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活动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

活动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

活动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

KEGAI QIANYAN 课改前沿

95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景书楷(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可见“活动”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活动教学;学生

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灵动思维、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活动的设计,将知识直接“倾囊相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主动探索,只有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必将泯灭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影响后续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应注意扭转这一局面,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掌握数学,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和激情.

一、设计游戏性活动,激发兴趣

初中生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而游戏是他们钟爱的活动.游戏,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获取新知的内驱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学习数学和掌握数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对学生说:“这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学生听后,很是兴奋,老师开始宣布游戏规则:在自己心中默默地想一个数,然后用这个数乘5,再减去2.5,算出最后的结果.然后将最后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让你同桌猜出这个数是多少?明白游戏规则后,学生都进入了游戏中,有的学生根据逆推的思路,算出了原数;也有的学生根据游戏规则,想到了这样的等量关系式:原数?5-2.5=现在的数,然后根据等式中各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原数;还有学生直接用字母表示原来的数,成功地构建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知的学习中,而且学生兴趣倍增.

上述案例,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游戏化的活动,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富有趣味,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积极.

二、设计操作性活动,强化理解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还难以完全适应数学学习的发展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思维短板,不能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为了化解这样的矛盾,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发挥指尖智慧,感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强化理解.

在教学多边形的外角和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过程,复习了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n-2)?180?,为探讨新知做好了充分准备.紧接着教师话锋一转:“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即进入了沉思中,教师没有立即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索.学生先在纸上任意画了一个三边形,然后分别画出它每个内角的外角,然后用量角器量出每个外角的度数,再进行相加.也有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与三个内角的和正好是3个平角的度数之和,即180??3,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外角和是180??3-180?=360?.那其他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呢?学生再一次投入到了操作中,在操作中,学生欣喜地发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它们的外角和都是360?.

上述案例,教师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为学生设计了操作性的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逐步触及知识的本质.这样的学习过程,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效学习.

三、设计反思性活动,灵动思维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渗透反思的方法,让学生想反思、会反思、爱反思,切实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够全面发展,从而为后续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勾股定理后,教师出示题目:“葛藤在生长中,为获得更多的雨露和阳光,其茎蔓常绕着树干沿最短路线盘旋而上.如果把树干看成圆柱体,它的底面周长是12cm,当一段葛藤绕树干盘旋两周升高18cm时,这段葛藤的长是多少?”这道题目出示后,学生一筹莫展,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反思题目中的相关信息,葛藤绕树干盘旋两周升高18cm,那么盘旋一周升高多少呢?自然会想到9cm.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运用所学的勾股定理解决这道问题呢?学生依据题意,画出了图形,发现底面周长12cm、盘旋一周升高的9cm,就相当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葛藤的长就相当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然后运用勾股定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上述案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出现困顿之时,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在反思中探寻有效的思路,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反思能力.总之,活动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渠道,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着手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设计有效、有质的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完成良好知识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贺慧玲.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7(5):99-100.

[2]王继猛.初中数学课堂的活动式教学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4):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