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中的成语和名句

论语中的成语和名句

论语中的成语和名句
论语中的成语和名句

出自《论语》的成语

1.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2.众星环极: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3.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4.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5.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7.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8.过而能改: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6.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7.造次颠沛: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8.允执其中: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9.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10.怨天尤人: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11.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12.欲速反迟: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13.欲罢不能: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14.玉毁椟中: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15.愚不可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1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17.有勇知方:有勇气且知道义。

18.有头有尾: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19.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20.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21.有过之无不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22.用行舍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23.用舍行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24.勇者不惧: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25.隐居求志: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26.饮水曲肱: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27.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28.以紫乱朱: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29.以直报怨: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30.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31.以身作则: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32.以德报怨: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33.衣马轻肥: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34.一隅三反: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35.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36.一言以蔽之: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37.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38.一息尚存: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39.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40.一仍旧贯: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41.仰之弥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42.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43.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44.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45.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46.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47.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48.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49.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50.学而不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51.秀而不实: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52.朽木粪土: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53.朽木粪墙: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54.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55.行不由径: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56.兴灭继绝: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57.兴观群怨: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58.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59.小德出入: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60.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61.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62.贤贤易色: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63.先难后获: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64.下愚不移: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65.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66.五谷不分: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67.无所用心: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68.无所措手足: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69.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70.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71.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72.无动于中: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73.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74.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75.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76.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77.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78.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79.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80.望而生畏:畏吗,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81.通力合作: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8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83.天理昭昭: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84.岁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85.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86.岁不我与: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87.松柏后凋: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88.驷不及舌: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8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90.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9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92.死而后已: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93.司马牛之叹: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94.顺理成章: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95.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96.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97.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98.适可而止: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99.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哪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100.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101.诗礼之训: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102.生荣死哀: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103.升堂入室: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104.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105.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106.杀身成仁: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

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107.杀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108.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109.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110.三思而行: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111.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112.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13.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114.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1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1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17.群起而攻之: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118.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119.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120.千方百计: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121.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122.片言折狱: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123.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124.匏瓜空悬: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125.涅而不缁: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126.念念不忘: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127.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128.能近取譬: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129.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130.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131.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132.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133.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134.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135.苗而不秀: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136.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137.陋巷箪瓢: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138.六尺之孤: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139临危致命: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140.临危授命: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141.临事而惧: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142.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143.立人达人: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144.理屈词穷: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145.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146.乐以忘忧: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147.乐而不淫:快乐而不放荡。

148.老而不死是为贼: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149.来者可追: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150.空空如也: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151.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152.侃侃而言: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153.侃侃谔谔: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说话正直,理直气壮。154.开柙出虎: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155.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156.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157.举枉措直: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158.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159.居下讪上: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160.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161.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162.浸润之谮: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163.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164.尽美尽善: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165.节用爱民: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166.降志辱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167.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168.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169.见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170.见利思义: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171.简在帝心: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172.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173.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174.季孟之间: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75.计过自讼: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17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177.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178.惠而不费: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179.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180.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181.怀宝迷邦: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182.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183.红紫乱朱: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184.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185.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186.好色之徒: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187.过犹不及:过,过分;犹,像;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188.龟玉毁椟: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189.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190.怪力乱神: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191.故旧不弃: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论语中的经典格言警句有哪些

论语中的经典格言警句有哪些 相信同学们都有学习过论语,那么论语中的经典格言警句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论语中的经典格言警句,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一起来阅 读! 论语中的经典格言警句 1.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 巧言令色,鲜亦仁! 6.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0.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5.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7.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8. 朝闻道,夕死可矣。 19.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0. 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2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4.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5.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6. 德不孤,必有邻。 27.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9.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30. 君子周急不继富。 相关文章: 1.论语的格言警句 2.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 3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5.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7.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8.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9. 子不语:怪,力,乱,神。 4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2.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3.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4.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5.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6.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 1、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5、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出处:《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8、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0、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

于心的事。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1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4、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15、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6、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7、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篇一 1.刚毅木讷 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2.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3.各不相谋

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4.恭而有礼 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攻乎异端 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7.过犹不及 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8.怪力乱神 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9.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0.患得患失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大全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大全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论语·雍也》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论语中的成语和名句

论语中的成语和名句

出自《论语》的成语 1.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2.众星环极: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3.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4.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5.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7.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8.过而能改: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6.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7.造次颠沛: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8.允执其中: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9.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10.怨天尤人: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

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22.用行舍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23.用舍行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24.勇者不惧: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25.隐居求志: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26.饮水曲肱: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27.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28.以紫乱朱: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29.以直报怨: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30.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31.以身作则: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32.以德报怨: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33.衣马轻肥: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出自《论语》的成语

●一:《学而》篇 【学而时习之】学习到的东西,时常去复习、实践。【出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不亦乐乎】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出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犯上作乱】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翻译】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出处】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行有余力】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出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翻译】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出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翻译】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知过必改】犯了错误而能改正。【出处】过,则勿惮改。【翻译】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出处】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曾子说:“谨慎的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板姓归去忠厚老实了。”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出处】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翻译】过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出处】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翻译】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出处】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二:《为政》篇 【北辰星拱】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众星拱北】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出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翻译】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出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再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周而不比】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出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翻译】君主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出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翻译】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减了。

文言文成语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第四册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论语》115个成语典故

一部《论语》有115个成语典故 《论语》 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竟有115个之多! 1、哀而不伤 【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 【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7、博文约礼 【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耻下问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中“仁”的名句 1.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论语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古文今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论语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古文今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4.[论语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论语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论语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7.[论语原文]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中“义”的名句 1.[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论语原文]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论语原文]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

论语中的所有成语总结,超有用

1不亦乐乎《学而》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成语义: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 ④表示十分高兴。 2犯上作乱《学而》 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节用爱人《学而》 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4食无求饱《学而》 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成语义:吃饭不要求饱足。 5居无求安《学而》 原文:同上 成语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6 安贫乐道《学而》 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7巧言令色《学而》 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8告往知来《学而》 原文: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可以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 成语义: 9慎终追远《学而》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10温良恭俭让《学而》 原文:以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翻译: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 成语义: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11言而有信《学而》 原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12从心所欲《为政》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论语》中的115个常见成语整理(含解释及出处)

《论语》中的115个常见成语整理(含 解释及出处)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1、哀而不伤 【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 【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 【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耻下问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

【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 【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 【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察言观色 【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成仁取义

论语中经典名句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四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四 《子路篇第十三》 13-3、【鲁卫之政】——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论语·子路》(13·7):“鲁卫之政,兄弟也。” 13-4、【胜残去杀】——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论语·子路》(13·11):“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13-5、【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论语·子路》(13·15):“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13-6、【一言丧邦】——指一句话可以亡国。《论语·子路》(13·15):“一言而丧邦,有诸?” 13-7、【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3-8、【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3-9、【迩安远至】——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指政治清明。。《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3-10、【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论语·子路》(13·1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11、【父为子隐】——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论语·子路》(13·18):“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3-12、【子为父隐】——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论语·子路》(13·18):“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3-13、【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论语·子路》(13·2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3-14、【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论语·子路》(13·20):“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3-15、【斗筲之器】——筲:仅容一斗二升的竹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论语·子路》(13·20):“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3-16、【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论语·子路》(13·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17、【刚毅木讷】——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论语·子路》(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第十四》 14-1、【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论语·宪问》(14·3):“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4-2、【没齿无怨】——比喻永无怨言。《论语·宪问》(14·9):“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论语中的成语格言警句

论语中的成语格言警句 2017-05-02 论语中的成语格言警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巧言令色,鲜亦仁!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3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29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50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50句 导读:1、“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论语》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论语》 5、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 6、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论语》 7、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矣。”——孔子《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 8、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论语》 9、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孔子《论语》10、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12、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论语》13、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论语》14、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论语》15、“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孔子《论语》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17、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论语》1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19、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

语》20、仁者,爱人《论语》21、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论语》22、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论语》23、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孔子《论语》2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论语》2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论语》26、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2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曰:‘思无邪'.”《论语》28、天下之众本在一人《论语》29、政者,正也。《论语》30、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论语》31、"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夫之勇也陆行不避凶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论语》" 3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3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34、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孔子《论语》35、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孔子《论语》36、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三)

出自《论语》的成语(三) 《述而篇》 【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信而好古】——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原句:《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原句:《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 【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 原句:《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反三】【一举三反】【一隅三反】——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原句:《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用行舍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原句:《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原句:《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执鞭随蹬】——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原句:《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原句:《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原句:《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饮水曲肱】【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曲肱而枕】——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枕:枕着。枕着弯曲的胳膊睡。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原句:《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原句:《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乐以忘忧】——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原句:《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 原句:《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怪力乱神】——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原句:《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中的成语50个

论语中的成语50个 导读:导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关于书中的成语有哪些?小编搜集整理了50个成语及解释,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论语中的成语50个: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0、【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2、【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励志摘抄合集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励志摘抄合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