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史复习题之第5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近代史复习题之第5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近代史复习题之第5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近代史复习题之第5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1928年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其政权性质是( )

A.地主阶级的统治

B.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C.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治

D.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2.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一个纲领,使北洋政府时期在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被彻底废除了,这个纲领是( )

A.《宪政纲领》

B.《训政纲领》

C.《建国大纲》

D.《军政纲领》

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八七会议

4.彻底纠正并清算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的重要会议是( )A.党的六大B.党的六届一中全会

C.八七会议

D.中共六大

5.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A.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6.八七会议后,作为中央特派员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的是(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贺龙

7.毛泽东关于“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提出是在( )

A.八七会议上

B.三湾改编时

C.古田会议上

D.中共六大上

8.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

A.农民问题

B.武装斗争问题

B.土地问题D.统一战线问题

9.在井冈山地区建立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时间是( )

A.1927年8月

B.1927年9月

C.1927年10月

D.1928年4月

10.1930年1月,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著作是(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

1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 )

A.朱德B.毛泽东

C.周恩来D.陈毅

12.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的是( )

A.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B.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

C.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D.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13.结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中共六大

D.古田会议

14.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

A.《兴国土地法》B.《井冈山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15.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为人民打仗

C.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D.服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

16.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 )

A.党的领导B.官兵一致

C.政治工作D.军民一致

17.1929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第二个土地法是( )

A.《兴国土地法》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中国土地法大纲》D.《井冈山土地法》

18.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前,“左”倾错误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是( )

A.三次B.二次

C.一次D.四次

二、多项选择题

1.1928年以后有一些人对国民党政权产生幻想,以为中国可能由此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原因在于( )

A.国民党曾经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面旗帜B.大革命时期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C.它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D.修订不平等条约,维护了民族权利

2.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主要措施有()

A.建立庞大的军队B.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C.禁止革命活动D.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一些追求进步、向往真理的人士,在革命的危急时刻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其中包括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领导职务的()A.徐特立B.郭沫若

C.彭德怀D.贺龙

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入创建红军新时期的著名起义有( )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

C.平江起义D.广州起义

5.1927年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 )

A.周恩来B.朱德

C.叶挺D.贺龙

6.1928年—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

7.红一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包括( )A.赣南革命根据地B.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D.闽西革命根据地

8.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法令有(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土地法令

C.妇女法D.劳动法

9.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根据地创办的学校有( )

A.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B.高尔基戏剧学校

C.列宁师范学校D.中央农业学校

10.在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指责为( )

A.狭隘的经验论B.富农路线

C.右倾机会主义D.“左”倾机会主义

11.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是( )

A.军事问题B.组织问题

C.政治问题

D.思想问题

12.遵义会议成立的新的三人团成员包括( )

A.周恩来B.毛泽东

C.张闻天D.王稼祥

13.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在( )

A.甘肃会宁B.陕北吴起镇

C.四川懋功D.甘肃静宁

14.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的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是( )

A.依靠贫农、雇农B.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C.保护中小工商业者D.消灭地主阶级

三、名词解释

1.八七会议

2.南昌起义

3.秋收起义

4.中央革命根据地

5.井冈山土地法

6.长征精神

四、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怎样认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2.遵义会议及其意义?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五、论述题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A4.C5.A6.B7.A8.A9.C10.C11.B12.B13.A14.B15.A16.C17.A18.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ABCD3.CD4.ABC5.ABCD6.ABCD7.AD8.ABD9.ABCD

10.ABC11.AB12.ABD13.AD14.ABCD

三、名词解释

1.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这次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2.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的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起义部队同时提出自己的“第一使命就是要实行土地革命”、为“解决农民问题而奋斗”。

3.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并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4.中央革命根据地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

“围剿”作战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1座县城、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5.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因而是错误的。1929年4月,毛泽东在赣南发布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6.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的高度概括。它表现在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奋勇向前。今天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激励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四、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怎样认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工会,发动工人罢工和开展民众运动上。国民革命时期,党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但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尤其他放弃了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不去认真地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当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民众时,党就没有革命的武装力量进行斗争,结果革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

第二,血的教训使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对武装斗争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作出了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回答和选择。1927年8月1日,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以后党又先后领导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武装起义,为创建人民革命军队和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2.遵义会议及其意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年达到了成熟。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尽管经过长征,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从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不足3万人。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第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三,共产党员和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它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奋勇向前。

四、论述题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

第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勇敢地继续高举起革命的旗帜,但是究竟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则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的探索。

第二,为了坚持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进行武装斗争。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斗争先后受到挫折。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

第三,这些事实说明,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第四,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主义。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

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

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以外,主要的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在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队伍中奋斗的人们,都是要革命的,但是由于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些领导人犯了严重的错误。因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认识到,只有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各种错误倾向,包括“左”的传统,提高执行正确路线的自觉性。

所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以便武装全党,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1937年夏,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党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这样,他就从理论上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的工作。

中国近代史的改良与革命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近代史的改良与革命》。 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用血和泪书写的一段苦难史,也是一部饱尝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屈辱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如“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其中“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就是关于改良和革命的典型代表事例,首先我讲介绍改良与革命的定义。 接下来我简短地阐述一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并跟大家分析一下两者的异同。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包含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和国体政体等问题。(1)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2)在革命的性质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3)在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只能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4)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国家构成和政权组织,毛泽东认为它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走出的这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透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方面: (1)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的本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2)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 2.思想教育方面: (1)认清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的本质,懂得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必要的、正义的、进步的。 (2)了解这一时期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懂得端正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3.能力培养方面: 认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懂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创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 (3)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2.教学难点 (1)端正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2)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时分配 约用3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927年七一五政变以后,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仍然互相对峙。经过几番周折,实现了宁、汉合流。在此基础上,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的? 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的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其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的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再次,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运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 最后,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二、土地革命战争兴起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0000人,共产党员26000多人。1927年共产党员人数由579000人锐减至10000人。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

中国近代革命的几个时期

中国近代革命的几个时期: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24年(国民党一大)——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国民大革命时期 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1945、1946年——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补充: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领导阶级不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 革命的前途不同——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前) 4、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1978年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 明治维新使日本“脱亚入欧”成为东方工业强国,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于1936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战争策源地。 2、中国: 20世纪30年代,中国依然是徘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国家;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内战,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坚持“壤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给日本侵华可乘之机。 3、世界: 经济危机导致世界政局动荡,德、意、日法西斯结盟,气焰嚣张; 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国际联盟不能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二、日本侵华行径: 1、抗日战争爆发之前: ①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1894——1898年;《马关条约》 ②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小段 铁路,诬称东北军所为,袭击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次日沈阳陷落;1932年,东北陷落,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2、抗日战争爆发: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北平西南宛平县;日军借口一名士 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被拒绝,随即进攻中国守军第29路军还击;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抗战爆发后: ①八一三事变:1937年;上海;日军越过两军对峙线,中国守军还击;淞沪会战开始。 ②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始,淞沪会战后;凶残的法西斯暴行引起了中国和全世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内容如下:10服设2班谭德林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xx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_习题_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1928年12月在东北宣布“改易旗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的是 A. 张作霖 B. 冯玉祥 C. 张学良 D. 冯国璋 2.经过新老军阀的系列混战,近代中国再度在形式上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是在。 A.1927年7.15政变 B.宁汉合流 C.9.18事变 D.东北易帜 3.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A、地主阶级政权 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资产阶级政权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4.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喊出一句著名的口号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兵民是胜利之本 D.没收一切土地 5.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的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洛川会议 6.中共八七会议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确定的方针是 A 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D 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7.国民革命失败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的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百色起义 8.1927年9月爆发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领导者是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彭德怀 D. 邓小平 9.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辟的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C.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D.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10.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是 A.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 湘鄂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 鄂豫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 左右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1.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A. 《井冈山土地法》 B. 《兴国土地法》 C.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标记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 【知识解读】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春,在香港建立起兴中会总部,规定革命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檀香山兴中会的创建和香港兴中会总部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基本形成,从此他鉴定地走上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道路。 标记中国同盟会 【知识解读】1905年8月2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领会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知识解读】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之为三民主义。其基本内容为: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革命推翻清王朝,改变其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实现中国的独立。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主”,也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就是通过涨价归公和照原

价收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实现土地的国有化,国家可以利用全国地产收入来发展经济。 领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知识解读】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而逐渐形成的。他们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走向了清政府的对立面,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简单运用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知识解读】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加失望,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这表明《辛丑条约》后,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列强加紧控制和争夺中国,一方面是清政府甘心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致使中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清末“新政”涉及面很宽。一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

改良和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改良和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12-22 12:38 提问者:愿做一株红棉- 一级 最佳答案 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推行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及之后的清末新政在近代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和先进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激进派推行的新文化运动,撼动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一些障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最后,由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行工农联盟,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走人民战争路线,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改良和革命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7-6-4 21:27 提问者:ty391421 - 二级 最佳答案 (1)首先,我认为,不管是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要求。也就是说,革命与改良,不是某一部分人主观地造成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造成的。近代开启以来,中国遭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身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遭到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国内的腐朽势力愈益抬头,并与侵略势力结成联盟,阻碍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只有改变现状,奋发自强,才能自立于世界。那么革命与改良就成了改变现状的两条不同的道路。 来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冲击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苦难,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并压制中国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它又促成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正是在四面受敌、即将遭肢解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才意识到必须改变现状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虚心地吸取西方的先进文明。 (2)改良应该是首选之法。因为改良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通过逐步的、有序的制度改革,使一个国家和平地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强国。改良可以使传统与现代不完全脱节,也可以使变革更持久有效。相反,革命要流血,要带来民众的苦难,还可能造成国家民族的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摘要: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关键词;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 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行为吓倒,党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 周恩来等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朱德同志领导的起义部队不久就到井冈山会师。随着斗争的发展,党建立了许多工农红军部队,创建了多个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红军各个方面军曾连续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从三十万人减到三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三十万人减到四万人左右。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党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的强大群众斗争。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

浅谈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

浅谈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 提要 回顾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从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的政治变革,到辛 亥革命的彻底推翻帝制,再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一直在经历着改革和革命,并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革命和改良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并且持续实践着。本文从近代历史改良与革命演变的事实出发,浅谈改良与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及改良与革命的关系。 关键字中国近代史改良革命影响关系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都是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产物,又随着这种民族危机的加深而发展、成长。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救亡热情。一部分人开始组织维新救亡运动,另一部分人开始考虑革命救亡。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成为他们的领导人。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改良派革命派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因为在这两百年来,外国侵略及民族 问题的日益深化,中国社会已经走向了边缘.但这一段历史又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水深火热的两百年,中国也在改良与革命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当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中国究竟该走改革这条路还是革命这条路,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最具典型意义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维新运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是发展资本主义。但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便是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运动,矛头都是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其中,由于领导力量不同、革命前途不同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时14年,旨 在反对清朝统治,但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单靠农民不可能建立一个区别于封建王朝的新政权,因此太平天国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毕竟还是一次单纯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为此后的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它本身不能算是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革命,都是典型的革命。 " (一)在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也曾试图走改良的道路,但由于腐败的清政府 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特权,不愿意进行真正的改良,因此,这条路走不通。(二)辛亥革命不是靠革命党的煽动才发生的,而是封建统治阶级逼出来的,是清政府 腐败统治的必然结果。导致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的原因不是因为推翻了清朝皇帝,而是因为革命不彻底。(三)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为新中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没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没有无

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 一、专题理论线索 本章主要了解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内外政策及其统治下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掌握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本章,学生应掌握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领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熟悉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专题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本专题以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寻找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为切入点,让学生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中国人民要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这个政权作坚决的斗争。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大批共产党员被捕、被杀。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为了复兴中国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但到底应该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提供给我们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三大起义也都以攻取城市为中心。但都失败了。到底何去何从,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在会攻长沙失败后,他总结经验教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近代史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在() A 、四一二政变时 B 、南昌起义时 C 、八七会议上 D 、秋收起义时 2 、国共十年时期,“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主要原因是( ) A 、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B 、地处敌人空隙,有回旋余地 C 、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D 、敌人忙于混战,无力围剿 3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实行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其直接目的是() A 、分化资产阶级阵营 B 、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C 、解放农村生产力 D 、集中力量消灭地主富农 4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主要是指() A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C 、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D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 、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C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D 、中共仍未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6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传队,意思是指() A 、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红军战胜了党内分裂的危机 C 、长征途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抗战的主张 D 、长征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7 、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A 、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 、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 、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D 、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8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哪一项是对八七会议的发展?() A 、根据地建设 B 、武装斗争 C 、土地革命 D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 .1927 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A 、资产阶级政权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这对我们有何历史启示?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纲要试题库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选出,每小题1分) 1.下列哪一事件使得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A 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 B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 宁汉合流 D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1927 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A 资产阶级政权 B 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 地主阶级政权 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4. 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开辟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指:A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在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然后全国响应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6. 1927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三大武装起义是指 A、八一南昌起义 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C、海陆丰起义 D广州起义 7.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在 A四一二政变时 B南昌起义时 C八七会议上 D秋收起义时 8、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得到农民衷心拥护的原因是 A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D进行了土地革命 9.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是 A.八七会议的决议 B.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 D.土地革命路线的制定 10.下列选项哪一个不属于王明的左倾错误 A.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C.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 B.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最危险的敌人; D.实行关门主义,打击中间势力 11. 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 国民革命的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正确 12.遵义会议召开和一系列正确的重大决策是()做出的 A 在苏联共产党帮助下 B在共产国际指示下 C 在同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 D在德国顾问李德的策划下 13. 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 1. 如何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解答: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 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关系? 解答:(1)近代中国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2)两大任务的关系:两者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但又紧密联系,息息相关,不能分离。第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延续和追求的目标。 3.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其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重要原因;其二,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列强不能灭亡中国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

4.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及其意义: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5.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纲领。它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主张建立圣库制度,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些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具有进步意义,但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们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不可能实现。 6. “洋务运动”(性质、时间、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意义):指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了拯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以引进枪炮、科技,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为主要内容的的学习西方的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由于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企业管理的腐朽性,因而失败。 7. 什么是“戊戌维新”的意义? 解答: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改良与革命

在经历了19世纪的苦难与动乱之后,20世纪的中国进入到一个革命的时代,一个波澜迭起的革命时代。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先后被革命浪潮所掀翻,退出历史舞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出现稳定局面,由此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回首百年,有人感叹,如果走代价较小的改良之路该有多好,遂有“告别革命”之说,亦有提倡“回到康有为”“回到孔孟道统”等等说法。然而,历史选择并非由一个理想化的愿望所决定,任何事后的讨论都应该回归历史现场,观察其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其影响,而不应脱离具体时空作臆测与推理。 革命不是人为的任意选择 一般而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改良总是比革命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因此,选择改良、避免暴力对抗为一般常情。然而,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革命与改良的发生皆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不取决于个人或群体的良好愿望。当社会矛盾尖锐到改良不足以应对时,革命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之时,革命又绝非任何好事者所能煽动。 20世纪中国革命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并成为一波波不可阻遏的洪流,并不是中国人有激进的偏好,也不是少数人鼓动所致,而是由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危机所触发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陆沉,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外不能抵抗强敌,内不能维持民生,国家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历史是给了改良机会的。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到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再到辛丑之耻后的清末新政,清朝统治者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自救运动,试图通过局部的改良来挽救将倾之大厦。客观地说,清末十年的改良不能说毫无成就。然而,清政府的改良和社会期待落差巨大。清政府期望通过细枝末叶的改良,将无所不包的君权法制化,为专制君权披上现代的外衣。1908年8月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赋予了皇帝极大权力。1911年5月“皇族内阁”的出台,则向社会公开了清廷皇族的集权之心,使人们对预备立宪的前途丧失信心。 清政府阻塞了改良之路,使社会普遍弥漫着革命情绪,只是等待着有人出来登高一呼。辛亥之年,武昌首义,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数月之间,江山易色。短短的4个月中,并没有经过特别重大的战役,清廷退出了历史舞台。可见,清廷的统治根基早已松散,革命已是民心所向。 然而,辛亥革命虽然赶走了皇帝,却未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国家依然处于虚弱和无序状态。在国际上,从日本提出“二十一条”,逼签屈辱的“民四条约”,到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而未能从战败国德国手中收回胶州湾,中国依然是一个被人欺侮的国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近代之中国,因为清政府当局的软弱无能,使得中国遭受了西方近百年的凌辱,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走到了国将不国,家将不家的地步。部分有识之士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探索救国存亡的道路。 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器物”层面到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等提出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层面,依旧是没有改变中国遭受列强压榨的局面。再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试图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成立一个民族独立、人民富强的民主国家。但是结局是最终推翻了清王朝,也成立了以南京临时政府为代表的中华民国。可是却没有改变中国当时的局面,中国依旧是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压榨;依旧是军阀割据,互相混战;依旧是民不聊生,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依旧是复辟势力时时抬头,企图恢复君主专制的中央政权,人们依旧是在不断地探索,于茫茫世界中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在何方?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生活在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生的希望。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的任务光荣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从此中国革命由这一新兴的阶级领导的党来领导,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中国革命的道路依旧是一片崎岖,前途依旧是一片迷茫。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了大联合,实现了第一次的国共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但是国民大革命最终在国内反动势力的干扰下归于失败,使得中国革命再一次陷入了失败的阴霾。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血腥屠杀,激起了中国共产党的强烈反对。于1927年举行了南昌起义!在共产国际及俄国革命成功的思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理解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以农村为革命重点,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这些是应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集体奋斗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遵义会议表明革命的政党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才能逐渐成熟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势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全民族抗战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避免奴役的厄运,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