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疾病的概念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心理疾病的概念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心理疾病的概念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心理疾病的概念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导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换上心理疾病。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很多,包括抑郁症、恐慌症等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换上心理疾病。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很多,包括抑郁症、恐慌症等等。对于心理疾病的概念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

心理疾病的概念

心理疾病,是一种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长期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使人产生精神病变。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拔毛癖、多动症、习惯性尿裤、屎裤(儿童遗便症)、夜尿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口吃、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儿童抽动症、儿童退缩行为、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婴儿痴呆)、Rett综合征、品行障碍、儿童选择性缄默、偏食、咬指甲、异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儿童特点的儿童性别偏差(包括儿童异装癖)、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怖症、儿童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考试综合症、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恐怖症、学习逃避症、癔病、强迫性神经症、师生恋(单相思)、恋爱挫折综合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网络综合症等。

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生活常识分享

常见的心理疾病

常见的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总称。通过对咨客心理症状的分析,可首先做出医学诊断,进一步做心理学诊断,便于选择心理治疗的方法。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及其它心理障碍: 1、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心理疾病,需精神科专科医生来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2、神经症:是公认的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根据ICD-9中规定,分为十类:A焦虑神经症、B歇斯底里(我国译为癔病)、C恐怖症、D强迫症、E抑郁症、F神经衰弱、G人格障碍、H疑病症、I其它神经症性障碍、J未定型; 3、其它心理疾病:A性倒错、B性变态(包括露阴症、窥阴症、挨擦症、恋物症、异装症),以上病症又叫性偏移。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复杂的一种,是脑的严重、慢性、致残性疾病。曾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现划为大脑疾病。 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统计资料根据美国国立精神健康研究所的 资料: ●每年有200万以上的成年美国罹患精神分裂症,其中有1/10承认有过自杀行为。

●在美国,尽管仅1%的人群患有谨慎心理性疾病,然而,光精神分裂症所占用的消耗费用占所有精神心理性疾病费用的22%。 ●精神分裂症病人所占用的病床数占所有因精神心理性疾病住院的22%。 哪些人患精神分裂症? 尽管男女均可发生精神分裂症,但男性起病比女性早,通常在10~20岁起病,而女性常在20岁以后至30多岁起病。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哪些? 以下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但每个患者表现有差异,症状包括: ●对现实的歪曲知觉 ●意识混乱 ●多疑 ●错觉 ●幻觉 ●思维紊乱 ●情绪失控 ●感情平淡(情感表达) ●工作和学习困难 ●缺乏密切的人际关系/社交退缩 ●夸大自身价值和/或不现实自我评价过高

都市白领最常见5种心理疾病汇总

都市白领最常见5种心理疾病 人们常以为女人爱哭爱撒娇,有了压力有也容易发泄出去,不会造成心理问题,事实恰恰相反。下面就是几种在女性中容易出现的心理疾病,各位应该更注意一下。 神经衰弱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这一症状时有发生,其实失眠就是轻微的神经衰弱,它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是一种由于高级神经系统长期持续过度紧张,引起大脑功能轻度紊乱的精神状态。发病原因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情绪和长期内心冲突的因素,如学习、工作过度紧张、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不和、亲人亡故、长期思想矛盾等等,都可以诱发神经衰弱。 此外,此病还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关。神经衰弱患者往往具有内向、自卑、敏感、多疑、缺乏自信、主观、好强、急躁、自制力弱等特点,这些精神因素与个性心理特征相结合,因而容易导致对生活的张弛调节障碍,使大脑处于持续性紧张状态而发病。 自我诊断 如果出现敏感、失眠、多梦易醒和以上提到的大部分特征那就要当心了哦,要花些时间关注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些神经衰弱了。 Tips 心病还需心药医,最主要的还是保持平和开朗的心态,买一些具有放松身心功能的精油来帮助睡前的放松,睡眠好了整个人的精神自然也就好了。 抑郁症 抑郁症是因长期压抑,忧虑而引起的神经病反应。青年女性之所以容易患抑郁症,与社会环境因素的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青年女性不像同龄男性那样坚强,却要承受同样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可能是青年女性更容易患抑郁症的直接原因。 患有抑郁症的青年女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正常的生理周期也被打乱,症状多种多样,除了精神压抑、情绪低落等主要的精神症状外,消化吸收功能失调症状和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妇科症状也不少见。 自我诊断 抑郁症的表现通常是多样的,不能够仅仅通过某种现象就草率的作出诊断。但如果发现自己常常失眠,易疲倦,如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或自我歪曲或者总认为生活无希望等,那你就要引起注意了,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如此的悲观。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1、区分几个概念 精神病、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疾病 1)神经病 :神经病不等于精神病,它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发生器质性疾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脑血管疾病、癫痫、中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在医学上,神经病属于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在医院里专门设有神经科处理治疗这类病人。 2)神经症 :亦称神经官能症。它是指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它与神经病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器质的、病理的改变。患者没有思维障碍,有自知力,会对自身异常的心理状态感到十分痛苦。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有一定比例的人患有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神经症,从而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3)精神病 :精神病不等于神经病,它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类,与其他疾病最大区别在于自知力的缺陷与丧失,对自己精神症状丧失判断能力,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 4)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也叫精神疾患,是各种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属轻度性质的神经症、人格障碍、身心疾病和重度的精神病。 2、心理疾病发生的原因 1)生理:据上海市1961年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所做的普查发现,亲属从远到近,其发病率由少到多,精神病人的亲属中得精神病的可能均为正常人亲属发病率的6倍。

2)心理:当代的大学生是既往重成绩轻素质的教育体制下的历史产物,有的同学心理素质偏差,有很多还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又缺少磨练,心理抗震能力较差,个性特征孤僻、不合群、偏执。 3)社会:首先是大学生的理想生活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当一个大学生步入高等院校,进入大学校园时,面对的并不是轻松、愉快的象牙塔,而是较差的生活、学习条件,是紧张甚至激烈竞争的现实生活,有些学生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可能产生种种心理障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使许多学生看到社会生活中,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某些消极、腐败乃至丑恶的社会现象,与其心中真善美的理想模式形成反差,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 3、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神经症 1)神经衰弱:具有精神活动能力下降; 精神兴奋度增高;情绪变化异常(容易产生焦虑和疑病倾向,容易伤感和落泪);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多数患者有头昏、眼花、耳鸣、多汗等特点。 2)焦虑症: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患病者的焦虑与惊恐并非由实际威胁或危险所引起,或其紧张不安与惊恐程度与现实处境不相称。 一般的焦虑,是由实际威胁引起的,比如考试、面试等,焦虑水平与任务完成水平成倒U型的关系,即焦虑达到某种最佳水平时任务完成的水平也最佳,焦虑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3)恐怖症:以对某一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的和不合理的恐惧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常不得不回避某害怕的对象或情境,如恐高症、动物恐怖症等。系统脱敏疗法对于治疗恐怖症比较有效。 大学生恐怖症主要表现为社交恐怖、考试恐怖等。社交恐怖症患者往往性格胆怯,极端的腼腆,缺乏自信,对自身过分关注。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治疗办法1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治疗办法 1.自卑 ( 1)自卑的表现及其危害 自卑对人的身心发展三大危害: ①引起其他心理障碍,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都与自卑感有关; ②容易消蚀人的斗志; ③自卑的情绪长期笼罩的人,还会诱发许多生理失调和病变,最明显的是对心 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 ( 2)自卑形成的原因 自卑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而导致自卑。学前儿童一般不知道自卑,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评价自我。他们的自我还停留在“自然我”的水平上;上了小学,“社会我”开始突现;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形成,然而自我意识还不能一下子成熟,不成熟的表现就是过高或者过低地要求“自我”。过低要求自我的人,得过且过,因而也不容易自卑。问题出现在过高要求自我的人身上。他们要求自己必须十全十美,必须时时处处都比别人强。可是现实中的自我达不到,因此就自卑起来。据研究,自卑的人智力水平和身材水平大都中等或者中上。可见,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因为主观评价标准太高的缘故。 ②生活中的挫折导致自卑。哲学家斯宾塞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有的人原本是豪情万丈,但是由于遇到了挫折,便觉得自己太无能,因而瞧不起自己。 ③身体上的缺陷。体形、体力、相貌、身体功能等方面的缺陷,常常使一些人觉得见不得人,低人一等,因而陷于自卑的泥淖中难以自拔。如太监、残疾人、痤疮患者、性功能低下者。这种自卑的本质原因仍然是心理因素。 ( 3)自卑的预防和调试 ①正确地评价自我。通过自我评价,改变自我意象。自我意向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基础上。人的自我意向的形成,与以往的经验有关,也与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系。自我意向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人的全部个性、行为,甚至环境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向一致。自我意向是可以改变的。

中青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及防治

中青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及防治 作者:黄亨煜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北京西三角人事技术研究所所长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心职业技能专家委员会委员 原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一个人在为事业奋斗的途中常见的心理疾病有Array如下几种: 1、严重自卑。著名心理学大师A·阿德勒在其 《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我们每个人 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 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 自卑感人人皆有并不可怕,只要你有勇气面对现实,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自卑感就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当你改进了处境之后,自卑感就会被摆脱。可怕的是,当你面对困难的处境而觉得自己无力改变、绝对无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之时,自卑感便变成自卑情节。有自卑情节的人,他们会默认自己在生活中的软弱和无能,他们会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大大地限制起来,从而不敢主动地、勇敢地去奋斗人生。 例如有一位爱好文学的农村青年,写了不少小说,由于严重的自卑,总不敢寄出去。后来在一个朋友的鼓动下寄出了一篇,很快就发表了。这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不久他就成了一名有点成就的小说作者了。因此,在人才成长中,严重的自卑感是首先要克服的心理疾病,一个老是怀疑自己才能的人,往往不敢怀疑书本;而对书本上的每一句话都不敢怀疑的人,往往很难有什么创新。过于自卑就容易自毁,因为强烈的自卑感会扼杀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扼杀一个人的独创精神,它像一堆坚冰把天才的火花包裹起来,使聪明才智被埋没。要成才,首先就要打碎自卑感这层冰,这样智慧的火花才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克服自卑感的唯一办法是增强自信心。笔者在《增强自信心》①一文中提出了增强自信心的三种方法:一是对人的智力及其发展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并非天生比别人笨,“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别人能干成的事情,我们就不可能干成吗?二是从人物传记中得到启迪和鼓舞。看一些人物传记,能使我们认识到许多伟人在他的事业开创之初,实在也很平凡,并非那么高不可攀。三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不断地取得一些小成功就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我们的奋斗目标可以定得高一些,但着手干的事情一定要从小事做起,干成了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对我们才能的证实和①参见:《四川青年》1981年第12期,第20页。 1 / 5

(完整版)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及心理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

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1岁到18岁的年龄阶段,一般是中学阶段,这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是最充满激情、浪漫,最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这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国外有学者形容这一阶段是“骚动的、矛盾的、动荡的、暴风雨式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者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敏感和冲动,花季少年既有绽放的欣喜,也有凋落的忧伤。他们渴望友谊、渴望理解、渴望自由,有时太多的渴望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

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及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人离不开群体,同样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孤独是一种主观上认为自己被世人拒绝、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感正是个人在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无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状态。孤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问题。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 4.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有人把嫉妒说成一种根本的、普通的、强烈的心理现象,心理工定义说:嫉妒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感觉,是忍着痛苦去看待别人的幸福的一种倾向。它产生在当现实的和期望的各种关系受到威胁之时,是一种既羡慕又敌视的矛盾的情感。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身材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报复这样一类恶劣的情绪。 5.唯我独尊心理 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成功中,处处都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呢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呢 因为现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人只要没有能力就会被挤下去。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样的话就很容易一些人出现了心理疾病,出现心理疾病大家知道的就是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所以说如果能及早的发现这样话也就可以及早的治疗,不会出现后期的问题。那么,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呢? 心理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总称。通过对咨客心理症状的分析,可首先做出医学诊断,进一步做心理学诊断,便于选择心理治疗的方法。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及其它心理障碍: (一)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往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造成,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常见的表现为持续地高兴不起来,兴趣明显减退,感生活没

有意义,乏力、记忆减退,反应迟钝,自卑,失眠早醒、食欲下降、体重明显减轻,消极言行等。目前国内外业界公认的抑郁症治疗策略为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目前抑郁症在系统科学的治疗下多数患者能治愈,治疗不充分或不科学是导致抑郁症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二)焦虑症 焦虑症是常见的情绪障碍,往往找不到具体的病因,查体多正常,患者经常出现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但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还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病状多隐渐起病,呈持续发展,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带来巨大的痛苦,由于对焦虑症的认识不足,往往患病后多在综合医疗机构就诊。焦虑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多数患者经过科学系统的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上文中只是简单的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心理疾病,出现心理疾病的时候首先患者自己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还要家人之间对于患者的关怀。如果比较严重的话还是建议及时的去根据医生的指导治疗,毕竟严重的话是需要专业的指导去治疗,这样才会让患者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和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和预防措施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抑郁症,主要表现是孤独、自卑、自责、悲伤、绝望等。有的大学生对枯燥的专业学习、刻板的生活方式感到厌恶, 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成功而忧郁、悲观, 由此导致失眠、思维迟钝、体重下降甚至自杀。 躁郁症(躁狂症),是一种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极端的情绪变化。典型的躁郁症患者可以从狂喜滑落到狂悲,并呈周期性运动。躁郁症症状不一,有的严重,有的轻微,大多表现是:不愿做任何事包括起床,甚至不睡、不休息;常常不顾一切地表象下自我,喋喋不休等,这种疯狂症会突然来临,事先毫无迹象。 强迫症,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性障碍,是以重复出现患者并不愿意出现的某些观念、意向和行为作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患者常为这些重复出现的强迫现象所苦恼,虽努力克制但无法摆脱,最终屈从于强迫观念以减轻内心焦虑。 癔症,癔症又称瘟病或歇斯底里症。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以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受不良暗示而发病。患者在躯体方面表现为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瘫痪、过敏、麻木、震颤、肌肉痉挛、失语等;精神方面主要是突然精神失常、大哭大闹、打人、骂人等,有时喜怒无常、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有时出现夜游症。 疑病症,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身心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患疑病症的人也知道病态怀疑对健康不利,却又不相信体检结果和医生的解释或保证。 妄想症,是一种慢性进行且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妄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患者妄想的内容会涉及日常生活中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境如被人跟踪、下毒、爱慕、欺骗、陷害等。 网络心理障碍,是指患者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等现象。华东理工大学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里那些试读、留级或被作退学处理的“问题生”中,超过八成者与其平时沉迷于电脑游戏或上网娱乐而不能自拔有关。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多见于女孩。儿童焦虑症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分离焦虑,儿童与依恋对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其二是社交焦虑,儿童与陌生人接触式出现持续的过分退缩,妨碍与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虑,患儿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遇到的事物或情景。 (2)学习障碍: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学习技能忽的障碍和视觉、听觉障碍,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人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障碍的一组综合症。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问题。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为主要特征。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5%和8.3%。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患儿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动,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5)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严重的违纪行为,在较大儿童中很常见,如逃学、偷窃、破坏公物和攻击行为。 (6)儿童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害怕动物、死亡、昆虫、黑暗、学校等。 (7)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地、不合理地担忧,不得不通过行为来抵消所担忧的危险以得到安心,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常伴有抑郁、焦虑。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或模仿怪相等,并可伴发其他行为障碍,多见于5

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1、区分几个概念 精神病、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疾病 1)神经病:神经病不等于精神病,它是指人的神经系统 (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发生器质性疾病。常见的神经系统 疾病有脑血管疾病、癫痫、中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在医学上,神经病属于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在医院里专门设有 神经科处理治疗这类病人。 2)神经症:亦称神经官能症。它是指非器质性的、大脑神 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它与神经病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器 质的、病理的改变。患者没有思维障碍,有自知力,会对自身异 常的心理状态感到十分痛苦。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有一定比 例的人患有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神经症,从而给他们的学习、 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3)精神病:精神病不等于神经病,它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 的一类,与其他疾病最大区别在于自知力的缺陷与丧失,对自己 精神症状丧失判断能力,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 4)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也叫精神疾患,是各种精神障碍的 总称,包括属轻度性质的神经症、人格障碍、身心疾病和重度的 精神病。 2、心理疾病发生的原因 1)生理:据上海市1961年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所做的普查 发现,亲属从远到近,其发病率由少到多,精神病人的亲属中得 精神病的可能均为正常人亲属发病率的6倍。 2)心理:当代的大学生是既往重成绩轻素质的教育体制下的 历史产物,有的同学心理素质偏差,有很多还是独生子女,成长 过程中又缺少磨练,心理抗震能力较差,个性特征孤僻、不合群、 偏执。 3)社会:首先是大学生的理想生活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当一

个大学生步入高等院校,进入大学校园时,面对的并不是轻松、 愉快的象牙塔,而是较差的生活、学习条件,是紧张甚至激烈竞 争的现实生活,有些学生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可能产生种种心理 障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使许多学生看到社会生活中,尤 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某些消极、 腐败乃至丑恶的社会现象,与其心中真善美的理想模式形成反差,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 3、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神经症 1)神经衰弱 2)焦虑症 3)恐怖症 4)疑病症 5)强迫症 4、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精神病 1)精神分裂症 2)躁狂抑郁症或简称为躁郁症 5、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 0)癔症 6、心理疾病的防治 1)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2)良好的人际关系 3)对自身有客观正确的评价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神经症   1)神经衰弱:具有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精神兴奋度增高;情绪变化异常(容易产生焦虑和疑病倾向,容易伤感和落泪);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多 数患者有头昏、眼花、耳鸣、多汗等特点。 2)焦虑症: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患病者的焦虑与惊恐并非由实际威胁或危险所引起,或其 紧张不安与惊恐程度与现实处境不相称。

心理疾病的危害及常见心理疾病的症状与治疗

心理疾病的危害 ●影响工作、生活、学习 ●影响人际关系 ●长期的心理疾病会导致生理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慢性湿疹、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 ●因为自身痛苦,患者常会出现物质滥用、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行为。

心理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抑郁剂 ●抗焦虑剂 ●情感稳定剂 ●抗分裂剂 ●镇静催眠剂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

抑郁症 表现:情绪低落,悲观,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减少,兴趣低下,睡眠增多或减少,饮食减少,体重下降,性欲下降,全身不适,严重时有自杀的念头或行为。上述状态持续时间长达2周以上。 治疗: ●抗抑郁药物治疗,如: ●心理治疗:阶梯式的认知行为疗法,改善负性认知,逐渐增加行为活动。

焦虑症 表现:不明原因的,没有必要的,难以克制的,过度的担心、紧张。持续时间可以较长,常伴有心悸、出汗、手抖、胸闷、呼吸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也可以急性发作,出现失控感、濒死感、晕倒等表现。 治疗: ●药物治疗:抗焦虑剂,如: ●心理治疗: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等。

器质性精神障碍 原因:阿尔采莫氏病、帕金森氏病、脑血管病、脑炎、颅脑损伤、颅内肿瘤、癫痫等 表现:出现幻觉(听到异常的声音、看到异常的人或物、闻到异常的气味、尝到异常的味道);出现妄想(怀疑别人迫害、偷窃、监视等),思维内容减少,反应减慢;情绪低落;言语行为异常、紊乱、减少或增多、攻击等;记忆力、计算力减退。 治疗:药物治疗为主 ●抗精神病性药物,如: ●抗抑郁药物,如: ●改善脑代谢药物,如:

睡眠障碍 失眠症 表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睡眠感缺乏,对失眠后果过分担心。失眠每周3次,持续1月以上。 治疗:心理支持加行为疗法。药物间断、小剂量地服用。 嗜睡症 表现: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持续1月以上。 治疗:小剂量的精神振奋药物。 睡行症 表现:睡眠过程中起床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 治疗:抗焦虑、抗抑郁剂 梦魇 表现:睡眠时常有噩梦出现,内容多涉及对生存、安全威胁的主题,伴情绪紧张、心悸、出汗等表现。能清晰回忆梦的内容。 治疗:认知心理治疗。小剂量安定制剂。

常见心理疾病分类与诊断

常见心理疾病分类与诊断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一)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类严重的心理障碍。大多数患者在患病期间对自己的异常心理表现完全丧失自我辨认能力,不承认自己有病,当然也就不会主动求治。有些精神病是由躯体疾病引起的,如传染病、中毒、外伤及其他严重躯体病时出现的精神异常。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症状是整个躯体疾病临床表现的一部分,躯体疾病治好了,心理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这类障碍需要精神科和相应的内、外科医生共同处理,不会求助于心理咨询医生。另一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其真正病因至今还不清楚,他们没有躯体疾病基础,需要精神科专科医生来研究和诊治,不是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为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约占精神病院住院患者的60%,患病率在我国为0.l%-0.3%。长期随访结果表明,41%处于显著衰退或仅有部分工作生活能力,痊愈者仅26%,可见其危害性之大。病因、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白,虽有各种假设,但未被公认。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但非遗传性疾病,因仅有遗传素质与倾向。 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不同程度地与现实环境脱离,沉醉于自己的病态体验中。对外界事物情感反应可有淡漠甚至情感倒错或歪曲。意向减退,行为懒散。这是病的基本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病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可能保持和别人交往。但人们会发现他们有些表现使正常人不能理解。早期常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或幻觉。这些症状常使患者做出各种怪异行为。一旦发病,便逐步发展、加剧,自发缓解的极少见。 本症常见的类型有:①青春型,以愚蠢欢乐、性本能逸释为多见;②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③紧张型,以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为主;④单纯型,缓慢进展,后果极差。治疗方面,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均可选用,力争早期治疗,故长期随访服药。 2.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又名妄想性精神病。这是以妄想为中心的一组精神病,属于内因性精神病范畴。除妄想外,人格常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 偏执性精神病,临床上主要分偏执狂及类偏狂性精神病。 偏执狂者主要有不可动摇的、固定的系统性妄想,慢性演进,呈不易缓解的“持久性”。妄想发展逐渐完整,从而自成体系。若不了解这些情况,会误认其人格结构完整,故很易被蒙蔽。对妄想对象可能行暴力伤害,因此带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患者无幻觉。难于治疗,必要时应长期收容疗养。 类偏狂精神病者也是以妄想为主,一般可伴有幻觉(以幻听、幻触为多见),但妄想结构不如偏执狂紧密,系统化程度较弱。人格也较完整;可保持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如还有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则属精神分裂症妄想型。如有明显精神因素,且因素消除后能较快缓解者,则属反应性类偏狂。偏执性精神病要与正常的猜疑相区别。猜疑有一定客观依据,或有可以理解的原因,经分析解释后不再坚持。偏执性精神病发病年龄较晚。 3.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又名应激性精神病,指的是一组有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所引起的精神障碍。这种精神创伤是超强度的急性刺激,或强度虽一般,但持续时间较久者。精神创伤是发生疾病的主要诱因,而且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一待精神因素消除,精神症状也随之消失。病前的人格多属情绪不稳定型。 临床表现围绕发病因素,有明显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与经历事件相关的不太荒诞离奇的妄想和幻听、幻视等,言语增多或沉默。急性发病者有轻度意识障碍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和预防措施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抑郁症,主要表现是孤独、自卑、自责、悲伤、绝望等。有的大学生对枯燥的专业学习、刻板的生活方式感到厌恶, 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成功而忧郁、悲观, 由此导致失眠、思维迟钝、体重下降甚至自杀。 躁郁症(躁狂症),是一种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极端的情绪变化。典型的躁郁症患者可以从狂喜滑落到狂悲,并呈周期性运动。躁郁症症状不一,有的严重,有的轻微,大多表现是:不愿做任何事包括起床,甚至不睡、不休息;常常不顾一切地表象下自我,喋喋不休等,这种疯狂症会突然来临,事先毫无迹象。 强迫症,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性障碍,是以重复出现患者并不愿意出现的某些观念、意向和行为作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患者常为这些重复出现的强迫现象所苦恼,虽努力克制但无法摆脱,最终屈从于强迫观念以减轻内心焦虑。 癔症,癔症又称瘟病或歇斯底里症。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以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受不良暗示而发病。患者在躯体方面表现为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瘫痪、过敏、麻木、震颤、肌肉痉挛、失语等;精神方面主要是突然精神失常、大哭大闹、打人、骂人等,有时喜怒无常、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有时出现夜游症。 疑病症,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身心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患疑病症的人也知道病态怀疑对健康不利,却又不相信体检结果和医生的解释或保证。 妄想症,是一种慢性进行且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妄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患者妄想的内容会涉及日常生活中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境如被人跟踪、下毒、爱慕、欺骗、陷害等。 网络心理障碍,是指患者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等现象。华东理工大学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里那些试读、留级或被作退学处理的“问题生”中,超过八成者与其平时沉迷于电脑游戏或上网娱乐而不能自拔有关。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解读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对照症状学标准: 1、 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严重心理问题: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 2、 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 严重心理问题:超过2个月,未超过半年,不能自行化解; 3、 一般心理问题: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严重心理问题: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 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的内容没有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对象被泛化。 心理诊断技能听课记录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包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心理正常是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不正常是精神科的工作范围。 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神经症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精神障碍的康复期也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有因,有度,有时)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二个月以上半年以内。 ?泛化。 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郭念峰)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同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知情意统一,高兴的说不开心的事不统一)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的定义(许又新教授的定义):持久的心理冲突,当事人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感到痛苦,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1.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最少三个月。 2.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当事人无法使其协调。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冲突是大家能理解,现实中存在的,冲突的一方和另外一方具有明显的道德区别。变形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不带什么明显的道德色彩,是神经症性的。

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1、区分几个概念 精神病、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疾病 1)神经病:神经病不等于精神病,它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发生器质性疾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有脑血管疾病、癫痫、中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在医 学上,神经病属于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在医院里专门设有神经 科处理治疗这类病人。 2)神经症:亦称神经官能症。它是指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它与神经病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器 质的、病理的改变。患者没有思维障碍,有自知力,会对自身异 常的心理状态感到十分痛苦。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有一定比 例的人患有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神经症,从而给他们的学习、 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3)精神病:精神病不等于神经病,它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类,与其他疾病最大区别在于自知力的缺陷与丧失,对自己 精神症状丧失判断能力,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 4)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也叫精神疾患,是各种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属轻度性质的神经症、人格障碍、身心疾病和重度的 精神病。 2、心理疾病发生的原因 1)生理:据上海市1961年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所做的普查发现,亲属从远到近,其发病率由少到多,精神病人的亲属中得 精神病的可能均为正常人亲属发病率的6倍。 2)心理:当代的大学生是既往重成绩轻素质的教育体制下的历史产物,有的同学心理素质偏差,有很多还是独生子女,成长 过程中又缺少磨练,心理抗震能力较差,个性特征孤僻、不合群、 偏执。 3)社会:首先是大学生的理想生活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当一

个大学生步入高等院校,进入大学校园时,面对的并不是轻松、 愉快的象牙塔,而是较差的生活、学习条件,是紧张甚至激烈竞 争的现实生活,有些学生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可能产生种种心理 障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使许多学生看到社会生活中,尤 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某些消极、 腐败乃至丑恶的社会现象,与其心中真善美的理想模式形成反差,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 3、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神经症 1)神经衰弱 2)焦虑症 3)恐怖症 4)疑病症 5)强迫症 4、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精神病 1)精神分裂症 2)躁狂抑郁症或简称为躁郁症 5、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 0)癔症 6、心理疾病的防治 1)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2)良好的人际关系 3)对自身有客观正确的评价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神经症 1)神经衰弱:具有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精神兴奋度增高;情绪变化异常(容易产生焦虑和疑病倾向,容易伤感和落泪);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多数患者有头昏、眼花、耳鸣、多汗等特点。 2)焦虑症: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患病者的焦虑与惊恐并非由实际威胁或危险所引起,或其紧张不安与惊恐程度与现实处境不相称。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技术与心理危机干预基本常识

第一部分: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措施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等; 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二. 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心理危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心理危机? 谈到心理危机,我们很容易想到这是一件坏事,就用负面的眼光来看待,其实不然。 心理危机意味着危险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心理危机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包括杀人和自杀。另一方面,危机也是一种机会,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危机面临者寻求帮助。如果危机面临者能够利用这一机会,则危机干预能够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 心理危机孕育着成长和变化的机缘。在伴随心理危机的不平衡中,焦虑情绪总是存在的,这种情绪导致的不舒服为成长和变化提供了动力。在很多情况下,个体只有在焦虑达到极限以后,才会承认他们对问题已经失去了控制。 三. 如何帮助危机者走出困境? 帮助危机者走出困境的三大技术包括: 1、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获得信任。 建立和保持治疗师和处于危机者双方的良好沟通和相互信任,有利于当事者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保持心理稳定和有条不紊的生活,以及改善人际关系。 2、支持技术:稳定情绪。 给予精神支持,而不是支持当事者的错误观点或行为。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目前的危机,使当事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可以应用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镇静药物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治疗。有关指导、解释、说服主要应集中在放弃自杀的观念上,而不是对自杀原因的反复评价和解释。同时,在干预过程中须注意,不应带有教育的目的,教育虽说是干预者的任务,但应是危机解除和康复过程中的工作重点。3、干预技术:问题解决、促进行动等。 干预的基本策略为: (1)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予心理上支持; (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当事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3)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4)给予希望和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 (5)培养兴趣、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心理隔离。 四、哪些人自杀危险性高? (1)父母有暴力倾向 很多青少年自杀者是来自有暴力倾向的家庭,其父母教养子女模式较苛刻,常用暴力的管教方法,儿女幼小时常受虐待。 (2)家庭出现危机 自杀者的家庭出现危机,这危机虽然不以自杀者为中心,却会影响全家。例如:兄弟姊妹中有人患病,令父母全神贯注病者身上,因而减少对自杀者的责任及关怀。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转]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进行的治疗过程不是简单的谈话,它不仅需要心理咨询师完全接纳求助者,体验求助者的内心痛苦,帮助求助者解释自己认识不清的问题,还要根据每一位求助者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及有效的矫正手段。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疗法: 以弗洛伊德首创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探讨病人的深层心理,识别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解释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协助病人对本我的剖析,解除自我的过分防御,调节超我的适当管制,善用病人与治疗者的移情关系,来改善病人的人际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症结,促进人格的成熟,提高适应能力。 在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疗法被后来者逐步发展完善,至今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让求助者在接受精神分析治疗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进来,现对精神分析治疗过程进行一下大致介绍。精神分析治疗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1)开始阶段。首先是要了解求助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确认求助者是否适应于精神分析治疗。确认后,咨访双方.应就治疗规则、治疗阶段、双方责任取得共识。接下来,治疗者开始由浅入深了解求助者产生内心冲突的根源。 (2)移情发展阶段。随着治疗的逐步进行,求助者会出现对治疗者的移情。移情是求助者将自己对过去生活中的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在治疗者身上的投射。治疗者依据求助者的投射对其进行体验、理解并告知求助者。 (3)修通阶段。结合求助者提供的各种材料和移情表现,运用解释为主的技术,向求助者揭示其内心的无意识欲望和无意识冲突与自身表现出的症状的关系,获得求助者的理解和领悟。在修通的过程中会遇到阻抗,这是治疗过程中自然和必要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