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四步分析法”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四步分析法”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四步分析法”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四步分析法”

浅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四步分析法”

摘要: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以外,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生物实验“四步分析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还是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四步分析法

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并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总结归纳成了“四步分析法”。一、取材分析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实验课是生物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体验、领悟相关科学方法,培养动手水平及探究精神。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理解,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水平,引导学生就实验分析的方法实行初步探索。 一、取材分析 准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准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准确。例如,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准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 二、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准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对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

高中生物必修三实验教案汇总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原理】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目的要求】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NaH2PO4等的溶液,在加入酸或碱后,能使PH的变化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水5:1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液,0.1mol/L HCl(盛于滴瓶中)、0.1mol/L NaOH(盛于滴瓶中)、4副防护手套、50ml烧杯1个、50ml量筒1个,彩色铅笔、PH计或万能PH试纸、镊子、自来水。 二、方法步骤和记录 1、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2、用PH计成PH试纸测试,并作记录 3、一次加一滴0.1mol/L HCl,然后,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4、,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PH,再如步骤3,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的NaOH,测定并记录PH。 5、充分冲洗烧杯,用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步骤4,记录结果 6、充分冲洗烧杯,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4记录结果。 三、现象观察 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 四、实验结论 1、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PH的变化,虚线表示加入碱后PH的变化。再用其他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变化情况。 2、根据实验结果,说出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的特点。 五、实验评价 你的实验测得的不同情况下的PH值是否存在误差?分析误差存在的原因,如何降低误差? [误区警示] 1、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请你分析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HCl与碱性物质NaOH发生中和发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减少误差。 第二次和第三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防止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2、实验过程中腐蚀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及解决措施。 解析: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若有洒落或溅出,要立即用水冲洗15min,并告诉老师。 3、生物材料最好是一种植物材料,一种动物材料。 【问题探究】 一、问题思考

四步教学法结题报告

四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结题报告 四川威远中学吴茂良 内容提要:为了扭转教师登台就讲,独霸课堂,学生少数表演,多数陪读的状况;为了打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写,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我们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构建了“阅读质疑,自主探究“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四步教学法——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上实施了八项策略。这一模式的实施,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四川威远中学校虽地处县城,但学生65%以上来自农村。学校条件、学生基础、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较差,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写,学生跟着老师思维转;受陈腐教学观念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课堂成了学生少数表演的舞台,学生横排就座、被动静听。教师备课流于形式,不动脑、抄参考,教案本上大都是知识点的罗列,或例题搬家,缺乏教法设计,对上课几乎没有用,备课归备课,上课归上课,备课上课两张皮。 学生作业成了摆设,作业常常是做一遍誊一遍,每一本作业都

写得整整齐齐,老师判作业大都是一对到底,正确率几乎可以说是100%。无效作业掩盖了学生学习的差异,起不到反馈作用。 教师的教学艺术跟不上,一样的面孔,一样的表情,一样的方法,一样的套路,今天重复着昨天,明天重复着今天,课堂用时少,收效甚微。 经过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我们认为:(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和家长不能代替,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二)课堂不是展示教师表演风采的舞台,而是体现驾驭能力和教学智慧的领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每个学生都应在课堂得到发展。(三)要去掉无效备课和无效作业,解放老师的手脚,做到备为教用,作业反馈教学。(四)改革教学模式,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平台。(五)学习借鉴兄弟县校的先进经验,转变教与学行为,但不可照搬现成模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和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借鉴学习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全体教师转变观念,实践探索新模式。 二、课题研究意义及价值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教学模式作为学与教的创新模式,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提纲引导之下,主动、自觉、独立的自学。能有效地促进课堂优化,使学生拥有迅速学习掌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摘要: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 能力、思考和处理数据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 同的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步骤和实论总结,通过实验来探索生物的规律。目前生物 实验教学存在着课时不足,实验研究较少,机械化重,实验标准化要求较高等因素,导致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不高,有时难于开展。本文章对高中生物实验 教学的现状进得了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5-185-01 高中生物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基本结构、物质构成,研究生物分类,生命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知识的一门课程。高中生物教学在新 的课程改革理念下也逐渐从知识学习转向了技能培养,确立了教师为主导、学生 为主体的教学角色定位。因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它是实现“知识学习”向“技能培养”转变的关键,所以必须保证实验教学的效率, 高中生物教师做好实验教学设计就是基础。因此,针对当前实验教学设计的现状 而思考相应的对策来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对促进高中生物教 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所以新课程改革注重对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认为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根本。 在高中生物生物教学中,着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已成为生物教学的重点,所以在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内容增加了不少。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围绕10个大主题 都提出了相应的实验要求,其目的是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中获得解脱,但在具体的生物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师和学生的转变不尚需要时间,因此大 量的实验让教师有些措手不及,而学生也无从快速地适应教师教学的转变,加之 有些教师盲目跟风,导致实验教学形式化,学生不但没有学好知识,技能培养更 成为了一句空话,在有的学校还出现了以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的现象。 不得不说,实验内容的增加和教师适应能力及课时之间存在了一定的矛盾。传统 教育模式重知识轻技能,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重实验结果而轻实验过程,新课标 则要求教师重过程,在这个转变中,因教师缺乏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往往实验成 为一种表演秀,在有的课堂中,实验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而是为了完成 任务,有的则还是停留在重结果轻过程上。从学生角度来看,新课标对实验的要 求标准较高,不仅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还要求学生能正确实验,在实验 中观察现象,通过现象而得到结论。以“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教学要求为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用具,在该实验中涉及较多的 实验用具,每一样教师都需一一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并正确使用;在实验步骤上, 从参考图到显微镜到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都需要学生认真、 仔细地进行;在实验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过程,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还需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但从课时和学生的基 础上看,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这就让教师在传统和新课标之间难 以取舍。 二、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对策

高中生物实验四步分析法

高中生物实验四步分析法 1第一步:取材分析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三“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以下简称“实验三”)中,剪取的是有活性的根,如果是死根、烂根,则观察不到预期的结果。实验四“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提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四”)中,选取的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选龋 2第二步: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2.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四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

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亚甲基蓝溶液在配制时,要求更高,浓度高一点点,就会影响根的活性。 3第三步: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3.1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0%盐酸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开碎,这一步也易漏掉。实验三中根经亚甲基蓝染色后,若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在后面的对比实验中,蒸馏水也将变蓝。 3.2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不少学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摘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实验、认识自然的成效;这无疑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积极探索和研究实验教学,将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已往的《生物教学大纲》都没有这样明确的提法,其提出的直接源头是素质教育的提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实验、认识自然的成效;这无疑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对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有人说:“得实验者得生物之天下”,这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对生物学实验要求越来越高,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云南省来说,今年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的第四年,在生物复习中如何有效的复习生物实验,相信是摆在许多生物老师面前的一个比较迫切的任务。笔者认为,从一开始的生物教学,认真探索和研究高中的生物实验教学,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平时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012年云南省普通高中高考考试说明中对中学生物学的实验高考提出了的要求: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从中可以看出高中课本的一些基础实验教学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但在平时的接触中了解到,许多老师好像对

中学生物实验四步分析法

中学生物实验四步分析法 发表时间:2010-04-20T00:45:39.903Z 来源:《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年5期供稿作者:伏正[导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在实验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在实验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此时,实验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找出并排除影响因素,使实验重做能获得成功;另一方面,还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甚至可能还有意外的收获、新的发现。 生物实验过程中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初步培养实验分析的能力,掌握生物实验中的一般分析方法,即从取材、药品与试剂、步 骤及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四个方面对实验进行分析的方法。 一、取材分析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很多生物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如果制成的装片中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三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三”)中,选取的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用做本实验的材料。 二、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三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倒入层析液时,其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药品与试剂的浓度。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实验后认为最适宜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 3.药品与试剂的纯度。有的实验对试剂的纯度有较高的要求,所用蒸馏水若用自来水代替,就会影响实验结果 三、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0%盐酸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这一步也易漏掉。 2.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如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如用刀片削或挖,会导致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 3.操作不严格。如解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画得不细不齐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四、显微镜的使用分析 需用显微镜的实验,有时会因为显微镜的操作、镜头污染等问题而影响观察,看不到已经出现的现象或结果。显微镜的操作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如对光程序、高倍镜观察程序等。如果不按程序操作,既耽误了时间,又观察不到相应的结果,而且易损坏显微镜。通常在用高倍镜观察时,把盖玻片压碎了,弄脏了镜头,就是由于在下降镜筒时,眼睛看的是目镜而不是物镜,这样,镜筒下降到什么位置就不知道了。正确的程序应该眼睛看着物镜,同时下降镜筒,让物镜接近装片,然后眼看目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观察到清晰物像。此外,目镜或物镜头被严重污染、焦距没有调好、放大倍数不够、视野较暗、标本不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观察。“四步分析法”可以在实验课上讲授,也可以在实验(理论)专题复习课中讲授。在具体的实验分析或解题过程中,既可顺次运用,亦可综合运用,具体问题,灵活分析。 例1.实验一中,在显微镜视野里,几乎看不到分裂相细胞,试分析其原因。 分析:(1)从取材角度看,可能是没有取准生长点部位导致的;(2)从步骤及操作角度看,可能是没有压片过程导致标本太厚,看不到单层细胞;(3)从显微镜使用角度看,可能是没有移动寻找。 例2.实验二中,质壁分离后进行复原时发现复原效果较差,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分析:(1)蔗糖溶液在配制时,浓度过大,质壁分离强烈,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2)质壁分离时间长了,未及时复原,细胞死亡;(3)滴入清水次数少或只滴入一次。 (作者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初中部)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一:四步教学法”学习及实施之心得体会 我学习了营山县教学质量工程相关文件,对文件中提出的“四步教学法”也进行认真的反思,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把近期学习和实践之心得记录如下: 一、出示教学目标 教授同年级段学科的教师,共同就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与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合作设计,达成共识,师师互动,利用教师间知识差异,通过相互切磋,达到互补累积,形成最佳教学方案,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九年级所有教学班在学科课堂上所出示的目标基本做到一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与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在教材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个别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通过随后的课堂交流与教师总结得到解决。 二、活动探究 交流包括生生互动交流和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展开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师生互动交流是教师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演示等时,主要是单项交流方式,即师→生,它有利于教师对信息进行整体控制,并将信息同时传递给尽量多的人。在课堂交流这个环节中以生生互动为主。在具体的课堂交流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该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

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课堂上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变为“引导者、导演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老师“给水喝”的局面,使学生学会“找水源”进行喝水。这样,师生就有可能实现良好的交流。 2、设计好师生交流的有效对话。 师生交流必须有话可谈,即必须有共同的“话题”,也就是不断向对方质疑问难。设置有效的对话主题,提出有效的问题是师生能够较好交流的前提。否则,师生就无法正常交流。于是,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设计好对话,切不可“没话找话”地设计一些“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无疑而问。 3、教师要找准位置。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的,要实现师生的相互交流,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 4、激励是师生交流的助推器。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激励学生,用教师情感的推动、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流而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课堂小结

新课程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14-04-10T13:32:16.387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王敬宝 [导读] 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河北省邯郸市釜春中学王敬宝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因此而成为了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我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我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rI‘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66岁的艾弗里的实验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看到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我大喜过望,因为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有人认为,教师释疑时要力求讲“全面、透彻、详细”,使学生心知肚明。我以为这对学生学习是无益的。一位优秀的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让学生自己去知识的海洋邀游。真所谓“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释疑的过程要结合教学的双方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二、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高中必修模块2第6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1.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2.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然而假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己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是很完美,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 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我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剪(剪取目的基因)一拼(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一导(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一检(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许多的知识点都很抽象,很多的生理过程无法用肉眼观察,这是高中生物的一个特点,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具体直观的经验。 所以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其转化成形象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高中模块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就利用一个学生很常见的事例去进行类比:当我们来到河边要到对岸时,需要船工用船渡过对岸的情境。其中,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然后进一步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到类比这种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学生从中也掌握了当遇到抽象知识运用类比来帮助理解的办法。 总之,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教案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 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水浴锅,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 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②脂肪小颗粒+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要显微镜观察) ③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 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 今天,我们学习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一)、还原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选材:苹果:洗净、去皮、切块,取5g放如研钵中 制备组织样液研磨成浆:加石英砂,加5 ml水研磨 注入组织样液2ml 过滤: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 加斐林试剂: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选择的实验、每个实验要用到的相关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哪些需要提前购买或准备、需要多少课时、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完成、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之间何时交流、怎么评价实验效果等。为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这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最好提前进行预实验把握时间。 二、深入研究教材 各个课题中,课题背景阐明了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基础知识介绍了基本方法与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学生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提供了试验流程示意图和参考资料,操作提示则从操作层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由于这部分内容为新加内容,教师在进行每个课题的研究时,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甚至进行预实验。然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明确知识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生物技术,形成实践能力。 三、观看视频、录像,用“讲授—演示”法进行教学 “讲授—演示”给了我们很好的策略,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动画,甚至可以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也有收获,配合讲授,学生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实验活动小组 本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然后搜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为落实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三维目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组进行分组。这样既在活动中实现智慧共享,提供创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时相互激励,还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适当利用学生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课程资源。比如到制作果酱的车间去参观,豆瓣酱的制作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有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答案,可以寻求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在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加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六、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不仅能了解课题活动效果,还能发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心理上的变化。在这种难度较大、历时较长、自由度较高的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实验的探讨,改进生物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 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社会需要更多创新性人才。那么你对创新的理解呢?创新是指人的思维活动或实践活动具有创造性,具有不同于前人或超越自我的途径和方法。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极大地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也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科特点。而实验能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做几个实验,或做几道实验题就可以得到的。很多的实验方法、程序、习惯都是在平时实验中一点点学习掌握积累而成的。我结合自身生物教学的实际,浅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部分教师对照考纲的必做实验,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一一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听实验、背实验。2、实验与生活脱节,学生缺乏学习的价值体验。3、完全用计

算机演示代替生物实验,一张接一张的投影片和动画播放使生物实验中的多种新鲜感觉只剩下视觉和听觉,实验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学生对实验本身的体验几乎为零。4、教师在进行分组实验教学时,只管让学生信马由缰地实验,而没有指导、交流、反馈和总结,绝大多数教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却忽视了方法的指导,使实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导致实验教学的低效。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中对实验教学的开展都有明确的阐述。有的教师认为:实验教学尽管没有开展,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差,这是明显的观念问题。曾有某地区教研室领导到一所学校检查工作,发现实验室里的显微镜的包装都没有拆封。因此,广大一线生物教师需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和理解《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切实改变重“知识传授”,轻“实验教学”的传统思想观念;不能“以讲代做”、“以电教媒体手段代替实验操作”,应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和其它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或其它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和科学态度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步骤

表达蛋白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一、原理 细菌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电荷和分子量。强阴离子去污剂SDS与某一还原剂并用,通过加热使蛋白质解离,大量的SDS结合蛋白质,使其带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上,不同蛋白质的迁移率仅取决于分子量。采用考马斯亮兰快速染色,可及时观察电泳分离效果。因而根据预计表达蛋白的分子量,可筛选阳性表达的重组体。 二、试剂准备 1、30%储备胶溶液:丙烯酰胺(Acr)29.0g,亚甲双丙烯酰胺(Bis)1.0g,混匀后加ddH2O,37O C溶解,定容至100ml, 棕色瓶存于室温。 2、1.5M Tris-HCl(pH 8.0:Tris 18.17g加ddH2O溶解, 浓盐酸调pH至8.0,定容至100ml。 3、1M Tris-HCl(pH 6.8:Tris 12.11 g加ddH2O溶解, 浓盐酸调pH至6.8,定容至100ml。 4、10% SDS:电泳级SDS 10.0 g加ddH2O 68℃助溶,浓盐酸调至pH 7.2,定容至100ml。 5、10电泳缓冲液(pH 8.3:Tris 3.02 g,甘氨酸 18.8 g,10% SDS 10ml加ddH2O溶解, 定容至100ml。 6、10%过硫酸铵(AP): 1gAP加ddH2O至10ml。 7、2SDS电泳上样缓冲液:1M Tris-HCl (pH 6.82.5ml,-巯基乙醇1.0ml,SDS 0.6 g,甘油 2.0ml,0.1%溴酚兰 1.0ml,ddH2O 3.5ml。 8、考马斯亮兰染色液:考马斯亮兰 0.25 g,甲醇225ml,冰醋酸 46ml,ddH2O 225ml。 9、脱色液:甲醇、冰醋酸、ddH2O以3∶1∶6配制而成。 二、操作步骤 采用垂直式电泳槽装置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配制

“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交流――训练巩固提高――总结升华深化”四步教学法

摘要:本人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探索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交流――训练巩固提高――总结升华深化”四步教学法。真正落实了课堂教学中要求做到的减少“讲听”比例,增加“说做”环节,尝试“教评”改革,学生的参与度与自主学习的效益大大的提高,他们在学习探究活动中也体会到了真正作为学习主人的乐趣。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引导成果交流展示总结升华深化角色转化教学效益提高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改革阵地,结合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本人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探索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交流――训练巩固提高――总结升华深化”四步教学法。现将这一教学模式操作步骤与方法介绍如下: 一、载体:设计科学合理实用的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是“四步教学法”课堂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载体,它是在老师的适时指导和点拨下,让学生通过自主、互助和交流完成学习任务的教与学的工具。文本结构上主要包括“自学预习”“导领展示”“拓展迁移”“巩固提高”四部分,它是对传统的“学习讲义”或者“学案”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其中“自学预习”包括:“课标要求”“重点难点”“预习要求”等内容,“预习要求”一栏中既有知识性的规划,又有学习方法的点拨引领。落实“自学预习”,学生可自主高效有序地整体感知每一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并在“导领展示”导引下,高效自主地合作学习,达到“三个基本”目标要求:较为熟悉地掌握基本知识点、基本解决所要学习的重点问题、基本理清本课的难点与疑点问题以备课堂讨论交流解决。“导领展示”部分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本课基础知识的回顾,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或者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可因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选择。第二部分为“思考探究”题,“思考探究”题的设计要本着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进行,一方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辅助学习的“润滑剂”。“巩固提高”中题目的设计可适当增加部分情境实践性的题目,如可设计情境让学生当“演员”,用“演”的方法“演”活历史知识。 导学提纲设计编写的原则应体现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即在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前提下,使提纲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尽量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并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编写提纲时应注意的事项: 1.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从深度、广度等方面把握所要教授的内容,力争在设计提纲时做到灵活自如游刃有余地处理有关知识,达到宏观知识把握与微观知识处理的有机结合; 2.要善于创设利于挖掘学生潜力的“闪光问题”,也就是设计有探讨价值的“思考探究”题或“合作探究”题: 3.在导学提纲的设计理念中要体现学法和学习策略的导引。 4,强调导学提纲的产生应是“集体研究”的成果。 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教学感悟与体会,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教学成果,鼓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