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甘薯病害

甘薯病害

甘薯病害
甘薯病害

2. 甘薯病害

甘薯叶斑病

彩版56·441~442

症状又称斑点病或叶点病 ,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圆形至不规则形 , 初呈红褐色 ,

后转灰白色至灰色 , 边缘稍隆起 , 斑面上散生小黑点 , 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叶

斑密布或连合 , 致叶片局部或全部干枯。

病原Phyllosticta batatas(Thüm.)Cooke 称甘薯叶点霉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

生孢子器近球形, 具孔口 , 直径 100~125 μm; 分生孢子梗短 , 卵圆形或椭圆形 ,

单胞 , 无色 , 大小 2.6~ 10 × 1.7~5.8(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北方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 , 翌年散

出分生孢子传播蔓延。在我国南方 , 周年种植甘薯的温暖地区 , 病菌辗转传播为害 , 无

明显越冬期。分生抱子借雨水溅射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生长期遇雨水频繁 , 空气和田

间湿度大或植地低洼积水 , 易发病。

防治方法 (1)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烧毁。 (2) 重病地避免连作。 (3) 选择地势

高燥地块种植 , 雨后清沟排渍 , 降低湿度。 (4) 常发或重病地于病害始期及时连续喷洒

78% 波·锰锌( 科博 )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40%

多·硫悬浮剂 500 倍液 ,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 注意喷匀喷足。

甘薯黑疤病

彩版56·443~444( 左 )

症状又称甘薯黑斑病。生育期或贮藏期均可发生 , 主要侵害薯苗、薯块 , 不为害

绿色部位。薯苗染病茎基白色部位产生黑色近圆形稍凹陷斑 , 后茎腐烂 , 植株枯死 , 病

部产生霉层。薯块染病初呈黑色小圆斑 , 扩大后呈不规则形轮廓明显略凹陷的黑绿色病

疤 , 病疤上初生灰色霉状物 , 后生黑色刺毛状物 , 病薯具苦味 , 贮藏期可继续蔓延 ,

造成烂窖。病疤有毒 , 有病疤的甘薯不能食用。

病原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et Halsted 称甘薯长喙壳菌 ,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产生的贮藏时对该病流行具重要作用。菌丝初期无色透明 , 老熟后变为深褐色 , 宽为 3~5 μ

m, 寄生在寄主细胞内或细胞间隙。无性态产生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由菌丝顶端

或侧面的孢子梗上生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 , 圆筒形至棍棒状或哑铃形 , 两端多平截 ,

大小 9.3~50.6 × 2.8~5.6(μm)。孢子形成后马上发芽 , 发芽后有时生成一串分生孢

子 , 如此产生 2~3 代后形成菌核。也有的在发芽后形成厚垣孢子。厚垣孢子暗褐色 , 椭

圆形 , 有厚膜 , 大小 10.3~18.9 × 6.7~10.3(μm)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厚垣孢子或子囊孢子在贮藏害或苗床及大田的土壤中越

冬 , 也有的以菌丝体附在种薯上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薯块中越冬 , 成为翌年及第 3 年的

初侵染源。病菌能直接侵入幼苗根基 , 也可从薯块上伤口、皮孔、根眼侵入 , 发病后再

频繁侵染。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重茬地或多雨年份易发病 , 害温高 , 湿度大 , 通风不

好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1) 建立无病留种田, 人害种薯认真精选, 严防病薯混入传播蔓延。(2) 种

薯用80% 乙蒜素( 抗菌剂402) 乳油2000 倍液浸种薯10 分钟或用50% 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1000 倍液浸泡5 分钟, 再上床育苗。(3) 薯苗实行高剪后, 用50% 甲基硫菌灵可

湿性粉剂1500 倍液浸苗10 分钟, 要求药液浸至种藤1/3~1/2 处。(4) 选用抗病品种如

晋薯6 号、鄂薯 2 号、湘薯15 号、鲁薯 3 号、鲁薯7 号、烟薯 6 号、烟薯18 号、

渝苏303 、济薯10 号等。(5) 防治贮藏期黑斑病, 可用42% 噻菌灵( 特克多) 悬浮

剂280~420 倍液, 浸薯块半分钟, 也可用25% 环己锌·甲硫( 黑斑宁) 乳油250~

500mg/kg 浸薯块10 分钟。(6) 发病初期喷洒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65% 利果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

甘薯黑痣病

彩版56·444( 右 )

症状主要为害薯块的表层。初生浅褐色小斑点 , 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 , 湿度大时 , 病部生有灰黑色霉层 , 发病重的病部硬化 , 产生微细龟裂。受害病薯易失水 , 逐渐干缩 , 影响质量和食用价值。我国甘薯产区均有发生。

病原Monilochaetes infuscans Ell.et Halst.ex Harter 称薯毛链孢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早期产生的菌丝无色 , 后变成黑色。分生孢子梗不分枝 , 基部略膨大 , 具隔膜 , 长为 40~ 175μm, 分生孢子梗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 , 无色或稍着色 , 圆形至长圆形 , 大小 12~20 × 4~7(μm)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在病薯块上及薯藤上或土壤中越冬。翌春育苗时 , 引致幼苗发病 , 以后产生分生孢子侵染薯块。该菌可直接从表皮侵入 , 发病温限 6~32 ℃ , 温度较高利其发病。夏秋两季多雨或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及盐碱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1) 选用无病种薯 , 培育无病秧苗。 (2) 实行轮作。 (3) 必要时采用高畦或起垄种植。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

甘薯软腐病

彩版56·445

症状俗称水烂。是采收及贮藏期重要病害。薯块染病 , 初在薯块表面长出灰白色霉 , 后变暗色或黑色 , 病组织变为淡褐色水浸状 , 后在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灰黑色菌丝及孢子囊 , 黑色霉毛污染周围病薯 , 形成一大片霉毛 , 病情扩展迅速 , 约 2~3 天整个块根即呈软腐状 , 发出恶臭味。

病原Rhizopus stolonifer(Ehr.ex Fr.)Vuill. 称匍枝根霉 ( 黑根霉 ), 属接合菌亚门真菌。菌丝初无色 , 后变暗褐色 , 形成匍匐根 , 无性态由根节处簇生孢囊梗 , 直立 , 暗褐色 , 顶端着生球状孢子囊 1 个,囊内产生很多暗色圆形孢子 ,单胞 ,大小 11~14μm, 由匍匐根的根节处又形成孢囊梗 , 致很多薯块污染产生一片片霉菌 ; 有性态产生黑色接合孢子 , 球形表面有突起。此外R.nigricans Ehrb.和 R.tritici Saito 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菌存在于空气中或附着在被害薯块上或在贮藏窖越冬 , 由伤口侵人。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 薯块有伤口或受冻易发病。发病适温15~ 25 ℃ , 相对湿度 76%~86%, 气温 29~33 ℃ , 相对湿度高于 95% 不利于孢子形成及萌发 , 但利于薯块愈伤组织形成 , 因此发病轻。

防治方法(1) 适时收获 , 避免冻害 , 夏薯应在霜降前后收完 , 秋薯应在立冬前收完 , 收薯宜选晴天 , 小心从事 , 避免伤口。 (2) 人窖前精选健薯 , 汰除病薯 , 把水气晾干后适时入害。提倡用新窖 , 旧害要清理干净 , 或把窖内旧土铲除露出新土 , 必要时用硫磺熏蒸 , 每 m3用硫磺 15g。(3) 科学管理对窖贮甘薯应据甘薯生理反应及气温和窖温变化进行三个阶段管理。一是贮藏初期, 即甘薯发干期 , 甘薯入害 10~28 天应打开害门换气 , 待窖内薯堆温度降至 12~ 14 ℃时可把窑门关上。二是贮藏中期 , 即 12 月至翌年 2 月低温期 , 应注意保温防冻 , 窖温保持在 10~14 ℃ , 不要低于 10 ℃

o 三是贮藏后期 , 即变温期 , 从 3 月份起要经常检查窖温 , 及时放风或关门 , 使窖温保持在 10~14 ℃之间。

甘薯枯萎病

彩版56·446

症状又称萎蔫病、蔓割病、蔓枯病、茎腐病等。主要为害茎蔓和薯块。苗期染病主

茎基部叶片先变黄 , 茎基部膨大纵向开裂 , 露出髓部 , 横剖可见维管束变为黑褐色 , 裂开处呈纤维状。薯块染病薯蒂部呈腐烂状 , 横切病薯上部 , 维管束呈褐色斑点 , 病株

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变黄后脱落 , 最后全蔓干枯而死 , 临近收获期病薯表面产生圆形或近

圆形稍凹陷浅褐色斑 , 比黑疤病更浅 , 贮藏期病部四周水分丧失 , 呈干瘪状。

病原Fusarium oxysporum f.sp.batatas(Wollenweber)Snyder et Hansen 称尖镰孢菌甘薯专化型,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河南记载 F.bulbigenum Cke.et Mass.var.batatas Wollenw. 也是该病病原 , 称甘薯镰孢。大型分生孢子圆筒形 , 纤细 ; 小型分生孢子单胞 , 卵圆形至椭圆形 ; 厚垣孢子褐色 , 球形。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病薯内或附着在土中病残体上越冬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该菌在土中可存活 3 年 , 多从伤口侵入 , 沿导管蔓延。病薯、病苗能进行远距离传播 , 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流水和农具。土温 27~30 ℃ , 降雨次数多 , 降雨量大利于该病流行。连作地、砂地或砂壤土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高抗品种有金山 57 、岩薯 5 号、福薯 2 号 , 在福建大面积种植表现稳定持久抗性。此外 , 表现高抗的还有湛 96-24 、浙 6052 、济薯 16 、冀薯 98 、绵薯 6 号等 , 表现抗病的有广薯 99-104 、桂薯 96-8 、南薯 99 、鄂薯 3 号、川9413-4 、金山 1255 、龙薯 3号、龙薯 1 号、潮汕白、台城薯、金山 247 、蓬尾、南薯 88 号、撩禺、徐薯 18 等。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种苗。 (2) 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培育无病壮苗是大田药剂浸苗处理获得良好防效的前提与基础。移栽前把薯苗浸在 80% 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浓度为 0.8g/L 的溶液中 , 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浓度 1g/L 悬浮液里 20 分钟 , 取出晾干 6~8 小时后插秧。 (3) 种薯收获后用 25% 苯菌灵悬浮剂 5g/L 浸种薯 1 分钟 , 晾干贮藏可防薯块腐烂。种薯育苗前用 25% 苯菌灵悬浮剂 5~1Og/L 处理 1 分钟有效。 (4)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重病区或田块与水稻、大豆、玉米等实行 3 年以上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 集中深埋或烧毁。

(5) 生物防治。购买非致病的Fusarium oxysporum 制剂接种到甘薯薯苗上 , 方法是把薯苗剪口浸泡在菌液里或涂抹到剪口上 , 菌液分生孢子浓度 108个/ml。浸苗 1 小时 , 产量提高一倍。 (6) 必要时喷淋或浇灌 37% 多菌灵草酸盐 ( 枯萎立克 ) 可溶性粉剂400 倍液或 12.5% 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 300 倍液、 3% 恶霉·甲霜 ( 广枯灵 ) 水剂800 倍液。

甘薯瘟病

彩版56·447

症状又称细菌性枯萎病、青枯病。是国内检疫对象。在甘薯各生育期均可发病,表现不同症状。苗期染病株高2Ocm 左右顶端 1~3 片叶萎蔫 , 后整株枯萎褐变 , 基部黑烂 ; 成株期染病见于定植后 , 健苗栽后半个月前后显症 , 维管束具黄褐色条纹 , 病株于晴天中午萎蔫呈青枯状 , 发病后期各节上的须根黑烂 , 易脱皮 , 纵切基部维管束具黄褐色条纹。薯块染病轻者薯蒂、尾根呈水渍状变褐 , 较重者薯皮现黄褐色斑 , 横切面生黄褐色斑块 , 纵切面有黄褐色条纹 , 严重时薯皮上现黑褐色水渍状斑块 , 薯肉变为黄褐色 , 维管束四周组织腐烂成空腔或全部烂掉。该病叶色不变黄萎垂、茎部不膨大、无纵裂。别于蔓割病。

病原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pv.batatae(Smith)Smith 称青枯假单胞菌 , 属细菌。菌体短杆状 , 单细胞 , 两端圆 , 单生或双生 , 极生 1~4 根鞭毛 , 大小 0.9~2.0 × 0.5~0.8(μm)。在肉汁胨蔗糖琼脂培养基上 , 菌落圆形或不整形 , 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 , 稍隆起 , 平滑具亮光 , 革兰氏染色阴性。除侵染甘薯外 , 还可侵染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等。在田间发现病株时可剥开未烂表皮 , 用刀片把维管束组织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 滴上一滴水 ,1 分钟后 , 病组织附近溢出细菌 , 通过镜检可进行初步鉴定。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细菌可在土中存活 1~3 年 , 是主要初侵染源 , 病苗、病薯、病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 灌溉水、粪肥也可传病。生产上 4~5 月气温 22~28 ℃、湿度高易发病 , 低洼地、酸性土壤、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选用潮汕白、台城薯、金山 247 、南薯 88 号、广薯 95-145 、龙薯1 号、华北 48 、湘农黄、广薯 15 、南京 92 、紫心、台农 46 、豆沙种、 72 选、普薯 14 号、湘薯 5 号、湘薯 15 号等抗病品种。 (2) 认真执行检疫法规 , 按照《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建立无病留种基地 , 防止该病扩大。 (3) 实行轮作有条件的实行水旱轮作 , 此外也可与高梁、甘蔗、大豆等轮作。 (4) 提倡使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清除病薯、病苗 , 集中烧毁。 (5) 栽前可用 68% 或 72% 农用硫酸链霉素 4000 倍液或 90% 链·土 ( 新植霉素 ) 可溶性粉剂 5000 倍液浸苗 10 分钟 , 结合栽后泼浇 , 对前期发病有一定抑制作用。

甘薯根腐病

彩版56·448( 左 )

症状苗床、大田均可发病。苗期染病病薯出苗率低、出苗晚 , 在吸收根的尖端或中部出现黑褐色病斑 , 严重的不断腐烂 , 致地上部植株矮小 , 生长慢 , 叶色逐渐变黄。大田期染病受害根根尖变黑 , 后蔓延到根茎 , 形成黑褐色病斑 , 病部表皮纵裂 , 皮下组织变黑 , 发病轻的地下茎近地际处能发出新根 , 虽能结薯 , 但薯块小 ; 发病重的地下根茎大部分变黑腐败 , 分枝少 , 节间短 , 直立生长 , 叶片小且硬化增厚 , 逐渐变黄反卷 , 由下向上干枯脱落 , 最后仅剩生长点 2~3 片嫩叶 , 全株枯死。

病原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 称茄类镰孢甘薯专化型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Nectria sanguinea (Bolt)Fr. 称血红丛赤壳菌 ,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F.solani菌丝稀 , 呈茸毛或密绒状至絮状 , 具环状轮纹 , 灰白色 ; 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 ,2、3 细胞宽 , 分隔 3~8 个 , 明显。 5 隔者多 , 占 89%, 大小48.4~59.4 × 4.4~5.6(μm), 分生孢子梗短 , 具侧生瓶状小梗 ; 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短杆状 , 梗较长 , 单细胞者多 , 大小 5.5~9.9 × 1.7~ 2.8(μm); 厚垣孢子生在大型分生孢子或侧生菌丝上 , 单生或两个联生 , 球形或扁球形 , 大小 7.1~11.0(μm);菌核扁球形 , 灰褐色。N.sanguinea子囊壳散生或聚生 , 形状不规则 , 浅橙色至棕色或浅褐色 , 大小 289~349 × 276~303(μm); 子囊棍棒状 , 内含 8 个子囊孢子 , 子囊孢子椭圆形至卵形, 大小 12~14.4 × 4.8~6(μm)。此外有报道Fusarium javanicum Koord 称爪哇镰孢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本病系典型土传病害 , 但病残体和带菌有机肥也是重要初侵

染源 , 带菌种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该病发生和流行与品种、茬口、土质、气象密切相关 , 温度 27 ℃左右 , 土壤含水量在 10% 以下时易诱发此病 , 连作地、砂土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选用南薯 88 号 , 普薯 23 号 , 渝苏 303, 豫薯 12 号、 13 号 , 济薯 2 号、 10 号 , 徐薯 2 号、 18 号 , 徐薯 43-14, 烟薯 3 号、泰薯 2 号 , 鄂薯

2 号 , 海发 5 号 , 丰薯 1 号 , 南京 92, 郑州红 4 号 ,8148, 济薯 11 号 , 鲁薯

3 号、

4 号、 7 号 , 短蔓红心王甘薯 , 皖 84-559 等抗病品种。 (2) 适时早栽 , 栽无病壮苗 , 深翻改土、增施净肥、造时浇水。 (3) 建立三无留种地 , 培育无病种薯。 (4) 与花生、芝麻、棉花、玉米、高粱、谷子、绿肥等作物进行 3 年以上轮作。 (5) 种薯育苗前处理方法 , 见甘薯黑疤病。 (6) 必要时喷洒 15% 恶霉灵水剂 1000 倍液或 3% 恶霉·甲霜 ( 广枯灵 ) 水剂 700~800 倍液。

甘薯紫纹羽病

彩版56·448( 右 )

症状主要发生在大田期 , 为害块根或其它地下部位。病株表现萎黄 , 块根、茎基的外表生有病原菌的菌丝 , 白色或紫褐色 , 似蛛网状 , 病症明显。块根由下向上 , 从外向内腐烂 , 后仅残留外壳 , 须根染病的皮层易脱落。

病原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 称桑卷担菌 ,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异名

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Pat., 子实层淡紫红色。担子圆筒形 , 无色 , 其上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长卵形 , 无色单胞 , 大小 10-25 × 6~7(μm)。无性态为Rhizoctonia crocorum Fr.称紫纹羽丝核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 , 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 , 菌丝体集结形成的菌丝束 , 在土里延伸 , 接触寄主根后即可侵入为害 , 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 , 后蔓延到主根。此外病根与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 , 也可由土壤、流水进行传播。该菌虽能产生孢子但寿命短 , 萌发后侵染机会少。低洼潮湿、积水的地区发病重防治方法 (1) 严格选地不宜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桑园、果园以及大豆、山芋等地栽植甘薯 , 最好选择禾本科茬口。 (2)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3) 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 , 四周土壤亦应消毒或用 20% 石灰水浇灌。 (4) 发病初期在病株四周开沟阻隔 , 防止菌丝体、菌索、菌核随土壤或流水传播蔓延。 (5) 在病根周围撒培养好的木霉菌 , 如能结合喷洒杀菌剂效果更好。 (6) 发病初期及时喷淋或浇灌 50% 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1200 倍液。

甘薯疮痂病

彩版57·449~450

症状又称缩芽病。主要为害幼叶、芽、蔓及薯块。叶片染病叶变形卷曲。芽、薯块染病芽卷缩 , 薯块表面产生暗褐色至灰褐色小点或干斑 , 干燥时疮痂易脱落 , 残留疹状斑或疤痕 , 造成病斑附近的根系生长受抑 , 健部继续生长致根变形 , 发病早的受害重。

病原Elsinoe batatas(Sawada)Viegat et Jenkins 称甘薯痂囊腔菌 ,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Sphaceloma batatas Sawada 称甘薯痂圆孢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囊球形 , 大小 15~16×10~12(μm), 具 4~6 个子囊孢子 ; 子囊孢子无色 , 稍弯曲 , 具隔膜 , 大小 7~8 ×3~4(μm);分生孢子梗长 6~8 μm; 分生孢子长椭圆形 ,大小 6~7.5×2.5~3.5(μm)。此外有报道Streptomyces ipomoea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种薯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薯和土壤均可传病 , 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 , 由皮孔或伤口侵入 , 当块茎表面形成木栓化组织后则难于侵入。气温 25~28 ℃ , 连续降雨易发病。

防治方法 (1) 实行 4~6 年轮作。 (2)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 多施绿肥等有机肥料或施人土壤添加剂 SH 有抑制发病的作用。(3) 选用背不起、红红 1 号、不论春等抗病品种 , 用无病薯 ( 蔓 ) 育苗。 (4) 发病初喷洒 36% 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500 ~600 倍液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50% 福·异菌 ( 灭霉灵 ) 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 , 每 667 ㎡喷对好的药液 50~6OL, 隔 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甘薯病毒病

彩版57·451~452

症状我国甘薯病毒病症状与毒原种类、甘薯品种、生育阶段及环境条件有关。可分 6 种类型。一是叶片褪绿斑点型苗期及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明脉或轻微褪绿半透明斑 , 生长后期 , 斑点四周变为紫褐色或形成紫环斑 , 多数品种沿脉形成紫色羽状纹。二是花叶型苗期染病初期叶脉呈网状透明 , 后沿叶脉形成黄绿相间的不规则花叶斑纹。三是卷叶型叶片边缘上卷 , 严重时卷成杯状。四是叶片皱缩型病苗叶片少 , 叶缘不整齐或扭曲 , 有与中脉平行的褪绿半透明斑。五是叶片黄化型形成叶片黄色及网状黄脉。六是薯块龟裂型薯块上产生黑褐色或黄褐色龟裂纹 , 排列成横带状或贮藏后内部薯肉木

栓化 , 剖开病薯可见肉质部具黄褐色斑块。

病原国际上已报道有 20 余种 , 国内对江苏、四川、山东、北京、安徽、河南等 6

省检测, 明确了我国甘薯上主要毒原有 5 种。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Potyviridae羽状斑驳病毒, 异名: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 ,(SPFMV) 。病毒粒子弯曲长杆状 , 长 830~ 850(nm) 。其株系有褐裂病毒(SPRCV) 、内木栓病毒 (SPICV) 、褪绿叶斑病毒 (SPLSV), 其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表明它是一种马铃薯 Y 病毒。该病毒可由机械和蚜虫传毒 , 可侵染甘薯等 8 种旋花科植物。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 (SPLV),Potyviridae称甘薯潜隐病毒。病毒粒子为弯曲长杆状, 长约700 ~750(nm), 蚜虫、粉虱不能传毒。Sweet potato yellow dwarf virus(SPYDV),Potyviridae称甘薯黄矮病毒。病毒粒子为弯曲长杆状 , 长 750nm, 该病毒由机械和青麻粉虱(Rialeurodes abutionea) 及烟粉虱传毒。Sweet potato veinclearing virus,SPVCV, 称甘薯明脉病毒。病毒粒子为丝状体 , 长度 850nm 。台湾报道该病毒可由烟粉虱传播 , 机械不能传染 , 寄主范围窄。此外 ,我国福建、台湾还有甘薯丛枝病毒病 , 是由马铃薯 Y 病毒和植物菌原体复合侵染引起的 , 发病率 10%~80%, 严重的造成绝收。甘薯丛校病毒粒子线状 , 直径 16~18(nm), 具空心结构 , 长短不一 , 一般长度 l00 nm, 最长的可达 6000 nm 。植物菌原体大小 200 ~1000(nm) 。植物菌原体也可单独引发丛枝病。除上述毒原外 , 甘薯上还分离到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条纹病毒 (TSV) 等毒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薯苗、薯块均可带毒 , 进行远距离传播。经由机械或蚜虫、烟粉虱及嫁接等途径传播。其发生和流行程度取决于种薯、种苗带毒率和各种传毒介体种群数量、活力、其传毒效能及甘薯品种的抗性, 此外还与土壤、耕作制度、栽植期有关。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毒病品种及其脱毒苗如徐薯 18 号、鲁薯 3 号、鲁薯 7 号、北京 553 等。此外 ,Tis2498 对甘薯明脉病毒具较强的抗性。 (2) 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茎

尖脱毒 , 培养无病种薯、种苗。 (3) 大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补栽健苗。 (4) 加强薯

田管理 , 提高抗病力。(5) 发病初期喷洒 20% 吗啉胍·乙铜 ( 病毒 A) 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 5% 菌毒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75% 菌毒·吗啉胍( 克毒灵 ) 水剂 500 倍液、 3.95% 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 隔 7~ 10 天 1 次 , 连用 3 次。

甘薯丛枝病

彩版57·453

症状主蔓萎缩变矮 , 侧枝丛生 , 叶色浅黄 , 叶片薄且细小、缺刻增多。侧根、

须根细小、繁多。苗期染病结薯小或不结薯 ; 中后期染病薯块小且干瘪 , 薯皮粗糙或生

有突起物 , 颜色变深 , 病薯块一般煮不烂 , 失去食用价值。目前福建、台湾早期染病

可致绝收 , 中、后期染病产量低、质量差。

病原Sweet potato witches'broom,Phytoplasma称植物菌原体异名:Mycoplasma-like organism,MLO。在病株叶脉韧皮细胞中可见菌原体 , 大小为 200 ~1000 nm, 病株新梢超薄切片在电镜下可见三层单位膜 , 内部中央充满核质样的纤维状物

质 , 可能是 DNA 基因组 , 其四周布有类似于核蛋白体的颗粒。近年发现马铃薯 Y 病毒

组的线状病毒和植物菌原体复合侵染也可引起甘薯丛枝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藤、病薯上的病毒或植物菌原体是初侵染源。干旱瘠薄地、连作地、早栽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加强检疫 , 截住病源 , 控制疫区 , 严防该病传播蔓延。 (2) 选用

汕头红、同薯 8 号、禺北白、湖北种、红心新爪湾、东良 1 号、漳浦 1 号、沙涝越等

较抗病的品种。在此基础上 , 建立无病留种地 , 培育栽植无病种薯、种苗 , 发现病株

及时拔除 , 补栽无病壮苗。 (3) 及时防治粉虱、蚜虫、叶蝉等传毒昆虫 , 以利灭虫防病。 (4) 实行轮作 ,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 增施钾肥 , 适时灌水 ,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 增强抗病力。(5) 甘薯与大豆、花生套种防效明显。

甘薯茎线虫病

彩版57·454

症状又称糠心病、空心病、糠梆子、糠裂皮等 , 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为害薯块、茎蔓和薯苗。致茎蔓、块根发育不良 , 短小或畸形 , 严重的枯死。苗期染病出苗率低、矮小、发黄 , 纵剖茎基部 , 内见褐色空隙 , 剪断后不流白浆或很少。后期染病表皮破裂成小口 , 髓部呈褐色干腐状 , 剪开无白浆。茎蔓染病主蔓基部拐子上表皮出现黄褐色裂纹 , 后渐成褐色 , 髓部呈白色干腐 , 严重的基蔓短 , 叶变黄或主蔓枯死。根部染病表皮坏疽或开裂。块根染病因侵染源不同 , 症状出现糠心型、裂皮型及混合型 3 种。糠心型薯苗、种薯带有线虫 , 线虫从病秧拐子侵入到块根 , 从块根顶端发病 , 后逐渐向下部及四周扩展 , 先呈棉絮状白色糠道 , 后变为褐色 ,即称糠心, 有时从外表看不出来 , 仅重量轻; 裂皮型主要由土壤传染 , 线虫用吻针刺破薯块外表皮 , 钻入内部为害 , 初外皮褪色 , 后变青 , 有的稍凹陷或生小裂口 , 皮下组织变褐发虚 , 最后皮层变为暗紫色多龟裂 , 内部呈褐白色干腐状 ; 混合型既发生糠心 , 也出现裂皮。

病原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 称马铃薯腐烂线虫或破坏性茎线虫 , 属植物寄生线虫。形态特征见马铃薯茎线虫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茎线虫可终年繁殖 , 在甘薯整个生长期及贮藏期不断为害。条件适宜时 , 每雌产卵 1~3 粒。一生共产 100~200 粒 , 从产卵到孵化为成虫需 20~30 天。该线虫在 2~30 ℃活动 , 高于 7 ℃即产卵和孵化 ,25~30 ℃最适 , 对低温忍耐力强 ,-25 ℃经 7 小时致死 , 高于 35 ℃则不活动 , 在薯苗表层用 48~49 ℃温水浸 10 分钟即死。干燥条件下活 1 年 , 在田间土壤中存活 3~5 年 , 主要通过种薯、土壤、粪肥及秧苗传播。线虫多以成虫或幼虫在土壤中越冬 , 从薯块附着点侵人 , 沿髓或皮层向上活动 , 营寄生生活。带有茎线虫的薯秧栽到大田后 , 茎线虫随着传入土 , 但主要留在薯内活动 , 到结新薯块后钻入。即使栽植无病秧苗 , 土壤中的线虫可在栽植后 12 小时侵入幼苗 , 从苗的末端自根或所形成的小薯块表皮上自然孔口或伤口直接以吻针刺孔侵入 , 致细胞空瘪或仅残留细胞壁及纤维组织 , 薯块呈干腐糠心状。

防治方法 (1) 对种薯进行检疫 , 选用抗病品种 , 如川山紫 , 豫薯 12 号、 13 号、 7 号 , 鲁薯 3 号、 7 号 , 济薯 10 号、 11 号 , 北京 553 等。耐病品种有鲁薯5 号、济薯 2 号、济薯 5 号、济 73135 、济 78268 、烟 3 、烟 6 、海发 5 号、短蔓红心王甘薯等。(2) 使用净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 以减少菌源。 (3) 不要用病薯及其制成的薯干、病秧做饲料 , 防止茎线虫通过牲畜消化道进入粪肥传播。 (4) 进行轮作提倡与烟草、水稻、棉花、高粱等作物轮作。 (5) 建立无病留种田 , 选用无病种薯或高剪苗。防止秧苗带线虫。 (6) 配方施肥并采用覆膜 + 穴施药剂 + 抗病品种的综合措施 , 有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7) 药剂防治①药剂浸薯苗 : 播种前用 50% 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 , 浸薯苗根茎部 , 要求药液浸至种藤 1Ocm 左右。②撒施颗粒剂 : 每 667㎡用 3% 辛硫磷颗粒剂 2kg, 拌细沙 10~2Okg 撒在薯秧茎基部 , 然后覆土浇水。

甘薯冻害

彩版57·455

症状又称硬心薯、冷烂薯等 , 是甘薯贮藏期常见生理病害。受冻薯块无光泽 , 剖开后可见接近薯皮处的薯肉很快变褐 , 变褐速度越快 , 说明受冻越严重 ,2~3 分钟后才逐渐变黑的 , 说明受冻较轻。受冻部多呈水渍状 , 其切面常溢出乳汁状物 , 受冻薯块的部分组织产生硬核状物 , 煮不烂。

病因甘薯长期贮存在低于 9 ℃的条件下 , 就会使生理机能受到破坏 , 逐渐形成冻害。生产上收获过晚即可受冻 , 称做窖外冻害 , 人害后约 15 天左右即开始腐烂。此外在贮藏的中期或后期 , 因窖浅或防寒保暖条件差常发生冻害。一般在 4~5 ℃条件下持

续半个月开始腐烂 ,6~7 ℃时经过 1 个月才腐烂。

防治方法 (1) 收获前对旧害进行消毒。每 m3空间用抗菌剂 401 或 402 水剂 30~4Oml 熏蒸消毒 ; 也可用 5g 硫磺放在盆内燃烧后 , 封闭两天 , 然后通风换气 , 也可用 43% 福尔马林 50 倍液 , 喷洒窖壁四周 , 封闭两天 , 再通风换气。 (2) 适时收获。当旬均气温降到 14~15 ℃左右开始收获 , 不要过晚。 (3) 精选种薯。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应轻拿轻放 , 防止造成伤口。 (4) 加强贮藏期管理 , 主要是掌握好害内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一般在管理上注意三个时期变化。高温期: 刚入害薯块 , 呼吸作用十分旺盛 , 散热量大 , 水气也多 , 这时外面气温还很高 , 易引起窖内高温高湿 , 利于病害发生 , 引起烂窖 , 为此在人害半个月左右 , 经常通风换气 , 降低窖内温湿度 , 防止发病。低温期 : 在 12 月至翌年 2 月 , 薯块呼吸作用逐渐降低 , 北方冷空气逐渐增加 , 地温、气温处于低温阶段 , 因此应做好保温工作 , 封闭窖口 , 薯堆上盖草 , 保持窖温在 11~13 ℃ , 相对湿度 75%~80%, 防止薯块受冻。 2 月下旬至开窖育苗 , 进入变温期 , 这时气温逐渐回升 , 薯块呼吸作用也逐渐加强 , 害内氧气经常不足。因此要特别注意通风换气 , 每隔几天 , 在晴暖天气中午 , 打开窖门或通气孔进行换气。

甘薯缺素症

彩版57·456

症状一缺氮老叶先变黄 , 幼芽色变浅 , 植株生长缓慢 , 节间短 , 茎蔓变细 , 分枝少 , 叶型小 , 叶片少 , 茎和叶柄变紫 , 叶边缘、主脉呈紫色 , 老叶脱落 , 后全株发黄。二缺磷幼芽、幼根生长缓慢 , 叶片变小 , 叶色暗绿或缺少光泽 , 茎蔓伸长受抑 , 茎变细 , 老叶现大片黄斑 , 后变紫色 , 叶片脱落。三缺钾节间缩短 , 叶片变小 , 叶柄缩短 , 老叶易显症。初发病时 , 叶尖开始褪绿 , 逐渐扩展到脉间区 , 只有叶子的基部一直保持着绿色。后期沿叶缘或在叶脉间出现坏死斑点 , 致叶片干枯或死亡。四缺钙幼叶淡绿色 , 有些老叶片上还产生红色区域。五缺硼甘薯缺硼节间缩短 , 叶柄弯曲 , 尖端发育受阻且略歪扭。老叶变黄色 , 早落。块根瘦长或呈畸形怪状 , 表皮粗糙。严重缺硼的 , 块茎往往产生溃疡状 , 表面覆盖着一些硬化的分泌物。有时也可能形成内部腐烂。六缺镁老叶叶脉间由边缘向里变黄 , 叶脉则仍保持绿色。缺镁严重的 , 老叶变成棕色且干枯 , 新长出来的茎则呈蓝绿色。

病因参见马铃薯缺素症。

防治方法(1)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 (2) 生产上要根据施肥数量和土壤供钾情况 , 考虑钾肥施用量 , 确定合理施用方法和时间。计算方法 : 基础产量400kg 以上 , 每增产 65 kg, 施氧化钾(K2O)0.8kg。(3) 补施草木灰 , 喷施过磷酸钙等。

(4) 施用惠满丰多元复合有机活性液肥 ,667㎡ 480ml, 稀释 400~500 倍 , 或促丰宝Ⅱ号 800~1000 倍液 , 喷 2~3 次。(5) 其他方法参见马铃薯缺素症。

地瓜(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地瓜(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良种地瓜要高产,优良种苗是关键。根据用途和销路;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良种苗。新品种增产效果特别显著;老品种地瓜经过脱毒,当年能增产50%以上,第二年增产30%,第三年增产10%以左右,以后脱毒效应基本消失。为保证地瓜高产,每隔二、三年更换一次品种或进行脱毒,从科研部门选购新品种或经过脱毒的种苗,尽量不从集市上买苗,最好在正规科研单位指定的销售点购买。 2、栽培要点 1)、栽插时间 在适宜条件下,栽插越早,产量越高。春地瓜在4月20号前后,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时,每早栽一天,增产1%。春地瓜地膜覆盖栽种能增产30%以上,夏地瓜越早越好,每早栽一天,增产3%左右。最好选择阴天土壤不干不湿时进行,晴天气温高时宜于午后栽插。不宜在大雨后栽插地瓜,这易形成柴根。应待雨过天晴,土壤水分适宜时再栽。也不宜栽后灌水,栽后灌水或在大雨后栽插,成活率较高,但地瓜苗往往长时间长势不好。久旱缺雨,则可考虑抗旱栽插,挖穴淋水,待水干后盖上薄土,栽苗后踩实,让根与土紧密接触,提早成活。如栽苗后才淋水,则需再覆干土在表面保湿。 2)、合理密植 每亩插植2500~4000株,在一定密度内,一般产量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增加,而大中地瓜率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下降,如果是作为食用,不需要大地瓜,可适当密植,收获中小地瓜,容易销售。一般以垄宽1米,垄高25~35厘米,每亩插3300株左右最为适宜。要注意插植的株距一致,株距不匀,则容易造成靠在一起的两株成为弱势植株。 3)、栽插方法 地瓜栽插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5种栽插法,一般以水平栽插法为佳。 水平栽插法:苗长20~30厘米,栽苗入土各节分布在土面下5厘米左右深的浅土层。 斜插法:适于短苗栽插,苗长15~20厘米,栽苗入土10厘米左右,地上留苗5~10厘米,地瓜苗斜度为45度左右。 船底形栽插法:苗的基部在浅土层内的2~3厘米,中部各节略深,在4~6厘米土层内。适于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块。 直栽法:多用短苗直插土中,入土2~4个节位。优点是大地瓜率高,抗旱,缓苗快,适于山坡地和干旱瘠薄的地块。缺点是结瓜数量少,应以密植保证产量。 压藤插法:将去顶的瓜苗,全部压在土中,瓜叶露出地表,栽好后,用土压实后浇水。 3、经济施肥 地瓜的根系发达,且茎蔓匍匐生长,茎节可遇土生根,吸肥能力很强。地瓜主要吸收氮、磷和钾肥,其需要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居第三位。据研究,地瓜生长期长、所需养分较多,每亩目标产量3吨鲜地瓜,约需15公斤纯氮(N)、12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24公斤氧化钾(K2O)。总的施肥原则是平衡施肥,促控并重,掌握前期攻肥促苗旺,中期控苗不徒长,后期保尾防早衰,具体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又以前期为主,后期为辅。一般来说,由于地瓜多种在沙壤土或瘦地,所以,要注重早施重施,并多施有机肥和草木灰等,并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合理密植,可提早封垄以增强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提高地瓜产量。 4、科学管理、1、查苗补苗,栽后3-5天进行将死苗病苗拔掉,补栽壮苗。2、浇水,在春地瓜栽后3个星期,夏地瓜栽后两个星期,如遇干早,应顺沟浇一次水。在分枝座薯期,如遇特殊干早,再浇一次水。每次浇水,不要使水漫过垅面,中后期如果不是特殊干早,一般不用浇水。3、化学除草。在栽后用地瓜专用除草剂“草必萎”或“敌草胺”均匀喷洒地表,用“乙草胺”除草,注意不要喷在地瓜苗上。地表过干,使用除草剂效果不好。如果栽时没用除草剂,中后期杂草过多,可用灭生性除草剂定向喷雾除草方法是:先将沟内的两行地瓜秋分到另一行,隔一行分一行,然后定向喷雾,

红薯片的加工工艺

红薯片的加工工艺 香酥红薯片是采用红薯切片晒干后,用砂粒同炒或用油炸,使其呈膨胀发泡状态。原料配方鲜红薯100千克粗砂粒(或植物油)适量制作方法1.挑选新鲜红薯,除霉烂变质的。 2.去皮、切片:用削皮机或人工削去皮层,再将其切成2厘米厚的薯片。 3.清洗:将薯片置于清水中浸泡10分钟,洗去碎屑和淀粉。 4.晒干:洗净的薯片摊铺在帘上晒干。 5.炒制:选用粗砂粒置于热锅上先炒至85℃,然后半薯片投入砂书,反复搅拌,抄15分钟后起锅,置至竹筛上筛去砂粒,让半熟薯片回饧一下,最后再置于97℃的热砂中,复炒至起泡发胀,起锅过筛即可。若用油炸,将晒干的薯片投入烧热的植物油锅内,将其炸黄起泡即捞出沥油 【红薯的营养】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 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

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其实恰恰相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吃红薯时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红薯不宜过量,中医诊断中的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 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为: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西兰花、芹菜、倭瓜、甜椒、胡萝卜、金花菜、苋菜、荠菜、苤蓝、芥菜、西红柿、大葱、大蒜、青瓜、大白菜等,其中红薯名列榜首。日本医生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调查发现,熟红薯的抑癌率略高于生红薯。美国费城医院也从红薯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去雄酮,它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 红薯叶,即秋天红薯成熟后地上秧茎顶端的嫩叶。测试表明,每百克鲜红薯叶含蛋白质克、脂肪克、糖克、矿物质钾16毫克、铁毫克、磷34毫克、胡萝卜素毫克、维生素毫

红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红薯 红薯(英文:sweet potato)(学名:Ipomoea batatas (L.)Lam.),又名山芋、红玉、甘薯、番薯、番芋、山药(河北)、地瓜(北方)、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白芋、茴芋地瓜、红皮番薯、萌番薯等。 红薯属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叶片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中医视红薯为良药。 一、形态特征 1根 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为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块根的形状、皮色和肉色因品种或土壤不同而异。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圆柱形或矩棱,绿或紫色,被疏柔毛或无毛,茎节易生不定根。 (1)纤维根,又称细根,呈纤维状,细而长,上有很多分枝和根毛,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纤维根在生长前期生长迅速,分布较浅;后期生长缓慢,并向纵深发展。纤维根主要分布在30厘米深的土层内,少数深达1米以上。 (2)柴根,又叫粗根、梗根、牛蒡根,根长0.3-1米,粗0.2-2米。柴根是由于受到不良气候条件(如低温多雨)和土壤条件(如氮肥施得过多,而磷、钾肥施得过少)等的影响,使根内组织发生变化。中途停止加粗而形成的。柴根徒耗养分,无利用价值,应防止其发生。 (3)块根,也叫贮藏根,是根的一种变态。它就是供人们食用、加工的薯块。红薯块根既是贮藏养分的器官,又是重要的繁殖器官。块根是蔓节上比较粗大的不定根,在土壤同期好,肥、水、温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长成的。红薯块根多生长在5-25厘米深的土层内,很少在30厘米以下土层发生。 单株结薯敷、薯块大小、与品种特性及栽培条件有关。块根通常有纺锤形、圆形、圆筒形、块状等几种形状。块根形状虽属品种特性,但亦随土壤及栽培条件发生变化。皮色有白、黄、红、紫等几种基本颜色,由周皮中的色素决定。薯肉基本色是白、黄、红或带有紫晕。薯肉里胡萝卜素的含量影响肉色的浓淡。块根里有乳汁,俗称白浆。 2茎 红薯的茎通常叫做蔓或藤。主蔓上长的分枝叫做侧蔓。蔓的长相即株型一般分为甸甸型和半直立型2种。蔓的长短因品种不同差异很大,最短的仅0.7米,最长的可达7米以上。 土壤肥力、栽插期和密度对茎长也有很大影响。短蔓品种分枝多,先丛生而后半直立或匍匐生长;长蔓品种分枝少,生长期间多为匍匐生长,且茎节着土生根较多。茎粗一般为0.4-0.8厘米。茎的颜色有纯绿、褐绿、紫绿和全紫几种,也有绿色茎上具有紫色斑点的。茎的表面有茸毛,茎上有节。茎节有芽和根原基,能长枝发根。茎的皮层部分分布有乳管,能分泌白色乳汁。采苗时如乳汁多,表明薯苗营养较丰富,生活力较强,可作为诊断薯苗质量的指标之一。 3叶 红薯属双子叶植物。实生苗最先露出2片子叶,接着在其上发生真叶。茎上每节着生一叶,以22/5叶序在茎上呈螺旋状交互排列。叶有叶柄和叶片而无托叶。

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

阜紫薯1号(原系号阜薯0713-6)是阜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优质、高产紫心品种渝紫1号为母本,选择了冀薯4号、Y08-77、P616-23、徐27、阜24、岩薯5号、浙薯13、龙薯9号、昆明甘心红薯等品种为父本,经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富含花青素、薯形美观、中抗蔓割病、适应性广等优点。201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6019。 1 选育目的及过程 1.1 选育目的 甘薯因其营养丰富,已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保健食物。紫甘薯除具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源和营养保健食品源。据研究,花青素的抗氧化效果分别是维生素C 和E 的20倍、50倍。花青素对100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氧化作用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富含花青素的紫色甘薯对人体保健起积极作用。群众偏爱紫色甘薯,当前市场价格看好。为了选育出适应现代市场多元化的甘薯品种,我们设立了特用甘薯新品种选育课题。1.2 选育过程 科学组配亲本是该品种成功的关键技术。2009年用优质、高产紫心品种渝紫1号作母本,选择了冀薯4号、Y08-77、P616-23、徐27、阜24、岩薯5号、浙薯13、龙薯9号、昆明甘心红薯等品种为父本,采用放任授粉杂交制种,经多代选育,多年多点试验鉴定,最终选育出阜紫薯1号。2010年进行实生苗选育,2011年在复选圃中表现突出,2012-2013年品系鉴定,2013年又做了小面积繁殖,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薯区特用组区域试验。201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定名为阜紫薯1号。 2 特征特性 该品种萌芽性较好,中长蔓,分枝数9个左右, 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 朱玉灵 范泽民 (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阜阳 236065) 基金项目: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11)通信作者:范泽民 茎蔓较粗,叶片心形带齿,顶叶黄绿色带紫边,成年叶、叶脉和茎蔓均为绿色,薯块纺锤形,紫皮紫肉,结薯较集中,薯块较整齐,薯形美观,单株结薯3个左右,大中薯率较高,商品性好,较耐贮藏,干基淀粉含量较高。该品种平均烘干率26.69%,比对照高0.66个百分点;花青素含量较高,2014-2015年国家区域试验结果,2年平均花青素含量23.88mg/100g 鲜薯,比对照宁紫薯1号高12.35mg/100g 鲜薯;食味较好,国家区域试验结果食味总评分为72.3,对照宁紫薯1号为70。经国家区域试验鉴定中抗蔓割病。 3 产量表现 该品种2011-2013年在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夏薯品种鉴定试验,产量结果分别是:2011年每667m 2鲜薯产量2095.74kg , 较对照徐22增产4.01%;薯干产量591.0kg ,较对照徐22增产 10.68%,干率28.2%。2012年每667m 2鲜薯产量1985.76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6.91%;薯干产量575.87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8.55%,干率29%。2013年每667m 2鲜薯产量1890.57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3.81%;薯干产量552.05kg ,较对 照宁紫薯1号增产18.69%,干率29.2%。 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组区 试,2年20点次鲜薯每667m 2平均产量2263.9kg ,较对照品种宁紫1号增产23.57%,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2位;薯干平均产量604.2kg ,较对照品种宁紫1号增产26.69%,20个试点中有15个试点增产;平 均烘干率26.69%,比对照品种宁紫1号高0.66个百 分点。 4 栽培技术要点 阜紫薯1号在栽培上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深耕及增施有机肥料,每667m 2施发酵有机肥料土杂粪400 500kg 、氮磷钾复合肥20kg 、硫酸钾 20kg ,以利于薯苗生长和薯块膨大。(2)合理密植,每667m 2宜栽植密度为3500 4000株, 春栽宜稀,夏

春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春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深翻地 甘薯是块根作物,要求较特殊的土壤环境。活土层厚度必须达到20-30厘米,地层上松下实,结构疏松,空隙度大,透气性能好,氧气供应充足,能透水能排涝。因此深耕深翻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提高甘薯产量的有效方法。 二、多施肥 生产1000kg薯块,需吸收N素4-5kg,P2O5为3-4kg,K2O为7-8kg,因而施足、配全肥料是甘薯高产的重要条件。施肥应做到前期肥效快,秧苗早发;中期肥效稳,壮而不旺;后期肥效长,植株不早衰。高产田一般应亩施有机肥4000kg 以上,尿素10kg,磷酸二铵20kg,硫酸钾25kg。施肥方法宜在作垄时条施为宜。 三、选择壮苗、适期早栽 甘薯是无限生长的作物,光热积累量的多少是衡量甘薯产量的主要标准,适期早栽,增产明显。适宜栽期是五月一日到五月十五日前栽完。壮苗由于养分含量高,成活率高,能够早缓苗,早分枝,早封垄,前期早发快长,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壮苗栽后早还苗两天、早团棵七天。不选未经炼苗的秧、带黑根薯秧、烧芽薯秧。 四、提高栽插技术 确保一次栽插,一次全苗,是夺取甘薯高产的关键环节。采用短苗深插斜栽平推一把土浇足水封窝栽插方法,是保证一次栽插一次全苗的有效措施。 五、加强田间管理 (一)及时排涝。 进入雨季,甘薯地上茎叶迅速增长,养分向上不向下,应注意排水,即雨后及时迅速排除地面积水,控制地上部旺长。 (二)提蔓断根,不能翻蔓。 在高温多雨季节,土壤湿度过大,某些品种扎根过多,或者高产田肥水大,白根扎得多而深。提蔓可以减少供叶水分和养分,控制茎叶徒长,同时可以晾晒垄土,改善土壤通透性。在这期间不能翻蔓,因为翻蔓损伤茎叶,搅乱叶片的均匀分布,影响叶片的光合效能,造成减产。 (三)多次喷施多效唑。 对于徒长地块,每亩使用15%的多效唑50-7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一般2-3次,效果较好。

甘薯新品种引进试验总结

甘薯新品种引进试验总结 作者:杨从会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第8期 杨从会 一、试验目的 甘薯是唐河县重要的秋作物之一。为筛选出适合唐河县种植的优良甘薯品种,研究各品种 在唐河县适宜的种植密度,唐河县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开展甘薯新品种引进试验。 二、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唐河县城郊乡权庄村,试验田长143?m、宽25?m,面积3600?m2,前茬作物 为西瓜,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肥力较高。 三、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种植甘薯品种7个,分别为烟薯25、龙薯9号、济薯26、商薯19、普薯32、紫罗兰和苏薯8号(对照)。每667?m2每个品种分别设2800株、3400株、4000株3个密度处理。每个品种每个密度处理的种植面积为0.155?hm2,不设重复。各种植密度处理间 设走道,地头设保护行。 四、试验栽培及管理措施 前茬西瓜收获后,冬季闲田。4月25日旋耕整地,随整地每667?m2施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12.5?kg作底肥。4月26日栽插,采用一垄双行栽培法,垄距1.2?m,平均行距0.6?m, 株距随种植密度而定。栽插时浇足底水,确保全苗。全生育期未追肥、未浇水。7月23日喷施5%甲维盐10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1次。由于茎叶长势过旺,8月5日进行化控。9月29日进行测产及农艺性状调查。 五、试验结果 (一)产量情况 每个处理连续取10株挖出红薯去泥称质量,统一折合成每667?m2产量进行比较。从调查 情况来看,济薯26和烟薯25在2800株/667?m2种植密度下单株结薯多,大中薯所占比例高, 产量较另外两个种植品种都高,在所有处理中分别居第一位、第二位,说明这2个品种适合低 密度种植。龙薯9号、商薯19、苏薯8号在3400株/ 667?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在4000株/667?m2种植密度下单株结薯少,单株薯质量下降明显,产量最低,说明这3个品种适合中密度种植。普薯32和紫罗兰在2800 株/667?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单株薯质量下降不明显,说明这2个品种适合增加种植密度,其中,普薯32试验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以4000 株/667?m2种植密度产量最高,适合高密度种植;紫罗兰以3400株/667?m2种植密度产量最高,4000株/667?m2种植密度小薯率明显增加,产量也不高,该品种适合中密度种植。

食品质量安全之薯类与膨化食品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细则汇编 十二、薯类和膨化食品 细则30: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2) 细则31:薯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5)

十二、薯类和膨化食品 细则30: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膨化食品包括以谷物、豆类、薯类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膨化工艺制成的体积明显增大,具有一定膨化度的疏脆食品。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直接挤压型、花色型4种类型。膨化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膨化食品。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2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焙烤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蒸练→成型→一次干燥→熟成→二次干燥→焙烤→调味→包装。 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的生产流程:焙烤→调味→包装。 2.油炸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蒸练→成型→干燥→油炸→调味→包装。 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的生产流程:油炸→调味→包装。 3.直接挤压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制粉→混料→挤压膨化→整形→烘焙→调味→包装。 4.花色型工艺流程:参照其坯子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或挤压型三种),最后加一道上色工序。 (二)关键控制环节。 焙烤型:蒸练、干燥、焙烤。 油炸型:蒸练、干燥、油炸。

直接挤压型:挤压膨化、烘焙。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口感欠松脆:若坯料水分过高,成品膨化效果差,口感容易欠松脆。 2.产品表面出现碳焦现象:焙烤、油炸的温度过高;时间过长。 3.微生物超标,产品内包装车间环境控制不好,容易造成产品微生物污染。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焙烤型、油炸型:原材料仓库,半成品加工车间(包括制粉、蒸练、成型、干燥工序涉及的生产区域),更衣室,配料车间,调料间(用于调味料配合),膨化车间,包装车间(应划分为内包装车间、外包装车间,以能有效隔离为准),成品库。从半成品(生坯)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其生产场所可省略半成品加工车间。 直接挤压型:原材料仓库,更衣室,配料车间,调料间(用于调味料配合),膨化车间,包装车间(应划分为内包装车间、外包装车间,以能有效隔离为准),成品库。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焙烤型:蒸练设备;成型设备;干燥设备;烘烤设备;自动或半自动包装设备。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的必备生产设备:烘烤设备;自动或半自动包装设备。 2.油炸型:混料设备;蒸练设备;成型设备;干燥设备;油炸设备;自动或半自动包装设备。从半成品加工成品的生产形式的必备生产设备:油炸设备;自动或半自动包装设备。 3.直接挤压型:混料设备;挤压设备;成型设备;烘烤设备;自动或半自动包装设备。 4.花色型:花色型膨化食品,根据其工艺类型应当具备焙烤型、油炸型或挤压型所必备的生产设备。

红薯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简介 以项目区农田为红薯种植基地,在当地进行深加工,成立合作社,以农户和公司相结合的方式,生产红薯深加工制品。 项目主体引进国内先进的红薯淀粉加工成套设备,提高淀粉品质,淀粉制品(粉皮、粉条、粉丝)的生产技术,采用先进的全自然无公害粉品生产技术,无公害红薯种植技术达到绿色食品要求,以项目地区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全程技术开发与指导。 目前,我国的红薯制品加工处于低层次相对过剩,淀粉及淀粉制品质量普遍较差,粉品的质量安全也受市场的关注,而优质红薯粉品市场相对短缺,全自然无公害粉品更是少之又少,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红薯制品的质量,提升红薯制品的附加值,带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实行董事会监督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1.2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本项目适应项目区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需求,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2)本项目引进设备和采用的生产技术成熟,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好。 (3)本项目市场风险小,制定统一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和规避,抗风险能力较强。 (4)本项目采用“发苗,回收,深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公司+农户”产业模式。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按照合同发放优质薯苗,提供无公害种植技术及回收无公害红薯,原料100%来源于农户。可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的利益。 (5)本项目存在资金缺口问题,建议国家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本项目立意新颖,技术先进,市场风险小,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好,可极大的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本地区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方案可行。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主要甘薯制品及工艺流程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1、红薯全粉 红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用途广泛,但是鲜红薯含水量较高,长时间贮藏保鲜困难较大,且在贮藏过程中养分消耗较大,病害损失严重。因此为了延长红薯供应时间,必须将其干制。红薯全粉的开发,可使其贮藏方便,延长贮藏时间,红薯全粉可用来做馒头、花卷、面包、糕点、馅料等的配料。 工艺流程: 红薯→清洗→去皮→切丝片丁→护色→干燥→粉碎→包装 工艺简述: ①清洗:一定清洗干净,关系到产品的最终质量。 ②去皮:用脱皮机或削皮刀将红薯的外皮去净,尤其是红薯表皮凹陷部分。 ③切片或丝:将去皮后的红薯用蔬菜切片机切成一定规格的薯片或薯丁。 ④护色:用食盐配制成0.5%的溶液,将切好的红薯薯片或薯丁泡在其中数分钟。

⑤干燥:用烘干设备干燥,以保证产品的卫生,并注意温度,一般在45℃~50℃之间,干燥时间可根据薯片、薯丝的大小确定,使最终水分在6%以下。 ⑥粉碎、包装:将干燥后的红薯,用锤片式粉碎机粉碎,使红薯粉的细度在80目左右。 干燥后的红薯全粉在色泽上以紫色和橙色的红薯粉为优,黄色甘薯色泽较暗。因此选择紫色和橙色的红薯品种为原料最佳。上述方法生产的红薯粉可作为食品原料制作多种食品。如红薯饼、红薯蛋糕、红薯花卷、红薯面包等,制作方法蒸、煮、炸均可。 主要生产设备:切片(丝)机、干燥机、粉碎机、筛分机等。 2、精白红薯粉丝 精白红薯粉丝生产工艺,是指以精白红薯淀粉为原料,借助一定的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采用科学、先进、高效的方法来生产红薯粉丝的全过程。按照本工艺生产出来的粉丝,外观整齐、条干匀直、洁白细腻、通亮透明,口感柔韧滑爽,富有弹性。产品达到农业部NY/T982-2006《甘薯粉丝加工技术规范》要求。 工艺流程:

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宋吉轩,毛堂芬,李云*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摘要为探讨更为有效的甘薯覆膜栽培模式,以不覆膜为对照,利用黑膜和白膜研究了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的生理特性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和白膜模式具有促进茎叶生长协调、叶面积系数合理、地上下部养分分配合理、净同化率较高等优点,这是最终薯块产量较高的原因。覆膜栽培不用喷洒除草剂,省工,为栽培甘薯的新模式。 关键词甘薯;地膜覆膜;生理特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20-02 基金项目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nycytx- 16-C-1);贵州省科技厅计划项目 “贵州薯类育种及产业化研发平台建设”(黔科合院所创能[ 2010]4006);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克服甘薯品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黔农科合(创新基 金)号] ”。作者简介宋吉轩(1978-),男,土家族,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 向:甘薯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2-06-25甘薯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是一种重要的粮食、饲 料、 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甘薯作为贵州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在23万hm 2以上[1]。主要分布 在贵州遵义、铜仁、黔东南等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地 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在各类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地膜 覆盖栽培甘薯具有保持土壤疏松、保肥、保水、提高地温、增 加产量和商品薯率的优点,因此,覆膜栽培已广泛应用。为 探索更为有效的覆盖栽培技术,笔者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试 验地(中性沙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玉米)进行了白膜、黑膜 和不覆膜栽培对甘薯的影响研究, 探讨适宜甘薯栽培的覆膜方式,以指导生产。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甘薯为食用型甘薯7-19-5,从重庆甘薯研究中心引进。 1.2试验设计设覆盖白膜、黑膜和不覆膜3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其中1个重复用于甘薯生长动态调 查,其余3个重复进行产量和品质统计分析。单垄单行种 植,小区4.8m ?5.5m ,行距0.8m ,株距0.22m , 6行/小区,每行25株,每小区150株,折算为56818株/hm 2。覆膜处理 进行覆膜后扦插甘薯苗。 1.3 试验方法自甘薯苗栽插后30d 开始,每隔10d 每处理选取5株,根据通用的甘薯鉴定性状及其生长期记载标准[2]记载。干率参考吕长文[3]的测定方法进行。对地上地 下部叶片、叶柄、茎及块根四部分分别称量鲜重,然后分别称 取这四部分100g 鲜重, 在烘箱下105?杀青15min ,然后80?烘干至恒重。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生育时期鲜重及干率的变化2.1.1茎蔓。3种处理方式的茎蔓鲜重变化规律和叶片、叶柄相似,在整个生育期间茎蔓鲜重最高的为黑膜处理(9月2 日),为87.2g (图1);最低为对照(7月8日),为9.8g 。 2.1.2块根。从图2看出,在整个生育期间,白膜和黑膜的 块根鲜重均比对照高,其中采用白膜覆盖(10月16日) 最 图1 不同处理不同时期茎蔓的鲜重变化图2不同处理不同时期块根的鲜重变化高,为596.4g ;最低为对照(7月8日),为37.5g 。 图3不同处理不同时期块根干率的变化2.1.3块根、茎蔓干率。从图3可看出,覆盖白膜的块根干率一直在增加,到10月16日达到最高,随后降低;黑膜和对照的变化趋势一直,均在9月2日达到最大。黑膜在9月2日达到最高,为38.2%;最低的为空白(7月8日),为25.3%。责任编辑冯卫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技服务,2012,29(8):920-921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 陈见林】 红薯又名甘薯、山芋,属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旱地作物。在过去粮食供求紧张时期,不少地方是“一季红薯半年粮”,为解决温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农业的发展,对红薯的认识又有新的飞跃。发展红薯生产既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的需要,也是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红薯含有蛋白质、磷、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每500克红薯约可产热能635千卡,含蛋白质 11."5克、糖 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2克,胡萝卜素 0."5毫克,另含有维生B 1、"B 2、"C与尼克酸、亚油酸等。其中维生素B 1、"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赖氨酸。具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红薯的鲜茎叶柔嫩多汁,富含粗蛋白等营养成分,作饲料用价值比一般饲草高。红薯鲜茎叶含碳水化合物 9."5%,粗蛋白质 2."23%,粗脂肪 0."85%,是牲畜理想的青饲料,茎叶鲜重一般每亩1000—1500公斤,可供养1—2头成猪。

红薯对土壤及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都强,需肥较多却耐脊薄。在高肥水条件下栽培,亩鲜薯产量可达5000公斤,在土壤条件较差或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也较其它作物稳产;同时红薯耐阴蔽,适宜与高杆作物间作套种,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红薯的特征特性。 1、"根: 按来源分为定根和不定根。按形态分为细根(须根、纤维根)、块根(可食用的薯块)、粗根(大懒根、牛旁根、柴根)。 2、茎(蔓): 红薯的茎通称蔓或藤,长短、粗细、刚柔、颜色、节间疏密,分枝多、表面茸毛分布状况、含乳汁多少,均依不同品种而异。茎有着地生根的习性,生产上就是利用这种再生能力进行繁殖的。 3、叶: 红薯的叶为单叶,只有叶片、叶柄、没有托叶,属不完全叶。按形状分心脏形、掌状形、戟形、三角形、鸡爪形等,按颜色分绿色、褐色、紫色等。 4、花: 红薯花与牵牛花相似,花形较小。开花习性受品种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甘薯是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率达90%以上,自交结实率极低或不结实。 5、果实(种子): 红薯的果实是圆形或扁圆开的蒴果,果皮幼嫩时为绿色或紫色,成熟时变成枯黄色或褐色。每个蒴果含1—4粒种子(黄褐色或黑色)。种子有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三角形。 二、红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红薯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甘薯

甘薯 一、物种特性 异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指在自然条件下,用异株的花粉受精以产生后代的类植物。自然杂交率一般在50%以上。 短日照作物:短日照植物(short day plant)指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否则只进行营养生长。 甘薯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本是多年生常绿在草本植物,在温带地区栽培,因受无霜期限制,成为一年生植物。甘薯喜温,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只要温度适宜,肥力充足就可以长年生长。 甘薯不耐低温,15℃停止生长,秧苗在16℃以上才能发根,18-20℃为发根适宜温度,26-30℃茎叶生长旺盛,块根膨大最适宜温度22-23℃,日夜温差大,有利于同化作用和养分向块根转移。 甘薯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耕层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并有一定浇水条件的地块为好。土壤通气好,地温上升快,能促进钾的吸收,钾对块根形成层活动有促进作用,能加速光合产物的运转,提高碳素代谢水平,并能提供充足的氧气。 二、甘薯品种类型 甘薯品种类型:食用型品种、加工型品种、特用型品种、菜用型品种、兼用型品种 1.食用型品种:一般指甘薯薯块蒸熟、煮熟或烤熟后,食用性较好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5%以上,粗纤维含量少,肉色黄或橘红,微生物E含量每百克鲜薯含10mg以上。遗138、冀薯4号、龙薯9号、徐薯23、密薯、北京553、徐薯43-14。 2.加工型品种:指用于淀粉加工的品种和食品加工品种。淀粉加工型品种一般以徐薯18位对照,一般应达到薯块光滑整齐、薯肉洁白;淀粉含量春薯在25%以上,夏薯20%以上;洛薯96-6、川薯34、冀薯98、徐薯22、商薯19、烟薯20、西成薯007、冀薯71、苏薯12、阜(fù)徐薯6号、阜(fù)徐薯20号、商薯6号、桂粉2号、烟薯24、烟薯23、广薯42、徐薯29、川薯217、商薯7号、漯薯10号、漯薯11号、洛薯10号、鄂薯9号、徐薯30、川薯218、苏薯17、洛薯11、万薯5号、万薯6号、南薯011、济徐23、冀薯65、苏薯18、皖苏178、龙薯24、商薯9号、绵南薯10号、黔薯2号、川薯219、商薯12、济薯25、苏薯23、苏薯24、苏薯26、龙薯28、赣薯3号、广薯08-6、万薯8号、黔薯6号等。食品加工型品种指用以加工各种甘薯食品,如薯条、薯片、薯泥等产品的品种,除要求上述食用型的特点外,胡萝卜素含量应达到每百克鲜薯在5毫克以上、淀粉含量15%(或干物质率25%)以上,并有耐加工性;北京553、冀薯4号、西农431、遗138等。 3.特用型品种:胡萝卜素(营养型)品种,要求胡萝卜素含量每百克鲜薯在10mg以上,薯肉黄色、橙色,含有多种维生素等;冀薯4、苏8、岩薯5号、龙薯1号等。花青素(保健)型品种,高花青素品种每百克鲜薯花青素含量30mg以上,中花青素品种每百克鲜薯花青素含量20mg以上,一般花青素品种每百克鲜薯花青素含量10mg以上;高花青素品种,紫罗兰、山川紫、济薯18、宁紫薯1号等;一般花青素品种,徐紫薯1号。 4.菜用型甘薯:以甘薯茎尖12cm内的茎叶作蔬菜为目的适用型品种,要求茎叶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高。叶片叶柄产量高,无苦涩异味,粗纤维少,色泽好,茎尖部分嫩,无绒毛,味道鲜美等。台农71,福薯7-6、广薯1号、广薯2号、福薯10号、福菜薯18、浙菜薯726、广菜薯1号、薯绿1号、川菜薯211、宁菜薯1号、鄂薯10号、福菜薯20、鄂菜薯2号、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就是红薯,是我国五谷杂粮之一,随着人工养生意识加强,甘薯的市场行情比以往好了许多。种植甘薯虽然简单,但是要想获得高产,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1、整地施肥 甘薯时块根植物,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中,种植前要深耕土层,改善它的通透性,这样有利于块根膨大,提高产量。翻耕一般在30-40厘米即可,可起垄栽培,如果肥力较薄的可平栽或低垄栽培。但是甘薯一般种植在沙土壤上,肥力不足,所以需要施入基肥才能获得高产,一般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00-2500公斤,搭配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

2、选种栽培 要选择产量高、抗病力强的优质品种,比如脱毒北京553、脱毒徐薯18、新农1号等。各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的选择种植时间,一般种植时间在4-5月时,这时雨水充沛,气温适宜,种植后成活率高。栽种时要注意种植密度,以免长蔓品种、肥力充足的地块宜稀植,而短蔓品种、肥力不足地块宜密植。

3、中耕除草 在生长期适当中耕能是土壤疏松,增加通透性,升高地温,还能消灭杂草,一般在苗期要中耕除草多次,促进幼苗生长,但是中耕要注意深度,以免造成根系受损,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长蔓品种在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摘心,使其茎蔓粗壮、多分枝,有增产作用。在块茎膨大时,要控蔓,以免植株徒长,影响到产量。

4、肥水管理 在块茎膨大是,有些地区干旱少雨,而有些地区高温多雨,这些环境都不利甘薯的生长,干旱少雨地区要及时浇水,以免茎叶早衰,促使块茎膨大;而高温多雨地区则要做好排水措施,以免积水烂根或块根快速膨大,不利品质。在膨大时,可以喷洒膨大素和叶面肥,促进营养想块根转移,加快营养累积,增产效果明显。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陈见林】 红薯又名甘薯、山芋,属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旱地作物。在过去粮食供求紧张时期,不少地方是“一季红薯半年粮”,为解决温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农业的发展,对红薯的认识又有新的飞跃。发展红薯生产既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的需要,也是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红薯含有蛋白质、磷、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每500克红薯约可产热能635千卡,含蛋白质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2克,胡萝卜素0.5毫克,另含有维生B1、B2、C与尼克酸、亚油酸等。其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赖氨酸。具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红薯的鲜茎叶柔嫩多汁,富含粗蛋白等营养成分,作饲料用价值比一般饲草高。红薯鲜茎叶含碳水化合物9.5%,粗蛋白质2.23%,粗脂肪0.85%,是牲畜理想的青饲料,茎叶鲜重一般每亩1000—1500公斤,可供养1—2头成猪。红薯对土壤及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都强,需肥较多却耐脊薄。在高肥水条件下栽培,亩鲜薯产量可达5000公斤,在土壤条件较差或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也较其它作物稳产;同时红薯耐阴蔽,适宜与高杆作物间作套种,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红薯的特征特性。

1、根:按来源分为定根和不定根。按形态分为细根(须根、纤维根)、块根(可食用的薯块)、粗根(大懒根、牛旁根、柴根)。 2、茎(蔓):红薯的茎通称蔓或藤,长短、粗细、刚柔、颜色、节间疏密,分枝多、表面茸毛分布状况、含乳汁多少,均依不同品种而异。茎有着地生根的习性,生产上就是利用这种再生能力进行繁殖的。 3、叶:红薯的叶为单叶,只有叶片、叶柄、没有托叶,属不完全叶。按形状分心脏形、掌状形、戟形、三角形、鸡爪形等,按颜色分绿色、褐色、紫色等。 4、花:红薯花与牵牛花相似,花形较小。开花习性受品种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甘薯是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率达90%以上,自交结实率极低或不结实。 5、果实(种子):红薯的果实是圆形或扁圆开的蒴果,果皮幼嫩时为绿色或紫色,成熟时变成枯黄色或褐色。每个蒴果含1—4粒种子(黄褐色或黑色)。种子有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三角形。 二、红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红薯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①块根萌芽与温度的关系:萌芽最低温度16—18℃,适宜温度28—32℃,超过35℃萌芽受抑制。 ②蔓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最适温度21—26℃,低于15℃生长停止,高于38℃生长受抑制。 ③根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不定根的发生要求地温15℃以上,在

薯类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薯类食品是指以薯类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食品。薯类食品按加工工艺主要分为干制薯类、冷冻薯类、薯泥(酱)类、薯粉类、其他薯类。 薯类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的名称即薯类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202。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干制薯类的基本生产流程 (1)鲜薯验收→清洗去皮(或不去皮)→切分成型→蒸煮→干制→包装(如:甘薯干、甘薯片)。 (2)鲜薯验收→清洗去皮(或不去皮)→蒸煮→捣烂→混合→成型→干制→包装(如:小甘薯、甘薯枣)。 (3)鲜薯验收→清洗去皮→切分成型→漂烫→冷却→油炸或焙烤→调味(或不调味)→包装(如:切片型马铃薯片)。 (4)薯类全粉、淀粉等原料验收→拌料→成型→油炸或焙烤→调味(或不调味)→包装(如:复合型马铃薯片)。 2.冷冻薯类的基本生产流程 原料验收→清洗去皮(或不去皮)→切分成型→漂烫→冷却→冷冻→包装(如:冷冻甘薯条) 3.薯泥(酱)类的基本生产流程 原料验收→清洗去皮(或不去皮)→蒸煮→磨酱→调配→包装→杀菌(如:甘薯酱、混合型甘薯酱) 4.薯粉类的基本生产流程 原料验收→清洗去皮(或不去皮)→蒸煮→冷却→干燥→粉碎→包装(如:甘薯粉、马铃薯全粉、魔芋粉) 5.其他薯类食品的工艺流程可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原则下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确定。 (二)关键控制环节。 1.薯类原料验收控制;2.热加工时间和温度控制;3.包装车间环境卫生控制。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微生物指标超标;2.超限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3.油炸产品酸价、过氧化值超标。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应具备原辅材料仓库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清洗整理车间、热加工车间、包装车间等满足工艺要求的生产场所。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干制薯类必备的生产设备 ① 以鲜薯为原料的工艺:清洗设施、整理切分设施、热加工设施、包装设施 ② 以薯粉为原料的工艺:成形设备、热加工设施、包装设施。 2.冷冻薯类必备的生产设备: 清洗设施、整理切分设施、冷冻设备、包装设施。 3.薯泥(酱)类必备的生产设备:清洗设施、整理切分设施、磨碎设施、热加工设备、包装设施、杀菌设备。 4. 薯粉类食品必备的生产设备:清洗设施、干燥设施、磨碎设施、包装设施。 5.其他薯类必备的生产设备以满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生产工艺流程所需设备为前提。 四、产品相关标准 QB/T2686-2005《马铃薯片》、GB/T18104-2000《魔芋精粉》、NY/T 494-2002《魔芋粉》、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企业生产薯类食品所用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规定。如原辅料为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选用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天平(0.1g);(二)分析天平(0.1mg);(三)干燥箱;(四)灭菌锅;(五)微生物培养箱;(六)生物显微镜;(七)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 企业出厂检验项目无微生物指标的,5-7设备可以不做要求。 七、检验项目 薯类食品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出厂检验按照表格所列的相应检验项目进行。出厂检验项目中注有“*”标记的,企业每年应当进行2次检验。

红薯的种植方式

红薯的种植方式 红薯的种植方式红薯(英文:sweet potato)原名番薯(学名:ipomoea batatas (l.) lam.),东北俗称地瓜(湖北话红苕、红芋、白薯、茴芋、紫薯、甘薯、朱薯、金薯等,又名山芋、甘薯、番薯、白芋等。红薯属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叶片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红薯是植物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的根) 红薯块根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5%。 红薯块根具有活性成分,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美容等功效,有“长寿食品”美誉。另外,块根常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也可制取淀粉、提取果胶等,制取的淀粉可以制作粉条和粉皮,可以制作美味的菜肴。 红薯的生长习性生长时期 春薯生长期为160-200天,夏薯约为110-120天,根据红春在

大田的生长特点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大体分为三个生长时期: (一)前期(从栽秧到封盆)。春薯约历时60-70天,夏薯40天左右。该期茎叶生长较慢,根系发展较快,是以生长纤维根为主的时期。 (二)中期(封盆到茎叶生长巅峰)。春薯约历时50天,夏薯约30天。该期块根膨大较慢,茎叶生长快,是以生长茎叶为主的时期。 (三)后期(从茎叶开始衰退到收获)。春薯在8月下旬以后,夏薯在9月上旬以后。该期是块根膨大的主要时期。 红薯的生长环境(一)温度。红薯喜温怕冷,栽秧时5-10厘米、地温在10℃左右不发根,15℃需5天发根,17-18℃发根正常,20℃3天发根,27-30℃只一天即可发根。 气温25-28℃时茎叶生长快,30℃以上时茎叶生长更快,但薯块膨大慢。38℃以上呼吸消耗多,茎叶生长慢,20℃以下时茎叶生长也快,15℃时停止生长,10℃以下持续时间过长成遇霜冻,茎叶枯死。 地温在21-29℃之间温度越高,块根形成越快,数目越多,但薯块较小。22-24℃的地温较有利于块根的形成。20-25℃的地温最适宜于块根膨大,低于20℃或高于30℃时膨大较慢,低于18℃有的品种停止膨大,低于10℃易受冷害,在-2℃时块根受冻。块根膨大期间较大的日夜温差有利于块根膨大和养分的积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