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3—14页。。

◆教学提示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要求上看,求比值是求前项除以后项的商,而化简比则要求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从方法上看,求比值是用除法运算,而化简比是运用比的基本性质从结果上看,求比值要得到一个具体的数值,而化简比则要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求比值、总结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过程。

2.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难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现在养殖场的饲养员想进一些猪饲料,可是面对大小两种包装却犯了愁,不知道进哪种好,你们能帮饲养员解决这——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例3图示) 算一算:两袋饲料中粗蛋白和总质量的比值一样吗?

师:饲养员想知道什么呢?

生:两袋饲料中粗蛋白和总质量的比值。

师:怎么求两袋饲料中粗蛋白和总质量的比值呢?现在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再计算。

学生讨论交流。师指两名学生板演,分别计算两袋饲料中粗蛋白和总质量的比值。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计算完毕,咱们先看一下这两位同学的结果。大小两种包装的粗蛋白和总质量的比值都是亢,你们和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生:一样。

师:不错,看来饲养员没有什么顾虑了,买哪种包装都一样,真为你们高兴,为饲养员解决了这么一个大难题。现在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先根据分数和比的关系,将比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数约分后得到比值。

师;很好,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这一点老师为你们感到欣慰。

二、合理猜测,自主验证

师: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既然比与分数和除法有很多关系,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会不会也有自己的性质呢?如果有,会是什么昵?(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我觉得比也应该有自己的性质。

生2:我猜想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在复习了旧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地推断与猜想,把分数和比联系起来,由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推山比的基本性质。

师:但凡猜想都需要一个验证的过程才能最终被我们接受,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来验证这一猜想。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1:1:2=1÷2=0.5,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10,变成10:20=10÷20=0.5,由此可知比值在比的前后项发生改变后没有改变,所以猜想成立。

生2:我举了一个不同的例子,0.4:0.5=0.4÷0.5=0.8,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5,变成2:2.5=2÷2.5=0.8,由此可知比值在比的前后项发生改变后没有改变,所以猜想成立。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而且举出了不同的例子进行验证,还有其他想法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领悟到知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合理,大胆的猜测与想象,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去寻求答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为后面学生经历这一研究验证过程奠定了基础。

生3:我举了一个分数的例子,

43:45=43÷45=43×54=5

3=0.6,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32,就是43×32=21,45×32=65,即21:65=21÷65=21×56=0.6。由此可知比值没变,所以猜想成立。

生4:我不用举例子也可以验证这一猜想。

师:是吗?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这位同学的想法?

生:想。

生4:我们知道,比与分数和除法都有关系,以除法为例,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o 除外),商不变。那就相当于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所以不用举例也可以验证。

师:这位同学运用了以前所学知识进行了类推,同样也证明了猜测是正确的。非常好!通过这么多同学的验证,看来这个猜想是完全成立的,大家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生5:为什么要0除外?

师:这位同学问得非常好,对呀,到底是为什么呢?谁能解释?

生6:如果我们同时乘0,比的后项就会成为0,而在前面我们提到了比的后项不能为0,所以要“0除外”。

师:大家都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今天大家依靠自己的力量验证了我们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非常了不起。请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生互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猜想,到补充总结、得出结论,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三、实践运用,提高能力

师:我们在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它化简分数、约分,通分,其实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用来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知道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吗?

师: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是l ,这就是最简整数比。

师:请同学们把300:400化成最简整数比。

生:3:4。

师:怎么化简的?根据是什么?

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lOO ,就得到最简整数比。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300:400=(300÷100)÷(400÷100)=3:40

师:是这样吗?大家都会了吗?那老师要考一考你们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例4。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纠正。重点强调:同时除以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看来大家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比的基本性质,大家—定要记牢了,以后我们会经常用到它。

设计意图:化简比是比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应用,在前边探究总结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尝试实践应用,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巩固知新。

1.“议一议”:要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达成两点共识。相同点:求两个数的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运用比的基本性质。不同点:两个数的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还可以是小数;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要写成比的形式。

2.练一练 (1~4题)

第1题,是本节课的重点练习。先让学生讨论:把分数比化成整数比有哪些方法?可以示范做一题,如第1个比有两种计算方法。

⑴32:43=32÷43=32×34=9

8=8:9 ⑵

32:43=(32×12):(43×12)=8:9 第2~4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订正。

3. 在2:3中,如果前项加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多少?

4. 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⑴24:36 ⑵

81:10

3 ⑶0.25:4

答案:

2.第1题:8:9 6:125 3:l 9:1

第2题:7:8, 8:15

第3题:⑴ l :24 ⑵ 1:25 ⑶ 24:25

第4题:4:3

3.解析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知: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的数,比值不变,前项加2后等于4,相当于乘2,后项也该乘2,即3X2=6,6—3=3,所以加3。

答案 为了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3。

4.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叫做化简比。化简比的方法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个比化成整数比,且比的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

⑴24:36=

3624=3

2=2:3 ⑵81:103=(81×40):(103×40)=5:12 ⑶0.25:4=(0.25×lOO):(4×100)=25:400=(25÷25):(400÷25)=1:16 化简比的方法: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分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化简即可。小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位数再化简即可。

(四)达标反馈

1.化简比。

5

1:0.24 12.6:0.4 2.求比值。

83:5

3 20分:0.25时 3.向阳小学共植树800棵,没有成活的有12棵。

写出植树总棵数与活了的棵数的比,并化简。

4.写出下面各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并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这几杯水有一样甜的吗?

5.对号人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比的后项是音,比值是专,它的前项是( )。

A.83

B.32

C.8

5 (2)3:7比的前项增加6,后项应( ),比值不变。

A.增加6

B.扩大为原来的2倍 C .扩大为原来的3倍

(3)完成一项任务,甲用3小时,乙用4小时,甲与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

A.4:3

B.3:4 C ·31:4

1 6.甲与乙的比是3:5,乙与丙的比是7:4,甲是21,甲、乙、丙的和是多少?

答案:

1.5:6 63:2 2.85 3

4 3.800:788=200:197 4.30:60=1:2 10:20=1:2 10:50=1:

5 30:150=1:5

第1杯和第2杯一样甜 第3杯和第4杯一样甜

5.(1)A (2)C (3)A 6.乙:21÷3×5=35

丙:35÷7X4=20

甲、乙、丙的和:21+35+20=76

(五)、课堂小结

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的比,怎样化成最简整数比,依据是什么?

求两个数的比值和两个数的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数学方法,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找规律,循序渐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六)布置作业

1.填空。

⑴85:51=[85÷( )]:[51÷( )]=5:3

⑵30:12=()

30

=( ):6 ⑶2:25=()

4=6:( ) ⑷()12

=43=12:( )=( )(填小数) ⑸( )÷10=12:( )=()50

=0.6 ⑹0.375=()()

=( ):( )=()16 2.在16:28中,如果比的后项减去14,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除以多少?

3. 一面红旗长18厘米,宽12厘米。

⑴写出长和宽的比,再写出宽和长的比。

⑶把上面的两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4.六(1)班有女生24人,男生28人。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求出这个比的比值。

5. A 、B 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分别求出它们的周长比,面积比及比值。

答案:

1.⑴17 17 ⑵12 15 ⑶50 75 ⑷9 16 0.75 ⑸6 20 30 ⑹8

3 3 8 6 2. 因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2,比值不变,所以比的前项应除以2。

3.根据比的意义,长和宽的比是长作比的前项,宽作比的后项;宽和长的比是宽作比的

前项,长作比的后项,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将比化简。

⑴长和宽的比是18;12 宽和长的比是12:18

⑵18:12=(18÷6):(12÷6)=3:2 12:18=(12÷6):(18÷6)=2:3

4.求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把女生人数作前项,男生人数作后项,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求比值时,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24:28=(24÷4):(28÷4)=6:7 24:28=24÷28=7

6 5. A 正方形周长:3×4=12(厘米),面积:3×3=9(平方厘米)

B 正方形周长:4×4=16(厘米),面积:4×4=16(平方厘米)

A 正方形与

B 正方形的周长比是:12:16=3:4,比值是

43。 A 正方形与B 正方形的面积比是:9:16,比值是16

9。

◆ 教学反思

一、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引导学生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例题明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再引导学生回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学生据此自然而然地猜想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那这是不是比的性质呢,还需要举例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分析、整理、推导验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所选取的事例可以再宽泛一些。在学生汇报思路和过程中,学生的条理性非常强。在得出性质之后,通过师生互动的练习,既巩固了比的基本性质,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课堂气氛。

二、探究新知、对比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概括能力。

放弃了以往的讲授法,采用尝试解决法,由学生尝试化简,遇到问题小组共同探究、共同商讨、找到化简的办法,最后再进行板演,通过板演,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再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与黑板板演对照,进行自评。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解法都不止一种,通过交流探讨,小结出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方法。化简时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时,同时除以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但要注意,这个结果必须是一个比。有了这样的评价和概括的过程,既使学生体会了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概括能力,同时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 教学资料包

(一) 教学精彩片段

1.同学们,看大屏幕。

活动课上,手工组的同学正在剪纸花。当小红剪4个时,小明剪了2个。照这样的速度,

猜一猜,当小红剪6个时,小明剪了多少个?

2.大家继续猜,当小明剪到6个时,小红剪了多少个?

3.你是怎样猜的?

生l :4÷2=6÷3=12÷6:2。

师:你是根据工作效率间的倍比关系猜到的。

生2:2÷4=3÷6;6÷12=2

1。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的?

生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呢?

4.观察第一个等式,它应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呢?学生交流。(屏幕出现商不变的规律)

5.同学们,表示数量间的倍比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用比表示)怎样表示呢?试着说说,我把它记下来。4:2=2,6:3=2,12:6=2。

设计意图:创设活动课学生剪纸花的情境。目的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一是明确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二是引出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并通过数量间的倍比关系,可以用比表示,进一步沟通了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很自然地进行了知识迁移,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二) 数学资源

奇妙的比

张扬和李明在争论一个问题。张扬说“比的前项和后项都 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 性质。而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比的后项不能是0。可是,前几天中国女排还以3:0的成绩战胜了美国女排。这里比的后项就是0,为什么呢?”

李明笑着说:“比赛中的3:0,与表示倍数关系的比是两码事。虽然读法、写法都是一样的,可它们的意义不相同。表示倍数关系的比,也可以表述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由于除数是。没有意义,所以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比赛中记录的3:0,不表示两个队得分的倍数关系,只表示比赛双方所赢次数的多少。3:0表示这场比赛中国队胜了3局,而美国队一局也没有胜。”

张扬佩服得点点头。

李明又接着说:“人体上也有奇妙的比,每个人脚长和拳头周长的比约是1:1,所以,你在买袜子的时候,可以把袜底在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大小是不是合适了。其实,身高和双臂平伸的长度比大约也是1:1。”

三、资料链接

黄金比

你听说过“黄金比”吗?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黄金比" ——0.618:1时,会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所以,许多建筑作品、艺术作品都是按“黄金比”来设计的。

下面是一些漂亮的图案,它们充分应用了“黄金比”。

三庭五眼

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对人的面部美特别重视,三庭五眼是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一种人物面部的普遍规律,它阐明人体面部正面的纵向和横向的比例关系,因此,三庭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

三 庭

指将人面部正面横向分为三等份,即从发际线至眉线为一庭、眉线至鼻底线为一庭、鼻底线至颏底线为一庭。

五 眼

指将人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等份,以一个眼长为一等份,即两眼之间距离为一个眼的距离,从外眼角垂线至外耳孔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之距离。

眼长与脸宽的比是1:5,你还能找到其他的比吗?

体会奥赛

修一条公路,已修和未修的长度比是1:3,再修300米后,已修和未修的长度的比是1:2。这条路有多少米?

思路分析: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可将两个比分别用分数来表示,分析已修的(或未修)分别占全长的几分之几,两次相差300米,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求出这条路有多少米。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已修的分别占全长的

41和31,两次正好相差300米,因此全长为300÷(

31一41)=3600(米)。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式与方程教案

《式与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和数量关系。 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能列方程解答一些需要两步或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用字每表示数量关系方程思想。 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与整理用字母表示数及方程的意义 1.回顾与整理用字母表示数。 (1)概括好处。 师:同学们都订了《小学生数学报》,你们喜欢不喜欢? 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的单价是0. 4元,如果我们全班同学50人每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我们全年级250人,每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我们全校1500人,毎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让你继续表示几所学校,全区甚至全市的学生每人都订一份这样的报纸一共要付多少钱,你都一一这样列式吗?可以怎样很快地概括出这种关系?(板书:0.4x) x表示什么? 这里应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板书:用字母表示数)可见,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

好处?(学生回答)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洁地表示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概括性。 (2)自主回忆。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有哪些?你能写出哪些式子是用字母表示的? 写在练习本上,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四人一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刚才这位同学所写的字母表达式实际上是用字母表示什么?(教师分别板书)小结从同学们的整理可以看出,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 (3)讨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式子。 (1)刘强家上月收人a元,剩余486元,支出()元。 (2)—盘彩带长a米,做一个中国结用6米。做3个中国结用()米,还剩()米。 (3)—瓶盐水重a克,盐的质量占盐水的15%,这瓶盐水含盐()克,含水()克。 (4)一台插秧机每小时插秧工平方米,上午工作5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上午和下午一共插秧()平方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式与方程等数学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同时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 2.回顾与整理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如果要表示出全区小学生每人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的总价,应怎样表示? 现在我们知道,总价是6024元(板书)。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0.4x=6024)这个等式实际上就是什么?(方程) 自主整理方程的知识点。 师:关于方程的概念、知识点,学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你能自己整理一下吗?可以用表格、网络图或者箭头等方式来表示。你认为哪种方式适合你,你就采用哪种方式。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内讨论。 汇报。 问:你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追问: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小结:像0.4x=602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师可以板书画集合)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xKb1.C om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 (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方程(优质教案)

第1课时方程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9、80页方程。 教学提示: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和等式性质,感受方程思想。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方程及等式性质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2、过程与方法:会用方程表示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成就感以及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天平,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生:玩过。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跷跷板的原理来学习新知识—方程。 (揭示并板书课题: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常玩跷跷板这件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初步感知方程的含 义】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 师: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还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是什么? 生:天平。 师:关于天平,你知道些什么? 生:可以看出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生: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逐个观察天平示意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说一说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认识方程。 师:大家是怎样分的?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整理er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的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问海口在我国那边呢? (6)还可能说-15℃与-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的应用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比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通过引导探索、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继续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口答:运一批货物,已经运走的吨数和剩下的吨数的比3:5,可以把已运走的吨数看 作()份,剩下的就是这样的()份。已经运走的是剩下的() (),剩下的是已经运走 的() (),已经运走的占这批货物的 () (),剩下的占这批货物的() ()。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的播种面积占 这块地的() (),玉米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 (),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比是 () ()。 3.某班男生有25人,女生有30人,男女人数比是( :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4.足球和篮球的比是4∶5,足球的个数是两种球个数和的() (),篮球个数是两种球个 数和的() ()。

5.糖和水的比是1∶100,糖占糖水的() (),水占糖水的 () ()。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比的应用”。 2.出示例2 。 (1)读题,审题,引导探究。 按1:4的比配制是什么意思?这瓶溶液中,浓缩液占几份?水占几份?一共有几份?浓缩液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水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 (2)探究学习,讨论。 (3)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学生独立解答。 (5)集体订正。 (6)检验:先看总数是不是500ml,再看浓缩液和水比是不是1:4。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P49做一做。 2.五⑵班要举行联欢会,班委决定买10千克水果,据调查,爱吃苹果的同学人数和爱吃梨的同学人数的比是7∶3,请你算一算,苹果和梨分别买多少千克? 3.用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征?怎样解答?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50~51第1~7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大、小两瓶油共重5500克,大瓶的油用去700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的油的重量比是7:5。问大、小瓶子里原来各装油多少克? 2.某建筑工地备有水泥、沙子和石子各8吨,现在因施工需要,把水泥、沙子和石子按1:2:5搅拌成混凝土。如果沙子的用料正好,那么水泥多几吨?石子少几吨?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学生笑,有部 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 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 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 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 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心理发展 规律而言,这样的 游戏情境设计,最 能吸引他们的注 意力,让他们积极 投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 体验感悟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 黑板的右边有值日表。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 脚,右边有一只脚。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 的用品。 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 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 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 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人把课桌上的 铅笔盒、课本、练习本按照 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 好。 用左右来描述 教室中的物体和 学生自已身上的 各个器官,是学生 乐于参与的数学 活动,交流时可不 必拘泥于坐姿,鼓 励学生用各种方 式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 自操作活动,让学 生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系。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1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结合详尽事例,经历探索事物中隐含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对身边有规律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培养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 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繁复问题中隐含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做高斯,是德国出名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有着“数学王子”的美称。他从小就特别聪惠,有一次上课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大家从1开始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老师刚说完他很快便算出了答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吗?指生说一说:把1和100相加等于101,2和99相加等于101,这样就得到50个101,用乘法计算:101×50=5050。正是因而高斯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才使繁复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规律!揭示课题,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活动1:摆三角形 1、这里有一些图形,请你仔细观察每幅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和需要的小棒根数来填表。

图号①②③④⑤⑥ 6 三角形个数12345 小棒根数 了5根小棒,第三个三角形用了7根小棒…….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生说一说。 每组中的小棒根数后一个总比前一个多2根。 填完学生汇报结果:第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第二个三角形用师:谁能详尽说一说每组中的小棒的根数是2的几倍多几根?生:第一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1倍多1根,第二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2倍多1根,第三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3倍多1根…… 师:按这样的规律继续摆下,第n个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2n+1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2n+1”表示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表示任意一个图形的小棒的根数都是图号的2倍加1。n可以表示任何数。 学生只要表述的意思对,就给予肯定,并板书:2n+1。 3、根据字母式子计算,摆第11幅图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探索活动2插彩旗 引入:有了这个关系式,我们就能求出任意一个三角形需要的扣子数。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问题。 1、请读一读题中的文字,并观察情境图。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2) 2、楼兰的忧郁教案 (5) 3、鸟是树的花朵教案 (7) 4、我和大猩猩握了手教案 (12) 5、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 (13) 6、早晨教案 (15) 7、葵花之最教案 (19) 9、寓言两则教案 (21) 揠苗助长教案 (21) 刻舟求剑教案 (23) 10、还有人活首吗?教案 (24) 11、我的母亲教案 (26) 12、济南的冬天教案 (30) 13、祥子买车教案 (33) 14、养花教案 (35) 15、母鸡教案 (37) 16、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教案 (38) 18、秋天的怀念教案 (41) 20、勇气教案 (43) 21、再见了,亲人教案 (44) 22、桥梁远景图教案 (47) 23、黄河象教案 (50) 25、科学幻想之父教案 (53) 26、蟋蟀的住宅教案 (54) 27、古诗三首《特童》教案 (57) 28、风筝教案 (59)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教具准备:搜集资料、著名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听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曲子,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首曲子的了解有多少?这首曲子是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首著名的圆舞曲,同学们在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一定觉得森林离我们很遥远,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xKb 1.Co m 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答疑解惑 眩惑:迷惑。张目:睁眼。颁布:公布,发布。 清爽宜人:清洁凉爽,合人心意。 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布置兵力,伺机出击。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 目力所及:视力能达到的地方。 和谐:配合的适当均匀。 森森然:树木茂盛繁密惑军队整齐威严。 和谐:配合的适当匀称。 2、指名读课文,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思考:①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 ②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1)景色美;(2)面积广;(3)作用大。 3、请学生回答相关的语句,并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景色美 “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使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棵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 教材分析 “方向与路线”是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与位置”部分的内容,本单元让学生在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的路线图,并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具体情景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些知识内容,既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常识和经验,又是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首先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自己生存的空间。同时学会描述并确定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人们进行交流,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必备知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获得必备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看懂路线图更是需要学生不仅能用方向和角度描述和确定物体的位置,更要具有判定该物体位置的大体走向的空间感知能力。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循序渐进的构建思想,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认识平面图,会用八个方向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描述简单的线路图。这样有序的讲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教学目标 1.根据平面图,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3.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4.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方向和路线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意义

1 比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 教材第48、第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两个量进行比较。 2.举例说明,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两面旗都长15 cm,宽10 cm。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两个量比较关系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长比宽多几厘米?[15-10=5(cm)] (2)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cm)]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以上4个问题,并把(3)、(4)两题的解答过程板书出来。 二教学实施 1.揭示课题。

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比9) 3.老师讲述。 老师:刚刚我们比较了两个同类的量,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类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提问: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4.老师讲解。 老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来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5.学生举例。 请学生举出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例子。 学生互相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6.观察、比较、思考和讨论。 提问: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 分小组汇报。 归纳:比实际是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指导学生看教材。 指名说说比的含义,完成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图形旋转90°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正东路小学王文卿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钟表、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 教学方案:

教学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承德市竹林寺小学王慧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页。 教学目标: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 比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 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 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 3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 3 课时第一课时: 同样多、多些、少些教学内容: 教材第 45 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椅子和花片学习方式: 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教学过程: 环节情境创设教师活动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 5 把椅子)(一)认识多少 1、提问: 发生了什么事情? 2、提问: 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活动 6 个小朋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