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20个文言实词个人整理归纳

120个文言实词个人整理归纳

120个文言实词个人整理归纳
120个文言实词个人整理归纳

120个文言实词个人整理归纳

A(2个)

一、爱

动词

1、热爱、喜欢、爱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班固《汉书·苏武传》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3、宠爱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白居易《长恨歌》

4、爱惜、吝惜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贾谊《过秦论》)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苏洵《六国论》)

5、爱护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二、安

动词

1、安抚、抚慰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2、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3、安适、安乐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4、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左传·曹刿论战》

形容词

1、安定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安全、平安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苏洵《六国论》)

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

副词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将进酒》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代词表疑问哪里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班固《汉书·苏武传》)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班固《汉书·苏武传》)

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陈寿《隆中对》)

B(6个)

三、被

动词

1、受、遭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史记·项羽之死》)

2、读pī,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

介词表被动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倍

1、倍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苏洵《六国论》)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

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方苞《狱中杂记》)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动词

1、一倍、加倍

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方苞《狱中杂记》)

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周密《观潮》)

2、通“背”,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副词

越发、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五、本

名词

1、树木的根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2、树木的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动词

1、推究、考察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欧阳修《伶官传序》)

副词

1、本来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白居易《琵琶行》)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白居易《琵琶行》)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汉书·苏武传》)

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李密《陈情表》)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臣本布衣,躬耕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此之为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列子·愚公移山》)六、鄙

1、边疆,边远的地方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动词

1、以……为边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2、鄙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司马光《训俭示康》

形容词

1、鄙陋、见识短浅、庸俗

肉食者鄙,不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2、鄙陋、自谦之词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王勃《滕王阁序》)

复合词

1、鄙贱:粗野而又地位低微,浅陋而卑贱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卑鄙:卑贱鄙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3、鄙人:a自谦之词b鄙俗、不开化的人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七、兵

名词

1、兵器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非我也,兵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贾谊《过秦论》)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世西征》)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天时不如地利》)

2、士兵、军队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苏洵《六国论》)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司马迁《史记·鸿门宴》)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贾谊《过秦论》)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班固《汉书·苏武传》)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天时不如地利》)

3、战争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欧阳修《伶官传序》)

八、病

名词

1、疾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班固《汉书·苏武传》)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李密《陈情表》)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李密《陈情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韩愈《祭十二郎文》)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归有光《项脊轩志》)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刘基《苦斋记》)

形容词

1、穷困

故病且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动词

1、患病、得病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韩愈《祭十二郎文》)

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方苞《狱中杂记》)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方苞《狱中杂记》)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方苞《狱中杂记》)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未果,寻病终。后虽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C(8个)

九、察

动词

1、明察、了解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2观察、仔细看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屈原《离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沈复《童趣》)

3、考察和推举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十、朝

cháo

名词

1、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蜀相》)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李密《陈情表》)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李密《陈情表》)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

1、朝见、朝拜: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白建安国君。引申为朝见、上朝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归有光《项脊轩志》)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贾谊《过秦论》)

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zhāo

名词

1、早晨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屈原《湘夫人》)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杜牧《阿房宫赋》)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屈原《离骚》)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孔雀东南飞》)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班固《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班固《汉书·苏武传》)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白居易《长恨歌》)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三峡》)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量词

1、天、日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白居易《长恨歌》)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十一、曾

c?ng

副词

1、表示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

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白居易《长恨歌》)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2、通“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zēng

动词

1、同“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以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副词

1、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苏轼《赤壁赋》)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白居易《观刈麦》)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魏学洢《核舟记》)

2、用在否定词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既醉而退,曾不吝去留。(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愚公移山》)

十二、乘

ch?ng

动词

1、登、升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

2、趁、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驾、坐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黄遵宪《今别离》)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周密《观潮》)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曹刿论战》)

shang

名词

1、一车四马的总称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白居易《长恨歌》)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量词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十三、诚

名词

1、诚心诚意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陵见其至诚(班固《汉书·苏武传》)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李密《陈情表》)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白居易《长恨歌》)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副词

1、表肯定。确实、的确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班固《汉书·苏武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陈寿《三国志·隆中对》)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连词

1、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陈寿《三国志·隆中对》)

十四、除

名词

1、台阶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班固《汉书·苏武传》)

动词

1、去掉、出去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刘基《苦斋记》)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范仲淹《苏幕遮》)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念。(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拜官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3、流逝、过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十五、辞

名词

1、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

2、言辞

先达德隆望重,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动词

1、告辞、告别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臣等不肖,请辞去。(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高适《燕歌行》)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杜牧《阿房宫赋》)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一日,辞宋将军曰(魏禧《大铁椎传》)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停数日,辞去。(陶渊明《桃花源记》)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2、推辞、辞去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李密《陈情表》)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李密《陈情表》)

蒙辞以军中多务(《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3、计较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复合词

辞谢:婉言道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个体案例

审讯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班固《汉书·苏武传》)

十六、从

c?ng

动词

1、跟随、追随

张良是时从沛公(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毋从俱死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遂行,相如从。(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班固《汉书·苏武传》)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班固《汉书·苏武传》)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孔雀东南飞》)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白居易《长恨歌》)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魏禧《大铁椎传》)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韩愈《祭十二郎文》)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韩愈《祭十二郎文》)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韩愈《祭十二郎文》)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归有光《项脊轩志》)

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陶渊明《归来兮辞(并序)》)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杜甫《兵车行》)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王安石《伤仲永》)、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2、依从、听从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4、从事、参与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5、使……跟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名词

1、堂房亲属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介词

1、表示起点,相当于“自”“由”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贾谊《过秦论》)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匈奴之祸从我始矣。(班固《汉书·苏武传》)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范晔《后汉书》)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归有光《项脊轩志》)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归有光《项脊轩志》)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刘基《苦斋记》)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2、表示原因、途径,相当于“因”“由”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z?ng

通“纵”名词

1、合纵的盟约

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贾谊《过秦论》)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D(5个)

十七、殆

动词

1、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副词

1、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归有光《项脊轩志》)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陈寿《三国志·隆中对》)

2、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苏洵《六国论》)

十八、当

dāng

动词

1、遮挡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归有光《项脊轩志》)

2、抵挡、抵御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3、阻挡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

4、把守、占据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5、应当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滕王阁序》)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有罪,当相坐。(班固《汉书·苏武传》)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韩愈《祭十二郎文》)

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韩愈《祭十二郎文》)

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韩愈《祭十二郎文》)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韩愈《祭十二郎文》)袜材当萃于子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归有光《项脊轩志》)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6、充当、担任

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李密《陈情表》)

介词

1、表时间。值、在、正在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贾谊《过秦论》)

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张岱《陶庵梦忆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当今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2、表处所。对着、面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副词

1、表必然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2、表未来的时间。将、将要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诸葛亮《出师表》)

连词

通“倘”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助词衬字,无意义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操《短歌行》)

dàng

动词

1、符合、恰当

甚善。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2、抵押,两者相抵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班固《汉书·苏武传》)

十九、道

名词

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采薇》)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屈原《离骚》)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苏轼《定风波》)

从迳道亡,归璧于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李密《陈情表》)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孔雀东南飞》)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子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柳宗元《小石潭记》)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孟子《鱼我所欲也》)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经·蒹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2、途径、方法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

3、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余嘉其能行古道(韩愈《师说》)

4、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思想、学说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道理、规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庖丁解牛》)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7、道德、学问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8、中国的一种宗教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白居易《长恨歌》)

9.佛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

动词

1、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说、讲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白居易《长恨歌》)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游沙湖))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二十、得

名词

1、收获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动词

1、取得、获得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

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白居易《琵琶行》)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白居易《琵琶行》)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班固《汉书·苏武传》)

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班固《汉书·苏武传》)

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班固《汉书·苏武传》)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湘夫人》)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杨万里《过松原晨炊漆公店》)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2、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通“德”,感恩

4、能够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班固《汉书·苏武传》)

使牧羝(dī),羝乳乃得归。(班固《汉书·苏武传》)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白居易《长恨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5、得意、满足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王羲之《兰亭集序》)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沈复《童趣》)

6、对,合适

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副词读作děi

1、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二十一、度

名词

1、计量长短的标准

度量衡

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2制度、法度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屈原《离骚》)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贾谊《过秦论》)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量词

1、回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风李龟年》)

动词

1、谱写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2、过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白居易《长恨歌》)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高适(燕歌行))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du?

动词

1、计算、衡量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贾谊《过秦论》)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陈寿《三国志·隆中对》)

2、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王自度不得脱。(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F(3个)

二十二、非

形容词

不对的、错误的

动词

1、责难、认为不对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2、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孔雀东南飞》)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苏轼《赤壁赋》》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班固《汉书·苏武传》)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班固《汉书·苏武传》)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王勃《滕王阁序》)

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王勃《滕王阁序》)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李密《陈情表》)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庖丁解牛》)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若非吾故人乎?(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

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方苞《狱中杂记》)

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方苞《狱中杂记》)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张岱《陶庵梦忆序》)

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副词

1、不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李密《陈情表》)

2、除了、除非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没有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非利足也,……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贾谊《过秦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非尊于齐、楚、燕、……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复合词

非常:

1、不平常,意外的变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二十三、复

动词

1、恢复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

回来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屈原《离骚》)

回答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

形容词

1、夹层的、双层的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

繁复、重复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孔雀东南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疑(陆游《游山西村》)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魏禧《大铁椎传》)

一、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翻译解析

(封皮)高中 文言文必备知识集锦 河北冀州中学高三语文组编审 2012-8 (封二) 目录 一、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 二、《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三、文言固定句式 四、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集释 (正文) 一、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1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 作者:周向阳收集来源: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8-10-7 23:21:00 点击数:1040 【字体:】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常考50个

常见文言实词 1.爱 (1)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 (1)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2)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4.本 (1)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2)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3)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5.鄙 (1)边界,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2)以……为边界(边邑)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老师)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 一、爱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二、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三、被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四、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五、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六、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七、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八、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九、察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1爱: 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 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2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 :读音一:ba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 归纳整理 作者:姜晓艳阅读:1181 时间:2010-9-30 11:54:14 总校首页新闻速递案例剖析法制纵横学科辅导专业讲坛专家讲坛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ch d 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 a 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 e 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 e ng (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岀酒食(拿岀)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岀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岀(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18个文言虚词及12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六年级语文下常用文言字词归纳总结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常用文言字词总结 第一部分: 通假字(课内) 1.畔:通“叛”,背叛。出自“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天时不如地利》 2.曷:通“何”,什么。出自“缚者曷为者也”。 3.熙:同“嬉”,戏弄。“圣人非所与熙”。《橘逾淮为枳》 4.附:通“跗”,脚背。出自“螳螂委身曲附”。《螳螂捕蝉》 5.傍:通“旁”,旁边。出自“而不知黄雀在其傍”。《螳螂捕蝉》 6.说:通“悦”,喜悦、高兴。出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八则>》 7.知:通“智”,聪明。出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课外) 1.坐:通“座”,座位。 2. 反:通“返”,返回。 3. 强:通“僵”,僵硬。 第二部分:常用字词 1.时习:时,按时;习,实习、温习。“学而时习之”《论语<八则>》。 2.愠:怨恨,生气。“人不知而不语愠”《论语<八则>》。 3.好:①hào 喜好,爱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论语<八则>》。② hǎo 友好从:①跟随。“择其善者而从之”②顺从,听从。“妻从之”《邓攸弃儿保侄》 4.尝①曾经,“吾尝终日不食”,《论语<八则>》。②品尝。 5.凋:凋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八则>》。 6.寝:睡。 7.城①城墙,“三里之城”《天时不如地利》。②城市 8.环:围。《天时不如地利》 9.夫:发语词《天时不如地利》 10.故:①因此、所以,“故君子又不战”《天时不如地利》;②原因、缘故 11.固:①本来,“齐人固善盗乎”《橘逾淮为枳》;②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12.方①正在、正要、将要。“见人方引婴投江”。《吕氏春秋二则》 13.引:牵,拉。“见人方引婴投江”。《吕氏春秋二则》 14.遽:jù ①就、遂。“其子岂遽善游哉”。《吕氏春秋二则》 ②急忙、快。“遽契其舟”。《吕氏春秋二则》 15.任:处理。“以此任物”。《吕氏春秋二则》 16.涉:渡。“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二则》 17.坐:犯……罪。“坐盗”《橘逾淮为枳》 18.诣:拜访、谒见。“吏二缚一人诣王”《橘逾淮为枳》。

成语记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结合成语记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安: 安分守己: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安土重迁:安:安心,习惯,安于。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 安居乐业: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安闲自得:安:安闲。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安堵如故,安:安稳。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相安无事: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安身立命: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计将安出: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2.爱: 爱不释手:爱:喜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爱; 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爱才若渴: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3.被 泽被后世: 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被褐怀玉,被,通“披”穿。褐,泛指粗布衣服。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被发详狂:被,通“披”披散。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聪明反被聪明误: 被:表被动.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

【高考必备】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欣赏) 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 2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6.衣食所安(养生) 7.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3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4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5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单位) 6.此之谓失其本心(天生具有的) 7.本未倒置(树根,引申主次,先后等) 8.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6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7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8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9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徒(精明) 10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11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戴果丰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 梗、鲠、耿、耿介、刚耿、骨鲠、梗直、正直、刚毅、 (仁)厚、(仁)矜、恺悌、宽厚、静悫、慎微、雅正、雅度 剀切、周密、谨厚、谨肃、恭恪、聪、慧、敏、木讷、

奸、佞、诈、谲、狡猾、狡(佼)黠、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 9.表人物品行的:行、行检、行业、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考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 1、爱 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 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2、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 读音一:bai 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秦王》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④加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⑤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

16.从 吾从而师之。 译: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我对她已经失恩断义,当然不能答应你。 弟走从军阿姨死。 译:小弟参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樊哙从良坐。 译:樊哙就挨着良坐下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译: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 译:在这时候,合纵解散,盟约失效,争着割地去贿赂国。 17.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懂得自己又懂得对方,打一百次仗都不会失败。 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译: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计遭受四次水灾,竟能没被烧毁,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且燕,处革灭殆尽之际。 译:况且燕国和国是处在国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候。 18.当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译:在阁子前面又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周围砌上一道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译:估计大王的军队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项王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人也不能把它攻开。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不惜肝脑涂地,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人的君主手握国家重权,统治着广大的天地。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译:我知道欺骗大王应得死罪。 当时是,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译: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不久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接你回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译:那么谁胜谁负,谁存谁亡,倘若和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译: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担忧恐怕不合心意。 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地,臣请往如楚。” 译:仪知道后,就说:“用我一个仪就能抵一带地方,还是请让我到楚国去吧。” 19.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译:长安西面的太白山阻绝了入蜀的道路,仅有一条鸟飞的路线。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 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接着他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烧毁了各学派的书籍,以便使百姓变得愚蠢。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学生练例句有翻译)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重点文言 实词例析 ★爱 ①爱护②喜欢,爱好 ③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④爱慕,欣赏⑤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 ⑥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②安抚,抚慰 ③安置、安放④使……安 ⑤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 ⑥ 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 ★被读音一:bèi ①被子(名词)②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 ④加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 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⑤介词,表示被动 读音二:pī,通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 ★倍 ①通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②一倍,加倍③ 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 ④越发、更加、倍加 ★鄙 ①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②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③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④复合词: 鄙人 a.自称的谦词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b.鄙俗,不开化的人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c.乡下人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鄙贱: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兵 ①兵器,武器②用兵器杀人 ③战争,军事④士兵,军队 ⑤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孙★病 ①疾病②生病③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病态)《病④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捕蛇者说》 ⑤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筋疲力尽)《赤壁⑥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⑦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⑧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史记⑨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察 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 ②看清楚③考察,审察 ④明察,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察臣孝廉(考察后加以推荐)《陈情表》 ⑥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大⑦察察,洁净的样子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乘 读音一:chéng

文言文中实词答题技巧

文言文中实词答题技巧 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爱,ài 动词 ①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④吝惜,舍不得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珍惜,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⑥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奉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120个全汇总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常见文言实词归纳

传记文学中常见文言实词归类 一、官位升迁、任免 (1)辟:征召(2)迁:升官(3)拜:任命,授给官职(4)举:举荐(5)擢:提拔选拔(6)调:调任(7)累迁:多次提升(8)徙:改任(9)拔:提拔(10)除:任命授职(11)转:改任(12)摄:代理(13)署:委任、代理(14)典:主管(15)知:作某地的知县(16)相:作某国的丞相(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 二、有才能被看重(不重用) (1)以……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2)以……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3)异:认为才能奇特(4)见知:被人所知。 三、遭嫉妒或受迫害 (1)害:嫉妒(2)短:说某人的坏话(3)隙:与某人有隔阂(4)刺:指责。(5)衔:恨(6)疾:憎恨、嫉忌(7)劾:弹劾,揭发罪状(8)贾祸:招来祸患 四、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 (1)坐:①因犯错而定罪②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2)案(按):考察、审问(3)论:判罪(4)当:定罪(5)狱:案件(6)牒:文书 五、要求辞官回家 (1)乞骸骨:告病告老请求退休(2)致仕:请辞官回家(3)归养:回去奉养父母 六、与政事相关 (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2)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七、时间 (1)表瞬间、一会、不久: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2)表过去、…以后: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尝,向。(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一)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单音节词语 俄:顷刻、片刻,一会儿。《柳毅传》“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姑:暂且,姑且。《勾践灭吴》“请姑无庸战。” 且:暂时。《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聊:姑且、暂且。《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旋:不久,一会儿。《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 寻:不久。《虎丘记》“而病寻作,余既乞归……” 暂:暂时。《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2、双音节词语 刹那:一念之间,一瞬间。白居易《和梦游春》“愁恨憎衹长,欢荣刹那促。” 俄而、俄顷:不久、顷刻,一会儿。《咏雪》“俄而雪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俯仰:表示时间短暂。《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既而:不久。《山市》“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