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产业 分析报告

文化产业 分析报告

文化产业 分析报告
文化产业 分析报告

文化产业报告

————————————————————————————————作者:————————————————————————————————日期:

2

文化产业概念: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所以,中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区别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全球文化产业大会((Global Culture Industry Summit,GCIS)

一.大会简介:

全球文化产业大会(Global Culture Industry Summit,GCIS),是由著名国际经济组织——亚太总裁协会(APCEO)发起并主办的全球文化产业重要的国际合作会议。大会将联合全球国际政要、全球文化产业企业领袖、各国政府部门联合举办。

全球文化产业大会,是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性事件。大会将致力于整合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资源,凝聚全球文化产业领军人物,聚焦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热点,总结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展示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弘扬文化产业创新合作精神,推动全球文化产业的国际合作与发展,积极协助各国培育重点文化产业。

大会为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国际合作、产业研究、成就展示的平台,大会聚焦全球产业目光,整合全球产业资源,打造全球产业品牌,发布全球产业产业资讯,推进全球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产业兴起模式、产业结构模式、产业布局模式、产业盈利模式、产业竞争策略。

二.大会背景:

文化产业是全球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及最具前景的朝阳产业。具有附加值高、环保、可持续、产业带动性强的特点,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大会宗旨

促进全球文化产业的信息与技术交流,加强全球文化产业内的国际经济合作,为全球文化产业企业提供国际投资的机会,总结各国、各地区文化产业成功发展思路与发展规律,探索全球文化产业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品牌发展战略。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预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市场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为指引,基本形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起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到2007年底,全国文化系统登记注册的文艺表演团体达4512个,艺术表演场所2070个,演出经纪机构1024个,文化娱乐场所82174家,艺术品经营机构1112家,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机构87137家,网吧13万多家,其他文化经营单位11783家。文化市场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品供给新格局和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的文化产品流通新网络。

2007年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6.4亿美元,其中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9.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6.6%,是2001年的3.7倍;文化服务

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7.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9.9%,是2001年的6.1倍,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观。

截至2007年底,中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已达27.2万家。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开拓出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新闻出版媒体“整体上市”,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技术进步酝酿突破,广电和电信产业的融合稳步推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成型,所有这些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宏观总体形势都令人鼓舞。

在金融危机从美国发端并蔓延全球之际,到2008年底为止,中国文化产业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与感应最明显的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外向型企业相比,危机对文化企业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呈现集中爆发势头,对于一些坚持创新的文化企业来说,风暴虽然潜藏风险,但更蕴含机遇。

这次金融危机正好可以迫使中国下决心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会加速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国家拉动内需、拉动消费、减少收入差别程度等政策的实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改革,都会直接推动文化消费,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文化部明确提出在五年内文化产业要实现年均15%的增长。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云南、重庆、四川、河南、山西等诸多省、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在规划中都提出文化产业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最后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今明两年是制定和开始实施‘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年份,也是文化产业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经过各级政府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政产学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的时期。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从今年开始的未来十年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因此,在各地政府和有关城市在制定新的文化产业五年规划时,应当更具有前瞻性,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首先,制定‘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的目标是指导投资界和产业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注重文化产业的现状、趋势与企业发展的水平,也需要研究重点项目和产业升级问题,因此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子规划,而是必须充分体现发展文化产业的理念、目标、战略定位、具体对策、路径选择、配套政策、重点项目和具有中观和微观性质的实施方法。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应当包括三个层级的规划。其一是纳入发改委整体规划,包括宏观目标、产业选择、重点项目和扶持、优惠政策等。其二是独立的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包括宏观和中观层次的规划。其三是微观的规划,包括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对所有重点项目和企业运营方案做可操作性的规划,即包括可行性规划和执行规划。

其次,新制定的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应当以已有的各项政策、规划和问题为基础,做好两个规划之间的衔接与产业发展提升方向的具体研究分析。换句话说,新的规划应当同时注重对‘十一五’文化产业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总结,或者对已有文化产业政策、扶持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总结,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举措,以期实现对现有发展格局的可持续化和专业化提升。当然,新的规划应当更加注重操作的可行性和加大政策支持保障的力度。在新规划的

范围方面,可以结合中国文化产业对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应当把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等领域列入规划范围,同时确立以文化产业带动制造业升级发展的目标。特别应当重视的是,在国家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金融政策出台之后,新的五年规划应当重视培育龙头企业和扶持企业上市等具体促进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目标和措施。

再次,各地已经建成或者即将在新规划中以建设文化产业园或者打造文化产业集群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抓手之一。那么,在‘十二五’规划中,应当注重文化产业集聚园建设的质量和对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由此,对于已有文化产业园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需要予以总结;对于即将建设的产业园,也要提出更加具体而切实可行的目标,制定规范管理的政策,以避免圈地或者空巢,从而浪费土地资源。因此,各地应结合发展文化产业时重视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建设的特点,在所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应当对如何定位、发展文化产业园,乃至如何提升已有的产业园的集聚效益做充分的思考、反思与对策提案。总体上说,规划中的每个文化产业园区应当重视企业集聚,重视扶持龙头企业,在未来五年中应努力孵化和培育出1-2个今后的上市公司,以促进产业集聚度的提升和资源整合的力度。

第四,应当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衔接,以事业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对文化事业发展做相应的提升和资源使用规划,包括事业单位活动资源如举办庙会、节庆等的资源开发,文化与体育场馆的使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从事经营性拓展业务的开发,以及深化并全面解决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等。对于部分新增文化事业建设项目,应当与文化产业项目结合,进行项目拓展性规划,如大剧院的建设应当和多厅电影院、青少年文化中心的建设结合,博物馆的建设应当和文化旅游、旅游纪念品和培训等结合,以形成规模化的资源整合开发的新格局。此外,在规划中应当继续推动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方面做好部分分流下岗人员的安置工作,保障和谐与稳定;另一方面,在做好对转企改制文化企业的政策引导时,还应当重视企业团队有关市场化运作能力的培养,进行持续的人才培训,引导企业认真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改进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新的规划在涉及文化产业的具体产业选择上应当突出(或者大中城市至少应当包括)和注意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其一,选择具有未来前景的产业,包括“数字文化产业”、“3D技术与3G技术”以及内容产业等。其二,选择与新媒体对接的产业,如新媒体视频化和多媒体产业,传统艺术产业与新媒体艺术产业,内容提供的传统产业与新媒体结合的内容产业及其产业链开发等。总之,重视未来型产业和与本地产业结合的提升型产业,是重要的产业选择目标或者规划标准。其三,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注重发展文化旅游与活动经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塑造若干个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品牌等。其四,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地区,应当重视创意发展的新方法,避免在仿古和体现传统文化元素上打转,也避免做文化搭台、出钱邀请旅游、祭祖等无经济效益的项目。其五,应当避免跟风的做法,抛弃不符合本地资源条件的“热门项目”,避免一窝蜂地做某些产业规模不足和财政收入匮乏的基地等。

第六,针对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与国家软实力提升的要求,资源禀赋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和旅游人口较多的城市,应当规划建设若干个具有品牌效益的特色项目或者文化产业集聚园,如中国文化出口基地、中国艺术产业基地、3D技术与影视动漫基地、网络文化产业基地、茶道文化产业基地、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园区、时尚品牌文化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实现品牌化、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在规划产业集聚发展时,应当重视可行性的研究,减少一般的以地产为主的文化商贸街或者地产物业的占比,避免仿古建筑。同时,规划中应当包括对已有的产业集聚园的总结分析,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重新定位、梳理和提升。

第七,新的规划应当注重规划项目对综合效益的促进。考虑到文化产业“无中生有”的特性,‘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应当考虑如何创新资源,以及发挥综合效益的潜在空间。规划中应当注重以文化产业带动旅游、带动本地其它相关产业的产品销售和城市营销等的项目建设,推动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注重具有专业化水平和产业高集聚度的产业链建设,如创意、策划、企业集聚、产品研发、产业配套、营销、出口、广告、品牌授权、对外连锁经营、文化旅游、夜间娱乐、人才培训和本地产业升级等一体化的产业链的打造。例如,应将部分文化产业集聚园同时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对已有的重点项目应当规划如何延长产业链。

第八,新的规划应当高度重视失败的教训总结,防止再度出现过往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总体上说,应当避免忽视软件和内容建设的硬件式思维方式,避免如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占用过多土地资源、缺少财政收入从而需要财政长期补贴、个人艺术家为主、重点不突出、企业发展无力等的做法和项目。只有在避免错误的做法、同时按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方面做好规划与促进工作,才能实现真正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基于做好‘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建议各省市自治区发改委或者宣传部在制定文化产业新规划时,做一些“如何做好文化产业规划”的前期研讨和有关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省情、区情等研究分析工作,确保能够制定出高水平的‘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共同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和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总的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并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但困难和挑战中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滑,文化产业有逆势而上的特点,这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来了契机。要抓住机遇,大力振兴文化产业,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规划目标。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1、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

2、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和项目对文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重要进展,力争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值超百亿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3、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文化原创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广泛运用,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4、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乡文化市场进一步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逐步成为文化流通领域的主要力量,文化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5、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渠道和网络进一步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大幅增长,文化贸易逆差明显缩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三、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出版物发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印刷复制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演艺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继续推进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多媒体数据库和经济信息平台、“中华字

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选择一批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五)扩大文化消费。不断适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六)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重点建设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动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支持全国文化票务网络建设。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广电网络的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经营。推进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的跨地区整合以及数字影院的建设和改造。支持国有出版发行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跨地区兼并重组。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等领域。支持优先选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水平高的文化设备及产品。

(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发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娱乐设施和舞台技术,鼓励文化设备提供商研发新型电影院、数字电影娱乐设备、便携式音响系统、流动演出系统及多功能集成化音响产品。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

(八)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形成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长效机制。重点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展览、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网络游戏、出版物、民族音乐舞蹈和杂技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抓好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支持动漫、网络游戏、电子出版物等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实现落地经营。办好国家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通过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外图书展、影视展、艺术节等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

四、政策措施

(一)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三)落实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四)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倡导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五)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按照有关管理办法,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基金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促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保障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将《规划》的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紧紧抓住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这个中心环节,加快推进出版发行单位转企改制和兼并重组,加快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抓好党报党刊发行体制和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三)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继续抓好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继续办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注重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加强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依法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行为,促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建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