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全册教案

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一、课程目标解读

选修系列4-5专题不等式选讲,内容包括: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几个著名的不等式、利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数学归纳法与不等式。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不等关系和相等关系都是基本的数学关系,它们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了解不等式及其证明的几何意义与背景,以加深对这些不等式的数学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作为一个选修专题,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中必修课程的5个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教材内容仍以初中知识为起点,在内容的呈现上保持了相对的完整性.整个专题内容分为四讲,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一讲是“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为了保持专题内容的完整性,教材回顾了已学过的不等式6个基本性质,从“数与运算”的思想出发,强调了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回顾了二元基本不等式,突出几何背景和实际应用,同时推广到n个正数的情形,但教学中只要求理解掌握并会应用二个和三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

对于绝对值不等式,借助几何意义,从“运算”角度,探究归纳了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并用代数方法给出证明。通过讨论两种特殊类型不等式的解法,学习解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一般思想和方法,而不是系统研究。

第二讲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教材通过一些简单问题,回顾介绍了证明不等式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其中,用反证法和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是新的课程标准才引入到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这些方法大多在选修2-2“推理与证明”已经学过,此处再现也是为了专题的完整性,对于新增的放缩法,应通过实际实际例子,使学生明确不等式放缩的几个简单途径和方法,比如舍掉或加进一些项,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应用基本不等式进行放缩等(见分节教学设计)。本讲内容也是本专题的一个基础内容。

第三讲是“柯西不等式和排序不等式”。这两个不等式也是本专题实质上的新增内容,教材主要介绍柯西不等式的几种形式、几何背景和实际应用。其中柯西不等式及其在证明不等式和求某些特殊类型函数极值中的应用是教材编写和我们教学的重点。事实上,柯西不等式和均值不等式在求最值方面的简单应用,二者同样重要,在某些问题中,异曲同工。比如课本P41页,习题3.2 第四题。

排序不等式只作了解,建议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阅读自学,了解教材中展示的“探究——猜想——证明——应用”的研究过程,初步认识排序不等式的有关知识。

第四讲是“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数学归纳法在选修2-2中也学过,建议放在第二讲,结合放缩法的教学,进一步理解“归纳递推”的证明。同时了解贝努利不等式及其在数学估算方面的初步运用。

三、教学目标要求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应用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不等式变形。

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理解绝对值三角不等式,会解绝对值不等式。

3.不等式的证明

通过一些简单问题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

4.几个著名的不等式

(1)认识柯西不等式的几种不同形式,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会用二维三维柯西不等式进行简单的证明与求最值。

(2)理解掌握两个或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并应用。

(3)了解n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n维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

5.利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

会用两个或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求一些特定函数的最值。6.数学归纳法与不等式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范围;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贝努利不等式。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本专题的教学重点:不等式基本性质、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用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及其应用、排序不等式;

2、本专题的教学难点: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及其应用、绝对值不等式解法;用反证法,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运用柯西不等式和排序不等式证明不等式以及求最值等。

五、教学总体建议

1、回顾并重视学生已学知识

学习本专题,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

第一、初中课标要求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3)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二、高中必修5不等式内容:

(1)不等关系。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求最值)。

第三、高中选修2-2推理与证明中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内容。

回顾并重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已掌握的相关知识,可适当指导学生阅读自学,设置梯度恰当的习题,采用题组教学的形式,达到复习巩固系统化的效果,类似于高考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2、控制难度不拓展

在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教学中,要控制难度:含未知数的绝对值不超过两个;绝对值内的关于未知数的函数主要限于一次函数。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最基本和有效的方法是分区间来加以讨论,把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其它方法如反证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应用柯西不等式和排序不等式的证明,只要求了解。

代数恒等变换以及放缩法常常使用一些技巧。这些技巧是极为重要的,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往往很难掌握这些技巧,教学中要尽力使学生理解这些不等式以及证明的数学思想,对一些技巧不做更多的要求,不要把不等式的教学陷在过于形式化的和复杂的技巧之中。3、重视不等式的应用

不等式应用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解决涉及大小比较、解不等式和最值问题,其中最值问题主要是用二个或三个正数平均不等式、二维或三维柯西不等式求解。对于超过3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贝努里不等式的应用不作要求。

4、重视展现著名不等式的背景

几个重要不等式大都有明确的几何背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重要不等式的数学意义和几何背景,使学生在学习中把握这些几何背景,力求直观理解这些不等式的实质。特别是对于n元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等内容,可指导学生阅读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第一讲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课 题: 第01课时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 理解用两个实数差的符号来规定两个实数大小的意义,建立不等式研究的基础。 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加以证明;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判断不等关系和用

比较法,反证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教学重点: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推理判断命题的真假;代数证明,特别是反证法。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不等关系是自然界中存在着的基本数学关系。《列子?汤问》中脍炙人口的“两小儿辩日”:“远者小而近者大”、“近者热而远者凉”,就从侧面表明了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广泛存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如“自来水管的直截面为什么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方的呢?”、“电灯挂在写字台上方怎样的高度最亮?”、“用一块正方形白铁皮,在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小正方形,制成一个无盖的盒子。要使制成的盒子的容积最大,应当剪去多大的小正方形?”等,都属于不等关系的问题,需要借助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才能得到解决。而且,不等式在数学研究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专题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柯西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和它们的证明,数学归纳法和它的简单应用等。

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事与事成因与结果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还可从引言中实际问题出发,说明本章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中为什么糖水加糖甜更甜呢?转化为数学问题:a 克糖水中含有b 克糖(a>b>0),若再加m(m>0)克糖,则糖水更甜了,为什么?

分析:起初的糖水浓度为a b ,加入m 克糖 后的糖水浓度为m a m b ++,只要证m a m b ++>a

b

即可。怎么证呢?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的关系:

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大于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从实数的减法在数轴上的表示

可知:

0>-?>b a b a 0=-?=b a b a 0<-?

得出结论: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的符号即可。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如果a>b ,那么bb 。(对称性) ②、如果a>b ,且b>c ,那么a>c ,即a>b ,b>c ?a>c 。 ③、如果a>b ,那么a+c>b+c ,即a>b ?a+c>b+c 。

推论:如果a>b ,且c>d ,那么a+c>b+d .即a>b , c>d ?a+c>b+d . ④、如果a>b ,且c>0,那么ac>bc ;如果a>b ,且c<0,那么acb >0,那么n n b a >

(n ∈N ,且n>1)

⑥、如果a>b >0,那么n

n b a > (n ∈N ,且n>1)。

三、典型例题:

例1、比较)7)(3(++x x 和)6)(4(++x x 的大小。

分析:通过考察它们的差与0的大小关系,得出这两个多项式的大小关系。 例2、已知d c b a <>,,求证:d b c a ->-. 例3、已知a>b>0,c>d>0,求证:c

b d a >。

四、课堂练习:

1:已知3>x ,比较x x 113

+与662

+x 的大小。 2:已知a>b>0,c

b a

c a b -<

-。 五、课后作业:

课本9P 第1、2、3、4题 六、教学后记:

课 题: 第02课时 基本不等式 教学目标:

1.学会推导并掌握均值不等式定理;

2.能够简单应用定理证明不等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均值不等式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号成立的条件及解题中的转化技巧。 教学过程: 一、知识学习:

定理1:如果a 、b ∈R ,那么a 2

+b 2

≥2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证明:a 2

+b 2

-2ab =(a -b )2

当a ≠b 时,(a -b )2

>0,当a =b 时,(a -b )2

=0

所以,(a -b )2

≥0 即a 2

+b 2

≥2ab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又可得到

定理2(基本不等式):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 a +b

2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

号)

证明:∵(a )2

+(b )2

≥2ab ∴a

+b ≥2ab ,即

a +b

2 ≥ab 显然,当且仅当a =b 时,a +b

2

=ab

说明:1)我们称

a +b

2

为a ,b 的算术平均数,称ab 为a ,b 的几何平均数,因而,

此定理又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a 2

+b 2

≥2ab 和

a +b

2

≥ab 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前者只要求a ,b 都是实数,而

后者要求a ,b 都是正数.

3)“当且仅当”的含义是充要条件. 4)几何意义. 二、例题讲解:

例1 已知x ,y 都是正数,求证:

(1)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

(2)如果和x +y 是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14 S 2

证明:因为x ,y 都是正数,所以 x +y

2

≥xy

(1)积xy 为定值P 时,有

x +y

2

≥P ∴x +y ≥2P

上式当x =y 时,取“=”号,因此,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

(2)和x +y 为定值S 时,有xy ≤S 2 ∴xy ≤ 14

S

2

上式当x=y 时取“=”号,因此,当x=y 时,积xy 有最大值14 S 2

.

说明:此例题反映的是利用均值定理求最值的方法,但应注意三个条件: ⅰ)函数式中各项必须都是正数;

ⅱ)函数式中含变数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是常数; ⅲ)等号成立条件必须存在。

例2 :已知a 、b 、c 、d 都是正数,求证:

(ab +cd )(ac +bd )≥4abcd

分析:此题要求学生注意与均值不等式定理的“形”上发生联系,从而正确运用,同时加强对均值不等式定理的条件的认识.

证明:由a 、b 、c 、d 都是正数,得

ab +cd

2 ≥ab ·cd >0,

ac +bd

2

≥ac ·bd >0,

(ab +cd )(ac +bd )

4

≥abcd

即(ab +cd )(ac +bd )≥4abcd

例3 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m 3

,深为3m ,如果池底每1m 2

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1m 2

的造价为120元,问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元?

分析:此题首先需要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即建立函数关系式,然后求函数的最值,其中用到了均值不等式定理.

解:设水池底面一边的长度为x m ,水池的总造价为l 元,根据题意,得

l =240000+720(x +

1600

x

)≥240000+720×2

x ·

1600

x

=240000+720×2×40=297600

当x =1600x

,即x =40时,l 有最小值297600

因此,当水池的底面是边长为40m 的正方形时,水池的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297600元.

评述:此题既是不等式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应注意数学语言的应用即函数解析式的建立,又是不等式性质在求最值中的应用,应注意不等式性质的适用条件. 三、课堂练习:课本P 91练习1,2,3,4.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应用它证明一些不等式及求函数的最值,,但是在应用时,应注意定理的适用条件。 五、课后作业

课本P 10习题1.1第5,6,7题 六、教学后记:

课 题: 第03课时 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 2.了解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形式。 教学重点: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教学难点:利用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学习:

定理3:如果+∈R c b a ,,,那么3

3

abc c b a ≥++。当且仅当c b a ==时,等号成立。 推广:

n

a a a n +++ 21≥n

n a a a 21 。当且仅当n a a a === 21时,等号成立。

语言表述:n 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思考:类比基本不等式,是否存在:如果+∈R c b a ,,,那么abc c b a 33

33≥++(当且仅当c b a ==时,等号成立)呢?试证明。 二、例题分析: 例1:求函数)0(3

22

>+

=x x

x y 的最小值。 解一: 33222

432

12321232=??≥++=+

=x

x x x x x x x y ∴3min 43=y 解二:x x x x x y 623223222

=?≥+=当x

x 322

=即2123=x 时

∴633

min 324212322

12

62==?

=y 上述两种做法哪种是错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变式训练1 b

b a a b a R b a )(1

,,-+

>∈+求且若的最小值。

由此题,你觉得在利用不等式解决这类题目时关键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如下图,把一块边长是a 的正方形铁片的各角切去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再把它的边沿名着虚线折转成一个无盖方底的盒子,问切去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时,才能使盒子的容积最大?

变式训练2 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定值S,试问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时,它的体积最大,求出这个最大值.

由例题,我们应该更牢记 一 ____ 二 _____ 三 ________,三者缺一不可。另外,由不等号的方向也可以知道:积定____________,和定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函数)0(12

32>+

=x x

x y 的最小值是 ( ) A.6 B.66 C.9 D.12 2.函数2

22

)

1(16

4++

=x x 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3.函数)20)(2(2

4<

<-=x x x y 的最大值是( )

A.0

B.1

C.

2716 D. 27

32 4.(2009浙江自选)已知正数z y x ,,满足1=++z y x ,求2

444z y

x

++的最小值。 5(2008,江苏,21)设c b a ,,为正实数,求证:321

11333≥+++abc c

b a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应用它证明一些不等式及求函数的最值,,但是在应用时,应注意定理的适用条件。 五、课后作业

P 10习题1.1第11,12,13题 六、教学后记:

课 题: 第04课时 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教学目标:

1:了解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含义,理解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公式及推导方法, 会进行简 单的应用。

2:充分运用观察、类比、猜想、分析证明的数学思维方法,体会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

学思想,并能运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公式进行推理和证明。

教学重点: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含义,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发现和推导、取等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关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解不等式,另一类是证明不等式。本节课探讨不等式证明这类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绝对值的意义。

??

?

??<-=>=0000x x x x x x ,如果,如果,如果。

几何意义:在数轴上,一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这个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

2.证明一个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成立,除了要应用一般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之外,经常还要用到关于绝对值的和、差、积、商的性质:

(1)a a ≥,当且仅当0≥a 时等号成立,.a a -≥当且仅当0≤a 时等号成立。

(2)2

a a =, (3)

b a b a ?=?, (4)

)0(≠=

b b

a

b

a 那么?

b a b a +=+?b a b a +=- 二、讲解新课:

结论:a b a b ++≤(当且仅当0ab ≥时,等号成立.)

已知,a b 是实数,试证明:a b a b ++≤(当且仅当0ab ≥时,等号成立.) 方法一:证明:10

.当ab ≥0时, 20

. 当ab <0时, 探究: ,,a b a b +, 之间的什么关系?

b a

-

a

a b

+b

综合10

, 20

知定理成立.

方法二:分析法,两边平方(略)

定理1 如果,a b 是实数,则a b a b ++≤(当且仅当0ab ≥时,等号成立.)

(1)若把b a ,换为向量b a

,情形又怎样呢?

根据定理1,有b b a b b a -+≥-++,就是,a b b a ≥++。 所以,b a b a -≥+。 定理(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

如果,a b 是实数,则a b a b a b -±+≤≤ 注:当b a ,为复数或向量时结论也成立. 推论1:1212n n a a a a a a

++

+++

+≤

||,||||||

=+=====+ab

ab a b

a

b ||,

||||||

=-+===<==+ab ab a b a b a b

+a

推论2:如果a b c 、、是实数,那么a c a b b c --+-≤,当且仅当()()0a b b c --≥时,等号成立.

思考:如何利用数轴给出推论2的几何解释?

(设A ,B ,C 为数轴上的3个点,分别表示数a ,b ,c ,则线段.CB AC AB +≤当且仅当C 在A ,B 之间时,等号成立。这就是上面的例3。特别的,取c =0(即C 为原点),就得到例2的后半部分。) 三、典型例题:

例1、已知 2

,2c

b y

c a x <-<

-,求证 .)()(c b a y x <+-+ 证明 )()()()(b y a x b a y x -+-=+-+ b y a x -+-≤ (1)

2

,2c b y c a x <-<

- , ∴c c

c b y a x =+<-+-2

2 (2)

由(1),(2)得:c b a y x <+-+)()(

例2、已知.6,4a

y a x <<

求证:a y x <-32。 证明 6,4a y a x << ,∴2

3,22a

y a x <<,

由例1及上式,a a

a y x y x =+<+≤-2

23232。

注意: 在推理比较简单时,我们常常将几个不等式连在一起写。但这种写法,只能用

于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

例 3 两个施工队分别被安排在公路沿线的两个地点施工,这两个地点分别位于公路路碑的第10公里和第20公里处.现要在公路沿线建两个施工队的共同临时生活区,每个施工队每天在生活区和施工地点之间往返一次,要使两个施工队每天往返的路程之和最小,生活区应该建于何处?

解:如果生活区建于公路路碑的第 x km 处,两施工队每天往返的路程之和为S(x)km 那么 S(x)=2(|x-10|+|x-20|)

四、课堂练习: ·10

x

··20

1.(课本20P 习题1.2第1题)求证:

⑴2a b a b a ++-≥;⑵2a b a b b +--≤ 2. (课本P 19习题1.2第3题)求证:

⑴x a x b a b -+--≥;⑵x a x b a b ----≤ 3.(1)、已知.2,2c

b B

c a A <-<

-求证:c b a B A <---)()(。 (2)、已知.6

,4c

b y

c a x <-<-求证:c b a y x <+--3232。

五、课堂小结:

1.实数a 的绝对值的意义:

⑴(0)

0(0)(0)a a a a a a >??

==??-

;(定义)

⑵a 的几何意义:

2.定理(绝对值三角形不等式)

如果,a b 是实数,则a b a b a b -±+≤≤注意取等的条件。 六、课后作业:课本P 19第2,4,5题

七.教学后记:

课 题: 第05课时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0(>>>与 型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重点:)0(>>

在初中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不等式和绝对值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绝对值的意义。

在数轴上,一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这个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即

??

?

??<-=>=0000x x x x x x ,如果,如果,如果。

在此基础上,本节讨论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二、新课学习:

关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解不等式,另一类是证明不等式。下面分别就这两类问题展开探讨。

1、解在绝对值符号内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也称绝对值不等式),关键在于去掉绝对值符号,化成普通的不等式。主要的依据是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有两种基本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设a 为正数。根据绝对值的意义,不等式a x <的解集是

}|{a x a x <<-,它的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a 的点的集合是开区间(-a ,

a ),如图所示。

图1-1

如果给定的不等式符合上述形式,就可以直接利用它的结果来解。

第二种类型:设a 为正数。根据绝对值的意义,不等式a x >的解集是

{|x a x >或a x -<},它的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大于a 的点的集合是两个开区间),(),,(∞--∞a a 的并集。如图1-2所示。

–a a 图1-2

同样,如果给定的不等式符合这种类型,就可以直接利用它的结果来解。 3、c b ax ≤+和c b ax ≥+型不等式的解法。

c b ax c c b ax ≤+≤-?≤+ c b ax c b ax c b ax ≥+-≤+?≥+或

4、c b x a x ≤-+-和c b x a x ≥-+-型不等式的解法。(三种思路) 三、典型例题:

例1、解不等式213+<-x x 。 例2、解不等式x x ->-213。 方法1:分类讨论。

方法2:依题意,原不等式等价于x x ->-213或213-<-x x ,然后去解。 例3、解不等式52312≥-++x x 。 例4、解不等式512≥-+-x x 。

解:本题可以按照例3的方法解,但更简单的解法是利用几何意义。原不等式即数轴上的点x 到1,2的距离的和大于等于5。因为1,2的距离为1,所以x 在2的右边,与2的距离大于等于2(=(5-1))2÷;或者x 在1的左边,与1的距离大于等于2。这就是说,4≥x 或.1-≤x

例5、不等式 31++-x x >a ,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四、课堂练习:解下列不等式:

1、 .1122>-x

2、01314<--x

3、 423+≤-x x .

4、 x x -≥+21.

5、 1422<--x x

6、 212+>-x x .

7、 42≥-+x x 8、 .631≥++-x x 9、 21<++x x 10、 .24>--x x

五、课后作业:课本20第6、7、8、9题。 六、教学后记: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课 题: 第01课时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之一:比较法 教学目标:能熟练地运用作差、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运用作差、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学习:

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的符号即可,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

0>-?>b a b a 0=-?=b a b a 0<-?

二、典型例题:

例1、设b a ,都是正数,且b a ≠,求证:2

233ab b a b a +>+。 例2、若实数1≠x ,求证:.)1()1(32

24

2

x x x x ++>++

证明:采用差值比较法:

2242)1()1(3x x x x ++-++

=3

242422221333x x x x x x x ------++ =)1(23

4

+--x x x =)1()1(22

2

++-x x x =].4

3)2

1[()1(22

2++-x x

,04

3

)21(,0)1(,122>++>-≠x x x 且从而

∴ ,0]4

3)2

1

[()1(22

2

>++-x x ∴ .)1()1(32

24

2

x x x x ++>++

讨论:若题设中去掉1≠x 这一限制条件,要求证的结论如何变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