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者:刘伟工作单位:十堰市第七中学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教师提问:1、我们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的,那么能否用肉眼看

到分子运动?为什么?

2、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

动还是静止呢?假如运

动,分子的运动和哪些

因素有关呢?

问题1:由学生思考后回

答:分子的体积与质量

极其微小,因此用肉眼

无法知道分子是运动还

静止的。

创设问题情

景:导入新课。

二.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教师释疑:通常分子体

积与质量极其微小,如

果把分子看做球形的

话,1cm3的空气分子

假如以每秒100亿次数

数,也需要八十多年的

时间,可见我们能用肉

眼看到的极小的微尘颗

粒也是由无数的分子组

成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

究:

1、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甲:打开一

瓶香水,让学生说出感

受。

提问:能闻到香味的原

因是什么?类似的现

象,能否从中举一例?

乙:教师做二氧化氮扩

散现象。

引导:(1)教师指出上

述现象是一种扩散现

象;

板书:扩散现象是两种

学生感受:很快闻到香

水味。

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

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

会闻到香味,是什么东

西跑到鼻子里了?

学生观察后大致描述现

象,同时让学生列举类

似的扩散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能解释原

合作交流:解读

探究

三.师生互动以上的不同物质相互接

触后,彼此渗透,互相进

入对方的现象。

观察:两天、四天、六

天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

间扩散的实验样本。

介绍:铅片与金片的扩

散现象。

提问:扩散现象能否发

生不同状态物质之间。

演示:用课件模拟扩散

现象以及扩散与温度的

关系,加深学生对扩散

现象的理解。

点拨:通过直接感知的

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

知的事实是研究物理问

题的常见方法,这种方

法在物理学中称之为

“转换法”。

提问:上述扩散现象说

明了什么?

板书:一切物质的分子

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

则的运动。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

因素是什么?

点拨:扩散现象与温度

有关,说明分子的运动

跟温度有关,所以大

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

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

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作用力

教师提问:扩散现象说

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那固体、液体中的分子

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

总聚合在一起,保持一

因:

讨论:气体和液体都有

扩散现象,固体有没有

扩散现象?

学生经过思考后举出生

活中常见现象,比如:

白糖溶于水中,樟脑丸

变小甚至

学生讨论:经过思考后

小组选出代表说出扩散

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

己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

论,并与同学交流(每

四人1组进行)

扩散现象说明:(1)分

子在运动(2)分子间有

空隙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演

示,观察现象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演

课件演示:具有

动态效果,容易

引起学生注意

力,从而激发强

烈求知欲。

三.课堂思考

五.课堂练习定的体积呢?

(1)点拨:分子不会合

散开,是因为分子间有

引力的缘故。

(2)教师演示:分子间

有引力的两个铅块,介

绍演示方法

四.思考:同学们做作

业时,常用透明胶带把

写错处揭掉,在操作时

往往把胶带用力抹一下

使之与纸紧贴,才能将

错处的纸揭掉一层为什

么?

教师点拨:用力抹胶带,

可以缩小胶带与纸之间

的距离,使分子间引力

增大。

(3)进一步提出,分子

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

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教师点拨:物体很难压

缩,是由于分子间有斥

力的缘故。

(4)教师演示:弹簧接

的小球间作用力让学生

理解引力和斥力与分子

间距离的关系。

(5)演示:用课件模拟

分子引力与斥力和分子

间距离的关系

五.课堂练习:1、细棉

线一拉就断,细铁丝不

易拉断,这是因为

()

A、棉线分子间没有引

力,铁丝分子间有斥力

B、棉线分子之间有斥

力,铁丝分子间有引力

示,观察现象

每组根据器材看一看能

否把一根铁棒或者水的

体积变小,让学生得到

感受。

学生在观看中理解引力

和斥力的关系

学生甲回答:选择D

原因:分子间同时存着

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

力。A、B选项认为分子

间只在存在引力或斥力

的说法是错误的。C项不

能解释棉线比铁丝易

合作交流,解读

探究,学生在动

手中,获得亲身

体验,具有极强

说服力。

把抽象的问题具

体化

应用迁移,巩固

提高

C、棉线铁丝分子软的缘故

D、棉线、铁丝分子都有引力和斥力,但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铁丝间的引力

(2)某钢铁公司在制造钢铁零件时,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并适当加热,这样碳分子就可以较快渗入到零件的表面层,试用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教师点拨:(1)分子间的引力的斥力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2)碳分子能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就是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间的扩散现象,加热升高了温度,分子的运动更加剧烈,扩散过程更快。

六.布置作业:根据今天断。D中指出分子间既存

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当

把棉线和铁丝拉长时分

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

引力起主作用。棉线易

断,铁丝不易拉断是因

为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小

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

故D正确。

学生乙回答:由于分子

在不停的运动,且相互

接触时,就会发生扩散

现象,碳分子渗入零件

的表面层,就是在两种

不同物质间的扩散,通

过加热升高了温度,分

子无规则的运动越激

烈,扩散过程越快,碳

分子渗入零件表面也就

加快了。

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讨论

总结反思,延伸

拓展

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中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3

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中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来研究分子的热运动,在已学过的扩散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知识,学习本节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和分析出布朗运动的明显程度影响因素,由于学生已有的科学研究方法不成熟,对于微观领域的研究没有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其明显程度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得出猜想的能力 (2)在理论论证猜想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启发、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观察、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布朗运动真实原因和明显程度的影响因素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对自 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奇性。 (2)在提出猜想到论证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其明显程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 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其明显程度的因素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讲授、实验、设问、论证、指导、讲练结合等方法 学生的学:观察、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直接证明 间接反映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能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用分子结构来说明扩散现象和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直径大约为_________。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 2、 叫做扩散。 3、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课堂导学: 一、扩散现象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6. 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节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梳理(1)

第 5 页 共 13 页 第1节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与考点解析 ★考点概览一、知识点与考点 二、考点解析 1.分子热运动是本章基础,也是了解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基础。分子热运动可以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中提现出来,如扩散现象、物质三态的物理性质等。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两个方面。从历年中考来看,常见的是用现象解释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物质三态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上,对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对分子热运动现象进行判断等。此内容考题不多,一般在一个题目或者和其他知识点结合组成一个题目。本节考 点在中考试卷中出现概率很高,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2)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3)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现象等。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分 子 热 运 动 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和和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有关,温度,分子热运动越。 (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 2.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和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作用力表现为。 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也容易被。 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考点一:分子热运动 ◆典例一:(2020·山东泰安)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尘土飞扬 B. 茶香四溢 C. 树叶纷飞 D. 瑞雪飘飘 ◆典例二:(2020·北京)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5 页共13 页

《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烧杯两个、红墨水、酒精、冷热水。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打开一瓶香水,回想一下,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1厘米3空气的分子,如果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2)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①打开酒精,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 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讲台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察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

九年级物理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五

年级:九年级班级学生姓名科目:物理制作人:教导处审批 课题:13.1分子热运动 一.学习目标(1分钟)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导学指导与检测(15分钟)

三.三讲环节 (8分钟) 1、扩散现象及分子动理论 2、小结 四.巩固诊断(14分钟) 1、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B、像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 D、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3、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 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 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 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越快 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 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 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5、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6、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用它们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粘在一起,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子之间既有______又有_______。 当分子间距离r等于临界距离r0时,引力等于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r______ r0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r_______ r0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即r远大于r0时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8、如图(b)所示,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 上端,把玻璃板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 璃板未离开水面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请用我们学过的物理 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五.堂清、日清记录: 堂清日清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分子的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 三、教学用具 1.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 2.制备好的有藤黄悬浮颗粒的水、显微镜用载物片、显微摄像头、大屏幕投影电视。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 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 (二)新课教学过程 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如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介绍显微镜下如何观察布朗运动。在载物玻璃上的凹槽内用滴管滴入几滴有藤黄的水滴,将盖玻璃盖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在视场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许多颗粒,仔细观察其中某一个很小的颗粒,会发现在不停地活动,很像是水中的小鱼虫的运动。将一台显微镜放在讲台上,然后让用显微摄像头拍摄布朗运动,经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投影成像,让全体学生观察,最好教师用教鞭指一个颗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点为参考点,让学生看这颗微粒以后的一些时间内对参考点运动情况。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秒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秒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 2.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 (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就看不到这种运动停下来。这种布朗运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悬浮液不冰冻),永远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运 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导学过程: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1.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生活中的物质通常分为 、 、 。 这些物质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 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人眼 直接观察到。所以分子很小,通常以 做单 位来量度。 3.用 来观察分子。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1.探究: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运动 实验一:气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取一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碳气体 的集气瓶用玻璃板盖住瓶口。 (2)取一盛有空气瓶的“空”瓶倒扣 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上。 (3)抽掉玻璃板,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液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在量筒内装有一半清水,用长劲漏斗小心地讲装有硫酸铜溶液 注入水的下面,观察界面情况。 (2)静放几天后,观察界面变化。 空气 注意: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放下面? 答:

实验现像: 实验结论: 实验三:固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将一铅块和一金块表面磨光,将磨光的两个面紧压在一起。 (2)在温室下放置5年再将它们切开,观察它们的切面。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总结归纳: 2.由以上三个实验可看出: (1)扩散:指 (2)扩散现象说明: A: B: 3.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在一个烧杯中盛适量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盛等量的凉水。 (2)用滴管分别在两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情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水与酒精的混合后体积怎么变? 注意:说出三个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扩散现象是难点。 【课前准备】 香水、装有NO2气体的瓶子、玻璃板、空瓶子、烧杯、红墨水、清水、热水、滴管、两个铅柱、钩码、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造情境:①倒少许香水到香熏灯托盘中,拿给前排同学闻。②点亮香熏灯,稍后问后排的同学有没有闻到香水的味道。 是的前面,大家已经在《宇宙和微观世界》中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要详细了解香水分子怎样运动的,我们一起来进行今天的学习。 课题:第十三章热和能1、分子热运动 (二)进行新课 1.物质是由大量微小的分子组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 教师小结: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后,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瓶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这种通过研究宏观现象来

推知分子运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我们把这种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 演示:气体的扩散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和空气分子在不停运动,本次进入对方。这与香水分子在空气中扩散一样。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 课件展示:液体的扩散现象及固体的扩散现象(视频)。 (1)CuSO4溶液和清水的扩散现象;(2)铅片和金片之间的扩散。 总结: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永不停息的在做无规则运动 课堂练习: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A、关上门窗,向房间内喷洒杀虫剂, 一会儿房间的蚊虫都被杀死了。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烧肉时放一小匙食盐,几分钟后肉就变咸了。 D、腌肉时,往肉上抹盐,半个月后肉就变咸了。 分析上题C、D答案发现什么新问题? 提出问题: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利用桌上器材再补充器材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进行实验: 让学生先回答实验该如何控制,教师最后点出控制变量法。 得出结论: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这种无规则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问:大家能不能再举一些实际中的扩散现象呢? 墙内开花墙外香、墙角堆煤、炒菜放盐、化糖水。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

2021年九年级物理全册3.分子热运动第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 教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课本预习】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越高,运动越剧烈。 【预习检测】

1.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 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 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3.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 则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多媒体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多媒体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5、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想象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物质是由 _______ 组成的,_________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直径大约是 _____________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______ 运动。 3、分子之间有 ________________ 。 4、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力和力两种。 二、合作学习: 1、扩散现象: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___________ 体和_______ 体之间、_______ 体和______ 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 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___________ 体和______ 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__ 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___________ 有关,所以这种运 动叫做____________ 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 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 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如图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 开。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 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反馈训练: 1、分子运动的基本内容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物质分子互相进入____________ 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是 在_____ 地运动着。同时也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以_________ 态、 _______ 态或______ 态的形式存在,这是由于物质分子排列 _______ 的缘故。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结构 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之间有间隔。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可以发生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但看不到颗粒存在。 扩散的实质:(1)、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 2、分子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称为分子热运动。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处于平衡位置r=r0时,分子所受引力和斥力相等; 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r﹥10r0,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第二节、内能 一、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注意: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形式的能,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内能永不为零,也即是说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2、内能的影响因素:质量、材料、温度、状态。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3、在所有的表述中,只有说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和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是对的,其他的只能是不一定。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 (1)、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将能量传给低温物体的现象。(能量的转移) (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称为热量,用Q表示,单位为J 注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特殊称呼,不能说具有、含有多少热量。 2、做功 (1)、做功:通过压缩、摩擦、敲打等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物体内能增加。 (能量的转化)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第三节、比热容 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使物体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为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种物质进行加热,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 2、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量,温度变化量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变化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用时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二、比热容

第十五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第十五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能识不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讲明. ●明白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明白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讲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估量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 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截了当感知的现象,估量无法直截了当感知的 事实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 金属、动物、植物等差不多上物质。而关于物质是如何样构成的,这一古 老课题,专门早就有过种种推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 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 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 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此后通过近2000年的探究,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假如把分子看做球形, 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 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因此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形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假如人数数的速度能 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那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截了当观看分子的行为,但我们能够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定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讲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事实上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讲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梍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可不能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显现二氧化氮气体流淌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看瓶内显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同学们课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伙儿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安静。请大伙儿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看墨水的变化情形。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刻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看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现在空气瓶显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讲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像如此,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也能够发生在液体之间。请大伙儿再观看一下刚才大伙儿滴入清水的墨水,差不多没有明显的墨迹了,整杯水都变黑些了,讲明墨水和水也发生了扩散。为了讲明液体的扩散现象,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按照课本图2-3液体的扩散实验演示〕现在我们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要观看到扩散现象需要较长的时刻。为了节约课堂时刻,几天前我就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大伙儿看几天前的实验。〔出示提早二天、四天、六天做的实验样本〕这些实验告诉我们,静放的时刻越长,界面变得越模糊不清,彼此进入对方越深。 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能够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观看到过固体的扩散。煤矸石有的原先确实是石炭岩,由于长期地跟煤挤压在一起,它的内部也变黑了。 大量事实讲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伙儿也能找到许多事例。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第七章第二节 《分子热运动》 教 案 姓名:吕兆燕 学号:090514033 年级:09物理学

知识目标: ?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扩散现象布朗运动 教具:显微镜(大于500倍),火柴,电源接线,布朗运动演示仪(气体),两个烧杯,红墨水,胶头滴管。 引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章第二节“分子热运动”首先请大家回想一下,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这是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的知识,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实验证据来说明这个结论。 一,扩散现象(板书) 1.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实验:找一名学生现场做实验,学生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的冷水和热水,放到白纸上,然后在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这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墨水在水中的扩散情况。

师:请同学描述所看到的状况,比较墨水在热水与冷水扩散的快慢。 …… 总结:扩散现象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师: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之间,也会发生固体在之间.酱油中的色素扩散到了鸡蛋里面,又如,把金片和铅块压在一起,他们会彼此扩散。再请同学举出生活中固体之间扩散的例子。 二.布朗运动(出示如图1所示的投影片) 二、布朗运动 布朗(1773-1858年),英国植物学 家,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是发现了悬浮在 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做无规则运动。 1827年,布朗首先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悬 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后来他又 用花岗岩粉末,烟尘微粒,无机玻璃粉末 做实验,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但是布朗 并没有找出运动的原因。只是由于这种现 象是布朗首先发现的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布 朗运动。 师:请同学根据图片资料概括描述什么是布朗运动。 定义:悬浮在液体(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板书)

分子热运动知识讲解

分子热运动知识讲解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构成; 2、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 3、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4、知道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了解固体、气体、液体的分子构成特点; 5、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要点诠释: 分子、原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不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原子。 要点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要点诠释: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来后,香味就逐渐减少了。 要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要点诠释: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为两块玻璃

《分子热运动》教案解析

分子热运动教案 [设计理念] 学生已经在化学课中知道了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较为容易。扩散现象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的宏观表现。因此本节课中做好扩散现象的实验是让学生确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是关键。分子动理论的其他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则显得较为抽象,做好相关的实验显得更为重要。例如为了说明:(1)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了墨水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扩散的实验; (2)分子间有间隙,设计了水与酒精混合的实验;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设计了铅柱间相互吸引的实验等等。在演示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让学生经历了观察、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把抽象的内容通过实验进行比较感性的认识,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同时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物质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物质的组成,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只能通过宏观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建立模型。通过气体扩散、液体扩散和固体扩散的实例说明,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可以利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所以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这两个力是同时存在的。学生对于“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且在不同情况下对外体现不同”不容易理解,所以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本节教学难点。[核心素养]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素养。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目标]

分子热运动学案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自己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____为单位来量度。 2.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___。 【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 3.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碳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 5.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 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 6.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7.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1.为什么在树下就会闻到槐花的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 2.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 种差别的原因是( ) A. 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molecular thermal motion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多媒体课件等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水分子组成。分子体积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 [师问]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