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英文:perpendicular bisector)。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是初中几何学科中占有绝大部分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

2.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circumcenter),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直线MN即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注意:要证明一条线为一个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应证明两个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且这两个点都在要求证的直线上才可以证明

通常来说,垂直平分线会与全等三角形来使用。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巧计方法: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

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法

方法之一:(用圆规作图)

1、在线段的中心找到这条线段的中点通过这个点做这条线段的垂线段。

2、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为圆心,以大于线段的二分之一长度为半径画弧线。得到一个交点(两交点交与线段的同侧)。

3、连接这两个交点。

原理:等腰三角形的高垂直等分底边。

方法之二:

1、连接这两个交点。原理:两点成一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 )

练习:

(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即可;

(2)依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

(3)连接BD、CD,利用角平分线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BD=DH,DG=DC,依据HL定理可判断出Rt△BDG≌Rt△CDH,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相等.

∵D是线段BC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

∴D点到B、C两点的距离相等;

(2)相等.

∵点D在∠BAC的角平分线上,

∴D点到∠BAC两边的距离相等;

(3)BG=CH.

连接BD、CD,

∵D是线段BC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BD=DH,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一、选择题 1.如图,下列条件:①∠1=∠3,②∠2+∠4=180°,③∠4=∠5, ④∠2=∠3,⑤∠6=∠2+∠3中能判断直线l1∥l2的有()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2.如图,已知∠1=∠2,其中能判定AB∥CD的是() A. B. C. D. 3.下列条件中,能说明AD∥BC的条件有()个 ①∠1=∠4 ②∠2=∠3 ③∠1+∠2=∠3+∠4 ④∠A+∠C=180°⑤∠A+∠ABC=180°⑥∠A+∠ADC=180 °. A. 1 B. 2 C. 3 D. 4 4.如图,∠BCD=90°,AB∥DE,则∠α与∠β满足() A. ∠ ∠ B. ∠ ∠ C. ∠ ∠ D. ∠ ∠ 5.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 条如图放置.若∠1=60°,则∠2的 度数为() A. B. C. D. 6.如图,直线a∥b,若∠1=50°,∠3=95°,则∠2的度数为() A. B. C. D.

7.如图,直线a∥b,∠1=75°,∠2=35°,则∠3的度数是() A. B. C. D. 8.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 A. B. C. D. 9.如图,已知∠1=∠2,∠3=30°,则∠B的度数是( ) A. B. C. D. 10.如图,已知AB//CD//EF,FC平分∠AFE,∠C=25°,则∠A 的度数是() A. B. C. D. 1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2,若∠3=40°, 则∠4等于() A. B. C. D. 12.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 图方式放置(∠ABC=30°),其中A,B两点分别落在直 线m,n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 A. B. C. D. 13.如图,矩形ABCD的顶点A、C分别在直线a、b上,且 a∥b,∠1=60°,则∠2的度数为() A. B. C. D.

(完整)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证明练习题及答案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证明 温故而知新: 1.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互补. 例1 已知如图2-2,AB∥CD∥EF,点M,N,P分别在AB,CD,EF上,NQ平分∠MNP.(1)若∠AMN=60°,∠EPN=80°,分别求∠MNP,∠DNQ的度数; (2)探求∠DNQ与∠AMN,∠EPN的数量关系. 解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角平分线定义求解. (标注∠MND=∠AMN,∠DNP=∠EPN) 答案:(标注∠MND=∠AMN=60°, ∠DNP=∠EPN=80°) 解:(1)∵AB∥CD∥EF, ∴∠MND=∠AMN=60°, ∠DNP=∠EPN=80°, ∴∠MNP=∠MND+∠DNP=60°+80°=140°, 又NQ平分∠MNP, ∴∠MNQ=1 2 ∠MNP= 1 2 ×140°=70°, ∴∠DNQ=∠MNQ-∠MND=70°-60°=10°,

∴∠MNP,∠DNQ的度数分别为140°,10°.(下一步) (2)(标注∠MND=∠AMN,∠DNP=∠EPN) 由(1)得∠MNP=∠MND+∠DNP=∠AMN+∠EPN, ∴∠MNQ=1 2 ∠MNP= 1 2 (∠AMN+∠EPN), ∴∠DNQ=∠MNQ-∠MND =1 2 (∠AMN+∠EPN)-∠AMN =1 2 (∠EPN-∠AMN), 即2∠DNQ=∠EPN-∠AMN. 小结: 在我们完成涉及平行线性质的相关问题时,注意实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角度转换,即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例2 如图,∠AGD=∠ACB,CD⊥AB,EF⊥AB,证明:∠1=∠2. 解析:(标注:∠1=∠2=∠DCB,DG∥BC,CD∥EF) 答案:(标注:∠1=∠2=∠DCB) 证明:因为∠AGD=∠ACB, 所以DG∥BC, 所以∠1=∠DCB, 又因为CD⊥AB,EF⊥AB, 所以CD∥EF, 所以∠2=∠DCB, 所以∠1=∠2.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易达彼思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知识回顾 写出下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用该符号语言表示:如图,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例4.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由∠C=∠2,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2)由∠2=∠3,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3)由∠C+∠D=180°,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注:(1)要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首先要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 (2)判定方法是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的。 知识点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推论 (一)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1、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如图所示,a//b,A是直线上任意一点,,垂足为B,则线段AB的长即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若在直线上任找一点,过作,垂足为D,则线段CD的长也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由此可见: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例4.如图,AB⊥EF于点B,CD⊥EF于点D,∠1=∠2. (1)请说明AB∥CD的理由 (2)试问BM与DN是否平行?为什么? 二、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点1:平行线的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图所示,AB∥CD,有∠1=∠2. 格式:∵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1.如图,已知a∥b,∠1=65°,则∠2的度数为() A.65° B.125° C.115° D.25° 知识点2:平行线的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格式:如图所示,AB∥CD,有∠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说明:∵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2=∠3 例2.如图,点B是△ADC的边AD的延长线上一点,DE∥AC,若∠C=50°, ∠BDE=60°,则∠CDB的度数等于() A.70° B.100° C.110° D.120° 知识点3:平行线的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格式:如图所示,∵AB∥CD(已知). ∴∠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3.如图,若AB∥DE,BC∥FE,则∠E+∠B= . 注: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都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且不可忽略前提条件“两直线平行”,不要看到同位角或内错角,就认为是相等的。 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87 65 4 3 21 B C D E 易达彼思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年 级:七年级 课时数: 辅导科目:数学 授课时间: 学科教师: 学科组长签名 及日期 教务长签名及日期 课 题 平行线及其判定及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2.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会按要求画平行线; 3.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 写出下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新课知识 一、平行线的判定 知识点1:平行线的判定1 用该符号语言表示:如图, ∵∠1=∠2,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例1.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若∠1=120°,,2=60°,则a∥b.在下列括号中填写推理理由. ∵∠1=120°(). ∴∠3=60°(). 又∵∠2=60°(). ∴∠2=∠3(). ∴a∥b 知识点2:平行线的判定2 思考:下图中,如果∠1=∠7,能得出AB∥CD吗?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解:∵∠1=∠7 ( ) ∠1=∠3( ) ∴∠7=∠3( ) ∴ AB∥CD( ) 用该符号语言表示:如图, ∵∠2=∠3(已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3:平行线的判定3 下图中,如果∠4+∠7=180°,能得出AB∥CD? 解: ∵∠4+∠7=180 °() ∠4+∠3=180°() ∴∠7=∠3() ∴ AB∥CD() 用该符号语言表示:如图, ∵∠2+∠4=180°(已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培优经典题(1)

(第1题) O A B C D E (第2题) C D (第3题) D E D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培优经典题(1) 知识要点: ① 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性质; ② “三线八角”的相关概念,垂线、平行线的相关概念;相关几何语言的运用; ③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平行线的性质; ④ 构造平行线,构造截线与平行线相交. 基础训练: 1. 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且∠AOD +∠BOC =220°, OE 平分∠BOD . 求∠COE . 2. 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 求∠BOD . 3. 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 则∠1+∠2+∠3 =______ . 4. 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 (1)若∠1+∠2 =70°,则∠4 =______ ;

(第5题) E D (第7题)O A B C D F E (第6题) O A B C D E F B D A (2)若∠3 -∠2 =70°,则∠1 =______ ; (3)若∠4 :∠2 =7:3,则∠1 =______ . 5. 如图,直线AB 、CD 、EF 交于点O ,∠1比∠2的3倍 大10°,∠AOD =110°. 求∠AOE . 6. 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OE ⊥AB , OF ⊥CD .若∠EOD =3∠BOD . 求∠EOF . 7. 如图,已知直线AB 、CD 交于点O , OE ⊥AB , 垂足为O ,OF 平分∠AOC ,∠AOF :∠AOD =2:5. 求∠EOC .

C B 8. 如图,已知AD ⊥BD ,BC ⊥CD ,AB =3cm ,BC =1cm . 则BD 的取值范围是 . 经典题型: 1. (1) O 为平面上一点,过O 在这个平面上引2005条不同的直线l 1,l 2,l 3,…,l 2005,则可形成______对以 O 为顶点的对顶角. (山东省聊城市竞赛题) (2) 若平面上4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无三线共点,则一共有______对同旁内角. (第17届江苏省竞赛题) 2. 如图,已知AD ∥EG ∥BC ,AC ∥EF ,则图中 与∠1相等的角有( )对. A .4 B. 5 C. 6 D. 7 (西 宁市中 考题) 3. 如图,在△ABC 中,CE ⊥AB 于E ,DF ⊥AB 于F ,AC ∥ED , CE 是∠ACB 的平分线. 求证:∠EDF =∠BDF . (天津市竞赛题)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练习题

: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练习 1、如图1,在△ABC 中,BC =8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边AC 于点E ,△BCE 的周长等于18cm ,则AC 的长等于 ( ) A .6cm B .8cm C .10cm D .12cm 2、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连DE CE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 A .ED BC ∥ B .ED AC ⊥ C .ACE BCE ∠=∠ D .AE CE = 3、△ABC 中,∠C =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BC 于D ,若∠BAD -∠DAC =°,则∠B 等于 ( ) 或° D.无法确定 . 4、如图,在△ABC 中,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E ,交BC 于D ,△ABD 的周长是12 cm ,AC=5cm ,则AB+BD+AD= cm ;AB+BD+DC= cm ;△ABC 的周长是 cm 。 4题 5题 5、如图,在Rt△ABC 中,∠C=90°,∠B =15°,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 ,交BC 于E ,BE=5,则AE=__________,∠AEC=__________,AC=__________ 。 6、在△ABC 中,∠C =90°,用直尺和圆规在AC 上作点P ,使P 到A 、B 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7、如右图,在△ABC 中,AB=AC , BC=12,∠BAC =12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边于点E ,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边于点N 。 ? (1) 求△AEN 的周长。 (2) 求∠EAN 的度数。 (3) 判断△AEN 的形状。 ) A B C D E M N

平行线(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 (3)

5.2.1平行线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3.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复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教具中木条b与c重合在一起,转动木条a确认学生的回答. 教师接着问: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 2.教师演示教具. 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让学生思考:把a、b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

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b与c木相交的位置?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形成共识. 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左边又转动A 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右两旁都没有交点. 二、平行线定义表示法 1.结合演示的结论,师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 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第二是设有交点的两条直线.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即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 三、画图、观察、归纳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 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 本问题是学生直觉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时,有并且只有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60°α B A 北北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课) 学习目标:1.分清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 2.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 学习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3.平行线的判定有哪些?(1)同位角,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两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4.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性质是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相等或互补. 判定是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2)联系:它们都是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为前提; (3)总结: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4.重要的结论: (1)过一点且只有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3)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二、基础训练 1.如图,用吸管吮吸易拉罐内的饮料时,吸管与易拉罐上部 夹角∠2=70°,那么吸管与易拉罐下部夹角∠1=______度. 2.如图,若 AB ∥CD,截线EF与AB、CD分别 相交于M、N两点.请你从中选出两个你认为 相等的一对角____________. 3.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如图,在A、B两地之间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A地测得 公路的走向为北偏东60°. 如果A、B两地同时开工, 那么∠α是时,才能使公路准确接通。 5.如图,直解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尺边上, 若∠1=56°,则∠2的度数为() A. 56° B. 44° C.34° D.28° 6.如图,∠1=40°,当∠B的度数为()时, 直线CD与BE平行。 A. 160° B. 140° C. 60° D. 50° 2 1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经典题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经典题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如图所示,同位角共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有8条互不重合的直线,l1,l2,l3…l8,若l1⊥l2,l2∥l3,l3⊥l4,l4∥l5… 6.如图所示,AC⊥BC,DE⊥BC,CD⊥AB,∠ACD=40°,则∠BDE等于()

8.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11.如图所示,BE∥DF,DE∥BC,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13.如图所示,DE∥BC,DC∥FG,则图中相等的同位角共有() 14.如图所示,AD∥EF∥BC,AC平分∠BCD,图中和α相等的角有() 15.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

16.把直线a 沿水平方向平移4cm ,平移后的像为直线b ,则直线a 与直线b 之间的距离为 17. (2009?宁德)在下列四个汽车标志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图案是 18.(2004?烟台) 4根火柴棒摆成如图所示的象形“口”字,平移火柴棒后,原图形变成的象形文字是( )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9.已知∠α和∠β的两边互相平行,且∠α=60°,则∠β= _________ . 20.(2004?西宁)如图,AD∥EG∥BC,AC∥EF,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含∠1)有 _________ 个;若∠1=50°,则∠AHG= _________ 度.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21.(2009?永州)如图,直线a 、b 分别被直线c 、b 所截,如果∠1=∠2,那么∠3+∠4= _________ 度.直线a 、b 分别被直线c 、b 所截. 22.(2010?抚顺)如图所示,已知a∥b,∠1=28°,∠2=25°,则∠3= _________ 度. 23.如图,已知BO 平分∠CBA,CO 平分∠ACB,MN∥BC,且过点O ,若AB=12,AC=14,则△AMN 的周长是 _________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公开课教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方法与过程:通过折叠,观察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并用所学理论证明规律,并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运用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推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将线段AB折叠,并在折痕上任取一点P,连接PA,PB并再次折叠,你会发现什么? 由于P点的任意性,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性质的证明: 求证:“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l⊥AB,垂足为C,AC =CB,点 P 在l 上.求证:PA =PB. 思路分析:图中只有两个直角三角形而证明的又是线段相等,所以联想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过程: 证明:∵l⊥AB, ∴∠PCA=∠PCB=90° 又∵AC=CB,PC=PC, 又∵AC=CB,PC=PC, ∴PA=PB 证后反思: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在做题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省去其中证全等的过程,使解题过程更加简洁明了。 例1:如图,在△ABC 中,BC =8,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与E,则△ADE 的周 长等于______. 例2:如图,AD⊥BC,BD =DC,点C 在AE 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C 在AE 的垂直平分线上,AB,AC,CE 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AB+BD与DE 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1.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上,若∠1=40°,则当∠2=______度时,a∥b. 2. 如图,能判断a∥b的条件是( ) 第1题图第2题图 3.如图,已知∠1=∠2=∠3=∠4,则图形中平行的是( ) A. A. AB∥CD∥EF B.CD∥EF C.AB∥EF D.AB∥CD∥EF,BC∥DE 第3题图第4题图 4.如图,下列不能判定AB∥CD的条件是( ) A.∠B+∠BCD=180° B.∠1=∠2 C.∠3=∠4= D.∠B=∠5 5.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则反射光线BC 与EF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 6.如图,AB∥CD,∠A=70°,AC=BC,则∠BCD的度数为() A.100° B.105° C. 110° D.140° 7.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DE∥AC的是() A.∠EDC=∠EFC B.∠AFE=∠ACD C.∠3=∠4 D.∠1=∠2

8.如图,下列能判定AB∥EF的条件有( ) ①∠B+∠BFE=180° ②∠1=∠2 ③∠3=∠4 ④∠B=∠5.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 9.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和大小关系是( ) A.是同位角且相等 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 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 10.如图,在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的有() A.∠BAD=∠BCD B.∠ABD=∠BDC C.∠ABC+∠BAD=180° D. ∠1=∠2 11.如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4和∠6是同旁内角 B.∠2和∠3是内错角 C.∠1和∠5是同位角 D.∠5和∠6是同位角 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 12.如图,直线a∥b,∠1=120°,∠2=40°,则∠3=________°. 13.如图,∠1,∠2,∠3,∠4,∠5,∠6中,同旁内角共有______对 14.如图,已知∠1=∠2,∠C=∠D, 那么∠A=∠F,为什么?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练习题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一]、平行线的判定 一、填空 1.如图1,若∠A=∠3,则 ∥ ; 若∠2=∠E ,则 ∥ ; 若∠ +∠ = 180°,则 ∥ . 2.若a⊥c,b⊥c,则a b . 3.如图2,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l 1∥l 2的条件: . 4.在四边形ABCD 中,∠A +∠B = 180°,则 ∥ ( ). 5.如图3,若∠1 +∠2 = 180°,则 ∥ 。 6.如图4,∠1、∠2、∠3、∠4、∠5中, 同位角有 ; 内错角有 ;同旁内角有 . 7.如图5,填空并在括号中填理由: (1)由∠ABD =∠CDB 得 ∥ ( ); (2)由∠CAD =∠ACB 得 ∥ ( ); (3)由∠CBA +∠BAD = 180°得 ∥ ( ) 8.如图6,尽可能多地写出直线l 1∥l 2的条件: . 9.如图7,尽可能地写出能判定AB∥CD 的条件来: . 10.如图8,推理填空: (1)∵∠A =∠ (已知), ∴AC∥ED( ); (2)∵∠2 =∠ (已知), ∴AC∥ED( ); (3)∵∠A +∠ = 180°(已知), ∴AB∥FD( ); (4)∵∠2 +∠ = 180°(已知), ∴AC∥ED( ); 二、解答下列各题 11.如图9,∠D =∠A,∠B =∠FCB,求证:E D∥CF. A C B 4 1 2 3 5 图4 a b c d 1 2 3 图3 A B C E D 1 2 3 图1 图2 4 3 2 1 5 a b 1 2 3 A F C D B E 图8 E B A F D C 图9 A D C B O 图5 图6 5 1 2 4 3 l 1 l 2 图7 5 4 3 2 1 A D C B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定与画法

知识要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精讲精练 ★例1、直线MN⊥AB,垂足为D,且AD=BD,P是MN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

★例2、△ABC中,AB=AC,O是△ABC内一点,且OB=OC,求证:直线AO垂直平分线段BC ★★变式1、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BC于点F,连接AF,求∠AFC的度数。 ★★★变式2、如图,在△ABC中,AB=AC,∠A=120°,AB的垂直平分线MN分别交BC、AB于点M、N。求 证:CM=2BM. ★★★变式3、以线段AB为底边的所有等腰三角形中,它们另一个顶点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式4、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例3、如右图,P是∠AOB的平分线OM上任意一点,PE⊥CA于E,PF⊥OB于F,连结EF. 求证:OP垂直平分EF. ★★★例4、已知:如图,CE⊥AB,BF⊥AC,CE与BF相交于D,且BD=CD. 求证:D在∠BAC的平分线上. ★★★变式5、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AM平分∠DAB.

★★★变式6、已知:如下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32,AC=24,求BD 的长。 当堂检测 一:填空选择 1.如图,已知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点P是MN上一点,若AB=10 cm,则BD=__________cm;若PA=10 cm,则PB=__________cm;此时,PD=__________cm. 2.已知线段AB及一点P,PA=PB=3cm,则点P在__________上. 3..如图,在△ABC中,∠C=90°,∠A=30°,BD平分∠ABC交BC于D,则点D在______上. 第1题第3题 4.如果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正好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

平行线的概念及三线八角

10.2平行线的判定 第1课时平行线的概念、基本事实及三线八角 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及基本事实,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及性质; 2.能够运用平行线及三线八角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观察下列图片,想一想如果手扶式电梯左右扶手之间的宽度不相等会怎样,如果铁轨两条轨道之间的距离不相等会怎样?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行线的概念、画法及基本事实 【类型一】平行线的概念 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或垂直B.平行或相交 C.平行、相交或垂直D.相交 解析: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性质进行说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类型二】平行线的画法 如图所示,在∠AOB内有一点P. (1)过P画l1∥OA; (2)过P画l2∥OB. 解:如图所示.

方法总结:运用三角板作平行线注意直尺的使用,以确保作出的两条直线为平行线. 探究点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类型一】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断 例3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A.∠A与∠B是同旁内角 B.∠3与∠1是同旁内角 C.∠2与∠3是内错角 D.∠1与∠2是同位角 解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基本模型判断.A中∠A与∠B形成U型,是同旁内角;B中∠3与∠1形成U型是同旁内角;C中∠2与∠3形成Z型,是内错角;D中∠1与∠2是邻补角,题设说法错误.故选D. 【类型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例4如图,找出图中∠DEA,∠ADE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解析:结合图形,找出“三线八角”. 解:图中∠DEA的同位角为∠C、内错角为∠BDE、同旁内角为∠A和∠ADE;∠ADE 的同位角为∠B、内错角为∠CED、同旁内角为∠AED和∠A. 方法总结:两个角的公共边所在直线为截线,其余两边所在直线是被截的两直线,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两旁找内错角. 【类型三】答案不唯一的图形问题 如图所示,直线DE与∠O的两边相交,则∠O的同位角是________,∠8的同旁 内角是________. 解析:直线DE与∠O的两边相交,则∠O的同位角是∠5和∠2,∠8的同旁内角是∠1和∠O.故答案为∠5和∠2,∠1和∠O.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题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2. 如图,AD ⊥BC 于点D ,EF ⊥BC 于点F ,EF 交AB 于点G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且∠1=∠2.AD 平分∠BAC 吗?说说你的理由. C E 1 2 A B C D F G E

3. 如图,若AB ∥CD ,∠1=∠2,则∠E =∠F ,为什么? 4、如图,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已知∠1+∠2=100°, 求 ∠A 的度数. 5、如图,直线AC ∥BD ,连结AB ,直线AC ,BD 及线段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 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 A ,PB ,构成∠P AC ,∠APB ,∠PBD 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 (1)当动点P 落在第①部分时,试说明:∠APB =∠P AC +∠PBD . (2)当动点P 落在第②部分时,∠APB =∠P AC +∠PBD 是否成立? (3)当动点P 落在第③部分时,请全面探究∠P AC ,∠APB , ∠PBD 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 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说明. 1 2 A B C D E F A D B C 1 2 A E

一、能力提升 1. 如图,已知∠ABC +∠ACB =110°,BO 、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EF 过O 与BC 平行,则∠BOC = . 2. 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 =65°, 则∠AED ′的度数为 . 3. 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 . 4.如图,已知∠1+∠2=180°,∠A=∠C,AD 平分∠BDF.求证:BC 平分∠DBE. B 1 2 F D E C A 5、如图,已知∠ABD 和∠BDC 的平分线交于E ,BE 交CD 于点F ,∠1 +∠2 = 90°. 求证:(1)AB ∥CD ; (2)∠2 +∠3 = 90°. 6、如图,已知AB ∥CD ,∠BAE =30°,∠DCE =60°,EF 、EG 三等分∠AEC . (1)求∠AEF 的度数; (2)求证:EF ∥AB . E G D C F A B 1 2 3 E D B C′ F C D ′ A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C 1 2 3 A B D F E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各种证明

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对于掌握定理以及定理的证明并不存在多大得困难,这是因为在七年级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经历探索、猜测过程,能够运用公理和所学过的定理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里和判定定理. ②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能力目标: ①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②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③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①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难点是两者的应用上的区别及各自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究新课;第三环节:想一想;第四环节:做一做;第五环节:随堂练习;第六环节:课时小结第七环节: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如图,A、B表示两个仓库,要在A、B一侧的河岸边建造一个码头,使它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码头应建在什么位置? 其中“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要强调这几个字在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七年级时研究过线段的性质,线段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用折纸的方法,根据折叠过程中线段重合说明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一个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

(完整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经典题型汇总

1.如图,在△ABC中,∠B=ACB ,CD平分∠ACB 交AB于D点,AE∥D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已知∠E=36°,则∠B多少度. 2.如图,AB∥CD∥PN,∠ABC=50°,∠CPN=150°.求∠BCP的度数. 3.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如果∠BMN=∠DNF,∠1=∠2, 那么MQ∥NP.为什么?4.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 若∠EFB=65°,则∠AED′等于 5.如图,∠1=∠2,∠C=∠D,那么∠A=∠F,为什么? 6.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A B C E D

7.已知AB ∥CD ,分别探讨下列四个图形中∠APC 和∠PAB 、∠PCD 的关系.(只要求直接写出),并请你从所得关系中任意选出一个说明理由。 8.如图, 已知:∠1=∠2,∠3=∠4,∠5=∠6. 求证: AD ∥BC. 9.如图,已知CD ⊥AB 于D ,EF ⊥AB 于F , ∠DGC=105°,∠BCG=75°,求∠1+∠2的度数. 10.如图,AD ⊥BC 于点D ,EF ⊥BC 于点F ,EF 交AB 于点G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且∠1=∠2.AD 平分∠BAC 吗?说说你的理由. 11.如图,若AB ∥CD ,∠1=∠2,求∠E 和∠F ,的关系? 12.如图,DB ∥FG ∥EC ,∠ABD =60°,∠ACE =36°,AP 平分∠BAC .求∠PAG 的度数. A B C D E F 2 3 1 4 5 6 B C A D E F G 2 1 1 2 A B C D F G E 1 2 A B C D E F

平行线的判定、性质公理及定理

一、学习内容:平行线的判定、性质公理及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二、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性质公理及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能对平行线的判定、性质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性质公理及定理. 难点:推理过程的规范化表达. 四、学习方法:教师精讲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五、使用课时:2课时 六、学习导航 考点一 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注意:证明两直线平行,关键是找到与特征结论相关的角. 例1.如下图,当∠1=∠3时,直线a、b平行吗? 当∠2+∠3=180°时,直线a、b平行吗?为什么?你有几种方法。 例2.请将下面的空补充完整 1.如右图,若∠1=∠2,则_______∥_______() 若∠3=∠4,则_________∥_________() 若∠5=∠B,则_________∥_________() 若∠D+∠DAB=180°,则______∥_______() 2.如右图,∠1+∠2=180°(已知) ∠3+∠2=180°() ∴∠1=_________ ∴AB∥CD() 课堂练习: 1.如图6-21,已知∠B=142°,∠BFE=38°,∠EFD=40°,∠D=140°, 求证:AB∥C D. 2.已知,如下图(1),(2),直线AB∥ED.

求证:∠ABC +∠CDE =∠BCD . (1) (2) 3.如图,如果AB ∥CD ,求角α、β、γ与180o之间的关系式. 4.如图,已知CD 是∠ACB 的平分线,∠ACB = 500,∠B = 700,DE ∥BC , 求:∠ EDC 和 ∠BDC 的度数。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B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C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D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如右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 ) (1)∠1=∠2,(2)∠3=∠6,(3)∠4+∠7=180°,(4)∠5+∠8=180°, 其中能判定a ∥b 的条件是( ) A .(1)(3) B .(2)(4) C .(1)(3)(4) D .(1)(2)(3)(4) 3.如右图,如果∠1=∠2,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AD ∥BC B .AB ∥CD C .∠3=∠4 D .∠A =∠C 4.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 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40° B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二.填空题 5.如右图,∠1=∠2=∠3,则直线l 1、l 2、l 3的关系是________. α γ βE D C B A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12.1.2轴对称—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一、知识回顾: 1.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经过线段并且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探究新知: 2、已知:如下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垂足为c,点p是直线l任一点 求证:PA=PB 证明: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3.思考:反过来,如果PA=PB,那么点P是否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已知:如图,PA=PB 求证: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提示:做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上。练习 三、例题评析: 例1 如图,已知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10cm,BC=11cm,求ΔABD的周长? A E 若AB=AC,则点A 在线段的 若直线ED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则图

例2、三角形中,分别画出边AB ,BC的垂直平分线,若这两条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则点O是否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说明理由。 四、课堂练习: 1、△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求△ABC的周长。 2、如图,AB=AC,MB=MC.直线AM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吗? 五、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有A、B、C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 建一个购物超,使超市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 ) A.在AC、B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 B.在AC、B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 C.在AC、BC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D.在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C B A

2.下列语句正确的有()句 ①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重合;②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直线的两侧;④两个轴对称图形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A、1句 B、2句 C、3句 D、4句 3.设A,B关于直线MN对称,则垂直平分。 4.如果O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AB的交点,那么= 。 5.设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当点P在MN上运动时,PA,PB的长度都随之变 化,但总保持。 6、如右图所示,△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E、D,BE=6,求△BCE的周长。 7.如下图,AD⊥BC,BD=DC,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AB、AC、CE的长度有什么关系?AB+BD与DE有什么关系?六、应用与拓展: 1、如图,△ABC中,AB=AC=18cm,BC=10cm,AB的垂直平分线ED交AC于D 点,求:△BCD的周长。

(完整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经典题型

1.如图,在△ABC中,∠B=ACB,CD平分∠ACB交AB于D点,AE∥D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已知∠E=36°, 则∠B=度. 2.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 为。 3.如图,AB∥CD∥PN,∠ABC=50°,∠CPN=150°.求∠BCP的 度数. 4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如果∠BMN=∠DNF,∠1=∠2, 那么MQ∥NP.为什么? 5.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 γ β α D C B A A B C E D

6.如图,∠1=∠2,∠C=∠D,那么∠A=∠F,为什么? 7. 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8 .已知AB∥CD,分别探讨下列四个图形中∠APC和∠PAB、∠PCD的关系.(只要求直接写出),并请你从所得四个关系中任意选出一个说明理由

9.如图, 已知:∠1=∠2,∠3=∠4,∠5=∠6. 求证: AD ∥BC. 10.如图,已知CD ⊥AB 于D ,EF ⊥AB 于F , ∠DGC=105°,∠BCG=75°,求∠1+∠2的度数. 11. 如图,AD ⊥BC 于点D ,EF ⊥BC 于点F ,EF 交AB 于点G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且∠1=∠2.AD 平分∠BAC 吗?说说你的理由. A B C D E F 2 3 1 4 5 6 1 2 A B C D F G E

12. 如图,若AB ∥CD ,∠1=∠2,则∠E =∠F ,为什么? 13.如图,DB ∥FG ∥EC ,∠ABD =60°,∠ACE =36°,AP 平分∠BAC . 求∠P AG 的度数. 14.如图,AB ∥CD ,∠1=115°,∠2=140°,求∠3的度数. 1 2 A B C D E F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