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重要)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重要)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重要)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重要)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证据有:①海边看远方来船;②月食时,投在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的;③站得高,看得远;④麦哲伦的首次环球航行,P3阅读材料路线;⑤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个漫长的过程,(2)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

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以上,人们用不同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P4图1.5,是个正球体)认识赤道、两极与地轴:P5图1.7。

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在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某点的经纬度(一般数字从上往下变小,说明是北纬,数字从上往下变大,说明是南纬;数字从左到右变小,说明是西经,数字从左到右变大,说明是东经),再判断该点的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所属的高、中、低纬度。二、地球的运动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偏东地的时刻比偏西地的时间早);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和太阳东升西落。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五带的形成和四季的变化

(1)五带: 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南北纬66.5°~南北纬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南北纬23.5°~南北纬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3)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是不同的:冬季: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是一年中最短的;夏季: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是一年中最长的;春、秋季: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比冬季长,比夏季短

三、地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七上P13图1.22)

1、掌握地图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本运用方法:

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内容的关系:选用比例尺越小,表示地图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选用的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分数)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P20正文第一段和P23活动“3(1)”)②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一百万厘米。千米化厘米加五个零。

2、地图方向的运用:(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3)在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图例和注记:P14的正文最后一段和图1.24

4量算距离:先用直尺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地图比例尺,运用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得出答案

㈡、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七上P16的正文第二、三、四段和图1.27

(2)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用来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起伏和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山顶: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的圆圈,中间海拔高,四周海拔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易发育河流;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P16图1.29)(4)五种基本地形特征: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七上P17的“活动1”和图1.30,平原:海拔较低,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面平坦广阔;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起伏大,坡度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起伏小,坡度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5)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9第一段、P21阅读材料第三段前两句话。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全球海洋陆地所占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相等大小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括P29正文部分和图2.6(记住大洲和大洋的形状以及位置),以及什么叫做大陆、大洋、半岛、岛屿、海峡、海、大洲等详见P28图2.5 (1)七大洲(按照面积大小排列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北美洲和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欧洲和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二、海陆变迁

(1)“沧海”和“桑田”会相互变化的,说明海陆会变迁:P33“活动”是海陆变迁的实例。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以及人类的活动,前两个是主要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人、提出依据、以及理论内容P34第二、三段,P35图2.15

(3)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P37

图2.19);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南极洲板块跨的经度最广

(3)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与全球火山地震活动的关系:

板块张裂运动,地表出现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板块继续拉张下去,大陆解体,出现新的海洋,如红海;随着板块的继续拉张,新的大洋形成,如大西洋(七上P35图2.15)。板块碰撞挤压运动,大陆和大陆就慢慢靠近,海洋面积缩小,如地中海;随着挤压的继续进行,大陆之间越来越靠近,地表开始隆起,出现山脉,如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最后就消失了。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看懂天气图、卫星云图:P46-47“活动1、2图3.5、图3.6”;天气预报包括一日内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详见:P45图3.4

(3)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详见:P48正文部分、图3.9(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4)主要污染物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NO2(二氧化氮)、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等。

二、气温与气温的分布

1、气温是用来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用类似方法求的一个月和一年的平均气温。气温测量的位置在百叶窗内,高度离地面1.5米,单位摄氏度“℃”。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3、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②一年中的气温,北半球陆地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季节相反。一年内的最高温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4、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气温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会计算温度);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最主要因素)、海陆位置、地形。(P53图3.17)

5、等温线:在温度分布图上,把温度相同的点连成平滑曲线称作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①等温距: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同一个等高距。②南半球不论冬夏,最低温度都出现在南极。北半球仅夏季最低温度出现在极地附近,而冬季最冷地出现在东部西伯利亚和格陵兰地区。

6、根据等温线判断是陆地还是海洋:夏季北半球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等温线在大陆上凸向极地(高纬),海洋凸向赤道;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等温线在大陆上凸向赤道,海洋凸向极地(高纬)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2、降水量的测量仪器是雨量器和量杯。降水的单位是毫米(mm)。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详见:P55正文部分和图3.19 。怎样阅读降水柱状图?①看各月的降水是否均匀②看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注意画降水柱状)

4.阅读与分析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在温带(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大陆东西两岸降水较多;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P56图3.21,背课堂笔记)。影响降水量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叫地形雨)赤道地区是对流雨,我国大部分地区受锋面雨的影响。

5.全年多雨型---赤道附近地区;全年少雨型---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内陆、两极地区;夏季多雨型---南北纬30度到40度附近的大陆东岸;冬季多雨型---南北纬30度到40度附近的大陆西岸。

6.①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P51“活动2”和P55“活动2”

②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P50“活动”;气温变化情况:P51图3.12和图3.13

③通常用等降水量线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2.热带有四种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有两种气候:地中海气候(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陆东岸)。

温带有三种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带有两种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

大陆东岸有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有:温带大陆性气候

3.气候影响饮食,穿衣,农林牧业,气候异常引起自然灾害。

4.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一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二是砍伐森林。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欧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非洲最高。

2.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的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某地的人口总数/地区总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

3.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详见P66图

4.

5.

4.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的士高峻的高原。四个字总结为“干、湿、冷、高”。

5.世界人口有两大趋势,一是人口快速增长,二是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

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人口增长过慢或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

6.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问题的办法:①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②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使人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7.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的优缺点,详见所记笔记。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 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地叫聚落,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人从事农牧渔林业,城市聚落的人从事工业服务业。

2.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3.聚落的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4、非洲的村落原始古朴,亚洲的村落房屋密集,欧美的村落稀疏开阔,机械化水平高。

5、东南亚气候湿热,为干栏式建筑,下住牲畜上住人;热带沙漠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因纽特人住冰屋,黄土高原住窑洞。浪漫水城威尼斯河多桥也多,古朴自然丽江城,水乡容,山城貌。

6、聚落的发展与保护P82内容加笔记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陆地面积前六位的大国依次是: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加拿大997万,中国960万,美国937万,巴西854万,澳大利亚769万。

2.人口前六位的大国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

3.地跨亚欧两洲的有: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地跨亚非两洲的是埃及。

4.加拿大与美国东部以湖为界,法国与西班牙以比利牛斯山脉为界。埃及与邻国以经纬线为界。5.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包括领海)、领空总称领土。

6.中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领海30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蓝色国土)。

7.世界上有发达国家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州,包括美、加、英、法、德、意、澳、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8.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的80%,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球的22%。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的20%,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全球的80%。因此全球贫富差距很大。

9.在国际贸易方面,这两类国家是不对等的,发达国家以计算机、汽车、轮船、飞机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科技含量高,价格昂贵,赚钱多;发展中国家以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原料和初级加工品为主,科技含量低,价格低廉,赚钱少。发达国家的农业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单产高成本低。而发展中国家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单产低成本高。

10.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南半球,简称“南”,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简称“北”。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南南合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是不平等的。

11.中国的航天工业,核工业,印度的软件业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12.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中、法、俄、英、美。(联合国成立的时间、宗旨、总部请参照课本)

第二部分必须记住的地图(卷面分值20%—40%)

①课本P29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②课本P58世界气候的分布图;

③课本P37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