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

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

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
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

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

7.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90)环管字057号《关于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价的通知》和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7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的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要求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为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点是事故对厂(场)界外环境的影响。

7.2风险识别

7.2.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本项目主要环境风险来自原辅材料的运输、储存、使用过程发生意外泄漏,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及次生危害带来的环境影响。本次评价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的要求,对本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风险识别,同时针对最大可信风险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及评价,以此提出事故应急处理计划和应急预案,以减少或控制本项目的事故发生频率,减轻事故风险对环境的危害。

7.2.2 风险识别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的要求,应从环境风险源、扩散途径、保护目标三方面识别环境风

险。环境风险识别应包括生产设施和危险物质的识别,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途径的识别(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等)以及可能受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的识别。

7.2.2.1根据环境风险源识别

凡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性物质,且危险性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本项目可能的重大危险源有原料仓库,橡胶密封生产线,主要危险物质为橡胶、硫磺、炭黑、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促进剂等。本项目所存在的物质的理化性质、毒理性质见本报告书工程分析部分。通过对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化学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根据《重大危险源辨别》(GB18218-2009)进行物质危险性判定,具体判定依据详见下表。

表7-1物质危险性标准

物质。

(2)凡符合表中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标准的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

本项目所用的各类危险原辅材料均为低毒物质,天然橡胶、再生胶为可燃类固体,炭黑为易燃固体,硫磺为易燃易爆固体,防老剂、促进剂为低毒化学品。

结合《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对本项目所有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根据分析,本项目主要危险源及危险物质估算见下表。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GB18218-2009)的相关规定,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可以划分为一个功能单元,本建设项目边缘距离小于500m,因此为一个功能单元。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指标有两种情况:

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②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q2,……,q n为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 n为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经计算,本项目原料仓库、橡胶密封件生产线的危险品储存量远远低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GB18218-2009)中相关临界量,∑qn/Qn值远小于1,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7.2.2.2根据扩散途径识别

本项目设计的危险物质主要为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天然橡胶、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硫磺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有机废气,进入大气环境;如管理不慎危险物质橡胶、硫磺、炭黑发生会造成火灾事故,硬脂酸、防老剂和促进剂发生泄漏事故,引起土壤、地下水污染。

空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要素是危险物质想环境扩散的基本途径,同时这三要素之间有随时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空气和水体环境发生推流迁、分散稀释和降解转化运动,渗漏土壤和地下水源形成难以降解物质,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而且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

7.2.2.3根据保护目标识别

根据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状况及本项目特点,本项目对保护目标的影响主要为危险品泄漏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危险品泄漏以及发生火灾爆炸时候颗粒物、VOC S以及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对保护目标大气环境的影响。

7.3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范围及保护目标

根据重大危险源判别结果,以及涉及的主要危险品的危险性、贮存量分析,结合《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7-2004)所提供的方法,确定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

二级评价主要工作内容为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二级评价的评价范围为:以建设项目为中心半径3km的范围。对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点进行现场调查,识别的敏感点情况见下表。

7.4源项分析

因为导致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因素很多,事故发生后排放强度有多种可能,导致环境风险事故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就导致对风险事故的预测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风险可以表述为:

风险值(后果/时间)=概率(事故数/单位时间)×危害程度(后果/每次事故)风险的单位多采用“死亡/年”,由此可以看出安全和风险是相伴而生的,风险事故的发生频率不可能为零。通常事故危害所导致的风险水平可分为最大可接受水平和可忽略水平。下表列出了一些机构和研究者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水平。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最大可接受风险不应高于常见的风险值。在工业及其它活动中,各种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程度参见下表。一般而言,环境风险值的可接受程度,对有毒有害工业以自然灾害风险值,即10-6/a为背景值;人类遭受火灾、淹死、中毒的风险值为10-5/a,社会对此没有安全投资,仅告诫人们小心,是一种可接受风险值;当风险值达10-4/a,则必须投资采取防范措施;10-3/a风险值属不可接受值,必须立即采取改进措施,否则就放弃该项活动。

根据对项目生产过程及其装备系统的主要危险作业点分布情况分析,主要潜在的危险性事故有:橡胶、硫磺、炭黑等在贮运过程中发生泄漏以及后继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硬脂酸、防老剂和促进剂发生泄漏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污染。

本项目所用的原辅料等均由供货厂家负责运送到厂,到厂后存于有原料仓库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在加强厂区防火管理、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事故发生概率很低,事故一旦发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可以使事故造成的后果影响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类比同类企业,本项目的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7.5风险评价

7.5.1 原辅材料储存风险分析

储存的原辅材料,会因保存条件的变化(如保存温度变化、包装密封性变化、易发生反应的不同化学品混存等)或保存期增加而出现各种泄漏的隐患。仓储仓库的安全,亦可能在外界因素的冲击下减弱(如面临恶劣天气、电气故障、失火和爆炸等),进而引发出化学品泄漏事故。

盛装原辅材料的容器规格与其运输时盛装的规格一致。根据资料调研,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原料容器因搬运碰撞发生破损或倾倒而泄漏的事故机率为每年10-3,而发生火灾爆炸引起整个仓库原料泄漏的事故机率为每年10-7。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液态化学品会漫流与车间地面,如果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将导致地面、原料、设备等的污染,因此必须加强事故风险的防范措施。

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可以把风险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项目原料的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存在这泄漏,虽然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但由于贮存、使用量少,并且不存在剧毒成分,事故源均较小。发生原料泄漏事故时,因泄漏原料量少,且有害成分比重不大,加强车间通风可降低车间内有害物质的浓度,对周围影响不大。此外,在废气处理设施发生失效时,根据工程分析部门,非正常工况排放的影响预测,项目评价区域和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质量均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只要采取有效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启动应急预案,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及延续排放时间,污染持续时间均较短,周围大气环境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综上所述,项目的污染事故环境风险是可接受的。

7.5.2 原辅材料泄漏火灾爆炸风险分析

本项目原辅材料中存在大量易燃、可燃品。易燃、可燃物品发生泄漏,导致火灾爆炸的事故原因有:

(1)第三方破坏、外部破坏、地面运动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易燃、可燃物品泄漏、聚集,在遇到明火时又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危及设备及人数安全;

(2)在生产和维修期间可能产生的一些事故性危害,例如施工不当、选材不当、材料缺陷等。操作因素:热开口失误、触电、有害或有刺激性气体导致的窒息危害等;

(3)地面运动等自然灾害造成事故;

(4)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事故;

(5)其它不明原因。

硫磺别名硫、胶体硫、硫磺块。外观为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硫磺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氧化硫。易燃,引燃温度:232°C。硫磺为不良导体,在储运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荷,可导致硫尘起火。粉尘或蒸汽与空气或氧化剂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燃烧分解产物是氧化硫,大量吸入可导致硫化氢中毒。产生操作在常温下进行,即使在混炼机内与橡胶混合时也没有达到引燃温度的要求,因此项目生产中使用硫磺不会发生燃烧的危险。

炭黑属于爆炸性粉尘,高温表面堆积粉尘层(5mm)的引燃温度为535°C,粉尘云的引燃温度>600°C,爆炸下线浓度为36~45g/m3,粉尘平均粒径10~20um。项目使用的炭黑为袋装,粒径小于10um,生产操作在常温下进行,即使在混炼机内与橡胶混合时也没有达到引燃温度的要求,因此项目生产中使用炭黑不会发生爆炸的危险。

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易燃、可燃物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火灾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散发出的热辐射,如果热辐射非常高,会引起周围其他易燃物质的燃烧。

在发生火灾时,火场的温度很高,热辐射强烈,火灾蔓延速度很快。如果抢救不及时,累及其他物质燃烧、爆炸,极易造成大面积火灾,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烟雾及有害气体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根据估算,一般距离爆炸源80m范围内,火灾的热辐射较大,在此范围内有机物极易被点燃;在距离爆炸源150m范围内,木质结构会引燃;150m以外木质结构不会燃烧;200m以外为安全范围。但发生火灾后对周围的影响相对较大。

综上所述,本项目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且本项目制定了风险防范措施以及应急预案,可及时处理事故,减轻对环境危害。

7.6风险管理

为避免因事故性排放而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厂方应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77号文件的要求,通过本报告中有关污染事故的影响分析,提高环境污染

的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定重大环境事故发生的应急计划以消除事故隐患,提出解决突出性事故的应急办法。

7.6.1 风险防范措施

1、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本项目周边为规划的工业用地,不属于环境敏感区。项目所在的区域内无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从选址上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项目在总图设计时须设置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应有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及避难场所,符合防范事故要去。厂区主干道、支干道路面宽度能保证消防、急救车辆通畅道达各个区域。为防止火灾发生事故的影响,在平面布置时,散发烟尘、水雾和噪声的生产装置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率的上风向。

项目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厂房(库房)类别等因素,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物间距。对生产车间和仓库还应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66-88)》设置消防系统,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2、危险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

项目所用炭黑、硫磺、硬脂酸、橡胶等原料均采用桶装或瓶装,属易燃品,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受到碰撞、震动、摩擦和挤压,以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事故。运输过程应执行《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5-90)和《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相应要求。

企业对危险物料的储存应单独、分区存放,并有明显的界限,严禁将危险物料混合储存。库房明显处应悬挂防火、禁火的标牌。

在原料仓库地面设置收集池,可以将渗滤液收集排入收集池,再委托相关单位处置。

3、物料泄漏事故的防范措施

泄漏事故的预防是生产和储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经验表明:设备失灵和人为的操作失误是引发泄漏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次评价要求项目单位在生产设备的选用上应选择较好的设备、精心设计,同时认真的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责

任心。

桶体泄漏时及时用木楔或较快堵漏。车辆运输途中发生泄漏时少量泄漏可采用木楔、胶块堵漏;大量泄漏时,要立即向“119”报警,划定警戒区,控制火种和无关人员进入,用泥土或塑料等物将流出的柴油围住,防止流散。

4、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防范措施

本项目原料中炭黑、天然橡胶、硫磺等都属于易燃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防止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1)必须严格按照相关防火、防爆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并配备相应的保护工程;

(2)加强工艺系统的自动控制的应用,同时,应加强对系统设备的维护保养;

(3)应设立专人进行天然气管道的巡视、检查、维护工作;

(4)严格岗位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实施规范核查;

(5)加强对全长员工教育,使员工了解安全用气及防火、防爆知识;

(6)多种途径宣传消防安全;培训一批有较好素质和经验的巡查人员,及时发现火灾隐患;管理到位,正确使用消防设施、设备。

(7)化学品仓库做好标志,严禁不相关人员进入;配备足够的救灾防毒器具、消防器及防护用品。

(8)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生产时严禁动火、吸烟,并杜绝其他点火源的存在。

5、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

①项目生产车间及附属设施用电装置均须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②电力电缆不与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管沟内,配电线路敷设在有可燃物的闷顶内时,采用穿金属管等防火保护措施。

③化学品仓库内使用低温照明灯具,对灯具的发热部件采取隔热等防火保护措施,配电箱及开关设置在仓库外。

④供电变压器、配电箱开关等设施外壳,除接零外还应设置可靠的触电保护接地装置及安全围栏,并在现场挂警示标志。配电室必须设置挡鼠板及金属网,

以防飞行物、小动物进入室内。地下电缆沟应设支撑架,用沙填埋;电缆使用带钢甲电缆。沿地面或低支架敷设的管道,不应环绕工艺装置或罐组四周布置。

6、消防及火灾报警

项目建设时,应在生产车间及库区外部配备室外消防装置,在内部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栓和自动消防碰头等装置。同时,厂区内部应设置事故废水池,便于火灾发生时暂存消防事故水,事故池位于第一车间西侧。

本项目事故池容积参照《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和《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09)中的相关规定设置。事故池主要用于区内发生事故或火灾时,控制、收集和存放污染事故水(包括污染雨水)及污染消防水。污染事故水及污染消防水通过雨水的管道收集。

7、安全管理

项目在管理上应设置专业安全监督机构,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措施,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培训上岗,绝不容许引入不安全因素到生产作业中去。加强监测,杜绝以外泄漏事故造成的危害。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阀门、泵等设备和配件。生产区、库房区均设禁止吸烟标志,防治人为吸烟引起明火火灾等事故。

7.6.2 事故应急措施

1、原辅材料储存事故应急措施

项目多数原辅材料为粉末状,一旦发生粉末状化学品泄漏,应立即收集清理泄漏粉末,更换化学品包装容器。泄漏的化学品经收集后妥善保管,交由相关危废单位处理。

2、原辅材料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措施

项目主要易燃品为炭黑和硫磺。硫磺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硫化物,污染周围大气环境。

(1)当发生原辅材料火灾事故,应控制火势,禁止外来火种进入现场。安排专门人员保持好事故现场。

(2)用事故现场的泥土(最好是黄砂)迅速覆盖已着火的包装物,待火势见小后配合灭火器灭活。火苗扑灭后,要用木塞、湿布或粘土等临时封口。

(3)发生爆炸事故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对事故现场及附近工段立即断电,

确保水源供给及消防补水。根据现场生产人员人数及门岗、上岗人员进行人员清点,撤离现场人员,通知过往车辆在事故发生地绕行,通知附近居民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抢救过程中,抢救人员一律着装消防服,危险救援人员用灭火器及消防栓控制火情,掩护抢救人员进行救援工作,一旦发生事故,马上与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请求医院保证伤员能及时入院治疗。

3、消防事故水处置措施

事故情况下一旦消防水外泄,将很容易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体污染,进而也可能对地表水水质产生影响;因此应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地面进行硬化,并对其设置导流系统等措施,以防止事故情况下排污、排水造成的泄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建设单位应建设事故水池,以接纳事故情况下排放的污水,保证事故情况下不向外环境排放污水。

7.6.3 事故应急预案

企业应根据国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要求,编制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重、特大风险事故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应急计划区

根据分析,项目的危险目标有:原料仓库、成品仓库以及各生产车间、废气处理装置。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企业自身生活区和厂周界500m范围内的企业。

(2)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企业内部应成立厂内应急指挥部,指定1~2名厂领导,按照厂内不同生产安排一定数量的职工,组织起企业内部的灾害性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对其组织培训、演习,使之了解发生风险事故后的危害、各种物料的理化性质和毒理毒性,熟悉在事故中的各种自救措施和她救方式,掌握对事故发生后善后处理的措施。

建立与区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专业救援队伍的关系,保证企业与地方应急预案的衔接与联动有效。指挥部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企业附近地区的全面指挥、救援,以及交通管制、疏散人群;专业救援队伍主要负责对企业内部救援队伍的支援。

(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根据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严重性作出分级预案:日常应急救援预案、严重事故应急预案、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对日常操作事故,现场人员应当机立断,迅速的在车间内直接处理或由日常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并向总指挥部汇报;对于厂内严重事故,应向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及时汇报,由总指挥部协调处理,严防事故扩大,迅速遏制泄漏源扩散、流失;在发生特大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准确的报警、报告地方人民政府和环保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周边500m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并根据实际情况,请求应急救援,统一现场指挥和疏散人群。

(4)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

根据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在厂内配备各种生产性卫生设施、个人防护用品。项目厂内的原辅料仓库多配备干粉灭火器;另外应配备防毒面具、防酸碱工作服、氧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预备沙土、生石灰等抢险物质,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物质条件。

(5)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

厂内配备对讲机,公布负责人的紧急通讯号码,确保事故讯息的快速上报。调度或总机在接到报警后按预案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通知各专业队各司其责,火速赶赴现场。指挥部成员根据事故类别迅速向总公司主管部门、公安、劳动等上级领导机关报告。

为了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指挥人员疏散和灭火,设置事故应急广播系统兼作公共广播使用,增加背景音乐播放能力并能在自动启动火灾紧急广播时,自动播出预先录制的指挥录音,或及时录下事故时指挥情况。在走道及主要房间设置扬声器。广播站设于门卫消防值班室内。

成立交通警戒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配备传呼系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通知警戒组负责部门。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负责厂区内交通管制;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挥;负责指引社会援助消防车辆。

(6)应急环境监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预置应急监测体系,跟踪事故监测。根据风险事故发生的起因,迅速的安排区域监测机构对厂区周围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确定事故的性质、危害、后果,为指挥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原辅材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VOCs、烟尘、SO2和NO2。所以本项目发生风险事故时进行应急监测的因子如下:应急监测因子为VOCs、烟尘、SO2和NO2。

迅速撤离污染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进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耐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质,尽可能切断泄露源。

(7)防护措施、清除措施和器材

轮胎燃烧时,应立即报警,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灭火设备控制火势,组织救援人员建立隔离带,将火源与剩余成品分开,以达到切断火源的效果,救援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穿防耐高温工作服。明火扑灭后,应检查燃烧物是否还存在阴燃现象,防止二次起火燃烧。

(8)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计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

项目发生爆炸火灾等事故时,应及时通知并组织事故影响范围内的人群进行有序、安全的撤离、疏散。

(9)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

事故发生后,经采取各项减缓措施处理,当专业监测机构监测的区域污染物浓度达标,即可按规定宣布应急状态终止。同时组织厂内及区域救援人员继续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设备及生产。

(10)应急培训计划

企业除对职工进行一般的上岗操作培训外,还应定期进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演习,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演习主要应注意以下事项:在演练过程中,企业应让熟悉危险设施的工人、有关的安全管理人员一起参与;一旦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编制完成以后,企业应向所有职工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公布;与危险设施无关的人,如高级应急官员、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每一次演练后,企业应核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被检查,找出不足和缺点。检查内容主要有: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11)公众教育和信息

根据预案内容,对工厂临近区域开展卫生宣教,普及防毒知识,使人人懂得

预防方法,对预防中毒有良好的效果。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显示和可能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7.7结论

(1)本项目应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料,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其使用风险。

(2)本项目未构成重大危险源,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设定为原辅料引发的燃烧爆炸事故。企业应加强管理,尤其是原料仓库的管理,降低上述事故发生概率。

(3)需进一步加大风险管理措施,对易燃、易爆物质、毒害品分别制定相应的贮运及使用管理措施。

(4)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公司制定应急计划,使各部门在事故发生后能有步骤、有秩序地采取各项应急措施,并与当地安全防火部门和紧急救援中心的应急预案衔接,统一采取救援行动。加强对全体员工防范事故风险能力的培训,建立应急计划和事故应急预案。

上述评价只是在特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评价,实际上,事故的大小、性质很难预料。为使环境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建设单位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完备、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的损失和危害,事故一旦发生,应及时抢救处理,不能拖延事故延续时间。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的风险可接受。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 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 1/Q 1 +q 2 /Q 2 +…+q n /Q n (1) 式中: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 别以Q 1、Q 2 和Q 3 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 Q=50+45/50+5/50+5000+200= 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级分别见表2-11与表2-12。 表2-11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审计第七章 风险评估 课后作业

第七章风险评估(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风险评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能够为注册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但并非必要程序 B.风险评估为确定重要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C.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关键是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D.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要低于管理层为经营管理企业而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需要了解的程度 2.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通常采用的审计程序是()。 A.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核对 B.实施分析程序以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 C.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D.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3.注册会计师可以向相关人员询问获得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下列与询问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询问治理层,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环境 B.询问内部审计人员,有助于了解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询问普通员工,有助于评估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适当的措施 D.询问法律顾问,有助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项目组内部讨论的内容的是()。 A.项目组成员是否保持了独立性 B.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 C.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 D.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5.注册会计师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项因素中,既涉及内部因素也涉及外部因素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B.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C.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D.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6.下列关于了解被审计单位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的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关联方关系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过程 B.了解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的目的是考虑复杂组织结构可能导致的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 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照分级矩阵法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6.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有:氧化镉,硫酸镉,盐酸。根据企业化学品

种类与数量(折纯),与临界量分别进行比对,计算比值(Q ):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 。 (2) 当企业存在多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 1 (22) 11≥+++= n n Q q Q q Q q Q (1) 式中:q 1, q 2, ..., q n ——每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储存量或使用量,且数量超过对应临界量的5%,t ; Q 1, Q 2, ..., Q n ——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计算得到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后,将Q 值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1) 1≤ Q <10;(2) 10≤ Q <100;(3) Q≥100。 本项目Q 值见表6-2 表6-2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 因此,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Q )为18。 6.2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 )评估 6.2.1评估指标及赋值 评估指标及赋值见表6-3

第7章-风险评估-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风险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内部控制的相关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认可的是()。 A、内部控制中人工成分和自动化成分的组合,因被审计单位使用信息技术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而异 B、人工系统的控制可能包括对交易的批准和复核,编制调节表并对调节项目进行跟进 C、被审计单位可能采用自动化程序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以电子文档取代纸质文件 D、信息系统中的控制全部是自动化控制 2、下列有关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认可的是()。 A、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评价控制的设计以及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询问与其他风险评估程序结合使用 B、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得控制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否则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了解并不足以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获取某一人工控制在某一时点得到执行的审计证据,并不能证明该控制在所审计期间内的其他时点也有效运行 D、任何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均不能替代控制测试 3、注册会计师在了解的以下事项中,属于行业状况的是()。 A、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B、国家的特殊监管要求 C、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税务法规是否发生变化 D、是否存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 4、下列有关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说法中,注册会计师认可的是()。 A、注册会计师应该了解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B、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如果被审计单位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风险评估过程及其结果 C、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控制环境、风险应对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D、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控制活动时,注册会计师无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导致的风险 5、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 A、薄弱的控制环境 B、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C、对控制的监督无效 D、风险评估过程有缺陷 6、以下有关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公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五年五月

目录 1公司基本信息 (1) 2现有应急资源情况 (1) 3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2) 3.1国内外同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2) 3.2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3) 3.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6) 3.4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0) 3.4.1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 (10) 3.4.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事故 (11) 3.4.3非正常工况事故 (11) 3.4.4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事故 (12) 3.4.5违法排污事故 (12) 3.4.6停电、断水、停气事故 (13) 3.4.7通讯或运输系统故障事故 (13) 3.4.8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事故 (14) 3.4.9其他可能的事故 (14)

3.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分析 (15) 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6) 4.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16) 4.1.1 专项检查 (16) 4.1.2 日常防范 (16) 4.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17) 4.2.1 报警系统 (17) 4.2.2 有效通讯 (17) 4.2.3 日常巡视 (17) 4.3环境应急资源 (18) 4.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18) 4.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18) 5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18) 6划定公司环境风险等级 (19) 6.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19) 6.1.1危险化学品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19) 6.1.2危险废物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19) 6.1.3废气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0)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专项评价 1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1.1评价等级 依据HJ/T169-2004,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以及环境敏感程度,项目子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定为一级。母站以及输配管线为二级。 1.2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子站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半径5km范围内。母站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半径3km范围内。根据国内天然气输配管线的风险距离预测计算类比分析,中压管线的风险距离在管线两侧40m范围内。 2 风险识别 2.1 物质危险性识别 (1)CNG的理化性质 压缩天然气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它与管道天然气的组分相同,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和,此外一般还含有、、和,以及微量的,如和等。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以上为。CNG的压力范围一般在20-25Mpa、温度-5-50℃、密度0.76kg/m3、低热值36.19MJ/m3、爆炸极限5.0%-5.1%。 (2)CNG的危险性 天然气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天然气公司均要遵照有关

规定添加臭剂(),以资用户嗅辨。若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为5%~15%的范围内,遇明火即可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即为天然气的。爆炸在瞬间产生高压、高温,其破坏力和危险性都是很大的。由于天然气中90%以上的都是甲烷,对于处于高,无论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都要对其性质、技术参数和特殊要压状态下的CH 4 主要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列求作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查阅研究测试及查验的CH 4 于表2.1-1: 表2.1-1 CH4主要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 生产储存场所火灾除以上重要参数外,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CH 4 爆炸危险度为H=(R-L)/L=(15-5)/5=2。火灾危险性确定为甲类,一级易燃气体。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平均热值为33440kJ/m3),对空气的比重为0.55,极易燃烧、爆炸,并且扩散能力强,火势蔓延迅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 2.2 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将项目功能系统分为管线输送、子站或母站、槽车运输三类主要功能单元。这三类功能单元均属于潜在的危险单元。 2.2.1 管线输送 管道输送的是管道天然气,且管道输送压力较高,管道运行期间因为各种事故因素导致管道破裂发生气体泄漏,遇明火将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华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2 总则 (1) 编制原则 (1) 编制依据 (1)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 相关技术文件 (2) 3 企业基本信息与环境风险识别 (2) 企业基本信息 (2)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4) 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5)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工艺 (6) 安全生产管理 (9)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0)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10)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0) 4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14) 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14) 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15) 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18)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8) 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衍生后果分析 (19)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0) 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0) 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0)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1)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21) 环境事件风险级别确定 (23)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3) 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 (23) 环境风险受体类型(E) (27)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29) 8 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地理位置图 (30) 企业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31) 企业平面布置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雨水、污水等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31)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1195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

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种类内容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运动件外露、密封不良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或距离不够等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静电、雷电、电火花 噪声危害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振动危害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 辐射核放射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液体飞溅、坠落物等 明火

第七章 风险评估

第七章风险评估 第一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 注师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方法、内容 目的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必要程序) 方法1、询问; 2、分析程序;(比较) 3、观察(活动或程序)和检查(文件记录,实物),(看);穿行测试 项目组内部讨论。 内容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及其它; 2、被审性质(内)包括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3、被审对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 4、被审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内部控制。(内) 第二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 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理解本概念包括: 1、内部控制: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制度) 2、责任主体: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被审计单位) 3、实现手段:设计和执行 4、内部控制的目标:(合理不是绝对保证) ①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一目标与管理层履行财务报告编制责任密切相关; ②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③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 二、内部控制的一般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需要关注的内部控制只是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非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 (只是合理保证,不是绝对) 1、设计 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针对常规业务设计(成本﹥效益时可能会放弃) 2、执行 由于执行人员素质不高、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无意) 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有意)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附件三: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编 制 说 明 (征求意见稿)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组 二○○九年十一月

目 录 1 项目背景 (3) 1.1任务来源 (3) 1.2工作过程 (3)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3) 3 标准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4) 4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4) 4.1标准适用范围 (4) 4.2标准结构框架 (4) 4.3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问题 (5) 4.4物质危险性识别 (5) 4.5风险识别对象和风险类型 (5) 4.6生产过程危险性识别 (5) 4.7重大危险源辨识 (5) 4.8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原则 (6) 4.9关于建设项目周界问题 (6) 4.10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6) 4.11风险管理 (6) 4.12附录D的使用 (6) 5 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6) 5.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不确定性问题 (6) 5.2安全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关系问题 (6) 5.3环境评价的研究 (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1)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落实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办[2006]4号)和《关于开展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排查的通知》(环办函[2006]69号)要求,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关于开展200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8〕44号)文下达了标准修订任务,项目统一编号:663.4; (2)标准承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1.2工作过程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在未正式下达编制任务前,就启动了修订工作。2006年1月进行了修订工作的讨论,并征求了使用单位的意见形成标准初稿。 (2)2006年1月11日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召开了标准修订讨论会,明确了标准修订方向。在广泛征求修订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了2次统稿和讨论。 (3)2008年环境保护部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正式列入2008年年度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计划。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承担标准修订任务。2008年10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修订)开题讨论会,进一步明确了标准修订的方向。 (4)经调研、内部研论,召开座谈会征求部分环评单位意见,编制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2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提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质量,2004年12月11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发〔2004〕174号文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指导和规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影响评价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标准仍然不尽完善,尚存在不足之处。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应成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评价的指导性、纲领性的文件,评价单位应能基本上按标准规定的程序完成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另一方面标准应该是评价结果检验的尺度,以标准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去评估评价工作成果。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提高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使之能更有效地防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原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评价单位的使用情况调查说明,原标准可操作性相对差一些,对标准的可操作性应该予以加强。 2005年11月13日吉化双苯厂爆炸引发的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一方面暴露出企业和政府在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方面存在严重疏漏,另一方面也引起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能否满足当前环境保护需要的反思。 原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包括: (1)原标准的评价等级仅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等级,不够细化,且缺乏判断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数据,如恶臭物质等;缺少事故的伴生/次生有毒有害物判据;环境敏感判据未量化等。 (2)原标准的评价范围仅确定了大气、地表水和海洋评价范围,不够细化和全面,未按环境要素列表细化事故影响评价范围。

风险评价报告样板

风险评价报告样板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Q J B40-024-2006上海高桥分公司炼油事业部 HSE风险评价报告 编写人:汤国莲 审核人:陈闵 批准人:陶旭海 日期:2006年9月 一、评估目的 对炼油事业部作业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前两年风险识别中遗漏的作业及设备设施、对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生产操作方式、对重点控制点、受控设备及对各种变更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并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有效控制各种风险,提升炼油事业部的HSE绩效。 二、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的部门包括作业一区、作业二区、作业三区、作业四区、作业五区、给排水、储运部、油三车间、油四车间、分析中心、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生产运行部、设备动力部、技术与开发部、市场部、核算部等。 三、评估依据 ——国家有关HSE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中石化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其它相关要求; 四、评估时间和人员 1.评估时间:2006年2月20日——5月31日 2.评估人员: 事业部HSE管理办公室、各部门领导、管理(工艺、设备)人员、班组长及班组成员。 五、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价遵照公司2006年HSE管理体系推行计划的要求,各部门(车间)运用JHA或SCL表对作业活动中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前两年风险识别中遗漏的作业及设施、对各种变更、对新工艺、新设备、新生产操作方式、对重点控制点及受控设备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运用HAZOP(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对装置/作业区进行分析;采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等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以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改进措施。 六、评估实施 1、2月20日——4月30日,事业部对各部门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进行布置,各部门成立风险评价工作小组,制定本部门的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采用JHA、SCL及HAZOP分析方法对上述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风险评价;采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ISO14001体系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2、4月30日——5月10日,各部门汇总上述风险评价表,形成部门重大危害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部门风险评价报告;将作业

xx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公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五年五月

目录 1公司基本信息 (1) 2现有应急资源情况 (2) 3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3) 3.1国内外同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3) 3.2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4) 3.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8) 3.4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3) 3.4.1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 (13) 3.4.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事故 (14) 3.4.3非正常工况事故 (14) 3.4.4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事故 (15) 3.4.5违法排污事故 (15) 3.4.6停电、断水、停气事故 (15)

3.4.7通讯或运输系统故障事故 (16) 3.4.8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事故 (16) 3.4.9其他可能的事故 (17) 3.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分析 (17) 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8) 4.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18) 4.1.1 专项检查 (18) 4.1.2 日常防范 (19) 4.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19) 4.2.1 报警系统 (19) 4.2.2 有效通讯 (20) 4.2.3 日常巡视 (20) 4.3环境应急资源 (20) 4.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0) 4.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0)

5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1) 6划定公司环境风险等级 (21) 6.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21) 6.1.1危险化学品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1) 6.1.2危险废物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1) 6.1.3废气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2) 6.1.4废水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2) 6.2 环境事件风险级别确定 (23) 7附件 (25) 7.1公司地理位置图 (25) 7.2厂区平面布置图 (25) 7.3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25) 7.4公司雨水、清净下水、污水收集和排放图 (25) 7.5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25)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洪洞县澳利煤化有限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1.环境风险单元辨识 1.1环境风单元识别范围 环境风险源辨识包括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资风险辨识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及生产工艺过程风险识别等。 物质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等。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装置、贮运系统、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生产工艺过程风险识别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 1.2环境风险物质识别 (1)柴油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性见表1-1 1-1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性 (2)废机油

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清洁、冷却、密封、减磨等作用。本公司机油主要用于润滑系统和机器维修中,使用量极少。机油的着火点比较高,化学成分稳定,一般不容易被点燃,所以本公司机油风险事件可能性很小,构不成环境风险物质。 (3)煤泥水 煤泥水悬浮物浓度较大,且呈黑色,细微煤粒含量较高。其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煤泥和泥沙,未经处理的煤泥水其悬浮物浓度可以达到5000mg/L 以上。由于煤炭本身具有疏水性,煤泥水中的一些微小煤粉在水中特别稳定,一些超细煤粉悬浮于水中,静置几个月也不会自然沉降。煤泥水是呈弱碱性的胶体体系,主要特点是颗粒表面带有较强的负电荷,细小颗粒含量高;粘度大;污泥比阻大,过滤性能差。 (4)消防废水 消防废水含有大量的SS,另外根据火灾现场具体情况,还可能含有其它成份。如直接排放会对区内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1.3环境风险单元识别 环境风险单元识别见表1-2。 表1-2 环境风险单元识别一览表

1.4环境风险单元识别结果 环境风险单元识别结果见表1-3。 表1-3 环境风险单元一览表 2.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应急措施 2.1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见表2-1。 表2-1 突发环境事件一览表

环境风险评估

1 总论 概述 评价目的和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 1.3.2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⑸国家环保总局,环控[1997] 0232号《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 ⑹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 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发[2001]199号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 ⑾《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1号),国家环保部、发改委,; ⑿《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 1.3.3地方性文件 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 ⑵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 1.3.4技术导则与规范 ⑴HJ/T -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⑵HJ -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⑶HJ/T -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⑷HJ -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⑸HJ 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⑹HJ/T 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⑺HJ/T 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⑻《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2005); ⑼《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 表1-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评价标准 1.5.1环境质量标准 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⑵《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环境风险评价》教学大纲

合肥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 课程编码:120021604 总学时(周学时):32(4) 开课时间:2013年4月22日 适用年级:2012级 专业:环境工程硕士班 使用教材: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授课教师:张金流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流程,方法,为学生进入工程实践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采取课堂PPT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授课老师传授为主,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学要求:见各章节 考核方式:课堂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目录 第一章概论 (4) 第二章可靠性工程 (17) 第三章源项分析 (32) 第四章有毒有害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 (56) 第五章有毒有害物质在湖泊的稀释扩散 (78) 第六章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动态转移 (90) 第七章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104)

第八章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129) 第一章概论 教学要求: 1 掌握风险及环境风险评价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及研究重点; 3 掌握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

4 了解ERA与EIA、ESA区别。 教学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 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 学时数:2 1 环境风险评价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风险 ①生命与财产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 ②用事故的可能性或损失的幅度来表达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害的度量; ③不确定危害的度量; ④灾难发生的几率; ⑤某种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或几率,以及发生这种风险所造成后果的影响程度。 计算方法 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线17风险专题环评报告

第十七章环境风险影响评价 17.1概述 本项目生产中部分物料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以及一定的毒性,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事故隐患,生产过程存在着发生有毒有害物料泄漏等突发性风险事故的可能性,以及易燃易爆的可能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规定: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生产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号文《关于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的规定和要求,本次环境风险评价采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对环境后果计算等方法对项目进行评估,全面分析本项目产品、中间产品和原辅材料的规模及物理化学性质、毒理指标和危险性等;针对项目运行期间发生事故可能引起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从水、气、环境安全防护等方面考虑并预测环境风险事故影响范围,评估事故对人身安全及环境的影响和损害;同时,提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减缓措施,特别要针对特征污染物提出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的应急措施,为本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以期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公害的目的。 17.2 评价等级及范围 17.2.1工作等级划分原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中规定的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原则见表17-1所示。 17.2.2物质危险性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附录A1中物质危险性判定标准,对本工程主要物质的危险性进行判定,判定结果见表17-2。

表17-2本工程主要物质危险性判定 17.2.3重大危险源判断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附录A1中易燃物质临界量的规定,本工程无重大危险源。 17.2.4环境敏感性判断 本工程所在区域不属于《建设项目管理名录》中规定的需特殊保护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及社会关注区,生产厂区周围主要敏感目标情况见表17-3。 表17-3厂区周围近距离主要敏感目标情况一览表 17.2.5评价等级及范围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依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本项目环境风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级确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1 环境风险评价 1.1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级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拟建项目涉及的浓硫酸属于危险化学品,但是浓硫酸储罐长2.6m、直径2m,储存量为10t,浓硫酸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表1-1 重大危险源及评价等级判定 考虑到项目原料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本次环评以浓硫酸作为环境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该 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危险装置为中心半径3km圆形范围内。风险评价范围内 村庄分布情况见表1-2,风险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分布见图1-1。 表1-2 项目周边敏感目标一览表

1.2 物质危险性识别 硫酸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放出大量热。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脱水性。硫酸的腐蚀性极强,其酸雾刺激和灼烧上呼吸道粘膜,损害肺脏,溅到皮肤、眼内引起严重的灼伤。其理化性质见下表。 表1-3 硫酸的理化性质 1.2.4 风险单元识别 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弯曲连接、阀门、泵、储罐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和工艺流程确定风险单元主要为:

(1)原料运输过程; (2)液体输送过程; (3)原料储存过程; 本项目风险类型主要为泄漏。不考虑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事故。 1.3 源项分析 1.3.1 事故风险源分析 本项目碳化硅刃料生产过程中使用少量的硫酸,原料和产品除了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外,其他原材料均为无毒物质。碳化硅切割刃料为新兴行业,全国类似的企业不多,建厂时间均较短,根据类似生产企业的调查,如平顶山易成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和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厂之后均未发生过硫酸泄漏事故。 硫酸泄漏事故发生在贮存区及生产区设备、管道等,主要造成厂区局部污染。一般来说液态污染物易于控制,可采取地面防渗处理,使污染物经封闭的管道进入事故风险水池,可使污染事故得到控制。 1.3.2 风险事故举例 2008年2月11日,大理中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一辆专门运输硫酸的罐车,在大理州漾濞县跃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装载浓硫酸后运往镇康县鸿俊矿业公司,行至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康家坝村(羊勐线66KM+800M处)时发生事故,翻入路边康家坝河中,导致车内二人(含驾驶员)轻伤,并造成30吨浓硫酸泄漏流入河中。 2010年3月27日,位于承德县一辆满载30吨的浓硫酸罐车与另一货车发生追尾导致硫酸严重泄漏。 1.4 风险管理及应急预案 1.4.1 风险管理基本原则 本项目依据鲁环发[2009]80号文《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的规定,对新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源识别、环境风险预测、选址及敏感目标、防范措施等如实做出评价,提出科学可行的预警监测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和应急预案。 硫酸泄漏事故防范措施: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二O一五年五月七日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类 二、企业基本情况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在收购****化工有限公司基础上于2000年11月份成立的,公司位于****工业区,占地总面积****亩,注册资金****万元,现有员工220人,拥有年产300吨阿维菌素生产装置一套、热电联产项目(两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一个。阿维菌素生产原料主要有淀粉、酵母粉、酵母膏、甲苯、甲醇。热电厂生产原料主要是煤。公司东侧800米处是315省道,厂区南侧和东侧****化工有限公司,北面为耕地,西侧****。 经分析,公司区域属于非环境敏感地区。 三、生产过程的环境风险因素 1、物料风险因素识别 公司生产用甲苯、甲醇作为溶剂,二者均为危险化学品。 (1)甲苯 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熔点:—94.9℃;沸点:110.6℃;闪点:4℃

密度:相对密度(水=1)0.87,相对密度(空气=1)3.14,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顺风移动扩散; 饱和蒸气压:4.89kPa(30℃);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禁配物:强氧化剂; 危险特性:易燃,有毒。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7.0%,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输送流速过快时,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导致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健康环境危害及毒理学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急性毒性:LD50:5000mg/kg(小鼠经口);LC50:12124mg/kg(兔经皮);人吸入71.4g/m3,短时致死;人吸入3g/m3,1~8小时,急性中毒;人吸入0.2~0.3g/m3,8小时,中毒症状出现。 刺激性:人经眼:300ppm,引起刺激。家兔经皮:500mg,中度刺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对鱼类和哺乳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