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_杨俊峰

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_杨俊峰

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_杨俊峰
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_杨俊峰

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

66

·版权所有文责自负·

作者简介:杨俊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学

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

杨俊峰

(大连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要:本文以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为研究对象,首先详细分析了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然后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古典诗歌

中的意象翻译的实质、

过程及关键。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从意象图式的定义、特性和功能及其在文学上的应用三个不同角度发掘在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过程中意象图式的阐释空间。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意象图式对古典诗歌中的单个意象、复杂意象及意象组合的翻译都具有阐释力,同时指出:通过深入分析翻译过程中涉及的两种文化中的意象图式的差异及其在两种语言上的表现,解释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的翻译转换中存在的差异,我们可以帮助译者认清意象翻译的实质,以便形成正确的翻译原则,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意象图式;古典诗歌;意象;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11)04-0066-05

1.引言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诗歌自然也不例外。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来说,内容主要指的是意象、意境,形式主要指的是声律,而意境也是在意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在回答“什么是意象”和“什么是诗歌”两个问题时,

陈植锷(1990:13)这样说道:“所谓意象,是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另一个是声律),或者说在一首诗歌中起组织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声律和意象。”因此,意象是古典诗歌翻译中的关键,本文将探讨意象图式理论对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的阐释空间,希望能给译者带来新的启示。

2.古典诗歌中的意象2.1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地位

有人认为,“意象是诗词性质的集中体现,离开意象,诗词的诗性特质就丧失殆尽”(朱晓慧,2005:7),这种说法毫不夸张,因为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成分。不仅如此,“诗中的非意象成分,

乃是由意象成分派生出来的,是意象的附属成分,用来说明、阐释意象意义,它服从于意象,是意象的延伸与扩张,本身并没有独立性”

(吴晓,1990:3)。其次,抒情是诗歌的特性,中国古典诗歌自从《诗经》开始就打上了抒情的烙印,而抒情是借助意象实现的。这是由意象的本质决定的

,“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结合体,它渗透着主体情意,传达着诗人生命的勃动和性情的激荡”(朱晓慧,2005:6)。

再次,诗歌的审美功能也是借助意象实现的。古典诗歌中充满着大量的意象,每一个意象都是审美的元素,而不同的意象组合之后形成了审美的统一体。

一言概之,“意象经营乃是包括古近体,乃至《诗经》、《楚辞》、《乐府》在内的中国一切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陈植锷,1990:89)。要想真正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必须从意象出发,而要想翻译好中国古典诗歌也必须从意象出发。

2.2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的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其中蕴含的意象不仅具备所有意象所具备的基本特点,也具有自身的独特风格。具体来说,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有以下几个特点,它们对翻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形象性。意象并不等于形象,但意象往往要包含具体的形象,

这是由承载意象的艺术语言符号自身特征决定的:“语词作为意象的载体时,则是具象的符号,依靠形象展现各个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

(陈植锷,1990:49)。第二,非独立性。非独立性指意象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与其他意象共同组合形成意象系统,才能较好地表达诗人的主观情志,这是由单个意象的局限性决定的。单个意象“无法展现情感的复杂变化的进程,也无法将一件事实产生的前因后果和它发展的可能性表述清楚”

(吴晓,1990:28)。第三,多义性、模糊性。意象是诗人将主观情志赋予具体物象的结果,而诗人对于物象的选择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也就是说,承载意象的符号与其所指的意义或情感不具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意象可以传达相同的情感,同一意象也可以寄托诗人的不同情感。而且,“每一个意象符号,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其结构都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吴晓,1990:27)。

第四,文化性。意象的创造与文化关系密切,诗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其创造出来的意象自然会反映其生活时代的现实,自然会体现其所处的文化特质。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蕴藏着我们民族深层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凝聚着我国历代作者浓郁的情感,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积淀,也是我国古典诗学和诗词美的聚焦点”

(朱晓慧,2005:19)。第五,象征性。象征性指的是意象符号的所指意义超越符号本身的意义,

里面还包含了诗人寄托于物象的情志,于是意象就成了某种意义或情感的象征物。这种象征意义既可能是诗人赋予的,也可能是在特定的文化传统中积淀而成的。

2.3古典诗歌中意象的表现形式

如前所述,单个意象无法全面、充分地表达诗人的主观

67情志,必须同其他意象相互组合之后形成意象系统,才能创

造出诗歌所具有的独特的意境。具体来说,“在诗词创作过

程中,当主体将若干意象组合表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画幅或

动作并传达出内心的情意层次时,就构成了意象群。意象群

的组合,构成了诗词的意象系统,形成意境;意象群与意象群

之间有形成了诗词意象系统的层次”(朱晓慧,2005:26)。

对于意象如何组合,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观点,陈植锷、赵

山林、严受云等各位学者均阐述过意象的组合方式。根据陈

植锷(1990:65-88)的观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

大致分为五类:并置、跳跃、叠加、相交、辐合,其中每个类型

还可以继续细分。无论意象组合的形式如何,其目的都是为

了实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创造诗歌的情境。同时,意象

的不同组合方式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要

想真正理解一首诗的诗境,就必须正确分析诗中意象的组合

方式。

3.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

3.1古典诗歌中意象翻译的实质

意象的构成需要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者的主观情

感,二是情感依托的物象。因此,翻译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就

是要移植承载原诗意象的物象及其被赋予的情感。

另外,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孤立存在的,为了情感表

达需要诗人总是将意象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丰富的意蕴空

间。这种意蕴空间,“就是全部意象意蕴和意象组合意蕴的

总和。因此,解读古诗词,从语言层面上看,是对语符的一种

解码;从艺术层面看,则是对意象深层蕴含的感悟,是与作者

心灵沟通的审美过程”(朱晓慧,2005:37)。翻译诗歌比创作

诗歌更加复杂,译者首先要解读原诗,感悟意象的深层蕴含,

与诗人进行心灵沟通。之后,译者还要利用目的语的语符移

植原诗意象及意象组合的方式,并尽可能再造原诗的意蕴空

间,再造原诗意境。因此,古典诗歌中意象翻译的实质就是

有机地利用语符再现原诗意象及其意蕴。

3.2古典诗歌中意象翻译的过程

意象翻译的过程与意象创造的过程联系密切,要想充

分、准确地再现原诗的意象必须了解意象的形成过程。意象

都是在客观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由表象到意象的生成,这

一过程大体分为两步:一、前意象状态的表象分解;二、确定

意象的表象选择”(吴晓,1990:31-2)。在确定表象的时候,

诗人要经过反复思考和构思,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行选

择。翻译总是从对原文本的解读开始的,翻译古典诗歌中的

意象时,译者必须对其解读,这一过程正好与意象创造的过

程相反。译者首先要通过分解语符判断诗人确定的意象,进

而明确形成该意象的表象。表象确定之后译者需要进一步

分析诗人选择的表象是在什么状态中分解出来的,该步骤的

实质是去体会诗人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而对该表象进行

了选择,即分解出意象所包含的情感参数。由于诗人将表象

转换成意象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经过了不断的思索和润

饰,译者只有尽可能复原诗人创造意象的情境,才能跟诗人

进行深层次的心灵沟通,才能领悟诗人的细腻情感,并最终

感悟诗歌的意境。当译者完成这一步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实

际的翻译转换工作了。

在意象的实际翻译工作开始时,译者的身份也随之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译者从一个读者的身份转变为译者及新的诗

歌意象创造者的身份。诗歌经过翻译之后仍然要是诗,译者

不能只进行简单的语符转换,否则诗中最具生命力的、存在

于字里行间的诗境就丧失了。因此,译者在翻译意象时首先

仍要在目的语中确立诗歌意象的表象,跟根据该表象与原诗

表象的情感表达潜力和张力,赋予该表象以适当的情感,使

其完成向意象的转变。当单个意象实现移植之后,译者仍然

要对不同的意象进行组合,组合的依据是原诗的意象组合方

式,组合的目的是将原诗的意蕴空间和意境移植到目的文本

中。到此,意象的翻译过程才算结束。

3.3古典诗歌中意象翻译的关键

首先,具体物象的把握。由前文可知,古典诗歌中的意

象具有形象性、非独立性、多义性、模糊性、文化性和象征性。

这些特点实际上都是在描述构成意象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关

系,即“具体物象”与“主观情感”的关系。形象性表明主观情

感是以具体物象为表现形式,模糊性和多义性说明具体物象

与主观情感之间的非必然联系,非独立性则因为二者之间的

非必然联系而导致单个物象无法充分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感,

文化性反映了某些特定物象与具体情感之间的文化积淀,而

象征性则说明因为这种文化积淀,使二者之间形成了某种相

对稳定的关系。正是因为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具有这些特点,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具体物象。虽然意象是主客

体的复合物,其中包含的物象和情感是不可分离的,但在翻

译转换过程中物象的移植更加显化、更加基础。然而,必须

明确的一点是,在翻译古典诗歌的意象时不能简单地移植物

象,同时必须以情感的传递和意蕴的表达为衡量标准。翻译

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主要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

换。而且,诗歌的创作是主观的,极具个性化特征的。译者

如果简单地移植物象,译文读者极可能无法领悟诗歌想要表

达的情感和意蕴,无论是文化象征意义还是诗人个性化的象

征意义都不容易为译文读者所接受。然而,因此转换或舍弃

物象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那样要么会改变原诗的意象,进

而改变原诗的意境,要么会使译文失去诗歌应有的审美价

值。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出现,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再现原诗的

诗境,译者要充分利用诗歌中的非意象成分。如前文所述,

诗歌的非意象成分本来就是意象的附属成分,就是用来说

明、阐释意象意义的,因此,译者在翻译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时

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更加好地发挥非意象成分的作用,有效

地实现意象的全面再现。

其次,艺术视角的确定。“所谓艺术视角,指的是创造主

体把握外在世界所采取的一种角度,也即艺术家在表现时所

凭依的立足点、位置、方向等等”(吴晓,1990:121)。古典诗

歌中的意象,无论是诗人通过观察创造的还是通过想象形成

的,都不是杂乱无章的任意组合,它们必须存在于诗人选择

的艺术视角范围内,视角不同观察到的景象也是不同的。意

象的转换必然是诗人艺术视角转变的结果。一首诗的艺术

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

68

视角是诗人向读者展现的一种独特的观察方式和审美角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责任将其提供给译文的读者。而且,视角不明确的描述也是无法产生审美效果的。

再次,意象组合方式的再现。诗歌的艺术视角确立了诗歌审美空间的范围,而诗人的具体的艺术构思还要依靠意象的组合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使诗歌呈现的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因此意象的组合方式是诗歌审美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没有意象的组合,就没有诗歌意境的形成。所以,译者在翻译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时,不可无视原诗的意象组合方式,

移植原诗的意象组合方式也是再现原诗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再现原文意境的重要途径。

4.意象图式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

4.1从意象图式的定义看其对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的阐释力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隐喻、转喻、命题模式共同构成人类的认知模式,并且在这四种认知模式中是最为基础的。我们首先从意象图式的定义出发,探讨其对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的解释力。

意象图式的定义众多,没有统一的说法,可以通过比较一些常见的表述揭示其本质。李福印(2007:81)曾列举过三位学者的定义,内容如下:

(1)Johnson 的定义: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

(2)Gibbs 和Colston 的定义:意象图式一般可以定义为空间关系和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

(3)Oakley 的定义:简单说来,意象图式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

相比之下,Stockwell (2003:16)的定义更为简洁,在他看来,

意象图式就是“空间(以及从隐喻意义上说的时间)的方位表达”。从以上四个定义可以看出,每个表述中都包含两个相同的成分:空间和空间描述。从词的构成来看,意象图式是由“意象”和“图式”两个部分组成,根据Evans &Green 的观点,意象图式中的“意象”“与心理学中的“意象”概念等同,它与我们对外界的体验有关,并来源于我们对外界的体验”(2006:178),而“图式”一词表明“意象图式不是含义丰富或包含细节的概念,而是相当抽象的概念,由反复出现的具体经验中形成的模式组成”

(2006:179)。由此可知,意象图式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对具体意象及其关系的进一步抽象,是人类经验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中,联系具体意象和抽象关系的认知结构”

(宋德生,2005:22)。从以上的论述可知,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与意象图式中的意象并非同一概念,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与英语中的“imagery ”更加接近,可以理解为通过形成“mental images ”来表达某种概念或行为。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古典诗歌中的意象通常存在于具体的场景描写或空间关系的表述中,以具体物象的形式出现。而意象图式是从各种具体的空间关系中得出的最基础的抽象概括。换言之,任何存在与其所在空间的关系都

可以分解为一个或若干意象图式。因此,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可以借助意象图式进行深层次解码,而对于译者来说,意象转换的实质就是意象图式的转换。如陈吉荣(2010:27)所言

,“当图式共相明显时,两种语言的语法构式可以在共有的图式概念系统中互相衔接,意象转换可以顺利进行。当图式共相不明显时,两种语言的语法构式无法找到共有的图式概念系统,

这时识解转换就发挥作用,对此进行修补”。可见,意象图式对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具有实质的指导意义。

4.2从意象图式的特性和功能看其对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的阐释力

此外,从意象图式的概念得出的特性也能进一步揭示其对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的现实意义。现以Evans &Green (2006:180-7)列举的意象图式的部分特性为例进行分析。首先,意象图式从本源上说是前概念的,即意象图式是形成概念体系的基础概念,

因为它们与感官经验相联系,最早出现人类的头脑中,而且还是图解式的。正是这一特性使意象图式又具有了能够产生更为具体的概念的特性。也就是说,意象图式不仅可以表达空间内各种成分的关系,还能将其表达的抽象关系投射到其他的认知域中,从而形成比喻、象征等含义。这样,意象图式在帮助译者分析、分解古典诗歌中呈现的空间描写的同时,还能有助于译者理解象征性、比喻性意象的成因,因此有利于译者对于原诗进行更加深刻的解读与解码。根据定义,意象图式的又一特性是意象图式来自与外界的互动和对外界的观察。这一特性与诗人创造意象的过程是一致的,诗人创造的意象也是建立在与外界的互动和对外界的观察基础之上,这也是意象图式为什么可以用来分析分解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的又一个论据。另外,意象图式与头脑中的想像不同,

头脑中的想像是复杂的,而意象图式的本质是抽象的,是图解式的,它来源于具体的经验。这一特性可以表明意象图式是可操作的工具,可以用来分析头脑中的想像,

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象图式可以分析古典诗歌中的想像意象、主观意象等经想象形成的意象。意象图式又是多模态的,它深藏于认知系统中,是产生于多种多样的感官经验的抽象模式,即意象图式来源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经验,因此对于古典诗歌中的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味觉意象、嗅觉意象、触觉意象等都有阐释力。能够转换也是意象图式的一个特性,即意象图式可以从一个图式转换到另一个图式。这一特性使意象图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解释力,

可以用来分析更复杂的空间关系和更复杂的概念,进而可以解读古典诗歌中更复杂的意象。意象图式的最后一个特性是“可以成群出现,相互关联的意象图式可以以群或者网络的方式出现”

(刘丽华李明君,2008:111)。这一特性可以进一步帮助译者解读古典诗歌中的复杂意象,也有助于译者分析原诗中意象组合的方式。

4.3从意象图式在文学上的应用看其对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的阐释力

认知语言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新视角,在这个新视角的指引下,许多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的内在联系变得更易于理解。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许多学者已

69经尝试着把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和原理与文学批评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称为“认知诗学(cognitive poet-

ics)”。将意象图式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就属于认知诗学的

研究范畴。

在认知语言学中通常采用视角、基底、侧面、图形、背景、

认知域、射体、地标等概念对意象进行分析,其中图形和背景

之间的关系对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注意力的创造与更新有着

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Stockwell(2003:18)的观点,认知心

理学理论用于探讨视觉领域中注意力的问题的五个基本问

题同样适用于认知诗学中的文学文本分析。这个问题包括:

(1)空间是如何表现的?(2)物体是什么?(3)注意力中心

的形状由什么决定?(4)如何在注意力焦点范围内进行选

择?(5)物体之间是如果进行选择的?在Stockwell看来,注

意力的分配不是任意的、不加区别的,而是有选择性的。在

一个视觉领域中有些成分被赋予了注意力,就成为图形,而

其他成分因被忽视而成为背景。处于注意力中心的成分就

会引起读者的一切兴趣并得到读者的所有关注,而引起读者

的兴趣和关注就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目标之一。Stockwell的

这些观点对于古典诗歌中意象的解读具有很强的阐释力,同

时对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的翻译也同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

义。首先,以上提出的五个问题就可以概括古典诗歌中的意

象的创造问题。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总是呈现在某种空间描

述中,承载意象的物象即物体。一个物象总会呈现出各种表

象,诗人在创造意象的时候凸显了物象的哪种表象,诗人又

是如何在众多表象中作出的选择?另外,诗人又是如何组织

不同意象的,哪些意象是核心意象,哪些是辅助意象?可见,

这五个问题实际上包括了物象选择、表象分解、表象确定及

意象组合等意象创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果可以回答这些

问题就说明译者已经对原诗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也就完

成了对原诗意象的解码工作。在翻译意象的时候,译者要做

的就是将原诗中意象通过分配注意力的方式移植到目的语

文本中。

除了利用图形和背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注意分配问题,

还有许多学者根据意象图式在隐喻构成中重要作用努力探

寻诗歌创作中的隐喻体系,其研究成果对于古典诗歌中的意

象翻译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蓝纯(2005:181-183)曾列举

了四个相关研究,包括Freeman对Macbeth的诗体对白的研

究、Sanchez对Romeo and Juliet的研究、Freeman对Emily

Dickinson的诗歌的研究以及Deane关于Yeats的名诗The

Second Coming的研究。四者均分析了文本中隐喻产生的基

本意象图式,后者还发现诗歌的整个意义在于中心—边缘这

一意象图式发出来的一组隐喻,而这些隐喻形成了生动的意

象,表现出人类社会的中心—边缘结构被打破后又以颠倒的

顺序重新组合的情境。Deane这一研究表明,意象图式不但

可以形成隐喻,进而形成诗歌中意象,还可以成为意象组合

的组织结构,最终决定诗歌的整体意义。古典诗歌的译者如

果利用意象图式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解码,同样也能实现对

原诗的深刻领悟,并以此为指导在翻译过程中完成对意象的

再编码过程。

4.4应用意象图式阐释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的研究方

向和目标

翻译研究关注的往往是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说

在翻译转换中出现的差异,因为只有从这些问题和差异中才

能发现翻译中存在的困难,找出翻译的重点和难点,而对这

些问题和差异的研究才能帮助译者认清翻译的实质,以便形

成正确的翻译原则,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的翻译问题主要聚焦在翻译转换过

程中意象的移植情况,具体包括单个意象的移植情况和意象

群及意象系统的移植情况。首先是单个意象的转换情况,包

括意象中的具体物象是否保留,如保留是全部保留还是部分

保留,如果没有保留是干脆舍弃还是发生了转换,还包括意

象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是否保留,其保留程度如何,还是发

生了转化。其次是意象群及意象系统的移植情况,主要侧重

意象群的组合方式及整个意象系统的组织结构。这些情况

的了解和分析主要依靠比较分析来完成,包括原文本与目的

文本的比较分析和目的文本之间的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可以

找出造成意象转换差异的原因。对原文本和目的文本的比

较分析主要是确定造成意象转换差异的是源语与目的语两

种语言体系的表达差异,还是两种文化不同形成的认知差

异;对同一原文本的不同目的文本的比较分析主要是确定造

成意象转换差异的是来自相同文化的译者之间的个体性认

知差异,还是来自不同文化的译者之间的、因文化差异导致

的认知差异。将二者综合起来就可以逐渐弄清古典诗歌中

的意象翻译的实质性问题。由于,我们现在探讨的是意象图

式对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的阐释空间,在以上比较分析

的过程中所关注的认知差异即意象图式的差异,尤其是两种

不同文化间的意象图式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

意象图式是抽象的表达空间关系的认知结构,而空间描

述最终是依靠语言来实现的,那么不同语言所呈现出的空间

描述差异是意象图式导致的,还是语言系统导致的?这个问

题也是许多学者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根据Correa-Bening-

field等人(2005:353-354)的调查,Clark早在1973年就提出

了人们建立感知空间(P-space)要遵循的参数,具体包括物理

空间、地质空间、生物空间、社会空间和语言空间(L-space)。

并且,他还提出了关于感知空间与语言空间的关系的假说,

认为感知空间的结构将被保留在语言空间中。然而,在现实

中的各种语言并没有表现出相同的形式和结构。于是人们

又从意象图式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许多观点认为,文化不

同导致形成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例如Stockwell(2003:16)就

说过:“我们易于同我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共享某些意象

图式,它们是建立在我们同外界的地域性身体互动的基础

上”而Dodge和Lakoff则认为这一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他们

认为空间描述可能包含两种成分的具体化:一是空间图式结

构,二是空间参照坐标。空间参照坐标是用于详细说明空间

关系的,不同的语言在表达空间关系时使用的术语存在着差

异。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空间关系术语是由许多更加原始的

意象图式结构共同组合而成,因此,如果把意象图式的概念

限定为“原始意象图式”,那么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中所包含的

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

70

意象图式数量是有限的。换言之

,“尽管不同语言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和区位描述存在许多不同的方面,

各种语言都使用相同的、数量有限的基本原始意象图式和空间参照坐标”(Dodge &Lakoff ,2005:71)。此外,世界上的语言中有两种主要的与运动描述相联系的词汇化模式:一种是将路径信息编码到动词中,把方式信息编码到其他语法成分中,如副词;另一种是把方式信息编码到动词中,

把路径信息编码到其他语法成分中,

如介词。“因为不同类型的图式与这两种运动信息相联系,这种差异意味着不同的图式结构可能与不同语言的动词系统有关系”

(Dodge &Lakoff ,2005:71)。幸运的是,在英语和汉语中,虽然两种模式都存在,但把方式信息编码到动词中的模式均占主导地位。这一共同特征虽然不说明英语和汉语的动词系统完全一致,

但大体上说,把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经过翻译移植到英语中还是比较可行的。如果Dodge 和Lakoff 以上的观点正确的话,确定原始意象图式,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如何利用这些基本图式和不同的空间参照坐标进行不同的空间描述,以及分析两种语言的动词与运动信息的编码模式,就能够解释两种语言空间描述上存在的差异,进而解释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差异。

除了单一意象在翻译中的移植问题,意象组合在翻译过程中的移植问题也可以通过意象图式的差异进行分析。谭业升在其文章中比较了汉英两种语言在意象组合的编码上存在的差异,汉语的意象组合可以作为独立的单位,表现出很大的自由,而英语中的意象组合的编码受句法的制约。在分析意象图式与意象编码的关系时,谭业升指出,“由于认知对于语言投射作用,意象图式往往转化为语言制约意象编码的规约化方式,

并呈现出语言的差异性”(2003:21)。这就是说,意象组合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表现的差异性也同两种语言中的意象图式的差异性有关联,找到这种关联性有助于译者在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过程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移植意象组合。

5.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分析可以看到,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重要成分,它以丰富的意蕴和多彩的特性体现出古典诗歌的抒情本质,

以独特的组织方式建构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空间。因此,古典诗歌翻译的实质上是意象的翻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机地利用语符再现原诗意象及其意蕴。诗人创作诗歌是运用语符对意象、意象群和意象系统进行编码的过程,译者翻译诗歌就是对其进行解码,然后再参照诗人的编码方式将意象、意象群和意象系统用目的语语符进行再编码。在这一再编码的过程中,具体物象的把握、艺术视角的确定和意象组合方式的再现都是关键的环节。意象图式源自人体对空间关系的感知,是对空间关系的抽象的认知结构,而古典诗歌中的意象通常体现于空间描述中,所以意象图式天生就适合用来解读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同时,意象图式能够通过隐喻等方式向抽象域扩展的特性及功能又使其能够解读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意象。另外,认知诗学中将意象图式应用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分析的实践也表明意象图式

对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的阐释力。以此推之,

意象图式对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同样具有实际的阐释力和指导意义。然而,要想真正发掘这种阐释力,必须深入研究不同语言系统中意象图式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表现在语言中,进而导致意象在不同语言中呈现出差异。参考文献:

[1]Correa-Beningfield ,M.,G.Kristiansen ,I.Navarro-Ferrando &C.Van-deloise.2005.Image schemas vs.complex Primitives in cross-cultural

spatial cognition [A ].In Beate ,H.&E.Grady (eds.).From Percep-tion to Meaning :Image Schema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C ].Mouton de Gruyter :Walter de Gruyter GmbH &Co.KG.[2]Dodge ,E.&G.Lakoff.2005.Image schemass :From linguistic analysis

to neural grounding [

A ].Beate Hampe &Joseph E.Grady (ed.).From Perception to Meaning :Image Schema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C ].Mouton de Gruyter :Walter de Gruyter GmbH &Co.KG ,Berlin.[3]Evans ,V.&M.Green.2006.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M ].Edinburgh :Edi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4]Stockwell ,P.2003.Cognitive Poetics :An Introduction [M ].London :

Routledge.[5]陈吉荣.2010.认知翻译研究的可贵探索—

——评《跨越语言的识解: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探索》[

J ].中国翻译,(5):25-28.[6]陈植锷.1990.诗歌意象论[M ].秦皇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李福印.2007.意象图式理论[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3(1):80

-85.[8]刘丽华李明君.2008.意象图式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前沿[J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0(4):110-117.[9]宋德生.2005.认知的体验性对等值翻译的诠释[

J ].中国翻译,26(5):21-24.[10]谭业升.2003.意象编码的语言差异与翻译[J ].中国翻译,24

(4):18-22.[11]吴晓.1990.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诗学新解[M ].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2]朱晓慧.2005.诗学视野中的宋词意象[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nslation of imagery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s the focus of study.It firstly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imagery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

and then elaborates on the various key issues in its translation including the nature of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

the nature and process of ,and the key to ,the translation of imagery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On such basis ,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interpre-tation space of Image Schema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of imagery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thre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definition of image schema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mage schemas in literary criticism.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image schemas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terpret the translation of individual imagery ,com-plex imagery and combinations of imagery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The paper also proposes that 1)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in image schemas of the two cultures involv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e two languages con-cerned and 2)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hift in the translation of imagery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can help the translator to understand its essence ,so as to form the right translation principle and choose the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Key Words :image schemas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imagery ;translation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解读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解读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1、杨柳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由于“柳”、“留”二字谐音,故经常以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以“宫墙柳”暗喻唐婉,抒发了两人离别后再难相见,可望而不可即的心理状态:“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读者可从“折断门前柳”这一行为中想见思念之深,忧愁之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少妇因见杨柳而想起当初与丈夫分别折柳的情景,怅想丈夫久去未归,而自己却青春渐逝,顿生悔意。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如“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牵挂。从杨柳自身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廷巳《鹊踏枝》),“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等句,形象地诠释了诗人们彼时彼地忧愁的深刻程度。 2、燕子 燕子因结伴飞行面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抒写时事变迁的还有“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等。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39407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它在古典诗词中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古典诗词具有情感性,还让古典诗词具有了承载文化底蕴的生命力。若诗人词人想要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意象就是必不可少的载体。“梧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是诗人词人们所喜欢引用的一种意象,其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它是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话语形式,是诗人词人情感抒发的一种实物载体,它能表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它所被寄予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象征着那单调的愁苦。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梧桐 意象就是古典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意象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是其艺术的灵魂。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由于它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能寄托和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所以梧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梧桐”这个意象意象在经过历代文人反复使用后,它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也变得很丰富,很有意味的而“梧桐”这一常见意象,在大多数时候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悲凉愁苦。但是,在古典诗词中,它所象征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些。它还象征着爱情、象征着人的高洁的品性,在思乡怀远时,梧桐被当做故乡的象征,在怀友送别时,梧桐还被当做友情的象征,梧桐有时还被寄寓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等等。那么,下面我们来逐一的分析,它所被寄予的情感吧。 一.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 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孤独与忧愁的意象,李煜在《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把客观景象“梧桐”与主观的孤独忧愁结合得天衣无缝,,深深的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那份愁苦与凄凉。如白居易的《空闺怨》中:“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中“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这些句子都是通过“梧桐”这一传统意象来传达悲苦凄恻的离愁别绪的。 二.象征着爱情 爱情是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有抒发爱情的文学作品,而古典诗歌中的爱情,往往都是抽象式的抒发,在众多象征爱情的意象中,梧桐凭借着它的根深蒂固,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被赋予了忠贞爱情的意义。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写道“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诗中用梧桐的“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象征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的永恒爱情诺言。又如孟郊的《琴曲歌辞·烈女操》里的“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诗词句都是把“梧桐”这一意象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三.象征着高尚的节操与品性 古典诗歌中常用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物象来象征人的品性与节操的高尚,梧桐就是其中常用的意象之一。诗人词人往往赋予了梧桐高洁、孤直、虚心等等高尚品格与君子风度。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就以梧桐修竹喻人,称赞张燕公的贤明的高尚的品性。又如王安石《孤桐》:“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坚,阳骄叶更阴。”诗人以孤桐衬托了作者年老志未衰,时刻为君民解忧的高洁品质。无论是诗人以梧桐来称赞别人,还是以梧桐自况,都说明了梧桐这一高尚的品格所带有的价值。 ( 四.象征着友情 梧桐,是文人心目中高贵品质的代表,所以,在往来酬唱时,诗人们都把梧桐当作良朋知己,也用它来来比喻自己与友人的深厚友谊。如白居易《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中说到“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宋无” ,白居易与元稹二人仕途坎坷,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特殊内涵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 默认分类2010-04-02 16:19:33 阅读1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教学目标: 1、回顾学过的诗歌,总结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 2、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进而理解诗歌内容。 二、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概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就叫意象。它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二)常见意象及其内涵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3.以折柳表惜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唐李白《忆秦娥》) 4.以“蝉”喻品行高洁。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宋姜夔《扬州慢》)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刘禹锡《乌衣巷》)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 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宋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 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8.松——坚贞高洁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 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9.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相类似还有芭蕉。 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 与深切同情。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 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李清照词云“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等。 14、水:因为水的绵软,剪不断的特点与人的惆怅情绪有相似性,诗人往往以水喻愁。

古代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地月亮意象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中国地骚人墨客似乎特别钟爱月亮.在浩瀚如银河地历代诗词中,月亮高悬中天,被众多诗人反复地吟咏,成为一个有趣地文学现象. 想象卓绝地诗人们,为月亮取了许多雅号:玉蟾、白兔、桂宫、圆魄、麝月、天镜、玉盘、冰轮、玉壶、银钩、玉弓、嫦娥、婵娟等等,不下四十余种.美名如月晕,环拥着这天之骄子., 大千世界,月亮为何具有独特地魅力,受到诗人们地青睐?莫非因为,月亮是亲切地,一如温柔地女性,宜作倾吐心事地对象;莫非因为,月亮是轮回地,盈虚有期,暗含着某种命运地启示;莫非因为,月亮是永恒地,饱经沧桑,纵览古今,无愧为历史地见证;莫非因为,月亮是神秘地,移步随影,缺蚀无定,常在波诡云谲中隐现,在斗转星移中升沉,动潮汐,变节令,卜晴晦,兆吉凶,可望而不可即,令人遐想无穷? 作为情感地载体,月亮是严重“超载”了.千百年来,人们把贫富穷通、悲欢离合、生死沉浮、感物叹世、旅愁闺怨等种种情感寄托在上面,使月亮成为一种不折不扣地“人化地自然”, 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地“公众”意象. 在剖析月亮意象之前,有必要先说明“意象”及其相关概念. 意象,指作家对存在于头脑中地记忆表象进行提炼、加工、改造地结果,其物化形态就是作品中地艺术形象. 诗人以主观之“意” 浸染或赋予客体之“象”,形成主客体同一、情与景交融、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统一地“意象”.诗人地种种内心情状包括无意识地那些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地东西,通过“象”而显现出来,达之于人,呈之于众,变得可观照、可感受、可领悟、可玩味.因此意象地实质,并非要人们去认识“象”之本身,而是要人们去体察揣摩“象”中蕴藏着地意绪、心境、愿望、理想等主观精神地内容.“意”在“象”中,如盐在水中,盐化无形,水却有味.古代诗论讲“味象识情, 析象解理”,“搜求于象,心入于境”,指明了欣赏意象地方法,是授人以锁钥;又讲“思与境偕,意与象应”.“情景相生,妙合无垠”,指明了创造意象地方法,是传人以圭臬. 意象是意境地构件,作品地整体意境总是由若干意象构成.精彩地意象,即主客体完美结合地意象,不仅可以深化意境,成为作品动人地关键,而且可以摘取出来单独欣赏与品评,成为独立审美地精品.历来人们乐于从古诗词中摘录佳句,甚或感叹某些诗作“有句无篇”,便是个别意象受到重视地证明.由此可见,意象单纯,然而并不单薄.好诗中地每一个意象,都是诗人用心灵对宇宙地感应.尤其是像月亮这样一个“几千斤重地橄榄”<曹雪芹语),更是耐人咀嚼、含味无穷.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动物类) 一、课前导入(家庭作业讲解) 二、知识点讲解 诗歌是借助于形象来抒情的一门艺术。在绝大多数诗歌中,诗人不一定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某些形象去含蓄地表达,有的事物经过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锤炼,凝聚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寄托了诗人特定的思想感情。 所谓意象,就是这些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诗人写诗,借助“象”来表达心中的“意”;反言之,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如果我们能较好地把握一些意象的内涵,把握和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得心应手许多。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意象解读 古人仰而观天,俯而察地,体悟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鸟兽虫鱼。 一、大雁 大雁,又叫鸿雁。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这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白居易在《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中写到:“吊影分飞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战乱中亲人如分飞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像断根的蓬草,随风飘荡。范仲淹《渔家傲》中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暗寓出边地的荒凉,来衬托边防将士不得归去的无奈之情。《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唱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一面是“北雁南飞”,一面是“长亭送别”,张生羁旅之苦通过莺莺之口表达了出来。 “鸿雁”也经常用来指代书信。飞鸿传书的传说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也就成了诗歌中的常见现象。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 二、燕子 《诗经》中把燕子叫做“玄鸟”。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很多诗句都把它当做春天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 花草类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海浪:人生的起伏 东风:春天、美好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惨 鱼:自由、惬意 鸿鹄:理想、追求 猿猴:哀伤、凄厉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利国利民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破晓:初现希望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深夜:愁思怀旧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技巧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技巧 古典诗歌是以汉语言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前者是以汉语言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后者是以汉语言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富于韵律的节奏和深远的意境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本文将从一下几个方面对古典诗歌的鉴赏技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 一般来说,诗歌是诗人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体现。诗人的创作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情感——意象——语言。也就是说,诗歌意象暗蕴诗人的情感体验和诗美创造,鉴赏者只有拨开意象织就的面纱,才能窥见一个完整的诗美世界。而古典诗歌的意象是鉴赏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它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歌进行审美评价的依据。我们鉴赏古典诗歌,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 1象征性意象 诗人通过象征体的运用,使思想感情具体化,引起读者深思,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如菊花临霜不凋,含有孤芳自赏的孤高;如梅花凌冬傲雪,含有品行坚强的风骨;如秋风的萧瑟,含有凄清忧愁之绪等等。

2描述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是对形象作具体描述,从而使感情具体化,并于此中渗透主体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以李白的《菩萨蛮》为例,“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通过“平林”、“烟如织”、“寒山”、“伤心碧”、“暝色”、“空伫立”、“宿鸟”、“长亭”、“短亭”这些描述性意象来表现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使诗人主观情感向客观物象化转变,进一步具体化了抽象情感。 3比喻性意象 所谓比喻性意象,是指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诗人的情思具体化,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如归雁表示思乡,鸳鸯表示爱情,长亭表示离别等。南唐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以一江春水来喻诗人的满腔愁绪,读者也从中感受到其好若站在城楼上眺望浩荡东流的长江,重回故都金陵的内心翻涌。这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4通感性意象 通感性意象一般是通感形象来使情具体化,从而获得一种新奇的艺术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宋祁《玉楼春》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样的声音,白居易自然无法让读者听到,但它用文字描绘出视觉形象,来勾引起人的听觉联想,化无形为有形,描绘出一系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地特殊内涵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涵 一、教学目标: 1、回顾学过的诗歌,总结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涵。 2、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进而理解诗歌容。 二、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概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就叫意象。它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涵入手。 (二)常见意象及其涵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煜《虞美人》) 3.以折柳表惜别。 “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唐白《忆娥》) 4.以“蝉”喻品行高洁。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宋夔《慢》)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禹锡《乌衣巷》)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思肖《寒菊》)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宋人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宋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8.松——坚贞高洁 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9.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相类似还有芭蕉。 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照《声声慢》)等。 11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造口壁》)等。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白》)、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

(完整版)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诗词中咏“月”的佳句顺手拈来,细细品味起来,作者眼中的“月”早已不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说明了,“月”早已随着诗人那真挚丰富的情感而蕴蓄了多重含义,成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寄托物:失意人眼中的“冷月”,正气者心中的“日月”,别离者泪中的“残月”,欢娱者笑中的“明月”。如果按月的蕴含不同而分类,“月”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月”的时间意象 月有阴晴圆缺,又有规律的循环,因而古人早有以月计时的历法,诗词中用“月”单纯表示季节的也非常多:“二月春风似剪刀”、“毕竟西湖六月中”、“八月秋高风怒号”等等。但人事的兴衰,朝代的更迭,与那亘古不变依旧东升西落的月相比如白驹过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发出时光飞驰、人生苦短的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唐·张若虚)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仅是相似,其实又何止是相似,而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啊!面对那“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宋·范仲淹)的永恒意象,多少人“惯看秋月春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李白的质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的探询。有人问其始,自有人问其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但前不见其始,后不见其终,那“秦时明月”尚照汉家宫阙,那古时明月,今日依旧朗照九州。“长沟流月去无声”,物换星移人不同。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

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问怎么有为,但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无数的人成为“鸡声茅店月”下的匆匆早行人。 (二)月的空间意象 月挂中天,月光铺洒大地,或朦胧,或明亮,于是物质上的月又成了占据巨大空间的月,更在文人笔下拥有了文化的内涵。“月出惊山鸟”的幽静明亮,“明月如霜”的冷艳凄迷,“月光如水”的清丽迷人,无不令诗人们挥毫写意,写下“天阶月色凉如水”的清凉感受,写出“月华如练”的流动质感。 月,凭借那月光的普照,往往形成一种广阔的境界,给人以恢弘雄壮的美感。杜甫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空阔,李白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辽远,王维守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谢灵运品着“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冰寒。就在这一泻千里的月明中,多少故事在演绎着多味的人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那月下是有情男女的相视相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宋·苏轼)是失意之士的对月感叹;“月黑雁高飞,单于夜遁逃”(唐·卢纶),是失利时的仓皇保命;“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唐·杜甫)是明月中的思妇望归…… 面对无限的月色,诗人涌发了多少灵感,不仅月本身的辽远令人产生无限向往,那月色下的万事万物也因之而拥有无穷诗意。夜因月而有了生气,月因夜而尽显其意。诗人的心灵正是在无边的月色中才得以思接千古,慨天地之茫茫,收万物于心间。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xx诗歌中常见形象的归纳 一、自然形象与客观物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一)、植物类: 1、xx—— 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例如: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芳草: 比喻离别的愁绪或表现生生不息、希望。 3、芭蕉: 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4、梧桐: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7、xx: 象征孤直、顽强。 5、菊花: 象征高洁、隐逸、脱俗。 8、桃花: 象征美女的xx。 6、xx:

象征高贵、富贵。 9、xx: 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 1、xx—— 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例: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2、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3、乌鸦: 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4、xx、青鸟: 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5、xx(xx): 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6、蟋蟀(促织): 表示惆怅。

7、猿啼: 表现凄厉、哀伤。 8、蝉: 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9、xx: 春天的象征,表示xx。 三)、乐器乐曲类: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例: 羌笛何须怨xx,春风不度xx。 谁家xx暗飞声,散入东风满xx。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xx——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例: 唱彻《xx》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四、送别场所: 1、xx: 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2、xx: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分类及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分类及作用 一、概念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意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二、常见的诗歌意象分类题型 1、诗中有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分析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意象?有什么作用? 3、诗的首联和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第一句写景,写了什么意象?请简要分析。 三、常见意象分类 类别意 象 原因例句情感 羁旅怀乡诗猿 猴 猿猴:猿猴的啼叫声哀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 甫《登高》 表达 忧 愁、 悲 伤、 思乡 的感 情。子 规 子规:即指杜鹃鸟,杜鹃啼血的典故。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 难》。 斜 阳 斜阳:日落感伤。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黄庚 《暮春》 流 水 流水:一去不复返。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帘外 雨潺潺》 梧 桐 梧桐:落叶悲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 清照《声声慢》 月 亮 月亮:月圆时节人们易联想到团圆,思 念家乡和亲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鸿 雁 鸿雁:信使。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类别意象原因例句情感 送别怀人诗杨柳杨柳:“柳”谐音“留”,留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故园情。依依不舍,别后思恋 的情感。 长亭长亭:送别的常用地点。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酒酒:离别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类别意象原因例句情感边塞征战诗长城长城:最长的防御城墙。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了厌恶战争、保家卫国、向往和平的情感。楼兰楼兰:古代的少数名族居住的地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羌笛羌笛:军旅中的乐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 (二)大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芭蕉等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三)松、菊、梅、竹(咏物诗的标志)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四)杨柳、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山水田园诗的标志)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风(东风、春风、清风与秋风、西风)月(明月、圆月与残月、缺月) 8.古诗意象另外一类分析 动物类:鸦、杜鹃(子规)、猿、蝉。多传达凄楚、哀婉之情。 鸿雁、青鸟、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

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鸳鸯,指恩爱的夫妇,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鱼——自由,惬意。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狗、鸡、马、沙鸥。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乌鸦、沙鸥——飘零,伤感。 行为类: (酒——欢悦,得意与失意,愁苦。)折柳:多传达惜别、思乡之情。 9.古诗意象的具体分类 一、动物类1、蝉-----悲凉: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相关。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二、植物类 1、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 对人生及永恒的哲思 月亮高高挂在夜空,它激发了人们浩渺如烟的宇宙意识以及遥远悠长的历史意识,促使人类生出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哲人式愿望,它不断启发人类对宇宙进行思索。正是在人们这样的心态下,明月意象成为了永恒不变的象征。 诗人身处月光中就会生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思古情感,这时候的月亮就化作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张若虚曾经在《春江花月夜》中这样描述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朦胧的月光中,诗人神思飞跃,他由人生联想到月亮,寻求着浩瀚无际的宇宙奥秘以及人生哲理。人的生命在月亮面前显得那么短暂易逝,可是从人类总体来看,又是永久存在的,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正因如此,年年相似的月亮得以与代代无穷的人类实现共存。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二) 对时空意象的表达 月亮不仅仅是短暂易逝的人生的对照,更是历史长河的永恒参照。“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王昌龄《出塞》)该诗开始主要描述景物。“秦时明月汉时关”,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万里关塞一览无余,把边关的寂静寥廓以及景物的萧条表达得淋漓尽致。将“秦汉时”放置在“月”以及“关”之前进行修

饰,提升了诗词的意境,而我们也彷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引发出人们无限的思考:自从秦汉开始边防战争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今天,拖得如此之长。这是诗人站在时间的角度对边塞悠久的描述。“今年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世事不断变迁,旧人早已老去,只有月亮依旧,世世代代依然,它静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而月光有没有由于哀伤而更加阴寒呢?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利用月亮意象感今怀昔,感叹历史的荣辱兴衰。 在中国古典诗坛之上高挂着的月亮不仅多情而且美丽。她在作为一种道具、背景以及氛围的同时,还象征着一种文化以及情感。其皎洁以及明亮的品格,其象征以及蕴含等功能,让多少诗人为之着迷。所以,在古代诗词中总是处处渗透着月亮意象,凝结成作品的灵魂以及血液。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三) 文人的失意情怀 文人墨客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怀才不遇、落寞孤寂、仕途不顺,不断承受着痛苦,因而也往往钟情于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月亮之上,在失意文人的眼中,月亮是孤月,冷月或者是寒月。杜甫就曾在《月》一诗中这样描述月亮:“斟酌?娥寡,天寒奈九秋。”诗人通过对嫦娥的描写,来表达自身寂寞凄惨的晚年光景。孤身居住于月宫的嫦娥,由于不能承受无边的孤寂凄凉,只好自斟自酌,以勉强打发秋水一般孤独的日子。而诗人年老,独自一人漂泊西南,有家难归,这多么像月宫嫦娥的生活情境。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1、植物的象征意义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杨柳:离情别恨或柔情.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杨花:离散 梧桐:寂寞,惆怅,凄苦,悲伤 木叶: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高洁,不屈不挠,傲雪坚强 兰花:高洁,高雅,美好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竹:正直向上,有气节,虚心 竹林:闲趣,隐逸 牡丹:富贵,美好 丁香:愁思或爱恋情结 枯藤:萧瑟,荒凉 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花落:表现失意、惜春之情,感伤凋零人生、事业的挫折,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青春人生的灿烂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草: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表现荒凉、偏僻,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生命力强,离恨 松柏:高洁,坚贞,富有生命力,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借指以诗传情 禾黍: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桃花:象征美人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莲: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有飘零之意。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纯净洁白,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动物的象征意义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近几年语文中高考都新增了一种新题型——诗歌鉴赏。对古典诗歌积累不多的高初中学生而言,难度不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走进古典诗歌?首要任务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无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采用的意象纷繁复杂,一下子把握不太容易,但是有些意象,在古人诗歌中经常出现,成为“高频意象”,帮助学生梳理掌握,对鉴赏诗歌有很大益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本文拟就几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的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晏殊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尽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忧伤。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多维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诗词的内涵进行挖掘。 花,是古代和现代诗歌永恒的意象,但在诗歌当中,诗人借花表现出来的感情却不尽相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片花的海洋不仅写出了海子对生活的热爱,也衬托了他的孤独和封闭。“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花又象征着戴望舒的低徊和迷茫。“感时花溅泪”、“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悲凉之叹却埋心中。触目而伤怀,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自品悲苦也。张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现伤春之心态,而晏殊亦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其实,落红纷纷,逝去的不仅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院门深锁着的不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之心,心在门内,即闷,闷极无聊,才临老伤春。五彩缤纷的背后,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泪水与寂寞。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的词里,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杜鹃啼”,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积累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积累 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兰花其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兰花诗如: 唐代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明代徐渭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德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①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②苏轼的诗《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说得满通俗但也更入木三分,这可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