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1 古诗两首导学案

21 古诗两首导学案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我要本课认识“亦、妆”2 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 个字。

2、我要有感情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望天门山》。

3、我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学习重点:

有感情朗读背诵两首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

知识链接:

李白: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最兴盛的盛的时期,他的诗都是以赞美和歌颂为主题的。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会写“断、楚、孤、帆”4 个字。

2、我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自己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我要熟练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学习重点: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

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导入课题:

诗人李白,生活在我国唐朝鼎盛时期,他喜爱游山玩水,曾走遍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去感受长江、天门山的雄伟壮观吧!

二、初读诗句,扫清障碍。

小提示:我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做到声音响亮,读音准确,语速适当,读出诗的节奏。

1、我想读一读这首写景的古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我要和同桌读一读,互相帮助进步快!

3、我要认真看老师在黑板上范写,把生字写正确写规范。

duàn chǔ gūfān

中江单船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我能联系课文中注释,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着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我想和学习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诗句的意思。

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小提示:在理解诗句后,我要想着画面,再读古诗,读出感情,背会古诗。

1、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在诵读这首诗时,我仿佛看到了诗人看到的美景:雄伟的()山,()的长江水,乘风破浪的(),啊!真是气势浩荡,奇险壮观呀!假如我是诗人李白,我会这样吟诵《望天门山》……

3、背诵:这么美的诗我要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五、课后检测:

1、生字盘点:

“断”共()笔,第七笔是()组词()。

“楚”共()笔,部首是()组词()。

2、默写古诗

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我要认识“亦、妆”两个字,有感情有节奏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我要大胆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3、我要激发自己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知识链接: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学习过程: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李白笔下雄伟壮观的美景,今天我们再跟随诗人苏轼去人间美景——西湖去游览一番吧!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我能借助拼音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能读好下列字词,还可以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潋滟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3、我能流利读通诗句: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诵读时要突出“晴”“雨”“西子”“总”等词语。

(三)熟读成诵,体会诗意

1、这么美的诗,我要多读几遍,并边读边想象画面。

2、体会诗意。我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还不懂什么?标记下来想办法弄懂后,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是诗人在西湖(),起初湖上(),后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的意思是(

)。

3、诵读古诗,体会诗情。

西湖真美!我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还能想着画面背下来!

(四)课后检测: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其中一句比喻句是

,把比作,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

诗两首导学案修订版

诗两首导学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诗两首》导学案 雨巷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重点文学常识; 2.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重点把握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 4.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前自学】 预习指要 1.初读课文,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诵读,力争背诵; 3.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并记住重点; 4.知道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概念; 5.完成下面的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望舒是他给自己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而潇洒。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相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表现手法简介: 1.象征:拿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写作技法。 2.重叠:相同的字、词、句,在诗中重叠地出现,叫作重叠。 3.反复:用相同的字、词、句、段,重复的出现在诗中,叫作反复。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汉字 huáng wǎn chóu liáo 彷( ) 凄( ) ( )怅寂( ) huáng wǎn tì liáo 惊( ) ( )惜 ( )傥 ( )廓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彳亍 ..:( ) 颓圮.:( ) 【课堂诵读】听录音——自由朗读——范读(个人或小组)——点评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现感情基调。 【课堂探究】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诗共两句,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策略和手段】 利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诗句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师准备教学课件;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乡镇意见个人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诗意反差较大的一幅画。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把握诗文感情。 2、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 感染。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2、把握诗文感情基调,通过诵读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妈妈的吻》,创设教学情境。)我们课前 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我少年时代的一首歌曲, 20 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你能听出歌中蕴涵的 感情吗?(学生回答) 歌曲既唱出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 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真切的母子深情不会因为时空流转而

改变,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散文诗两首》,接受一次更美的亲情洗礼吧! 二、明确学习内容:师生同学《金色花》,学生自主学习《荷叶母亲》。 三、学习《金色花》 (一)整体感知 读一读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散文诗,并思考感情基调。 2、勾画字词,查助学资料解决。 、” 、” 说一说 说说透过精美的语言文字所看到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概 括明确文章描绘的五幅画面。 (二)精读课文 1、朗读活动一:读出人物形象。议一议: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人物的言行中感受人物形象,然后说说读出一个怎样的妈妈和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朗读之后探究人物形象,以 “我读出了一个的妈妈(孩子),你看(听)”的形式说话。 (结合文章的具体情景和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2、朗读活 动二:读出诗歌情感。

六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石灰吟》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运西小学陈宏斌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两首古诗均是咏物诗。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行写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后两行写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他的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苏姐的梅花身上给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诗的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正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三、教学准备 因为S版小学语文教材与苏教版的区别,学生对于石灰以及诗人王冕无认识,需要桂林老师提前让学生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以及阅读苏教版《少年王冕》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 看着这个诗题,结合昨天的预习,你有什么疑问吗?(师板书问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探究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这首诗,注意把诗歌读准确,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诗读通顺,用笔划分一下诗歌的节奏。开始读吧。 谁来给我们读这首诗。注意读正确,大家还注意听一听他读得节奏。 教师小结“据义划分节奏”:223确实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是可以分为43句式或者其他句式的。当然,一首诗中,也不是每一句都是一样的节奏,像这首诗中的最后一句,也可以划分为223的句式。

4古诗两首(导学案)

4.古诗两首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用时:15分钟) 1. 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 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多读几遍,读准音。 2. 引导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 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重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 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 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1. 学生按要求读古诗,画出生 字。 2. 学生自由读诗,多种形式认读 生字。 3. 各种形式巩固识字。 4. 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掌握 “咏、妆、绦”三个字。 5. 学生有感情地练读古诗。 6. 指名读并正音。 7. 全班齐读。 1. 读一读,连一连。 咏ST 妆yfing 绦zhuang 丝too 2. 辨字组词。 (*()泮()迎() 丛()1仰()〔兹 ()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用 时:20分钟) ?指导第1、2句。 (1)展示远看柳树的图片:你看到 了什么?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 又像什么? (2)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 怎样的感叹?(课件出示该句) (3)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 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指导第3、4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 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互读第3、4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 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 1. 学习第1、2句。 (1)学生观察图片,自由讨论 并交流冋题。 (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垂下绿丝绦。理解诗句。 (3)学生根据理解,有感 情朗读诗句。 (4)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绿丝 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 “绿”字也可读重点。 (5)学生根据图片背诵这 两句话。 2. 学习第3、4句。 (1)学生自读第3、4句, 并思考问题。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咏柳》的作者 是,诗句中的 “绿丝绦”指的 是。诗人借歌颂 来赞美。 4.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 (谋(人 (1)《咏柳》描写的是 夏天的柳树。() (2)“二月春风似剪 刀” 将“春风”比作了“剪刀”。 ()

新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 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古诗,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新版

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首、踪、迹”等生字,会写“首、采、无”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诗的韵味,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2.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里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3.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诗题)1.《池上》这首古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四画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 3.生字娃娃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2.给下列汉字注音。 ()首()踪()迹 ()浮()萍3.描一描,写一写。 首 采三、诵读古诗,了解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3.教师解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翻译。 (2)对照翻译,理解词语意思。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小编寄语】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优质的教学案例,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该模式能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读、赛读、表演读等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重点)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思乡之情。(难点) 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说一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采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学法会说诗意。知识链接: 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

他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再读全诗,结合注释说一说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字、句在课文中标出来。 3、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萧萧” “挑” “促织” “篱落”等词义。 2、《夜书所见》写的是哪个季节?可以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3、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夜书所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积累运用 多么优美的古诗,多么优美的词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并把它背下来吧! 四、拓展延伸 1、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描写秋景的诗,请大家读一读。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散文诗两首》之金色花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金色花》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花》。下面,我从以下六方面对其说课: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学生;三是说教学目标;四是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是说教学方法;六是说教学步骤。 一、说教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都是书写亲情的美文,《金色花》也不例外,诗中所表达的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优美的语言也足以感染每一个情感丰富的学生。学习本课,首先要达成本单元要求,即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学习朗读;其次,还要能感受母子情深,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熏陶作用。 二、说学生 初一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适合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孩子总是忽略父母对他们的默默关怀和深深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因此,学习本文能很好的开启他们爱的心门,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母爱,懂得回报母亲。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法: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散文诗的基调。 感悟思考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基本情感,深刻感悟母爱的真谛。 合作探究法:设计适当的问题为课文释疑,同时培养合作意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满文军的《懂你》,音乐结束后,老师简洁引入:“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们去爱,母亲。今天,让我们走进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感受那份纯洁的永恒的母爱吧!”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乡偶书》是()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写的。这首诗写诗人 回到久别的()时的心情。 六、学后反思: 自我评价:(打:“√”)今天的课堂中,你对哪项工作最满意? 书写倾听合作展示测评 学校七一路学校年级二科目语文学生姓名 年级主任翟福莲主备人赵建琼学科组长石梅课型精读 学习内容25.古诗两首课时二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8个生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导学案流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齐背《回乡偶书》全诗。 二.学生自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学会书空练习生字,比一比,谁记得快。 3.给生字组词。 4.指导写字。 三.导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习第一、二句。 (l)看图,指导读第一、二句。 (2)理解词语。 乘舟:乘船。闻:听见。踏歌:用脚踏地打拍子唱歌。 (3)讲解诗句意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乘船正准备出发,忽然听到岸上传来用脚踏节拍的声音。 2.学习第三、四句。 深千尺:并不是有一千尺深,在这里形容水极深。 (3)讲解诗句意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友情深厚。 (4)指名读,想象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什么感情? 四.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达标检测 1.我会默写古诗,并填空。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优课导学案_0

《金色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通过其他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父母那无私伟大的爱,对于爱,我们只接受不应该去回报吗?而《金色花》一文则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和回报。教学本文,正好对学生适时的进行感恩的情感教育,教材安排可谓巧妙!学情分析 初一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适合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孩子总是忽略父母对他们的默默关怀和深深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因此,学习本文能很好的开启他们爱的心门,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母爱,懂得回报母亲。学生学习此篇课文时,已经有了3个月的初中语文学习的积累,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性思维比较活跃,对作品反映的形象比较感兴趣,又愿意朗读,没有羞涩感,所以可以利用朗读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易于朗读,抓住朗读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朗读中把握诗歌中的形象,探究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想象性创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三个字的读音:匿、祷、衍 2. 反复朗读,感知诗歌描绘的形象。 3. 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美读和学生的品读把握作品形象。 2.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3. 合作创读,对作品内容和情感的再创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篇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通过诗文培养学生理解父母的爱,也要表达对父母的爱的真挚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法: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散文诗的基调。 感悟思考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基本情感,深刻感悟母爱的真谛。 合作探究法:设计适当的问题为课文释疑,同时培养合作意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设置情境,营造气氛: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为学习本文造势。 【活动2】一课一词语: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通过“一课一词语”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关于《古诗两首》这篇课文怎么做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您! 教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径、斜、枫、于”等10 个生字,会写“于、首、枝、枫、记、刘”等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识记生字,练写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xx 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学生直观认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俱出色。 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醒读准后鼻音。 二、xx 字词,明大意 1、初读。自由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 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3、再读。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xx xx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xx。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5、再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6、质疑。同桌互相读一读这首诗,再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教师点拨 荷尽:荷花枯萎。 擎雨盏:托住xx 的xx 菊残:菊花凋谢。

人教七年级24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24《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课时:2课时课型:预习+展示 主备:杜京亮修改:汤文龙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2、理解诗的思想内容,感受伟大的母爱。 学习重点:字词及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里面的<新月集>。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温柔亲切的感情,微带忧郁的色彩,含而不露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其作品的主要内容是歌颂母爱、童心、大自然。《繁星》《春水》是冰心在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第一课时(预习课) 学习流程: (一)独学与导学(18) 1、初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并掌握本课的音、形、义。 (二)对学和群学(10) 1、对子之间或小组内相互记忆本课的音、形、义以及作者的简介。 2、在绿板上默写字词及作者简介,对子间相互修改,并在书中用红色笔标注没写出来的或者写错的知识点。 (三)精读并自主预习(12) 1、《金色花》中“我”变成金色花后做了哪三件事情?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概括。思考为什么“我”要做这些事情。 2、作者为什么要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3、为什么我要变成金色花,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展竞赛,引入新课 1、去年春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还记得了吗?挖掘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学习古诗《草》 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散文诗两首》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吟诵诗歌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 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自主预习案】一一预习检测 1 .走近作者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著名诗人。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1913年,其作品《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冰心受其影响最大。 2.写作背景 泰戈尔的想像多么的新奇而美妙,但没有人看了这首诗会想到20世纪初,也就是泰戈尔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是他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 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 他心中有多少的爱,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他是一个何其博爱的人啊!是爱支撑他写出伟大的关于爱的 作品,爱的力量真的伟大, 超越一切3?了解散文诗: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

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给下面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罗摩衍那():匿笑():祷告()沐浴(): 6.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合作探究案】 1?“我”为什么要想象自己是一朵金色花,而不变成别的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什么? 2.“我”变成金色花后,一天时间内与母亲进行了几次嬉戏? 3.“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仅仅是为了好玩吗? 4?“我”变成金色花后,为妈妈做了不少事,为什么不告诉妈妈? 5.“我”为什么要黄昏时候变回原形,而不是更早或更晚? 6.“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古诗二首2导学案.doc

课题 古诗二 首 学 课型主体课文官课时 2 具 学习目标知识与 能力 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自然界中大海的壮阔,西湖的美丽。有感情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 方法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写景揭示深刻的 道理,表达自己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 情感。 重点分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 感。 难点分析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资料链接本课有《浪淘沙》和《初晴后雨》两篇古诗。第一首作者是白居易,诗中语言奔放,颇有气势,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观后产生的联想。第二首是苏轼的作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湖的景致。 学 习 导学案导学评价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吗?谁能背一背给同学们听听?师:学过 的诗都记住了,很好。我国古代出了许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这些诗有很美 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新诗。(板题) 回顾知新 预习 板块 收集白居易的诗 导学板块一、诵读展示 学生按要求自学《浪淘沙》 默读《浪淘沙》。 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一)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浪淘沙》。1.默读《浪淘沙》。2.把不懂的字词划 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3.《浪淘沙》写的是哪里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理解诗意 (1)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2)谁 会解释这些词?动动脑筋,查查字典,试着理解前两句意思。 (3)后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吗?谁能把它的意思画出来? (4)谁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借助注释,结 合图画、展开想 象,理解诗句的 意思,感受黄河 磅礴的气势和丰 富的想象,体会 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现状分析】 课标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里的学不仅指课堂上的学习,也指课前学习。为了践行以学定教,就要把一部分知识前置,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内消化知识,切实提高学习效率。本班学生目前课前学习状况:1、学习目标不明确,形式千篇一律。2、学法单一,缺乏学法指导。 【具体措施】 要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学习规律,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制作配套学习资料(微课),以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1)搜集资料法。 (2)注释理解法。 (3)想象诵读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学法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难点:能够学法运用,会自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整合点一借助名家诵读的视频,加上朗读练习,学生初步达到读准、读通、读出节奏的要求。 整合点二在理解诗意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注释、认识倒装句,

知道古人喜欢把诗句倒过来写的特点。 整合点三将马思聪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与想象的画面相结合,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读古诗 1、知诗人,了解写作背景。 2、欣赏名家朗诵,感受古诗音韵美。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教学中,“读”字应一马当先。要立足于学生的读,让学生能读、肯读、会读,从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借助名家诵读的视频,加上朗读练习,学生初步达到读准、读通、读出节奏的要求。 二、明诗意 1、借注释理解诗中的词语。 2、说诗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中的意思,目的是为了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自读自悟”的理念。这样才能基于学情,基于课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在理解诗意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注释、认识倒装句,知道古人喜欢把诗句倒过来写的特点。 三、悟诗情 1、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2、配乐朗读,读出韵味。 3、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古诗的意境,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进一步品味古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将马思聪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与想象的画面相结合,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快乐练 1、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运用古诗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快乐练这一板块是对古诗学习方法的总结并运用这种方法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用学习第一首古诗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注重了学法迁移,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能力。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 学设计(1)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一、语言导入,引入主题 1.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 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 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二、学习《游园不值》

1.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1)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 (3)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4)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5)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①“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 ②屐,(指图)木底鞋。 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散文诗两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最新

4、散文诗两首 第一课时 《金色花》泰戈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欣赏散文诗的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诗歌所表现的母子间的浓浓深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理解金色华花的象征意义,提高欣赏散文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吟诵导入: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这是一首印度文学家泰戈尔写的散文诗。泰戈尔,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二、朗读课文,把握感情基调: 1、揣摩语气语调:——舒缓、温馨、深情。 2、揣摩文字意蕴: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3)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对妈妈的爱) (4)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我为妈妈做事,心里很喜悦)(5)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6)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天真,悄悄的) (7)当你黄昏时拿出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撒娇,快乐) (8)“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9)“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3、分角色诵读指定语句:(大屏幕出示) 强调:朗读,是诗歌的灵魂。请用舒缓、温馨、深情的语调诵读这首诗,体会诗文中孩子和妈妈的说话语气,感受母子间亲密的爱意。

15_《古诗两首》导学案

15.《古诗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 编者:李兆凤班级:组名:姓名: 导学目标: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并能说说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心情,激 发学习古诗的愿望。 导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句意思,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难点是体会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导学过程: 一、简介诗人 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自主学习 1、读懂题目 湖:饮湖上:初晴后雨: 2、放声自由朗读诗歌,认识生字。 3、同桌互读正音、评点。 4、把诗中生字工整漂亮地抄写三遍,再读两遍,并结合注释了解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1)学习“水光潋滟晴方好”,感受晴天西湖的明朗美。 潋滟: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诗意。 (2)学习“山色空蒙雨亦奇”,感受西湖雨天的朦胧美。 空蒙:亦:奇: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诗意 (3)品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体会作者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感悟西湖的“淡妆亦美,浓抹亦美”。

相宜: 西湖晴天美,雨天也美,怎么形容呢?诗人想到了用()这位美人来表达自己对它的赞美之情——西湖就像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那么美。 6、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中描写了西湖在()和()时的不同美景,晴天时(),景色正好,雨天时(),景色也奇妙,面对西湖如此令人心醉的美景,作者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把()比作(),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美丽,借此表达自己对西湖的()。 三、小组交流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全班展示 1、全体同学积极、有序地向全班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懂的问题。 五、巩固达标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写写诗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