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学习资料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学习资料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学习资料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学习资料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的盐碱灾害。目前,世界各地还有相当面积的盐碱地尚未得到改良和利用,而且,随着全球灌溉面积的增大,土壤此生盐渍化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根据已有的经验,至少有50%的灌溉土壤发生过次生盐碱化。

1.盐渍土的概念

盐渍土(盐碱土)是指土壤中含有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另外青藏高原有硼酸盐,吐鲁番盆地有硝酸盐类;或者是土壤含盐量虽少,但土壤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达到了一定比例。

2. 盐碱地形成条件及原因

2.1条件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在潮湿的天气里,雨水能将盐分冲走而不致造成伤害;但在干热天气,因为灌溉水没有排出,地表形成积水,水遇热而蒸发,留下有害的盐分,盐分积聚的危害足以严重到使作物枯萎而死,寸草不长,形成盐碱地。

2.2原因

2.2.1盲目施肥

部分菜农对各类肥料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不够全面,盲目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温室的蔬菜施肥水平较高,尤其是一些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进行过量施肥,一般在周年蔬菜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均达250kg/666.7m2以上,加剧了温室土壤的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蔬菜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了蔬菜生长。二是忽视有机肥使用和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在蔬菜生长期间,有的农户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由于温室温度高,人粪尿迅速自然分解成各种成分;如硫化物、硝酸盐等一些含盐离子的成份残存于土壤耕层内而导致土壤盐渍化。

2.2.2 区域内耕作采用长期旱作的连作种植方式,使原来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被长期的单一旱作连作所替代,在新兴的大棚设施农业中无雨水淋溶,棚内高温,地表水分蒸发量大,盐随毛细管向上被带至地表,使之聚集于土表,土壤溶液中盐分浓度累积偏高而致。

2.1.3 地下水位过高,农田排灌不畅主要为排灌设施老化不匹配,沟渠过浅,排不出、灌不畅,不合理的灌水,以及重复使用耕地周围的水而加快土壤盐渍

2.1.4 耕地的熟制负重增加,利用率过频,高度密集利用,有机肥施用锐减等,致使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明显衰减,导致了土壤盐渍的侵袭。

3.我国土地盐渍化现状及其危害

3.1现状

中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l.0x108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中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松嫩平原的盐渍土大多属苏打型,土体总含量不算太高,但碳酸根含量高,对植物

的危害大,出现不少的斑状光板地。半漠境内陆盐土主要分布于新疆的准噶尔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银川平原和内蒙的河套灌区,呈连片分布。大部分为氯化物-硫酸盐或硫酸盐-氯化物。漠境盐土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这种类型盐土面积大。土壤积盐量高,盐分表聚明显,地表形成厚且硬的盐结壳。

3.2 危害

3.2.1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盐渍土可分为含硫酸盐为主的松盐土和含碳酸盐为主的碱盐土,其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植被生长并间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且能腐蚀损坏工程设施,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25.11亿元。对内蒙河套平原统计,许多灌区每年因盐渍土死于苗期的农作物占播种面积的10%-20%,有的甚至高达,30%以上;黄淮海平原轻度、中度盐渍土就造成农作物减产10%-50%,重度则颗粒无收;而山东省140.06万公顷盐渍化土地中的81.56万公顷耕地,每年因盐渍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5-20亿元。

3.2.2造成盐渍荒漠化

荒漠化已成为全球威胁人类生存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它既是一个生态与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与经济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和组织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约为332.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4.6%,近4亿人口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盐渍荒漠化属化学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是一种重要的荒漠化类型造成盐渍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高温干燥、蒸发强烈,使没有植被保护的土地,上升水流占绝对优势,淋溶和脱盐过程微弱,造成土壤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盐碱化,特别是不合理的灌溉措施,使次生盐渍化发展尤为迅速,盐渍荒漠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有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的分布以新、蒙、青三省面积最大,依次占土壤盐渍化总面积的46.3%23.0%和18.7%。三省区分布了土壤盐渍化的88%。

3.2.3对地下水污染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给地下水带来诸多影响。由于地下水超采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沿渤海、黄海的沙质和基岩裂隙海岸地带,发生海水入侵,在有咸水分布的地区出现咸水边界向淡水区移动。例如,山东沿海地区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涞州湾形成面积为11,400km2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其中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的面积为2400km2,1988年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20m,造成涞州湾海水入侵地下水含水层,海水入侵的面

积达730.7km2。山东省的烟台、威海、和青岛市也发生了海水入侵。地下水位的下降也造成辽宁省大连市、锦州、锦西、营口市,和河北秦皇岛市的海水入侵和水质恶化。1992年辽宁省海水入侵面积达434km2,秦皇岛市达55.4km2。在广西省北海市的海城区和涠州岛都曾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造成水质恶化。

4.治理和利用盐碱地措施

实践证明,改良盐渍土是一项复杂、难度大、需时间长的工作,应视各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措施。

4.1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注意排灌工程配套,建立农田林网,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土地盐渍化显著减少、减弱,如黄淮海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即是很成功的范例。

4.2工程措施与农业措施结合

我国传统的农业措施改良技术:起土刮碱、开沟躲碱、蓄淡压碱、增施有机肥料。建立井沟渠结合的灌排工程系统,合理排灌。机井灌溉,淋洗土壤盐分,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地下库容,起到灌排调蓄等作用;井沟渠结合,加速水盐交换循环,使土壤脱盐淡化。新疆采用明排为主,明暗排结合,明沟与竖井结合,井排与井灌结合,明沟采用浅密沟系统,深1.5-2米,间距,100-250米,效果良好。

4.3施用土壤改良剂

4.3.1采用物理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渗透性。例如磁化水灌溉、砂掺粘、粘掺砂。

4.3.2采用化学措施,进行碱土改良。一种是加酸(化学作用),如硫黄、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铝等。碱土加酸后有残留物,同时增加了土壤的盐分。一种是加钙(代换作用),如石膏、氧化钙、石灰石、磷石膏、煤矸石。

4.3.3采用生化措施。以生物有机酸为主成份,利用生物化学作用。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4.4生物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植树造林等)

4.4.1增施有机肥料。盐渍土除了盐渍危害以外,干旱、瘠薄常常制约着农作物生长,并呈现着盐化程度加重,土壤肥力愈低的趋势。据江苏盐城新泽试验站资料,培肥熟化土壤,表层10-20厘米土壤有机质会计师增到1.5%左右,总孔隙度达到>55%,其中非毛管孔隙度达15%以上,直径>0.25毫米团粒含量在2.5%以上,容重<1.25/立方厘米,可有效地掏土壤返盐。还有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施用风化煤、腐殖酸类肥料等改良盐碱土,都收到脱盐、培肥的较好效果。通过对植物抗盐机理的深入研究,选取择、引种和培育新的抗盐经济作物、使其适应盐渍土环境。

4.4.2种植耐盐植物。即使一般作物,在盐渍胁迫下,也有求生存的本领。表现不同农作物,有不同的抗盐能力。

大棚内的土壤由于不受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盐渍日趋严重,从而影响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一、大棚内的土壤盐渍化的原因:

1、大棚内的土壤因不受降雨条件的影响,土壤中地盐分不能随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中去,而残留在土壤耕层内。

2、大棚栽培,由于灌水次数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层,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下来。

3、地势低洼,土壤温度大,土壤表层积聚大量的盐分,使土壤板结,盐渍化。

4、化肥施用量过多,使土壤含盐量增加,特别是硝酸铵等化学肥料施用量过大,

更容易造成大棚内土壤盐渍化、板结,使大棚内的土壤通透性下降。

5、生施人畜粪尿。由于大棚内的温度高,人畜粪尿迅速挥发分解后,大量的氨被挥发掉,使一些硫化物、硫酸盐、有机盐和无机盐残留于耕层土壤内,造成大棚内土壤板结、盐渍化。

二、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1、改良土壤质地。改善大棚内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大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可采取深播的办法,把富含盐类的表土翻到下层,把相对含盐量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层,可大大减轻盐害。并结合整地,适量掺砂,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活化土壤,提高地温。

2、增施有机肥料。最好是施用纤维素多(即碳氮比高)的有机肥,可大大增强土壤肥力,这样既利于大棚蔬菜侧根的伸展,增强蔬菜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又可提高大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撤膜淋雨灌水。利用换茬空隙,撤膜淋雨溶盐或灌水洗盐。夏熟蔬菜收获后,揭去薄膜,在雨季如有数10天可不盖膜,日晒夜淋,对于消除土壤障碍有显著效果;或在高温季节进行大水温灌,地面盖膜使水温升高,这样不仅可以洗盐,而且还可以杀死病菌与地下害虫,有利下茬蔬菜高产稳产。

4、基肥深施,追肥限量。用化肥作基肥时要深施,作追肥时尽量“少量多次”最好是将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于地面,然后翻耕,追肥一般很难深施,故应严格控制每次施用量,宁可增加追肥次数,以满足蔬菜对养分的需要,不可一次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升高。

5、提倡根外追肥。植物主要依靠根部吸收养分,但叶片和嫩茎也能直接从喷洒在表面的溶液中吸收养分。在保护地栽培中,由于根外追肥不会给土壤“添麻烦”,故应大力提倡。尿素和过磷酸二氢钾,还有一些微量元素都可以作为根外追肥。

每亩施用优质堆肥或厩肥1500公斤~2500

公斤,活化土壤,这样既有利于大棚蔬菜侧根的伸展,增强蔬菜根系吸收养分和

水分的能力,又可提高大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不生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要经过充分的腐熟后再施用,特别是人畜粪尿,

更要经过7天~10天的腐熟发酵后再施用。

换土除盐。铲除大棚土壤表层2厘米~3厘米的土壤,换上肥沃的田土,改

土消盐。

灌水洗盐。把大棚土壤灌水至表面积水3厘米~5厘米,浸泡5天~7天,然

后排出积水,晒田后耕翻整平备用。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DOC)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林丹静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0903 学号021) 摘要:盐碱地是集聚盐类的一种现象,它严重的危害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特殊的气候、地形和地下水、地表水补给等自然因素及一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盐碱地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产生盐碱地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盐碱地原因防治措施 土地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盐碱地的产生,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 1.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等。气候因素决定了盐碱化发生的必然性,地形因素对盐碱化则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因素为盐碱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育空间。 1.1.1气候因素 我国盐碱地大多分布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份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如我国吉林省西部平原,在强烈的季风影响下,全年降水量400~500mm,而年蒸发量高达1206mm,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倍以上,而春季蒸发量为降水量的8~9倍[1]。新疆农二师地区因蒸发量大,决定了土壤盐分上升水流起绝对作用,在自然土壤条件下土壤的淋溶过程和脱盐过程十分微弱,土壤中可溶性盐借助毛细血管上行积聚于表层,导致表土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土。 1.1.2地形因素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多为波状起伏的漫岗,地形比较开阔,坡度比较小,微地形极为复杂的一些高平原、台地和阶段地貌。还有一些地势低,没有排水出入,而该地区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散开到地表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洼地,没有排水出入,则洼地水分蒸发后,留下盐份,形成盐碱地。 1.1.3 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 我国有较多的江河及各支流,如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胶流河等。加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原因

中国土壤污染现状 摘要: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本文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通过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 关键词:土壤污染类型;有机;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污染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类型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按污染物的性质一般可分为 4 类,即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 1.1.1 有机污染 土壤的有机污染作为影响土壤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到一定时问或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即所谓的“化学定时炸弹”【1】。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如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防治血吸虫病.其中的杂质二噁英已造成区域性二噁英类污染.洞庭湖、潘阳湖底泥中的二噁英含量很高。有机氯农药已禁用了近20年,土壤中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检出率仍很高。广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检出率为99%,滴滴涕检出率为100%。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检出率仍达100%,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 1.1.2 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从目前开展重金属污染调查情况来看,我国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国外如欧洲的一些低地国家像荷兰,沿海地区自然水体的盐份过高,也使土壤造成严重的盐渍化问题,其温室产业的发展则是基于避开这些土壤而大量采用人工基质栽培,特别是利用岩棉进行园艺植物栽培。而在美洲,如巴哈马岛、加拿大大部分地区,由于广域的国土和较少的人口,盐渍化区域则大量被闲置,并不需要进行治理。 设施地土壤因农户种植习惯、施肥量及方式、灌溉等不同,而使主要盐分离子含量不同,因此设施地盐害修复应因时因地制宜。目前,国内主要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等方面防治设施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1.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开沟或暗管排水洗盐、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等。 (1) 建立和完善排灌系统。排水可分为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沟、暗管等形式进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排除土壤中的盐分;垂直排水主要是用竖井排水,竖井排水不仅有价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质好,同时又可以和灌溉相结合的优点。研究发现,有排水沟的大棚,100-200cm 的灌水量即可将积累的盐类排去,无排水沟的大棚要加大灌水量,反复几次,使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并集中于排水沟排出。 (2) 通过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与污土混合,可以降低土壤中盐分含量,减少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的毒害。深耕翻土用于轻度盐渍化的土壤,而客土和换土则是用于盐渍化程度高的土壤。 1.2 生物措施 (1) 栽培耐盐品种 不同作物的耐盐程度不同。一般来说,蔬菜的耐盐能力为:番茄>茄子>芹 菜>甜椒>黄瓜。 (2) 轮作换茬和间套作

由于设施栽培土壤连作障碍严重,直接导致土壤中养分元素的不均衡,一些元素严重缺乏,另一些元素严重积累,加剧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程度。进行合理轮作和田间套作是解决连作障碍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对减缓土壤盐害有所助益 (3) 生物除盐 选择某些耐盐、吸肥能力强的植物(如苏丹草、玉米和田菁等) ,在夏季温室休闲期栽培,进行生物洗盐。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土壤盐害,也可减缓土壤连作障碍。 (4) 有益细菌除盐 存在于植物根系的有益自生细菌(PGPR)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抑制有害病原菌繁殖,增强植物代谢功能,缓解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等问题,如EM原露等。 EM是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的缩写语,中文译为:有效微生物群”。它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只要使用恰 当,它就会与所到之处的良性力量迅速结合,产生抗氧化物质,消除氧化物质,消除腐败,抑制病原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1.3 农艺措施 (1) 合理施肥和平衡施肥合理施肥和平衡施肥是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有效手 段。具体措施主要有: 施用有机肥,合理配施N、P、K 肥,基肥深施,根外追肥;科学选肥,注意生理酸性肥料与生理碱性肥料的交替搭配;使用长效或可控缓释肥料;施用半腐熟有机肥或秸秆,在进一步腐熟过程中使微生物吸收氮素,即“以肥压盐” 。 (2) 覆盖地膜,强化中耕地膜覆盖,既具有保温、保肥、保水和驱芽作用外, 又可减少土表水分蒸发; 强化中耕,及时切断毛细管。两种措施均可减缓在蒸腾作用下盐分的大量聚集。 (3) 调控水分 调控水分主要有两种措施。①选好水源,合理灌溉。对于NOJ为主的盐害土壤,浇水时浇足浇透,将表面聚集的盐分稀释下淋,以供作物根系吸收。对于 SO42-、Cl-为主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可以利用滴灌措施,将有害离子排出根群,避免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土壤盐碱化(盐渍化) 含答案与机械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土壤盐碱化(盐渍化)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读表,完成1~3题。 1.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 高寒地区 B.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 C. 耕地分布区 D.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2. 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 A. 夏季、春季 B. 冬季、夏季 C. 秋季、夏季 D. 冬季、秋季 3.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A. 气温高 B. 降水丰富 C. 地下水贫乏 D. 植被茂盛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壤盐渍化轻。 1.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所以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对。高寒地区蒸发弱,A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多,蒸发少,B错。耕地分布区合理灌溉,不易盐渍化,C错。 2. 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所以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夏季、春季,A对。地中海地区冬季多雨,华北地区夏季多雨, B、C、D错。 3.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较多。B对。气温高、植被茂盛不是盐渍化的主要因素,A、D错。印度地下水丰富,C错。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论述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0234142 学号:023414228 姓名:王震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重金属有机物 地域分布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 (一)无机污染物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表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不同程度污染点位比例(%)污染物类型点位超标率(%) 轻微轻度中度重度镉7.0 5.2 0.8 0.5 0.5 汞 1.6 1.2 0.2 0.1 0.1

盐碱地的成因及其危害

盐碱地的成因及其危害 一、盐碱地的成因 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其中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 (1)气候: 垦区气候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等特点。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土壤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干旱少雨造成地面植被稀疏,生物积累较弱,使得土壤的淋溶作用十分微弱,土壤石灰反应通体都很强烈。因而本区多数自然土壤及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都不高。蒸发量大则造成本区盐土和盐渍化土壤面积的重要原因。 (2)水的作用 地表水:全区大小水系约16条,对垦区影响最大的水系主要有阿克苏河水系、塔里木河水系和台兰河水系,高山冰川积雪融水是其最主要的水源,全区有冰川1293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估计储水量约2154亿立方米,估算年径流量为136.7亿立方米。大区地下水运行方向和排泄方向一致都是由北向南,这些水沿途接纳山区裂隙水和局部天然回归水,由于天山南麓有较多的含盐土层,当河流流经含盐土层时,土层中易融盐融于水中,使水中矿化度增高。当地下水流经扇缘的尾部,由于接受了更多的回归水和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地下水浓缩,也是地下水矿化度的转移过程,由于盐分的迁移和累积,加上场地排水不畅通,致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聚集,这些水既是盐分搬运的动力,又是场地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水源,这就是造成了场地高矿化水的原因。经过取样分析场地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5~15g/l 之间,PH值为7 ─8之间,为弱碱性咸水和盐水,不能作为灌溉水,场地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克/升属高矿化度盐水、且不能饮用和灌溉的占到了场地总面积的94.29%。

研究我国土壤污染情况的报告

研究我国土壤污染情况的报告 摘要: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以为改良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给予理论支持。 关键词:土壤污染危害现状治理措施 1.土壤污染的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2.1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土地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地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地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地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地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土地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地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由土地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2我国土壤污染的危害 在我国,土地污染直接间接地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果。土地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统计,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公顷,有机污染物污染农田达3 600万公顷,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公顷。每年因土地污染减产粮食超过1 000万吨,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约200亿元。土地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地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土地污染导致生物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因农田施用化肥,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砷、铬、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每年转化成为污染物而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 000万吨,农产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严重。农膜污染土地面积超过780万公顷,残存的农膜对土地毛细管水起阻流作用,恶化土地物理性状,影响土地通气透水,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土地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地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3.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原因 3.1来自工矿业废水的灌溉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的盐碱灾害。目前,世界各地还有相当面积的盐碱地尚未得到改良和利用,而且,随着全球灌溉面积的增大,土壤此生盐渍化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根据已有的经验,至少有50%的灌溉土壤发生过次生盐碱化。 1.盐渍土的概念 盐渍土(盐碱土)是指土壤中含有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另外青藏高原有硼酸盐,吐鲁番盆地有硝酸盐类;或者是土壤含盐量虽少,但土壤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达到了一定比例。 2. 盐碱地形成条件及原因 2.1条件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在潮湿的天气里,雨水能将盐分冲走而不致造成伤害;但在干热天气,因为灌溉水没有排出,地表形成积水,水遇热而蒸发,留下有害的盐分,盐分积聚的危害足以严重到使作物枯萎而死,寸草不长,形成盐碱地。 2.2原因 2.2.1盲目施肥 部分菜农对各类肥料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不够全面,盲目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温室的蔬菜施肥水平较高,尤其是一些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进行过量施肥,一般在周年蔬菜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均达250kg/666.7m2以上,加剧了温室土壤的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蔬菜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了蔬菜生长。二是忽视有机肥使用和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在蔬菜生长期间,有的农户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由于温室温度高,人粪尿迅速自然分解成各种成分;如硫化物、硝酸盐等一些含盐离子的成份残存于土壤耕层内而导致土壤盐渍化。 2.2.2 区域内耕作采用长期旱作的连作种植方式,使原来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被长期的单一旱作连作所替代,在新兴的大棚设施农业中无雨水淋溶,棚内高温,地表水分蒸发量大,盐随毛细管向上被带至地表,使之聚集于土表,土壤溶液中盐分浓度累积偏高而致。 2.1.3 地下水位过高,农田排灌不畅主要为排灌设施老化不匹配,沟渠过浅,排不出、灌不畅,不合理的灌水,以及重复使用耕地周围的水而加快土壤盐渍 2.1.4 耕地的熟制负重增加,利用率过频,高度密集利用,有机肥施用锐减等,致使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明显衰减,导致了土壤盐渍的侵袭。 3.我国土地盐渍化现状及其危害 3.1现状 中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l.0x108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中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松嫩平原的盐渍土大多属苏打型,土体总含量不算太高,但碳酸根含量高,对植物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今天,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却让我们对赖以生存的地球担忧起来:我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物超标率为19.4%,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多环芳烃成为罪魁祸首。作为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耕地土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甚至威胁到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粮食这些“舌尖上的安全”。或许这些污染并不像烟囱中冒的黑烟、河流里淌的污水那么直观,但它们的确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的土壤现状 上周,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 11.2%、2.3%、1.5%和1.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1.6%、2.7%、2.1%、1.5%、1.1%、0.9%、4.8%;六六六(六氯环己烷)、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据了解,这是首次进行的全国性土壤污染普查,环保部自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开展了历时8年的调查。 以下几组数据特别值得关注: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调查的工业废弃地中超标点位占34.9%,工业园区中超标点位占29.4%。 在调查的188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中,超标点位占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 调查的采油区中超标点位占23.6%,矿区中超标点位占33.4%,55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个存在土壤污染,267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5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 此外,重金属镉污染加重,全国土地镉含量增幅最多超过50%。据调查结果显示,镉、汞、砷、铜、铅、铬、锌、镍这8种重金属为主的无机物的超标点位,占了全部超标点位的82.8%,其中又以镉污染占大头,达到7%。镉的含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一:土地污染中国首次发布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据国际在线报道 4月17日下午公布的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14%的耕地土壤点位超标。以18亿亩耕地面积计算,中国约49亿亩耕地被污染。 14%的比例来自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此次全国土壤污染调查覆盖了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国土中的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 根据公报,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点超标率为14%,林地和草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0.0%和10.4%。 公报显示,在点位超标的耕地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7%、8%、8%和1%。耕地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等。 公报还特别提出,在此次土壤污染调查中涉及的 55 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 个存在土壤污染。在1378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4%,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多环芳烃。 中国许多地区曾有过漫长的污水灌溉历史。1957年,当时的建工部曾联合农业、卫生部门把污水灌溉列入国家科研计划,全国范围内开始兴建污水灌溉工程。1972年召开的全国污水灌溉会议将“积极慎重”作为发展方针。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全国污水灌溉面积激增十余倍。至1998年,全国污水灌溉面积达到368万公顷,占全国灌溉总面积的3%。 中国耕地土壤污染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点。在2006年,环保部公布的预估数据大大低于此次公报。彼时,据不完全调查,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5亿亩,另有污水灌溉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三者合计85亿亩,占中国耕地总量十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由土壤污染导致的环境、生态、健康问题已逐步显露,“镉米”危机只是其中一例。财新记者此前系列报道显示,有学者预计中国约10%的稻米存在镉超标问题。 此次公报是中国政府首次发布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数据。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二: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全文)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获悉环保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全文如下

盐碱化土地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盐碱化土地的形成原成因及其危害 一、盐碱化土地的行成原因 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其中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 (1)气候: 垦区气候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等特点。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土壤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干旱少雨造成地面植被稀疏,生物积累较弱,使得土壤的淋溶作用十分微弱,土壤石灰反应通体都很强烈。因而本区多数自然土壤及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都不高。蒸发量大则造成本区盐土和盐渍化土壤面积的重要原因。 (2)水的作用 地表水:全区大小水系约16条,对垦区影响最大的水系主要有阿克苏河水系、塔里木河水系和台兰河水系,高山冰川积雪融水是其最主要的水源,全区有冰川1293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估计储水量约2154亿立方米,估算年径流量为136.7亿立方米。大区地下水运行方向和排泄方向一致都是由北向南,这些水沿途接纳山区裂隙水和局部天然回归水,由于天山南麓有较多的含盐土层,当河流流经含盐土层时,土层中易融盐融于水中,使水中矿化度增高。当地下水流经扇缘的尾部,由于接受了更多的回归水和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地下水浓缩,也是地下水矿化度的转移过程,由于盐分的迁移和累积,加上场地排水不畅通,致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聚集,这些水既是盐分搬运的动力,又是场地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水源,这就是造成了场地高矿化水的原因。经过取样分析场地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5~15g/l 之间,PH值为7 ─8之间,为弱碱性咸水和盐水,不能作为灌溉水,场地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克/升属高矿化度盐水、且不能饮用和灌溉的占到了场地总面积的94.29%。

浅谈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房一粟 082101077 (08级生物工程三班) 摘要: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土壤污染的建议。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危害治理措施 Abstrac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oil pollution in parts of severe, soil pollution is serious, the soil pollution caused by quality safety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group incidents increase annually. Aiming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harm of soil pollution, reas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our count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ollution,analysis of the soil pollution control laws and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 some solutions soil pollution proposal Keywords: soil pollution status hazards Control Measures 一、土壤污染概念 土壤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净化能力,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破坏土壤的自然生态平衡,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环境要素(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问题之一。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影响与危害在于它能导致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累积,井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以至危害人体健康。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土壤污染物有下列4类:①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前者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氮、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后者如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②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和工业垃圾等。③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1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另一方面,全国有1300-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农药的污染。除耕地污染之外,我国的工矿区、城市也还存在土壤(或土地)污染问题。 土壤生物污染在我国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污水灌溉、粪便施肥、污泥和垃圾以及病毒尸体都可能造成土壤生物污染,通过各种途径危害动植物和人体健康。土壤生物污染分布最广的是由肠道致病性原虫和蠕虫类所造成的污染,据调查,上海市郊蔬菜的大肠菌群检出率为13.7%,最高可达12800个/克,寄生虫卵检出率为11.9%,近三成蔬菜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污染。 近年来,随着核技术在工农业、医疗、地质、科研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这些放射性污染物除可直接危害人体外,还可以通过生物链和食物链进入人体。 三、土壤污染危害

全球土壤污染及修复技术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全球土壤污染及修复技术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来源:环境工程技术学报作者:纪冬丽 【导读】随着含砷金属矿产的开采与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砷化学制品及农药的使用、木材防腐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和非法倾倒等,使得土壤中砷浓度日益增加,引起了世界围不同程度的土壤砷污染,土壤砷污染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容忽视。 随着含砷金属矿产的开采与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砷化学制品及农药的使用、木材防腐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和非法倾倒等,使得土壤中砷浓度日益增加,引起了世界围不同程度的土壤砷污染,土壤砷污染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容忽视。土壤砷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据Allaway估算,进入土壤的砷如果只通过植物吸收使其在土壤中消失的时间为100a,因此土壤一旦遭受砷污染其治理难度大且周期长。据统计中国土壤中砷浓度的平均值为11.2mg/kg,约为世界平均值(6mg/kg)的2倍,我国土壤砷污染问题更加突出。为此2011年国务院批文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将砷列为第一类重点防控污染物。针对土壤砷污染,国外许多学者研究了土壤中砷的污染浓度、污染围及赋存形态等,并开展了修复研究。笔者综合分析了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国外土壤砷污染的现状、修复技术以及研究方向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1、土壤砷污染现状 1.1 国外土壤砷污染现状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土壤砷污染程度十分严重。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的规定,砷在土壤中的浓度限值为24mg/kg。土壤砷污染来源十分广,主要由一些人为活动导致,包括杀虫剂的使用、除草剂和磷酸盐肥料的施放、半导体工业的发展、采矿和冶炼、制造业、燃煤、木材保存剂等。欧洲表层土壤中砷浓度的平均值为7.0mg/kg,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砷的背景值差别很大。世界上不同砷污染地区土壤中的砷浓度见表1。 表1 砷污染地区土壤中砷浓度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得改良措施 国外如欧洲得一些低地国家像荷兰,沿海地区自然水体得盐份过高,也使土壤造成严重得盐渍化问题,其温室产业得发展则就是基于避开这些土壤而大量采用人工基质栽培,特别就是利用岩棉进行园艺植物栽培。而在美洲,如巴哈马岛、加拿大大部分地区,由于广域得国土与较少得人口,盐渍化区域则大量被闲置,并不需要进行治理。 设施地土壤因农户种植习惯、施肥量及方式、灌溉等不同,而使主要盐分离子含量不同,因此设施地盐害修复应因时因地制宜。目前,国内主要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等方面防治设施土壤得次生盐渍化。 1、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开沟或暗管排水洗盐、客土、换土与深耕翻土等。 (1) 建立与完善排灌系统。排水可分为水平排水与垂直排水。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沟、暗管等形式进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排除土壤中得盐分;垂直排水主要就是用竖井排水,竖井排水不仅有价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质好,同时又可以与灌溉相结合得优点。研究发现,有排水沟得大棚,100-200cm 得灌水量即可将积累得盐类排去,无排水沟得大棚要加大灌水量,反复几次,使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并集中于排水沟排出。 (2) 通过客土、换土与深耕翻土与污土混合,可以降低土壤中盐分含量,减少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得毒害。深耕翻土用于轻度盐渍化得土壤,而客土与换土则就是用于盐渍化程度高得土壤。 1、2 生物措施 (1) 栽培耐盐品种 不同作物得耐盐程度不同。一般来说,蔬菜得耐盐能力为:番茄>茄子>芹菜>甜椒>黄瓜。 (2) 轮作换茬与间套作 由于设施栽培土壤连作障碍严重,直接导致土壤中养分元素得不均衡,一些元素严重缺乏,另一些元素严重积累,加剧了土壤次生盐渍化得程度。进行合理轮作与田间套作就是解决连作障碍最简单与有效得方法,对减缓土壤盐害有所助益

土地盐碱化原因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不利影响: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分布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中国盐碱地大部分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地处中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带,不利和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存在大部分地区气候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有一定的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对人少地多农业生态潜力较大。一旦消除了土地盐碱化这一主导制约因素后,农业生态系统的巨大潜力必将得到发挥。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影响: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防治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盐碱地有望变“绿洲”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一种耐盐基因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盐生植物中成功地克隆出一个耐盐关键基因,并已导入多种植物。这一发现,将有望使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约四分之一的盐碱地变为“绿洲”。 土地盐碱化 山东师范大学赵彦修、张慧两位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这项研究,最近在测定了1755个盐地碱蓬基因的序列后发现了这一基因。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专家组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验收。国家专利局在今年第18卷第28期的专利公告上公布了这项成果。 这个基因的全名叫作“Na+/ H+逆向运转蛋白(SsNHX1)全长cDNA”。由这种基因决定的一种蛋白,使碱蓬能在细胞内形成一种“离子区隔化”解钠离子毒的机制。 据介绍,盐地碱蓬是我国盐碱地上普通的一种藜科植物。它能耐3%的盐度,可以在海水中生长。在盐碱地上可长到1米高,在海滩上,长度可达30厘米。课题组研究人员将这一基因转移到拟南芥上做了对比试验:在1/2海水浇灌条件下,拟南芥能完成生活史;在盆栽条件下,15天不浇水,复水后仍能恢复生长并结实。而对照株均死亡。在所有已知公开发表的资料中,他们培育的转基因植物耐盐性是最强的。 目前,这一成果已经得到应用,培育出了适宜盐碱地生长的转基因植物幼苗。记者在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科学院实验室看到,新培育出的耐盐转基因植物已有蕃茄、大豆、水稻、速生杨4种,在上千个培养基内长势良好。工作人员称,过不多久,就可以实施移栽了。 盐碱土是地球陆地上分布广泛的一种土壤类型,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5%。仅我国,盐碱地的面积就有3300多万公顷。在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地带,每年新增加的盐碱地达6000多公顷。大量的土地因此而荒废。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耕地资源日趋减少的人口大国而言,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把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编辑本段

土壤污染现状

1.引言 1.1土壤污染现状 土壤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难以再生、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局势已非常严峻,由土壤污染致使的农产品的生态安全问题已不可小视。因为土壤对环境污染拥有汇的功能,土壤中有毒有害化学品经过水体和大气传递,可危害人类和动物的生存繁衍与性命安全。这一过程可能比较隐蔽, 但土壤污染已威胁人类的安全[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表明,5000万亩耕地为中重度污染。受污染的中心地区,都是过去经济发展较快、工业比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珠三角、长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还有湖南的一些地方,都是重工业的区域,这些地方要进行修复和治理[2]。 我国土壤污染的近况据报道,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表明,有5000万亩左右的耕地为中重度污染。据统计,全国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达3亿亩,遭受化肥和农药污染的耕地也有2亿多亩,二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0%。例如:某省曾对47个县和郊区的259万公顷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二)进行过调查,其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已经不同程度威胁到75%的居民,而且污染趋势仍在加剧,污水浇灌等已形成大面积农田的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将招致非常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导致食物质量不断下降、并导致多种疾病[3]。 当今我国土壤的有机污染非常严重,并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浮现出来。随着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和用有机化工为原料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废水中可能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种类将会越来越多。主要是多环芳香烃(PAHs)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卤代烃及其他杂类有机化合物。制药、炼油、钢铁、皮革、锻造、橡胶、造纸、有色金属、农药、纺织、石化、化工等行业都会不同程度地排放含有难降解的生物大分子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包括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代二恶英(PCDDs/PCDFs)等有机物是近年来最引人关注的几种污染物[4]。持久性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和持久性或难降解有毒化合物(PTS)都属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它们经过挥发、淋洗和由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等在城市土壤中转移入水体、空气中,对水体、大气、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命造成极大危害。土壤是多环芳香烃(PAHs)重要的汇。主要来源于废弃物的处理和大气的沉降。另外还有燃料的溢出、使用防腐油和工业废水等。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重要来源就是人类活动,包括化石和生物质燃料的

1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 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 本文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通过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当前土壤污染的一些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同时针对我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改良,同时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与环境管理。 关键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防治措施

目录 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1) 1.1 土壤污染的类型 (1) 1.2 土壤污染的特点 (3) 1.3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3) 2 土壤污染的危害 (5) 2.1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5) 2.2 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 (5) 2.3 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5) 2.4 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5) 3 土壤修复技术 (6) 3. 1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6) 3. 2 植物修复技术 (6) 3. 3分子生物学技术 (7) 4 土壤污染的防治及其他建议 (8) 4.1 我国现行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 (8) 4.2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0) 4.3 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几点建议 (11)

专题演讲 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1.1 土壤污染的类型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按污染物的性质一般可分为4 类,即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 1.1.1 有机污染 土壤的有机污染作为影响土壤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到一定时问或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即所谓的“化学定时炸弹”【1】。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如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防治血吸虫病.其中的杂质二噁英已造成区域性二噁英类污染.洞庭湖、潘阳湖底泥中的二噁英含量很高。有机氯农药已禁用了近20年,土壤中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检出率仍很高。广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检出率为99%,滴滴涕检出率为100%。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检出率仍达100%,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 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有机污染日益加剧。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近期对某钢铁集团四周的农业土壤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业土壤中15种多环芳烃总量的平均值为4.3mg/kg,且主要以4环以上具有致癌作用的污染物为主,占总含量的约85%.仅有6%的采样点尚处于安全级。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污染远远高于农业土壤: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塑料增塑剂、除草剂、丁草胺等,这些高致癌的物质可以很容易在重工业区周围的土壤中被检测到.而且超过国家标准多倍。对天津市区和郊区土壤中的10种PAHs的调查结果表明,市区是土壤PAHs含量超标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二环萘的超标程度最严重.强致癌物质苯并芘的超标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我国西藏,未受直接污染的土壤中多氯联苯含量在0.625~3.501g/kg,而在沈阳市检出其含量在6~151g/kg。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