势,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东盟与中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避免盲目投资。

3.利用华商资源积极进行合资经营。华商在东盟国家拥有管理、商誉、销售渠道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中国企业在投资东盟农业时应积极联合当地的华人,以合资经营为主,一方面可以减少中方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合资伙伴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较容易地争取东道国政府和居民的广泛支持,更好地享受到东道国政府的政策优惠。

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适应东盟农业投资需要的人才队伍。人才不足是我国农业企业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农业国际化经营管理,不仅需要金融、法律、财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精通当地语言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有战略思想和熟悉现代农业企业管理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因此,农业企业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注重人力资源的多元化,培育人才优势,建立一支适应东盟农业投资需要的人才队伍。

注:本文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的制度安排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2009GXS5D119)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AFTA背景下的中越农业合作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20090451094)的阶段性成果。

51

湖南卫视swot分析教学总结

湖南卫视营销策划分析 课程:媒介经营管理 学号:100903118 姓名: 李杰

一、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成功模式 在电视湘军崛起之前,国内各家电视台都是闭门做电视,相互模仿互相抄袭。同时,上星的电视台都非常保守,节目设置老化呆板。湖南卫视的节目创新搅乱了国内电视行业一潭死水的局面。湖南卫视不仅仅把频道由原来的生产单位转化为经营单位,从而实现了制播分离,并开始市场化运作。这对原有的机制无疑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1、节目理念创新,引领时尚潮流 2、节目定位精准,凸显娱乐主题 3、节目运作市场化,打造个性品牌 二、定位:品牌与资源 对于湖南卫视来说,其优势之一在于清晰的媒介定位。作为一个放眼全国的省级卫星电视台来说,湖南卫视并没有做观众群相对狭小的专业频道,而是选择“品牌频道”的发展战略,从而打造出“快乐中国”的频道运营理念。利用一系列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逐步确立媒介自身的“快乐至上”的定位,为自己描上浓重的娱乐化色彩,定位准确。 三、湖南卫视的SWOT分析 立台之本:优势(Strengths)分析 竞争优势是指组织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或指其所特有的能提高竞争力的资本。 1.湖南卫视在先进理念指导下,明确市场定位,打造品牌价值。湖南卫视成功打造了品牌的认同感价值和特殊心理感受价值,这是区别于其他省级卫视的关键所在。 2.“电视湘军”的力量凸显湖南卫视的团队实力 团队的创造力是湖南卫视的核心竞争力,差异化竞争是湖南卫视制作节目的首要指导思想。湖南卫视宽松的创作环境使节目创新具有新、奇、快的特点,这与其团队的创新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3.产业链优势为湖南卫视带来的系统竞争状态 湖南卫视的产业链构建有三个途径:湖南广播电视台的诞生;与兄弟卫视的联姻合作;与网络媒体的嫁接。湖南广播电视台的诞生是湖南卫视发展产业链的前提条件;与青海卫视的联姻合作使湖南卫视实现了资源输出,成就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与新媒体的合作,打造出全新的媒体产业链。 4.湖南卫视领导团队的频道运营能力不容小觑 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是组织发展变革的引擎。1993年,魏文彬上任之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制度创新、栏目质量评价标准创新,推行制片人制,调动团队积极性等,这使得湖南卫视发展成为省级卫视的佼佼者。 内在隐患:劣势(Weaknesses)分析 竞争劣势是指组织缺少或做得不好的方面,或指某种会使组织处于劣势的条件。 1.湖南卫视的泛娱乐化倾向 泛娱乐化是指传媒节目的媚俗化、低俗化,是以形式上的浮华炫目、手段上的嬉戏热闹、表现上的玩耍爆料来解构审美取向、降低文化品位、消解人文精神。

湖南绿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湖南绿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肖黎 摘要:绿色湖南、绿色发展与绿色农业三者之间是紧密不可分割的,建设绿色湖南的前提与保障是实施绿色发展,而实现绿色发展就必然离不开绿色农业。文章首先采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湖南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然后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实际,提出了湖南绿色农业的发展五大对策:加大对绿色农业的宣传力度,培育绿色农业意识;加强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绿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带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对绿色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关键词:绿色湖南;绿色发展;绿色农业;SWOT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绿色发展是21世纪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的总趋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实施“绿色新政”,以发展绿色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时代潮流。2006年初,湖南省提出了建设“生态湖南”的奋斗目标。同年底,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科学发展必须坚守的一条重要底线。2010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根据转方式、促“两型”的新形势,作出了打造“绿色湖南”新名片的重大决策。2011年1 月,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建设“绿色湖南”作出了具体部署。 绿色发展最终要落实到绿色产业,绿色产业就包括了最大的产业--农业或者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指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的形态与模式。它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生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2014 届毕业论文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1011班 学号: 学生姓名:项貌堂堂 指导教师: 日期:2014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进程的脚步,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双边贸易不断放大。东盟已经跃居中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与东盟是相似的。加上地缘、文化、气候、经济结构各种的相似,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双方很容易造成市场竞争。例如纺织品、鞋类和玩具等同质化商品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市场潜力大、产品生产能力强等优势和东盟拥有我国可依赖的、需要进口的资源丰富,互补性贸易极大地丰富了双边国内市场,机电产品大进大出,区内产品互为产业链。在这种情况下,双边贸易产生了互补互利、互相竞争,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现象。目前随着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服务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在承包工程和劳务、旅游业、文化交流、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等方面交流日益频繁。因此,对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进行分析将是潜在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现状,了解双方经济贸易合作中互补性和竞争性产生的原因及重要影响,并根据未来影响和发展趋势对我国企业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互补;竞争

China and Asean Trade Complementarities and Trade Competition Analysis ABSTRAC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onstruction, deepening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bilateral trade is continuously enlarged. Asean has become China's third largest trade partner. China and Asean are similar during the way of economical development. Compareing with geography, culture, and climate, China and Area’s economic structure is extraordinary conform. Due to they at the same level of development, it’s very easy to caus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They have some competitive goods such as: clothing, shoes and toys and so on. The homogeneity good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tensed dog-eat-dog situation.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hina's has large market potential, production ability.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has the advantages can rely on or the rich resource that China needs to import. The bilateral complementary trade have greatly enriched domestic market advantages, because a lager number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Thus, the products are integrated industrial chain in those area. The phenomenon, which is bilateral trade achieved the complementary, mutual benefit, profit maximization in long-term, and mutual competition happen through combined both of them. Now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 Trade Zone, trade in services develop rapidly. There are some aspect communicated more than before, like in contracted projects and labor service, tourism, cultural exchanges,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etc. Therefore,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rade complementary and competitive analysis will b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to potential investors.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between Chin a and Asean’s bilateral trade and understand the complementarities i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or the causes of competitive and important influence.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two side, the thesis will propose the advices to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 complementary ;competition

新媒体营销swot分析.docx

新媒体营销swot分析 优势: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速度在加快,对其内容的消费也在增长。 得益于技术进步,包括终端的改进等因素,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访问的体验认可度在持续增加。 由移动运营商一直以来维护的“封闭花园”,正在被T-Mobile和3等锐意进取的运营商同大型搜索引擎公司签订的协议打破。 移动内容的固定价格“尽情享用”(all you can eat)策略,正在刺激内容的消费。 手机支付变得愈发便捷,尤其是小型票券类支付。 劣势: 移动互联网目前还不是大众市场,也就是说,各类品牌、广告商只是对其小试牛刀而非备好可观的预算,严阵以待。这恰如几年之前互联网的遭遇。 于访问终端而言,这个市场眼下的趋势并非融合而是日益碎片化,意即:致力于实现夸终端的用户体验满意度,正在成为愈发困难而非简单的问题。 事实上,移动营销依然是营销领域的一个未知地带,这意味着,还不曾有人可以鸟瞰其精彩纷呈之组成,于是,该如何实现最佳的营销实践,该听取怎么样的意见,也就无从说起。 机遇: 移动搜索——许多品牌搜索引擎还没有进入这个市场,所以,对广告

商来说,在移动搜索引擎的花名册上占据一个名额前景看好。关于移动搜索,Duncan lennings有一篇精品日志。 本地搜索/目录,配置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手机。潜力超大!手机是个极为私人性的设备,于是也为获取个性化的营销信息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如果取出有道的话。 获取和保持。 品牌推广和直接互动 Flash的淡化,意味着更多的设计师和开发者将会带着几分神似的手机走上车船。 威胁: 归咎于市场上繁多的手机浏览器和日益增多的各类通信终端和个人设备,公司欲在移动营销活动中提供一以贯之的用户体验变得愈发困难。 移动营销工具的滥用可能会毁掉整个产业(比如,消费者欺诈和无视营销许可原则)。如若对违规者处置不当,后果可能更为严重。 从移动运营商的角度来看,整个现有价值链都危机四伏,无论是来自VOIP还是因为消费者不感冒其内容。 移动营销有几个大的优点和缺点,仅供参考: 1、直接到达读者,而且下发被阅读率高,但这直接导致了垃圾短信的泛滥,尤甚于垃圾邮件。 2、网络的资费和价格,依然没有降到合适的市场水平。 3、新事物快速发展,营销观念和手段队伍都很难跟上用户需求。

中国农业银行网上银行分析报告

中国农业银行网上银行与主要竞争 对手的战略分析报告和业务提升计划 中国农业银行VS中国工商银行 一、中国农业银行 1、银行简介 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简称ABC,农行) 中国农业银行是国际化公众持股的大型上市银行,中国四大银行之一。最初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也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行设在北京。数年来,中国农行一直位居世界五百强企业之列,在“全球银行1000强”中排名前7位,穆迪信用评级为A1。2009年,中国农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在2010年完成“A+H”两地上市,总市值位列全球上市银行第五位。 中国农业银行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业银行相继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不同发展阶段。2009年1月,中国农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完成了向公众持股银行的跨越。 作为中国主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中国农业银行致力于建设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一流商业银行。凭借全面的业务组合、庞大的分销网络和领先的技术平台,向最广大客户提供各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自营及代客资金业务,业务范围还涵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人寿保险等领域。 2、银行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是在新中国时期成立的第一家专业银行。 1955年,按照为农业合作化提供信贷支持的要求,正式以“中国农业银行”名称建立。1984年6月1日,农业银行引进首笔世界银行贷款。 1993年12月,国务院明确做出“中国农业银行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决定,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 2007年1月,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总原则,中国农业银行进入股份制改革新阶段。 2008年1月23日,农业银行明确提出“3510”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 2008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009年1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10年4月,中国农业银行启动IPO。 2010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A+H股于15日、16日分别在上海、香港挂牌上市,实现全球最大规模IPO。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一章导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将近40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大 提髙。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相结合的开放经济战略指导下,鼓励我国发展比较 优势、竞争优势的对外投资,鼓励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境外扩张,实现从国家到国际化发展的经营模式。我国正在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14.1%;与此同时,中国使用外资金额1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中国对外投资额和使用外资额相差仅160亿美元,中国成为净对外投资国指日可待。国家将重点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加快对外投资的力度,鼓励优势 产业和富余产能向沿线国家转移,幵工建设一批互联互通项目,扩大对沿线国家制造业、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事实上,中国绝大部分的企业和投资额都分布于东南亚、非洲、拉美和东欧等地区。比较而言,东盟国家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之地,原因在于:第一,产业转移需求方面,目前,中国正致力于从制造业大国向世界制造业强国转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二产业制造业工业体系完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对外产业转移形成巨大的需求缺口,制造业内部结构已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过渡。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金融业、IT业、通讯业等具有高附加值、高 技术含量的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时间不长,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将我国的边际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自改革幵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发展规模仍然较小,尤其是作为对外直接投资重要载体的跨国公司,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中国仍然缺乏。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应通过政策和战略上的支持,落实“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从上述观点看,中国对东盟加快直接投 资步伐毋庸置疑,但是中国的产业发展存在两面性,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既存在掌握先进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完善,需要通过吸收投资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得以发展的产业。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劳动力工资水平高,企业运营成本高,需要通过产业转移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所以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需要注重产业选择的问题,要通过优化中国对东盟产业分工的格局,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现状,从投资增加的成因、投资的区位选择、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三个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投资增加的成因来看,学术界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汇总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 (线索:东盟介绍——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前景展望)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由来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三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等5国外交部长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布《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正式成立。成员国外长会议是最高决策机构,每年举行正式例会和特别会议各一次。常设委员会为执行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执行外交部长会议的决议。 东盟的宗旨是通过成员国共同努力,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维护正义和法制及遵守联合国宪章原则,促进区域合作与稳定;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促进互利合作;扩大成员国间的贸易;研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等。 二、发展历程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1997年12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2004年11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了加强双方合作的十点新倡议?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与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 协议的签署为中国-东盟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 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是最大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贸区惠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 总的来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阶段。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设计)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系别:外贸 学生姓名:李斯特 学号:08575216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2级 完成日期:2014年5月6 指导教师:李雨

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摘要:截至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全面建设完成,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商品出口方面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剖析中国与东盟国家现有的比较优势,挖掘二者贸易发展的空间,指出约束双方贸易的诸多现实因素,最后提出一系列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一条以现有比较利益为基础、以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拓展路径。 关键字:经济合作;比较优势;出口贸易;优势互补

目录 一、比较优势理论 (1) 二、中国与东盟出口贸易概况及特点 (1) (一)中国出口商品贸易概况 (1) 1.概况 (1) 2.特点 (2) (二)东盟出口贸易概况。 (3) 1.概况 (3) 2.特点 (4) 三、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5) 四、加强中国和东盟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优势互补的对策及建议 (10) (一)实现资源性产品的优势互补 (10) (二)避免同质 (10) (三)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国际分工和合作 (10) (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应以联合开发为突破口 (11) 参考文献: (12)

一、比较优势理论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到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如果一个国家各种产品生产都占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都处于劣势,但是他们在不同的产品上的优劣程度是不一样的,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不同的。按照李嘉图的观点来说,应该依据“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和贸易。后来产生的赫克歇尔-饿林定理: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缺少的要素产品。在赫克歇尔-饿林模型基础之上,巴拉萨提出了阶段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会导致该国的要素禀赋发生变化,进而使出口商品构成和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一国的要素禀赋在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国的要素会发生变化,资本积累在增加,技术在改进,在出口商品的构成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会增加,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将发生变化。本文就以上理论分析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 二、中国与东盟出口贸易概况及特点 (一)中国出口商品贸易概况 1.概况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阶段性,大致是这样分段的。建国后致1978年,是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国家管制的内向型的、国家垄断的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体制高度集中,以行政管理为主。国家管理主要通过进出口许可制度、保护关税制度、外汇管理制度、货运监督与查禁走私制度和出口商品检验制度等。进口受到很大的限制,出口由国家垄断和控制。不可否认这样的贸易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不再适应经济形势了。管的过死、缺乏利益激发机制、产销脱节,这样就使的对外贸易整体发展缓慢。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额仅占世界出口额的0.75%,在世界贸易排名32位。

中国-东盟贸易与比较优势

中国-东盟贸易与比较优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邻近地区东南亚与中国有着互补性的贸易结构,使得东盟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本论文以要素禀赋理论为基础,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进行,对比并分析中国与东盟各产品的贸易的数据,对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进行探讨,探讨中国与东盟在贸易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实现双赢,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得到了什么。 比较优势理论(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根据教材中李嘉图的理论,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成本劣势,互利贸易仍然能够发生. 低效率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效率低的相对较少(绝对劣势最小)的产品,高效率的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效率高的相对较多(绝对优势最大)的商品. 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并且完善的理论,由比较优势理论更进一步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缺少的要素产品。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又诞生出特定因素理论等等.作为我们分析比较优势的基础。 东盟成立于1967年,目前包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文莱十个国家。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增长。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宣布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进入一个新的

阶段。而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804亿美元,占中国对外买一总额比重达11%,东盟日益成为中国重要贸易伙伴,作为相邻地区,中国与东盟具有得天独厚的贸易优势。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组织进行分析呢? 目前世界上有172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区域经济—体化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其安排的内部货物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0%以上。通过建立优惠经贸安排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首要政策选择。作为举世瞩目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加入了WTO的情况下,面对各国纷纷进行合作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中国更是跟着这个贸易潮流,与许多国家或组织建立了贸易关系,而与东盟的贸易更是一大贸易举措。而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是一个拥有最多人口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是世界第三大市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东盟也成为了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将给各方带来多赢局面,这就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价值。接下来将会以互补性与竞争性来进行分析。 (1)中国与东盟的互补性分析 东南亚国家地处热带,热带资源、海洋资源、矿藏资源、农业资源 丰富,而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其工业较为发达,所以

如何进行SWOT分析(带案例)

SWOT模型含义介绍 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1、机会与威胁分析(OT)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这种变化几乎对所有企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环境分析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企业职能。 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示环境威胁,另一类表示环境机会。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环境机会就是对公司行为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该公司将拥有竞争优势。 对环境的分析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比如,一种简明扼要的方法就是PEST分析,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波特的五力分析。 2、优势与劣势分析(SW) 识别环境中有吸引力的机会是一回事,拥有在机会中成功所必需的竞争能力是另一回事。每个企业都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这可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检核表”的方式进行。企业或企业外的咨询机构都可利用这一格式检查企业的营销、财务、制造和组织能力。每一要素都要按照特强、稍强、中等、稍弱或特弱划分等级。 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或者说它们都有能力向同一顾客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如果其中一个企业有更高的赢利率或赢利潜力,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企业比另外一个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换句话说,所谓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主要目标——赢利。但值得注意的是:竞争优势并不一定完全体现在较高的赢利率上,因为有时企业更希望增加市场份额,或者多奖励管理人员或雇员。 竞争优势可以指消费者眼中一个企业或它的产品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任何优越的东西,它可以是产品线的宽度、产品的大小、质量、可靠性、适用性、风格和形象以及服务的及时、态度的热情等。虽然竞争优势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企业比其竞争对手有较强的综合优势,但是明确企业究竟在哪一个方面具有优势更有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扬长避短,或者以实击虚。 由于企业是一个整体,而且竞争性优势来源十分广泛,所以,在做优劣势分析时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做详细的对比。如产品是否新颖,制造工艺是否复杂,销售渠道是否畅通,以及价格是否具有竞争性等。如果一个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几个

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及启示

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及启 作者 : 单位: 邮编 : 摘要:本文运用Lary(1968) ,Hill 和Philips(1997) 的方法对中国和东盟的制造业按要素密集度分类,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制造业要素密集度非常相似,竞争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的角度比较,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劳动生产率即使和发展水平与我国接近的国家相比也没有优势。只有加快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改变中国与东盟制造业竞争性大于互补性的局面。 关键词:制造业,要素密集度,竞争力,竞争与合成谬误 2002 年11 月,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式签署了( 中国与东盟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否取得成功,或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给中国和东盟各国带来利益,取决于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如果互补性大于竞争性,那么将会产生很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双方都将从中获益。如果竞争性大于互补性,那么可能贸易替代效应,导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剧烈调整,各国将付出一定的调整成本。如何分析这一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自由贸易区启动之初的产业竞争关系, 而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制造业竞争力应当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他重要变量对竞争格局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从要素密度方面研究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所处的产业层次;然后从劳动生产率

和劳动力成本角度比较各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状况;最后分析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该地区制造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一、从要素密集度研究制造业产业层次的方法 产业的要素密集度是一个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 的比例,根据在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情况,可以分为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或者技术密集等类型。但是要准确判断产业的类型比较困难,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确定一个产业的类型时存在两个问题:首先,A产业可能相对于B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相对于C产业是资本密集型;其次,同一产业在A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B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不同国家要累禀赋不同。不同的人对产业要素密集度的分类可能不同,关键是要有可比性,有助于研究产业的特征. 分类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直接的方法常采用资本—劳动比作为分类指标,这种分类比较直观,但是具体的操作困难, 因为资本存量常常是一个很难准确测量的指标。另一种方法避开了对资本存量的测量,从要素报酬的角度出发,其思想是各种要素所获得报酬的比例反映了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劳动密集的产业劳动力所获得的报酬在总产出增加值中的比重较大,资本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总产出增加值较大。本文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第二种方法。 国外的研究证明从要素报酬的角度研究制造业要素密集度是 可靠的。Lary(1968)用美国制造业的数据分析了各个产业的要素密集度,采用工人人均产出增加值(value added per worker) 记为,工人人均工资增加值(wage value added per worker) 记为,和工人人均 非工资增加值(non —wage value added per worker) 记为分类指标。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SWOT分析

广告行业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 strength (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 (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一、中视传媒总战略的SWOT分析 1.中视传媒的主要优势(strength) 1.1 以央视作后盾,发展较为顺利。 中国传媒业寡头垄断的格局下的典型代表,有CCTV系列高度垄断的国家广电集团下的大小企业,是内生性的商品化延展。作为中央电视台控股下的传媒类A股上市公司,中视传媒主营范围包括电视剧、电影、高清、标清电视节目的制作和销售、影视拍摄基地开发和经营、影视设备租赁和技术服务、媒体广告代理等业务,垄断着央视高清影视剧的制作市场。 1.1.1管理层具有央视背景,技能优秀。 2010 年 4 月上任的新总经理王焰先生具有深厚的央视背景、熟悉经济规律和产业运作,同时具备丰富的创业团队管理经验。公司确立“以影视业务为突破口,带动三大主营业务协调发展”的新战略,“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公司有望成为继华谊兄弟和华策影视之后中国电视剧投拍发行市场的重要“玩家”。 1.1.2依托央视,提升市场化经营能力。 公司将对三大业务板块进行整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寻求更好的切入点。 影视剧业务:公司影视剧的业务将继续走精品路线,推进精品化内容资源的打造,公司将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独特市场地位和稀缺资源优势,在央视频道制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推进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合作,提升影视内容制作能力,把握制播分离背景下影视内容制作面临的巨大的契机,加快市场的拓展和延伸;广告业务:以央视广告资源为依托,进一步提升其市场化经营能力,寻找数字电视背景下广告经营所呈现的新的形态,并且积极向新媒体领域拓展,坚持“红海+蓝海”战略;旅游业务:未来公司的影视基地将强化主题概念,充分利用当地的扶持政策,短期在世博效应的影响下,无锡影视基地受益明显。公司新上任管理层在数字电视内容制作和频道栏目运营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阅历,对广告经营和内容制作有独到和深刻的理解,对公司自身定位和优势认识非常清晰,我们认为在新的经营领导班子新的战略积极推进下,公司市场化的经营能力有望逐步加强,公司的经营层面将呈现逐渐向好的态势。 关注广告代理成本出台,从公司的历史经营情况来看,广告业务的季节性较为明显,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广告行业增长势头非常显著,下半年有望延续,公司的广告收入较去年会有所增长,但是代理成本仍是影响广告业务的重要变量,业绩弹性高。 1.2 公司各主营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中国农业银行某理财产品年度分析报告(doc 13页)

中国农业银行某理财产品年度分析 报告(doc 13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中国农业银行“金砖四国”股票基金代客境外理财产品 2009年度分析报告 (QDII07055 、QDII07056) 产品代码为:QDII07055 (美元)、QDII07056(人民币) 产品名称:“金砖四国”股票基金(美元)、“金砖四国”股票基金(人民币) 中国农业银行“金砖四国”股票基金理财产品年度分析报告 一、重要提示 本理财计划管理人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理财计划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投资者资金,但不保证本产品一定盈利。 理财计划管理人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理财产品的买卖意见,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报告及管理人无关。 本报告期间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二、产品表现回顾 (一)综述: 对于全球经济来说,2008年和2009年是不寻常的两年。2008年,我们目睹了世界范围内最惨重的金融危机,它导致了新的“大萧条”,而2009年则上演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复苏,通常需要经历好几年的反弹周期在短短6个月内完成了。不仅是股市,几乎所有的风险资产类别都大幅上涨。接近09年末,全球性的经济复苏已然可见,然而对于此次危机的本质和各国货币财政刺激计划可能退出的担忧,又使得我们对未来不能过度乐观。值得注意的是,自08年10月的低点以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金砖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都取得了可喜的涨幅,而在强劲增长、积极的盈利预期、通胀稳定的支持下,未来新兴市场还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复苏。截止2009年12月31日,本理财计划的美元净值为0.7759,扣除人民币汇兑损失后,人民币市值约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结构性思考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结构性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商品构成发现,双方总贸易额的增长伴随着半成品在总贸易中比重的不断上升和制成品比重的不断下降。其次,本文分析了双方贸易在世界整体、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竞争商品种类,发现双方的竞争商品结构与相互贸易结构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比较高的商品的结构非常类似。这说明双方间的竞争仍然处于比较低的层次,而这种低层次的竞争导致了双方贸易条件的恶化。 关键词:中国;东盟;半成品比重;竞争商品种类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合作越来越富有成效。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20XX年协定的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于20XX年11月正式启动。在今年10月举行的中国东盟第七次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些都是双方关系不断深化的表现。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竞争关系二十几年来一直是影响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障碍,也一直是政治家和学者们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中国贸易出口的扩大是否会减少东盟国家的出口到中国是否在抢东盟的外国直接投资,从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否源于中国1994年的汇率调整直到现在十分热门的人民币升值论,都涉及两者之间的竞争问题。这些是经济问题,但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对双方在21世纪的政治经济交往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在学者们的研究中,竞争与互补是两个热点问题。在研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间贸易合作与竞争的有关问题。因此,该研究不但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制定也很有价值。 二、双方相互贸易的特点 1.相互贸易的高增长性。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增长速度很快,自20世纪80年代起双边贸易年均增长20%,自1995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年增长速度均超过 15%。20XX年,在金融危机结束不久后,中国东盟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亿美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WTO对中国的影响逐渐深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研究中国农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业SWOT 农业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发展的关键的一环。中国地大物博却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在美国一个农民可以养活60个非农业从事者,而中国一个非农业从事者的背后就需6个农民的支持;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农业大国,可绝不是农业强国。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WTO对中国的约束以及自然因素的异常都影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对中国农业在这些因素共同交织成的网络下的现状进行分析显得非常必要。 优势分析 第一,中国农业历史底蕴丰富。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历代明君无不以发展农业生产、丰盈粮库为立国根本;农民的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因此民间至毕业论文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77419.html,/ 今还流传着许多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关于气象、天象等如何影响农业收成的俗语。中国的农历、节气等在民间的广泛应用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将经验升华的智慧的结晶。第二,中国农产品产量丰富、种类繁多。中国幅员辽阔,总耕地面积大且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的土地、气候等条件。中国现有领土960万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占世界总数的7%左右,无论是时差跨度、日照时间、温度差异,还是气候、水源、风力等自然资源的差异都很大。这就决定了中国农产品产量丰富、种类繁多。第三,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农业生产迈进了机械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的崭新时代。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中级阶段,随着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还将保持前进的势头。总之,锄禾日当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第四,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显著。所谓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即以劳动资源为基础的农产品,主要包括各种蓄产品、水产品、园艺产品及加工食品等。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导致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较为显著。 劣势分析 第一,中国农产品质量差。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有限的土地、江河湖泊、森林等农业基础需要养活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人口,这就必然导致了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重量、不重质。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科技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不少地区农业产品的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甚至形成了一些优质品牌。但这毕竟是小范围的,与美国等农业强国相比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中国弄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仍有待提高。第二,中国农产品分布不均。中国幅员广阔,经、纬度跨度都很大。不同的日照时间、气候、昼夜温差、降水等适应于不同的农作物,中国农产品分布极为不均。第三,中国农业生产采用小农业耕作方式,成本高。有别于其他农业发达国家的大农场式的大农业耕作,中国施行的是以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属于典型的小农业耕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进行规模生产,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这就造成了中国农产品的高成本低利润。第四,中国人口众多,农产品人均产量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